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吉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1.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6302784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吉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4届吉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吉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吉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1.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4届吉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言文阅读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谓裴寂曰:“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

2、!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

3、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甕一。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A号B令C不D信E则F民G不H知I所J从K天L下M何N由O而P治Q乎R朕S过T深U矣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

4、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敕,在古代一般与皇权相联系,文中三处“敕”意思相同,皆指皇帝下的命令。 B. 让,文中指责备,与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让”相同。 C. 征役,常用来表示赋税、徭役、行役,文中的“征役特指朝廷征发百姓服兵役。 D. 宰有“主管、主持”意,文中“守宰指宰相,封建社会君主之下最高行政长官。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太宗励精图治,不仅将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常常思考为政之道,而且希望臣下也都能恪尽职守。 B. 魏征认为,要无敌天下,就要“御之得其道”,不在于士兵人数的多少,不必征用壮实的“中男

5、入伍。 C. 唐太宗并未立即执行免除租调和徭役的命令,魏征认为,百姓对此虽无责怪之意,但也是君王失信的表现。 D. 为政不能失信于民,既然许诺了百姓就当兑现,既然任用官员就应信任,太宗对魏征的这一说法表示赞同。 1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13.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请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 吉林省Best友好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6、。 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以赎华元于郑。半入,华元逃归,立于门外,告而入。见叔牂,曰:“子之马然也。对曰:“非马也,其人也。”既合而来奔。 宋城,华元为植,巡功。城者讴曰:“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来。使其骖乘谓之曰:“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役人曰:“从其有皮,丹漆若何?华元曰:“去之,夫其口众我寡。” 秦师伐晋,以报崇也,遂围焦。夏,晋赵盾救焦,遂自阴地,及诸侯之师侵郑,以报大棘之役。楚斗椒救郑,曰:“能欲诸侯而恶其难乎?遂次于郑以待晋师。赵盾曰:“彼宗竟于楚,殆将毙矣。姑益其疾。”乃去之。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肠熊踏不熟,杀之,置诸

7、舂,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兖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节选自左传宣公二年,有删改)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

8、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晋灵公A不君B厚C敛D以雕墙E从台上弹F人G而观H其辟丸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华元为植的“植”名词用作动词,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的“植”字用法相同。 B. 骖乘是古代乘车陪坐在右边的人,又称为“车右,地位最高的人坐在左边,居中的是御者。 C. 诗即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本文中的句子语出自诗经大雅。 D. “贼民之主”的“贼意为杀害,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忍能对面为盗贼”的“贼字意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国想要

9、赎取华元,车马仅送去一半,华元就了逃回来,进城后见到了他的车夫,并且一起逃到了鲁国。 B. 华元在巡视工作时受人嘲讽,华元让骖乘反驳筑城的人,面对役夫的怨愤,华元却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C. 秦国攻打晋国,赵盾认为,宗族在楚国争权夺利,很快就要完了,应加重他们的弊病,最终离开了郑国。 D. 士会对晋灵公做事感到很担心,三次前去劝谏,晋灵公尽管在口头上说要改错,但在行动上还是不改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2)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 14. 士会曾三次劝谏晋灵公,其劝谏的话语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请据此简要概

10、括士会劝谏语言的巧妙之处。 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I (本题共8小题,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贵廉 汉元帝时,贡禹上书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无赎罪之法。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仅四百,与刑措亡异。 “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自见功大威行,遂从嗜欲。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郡国恐其诛,则择便巧史书、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

11、;奸宄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故俗皆曰: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崇财利而诛不行之所致也。 “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辄行其诛,亡但免官,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举实廉,而天下治矣。” 呜呼,今日之变,有甚于

12、此!自神宗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书曰:“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必如是而后可以立太平之本。 贡禹又言:“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此议今亦可行。自万历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 (取材于顾炎武日知录) 【注】便巧史书:这里指善于舞文弄墨。相守:诸侯国相、郡守。神宗:明朝皇帝,年号万历。“不肩好货句:大意是不任用贪财的人,而举用懂得养民、能改善百姓生活的人。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 4.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辟地广境

13、数千里 广:宽广 B. 遂从嗜欲 从;放纵 C. 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 操切:胁迫 D. 黩货之风日甚一日 黩:贪求 5.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无不属之豪绅 行一切之变 B. 是以天下奢侈 相沿以为常事矣 C. 则择便巧史书者 则争尽力为善 D. 数十年于此矣 今日之变,有甚于此 6.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与刑措亡异 同把刑罚搁置起来差不多 B. 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违反正道又凶猛的人比官员的地位还高 C. 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 相守中选拔推举官吏不按实情的以及收受贿赂的人 D. 国维不张 国家纲纪制度形

