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pdf(9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1XXXXXXXXXX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方案建设方案第 1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2第 2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I目目 录录1项目概述项目概述.11.1建设背景.11.2总体目标.21.3建设内容.31.4项目建设意义.41.4.1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面向XXXXX政务的信息交换枢纽.41.4.2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XXXXX数据资源建设的基础性支撑平台.41.4.3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决策科学化架起了一座桥梁.41.4.4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
2、建设为行政执行高效化提供了一把钥匙.51.4.5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XXXXX政府提供探索“大数据”时代下职能转变之路.5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52.1现状分析.52.1.1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存在问题.52.1.2XXXXX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分析.92.2总体目标规划分析.102.3平台远景规划.112.4业务量估算.122.4.1业务需求.122.4.2对资源管理的需求.142.4.3对跨部门应用系统支撑的需求.142.4.4对政府信息公开支撑的需求.152.5业务逻辑分析.152.5.1数据收集整合阶段.162.5.2综合分析阶段.162.5.3数据服务阶段.172.6项目总体架构需求.
3、172.7重点难点分析.182.8项目技术要求.202.9平台功能需求.202.9.1云数据交换与服务调度建设需求.202.9.2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平台建设需求.202.9.3信息资源主题分析及大数据处理服务平台建设需求.202.9.4内外网数据传导平台需求.212.9.5信息资源中心及应用系统需求.212.9.6系统安全设计需求.222.10平台性能需求.223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系统总体设计方案.233.1总体建设思路.23第 3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II3.1.1统一规划,重点先行.233.1.2统一标准,统一应用.233.1.3整合资源,节省投资.233
4、.1.4强化服务,讲求实效.243.1.5注重兼容,强调扩展.243.1.6注重应用,保障安全.243.2项目总体框架.243.2.1总体架构设计.244支撑平台建设方案支撑平台建设方案.274.1数据交换与服务调度建设方案.274.1.1云数据交换技术架构.274.1.2云服务调用技术架构.344.1.3共享交换功能.434.1.4多级共享交换.434.1.5与省级平台数据对接.444.1.6平台支持多租户的配置和部署.454.1.7云数据共享与服务调度平台关键特性.464.2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平台建设方案.484.2.1政务资源目录共享流程.494.2.2政务资源目录共享架构.494.2.3
5、政务资源目录共享功能.504.2.4部门共享信息服务环境.514.2.5资源目录中心环境.524.2.6信息资源目录共享平台关键特性.525信息资源中心建设方案信息资源中心建设方案.535.1概述.535.2信息资源中心规划.545.3数据资源体系结构设计.545.4资源库数据比对处理.555.5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565.5.1建设原则.565.5.2人口数据来源.575.5.3数据建模模型.585.5.4人口信息库与应用.585.6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605.6.1建设原则.615.6.2法人数据来源.615.6.3数据建模模型.625.6.4法人信息库与应用.625.7证照批文信息资源库
6、.645.7.1统一编码.645.7.2数据采集.655.7.3证照库管理.65第 4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III5.7.4数据共享服务.666应用系统建设方案应用系统建设方案.676.1人口基础信息服务系统.676.1.1组成框架.676.1.2主要功能.676.2法人基础信息服务系统.686.2.1组成框架.686.2.2主要功能.696.3证照批文共享服务系统.706.3.1组成框架.706.3.2主要作用.716.3.3共享服务功能.716.3.4比对服务功能.756.3.5共享应用功能.766.3.6建设意义.766.4信息资源共享监督系统.77
7、6.4.1信息资源共享监督量化测评指标与标准.776.4.2共享监督系统功能架构.806.4.3共享监督平台功能.816.4.4基础库共享监督功能.876.4.5平台库共享监督功能.89第 5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11项目概述项目概述1.1 建设背景建设背景近年来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发展,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已成为各地急需解决而又未能很好解决的重大难题,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建设已成为继政务网络建设后又一重要基础建设。国家标准局发布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标准表明了国家对各地建设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高度重视,并为之提供了理论上及技术上的指导框架,同时为各地数据
8、中心的建设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指引。全国各地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体系、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监察体系的建设方面,XXX率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可喜的成果。XXXXX信息化主管部门通过不断发展和创新,目前XXXXX信息化建设已具成效,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网络已实现互连互通,XXXXX当前已成功地建设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通过行政审批监察系统,也实现了行政审批关键环节的数据集中。但是,网上审批、行政处罚、电子监察以及各职能部门办公管理等业务系统基本上都是独立建设的,每个系统只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而各系统之间还没有数据共享、同步更新的机制;各职能部门颁发的证照批文信息尚未实现共享,各个职能部门的电子化协
