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蜀道难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6302402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 蜀道难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 蜀道难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蜀道难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蜀道难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蜀道难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3.1 蜀道难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f) 嗟叹(ji) 巉岩(chn) 飞湍(tun) B喧豗(hu) 砯崖(png) 吮吸(shn) 黄鹄(h) C崔嵬(wi) 峥嵘(zhng) 栈桥(zhn) 万壑(h) D猿猱(no) 秦塞(s) 扪胸(mn) 抚膺(yng) 2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何陋之有 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B侧身西望长咨嗟 C上有六

2、龙回日之高标 D砯崖转石万壑雷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逆折:回旋,倒流。 B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前途迷茫的样子。 C扪参历井仰胁息 胁息:屏住呼吸。 D地崩山摧壮士死 摧:毁坏,这里指崩塌。 5下列对蜀道难中有关知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地崩山摧壮士死”一句化用了古代有名的五力士开山的传说。 B“百步九折萦岩峦句中的“百”“九都是实数,“百步九折”是说在极短的路程里,就要转许多弯。 C“扪参历井仰胁息句中的“参”“井都是星宿名,与赤壁赋里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一样,都是古人对星宿的分野。 D“锦城虽云乐

3、,不如早还家中的“锦城”指“锦官城,它是成都的别称。 6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开国何茫然 B地崩山摧壮士死 C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D猿猱欲度愁攀援 7下面是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结合自己所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自秦入蜀的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 B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了各处山水特点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 D诗人善于把想象

4、、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从蚕丛、鱼凫开国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二、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来描述蜀地与秦塞的连接,其诗曰 :_,_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拟人、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是:_,_。 (3)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4)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

5、是:_,_。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两句的句子是“ ,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三、语言表达 9发挥联想和想象,对“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进行扩写。 要求:想象合理,符合原诗意境主旨;原有意象不能缺少,但描写顺序可自由;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90字。 四、诗歌鉴赏 10阅读蜀道难,回答问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岩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凋谢。 B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离开。 C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转动。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

7、辞。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只。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于:比。 C其险也如此_ 其:加强语气,无义。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乎:语助词,无义。 (3)下列解释,适合原意的一项是() A“问君西游何时还,“君”实指唐明皇,非泛然而言。 B“畏途巉岩不可攀,言忠臣义士虽欲从国君于难,但道路险阻,不可以猝然攀附也。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复申之,言其险之极,一言之不足,再言之也。 D“连峰去天不盈尺至段末,尽言蜀道险难之状,疏远之臣若李白者,虽欲从君于难,又胡为而能来也? (4)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蜀道之难 之,的。 B开

8、国何茫然 茫然,迷惘的样子。 C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那。 D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因为。 (5)下列对文段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人放的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猕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写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

9、前,是写实。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释: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11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的“蚕丛”与蜀道难中“蚕丛及鱼凫中的“蚕丛”意义相同。 B颈联中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描绘了一幅瑰丽的蜀道山水画卷。 C尾联写作者告诫友人一定不要相信君平的占卜,鼓励友人要积极追求功名。 D本诗运用了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风格清新俊逸,开阖顿挫,变化万千。 12诗歌的尾联运用了典故,含蓄蕴藉。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一

10、手法的是() 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B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黄庭坚登快阁)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 D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13蜀道难和送友人入蜀都是写蜀道,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写作 14从下面所给的诗词中任选一篇,填入“诗意在浪漫与现实间流淌评中作为标题,写一篇文学评论。 离骚孔雀东南飞蜀道难扬州慢 要求:确定篇目,选准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 D.“秦

11、塞”中的“塞应读作“si”。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主要考查生僻字、多音字、易读错的字、形似字。多音字可以根据意项判断读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记忆,多读、多训练。 2【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之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助词,的。 B.助词,的。 C.和例句相同,均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

12、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3【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名词作状语,在下面。句意: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B.名词作状语,向西方。句意:侧身向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C.名词作状语,在上面。句意: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 D.转:使动用法,使转动。句意: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ABC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D项中的“转”为动词使动。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

