《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制药工业(HJ992-201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制药工业(HJ992-2018).pdf(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标 准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标 准HJ 992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制药工业Technical guidelines of accounting method for pollutionsource intensitypharmaceuticals industry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件为准。2018-12-25 发布2019-03-01 实施生生 态态 环环 境境 部部发 布i目次前言.ii1 适用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源强核算程序.35
2、废气污染源源强核算方法.96 废水污染源源强核算方法.197 噪声源强核算方法.228 固体废物源强核算方法.229 其他.23附录 A(资料性附录)制药工业源强核算结果及相关参数列表形式.24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完善固定污染源源强核算方法体系,指导制药工业污染源源强核算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制药工业环境影响评价中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污染源源强核算的基本原则、内容、核算方法及要求。本标准的附录
3、 A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河北科技大学、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本标准生态环境部 2018 年 12 月 25 日批准。本标准自 2019 年 3 月 1 日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1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制药工业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制药工业污染源源强核算的基本原则、内容、核算方法及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化学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单纯药品分装、复配,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等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新(改、扩)建工程污染源和现有工程污染源的源强核算。本标准
4、适用于制药工业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下污染源源强核算,不适用于突发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情况下源强核算。本标准适用于制药工业主体生产装置、公用和辅助设施的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污染源的源强核算。执行 GB 13223 的锅炉污染源源强按照 HJ 888 进行核算;执行 GB 13271 的锅炉污染源源强按照 HJ 991 进行核算。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322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098燃气轮机 噪声GB 14554恶臭
5、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8484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21903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4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5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6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7生物工程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8混装制剂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4330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T 2888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噪声测量方法GB/T 