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新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新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新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柳州市2023-2024学年新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3.选择题,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非选择题,请 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
2、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古今中外,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 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质、提炼生活蕴含的真善美,从而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只有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才能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
3、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文学经典是文学史叙述最基本的内容。一个民族的文学经典承载着该民族特定时代的历史文化记忆,以特定形式生动地表现一定时期丰富的社会生活影像、思想文化面貌。经典既是一个实在本体,也是一个关系本体,是一个动态的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可阐释空间。经典延传是一个被不断阐释与建构的过程。经典文本内涵的丰富性特征,构成了经典重释的魅力空间。经典文学意义的生成常常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被阐释主体、接受对象赋予新的内涵。 受时代环境、阐
4、释主体、读者接受等因素制约,在对经典的对话性阐释中,也可能出现偏向阐释、过度阐释、扭曲性阐释,或表层阐释、一元性单向阐释等。较长一段时期内,受传统文学史观念的影响,我们对五四文学革命反传统的问题存在简单化的认识。五四新文学是在对传统文学的变革、西方文学的借鉴中获得新质的,但是传统文学具有丰富复杂的文化形态,五四新文学对传统的叛逆,是对传统的一种甄别与选择。我们要以现代立场为本,既看到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隔、不同,也看到现代传统与古代传统的深潜联系,细查深究新旧文学传统的有机性关联,发现化古为新的现代性转化因素,从二元对立思维转为辩证思维,激活传统资源,丰富现代文学学术传统,推动现代文学经典研
5、究。总之,“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一个现代形态。传统的积极影响是潜在的滋养,向外的借鉴是创新的要求。 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现代文学史观念与经典建构,是以革命、阶级、大众、人民等关键词为思想基础的,文学的政治标准成为文学经典的首要价值标准,这程度不同地遮蔽了文学审美意识,也明显限制了文学经典阐释空间。受狭隘的政治论、阶级论的左右,庸俗社会历史批评的经典阐释造成了人们对社会历史批评的排斥心理;把社会历史批评与现代性批评、审美批评简单对立的观念,影响了现代文学经典研究的思想深度与价值评价。 理解与重释20世纪中国革命,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在矛盾纠葛的纷繁线索中把握革命的
6、本质。一方面,我们要从人类历史进程与民族的时代选择中分析20世纪中国革命及其书写,让革命的阶段性、地域性意义或历史局限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得到诠释或凸显。另一方面,革命经典的重释,又必须回应革命历史与当代生活的关系,直面当代人的精神困惑。同时我们又要注意在革命经典内涵多元化、复杂性的阐释中,不能把人性与革命性对立,不能用日常性消解崇高性、正义性,重新陷入二元对立的窠臼。我们对革命的当代性理解,应该具有融入历史情境的人文情怀,葆有对理想信仰的历史敬重,同时又要在重释革命经典中抵达人性的深处,逼近历史真相。 经典研究的再问题化,是重释经典的一个重要途径。经典研究的再问题化,就是对已有经典研究问题的反思
7、性创新研究,或者是再推进性的深度研究。比如,新时期以来的鲁迅研究,经历了从政治家、革命家鲁迅向思想家鲁迅的转变,这个过程中,20世纪80年代王富仁、钱理群等的思想启蒙鲁迅,就是对传统政治鲁迅研究反思的收获;之后的汪晖、王乾坤等的生命哲学视角的鲁迅研究,可谓是对思想启蒙鲁迅的一个推进。 “经典应该总是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过去任何时代的经典,其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在它总是现在时,总是与当代息息相通。”这就是经典的当代性。突出经典研究的当代意识,就是要在与现实对话中,发现与经典重逢的精神焦点,发掘现实需要的思想火种、文化资源、美学源泉,形成经典历史价值的当代连接,为经典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这也正是