13、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的现象。词类活用有如下类型名词的活用:作动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的活用:作名词使动用法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数词的活用:作动词作名词作形容词。 4【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句意:我应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端”,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句意: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风,名词作动词,吹风。句意:在舞雩吹风。 “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句意:常用身体像翅膀一样掩护刘邦。 “厚

14、,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句意: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刑”,名词作动词,做榜样。句意: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 “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缺少”。句意: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老,形容词作动词,照顾。句意:照顾我的老人,推及到照顾别人的老人。 “续”,动词做名词,继承者,后续者。句意:这是重蹈已经灭亡的秦朝的覆辙罢了。 “小,形容词作名词。句意: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是名词作状语;是名词作动词;是形容词作动词;是形容词或动词做名词;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15、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的现象。词类活用有如下类型名词的活用:作动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的活用:作名词使动用法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数词的活用:作动词作名词作形容词。 5【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B.“百步九折萦岩峦句中的百九都是实数”说法错误。“百和“九”都是概数。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

16、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6【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 C项,“然后在句中指“这样以后”。今义是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古今异义词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学习过程注意识记,解题注意调动知识积累、结合句意辨识。 7【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A“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错误,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

17、作。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8【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5)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6)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崩”“摧“栈”“猱“攀”“湍“豗”“砯“壑”“扪“嵬”“豺。

18、故答案为:(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4)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5)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6)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 9【

19、答案】连绵起伏的群山似一柄柄利剑(比喻),距天不满尺许。一条条如虬龙般盘旋屈曲的苍劲的枝干(比喻),斜倚着向下,好似要将自己的头颈伸向崖下滚滚的波涛,乘机潜游溜走一般(比拟)。盘曲的蜀道蜿蜒远去(比拟),在山林中忽隐忽现,起起伏伏。唉,这不也是我脚下的人生路吗(反问)?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扩写的能力。 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意思是: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然后分析诗句中涉及的意象以及意象的特点。 诗句中涉及的意象有“峰“天”“松“壁”。“连峰是指山峰连接着山峰,即群山连绵;“不盈尺”是说山峰高耸,距离

20、天空很近;“松是枯松,是遒劲有力枯槁的老松;“倒挂”是“松的形态;“壁”是绝壁,是枯松生长的地方。 接着结合意象的特点确定可以扩写的地方。 如可以对“连峰进行描写,突出“山峰”的连绵起伏,或突出山峰的高耸;如可以对“枯松进行描写,突出枯松外形的盘旋屈曲,抑或突出枯松倒挂生长的状态,还可以突出枯松生长环境的艰险。但无轮如何扩写,最终要突出蜀道的艰险,并由蜀道的险想到人生之路。 最后还要注意扩写的要求,如“想象合理,符合原诗意境主旨”“原有意象不能缺少“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90字。 故答案为: 连绵起伏的群山似一柄柄利剑(比喻),距天不满尺许。一条条如虬龙般盘旋屈曲的苍劲的枝干(比喻),

21、斜倚着向下,好似要将自己的头颈伸向崖下滚滚的波涛,乘机潜游溜走一般(比拟)。盘曲的蜀道蜿蜒远去(比拟),在山林中忽隐忽现,起起伏伏。唉,这不也是我脚下的人生路吗(反问)?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扩写的能力。扩写句子一要紧扣关键词,二想象要合乎情理。三要具体形象。尽量用描绘性的语言,少用概述性的叙述语言。同时还要注意题干中对修辞手法的要求和字数要求。 10【答案】(1)D (2)C (3)C (4)C (5)D 【解析】【分析】(1)A使动, B距离, C使动。 (2)C其:代词。 (3)A君:入蜀的友人 。 B烘托蜀道之难。 D第二段为通过环境气氛烘托蜀道之难,D与原文不符。 (

22、4)之:主谓之间取独不译。 B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D坐:徒,空。 (5)青泥岭攀援细节并非写实,而是想象。 故答案为:D C C C D 【点评】(1)推断文言实词必须将该词放入句中,将句放入语段中,结合前后文进行推敲理解,不能孤立去理解这个词,更不能以现代汉语中该词的常见义项来代替它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2)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 【答案】11C 12D 13相同点:蜀道难和送友人都描绘了蜀道的高险,都有诗人对入蜀友人的关怀。 不同点