14675空气质量 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29529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HJ 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6、导则 总纲HJ 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 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2HJ/T 69燃煤锅炉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核定技术方法 物料衡算法HJ 75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 76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298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353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 354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
7、 355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 356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HJ/T 373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6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制药建设项目HJ/T 61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HJ/T 79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制药HJ 858.1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制药工业-原料药制造HJ 881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提取类制药工业HJ 882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发酵类制药工业HJ 883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HJ
8、 884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准则HJ 88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火电HJ 991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锅炉HJ 2044发酵类制药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HJ 88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制药工业废水pharmaceutical industry waste water指制药生产企业或设施排放的废水,包括与生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外排废水(含厂区工艺废水、冲洗废水、循环冷却水排污水、纯化水制备排污水、废气治理设施废水、生活污水、初期雨水、厂区锅炉排污水等)。3.2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指参与
9、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的有机化合物。在表征 VOCs 总体排放情况时,根据行业特征和环境管理要求,可采用总挥发性有机物(以 TVOC表示)或非甲烷总烃(以 NMHC 表示)作为污染物控制项目。33.3非正常排放abnormal discharge指生产设施或污染防治(控制)措施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排放。例如,危险废物焚烧炉启、停机时其烟气处理系统非正常排放,或其他工艺设备运转异常、污染防治设施达不到应有治理效率、同步运转率等非正常工况下的排放。4 源强核算程序4.1 一般原则污染源源强核算程序包括污染源识别与污染物确定、核算方法及参数选定、源强核算、核算结果汇总等,具
10、体内容见 HJ 884。4.2 污染源识别制药工业污染源识别应涵盖所有可能产生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污染物的场所、设备或装置,源强核算应涵盖各污染源排放的所有污染物,见表 13。污染源识别应符合 HJ 2.1、HJ 2.2、HJ 2.3、HJ 2.4 等标准要求。4.3 污染物确定制药工业各污染源污染物的确定应包含 GB 14554、GB 16297、GB 18484、GB 21903、GB 21904、GB 21905 等国家及地方排放标准中的污染物。对生产过程可能产生但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尚未列入的污染物,可依据环境质量标准、其他行业标准、其他国家排放标准、地方人民政府和生态环境