9、作程度和协作效能比较低下。因此,统一建设XXXXX的政务信息资源中心系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电子监察体系已迫在眉睫。通过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XXXXX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实现分布式政务信息资源的动态分配和管理,支持XXXXX电子政务的深化应用。1.2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本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XXXXX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强化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交换和共享,形成规范有序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实现XXXXX信息资源的动态分配和综合利用。以人第 6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
10、方案2口、法人、电子证照等基本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基础,通过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目录体系实现信息共享的统一管理,通过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可靠交换并且建设相应的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XXXXX信息资源提供、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使用的有效实时监督监察,确保为XXXXX业务系统提供基础信息查询、比对、共享等各类服务的有效性。通过XXXXX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重点支撑网上政务大厅、电子监察、企业信用、人口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本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如下:1.构建可配置的广域数据交换机制构建可配置的广域数据交换机制当前XXXXX实现信息资源交换的最大难点是在数据交换接口的开发,因此,本项
11、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高性能、高可靠性、可管理性、易维护性的前提下,打造可配置的广域数据交换平台。2.构建服务化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构建服务化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构建云服务调用平台,实现所有信息资源中心资源的服务化(即暴露成REST服务),为提升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电子化协作程度和协作效能提供技术支撑。3.构建智能化的信息资源中心构建智能化的信息资源中心通过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构建智能化的信息资源中心系统,建设XXXXX统一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和证照批文信息资源库。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构建面向主题的共享资源智能分析。4.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电子监察体系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电子监察体系为
12、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快速形成,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监督系统,深度发挥电子监察在政府效能促进方面的优越性。通过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监督系统,实现对XXXXX政务信息资源提供、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使用的有效实时监督监察,确保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的有效建设和利用。5.建立形成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形成信息资源管理制度依托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通过制定XXXXX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建立起XXXXX政务信息资源采集与提供、申请与交换、共享与安全、评估与监督等相关制度,将各级党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获取的信息资源纳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范围。第 7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
13、换平台技术方案31.3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本期项目主要建设以下内容:1.信息资源中心建设信息资源中心建设通过清洗、比对相关部门业务提供的数据,初步建成包含人口、法人、证照批文基本信息的公共基础数据库,为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保障。后期将结合XXXXX近几年信息化重点应用方向,建设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社会服务、区域经济等方面的专题数据库。2.支撑平台建设支撑平台建设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包括云数据交换与服务调用平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平台、政务信息资源主题分析平台、内外网数据传导平台等,为XXXXX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提供底层技术支撑和管理工具。后期将提供多维数据库的建立、数据
14、分析方法和工具,挖掘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数据的相互关系找出规律,建立模型,并用此模型预测未来数据趋势,最后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3.应用系统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建设应用系统,包括人口基础信息服务系统、法人基础信息服务系统、证照批文共享服务系统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监督系统等,为各部门业务系统提供基础信息查询、比对、共享等各类服务。4.制定制定XXXXX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技术规范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技术规范参考国家、省市及行业标准,结合本平台的功能,对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技术规范进行初步设计,实现包括共享交换机制、共享数据、共享交换节点、数据存储使用以及安全管理等规范的建设,设计包括:总体框架、
