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常用有趣文言文实词(共26个).doc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96295022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常用有趣文言文实词(共26个).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常用有趣文言文实词(共26个).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常用有趣文言文实词(共26个).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常用有趣文言文实词(共26个).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语文常用有趣文言实词1.幸【造字本义】“直也” 说文:幸,吉而免凶也。从黄从夭。夭死之事,故死谓之不幸。【推导提示】本义是“逢凶化吉,免于灾祸”。故引申出“运气好境遇好”。“天子所至”“非法取得某种东西或实现某种愿望”当然都是运气好;天子在宫里常常到“宠爱,宠幸”的妃子处,故又引申出“宠爱,宠幸”之义。【词语例举】言多伤幸: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使心作幸:用心机。亦作“使心用幸”。【例句详解】(1)动词宠爱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室,力能窃之。(信陵君窃符救赵)而如姬最受宠爱,在魏王的卧室进进出出,有能力(办法)偷到兵符。皇帝亲临某处,又引申为宠幸缦立远视,

2、而望幸焉。(阿房宫赋)(宫女们)长久的站立着,远远地凝望着,盼望着皇帝的驾临。希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们不好就答应你。(2)形容词,幸运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说)那么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远远不如恢复我的赋税的不幸那么严重。(3)副词,侥幸、幸亏、幸而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现在情况紧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助记小故事】沛公占咸阳,是其之幸(幸运)也。且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宠幸),足见其志向远大。项王怨沛公夺咸阳,遂生灭其之心。幸(幸亏)项伯前来告张良。项王邀沛公赴宴,意因其无备杀之,后沛公幸(侥幸)得脱。2.修【造字

3、本义】修,饰也。说文【推导提示】本义是“培养,改进”等。事物要“改进”自然需要“修理(坏东西的改进),修葺(房子改进)修饰(语言服饰等的改进)”;改进的结果自然就是“善”(变好),“美”(变美)“长”(变高变长)。【词语例举】不期修古: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修饰边幅: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仪表。修饰整个人的仪表。也比喻修饰表面,无关大局。【例句详解】(1)动词修建,修造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修理,建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在国内制定法律制度,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建造攻守的武器。整治,治理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4、。(隆中对)对外结交孙权,对内整治政务。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什么这样呢?是为了尊重您这大国的威严,整治礼仪表示敬意啊。修养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信陵君窃符救赵)我修养身心,使品行高洁已经有几十年了。修订,修改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议定的法律制度都要在朝廷上进行修订。编纂,编写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报任安书)孙子受了膑刑,就编写了兵法书。学习,研究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五蠹)所以圣人不求学习古人,不效法旧有的制度。(2)形容词善,美好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原毁)因此事情办好了,诽谤的言词就出现了,品德高尚了,谗毁的事情也就来到了。纷吾既有此内

5、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离骚)我的内在既有这样美好的品质,再加上良好的才能。长,高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原来是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助记小故事】王羲之修(身高)七尺有余,常修(施行)文德。所住之处有茂林修(高,大)竹,风景甚好。仅兰亭破,遂修(修理)葺,后又遇大雨,亭倒,乃重修(修建),又以名联修(修饰、装饰)之。聚友人于兰亭,叹修(长)短随化,将其作收于集,并作序。3.徐【造字本义】徐,安行也。说文乃徐有说。【推导提示】“缓慢地,慢慢地”【词语例举】城北徐公: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作美男子的代称。【例句详解】(1)形容词,迟缓不徐不疾。(庄子天道)不快不慢。(2)副词,慢慢地