11、主管部门环境质量改善需求,根据原辅材料及燃料使用和生产工艺情况进行分析确定。4.4 核算方法选取4.4.1 一般原则制药工业污染源源强核算方法包括实测法、物料衡算法、类比法、产污系数法等,源强核算方法应按优先次序选取,若无法采用优先方法的,应给出合理理由。核算方法选取次序见表 13。4表 1 制药废气污染源源强核算方法选取次序表类别类别废气种类废气种类污染物污染物核算方法选取核算方法选取新(改、扩)建新(改、扩)建污染源污染源现有工程现有工程污染源污染源a化学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发酵废气VOCs1.类比法2.物料衡算法1.实测法b2.物料衡算法颗粒物类比法实测法b工艺有机废气cVOCs、
12、特征污染物d1.物料衡算法2.类比法实测法b工艺含尘废气颗粒物类比法实测法b工艺无机废气特征污染物d1.物料衡算法2.类比法实测法b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工艺废气VOCs1.物料衡算法2.类比法1.实测法b2.物料衡算法颗粒物类比法实测法b中药醇提废气VOCs1.物料衡算法2.类比法1.实测法b2.物料衡算法单纯药品分装、复配工艺废气VOCs、特征污染物d1.物料衡算法2.类比法1.实测法b2.物料衡算法含尘废气颗粒物类比法实测法b公辅设施罐区废气VOCs、特征污染物d1.物料衡算法2.类比法1.实测法b2.物料衡算法废水处理站废气VOCs、特征污染物d类比法实测法bNH3、H2S类比法实测
13、法b危废暂存废气VOCs、特征污染物d类比法实测法b危废焚烧炉烟气烟尘、氮氧化物类比法实测法b一氧化碳、氯化氢、氟化氢、二口恶英e类比法实测法b二氧化硫1.物料衡算法2.产污系数法实测法b汞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1.物料衡算法2.类比法实测法b5续表类别类别废气种类废气种类污染物污染物核算方法选取核算方法选取新(改、扩)建新(改、扩)建污染源污染源现有工程现有工程污染源污染源a其他无组织废气VOCsf、特征污染物d类比法1.物料衡算法2.实测法b颗粒物类比法实测法b非正常排放废气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f、特征污染物d类比法1.实测法b2.
14、物料衡算法注 1:核算因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污染物。注 2:企业应根据相关行业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指南等鉴别本单位需要核算的污染因子。注 3:混合废气中污染物源强核算,企业应优先考虑适用性选取方法,本表中的方法选取仅作参考。注 4:核算时应同时记录各环节废气量。a现有工程污染源未按照相关管理要求进行手工监测、安装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或者自动监测设备不符合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过程中,应依法整改到位后按照本表中方法核算;排污许可管理过程中,按照排污许可相关规定进行核算。b现有工程污染源源强核算时,对于同一企业有多个同类型污染源时,其他污染源可类比本企业同类型污染源实测污染源数据核
15、算源强。c工艺有机废气指生产过程中各排污节点产生的主要含有机化合物的废气。d特征污染物是指苯、甲苯、二甲苯、酚类、甲醛、乙醛、丙烯腈、丙烯醛、氰化氢、甲醇、苯胺类、氯苯类、硝基苯类、氯乙烯、苯并a芘、光气、丙酮、二氯甲烷、苯酚、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正丁醇、氨、三甲胺、硫化氢、氯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醚、二硫化碳、苯乙烯、硫酸雾等。e燃烧含氯有机废气时,产生二口恶英。f无组织废气 VOCs 的排放源强主要包括设备动静密封点排放、采样过程排放、装卸排放、工艺无组织排放、循环冷却水排放等环节。6表 2 制药废水污染源源强核算方法选取次序表类别类别废水种类废水种类污染物污染物核算方法选取核算方
16、法选取新新(改改、扩扩)建建污染源污染源现有工程现有工程污染源污染源a化学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工艺废水冲洗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总有机碳、悬浮物、挥发酚、甲醛、乙腈等1.类比法2.产污系数法实测法b总锌、总氰化物、总汞、总砷、总镉、六价铬、总铅、总镍1.物料衡算法2.类比法3.产污系数法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化学需氧量、动植物油、氨氮、总氮、总磷、总有机碳、悬浮物等1.类比法2.产污系数法总锌、总氰化物、总汞、总砷、总镉、六价铬、总铅、总镍1.物料衡算法2.类比法3.产污系数法单纯药品分装、复配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总有机碳、悬浮物1.类比法2.产污系数法车间或生产