14、同虚设 7.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顾炎武引用贡禹的上书,旨在以史为鉴,说明廉之可贵。 B. 汉孝文帝时,崇尚廉洁,官场清约,赏罚分明,风气纯正。 C. 武帝后期,世风败坏到极点,父兄规劝子弟要洁身自好 D. 顾炎武认为,任用廉洁爱民的人为官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8. 根据第二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赎罪之法”滋生了哪几方面弊端。(6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15、。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史记孔子世家) 先生(王阳明)曰:“为学大病在好名。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之意。” (传习录) 【注】去声:第四声。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语出孟子。情,实情。 对于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今人杨伯峻的解读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解读,与杨伯峻有所不同。 9.说明杨、王两种解读对“称”的读音和词义的理解有何不同。(2分) 10.用自己的话写出王阳明对“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解读的大意。(2分) 11.在杨、王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6分)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

16、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四月癸巳,汉主殂于永安,谥曰昭烈。丞相亮奉丧还成都,以李严为中都护,留镇永安。五月,太子禅即位,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建兴。封丞相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初,益州郡耆帅雍闿杀太守正昂,因士燮以求附于吴,又执太守成都张裔以与吴,吴以闿为永昌太守。永昌功曹吕凯、府丞王伉率吏士闭境拒守,闿不能进,使郡人孟获诱扇诸夷,诸夷皆从之。牂柯太守朱褒、越巂夷王高定皆叛应闿。诸葛亮以新遭大丧,皆抚而不讨,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六年春二月,汉诸葛亮率众

17、讨雍闿等,参军马谡送之数十里。亮曰:“虽共谋之历年,今可更惠良规。”谡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亮纳其言。 秋七月,汉诸葛亮至南中,所在战捷。亮由越入,斩雍闿及高定。使庲降督益州李恢由益州入,门下督巴西马忠由牂柯入,击破诸县,复与亮合。孟获收闿余众以拒亮。获素为夷汉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 ”获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

18、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亮于是悉收其俊杰孟获等以为官属,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以给军国之用。自是,终亮之世,夷不复反。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获素为夷汉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 B. 获素为夷汉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 C. 获素为夷汉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 D. 获素为夷汉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殂:“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殂

19、”同“崩。 B. 太守:汉魏时是州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掌一州的民政、刑讼、检奸等事宜。 C. 县:三国时期大致继承东汉的疆域及政区制度,行政区划为州、郡、县三级制。 D. 夷:最初指我国东方部族,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后泛指华夏族外少数民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王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执掌蜀国军政大权,政事无论巨细,全都取决于诸葛亮。 B. 汉诸葛亮率众讨雍闿,马谡亲往送行,并献良策,给出了“攻心”建议。 C. 诸葛亮七擒孟获,让他心服口服,归顺蜀汉。诸葛亮在世之年,南中不再反叛。 D. 诸葛亮率众平定南中,兵分两路出击,平定南中各县,最后胜利会师。 1

20、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诸葛亮以新遭大丧,皆抚而不讨,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14. 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采纳了马谡的“攻心”建议,试简要分析其原因。 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

21、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日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已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一) 材料二: 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为其必免,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陈轸对曰:“舍之,王勿据也。以韩侈之知,于此困矣。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已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

22、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罔而进者必众矣。舍之,王勿据也。韩侈之知,于此困矣。”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三) 材料三: 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是无茂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公仲:韩国相国,又称公仲侈、韩公仲。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

23、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B. 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C. 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D. 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公旦,即姬旦,周文王之子,“三王之一,留下“周公吐哺”的佳话。 B. 圭,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等典礼时拿的玉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 C. 三鼓,文中

24、“三鼓之与曹刿论战中“齐人三鼓”都是“击三次鼓之意。 D. 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即外城。后来城郭多指城邑和城市。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东周国君认为宜阳内有英勇的士兵、充足的粮草,外有依山扎寨相机援救的楚军,秦国一定会无功而返。 B. 秦韩宜阳之战,楚王意欲先为韩据守宜阳以施恩于韩,陈轸却劝说楚王放弃这一打。 C. 赵累劝说楚国大将景翠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恰当时机出兵宜阳,既令秦国害怕,又得韩国感激,最终从两国获利。 D. 甘茂作为宜阳之役的秦军主帅,面对困境,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拿出自己的钱财加在公家的赏金里。