15、技术要求、核心元数据、技术管理要求等部分。1.4 项目建设意义项目建设意义1.4.1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面向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面向XXXXX政务的信息交换枢纽政务的信息交换枢纽平台是面向各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重要信息交换枢纽,为整体第 8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4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它也是各级业务系统和部门实现横向和纵向互联互通,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资源利用,提高XXXXX政府部门政务信息共享和公众服务能力,降低信息化系统建设成本的重要举措。1.4.2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XXXXX数据资源建设的基础性支撑平台数据资
16、源建设的基础性支撑平台通过本平台的建设搭建数据共享交换基础性支撑平台,建立完善XXXXX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统一管理机制和标准规范,为*信息资源中心的建设提供基础保障,近而实现对XXXXX政府各部门和各行业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的定位、获取、存储、管理、加工、分析的全过程管理,形成XXXXX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提高政府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一致性和共享程度,在对XXXXX社会、经济的完整描述的基础上,支持对数据资源的广泛利用,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满足企业与公众对政府信息资源的需求,并对今后XXXXX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意义。1.4.3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决策科学化架
17、起了一座桥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决策科学化架起了一座桥梁行政决策是政府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政府行为,其科学与否主要取决于政务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与准确性。通过本平台的建设,形成XXXXX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进而而全面把握XXXXX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态势,研究XXXXX的发展方向、政策等,基于各级别领导关注的指标,利用数据可视化等手段构建领导驾驶舱,为领导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近而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同时将新的决策以指标的方式驱动全盘业务的调整和布署,实现业务的管理闭环,进一步助力于“智慧*”的发展需要。1.4.4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行政执行高效化提供了一
18、把钥匙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行政执行高效化提供了一把钥匙如果行政决策主要强调科学性,那么行政执行更强调高效性。随着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的加强,应用系统的跨部门协作不断增加,部门间及部门内部横向和纵向信息交流越来越多,这第 9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5就要求有一个可以沟通各应用系统的高容量、高可靠性的统一的交换平台为未来的信息交换提供支撑服务。平台的建设将为XXXXX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基础环境,为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可靠、安全、透明的数据传输通道,大大加快数据信息在各部门之间交换速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1.4.5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
19、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XXXXX政府提供探索政府提供探索“大数据大数据”时时代下职能转变之路代下职能转变之路围绕“大数据”,探索数据服务新模式,逐步建设完善*信息资源中心,实现以数据管理、监测评价、服务推送三位一体的新型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积极思考*政府职能部门角色转变,探索政府职能转变之路。夯实XXXXX各职能部门既有职能,全面把握XXXXX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态势,研究XXXXX的发展方向、政策等,并为领导提供XXXXX产业发展的辅助决策,进一步助力于“智慧*”的发展需要。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2.1 现状分析现状分析2.1.1 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存在问题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存在问题近年来
20、,国家为推动电子政务发展,先后颁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等重要文件,提出要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实现跨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电子政务建设的效益。但是,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目前,阻碍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因归结为如下八个方面。(一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亟待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亟待加强。第 10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
21、交换平台技术方案6由于我国政府组织架构采取纵向层级制和横向职能制的二元矩阵结构,使得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配置容易导致“纵强横弱”,即政务信息资源垄断和分配失衡。在横向维度上,行政管理部门由于是平级关系而且缺少权威牵头部门,协调难度较大,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规划和共享难以统筹协调;更重要的是,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政务系统分散建设,给信息资源共享造成了重要障碍。由此可见,缺乏由中央省市县为主体、四级联动的信息资源共享顶层架构是目前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难的重要原因。(二二)传统行政观念和部门利益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深度和广度的严重传统行政观念和部门利益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深度和广度的严重阻碍。阻碍。我