17、设施废水排放口(化学药品制造)总汞、总砷、总镉、六价铬、总铅、总镍等1.物料衡算法2.类比法3.产污系数法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氨氮1.类比法2.产污系数法厂总排口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总有机碳、悬浮物、挥发酚、甲醛、乙腈、动植物油等1.类比法2.产污系数法总锌、总氰化物、总汞、总砷、总镉、六价铬、总铅、总镍1.物料衡算法2.类比法3.产污系数法注 1:核算因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污染物。注 2:企业应根据相关行业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指南等鉴别本单位需要核算的污染因子。注 3:核算时应同时记录各环节废水量。a现有工程污染源未按照相关管理要求进行手工监测、安装污染物自动监测设
18、备或者自动监测设备不符合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过程中,应依法整改到位后按照本表中方法核算;排污许可管理过程中,按照排污许可相关规定进行核算。b现有工程污染源源强核算时,对于同一企业有多个同类型污染源时,其他污染源可类比本企业同类型污染源实测污染源数据核算源强。7表 3 制药噪声、固体废物污染源源强核算方法选取表要素要素排污环节排污环节核算污染物项目核算污染物项目核算方法选取核算方法选取新新(改改、扩扩)建建污染源污染源现有工程现有工程污染源污染源a噪声生产装置及设施主要噪声源的噪声级,单位 dB(A)类比法实测法b固体废物配料、粉碎前处理、制备、扩大化、发酵、反应、化学合成、分离、提取、纯化
19、、精制、干燥、结晶、成品、溶剂回收、烘干、灭菌、净制、切制、炮炙、罐区、装卸、转运、供热系统、供气系统、制冷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固废处理处置系统一般固体废物一般原料包装、废中药渣、未直接接触药品的废过滤芯、鉴别为一般固废的污泥、生活垃圾等1.物料衡算法2.类比法3.产污系数法1.实测法b2.物料衡算法危险废物c危险化工原料包装、培养基废物(抗生素类)、废酸、废碱、废盐、釜残、废母液及反应基废物、直接接触药品的废过滤芯、废吸附剂、废膜包、废催化剂、过滤器回收粉尘、废产品及废中间体、废矿物油、废树脂、废培养基、动物尸体、实验室废物、已确定含危废物质且已鉴别为危废的污泥和废活性炭等注 1:污染因子包
20、括但不限于以上污染物。注 2:企业应根据相关行业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指南等鉴别本单位需要核算的污染因子,危险废物的鉴别应符合 HJ/T 298 要求。a现有工程污染源未按照相关管理要求进行手工监测、安装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或者自动监测设备不符合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过程中,应依法整改到位后按照本表中方法核算;排污许可管理过程中,按照排污许可相关规定进行核算。b现有工程污染源源强核算时,对于同一企业有多个同类型污染源时,其他污染源可类比本企业同类型污染源实测污染源数据核算源强。c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核算的危险废物项目以及经认定为危废的物质。4.4.2 废气4.4.2.1 现有工
21、程污染源采用实测法核算源强时,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及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等要求采用自动监测的污染物,仅可采用有效的自动监测数据进行核算;如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指南及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等未要求采用自动监测的污染物,优先采用自动监测数据,其次采用手工监测数据。对于同一企业有多个同类型的废气污染源时,其他污染源可类比本企业同类型废气污染源的实测数据核算源强。VOCs、特征污染物等有组织源强核算优先采用实测法,不具备实测条件时采用物料衡算法;其他污染物源强核算优先采用实测法,不具备实测条件时优先物料衡算法。无组织废气优先使用物料衡算法。4.4.2.2 新(改、扩)建工程污染源正常排放时,VOCs、特征
22、污染物等污染物采用物料衡算法、类比法,颗粒物采用类比法进行核算。84.4.3 废水4.4.3.1 现有工程污染源制药工业工艺废水、冲洗废水、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生活污水及厂总排口的污染物源强采用实测法进行核算。采用实测法核算源强时,对于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指南及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等要求采用自动监测的污染物,仅可采用有效的自动监测数据进行核算;对于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指南及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等未要求采用自动监测的污染物,优先采用自动监测数据,其次采用按照监测规范自行手工监测或委托监测机构开展监测获得的数据。对于同一企业有多个同类型废水污染源时,其他污染源可类比本企业同类型废水污染源的实测数据核算源
