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_T 1838-2023 普通公路沥青稳定碎石层施工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_T 1838-2023 普通公路沥青稳定碎石层施工技术规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93.080.20CCSP66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18382023普通公路沥青稳定碎石层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onstructionofordinaryhighwaysasphaltstabilizedcrushedstonelayer2023-09-18发布2024-03-01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6/T18382023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与定义.14材料.15施工.36施工过程质量控制.8附录A(规范性)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试件制作方法.11IDB36/T1838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
2、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长安大学、陕西长大博源公路养护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晖、徐培华、姚宏武、朱孟照、曾锋、李峰、徐玮、张超、贾晓放、徐文、刘羽、刘军、李华同、贾茹、童卫红、蒋格、邹韬、黎朵。IIDB36/T18382023普通公路沥青稳定碎石层施工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普通公路沥青稳定碎石层施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材料、施工、施工质量控制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普通公
3、路沥青稳定碎石层的施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B0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T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普通公路ordinaryhighway除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外的联结城市、乡镇和工矿基地等,主要供车辆行驶,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安全设施的道路,通常包括沥青路面和水泥
4、路面,本文件所指为沥青路面。3.2沥青稳定碎石asphalttreatedbase沥青稳定碎石(简称ATB),是由沥青和矿料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粗粒式连续级配,公称最大粒径26.5mm,设计空隙率在3%6%的热拌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可用于二级及以下公路沥青路面层。4材料4.1一般规定4.1.1施工所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应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1项目单位地方规范(公路等级)二级公路二级以下公路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30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2.45吸水率,不大于%2.03.0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182
5、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软石含量,不大于%35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级5级4级项目单位地方规范(公路等级)二级公路二级以下公路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02.45砂当量,不小于%6050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5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30DB36/T183820234.1.2集料的选择应经过料源调查,确定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质量符合使用要求,石料的开采应注意保护环境。4.1.3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4.2道路石油沥青沥青稳定碎石采用A级70号或5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JTGF40的规定。4.3粗集料粗
6、集料应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并满足下列要求:a)加工粗集料碎石的料源应稳定;b)粗集料宜用二级或三级破碎,头破采用鄂式破碎,二破采用反击式破碎,三破采用冲击式破碎,筛分采用反击筛分联合机,每条生产线需配置二级以上吸尘装置;c)为了有效控制和减少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在集料生产场,应采用专用碎石整形机对粗集料进行整形处理;d)加工后的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其质量技术要求见表1的规定。表1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4.4细集料细集料包括机制砂、石屑,应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并满足下列要求:a)细集料采用石灰岩加工的机制砂,石屑应洁净、坚硬、干燥、无风化、无