22、国政府组织架构的二元矩阵模式使政府各职能部门过于关注纵向的从属关系,而容易忽略横向的协同关系,由此造成政务信息资源纵向流转顺畅,而横向共享困难。不同部门、不同级别掌握的信息资源数量、质量、范围、效能均有所差异,信息资源完整性、鲜活性、权威性、真实性得不到有效保障,从而形成了形色各异的信息孤岛。进而,信息的重复采集、重复加工、重复开发产生了信息一数多源的怪相,严重影响了信息质量和有效性。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对信息资源的归属、采集、开发等管理规章、制度还不明确,造成了信息资源部门化,部门资源利益化,利益产权个人化,人为设置政务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的壁垒,阻碍了政府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综合应用。这种政务信
23、息资源“部门私有”的归属格局,导致在跨部门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项目很难做到互联互通,给信息资源的自由共享设置了主观壁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信息资源的分割和垄断。(三三)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目录和交换体系仍不规范。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目录和交换体系仍不规范。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核心问题是建设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2002年原国信办和国家标准委组建“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并于同年5月联合印发电子政务标准指南(第一版),2007年一期工程建成,初步形成了国家电子政务的标准框架。同时,一些部委在建设电子政务项目时也规划了一些部委标准和行业标准,一些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应用
24、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颁发了一些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地方标准第 11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7。毋庸置疑,这些标准制度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部门纵向和行业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共享,但这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仅仅着眼于本行业和本地区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而在横向信息交换和共享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规范,甚至还有少数部门使用自定义的字典代码。标准不一致给系统兼容、互联互通、信息搜索等带来诸多困难,信息资源难以有序组织,难以方便、快捷、准确地实现信息定位、搜索和获取。(四四)电子政务网络整合进展较为缓慢。电子政务网络整合进展较为缓慢。目前我国有电子政务内
25、网、政务外网,还存在大量的政务专网,但网络整合和共享平台建设严重滞后。虽然2002年就提出建设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以促进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但是,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刚刚起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虽已初具规模,但仍有9%的地市和41%的区县没有覆盖到,需要依托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搭建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支撑平台和交换体系难以实现。而且现有外网承载各级政务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业务系统较少,仅包括国家应急平台系统、监察部纠风业务系统、文化部文化共享工程等10个部委的12项业务应用系统。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大量业务专网广泛存在且互相隔离,中央的38个部门的80多个政务专网中,横向交互率
26、仅有0.1%,基本上都是信息孤岛。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网络内网、外网和专网“三网并存”的格局给跨网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设置了天然屏障。(五五)信息采集、更新、审核机制尚不健全。信息采集、更新、审核机制尚不健全。政务信息真实性、鲜活性、权威性难以保障,信息质量不高。主要原因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多头采集,缺乏合理的信息采集机制,无法保证信息一数一源;由于各职能部门业务需求的不同导致了需求信息的不同,由此产生了多次重复采集信息的现象,采集的信息由于具有不同的粒度,造成了不同系统相互孤立、不能整合、难以共享。二是共享信息不难以及时更新。及时更新信息是保证信息真实性和鲜活性的基本保障。政务信息资源共
27、享的立足点在于信息的真实性和鲜活性,而多数信息系统里面的业务信息很难保证及时更新,这种现象突出表现在联合审批协同业务处理流程中。三是信息审计机制不健全。信息审计的目标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可信性以及可解释性。审计机制的缺失使得共享信息缺乏权威性,无法通过信息审计确第 12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8认企业的“生”和“死”,严重影响了共享信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中提供决策支持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六六)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绩效评价机制严重缺失。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绩效评价机制严重缺失。一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西方国家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大多是基于经由
28、长期实践经验而沉淀的理论基础,反观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绩效评价,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建设实践与评估理论严重脱节,对“评什么、怎么评、怎么样”等问题模糊不清,造成了目前大多数电子政务业务系统采取粗放式的建设模式。三是缺乏绩效评价体系。目前来看,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缺乏对顶层设计、业务协同、互联互通,共享效能、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具体考核指标,有些地方即使出台了一些考核要求,但大多是基于定性描述,而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构建定量指标体系,更难以精确刻画考核评价细则。三是缺乏绩效评价意识。对于评价本身认识不到位,不能从如何有效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水平、提高政府履职能力和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来看待评价目标、流程、方