6、,缓缓地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促织)于是在乱草中侧耳细听,慢慢行走,好像在寻找细针或小草一样。【助记小故事】城北徐(姓)公儒雅,一日散步,见清风徐(慢慢)来,神清目爽。4.许【造字本义】许,听也。说文 【推导提示】两个基本的意义:一是应允;一是表示不能确定的零数。【词语例举】目成心许:目成,以目传情,心意相通。许,允许,许诺。形容男女双方以眉目传情,互通爱慕之意,心里暗暗相许。亦作“目成眉语”、“目成心授”【例句详解】(1)动词答应,应允,听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衡量这两个办法,宁肯答应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赞同,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7、相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诸葛亮)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没有人相信他。期望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要做塞上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壮志未酬,)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双鬓已先斑白。(2)名词,地方,处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3)数词,表示不定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有二分左右。(4)代词,这,这样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问它怎么能够这样清澈,是因为源头有活水不断地流来。读音二:h,象声词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口技)(众

8、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子时喊口号的声音,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有的。【助记小故事】大铁椎,不知何许(地方,处所)人也。身背铁椎长丈许(表约数,上下)。赴京城,路见一村井水清如许(这样,如此),欲饮之,村人不许(答应,允许),怒而去。5.阳【造字本义】1.形声。从阜,昜(yng)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山南水北2.同本义阳,高明也。东汉许慎说文【推导提示】本义是“山南或水北”。这个地方正是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故又引申出“日光,阳光”之义;后又借做“佯”,意义是“表面上,假装”。【词语例举】洛阳纸贵:比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

9、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渭阳之情: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间的情谊。【例句详解】(1)名词山的南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而得名的。太阳,阳光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夕阳照着绿树青草,那普通的街巷,人们传说就是宋武帝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古代哲学概念,物体的正面、前面,阴的对立面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所以查看房屋下面太阳或月亮照射的影子,就能知道太阳月亮的运行,阴阳的变化。(2)形容词凸起的,刻印时,线条凸起为阳文通“佯”,假装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皆阳应曰(记王忠肃公

10、翱事)(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忠肃公无法办到就假装答应说【助记小故事】暮,斜阳(太阳,阳光)横照,大雁长飞,声断衡阳之浦,衡阳以其乃衡水之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名之也。6.要【造字本义】中间象人形,两旁为两手形。表示两手叉腰。本义:人腰【推导提示】在古代即“腰”字(甲骨文是两手叉腰形)。腰子就是肾,古人认为是生命之本,是人体最基本的部位,故引申出“基本的东西,要点”,基本的东西都是“简要的”。腰子处在人体的中间,故又引申出“在半路上拦住”后来写作“邀”。往褒义发展为“邀请”;往贬义发展为“要挟”,往中性发展而为“求得,设法获得”。 【词语例举】提要钩玄:提要,指出纲要;钩玄,探索精微。

11、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简要不烦:简明扼要,不烦琐累赘。【例句详解】读音一:yo(1)名词,通“腰”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过去,楚灵王喜欢细腰的人。(2)动词通“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张良出来,邀请项伯。要挟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狱中杂记)只有砍头没有什么可要挟的,可是还要拿死者的人头作抵押。相约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虽然曾与府吏相约,但和他见面的机会永远没有了。读音二:yo(1)形容词主要,重要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狱中杂记)增减重要的语句,奉命执行的官员无法辨认出来。险要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冯婉贞)在险要的地方用

12、土石修筑寨墙,树立一个大旗上写着“谢庄团练冯”。简要,切要可谓要言不烦也。(世说新语言语)可以说是语言简要不繁琐。(2)动词符合,适合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察今) 一切先王的法令制度,都是适合当时的情况的。总括,概括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治平篇)总之,社会长期安定,天下就不能不增加人口。想要,希望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只想要在人间留下清白的名声。【助记小故事】古时,国人皆好细要(人体的腰部),故肥胖之人皆尽力觅良方,并记其提要(要领,关健),终要(概括,总结)其法以广之。一日,有人与医要(相约)于茶馆,而其要(通“邀”,邀请)人戏之,医者大怒