23、强。4.4.3.2 新(改、扩)建工程污染源制药工业工艺废水、冲洗废水、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生活污水及厂总排口的污染物源强核算依据污染物不同可采用物料衡算法、类比法、产污系数法。4.4.4 噪声4.4.4.1 现有工程污染源噪声污染源源强核算采用实测法和类比法。4.4.4.2 新(改、扩)建工程污染源噪声污染源源强核算采用类比法。4.4.5 固体废物4.4.5.1 现有工程污染源制药工业固体废物源强核算采用实测法和物料衡算法。4.4.5.2 新(改、扩)建工程污染源制药工业固体废物源强核算采用物料衡算法、类比法、产污系数法。4.6 参数选定新(改、扩)建工程生产装置或设施污染源源强核算参
24、数可取工程设计数据。现有工程生产装置或设施污染源源强核算参数可取核算时段内有效的监测数据。4.7 源强核算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污染物产生或排放量为所有污染源产生或排放量之和,其中废气污染源强的核算应包括正常和非正常两种情况的产生或排放量,正常排放的污染物排放量为有组织排放量和无组织排放量之和,采用式(1)计算。9ii1niDDD(1)式中:D 核算时段内某污染物产生或排放量,t;Di核算时段内某污染源正常情况下某污染物产生或排放量,t;iD核算时段内某污染源非正常情况下某污染物产生或排放量,t;n 污染源个数,量纲一的量。4.8 核算结果汇总污染物源强核算结果格式参见附录 A。5 废气污染源源
25、强核算方法5.1 一般原则废气污染源强核算方法包括实测法、物料衡算法、类比法、产污系数法等。对于连续性生产,在核算时段内的废气污染物排放速率可视为恒定,污染物排放量等于排放速率与排放时间的乘积。对于同一物质,多条连续性生产线合并排气筒排放的污染物排放速率等于各条生产线排放速率之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等于排放速率与排放时间的乘积。对于批次间歇式生产,在核算时段内的废气污染物排放速率不恒定,污染物排放量等于各批次排放量之和,单批次排放量等于单批次生产排放速率与对应单批次排放时间的乘积。多条非连续性生产线错时排污时,合并排气筒排放的污染物源强依据错时生产方案核算最大排放速率和平均排放速率,污染物排放总量
26、等于各条生产线排放量之和,也可按核算时段内平均排放速率与排放时间的乘积计算。5.2 实测法5.2.1 一般原则实测法适用于具有有效自动监测或手工监测数据的现有污染源源强核算。5.2.2 采用自动监测系统数据核算安装自动监测系统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的废气污染源,应采用符合相关规范的有效自动监测数据核算废气污染物源强。采用自动监测数据进行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时,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及数据需符合 HJ 75、HJ 76、HJ/T 373、HJ 858.1、HJ 881、HJ 882、HJ 883 等规范的要求,按式(2)进行产生/排放量核算。9ji,ji1()10tiDCQ(2)式中:Dj核算时段内主
27、要排放口第 j 项污染物的实际产生/排放量,t;Ci,j第 j 项污染物在第 i 小时标准状态下干烟气量对应的实测平均产生/排放浓度,mg/m3;Qi第 i 小时的标准状态下干排气量,m3/h;t 核算时段内的污染物排放时间,h。105.2.3 采用手工监测数据核算采用执法监测、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等手工监测数据进行污染源源强核算时,监测频次、监测期间生产工况、数据等需符合 GB 16157、HJ/T 397、HJ/T 373、HJ 858.1、HJ 881、HJ 882 和 HJ 883 等的要求。核算时段内废气中某种污染物产生/排放量采用式(3)计算。9ji,ji1()10niDCQt(3)式
28、中:Dj核算时段内主要排放口第 j 项污染物的实际产生/排放量,t;Ci,j第 j 项污染物在第 i 监测频次时段标准状态下干烟气量对应的实测平均产生/排放浓度,mg/m3;Qi第 i 次监测频次时段的实测标准状态下平均干排气量,m3/h;t 第 i 次监测频次时段内,污染物排放时间核算时段内污染物排放时间,h;n 核算时段内最低监测频次,量纲一的量。5.3 物料衡算法5.3.1 一般原则物料衡算法适用于发酵废气、中药醇提废气、罐区废气以及现有建设项目无组织废气污染物的核算。新(改、扩)建工程污染源源强核算参数可取工程设计数据。现有工程污染源源强核算参数选取核算时段内监测的有效数据。5.3.2
29、 污染物产生量5.3.2.1 VOCs计算一个制药工业建设项目或其中某一操作单元 VOCs 的产生量时,可参考 关于发布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排污系数和物料衡算方法的公告(公告 2017 年 第 81 号)中的“制药工业 原料药制造”部分。计算罐区废气、装卸排放 VOCs 的产生量时,可参考石化行业 VOCs 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中有机液体储存与调和挥发损失、有机液体装卸挥发损失中的公式法。对新(改、扩)建工程,储罐物料储存温度、液体高度、周转量采用设计值。对于现有工程,储罐物料储存温度、液体高度、周转量采用实际运行数据。工艺无组织排放 VOCs 的产生量主要由反应釜充装、加热、真空操作、过滤、离心