29、法、效果,甚至把绩效评估本身看作一项政绩工程。(七七)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机制还未形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机制还未形成。统计资料表明,超过80%的社会信息资源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中,但由于目前政务信息资源的所有权、采集权、开发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明确予以规定,造成很多政府部门将信息资源产权部门化。政府的职责在于给社会和公众提供最基础的信息服务,满足公众基本的信息需求,而深入分析、加工、生成新的信息产品则不属于政府职责范畴。同时,目前社会化、市场化利用政务信息资源的机制还不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化、产业化程度较低,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产业规模较小,缺乏国际竞争力。由于缺少市场机
30、制,很多政府信息仍然沉睡在部门屏蔽墙内,无法满足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信息需求,极大地制约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效率、业务协管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八八)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长期滞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长期滞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较好实现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如美国以信息自由法与阳光下的政府法为主体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体系,和英国以公民宪章和信息公开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有力推动了政第 13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9府信息公开和共享。我国政务信息公开自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后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31、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还有不少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信息资源公开与共享目的不清晰。二是立法不完善。条例以政府信息公开为主,没有涉及跨部门的信息公开范畴。三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例外边界不清。虽然信息公开条例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但很多事项由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如何划分公开边界需要进一步厘清。2.1.2 XXXXX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分析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分析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四大职能,涵盖政府所有业务。政府跨部门的业务工作极其广泛,如宏观调控业务、财政综合管理业务、税收业务、进出口业务、涉农业务、食品药品监管业务、社会
32、信用业务、社会保障业务、环境保护业务等主要业务,都需要实现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XXXXX电子政务通过不断发展和创新,目前XXXXX信息化建设已具成效,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网络已实现互连互通,XXXXX当前已成功地建设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通过行政审批监察系统,也实现了行政审批关键环节的数据集中。但是,网上审批、行政处罚、电子监察以及各职能部门办公管理等业务系统基本上都是独立建设的,每个系统只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而各系统之间还没有数据共享、同步更新的机制;各职能部门颁发的电子证照信息尚未实现共享,各个职能部门的电子化协作程度和协作效能比较低下。目前,XXXXX许多政务部门在自身的电子政
33、务应用中为解决本地区信息共享问题,已经进行了多种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的实践,这些成功的应用实践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的建立积累了大量技术、工程和管理经验。但是从总体上看,XXXXX政务资源共享存在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1)各部门之间相同数难相容一方面由于相同的信息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造成数据命名、类型、格式差异;另一方面由于数据不能及时同更新,造成部门间的数据技术协同机制第 14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10,难于实现高效政务业务效率。(2)跨部门业务流程难协同一方面,许多政务部门之间的业务信息还是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交换;另一方面,跨部门业务
34、流程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协同机制,难于实现高效政务业务效率。(3)应用平台重复建设难互通一方面,平台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平台采用技术多样化,平台之间难于实现互通和互操作。因此,通过建设XXXXX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跨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是当前XXXXX电子政务建设和深化应用的一项重要举措。平台的建设是支持跨政务部门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是实现政务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的基础,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监管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电子政务建设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XXXXX电子政务建设中一项基础性、战略性、持续性和长期性的工作。2.2 总体目标规划分析总体目