7、杂质;b)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见表2的规定,堆放时应隔离堆放且堆料场必须硬化,并按遮雨防尘的要求搭建设施。表2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4.5矿粉2项目单位地方规范(公路等级)二级公路二级以下公路表观密度,不小于3g/cm2.452.45含水率,不大于%0.51.0粒度范围0.6mm%1001000.15mm%90100901000.075mm%7510075100外观无团粒、无结块亲水系数,小于0.81.0混合料类型AC-20规范级配ATB-20级配ATB-25规范级配ATB-25级配通过以下筛孔(mm)质量百分率(%)31.510010026.5100100901009010019901009010
8、06080728316789265804868627313.26280486542625464DB36/T18382023矿粉应采用专用磨细设备进行现场加工或工厂化生产(指水泥厂购买),质量技术要求见表3的规定,并满足下列要求:a)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禁止使用拌和机回收粉料,严格控制0.075mm以下含量,其允许偏差为1%;b)根据现场生产的数量,及时进行矿粉质量检验,矿粉存放时要求搭建专门的防雨措施,如防雨大棚等;c)为了提高沥青和集料的粘附性,增强混合料抗水害能力,对碎石与沥青粘附性小于4级时,建议添加钙质消石灰作为抗剥落外加剂,消石灰应满足JTG/TF20的规定,0
9、.075mm筛通过率应不小于80%,消石灰的掺量为矿粉用量的30%,具体掺量通过试验确定并满足设计要求。表3矿粉质量技术要求5施工5.1一般规定沥青稳定碎石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层,其种类按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矿料级配、空隙率划分。5.2配合比设计5.2.1沥青稳定碎石应在对同类公路相同材料配合比设计和使用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5.2.2沥青稳定碎石级配设计遵循骨架密实型原则,矿料级配如表4、图1所示。表4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级配范围3混合料类型AC-20规范级配ATB-20级配ATB-25规范级配ATB-25级配通过以下筛孔(mm)质量百分率(%)9.55
10、0723552325245564.7526562238204036462.3616441530153227371.1812331024102516260.682481881810180.35176155147140.154134103105100.07537262637设计厚度(cm)46465858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现场原材料实际情况,确定工程级配范围。DB36/T18382023表4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级配范围(续)图1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级配范围5.2.3沥青稳定碎石ATB设计方法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按照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条件允许时,建议采用旋转压实成型(附录A)试件,
11、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见表5的规定,并具有沥青的施工性能。4试验指标单位地方规范(公路等级)二级公路二级以下公路公称最大粒径mm26.526.5试验尺寸mm101.6mm63.5mm101.6mm63.5mm击实次数(双面)次7575空隙率%3636沥青饱和度VFA55705570稳定度,kN107.5流值mm2424项目单位地方规范(公路等级)二级公路二级以下公路动稳定度(60,0.7MPa),次/mm30001000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60,50/min),%8580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25,50/min),%8075渗水系数,ml/min100120DB36/T18382023表
12、5沥青稳定碎石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5.2.4对设计配合比进行各种使用性能检验,主要包括规定温度下的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和冻融劈裂试验、渗水性能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表6的规定。表6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主要技术要求5.2.5沥青稳定碎石沥青用量在确保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应严格控制沥青用量,试验方法按照JTGE20的要求。5.3材料准备材料应符合第4章的质量技术要求,保证料源持续供应并及时补充消耗的材料。5.4施工设备准备施工设备主要包括沥青混合料拌和站、沥青混合料运料车、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碾压设备、试验设备,施工前各项设备应调试至稳定的工作状态。5.4.1沥青混合料拌和站沥青混合料拌合站应满足
13、下列要求:a)拌和站生产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工地配合比设计要求。b)拌和设备应采用间歇式拌和楼(按用量(以质量计)分批配料),其生产能力应不小于3000型;c)拌和楼的计量系统、温控系统及沥青加系统应标定校核,各系统的误差应在允许误差之内,施工单位应向业主和监理单位提供机械设备的标定报告;d)拌和楼应配有计算机自动打印设备,能逐盘打印集料和沥青的加热温度、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材料用量和每盘混合料的重量等文件;e)应具有二级除尘设备,粉尘一律不准回收利用,并定期检查及清理除尘管道和布袋,以防堵塞;f)宜有一个120t以上的成品储料仓,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具备两个粉料罐;g)有2个以上的沥青罐,容量
14、不小于2000m3,能保温储存和加热;5DB36/T18382023h)应配备相应外加剂自动添加装置;i)安装完成后拌和设备应按生产配合比试拌调试直至符合设计要求;j)拌和场地布置应保证热料运送距离合理,进出方便,电、水供应好,且远离居民区,并应符合JTGB04的有关要求。5.4.2沥青混合料运料车运料车辆载重量应符合工程需要,应备有完备的保温设施,车槽内不得粘有杂物,车槽四角应密封坚固。5.4.3沥青混合料摊铺机5.4.3.1具有自动方式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的装置,具有足够容量的受料斗,在运料车换料时能连续摊铺,具有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板或振动夯等初步压实装置,摊铺宽度可以调整。5.4.3.2双机