13、,以死要(要挟,威胁)之,遂罢。7.宜【造字本义】宜,所安也。说文 【推导提示】本义是“适合,适宜”,既是“适合,适宜”的那就“应该,应当”这样做了。 【词语例举】便宜(biny)行事:便宜,方便,适宜。指根据情况,自行决定适当的措施或办法。面授机宜:授,给予,付予;机宜,机密之事。当面指示处理事务的方针、办法等。【例句详解】(1)形容词,适宜,合适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察今)社会变了,时代变了,改变先王的法令制度也是适合的了。(2)动词,应该,应当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您捉拿曹操(的时机),应该就在今天。(3)副词,大概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孟子公孙丑下)

14、您本来准备去朝见,听了君王的召令却不去了,大概与礼的规定不大符合吧。【助记小故事】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淮南之地宜(适宜)橘生长也,是故,橘宜(应当)植于淮南。8.遗【造字本义】遗,亡也。从辵,贵声。说文【推导提示】本义是“失掉,遗失”。用作名词则是“遗失之物”;遗失东西往往是“忘掉,忽略”了;失掉了的东西只好“留下来”给别人拣喽;由“失掉之物”的意义又可特指“排泄大小便”。由“留”义引申出“死者留下的”“送给”“送信”“赠送”等义。【词语例举】楚弓遗影:比喻因某事造成的疑惧心理。遗风余采: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度文采。【例句详解】读音一:y(1)动词遗失,丢失。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15、。(乐羊子妻)乐羊子曾经在走路时捡到了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留下,遗留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这三件事,是我至死留下来的恨事。遗漏,因疏忽而漏掉沧海遗珠被采珠人遗落在大海中的珍珠。比喻被埋没的人才。舍弃,放弃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小的方面从事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不学,我看不出他的聪明在什么地方。(2)名词,遗失的东西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晚上不用关门睡觉,路上掉了东西也不会有人捡走据为己有。读音二:wi动词,送给,给与是时曹操遗权书。(赤壁之战)这时曹操给孙权送来书信。【助记小故事】赵国因遗(遗留,留下)策,揽人才,闻廉颇虽老而欲效力于国。赵王则使人问,使者回报一餐间三遗(排泄(

16、大小便)矢。赵王厚遗(给予,馈赠)廉颇以遣之。廉颇以为赵王小施而大遗(遗弃)。9.贻【造字本义】形声。从贝,台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赠送【推导提示】本义是“赠给,送给”,引申出“遗留,留给”。【词语例举】养虎贻患:比喻纵容坏人,自留后患。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例句详解】动词赠送作师说以贻之。(师说)我写了师说一文送给他。遗留贻笑大方【助记小故事】自唐以来,从师之风不盛,阿谀之风而兴,韩愈以为此贻(遗留)害无穷,遂作师说以贻(赠送,给予)李蟠,嘉其好学。10.易【造字本义】(1)(象形。本义:蜥易)(2) 换,交

17、换 exchange寒暑易节。列子汤问【推导提示】基本意义有两个:一是“改变,变更”(从日从月,意为日月变换);一是“容易”(古人认为日月变换是平常容易的事)。由“改变”引申出“交换,互换”“修治,治理”的意义;由“容易”引申出“平坦”(平坦的路容易走),进一步引申出“安稳”(平坦的路走得安稳)。 【词语例举】众擎易举:擎:往上托。许多人一齐用力,容易把东西举起来。比喻大家同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成。小器易盈:原指酒量小。后比喻器量狭小,容易自满。安危相易: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例句详解】(1)名词,周易简称(2)动词换,交换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否?(廉颇蔺相

18、如列传)秦王用十五座城请求交换我的宝玉,可以给他吗?改变,更换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察今)社会变了,时代变了,改变先王的法令制度也是适合的了。轻视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五蠹)因此古时候轻视财物,不是(因为)仁爱,而是(因为)财物众多。代替,替换是以某某易其首者。(狱中杂记)这就是用某某人替换了他的脑袋的人。(3)形容词,容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采草药)只不过二月草已经发芽,八月苗还没有枯萎,采摘的人容易辨别罢了。(4)副词,很,非常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谭嗣同)荣禄本是曹操、王莽一样的人物,世上少有的奸雄,对付他恐怕不太容易。【助记小故事