35、标规划分析本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XXXXX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强化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交换和共享,形成规范有序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实现XXXXX信息资源的动态分配和综合利用。以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等基本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基础,通过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目录体系实现信息共享的统一管理,通过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可靠交换并且建设相应的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XXXXX信息资源提供、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使用的有效实时监督监察,确保为XXXXX业务系统提供基础信息查询、比对、共享等各类服务的有效性。通过XXXXX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重点支撑网上政务大
36、厅、电子监察、企业信用、人口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本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如下:1.构建可配置的广域数据交换机制构建可配置的广域数据交换机制当前XXXXX实现信息资源交换的最大难点是在数据交换接口的开发,因此,第 15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11本项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高性能、高可靠性、可管理性、易维护性的前提下,打造可配置的广域数据交换平台。2.构建服务化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构建服务化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构建云服务调用平台,实现所有信息资源中心资源的服务化(即暴露成REST服务),为提升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电子化协作程度和协作效能提供技术支撑。3.构建智能化的信息资源
37、中心构建智能化的信息资源中心通过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构建智能化的信息资源中心系统,建设XXXXX统一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和证照批文信息资源库。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构建面向主题的共享资源智能分析。4.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电子监察体系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电子监察体系为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快速形成,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监督系统,深度发挥电子监察在政府效能促进方面的优越性。通过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监督系统,实现对XXXXX政务信息资源提供、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使用的有效实时监督监察,确保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的有效建设和利用。5.建立形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形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制
38、度依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通过制定XXXXX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建立起XXXXX政务信息资源采集与提供、申请与交换、共享与安全、评估与监督等相关制度,将各级党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获取的信息资源纳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范围。2.3 平台远景规划平台远景规划平台建设的远景规划是:1、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初步建成覆盖XXXXX的数据共享与服务调度平台,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全面共享与整合,推动XXXXX政务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和应用;2、建立XXXXX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保证政务信息资源的持续有效地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3、面向信息资源服务,
39、平台应包括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社会服务、区域经济等分属不同领域的热点问题,以资源共享、分析挖掘为第 16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12手段,支持业务协同、领导决策。4、建立信息资源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信息共享模式,提供一定范围内跨部门、跨地区的普遍信息共享,方便用户发现、定位和共享多种形态的信息资源,支持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支持政府、医院、学校、企业、市民等等之间横向按需信息交换与共享,支持不同异构应用系统间信息交换与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可靠性、可用性。5、基于目录与交换体系,建立“订阅式”的数据交换模式,实现数据“定制式
40、交换”向“配置式交换”拓展,要求配置界面操作对象主要为非专业人员,减少或降低为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而对专业技术力量的依赖;配置功能与信息共享审批系统应能够有机结合,一旦审批通过,配置功能可立即生效工作。6、基于目录体系,建立全新的应用读入数据共享模式,实现部门业务系统对共享数据的“重复录入”向“核对读入”转变,为建立“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的数据体系提供技术支撑;要求对数据读入能进行有效管理,并能够与信息共享审批系统有机结合。7、基于目录体系,建立多部门信息集中获取的信息共享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信息整合后的综合效益,如通过目录体系,集中获取个人的社会保障信息、住房公积金信息、学历教育信息、就业再就
41、业信息等等;需要对一期所整合的信息资源继续进行整合归类,并基于数据挖掘的需求建立主题库,以利于进一步工作。8、实现对共享信息资源的资产化管理。9、基于人口、法人与证照批文数据库,具备初步的数据挖掘、分析和预警能力,支持初步的辅助决策要求。2.4 业务量估算业务量估算2.4.1 业务需求业务需求根据信息资源普查结果分析,各单位对信息共享的业务需求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第 17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132.4.1.1 对数据交换的需求对数据交换的需求市区之间的交换,各部门对上与市委、市政府,市级各部门之间,区级对下与街道、社区之间,横向区属部门之间,应用系统之间,