23、:蜀道难写出了蜀道景物的凄冷,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而送友人写出蜀道景色的动人优美,作者对友人的劝慰: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 【解析】【点评】 (1)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解读此题,首先指出是什么表达技巧,再结合内容、主题、艺术效果来分析其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

24、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1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不要相信君平的占卜”“鼓励友人要积极追求功名错。尾联意思是,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这是告诫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 故答案为:C。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A.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表明

25、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B.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表达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 C.借用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的典故,表示作者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D.追忆往事,没有用典。 故答案为:D。 1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相同点:都描绘了蜀道的高险,都有诗人对入蜀友人的关怀。 蜀道难,一方面“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复吟咏,直接抒发对蜀道难的感慨;另一方面,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的手

26、法以渲染蜀道之难,透露出诗人对入蜀友人的忧虑与关切之情。 本诗“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李白亲切地叮嘱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上处处是层峦叠嶂,不易通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刻画了蜀地崎岖难行,透露出对入蜀友人的忧虑与关切。 不同点: 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描写蜀道景物的凄冷,“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本诗,“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春江碧

27、水绕流蜀地的都城,描写了蜀道风光的瑰丽优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情长。 14【答案】略 【解析】【分析】试题要求写一篇文学评论,评论的对象是试题中给出的四首诗词作品。这四首诗词在教材中均有出现,考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写作难度。而评论的切入点,就需要结合标题中“诗意“浪漫”“现实这几个词语去理解了。 何谓“浪漫“与”现实“结合的“诗意呢?首先,从诗歌“浪漫主义”的角度去分析无疑是个较为直接的办法。浪漫主义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浪漫主义表现情感、理想和个性。这是一种与外在相对的内在的主观

28、情感,一种与现实相对的个人理想,与传统相对的体现共性的个性,这些都可以说是浪漫主义主观性的体现。浪漫主义可以从作品的歌咏对象、用词、思路、意象、意境等角度去分析。其次,诗歌中的“现实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实主义”最主要的两个特征就是:从表现手段或者方法上看是力求“真实性;从表现的对象上看是力求“客观性”。一般现实性强的作品,会与重大政治事件有关,或揭露社会现实,或反映那个时期人民对于统治阶级愤懑的普遍情绪。此外,部分现实主义还追求手法和内容上都力求真实和客观。 对此,在写上述作品的文学评论时,就要重点去分析这些诗词作品,在哪些方面共同体现了浪漫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精神。如,离骚,就是把表现内容上

29、的现实主义和创作方式上的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艺术精品。比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曾以“四同“四异”说讨论过这个问题。四同,是屈原在离骚中继承诗经表现出的那种现实主义精神及其文学表现手法;四异,指的是离骚驰骋想象、奔放不羁的浪漫主义精神及其文学表现方法。此外,在离骚中,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蕴含在字里行间的诗人屈原跋涉、挣扎其中的黑暗污浊的现实,以及在污浊的现实中诗人痛苦而又执着地上下求索的孤傲不群的身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离骚中具有丰富的反映社会现实的内容,富有强烈的现实性。而在反映现实之外,离骚中还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的向往。向往理想,表现理想,这是浪漫主义精神的表现。由此可见,现实与理想的结合,

30、是离骚在诗意内容上将浪漫与现实充分结合的体现之一。而既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又取材于想象中的事物,反映了历史的本质的真实,这是离骚创作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之二。在手法上,赋比兴错杂而出,既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又具有浪漫主义的特点,这是离骚创作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表现之三。 若评论其他作品,也可以参照这一思路进行写作,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现实中无法相守到老就化为一双鸳鸯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批判封建礼教的现实意义,蜀道难中描写蜀道时雄奇浪漫的语言和想象所体现的浪漫主义手法,以及诗人对于前程艰难的现实感叹,扬州慢追怀昔日扬州时浪漫空蒙的手法和对战后扬州满目萧条、山河破碎的现实情感寄托,就都是融合浪漫与现实的最好体现。 【点评】此类写作题型为材料题,写作时学生一定要充分理解材料,明确材料的观点,材料中的观点即写作的立意角度,切记写作不可脱离材料。写作时应立意鲜明,围绕自己所持的态度立意,在写作中应充分说明态度倾向,才能更好的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