19、】赵得和氏璧,秦王欲以城易(换,交换)璧,蔺相如曰:“秦城不予,璧不可易(容易,轻易)得。” 秦王怒,左右欲刃相如,然相如面不易(变,改变)色,应对自如,令秦王不易(轻视)相如。后完璧归赵。11.阴【造字本义】名词,山地背阳的潮湿北坡【推导提示】本义是“山北或水南”(与“阳”正好相反),这里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故引申出“没有阳光,阴天”。由此引申出“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暗中,暗地里”【词语例举】阳解阴毒: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寸阴是竞:一寸光阴也应当争取,不能浪费。形容时间极其宝贵。寸阴尺璧 :一寸光阴价值比一尺的璧玉还要珍贵。形容时间可贵【例句详解】(1)名词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指通豫南,达于汉

20、阴,可乎?(愚公移山) 一直通往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面,可以吗?阴影,树明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察今)所以察看厅堂下面日月的影子,就能知道日月的运行。光阴,时光古代哲学概念,与“阳”相对衡善机巧,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张衡擅长研制机械巧妙的东西,特别专注于天文阴阳历法的研究。(2)形容词昏暗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早晨明朗,傍晚昏暗,景象千变万化。阴冷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冷风怒吼,浊浪冲天。属于死人的,如“阴宅”“阴火”凹入的惟汉印多用阴文。(朱剑心说金)阴险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苏洵辨奸论)然而他内心阴险狠毒,志向意趣和别人不一样。(3)副词,暗中

21、,暗地里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张衡传)暗中查知奸党名姓,一下子把他们都擒拿归案。【助记小故事】一日,天阴(阴天),一农夫于山阴(指山的北面)砍柴,其间阴(冷,寒冷)风阵阵,农夫欲还家不料山口处忽见一恶狼,农夫躲于林中阴(暗中)窥之,后以肉为饵,诱其入一暗穴,以柴薪堵于洞口,放火烧之,既而还家。 12.右【造字本义】右,手口相助也。说文。字亦作佑【推导提示】本义是“右边(的手)”(甲骨文字型是一只右手的正面的形状。金文则加了一口,意为:这是一只吃饭的手,即右手)。“右手”的首要功能是吃饭时把食物送到口中去,所以“右”字有了“帮助”(这一意义后由“佑”体现)之义;古人又以右为尊,故引申出“尊尚

22、”之义。【词语例举】左图右史:形容室内图书多。指嗜书好学。右军习气:右军,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一味摹拟古人,不能自创一格。指没有自己的风格。左支右绌 ( zu zh yu ch ):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例句详解】(1)名词右边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可是看它的左右,到这里来并留下标记的人已经少了。地理上以西为右姜伯约屡出陇右。(钟会檄蜀文)姜维多次从陇西出兵。古代官职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蔺相如列传)因为蔺相如功劳大,封他为上卿,职位在廉颇

23、之上。引申为上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促织)用所有奇特的蟋蟀一只只的试着和它斗,没有在它以上的。世族大家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张衡传)豪门大户又多,勾结起来,一同做违法的事。车右,古时在战车上负责主帅的安全梁弘御戎,莱驹为右。(殽之战)梁弘驾着战车,莱驹作车右。【助记小故事】李斯以功大,位于众大臣之右(上)。其左右(近臣)皆因之骄纵。一日,偕友游于泰山,察路之左右(表方位,与“左”相对)涂鸦文字甚多。13.再【造字本义】再,一举而二也。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推导提示】“再”是“两次,第二次”的意思【词语例举】白骨再肉:白骨上再生出肉来。比喻起死回生。一呼再喏:

24、听到一声呼唤即连声应答。表示恭顺。【例句详解】(1)数词第二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第一次击鼓能够振奋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没了。两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后来秦又两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两次打败了他们。(2)副词,事情行为的重复,继续,与现代汉语“再”相同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活板)用完了再拿火烤使松香等熔化,用手一摸,那字模就掉下来了。【助记小故事】两国交恶,其一国击一国再(两次),然皆败,察其故,士气不振也。士气决于鼓,一鼓作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用兵者不知其理,故败。14.造【造字本义】造,就也。说文【推导提示