15、联铺时,选用性能相当摊铺机,摊铺机的前后间隔为10m,摊铺机结构参数或运行参数应相等。5.4.4碾压设备压路机数量一般不宜少于4台,2台26t的胶轮压路机、2台11t的双驱双振压路机(或2台11t双驱双振压路机、1台11t双钢筒压路机),1台小型振动压路机。5.4.5试验设备拌和站应依据沥青稳定碎石层施工需要,配置满足要求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5.5铺筑试验段5.5.1沥青稳定碎石层施工前,应选择合适路段铺筑试验段,试验路段不小于300m。5.5.2试验段铺筑过程中,应确定以下内容:a)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b)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及时间、拌和温度等工艺;c)确定透层
16、的材料和工艺,沥青摊铺机的摊铺温度、速度、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操作工艺,d)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速度及遍数等压实工艺,松铺系数、接缝方法;e)验证混合料配合结果,提出生产用的配比和沥青用量;f)确定压实标准密度;g)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长度,制定施工进度计划;5.5.3试验段完成后,经检测、总结、分析后提出沥青稳定碎石层施工参数,经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调整施工参数。5.6施工工艺5.6.1混合料拌和混合料拌合应按照以下要求作业:a)冷料仓隔板应加高,避免不同规格集料发生串料现象;装载机从底部垂直装料,装料应尽量均匀,以确保生产配合比的准确性;b)确保沥青拌和
17、楼有足够的生产能力,采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对生产流程、配合比控制和称料数量进行精确的控制,保证矿料级配和油石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稳定,禁止手动操作。6DB36/T18382023c)严格控制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料温度,每车混合料在出厂时均需检测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凡不符合JTGF40相关要求的不得出厂;d)合理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和投料顺序,采用先投放粗、细集料,再喷洒沥青,最后投放矿粉的次序,拌和楼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45s;e)随时对混合料拌和的均匀性进行检查,防止混合料离析,如出现花白料应分析原因加以改进。5.6.2混合料运输混合料运输应按照以下要求作业:a)根据拌和
18、楼和摊铺机生产能力以及运距计算运料车辆数,保证运力满足要求,摊铺机前等待卸料的车辆不少于4辆;b)运输车每趟进场前,车厢应清扫干净,并涂刷适当的防粘剂,严禁有泥沙或其他杂物残留车厢底部。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多次移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c)沥青混合料必须覆盖,并满足保温要求,车厢两侧应布设测温孔;d)运输途中不得随意停驶,尽量匀速进行避免突然刹车;摊铺过程中运料汽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m处停住,空档等候,由摊铺机推动前进开始缓缓卸料,不得撞击摊铺机;e)卸料过程中运料汽车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以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运抵现场的混合料必须当天或当班完成摊铺和压实。5
19、.6.3混合料摊铺混合料摊铺应按照以下要求作业:a)沥青混合料正式摊铺前,对下承层进行彻底清扫,清除表面污染,并对局部损坏部位及时进行修补;b)沥青石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应按下承层情况选择履带式摊铺机或轮胎式摊铺机。摊铺机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剂;c)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预热0.5h1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0。铺筑过程中应选择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具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或振幅,以提高混合料的初始压实度。熨平板加宽连接应仔细调节至摊铺混合料没有明显离析痕迹;d)摊铺机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摊铺温度符合JTGF40的规定;e)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
20、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m/min6m/min的范围内;f)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保持在一个稳定的速度均衡转动,两侧应保持不少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以减少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料的离析;g)已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h)在路面狭窄部分、平曲线过小的匝道或加宽等部分,以及小规模工程等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区域,可进行人工摊铺,摊铺方法应遵守JTGF40的相关规定。5.6.4混合料碾压混合料碾压应按照以下要求作业:a)压实成型的沥青稳定碎石层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b)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压实应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