25、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 (2)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 14.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秦国最终攻下宜阳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谓裴寂曰:“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

26、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

27、谓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甕一。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

28、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A号B令C不D信E则F民G不H知I所J从K天L下M何N由O而P治Q乎R朕S过T深U矣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敕,在古代一般与皇权相联系,文中三处“敕意思相同,皆指皇帝下的命令。 B. 让,文中指责备,与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让相同。 C. 征役,常用来表示赋税、徭役、行役,文中的“征役”特指朝廷征发百姓服兵役。 D. 宰有“主管、主持意,文中“守宰”指宰相,封建社会君主之下最高行政长官。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太宗励精图治,不仅将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常

29、常思考为政之道,而且希望臣下也都能恪尽职守。 B. 魏征认为,要无敌天下,就要“御之得其道,不在于士兵人数的多少,不必征用壮实的“中男”入伍。 C. 唐太宗并未立即执行免除租调和徭役的命令,魏征认为,百姓对此虽无责怪之意,但也是君王失信的表现。 D. 为政不能失信于民,既然许诺了百姓就当兑现,既然任用官员就应信任,太宗对魏征的这一说法表示赞同。 1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13.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请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 【答案】9. E

30、KR 10. D 11. C 12. (1)至于征点兵员,却怀疑他们使诈,这难道是以诚信为治国之道吗? (2)喜爱狩猎就想到网开一面作为限度,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 13. 将大臣上书言事的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进出时观看。 接受魏征“不点中男”的建议。 赞同魏征以诚信为治国之道的进言。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朝廷政令不讲信用,则百姓不知所从,国家如何能得到治理呢?朕的过失很深呐! “号令作主语,“不信”作谓语,“则照应上文的假设引出下一句,常置于句首,故应在E处断开; “民”作主语,“不知作谓语,“所从”为名词短语作宾语,应在K处断开;

31、 “何乎反问句,独立断开,“朕过”偏正短语作主语,“深作谓语,应在R处断开。 故选EKR。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以及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句意: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C正确。 D“是封建社会君主之下最高行政长官错误。原文“守宰”指地方长官。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百姓对此虽无责怪之意有误。从原文“百姓固已不能无怪”来看,百姓还是有责怪之意的。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点兵,征点兵员;“岂乎

32、”,难道吗。 (2)“乐,以为乐;“盘游”,狩猎;“懈怠,意志松懈。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可知,唐太宗将大臣上书言事的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进出时观看。 由“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甕一可知,唐太宗接受魏征“不点中男”的建议。 由“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可知,唐太宗赞同魏征以诚信为治国之道的进言。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太宗对大臣裴寂说:“近来很多上书言事的奏章,朕都将它们贴在寝宫的墙壁上,

33、以便进出时观看,朕时常思考为政之道,有时要到深夜才能入睡。希望你们也要恪尽职守,与朕的这一心意相符。” 太宗励精求治,多次让魏征进入卧室内,询问政治得失。魏征知无不言,太宗均高兴地采纳。太宗派人征兵,封德彝上奏道:“中男虽不到十八岁,其中身体魁梧壮实的,也可一并征发。太宗同意。敕令传出,魏征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不可以,不肯签署,如是往返四次。太宗大怒,将他召进宫中责备道:“中男中魁梧壮实的,都是那些奸民虚报年龄以逃避徭役的人,征召他们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魏征答道:“军队在于治理得法,而不在于人数众多。陛下征召身体壮健的成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管理,便足以无敌于天下,又何必多征年幼之人以

34、增加虚数呢!而且陛下总说:朕以诚、信治理天下,欲使臣下百姓均没有欺诈行为。现在陛下即位没多久,却已经多次失信了!太宗惊愕地问道:“联怎么失信了?”魏征答道:“陛下刚即位时,就下诏说:百姓拖欠官家的财物, 一律免除。有关部门认为拖欠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属于官家财物,仍旧征求索取。陛下由秦王升为天子,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是官家之物又是什么呢?又说: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不久又有敕令说:已纳税和已服徭役的, 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如果退还已纳税物之后,又重新征回,这样百姓本就不能没有责怪之意。现在是既征收租调,又指派为兵员,还谈什么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呢!另外与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都是地