30、分离、蒸馏、泄压、溶剂回收、清洗及吹扫、工艺过程中以化学反应方式产生气体并释放等不同的操作单元组成。如果在工艺过程中设置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则为工艺有组织排放源,否则视为无组织排放源。5.3.2.1.1 投料在工艺过程中,向反应釜、容器等设备投加有机溶剂等挥发性工艺物料时,通过设备排放口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量与投料量,以及投加物料或设备中已有的物料组分的平衡蒸气压、相关蒸气的饱和度有关。可基于理想气体定律,根据式(4)计算投料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量。iiipVDMRT(4)11式中:Di核算期内投料过程挥发性有机物 i 的产生量,kg;pi温度为 T 的条件下,挥发性有机物 i 的蒸气压,k
31、Pa;V 投料过程中置换出的蒸气体积,即投料量,m3;R 理想气体常数,8.314 J/(molK);T 充装液体的温度,K;Mi挥发性有机物 i 的摩尔质量,g/mol。当向空容器投加的溶剂或液体物料为纯物质时,挥发性有机物 i 的蒸气压 pi即为该物质在温度 T 条件下的饱和蒸气压,可通过各类物性数据手册查询,或采用安托因方程计算。当向空容器投加的液体物料为混合物时,根据拉乌尔定律,通过组分 i 的摩尔分数计算蒸气压 pi。ii i ipxrP(5)式中:pi温度 T 条件下,组分 i 的蒸气压,kPa;xi组分 i 的摩尔分数,量纲一的量。当向已有物料 B 的容器中投加物料 A 时,如两
32、种物料相溶,则应按照式(6)或式(7)计算组分 i 的平均摩尔分数ix;ri组分 i 的活度系数,理想状态下取值为 1,对于非理想溶液,可采用活度系数对组分 i 的蒸气压进行修正;Pi组分 i 纯物质的饱和蒸气压,kPa。投料过程中,投加物料 A 或容器中已有物料 B 的组分 i 的平均摩尔分数按照式(6)或式(7)计算。i,AA0,ixx(6)式中:i,Ax投料过程中,投加物料 A 中组分 i 的平均摩尔分数,量纲一的量;A投料过程中,投加物料 A 的平均稀释系数,量纲一的量;0,ix投加物料 A 中组分 i 的摩尔分数,量纲一的量。i,BB0,ixx(7)式中:i,Bx投料过程中,容器内已
33、有物料 B 中组分 i 的平均摩尔分数,量纲一的量;B投料过程中,容器内已有物料 B 的平均稀释系数,量纲一的量;0,ix容器内已有物料 B 中组分 i 的摩尔分数,量纲一的量。投加物料 A 的平均稀释系数按照式(8)计算,容器中已有物料 B 的平均稀释系数按照式(9)计算。BBAAAB=1lnNNNNN(8)式中:A投加物料 A 的平均稀释系数,量纲一的量,如投料采用喷溅式充装方法,则取值为 1;AN投加物料 A 的摩尔数,mol;BN容器内已有物料 B 的摩尔数,mol。12BBBAAB=lnNNNNN(9)式中:B容器内已有物料 B 的平均稀释系数,量纲一的量;AN投加物料 A 的摩尔数
34、,mol;BN容器内已有物料 B 的摩尔数,mol。5.3.2.1.2 加热用理想气体定律和气液平衡原理核算反应器、蒸馏设备、相似类型工艺设备加热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 i 的排放量。核算基于以下假设条件:加热过程中设备是密闭的,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蒸气通过工艺排放口排放;加热过程中不向设备投加物料;挥发性有机液体物料与蒸气达到气液平衡状态。nc,13iavgi,2i,1inc,2ln10PDNnnMP设备(10)21avg21nnN(11)式中:Di加热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 i 的产生量,kg;Mi挥发性有机物 i 的摩尔质量,g/mol;Navg加热过程中设备顶部空间蒸气平均摩尔数,mol;Pnc
35、,1初始温度 T1时设备顶部空间中不凝气的分压,kPa;Pnc,2加热终止温度 T2时设备顶部空间中不凝气的分压,kPa;ni,1初始温度 T1时设备顶部空间中挥发性有机物 i 的摩尔数,mol;ni,2加热终止温度 T2时设备顶部空间中挥发性有机物 i 的摩尔数,mol;n1初始温度 T1时设备顶部空间中气体的总摩尔数,mol;n2加热终止温度 T2时设备顶部空间中气体的总摩尔数,mol。n1、n2、ni,1、ni,2均可利用理想气体方程式(12)计算。计算 ni,1、ni,2时,将初设温度 T1或加热终止温度 T2,以及对应温度下的挥发性有机物 i 的蒸气压代入计算。计算 n1、n2时,将
36、初设温度 T1或加热终止温度 T2,以及系统总压代入公式计算。iipVnRT(12)式中:ni气体摩尔数,mol;pi温度 T 条件下气体的蒸气压,Pa;V 设备上部空间体积,m3;R 理想气体常数,8.314 J/(molK);T 液体温度,K。Pnc,1、Pnc,2为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设备上部空间不凝气(例如空气、氮气等)的分压,可按照式(13)计算。ncsysiPPP(13)13式中:Pnc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设备上部空间不凝气(例如空气、氮气等)的分压,Pa;Psys温度 T 条件下气体的蒸气压,Pa;P 温度 T 条件下挥发性有机物气体的蒸气压,Pa。5.3.2.1.3 真空操作真空操