42、都需要规范、方便的数据交换服务。数据交换应当独立于具体应用,与具体应用耦合关系松而清楚,不随应用的变化而变化;保证数据可靠传输和安全传输;提供统一接口规范,实现异构系统之间、不同格式数据的交换。2.4.1.2 对数据共享的需求对数据共享的需求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按资源所处位置可以分为两级:市级信息资源、区级信息资源。根据其他城市相关资源普查,基础数据库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例:基础数据库相关信息统计类别来源单位备注人口和计生局育龄妇女个案数据库民政局信息系统数据库人事局人才资源开发库组织部人事信息系统局级库、人事信息系统处级库、人事信息系统局级六区库、党组织党员数据库社保局失业人员登记数据库、就业
43、人员登记数据库、涉外人员就业登记数据库财政局人事数据库、财政供养人口数据库人口数据库公安局常住人口信息、暂住人员信息(含特内、龙岗、宝安)、出租屋人员信息(含历史)、在押人员信息(含历史)、深圳违法犯罪人员信息、旅客人员(含国内、国外、港澳台)、在逃人员信息、吸戒毒人员、拘留所人员信息、收教所人员信息、戒毒人员信息、留置人员信息国土和房地产局空间数据库旅游局旅游图片库水务局空间数据库、卫星云图库无线电管理办地理信息文件库地理信息数据库质监局电子地图数据库、电子地图信息库贸工局外商投资企业基本资料库、外资企业电子档案图片库、外资企业电子档案信息库公安局重点安全单位信息企业信息数据库国土和房地产局
44、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库第 18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14类别来源单位备注建设局企业股东信息、企业基本信息、燃气经营企业基本信息卫生局单位基本信息库、单位证照信息库工商局企业登记注册库质监局市质监基础数据库、企业图片监管图片库食物药物监督局企业基本信息、化妆品生产企业信息、器械经营企业信息、器械生产企业信息、药品经营企业信息、药品经营企业经营范围、药品生产企业信息安全生产监管局企业类型表、企业注册信息表国资委市属企业财务监管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保税区管理局企业管理系统数据库高新办高新区企业库业务信息资源,则分为共享信息和专业信息,可分别部署在市信息资源中心和
45、有关部门。区级部门、街道、社区对于由市交换平台管理的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经由区级交换平台连接市级平台方能实现。2.4.2 对资源管理的需求对资源管理的需求对共享资源可以采取目录管理模式,有利于领导和各个部门全面了解和利用XXXXX信息资源。目录主要用来管理两类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其中服务是指可以重用的能完成某种功能的应用程序模块。众多的分布在已知位置的这类功能模块被打包成服务,通过目录实现有序化整理和管理,提供给大家共享,减少重复开发。此外,需要统一的安全认证、授权管理,统一的备份/恢复机制,统一的信息资源更新机制等。以保证数据资源的安全、完整、有效,实现方便高效的共享。2.4.3 对跨
46、部门应用系统支撑的需求对跨部门应用系统支撑的需求跨部门应用系统需要跨越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的网络环境、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需要一个XXXXX性的平台给予支撑。第 19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152.4.4 对政府信息公开支撑的需求对政府信息公开支撑的需求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XXXXX政府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的各项举措,加速了XXXXX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直接对政府各部门的业务协同能力、综合服务能力提出要求。为达到这一要求,需要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平台予以支撑。2.5 业务
47、逻辑分析业务逻辑分析XXXXX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业务逻辑如下图所示:如上图所示,元数据体系提供了一整套用于描述一个可管理、可变化、可扩展、多态的数据资源体系(即XXXXX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信息资源体系在数据层面的体现)的完整描述机制,包括:用于描述数据资源本质业务涵义和业务特性的指标、目录、分类、规则、数据集等业务元数据;用于描述与技术实现相关的反映数据资源实体对象的技术属性的技术元数据(如数据集第 20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16的物理存储位置、物理存储表、字段、主键、索引等)和偏重于描述数据本身的属性特征的数据元数据(如版本、口径、修订说明
48、、操作过程记录等)。基于元数据将数据资源体系按照各阶段业务需要的特点实例化为结构各异、满足对应功能与性能需要的业务数据存储实体(数据库及数据库内不同形式的数据集)以实际容纳不同业务阶段、不同状态的数据资源。这样就产生基于“语义层”定义的实际物理存储体系。当业务发生变化时,可根据元数据来“调整/重构/创建”业务数据存储实体的结构以满足新的业务需要,而已有的历史存储实体中的数据资源依然可被解读和使用。这样就使得数据存储体系整体可因需而变。2.5.1 数据收集整合阶段数据收集整合阶段在数据收集整合阶段,需要通过多种数据收集手段将外部数据纳入XXXXX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数据资源体系中。各政府部门
49、保有的、政务信息数据首先进入共享交换库,同时复制一份到基础库;共享交换库保存原貌数据,数据中心的业务人员对数据的审核、评估、验收工作仅在被复制到基础库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基础库中的数据经过审核评估和加工处理等业务过程成为净化后的基础数据,此时的基础库中除了源自外部的数据外还包括了在加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加工结果数据,且所有的数据均已符合数据质量要求。此后,将可对外共享的基础信息数据转到共享区的共享发布数据库中。2.5.2 综合分析阶段综合分析阶段在综合分析阶段,将通过主题模型分析与设计,从净化后的基础信息数据中抽取分析所需的数据,经格式转换后装载到各种主题/专题数据库、数据集市和多维分析模型中,成
50、为能够满足分析应用需要的数据资源。本阶段涉及的主题数据库体系包括基础主题数据库、各种专项主题数据库、数据集市等。基础主题数据库是在所有可用的基础信息数据和所有指标基础上,根据主题分析需要而将数据重新组织的一个大而全主题数据库。各专项主题的生成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基础主题数据库基础上经过筛选形成,类似于基础主题数据库的第 21 页 共 97 页(大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17数据集市;二是在基础数据库基础上,按主题的需要直接转换加载而形成。在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分析成果(分析报告、报表图表等)可作为分析成果数据存储到系统中。可针对各业务部门的数据共享需求,从共享区的信息资源库中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