25、】有两个基本义:一是“到某地去”;一是“做成,制造”。由“到某地去”可引申出“到达某一境界”(到某地去的抽象表达)【词语例举】向壁虚造:即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无事实根据,凭空捏造。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例句详解】(l)动词往,到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促织)径直到成名家去拜访,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制作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公输般给楚国制造了云梯这样的攻城器械。修建,建造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雁荡山)祥符年间,因为建造玉清宫,到山里伐木取材。制定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列传)楚怀王命令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助记小故事】太

26、宗年间,魏征造(到去)民舍,察民生之疾苦。回宫中,造(制定)法令,兴水利,以利民生。15.知【造字本义】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推导提示】本义就是“知道,懂得”,知道多了当然有“知识”,变得聪明即“知识丰富、见解高明”(后写作“智”)。【词语例举】问牛知马: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道头知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例句详解】读音一:zh(1)动词知道,知晓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

27、又比这蛇更厉害呢?主持,管理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我和他共同掌管越国的政事。了解,懂得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您从那里了解燕王?识别,区别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呢?相知,交好(交情,往来)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报任安书)所以断绝了和宾客的来往,忘掉了家庭的私事。(2)名词知觉而死后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祭妹文)而且人死后有没有知觉,和死后能不能见面,也终究难以明白了。知识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两个小孩子笑着说:“谁说你有很多知识呢?”读音二:zh通“智”,名词,智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28、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君子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就会只会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助记小故事】梁惠王问政于孟子,曰:“本王处庭院之深,何以知(知道)民生疾苦?”孟子对曰:“知(主持,管理)政者,不闻片面之词,当身体力行,方知(智慧)明而无过。”16.致【造字本义】从至从夊。bai送诣也。【推导提示】本义是“给予,送给,献出”。引申出“导致”。【词语例举】悬车致仕:指告老引退,辞官家居。临危致命: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道远知骥,世伪知贤: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例句详解】(1)动词送达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

29、敬亭于幕府。(柳敬亭传)宁南伯左良玉南下,安徽统帅想要结交讨好他,就把柳敬亭送到了他的军中。表达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他思念国君,振兴楚国,想要挽救危局使国家富强起来的意愿,在一篇文章中多次表露出来。招来致食客三千人。(信陵君窃符救赵)招来三千食客。取得,得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家中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到,达到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然而秦凭借着小小的土地,达到了万乘兵车的实力。使,致使,导致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她的品行没有偏差,哪里料想却使您不喜欢呢?(2)名词,意态,情趣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芙

30、蕖)这样我在花没有开放的时候,就已经先享受到无穷的优雅情趣了。(3)形容词,精细案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汉书严延年传)检查他裁断的案件,都文理致密,不可推翻。(4)副词,尽,极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张衡擅长研制机械巧妙的东西,特别在天文阴阳历法的研究方面极尽心思。【助记小故事】齐王欲致(招纳,引来)天下之士,致(送给)千金以晏子。晏子致(表达)诚于天下豪杰。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贫,无从致(得到)书以观,而思维精巧,尤致(最,极)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为晏子之诚所感,前往晏子处。两人席谈,方觉其致(情趣,意志)一也,甚欢。17.质【造字本义】质,以物相赘也。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

31、,以物受钱曰质。【推导提示】基本意义有两个:一是“抵押”;一是“本质,本体”。事物的“本质”是“朴实”“正直”的。由“正,正直”义引申出“向别人求正,以定是非”,要“向别人求正”自然是需要“询问,责问”的。【词语例举】羊质虎皮:质,本性。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兰质薰心: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金相玉质: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例句详解】(l)动词抵押,作抵押品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于是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到齐国去做人质。询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我站着陪侍在老师的跟前,提出疑难,询问道理。(2)名词抵押品。指作为保证