37、作使用下列关系式计算释放气中每一个挥发性单物质的产生量。3inciinc10PDNMP(14)式中:Di核算期内挥发性有机物 i 的产生量,kg;Mi挥发性有机物 i 的摩尔质量,g/mol;Nnc用真空泵从系统中脱除的不凝气(例如空气、氮气等)的总摩尔数,mol,按式(15)计算;Pi挥发性有机物 i 的蒸气压,kPa。Pnc在溶剂饱和分压条件下不凝气的分压,kPa。真空泵从系统中脱除的不凝气组分的总摩尔数 Nnc,可由式(15)计算。ncncnc-nc-NNNN泄漏置换加入(15)式中:Nnc用真空泵从系统中脱除的不凝气(例如空气、氮气等)的总摩尔数,mol;Nnc-泄漏泄漏到系统中空气的
38、摩尔数,可根据真空泵的设计抽率、抽真空操作时间计算泄漏到系统中的空气体积,再结合系统操作压力和温度等参数计算,mol;Nnc-置换由冷凝物置换的空气摩尔数,可根据冷凝液的回收量、空气等不凝气分压计算,mol;Nnc-加入作为吹扫气加入的空气或氮气的摩尔数,可根据吹扫氮气速率和吹扫时间计算进入系统中的吹扫气体积,再结合操作压力和温度等参数计算,mol。5.3.2.1.4 清洗过程/气体吹扫a)净化或气体吹扫空反应釜可以确定用气体吹扫净化前次使用后含有残留物的反应釜化合物的产生量。i,1-/ii(1-)Ft vP VDeMRT(16)式中:Di核算期内蒸气置换挥发性有机溶剂 i(单物质)的产生量,
39、kg;Mi挥发性有机物 i 的摩尔质量,g/mol;Pi,1挥发性有机物 i 在初始条件下的饱和蒸气压,kPa;V 空置时反应釜的气相空间体积,m3;R 理想气体常数,8.314 J/(molK);T 前期充装液体的温度,;F 吹扫气体流量,m3/h;t 净化吹扫持续的时间,h。b)有物料反应釜的净化和吹扫14iiisysiM S F PDtRT(17)式中:Di核算期内蒸气置换挥发性有机物 i 的产生量,kg;Mi挥发性有机物 i 的摩尔质量,g/mol;Si排放气中 VOCs 的饱和度,其值一般在 01.0 之间。1.0 表示排放气与容器内挥发性组分达到平衡,按式(18)计算;Fi在饱和蒸
40、气压条件下挥发性有机物 i 的体积流量,可按照式(20)计算,m3/s;Psys系统压力,kPa;R 理想气体常数,8.314 J/(molK);T 容器内液体的温度,K;t 吹扫持续的时间,s。饱和度系数iS:2incinciiii()42K AFK AFF K ASF(18)式中:Si吹扫排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饱和度系数,量纲一的量;Ki挥发性有机物 i 的传质系数,按照式(19)计算,m/s;A 液体表面积,m2;Fnc不凝气的体积流量,m3/s;Fi在饱和蒸气压条件下挥发性有机物 i 的体积流量,可按照式(20)计算,m3/s。其中:13i0iMKKM(19)式中:Ki挥发性有机物 i
41、的传质系数,m/s;K0参考组分(一般为水)的传质系数,m/s;Mi挥发性有机物 i 的摩尔质量,g/mol;M 参考组分的摩尔质量,g/mol。在饱和蒸气压条件下,挥发性有机物 i 的体积流量,可按照式(20)计算iiincncncsysiPPFFFPPP(20)式中:Fnc不凝气的体积流量,m3/s;Fi在饱和蒸气压下挥发性有机物 i 的体积流量,m3/s;Pi挥发性有机物 i 的饱和蒸气压,kPa;Pnc在饱和溶剂分压条件下不凝气的分压,kPa;Psys系统压力,kPa;在容器内液体物料为多组分液体混合物情况下,可采用式(21)计算液体物料中每一种挥发组分的饱和度系数。15ii+1inc
42、iijjnnK ASK AFS FS FS F (21)式中 i 是要计算饱和度的物质,j 到 n 表示液体中其他组分。用迭代法解式(21),给每一个组分的原始 S 值赋初始值 1.0。每一个组分计算的 S 值用于下一次迭代的起点。最终,当计算的每一个组分的饱和度 S 与上次迭代计算值相同,计算过程终止。5.3.2.1.5 泄压/降压在压力过滤机排渣、压力反应釜卸料等间断式操作过程中,泄压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量按式(22)计算。计算基于以下假设:系统的泄压过程是线性的;泄压过程中挥发性有机液体和气体的温度不变;泄压过程中气相空间内挥发性有机物达到气液平衡状态;忽略泄压过程中进入系统的空气。
43、nc,1iiinc,2ln()PVPDMRTP(22)式中:Di泄压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 i 的产生量,kg;Mi挥发性有机物 i 的摩尔质量,g/mol;V 容器气相空间体积,m3;Pi挥发性有机物 i 的蒸气压,kPa;R 理想气体常数,8.314 J/(molK);T 系统温度,K;Pnc,1初始条件下不凝气组分的分压,kPa,按式(13)计算;Pnc,2终点条件下不凝气组分的分压,kPa,按式(13)计算。5.3.2.1.6 蒸发模型敞口容器蒸发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 i 的产生量按式(23)计算。iiiiLM K APDtRT(23)式中:Di蒸发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 i 的产生量,kg;M