21、碾压,压路机组合及碾压速度、碾压温度控制见表7所示;c)碾压按“紧跟慢压、高频低幅、静振结合、揉压为主”的原则进行,应严格控制压实温度,确保压实质量;7压路机类型初压速度(km/h)复压速度(km/h)终压速度(km/h)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钢轮压路机1.52(先静后振)3(先静后振)-2.53.55轮胎压路机-3.54.56468温度初始碾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90。注:沥青稳定碎石应以揉压为主。DB36/T18382023表7压路机类型及碾压速度、碾压温度d)为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压路机折返时严禁刹车急停,应慢开起步,以免引起摊铺层表面的推移,两端折回处的位置应呈阶梯状
22、,随碾压路段向前推进,以免影响面层的整体平整度;e)严格控制纵坡较大的路段、弯路段等特殊路段的碾压,碾压速度应放慢;桥面要求以胶轮揉压为主,避免振动轮反弹引起小波浪现象;f)压路机在碾压过程中应保持洁净,有混合料粘轮时应立即清除,对钢轮或轮胎压路机开始碾压阶段,可适当加热、涂刷少量隔离剂或防粘结剂;g)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调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5.6.5施工接缝处理施工接缝处理应按照以下要求作业:a)施工必须接缝紧密、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b)纵向接缝处理,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
23、下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当半幅施工或因特殊原因而产生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切刀切齐;加铺另半幅前应涂少量沥青,重叠在已铺层上50mm100mm,再跨缝挤紧压实;c)横向施工缝应尽可能留置结构物端部。若留到两结构物之间,可采用斜接缝或平接缝,然后进行碾压;具体施工方法:斜接缝直接铲除多余部分即可,平接缝用锯缝机割齐后铲除,切缝深度为2/3层厚,并把剩余部分用镐刨齐,冲洗干净后涂上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处摊铺,钢轮压路机横压时,从先铺路面上跨缝逐渐移向新铺面层前后约56遍;纵压时应使压路机的后轮超出接缝3m6m,一般振压2遍,静压23遍
24、,作业完成后使用3m折尺检查平整度。5.6.6施工天气及其他施工天气及其他注意事项如下:a)沥青稳定碎石面层施工应避开雨天和低温天气,雨天和低温天气不宜施工,当路面滞水或潮湿时,应暂停施工;b)未经压实即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应全部清除,更换新料;c)刚铺筑好的沥青稳定碎石层应严格禁止重型车辆通行,严禁堆放杂物和垃圾;d)待沥青稳定碎石层温度低于50后,方可进行下一个结构层施工。6施工过程质量控制8序号项目检查频度规定值或允许偏差二级公路二级以下公路1油石比逐盘在线监测逐盘检查,每天汇总1次取平均值评定每台拌和机每天12次,以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0.2%12矿料级配偏差0.075mm每台拌和机每天
25、12次,以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21%2.36mm3%33%4.75mm4%45%3外观随时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明显轮迹、推挤、油汀等缺陷,且无明显离析4接缝随时紧密平整、顺直、无跳车逐条缝检测评定3mm5mm5施工温度摊铺温度逐车检测评定符合JTGF40的规定碾压温度随时6厚度随时设计值的5%设计值的10%7压实度2每2000m检查1组逐个试件评定并计算平均值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7%最大理论密度的93%试验段密度的99%8平整度标准差(mm)连续测定没100m1.852.09宽度检测每个断面20mm10纵断面高程检测每个断面10mm15mm11横坡度检测每个断面0.3%0.5%12渗水系数(ml
26、/min)每1km不少于5点,每点3处取平均值6100注: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中分别为为0.3%、0.4%;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中均为2%;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为6%;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为7%;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为3.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为300%。DB36/T183820236.1施工质量管控沥青稳定碎石层施工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控制,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施工过程中质量
27、检查的内容、频度、允许偏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求6.2质量检查与验收9序号项目检查频度规定值或允许偏差二级公路二级以下公路1外观随时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明显轮迹、推挤、油汀等缺陷,且无明显离析2厚度代表值每1km5点设计值的-5%设计值的-8%极值每1km5点设计值的-10%设计值的-10%3压实度代表值每1km5点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6%最大理论密度的92%试验段密度的98%极值每1km5点比代表值放宽1%(每km)或2%(全部)4平整度标准差(mm)全线连续1.2mm2.5mm最大间隙每1km10处,各连续10杆-5mm5宽度有侧石每1km20个断面20mm30