35、方官,日常公务都委托他们办理;至于征点兵员,却怀疑他们使诈,这难道是以诚信为治国之道吗?太宗高兴地说:“以前朕认为你比较固执,怀疑你不通达政务,现在看到你议论国家大政方针,确实都切中要害。朝廷政令不讲信用,则百姓不知所从,国家如何能得到治理呢?朕的过失很深呐!”于是不征点中男做兵员,并且赐给魏征一只金甕。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非常注意加强自我修养,谦虚处世、自律言行,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

36、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吉林省Best友好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以赎华元于郑。半入,华元逃归,立于门外,告而入。见叔牂,曰:“子之马然也。对曰:“非马也,其人也。”既合而来奔。 宋城,华元为

37、植,巡功。城者讴曰:“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来。使其骖乘谓之曰:“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役人曰:“从其有皮,丹漆若何?华元曰:“去之,夫其口众我寡。” 秦师伐晋,以报崇也,遂围焦。夏,晋赵盾救焦,遂自阴地,及诸侯之师侵郑,以报大棘之役。楚斗椒救郑,曰:“能欲诸侯而恶其难乎?遂次于郑以待晋师。赵盾曰:“彼宗竟于楚,殆将毙矣。姑益其疾。”乃去之。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肠熊踏不熟,杀之,置诸舂,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

38、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兖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节选自左传宣公二年,有删改)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晋灵公A不君B厚C敛D以雕墙E从台上弹F人G而观H其辟丸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

39、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华元为植的“植”名词用作动词,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的“植”字用法相同。 B. 骖乘是古代乘车陪坐在右边的人,又称为“车右,地位最高的人坐在左边,居中的是御者。 C. 诗即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本文中的句子语出自诗经大雅。 D. “贼民之主”的“贼意为杀害,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忍能对面为盗贼”的“贼字意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国想要赎取华元,车马仅送去一半,华元就了逃回来,进城后见到了他的车夫,并且一起逃到了鲁国。 B. 华元在巡视工作时受人嘲讽,华元让骖乘反驳筑城的人,面对役夫的怨

40、愤,华元却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C. 秦国攻打晋国,赵盾认为,宗族在楚国争权夺利,很快就要完了,应加重他们的弊病,最终离开了郑国。 D. 士会对晋灵公做事感到很担心,三次前去劝谏,晋灵公尽管在口头上说要改错,但在行动上还是不改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2)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 14. 士会曾三次劝谏晋灵公,其劝谏的话语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请据此简要概括士会劝谏语言的巧妙之处。 【答案】10. BEG 11. A 12. A 13. (1)你劝谏如果听不进去,就没有人继续劝谏了请让士会先去,不听,你再接

41、着劝谏。 (2)君王能够有好结果,那就是国家的保障了,难道只有臣下们依靠它吗? 14. 首先,直接指出“有错能改是最好的事情”这一道理。 然后,引用诗经之言,通过充分的理由说明弥补过错的重要性。 最后,假设论证,说明弥补过失所带来的结果。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晋灵公做事不合为君之道,重重地收税用来彩画墙壁,从高台上用弹九打人而看他们躲避弹九的形状。 “君,名词作动词,(做事)符合为君之道,“灵公不君”是主谓结构,中间不断开,其后断开,故B处断开; “厚敛是偏正结构,中间不断开;“以”,连词,表目的关系,“雕墙是“厚敛”的目的,“厚敛以雕墙中间不断开,

42、其后断开,故E处断开; “弹人”是动宾短语,中间不断开,“从台上弹人是偏正结构,其前省略主语“晋灵公”,句意完整,其后断开其后断开,故G处断开。 故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需要断句的三处为:B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能力。 A.错误。名词用作动词,“主持;动词,种植。句意:由华元主持。/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的。 B.正确。 C.正确。 D.正确。杀害;忍心。句意:刺杀百姓的主人。/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并且一起逃到了鲁国错。原文“既合而来奔”,是羊斟回答完逃到了鲁国,不是一起逃到了鲁国。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而,表假设,如果;“则莫之继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则莫继之也;“入”,采纳;“继,接着。 (2)“则社稷之固也”,为判断句;“社稷,国家;“固”,形容词作名词,保障。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原文“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士会叩头对君主说:“一个人谁没有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这是直接指出“有错能改是最好的事情”这一道理。 原文“诗曰:靡不有初,鲜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