32、的人或物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一定要以长安君为人质,救兵才能派出。本质,资质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不是天生资质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专注罢了。质地,底子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周身黑色,上面有白色的花纹。通“贽”,古时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见面礼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就命令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把丰厚的礼物献给楚王,表示愿意事奉楚国。通“鑕”,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您不如赤膊伏在斧鑕上向大王请罪,那还许侥幸能够免罪。(3)形容词,质朴本之

33、书,以求其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根据尚书来寻求文章的朴实。(4)副词,正,刚刚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天刚亮的时候,在竹林中躲避哨兵。【助记小故事】屈原借离骚“唯昭质(本质)其犹未亏”表忠,而秦使离间计,令人厚币委质(通“贽”,见面礼)事楚,使楚太子赴秦为质(人质)。屈原力谏,而子兰肉袒伏斧质(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请罪于楚王,谗之。楚王怒,质(质问)屈原,后逐于江滨。此地有蛇,黑质(质地,底子)而白章,屈原以之为药,医百姓之患。 18.治【造字本义】从水从台(胎的本字),水名。【推导提示】本义是“治水”。引申出一般“处理,进行某项工作”,处理国家大事是“治理”;处理病人是“治疗”;处

34、理坏人是“惩治”。其它情况依此法译之。还引申出“治理好的”,特指国家太平。【词语例举】结绳而治: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闵乱思治 mn lun s zh :指怜悯乱世而思盼治世。【例句详解】(1)动词治理,管理故治国无法则乱。(察今)所以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整治,训练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现在训练了八十万水军,正要和您在东吴会战。整理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冯谖客孟尝君)于是准备车辆,整理行装,装好债券契约就出发了。医治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您有病,在皮肤的纹理里,如果不一致,恐

35、怕会更厉害。对付,抵御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赤壁之战)同心协力,共同对付曹操。惩处,处置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不能完成任务,就请惩治我的罪过,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2)形容词,太平,安定,与“乱”相对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文臣武将都能得到任用,君王垂衣拱手就可以达到天下太平了。【助记小故事】曹操有疾,久治(医治)不愈。受人诟病,因其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刘备等共治(对付)之,于危急之中以义治(治理)天下,以求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与“乱”相对,特指国家治理得好,安定太平)。19.诸【造字本义】从言、者声。张口说话,用言语辩说。本义是辩说,常义是众。【推导提示】两个

36、意义:一是“众多,各个”;一是“之于”。【词语例举】诸恶莫作:诸恶:各种坏事。佛家语,凡是坏事都不要做。旧时用以劝人行善。日居月诸:居:音“积”,语助词,同“乎”;诸:语助词。指光阴的流逝。公诸同好:把自己喜爱的物品拿出来,使有共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诸:“之于” 的合音。好(ho):爱好。【例句详解】(1)形容词,众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冯婉贞于是带领众少年整理好行装出发了。(2)兼词代词兼介词,相当于“之于”穆公访诸蹇叔。(殽之战)秦穆公向蹇叔询问这件事。代词兼语气助词,相当于“之乎”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您曾经把您喜欢音乐的事情告诉了庄暴,有这件事吗?【助记小

37、故事】智叟见愚公一家人搬山,将石投诸兼词,相当于“之于”)渤海之尾,叹道:“诸(众多,各)人不惠,如此之法,何日成功?子闻诸(兼词,“之乎”)? 20.贼【造字本义】说文:“贼,败也。”,破坏。【推导提示】本义是“伤害,杀害”。引申出“强盗,杀人者”,“狠毒”等意义。“强盗、杀人者”当然是“祸害,祸患”。【词语例举】贼去关门 :贼偷了东西走后,才去关门。比喻事故发生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真赃真贼 : 赃物、罪犯都确凿无疑。指犯罪的证据确凿。【例句详解】(1)动词,伤害,杀害,残害是贼天下之人者也。(墨子非儒)这是害天下人的做法。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韩非子内储说下)两个人互相仇恨,想要互相杀害