28、mm无侧石每1km20个断面不小于设计宽度6纵断面高程每1km20个断面15mm20mm7中线偏位每1km20个断面20mm30mm8横坡度每1km20个断面0.3%0.5%9弯沉回弹弯沉全线每20m1点符合设计对交工验收的要求10渗水系数(ml/min)每1km不少于5点,每点3处取平均值1001注: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为300%。DB36/T183820236.2.1工程完工后,施工全线以1km(或施工单元)作为一个评价路段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质量检查和验收要求应符合表9的规定。沥青稳定碎石层质量的检验评定,应按照JTGF80/1的规定进行评定。表9质量检查与验收要求10
29、DB36/T18382023AA附录A(规范性)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试件制作方法A.1目的与适用范围A.1.1本方法适用于旋转压实法成型150mm或100mm沥青混合料圆柱体试件,以供试验室进行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性质试验使用。A.1.2本方法也适合于在试件成型过程中测量剪切应力的变化,用于分析沥青混合料性能。A.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A.2.1旋转压实仪:主要由反力架、加载装置、旋转基座、计算机控制系统、内旋转角测量装置、试模、锤头(上压盘)和底座(下压盘)、测力装置和压力传感器等组成。必要时可配置剪切应力测试系统和压头加热系统。A.2.1.1反力架应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旋转压实时旋转角的稳定;应
30、有安全防护门,并配有电源控制开关。A.2.1.2加载装置,应保证旋转压实过程中垂直压力的稳定,使垂直压力达到设定值l8kPa。A.2.1.3旋转基座由旋转套、压实角度调整功能、旋转传动功能、试模底座等组成。压实角度可调,其调整范围应满足试验的要求;出厂前压实角度应进行标定,使有效内旋转角允许波动范围为设定值的0.02。旋转基座的工作转速应达到设定值0.5r/min。A.2.1.4计算机控制系统应具有对旋转压实仪运行的自动控制和试验数据采集、分析等功能。A.2.1.5内旋转角测量装置,应具备数据采集系统、温度测量、数据显示等功能。A.2.1.6试模、锤头(上压盘)和底座(下压盘)应满足以下要求:
31、a)试模应采用钢材制造,试模壁的厚度大于7.5mm,洛氏硬度至少为HRC48HRC57,试模内壁应足够光滑(粗糙度Ra0.4m)。l50mm试模内径为149.90150.00mm,l00mm试模内径为99.90mm100.00mm,高度不小于250mm。b)锤头(上压盘)和底座(下压盘)必须采用钢材制造,洛氏硬度宜为HRC48HRC55。l50mm试件锤头(上压盘)和底座(下压盘)其外直径尺寸为149.50mm149.75mm,l00mm试件其外直径尺寸为99.5099.75mm;锤头和底座与混合料接触面应平坦,光滑(粗糙度Ra0.4m),锤头和底座尺寸宜每年标定一次.试模内直径和压盘外直径之
32、差应小于0.50mm。A.2.2旋转压实仪应具有自动测定试件高度、旋转次数及对应高度的记录和显示功能精确至0.1mm。同时应配备标定装置,对内旋转角、垂直力和试件高度测量装置宜每半年自校一次,旋转转速宜每年自校一次。A.2.3脱模仪。A.2.4试验室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容量不小于l0L。A.2.5烘箱:大、中型各1台,装有温度调节器。A.2.6天平或电子枰:感量不大于0.1g。A.2.7温度计:宜采用有金属杆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金属杆长度不小于l50mm。量程0300,分度值1。A.2.8其他:游标卡尺、托盘、沥青熔化锅、拌和铲、刮刀、隔热手套、垫纸等。11DB36/T18382023A.3方
33、法与步骤A.3.1标定步骤A.3.1.1确定试验条件,加载装置垂直压力为600kPal8kPa,压实转速为30r/min0.5r/min。A.3.1.2将试模、上下压盘和内旋转角测量装置的表面清理干净。当试模内壁或者上下压盘接触混合料的表面处有划痕或损坏时,不得再使用。A.3.1.3检测内旋转角有加热和室温两种方式。通常情况下宜选择加热方式,即开始检测前将试模置1505的烘箱中加热不少于45min,内旋转角测量装置无需加热。室温检测时试模不需加热。A.3.1.4按A.3.3的步骤准备好旋转压实仪,按照该仪器的说明书设定旋转次数。A.3.1.5将内旋转角测量装置组装好,放进试模中,将仪器探头或参
34、考基座适当定位以测量底部内部角和顶部内部角。将试模放人旋转压实仪中,注意试模和旋转压实锤对中。A.3.1.6开始旋转压实,使试模和内旋转角测量装置一起作旋转运动,如图A.1所示。旋转时宜符合以下条件:产生的偏心距e为22mm,力矩M(即eF)为466.5NmI0Nm。1-内旋转角测量装置;2-上压盘;3-试模;4-下压盘;e-偏心距,一般为22mm;F-施加的荷载。图A.1模拟加载法测定内旋转角示意图A.3.1.7旋转到设定次数后,停止压实,待旋转压实仪上压头上升至一定高度后,从试模中取出内旋转角测量装置。记录测定结果,准确至0.0l。A.3.1.8不断调整内旋转角测量装置位置,按照3.1.4
35、3.1.6的步骤分别测定底部内旋转角和顶部内旋转角,底部内旋转角和顶部内旋转角分别测定3次。如果分别测定的3个底部内旋转角(或顶部内旋转角)差值大于0.02,则必须重新测定。取3个底部内旋转角的平均值为底部内旋转角;取3个顶部内旋转角的平均值为顶部内旋转角。取和平均值为有效内旋转角和差值不宜大于0.02;有效内旋转角应该满足设定值的0.02要求。A.3.2准备工作A.3.2.1按照本规范表4.4.1节表12确定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拌和与压实温度。A.3.2.2在拌和厂或施工现场采取代表性的沥青混合料,当混合料温度符合要求时,可直接用于成型。在试验室人工配制沥青混合料时,与马歇尔击实试验的备料方
36、法相同。12DB36/T18382023A.3.3成型步骤A.3.3.1按照该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如打开压实仪的电源开关、配件的电源(或气源)开关、计算机(或控制面板),并与压实仪连接;需要打印数据时,还需连接打印机等。A.3.3.2设定旋转压实仪旋转角、垂直压力和旋转速率。不同的设计方法和体系,旋转角、垂直压力和旋转速率可能不同,因此参数的设定需根据混合料设计方法要求选定(采用Superpave设计方法要求的参数设定:有效内旋转角为1.160.02,垂直压力为600kPal8kPa,旋转速率为30r/min0.5r/min)。A.3.3.3根据需要选定试验结束条件,一般选择设定要求的旋转压实次数作为试验结束条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压实到要求的试件高度作为试验结束条件。A.3.3.4当旋转压实仪压头有保温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