44、i挥发性有机物 i 的摩尔质量,g/mol;Ki质量传递系数,m/h,按式(19)计算;A 蒸发表面积,m2;Pi挥发性有机物 i 的饱和蒸气压,kPa;R 理想气体常数,8.314 J/(molK);TL液体的温度,K;t 蒸发时间,h。5.3.2.1.7 溶剂回收系统根据进入溶剂回收系统的溶剂量、实际回收溶剂量、进入废水处理系统的溶剂量、进入固体废物中的溶剂量,核算溶剂回收系统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量。16i,i,i,i,DDDD进入溶剂溶剂回收系统废回收系统水固废(24)5.3.2.1.8 反应生成气体排放制药工业生产过程中,很多反应涉及氯化氢等气体的生成,假设生成的气体中挥发性有机物达到气
45、液平衡状态,则排放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量按式(25)计算。3iirxnirxn10PDNMP(25)式中:Di反应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 i 的产生量,kg;Mi挥发性有机物 i 的摩尔质量,g/mol;Nrxn反应生成释放气的总摩尔数,mol;Pi挥发性有机物 i 的蒸气压,kPa;Prxn不凝气组分的分压,kPa,按式(13)计算。由化学反应确定反应释放气的量。当估算实际离开系统的反应释放气量时,也应考虑其他的因素。若反应释放气部分溶解在工艺溶剂中,只有未溶解的反应释放气通过排放口排出反应釜,评价单位或建设单位需提供相关监测数据。若反应释放气的溶解度未知,则以反应释放气全部通过排放口排出计算
46、。5.3.2.2 特征污染物废气中特征污染物的产生量按照物料衡算法计算,见式(26)。i,i,i,-DDD工艺输入输出(26)式中:Di,工艺核算期内 i 种特征污染物产生量,t;Di,输入核算期内投用物料中以各种形式输入的 i 种特征污染物量之和,t,见式(27);Di,输出核算期内以各种形式输出的 i 种特征污染物量之和,t,见式(28)。0i,ki,ki,1nkDWW输入(27)式中:Di,输入核算期内含有 i 种特征污染物的第 k 个物料的投用量,t;Wi,k核算期内投用的第 k 个物料中 i 种特征污染物质量分数,%;Wi,k0核算期内投用的含有 i 种特征污染物的物料量;k 核算期
47、内输入的特征污染物的种类,量纲一的量。0i,yi,yi,1jyDWW输出(28)式中:Di,输出核算期内含有 i 种特征污染物的第 y 个物料的输出量,t;Wi,y核算期内输出的含有 i 种特征污染物的第 y 个物质的量(如:溶剂、产品、副产品或液/固体废弃物),t;Wi,y0核算期内输出的第 y 种物质中 i 种特征污染物的质量分数,%;y 核算期内输出的特征污染物的种类,量纲一的量。175.3.3 污染物排放量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见式(29)。i,100100DD收集去除排放(1-)(29)式中:D排放废气污染物排放量,t;D 废气污染物产生量,t;收集集气设施的收集效率,%;去除废气治理
48、设施去除效率,%。5.4 产污系数法5.4.1 一般原则制药工业主要废气产污系数参考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普查数据(以最新版为准)。产污系数法适用于公辅设施中烟气污染物的核算。5.4.2 污染物产生量污染物产生量的计算见式(30)。310DM-(30)式中:D 核算时间段内某污染物的产生量,t;M 核算时间段内某工序或生产设施产品产量,t;某污染物产污系数,kg/t。计算废水处理站废气、设备动静密封点排放、循环冷却水排放 VOCs 的产生量时,可参考石化行业 VOCs 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中废水集输、储存、处理处置过程逸散、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冷却塔、循环水冷却系统释放中的系数。对于设备动静密
49、封点排放源核算,产污系数应选用化工行业的平均产污系数。5.4.3 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时段内制药企业废气污染物排放量采用式(29)计算。5.5 类比法5.5.1 一般原则类比法适用于化学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工业,单纯药品分装、复配及公辅设施废气污染物的核算。5.5.2 污染物产生量废气污染物产生量的核算,可类比符合类比条件的现有装置废气污染物有效实测数据和设施参数进行核算。类比条件包括:(1)原燃料的类别相同且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成分相似(差异不超过 10%);18(2)辅料类型相同;(3)生产工艺相同或类似;(4)产品类型相同;(5)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发酵
50、类原料药生产能力规模差异不超过 50%,化学合成类、提取类药品及生物工程类药品生产能力规模差异不超过 30%。对于复合污染物的臭气浓度,可类比相同或类似特征污染源的监测结果。对于新(改、扩)建污染源废气污染物源强,污染物产生量可根据某时段监测浓度、排放源设计排气量、设计操作时数核算,计算公式见式(31)。910DtQ(31)式中:D 核算时段内污染物产生量,t;t 设计操作时数,h;实测污染物小时平均排放浓度(标准状态下),mg/m3;Q 污染源的设计排气量(标准状态下),m3/h。Q 是基于设施设计参数计算,根据排放口风机规格参数计算排气量时,应根据温度、压力折算至标准状态。5.5.3 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