38、。(2)名词作乱叛国的人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朝的宰相,他实际上是汉朝的敌人。强盗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童区寄传)两个强盗抓住了我,我侥幸把他们都杀掉了。祸患,祸害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论积贮疏)铺张浪费的风气一天天地增长,这是国家的大祸害。【助记小故事】三国时期,曹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敌人)也。孙权乃阴令部属为贼(刺客)使于操,未果。后权思虑兴国之事,以为国内淫侈之俗是天下之大贼(害,祸害)也,改之。百姓不解,仍有盗贼(强盗)。权使人捕而诛之。21.族【造字本义】族,矢锋也。本意是箭头【推导提示】本义是“同性亲属”。作动词是“灭族”。

39、亲属都是同一“种类”(同姓直系亲属)。物以类聚,所以又引申出“聚结”之义,进一步引申出“众,一般”之义。【词语例举】簪缨世族(zn yng sh z):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非我族类: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例句详解】(1)名词家族,指同姓的亲属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那首诗用奉养父母,团结族人作为立意。种族,民族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计数千年。(少年中国说)我们这些黄帝的子孙,这一种族聚集居住在这个地球之上已有数千年。类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师说)士大夫之类一听到谁称谁是老师,谁称谁是弟子等,就聚在一起讥笑他。(筋骨)丛聚集结之处每至于族,吾

40、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庖丁解牛)每当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我看它难以解剖,就很小心地警觉起来。(2)动词,灭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使秦王室灭族的人,其实是秦代帝王,而不是天下的人。(3)形容词,众,一般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 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砍(骨头)。【助记小故事】西楚霸王率精兵杀入咸阳,后放火,琼楼玉宇皆为尘土,名门望族(家族)不敢言,士大夫之族(类,辈)俯首称臣。秦人统一六国,终为楚人族(灭族)。22.卒【造字本义】甲骨文字型是外部是一“衣”字表示肚子。内里是交叉文饰,乃是肚子上的花纹,这是指狩猎或战争中搏杀后的伤口。【推导提示】本义是肚子上的创伤

41、。由于古代医疗技术差,肚子受伤意味着“死亡”,因而“卒”有“死亡”之义;这一意义后来写作“猝”表示突然死去,故后“卒”亦有“突然,匆忙”的意义。“死”就是生命“完毕”,由此进一步虚化为副词“终于”。【词语例举】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儿童走卒:走卒,差役。比喻见闻最为浅陋的人。【例句详解】(1)名词步兵,后泛指士兵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明天早上犒劳士兵,替我打败沛公的军队。古代军队编制,百人为卒全卒为上,破卒次之。(谋攻)使整卒的士兵降服为上策,攻破这一卒的策略是差一些的。差役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狱中杂记)牢房的看守住在中间,墙上开了

42、窗户来透光。(2)动词死亡。古代大夫死称卒。又年老寿终称卒。后为死的通称。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完毕,结束,到止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磐石又方又厚,能够坚持千年才完结。(3)副词,表终结,终于,始终,到底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最终在正殿接见了蔺相如,完成了礼仪之后送他回赵国。读音二:c副词,通“猝”,仓猝,突然,匆忙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赤壁之战)五万士兵难以在仓促之间集合起来,已经选好了三万人。【助记小故事】韩信拜大将军,率士卒(士兵)与项王战,卒(通“猝”,仓促,突然)起不意。项王难于应付,节节败退后卒(死)于乌江而

43、卒(最终)成万世威名。23.走【造字本义】形像人摆动两臂跑步的样子,下部是脚(“止”)【推导提示】本义是“跑,逃跑”。(古代的走叫“行”)引申出“奔向”【词语例举】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坂上走丸:像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小受大走: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例句详解】(1)动词古代指疾行,即跑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两只兔子并排地跑,怎么能辨别哪是雄哪是雌呢?逃跑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老翁跳墙跑了,老妇人出门来看。使之逃跑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曹操的军队刚好把船舰用铁链串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