8、经典超越时代的历史品格。 深入文学本体研究,关注经典的诗性价值,推进经典文学的审美研究,是文学经典研究的重要路径。文学经典应该具有历史、思想、诗性三个方面的创造性特征,应该是史、思、诗的结合体。在历史层面,呈现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时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像;在思想层面,具有深广的思想蕴含或特殊精神内涵;在诗性层面,体现作家对世界独特的艺术审美观照,是一个人心沟通、诗心沟通、文心沟通的审美结晶体。“史的特质要求重返经典文学现场;“思”的特质呼唤关于文学内蕴丰富性、复杂性的现代对话;“诗的特质则回应重返文学本体研究的诉求。经典研究的创新之道,是要创新思想研究,突出审美艺术研究,注重思想研究与艺术形式研究
9、的结合。 (摘编自王泽龙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重释的路径探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艺经典应该反映时代,展现创作者对生活的感知与体验,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对真善美的表达与追求。 B.文艺作品只要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就能经历漫长的时间检验,成为经典,长久流传于世。 C.经典是一个动态的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可阐释空间,经典阐释受时代环境、阐释主体、读者接受等因素制约。 D.在新旧文学形态的转换中,五四新文学虽然借鉴了西方文学样式,但是传统文学的积极影响依然存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主要是从创作文艺
10、经典的角度来谈,材料二则侧重于谈对经典的研究与阐释,立足于研究路径的探究。 B.文学经典的经典意义与不同时代读者的关注与阐释密切相关,经典延传与作品内蕴的丰富性、可阐释度有反向关联。 C.根据对革命经典的当代性理解,革命文学在表现革命性和崇高性的同时,也可以有人性与日常性的体现。 D.经典以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的有机结合来呈现魅力,其研究也应是思想探究与艺术形式研究紧密联系的学术考察。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从古今对立、中西对照的视野审视中国的传统与现实,重释五四文学的现代价值意义。 B.以文学的政治标准作为革命文学经典的首要价值标准,突破文学与政治
11、对立的二元论。 C.从丰富性、复杂性、静态性视角解读鲁迅的现代性立场及其多元的地域经历与人生体验。 D.在历史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互动中,从世界共同体的视野审视与评价中国文学经典。 4.重释现代文学经典有哪些路径?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4分) 5.请结合材料一对“五四”诗歌经典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进行评价。(4分)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2、! 1919年9、10月间作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栀子花,靠墙栽 庞余亮 栀子花是栽在办公室后墙下的,开始也没在意,后来一股浓郁的花香直冲我们的鼻孔肯定是栀子花开了! 出去一看,果真是栀子花开了。 开始我们还以为是总务主任栽的,可总务主任说是校长栽的,他还特地说,他才不是花心呢。这么一说,校长成了嫌疑,想不到那么严肃的校长也有这份闲心。总务主任说:“想不到吧,他年轻的时候故事多着呢! 后来有个老先生故意把这个话题重提是在他俩在一起的时候,结果两个认真的人相互揭了老底。原来两个人是同班同学,而同班有个会唱歌的女同学,辫子一直拖到脚后跟
13、 看着他们争得面红耳赤的样子,我不禁乐了,谁没有年轻的时候呢! 栀子花估计不是他们俩栽的(我们只能猜测是谁)。那肯定是一位学生栽的,而且是女生。因为栀子花可以插枝,很泼皮呢。每年五六月份,我们班的那些女孩子头上都戴着一朵栀子花,走一路,香一路。 栀子花渐渐地长大了,开得一年比一年多,星光灿烂。我坐在栀子花的芳香中改作业,改着改着,心里就忧伤起来。我们班又有两名女生失了学。每年都这样,让我的心空出了一块。一个女生是因为家里超生罚款,一个女生是因为母亲生病。其中有个女生歌唱得特别好,她唱电视剧还珠格格主题歌有一个姑娘比赵薇好听。她还代表乡里到县里唱过比赛呢。栀子花开,远处的乡亲们又在插秧了,还唱着
14、秧歌呢。我不知道那歌声里有没有她的嗓音。只一眨眼的工夫,乡村少女就从清清水田长成了青青秧苗了。 教室里空出的两个位置很是惹眼,我一直想撤掉,可一直没有下决心。每次下课,校园里的女生开始跳皮筋,她们边跳还边唱:“栀子花,靠墙栽,雨不到,花不开,不信佛,吃长斋 操场上的灰扬起来,栀子花的花期已过了。那群跳皮筋的女孩中有一个男孩,这个男生就是我们班那个失学女生的弟弟,一个男生居然把皮筋跳得那么好,手腕上的银镯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皮筋已搭到肩上了,他那小小的腿还能够勾到。 好在晚饭花也要开了,晚饭花一开,校园里又会多一股难言的芳香了。 (选自小先生,有删改) 注晚饭花就是野茉莉。因为是在黄昏时开花,晚
15、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 文本二: 黑板上面的游动光斑 庞余亮 我发现乡亲们说话比我们这些先生说话来得更干脆、更彻底,一句话就能把意思表达得一清二楚。比如他们把学生分为两类,“吃字”和“不吃字的.他们还说,如果孩子不吃字就得狠狠地“办事”。这“办事就是指打。他们认为吃字和吃饭一样,不肯扒饭不肯吃字只要教训一下就可以吃字了。如果学生的确不吃字,乡亲们并不怪学校,而只会怪自己的孩子,他们说,这不能怪人了,只能怪他自己要吃“不吃字的苦”。 后来我发现在师范时所学的教育学一点也用不上。乡亲们的土制分类法非常管用,学生的确可以分为“吃字和“不吃字”的。吃字的学生在上课时眼睛眨都不眨,真的好像要
16、把我们嘴里吐出的话一字不漏地“吃下去;而不吃字的学生屁股下面好像有钉子,眼睛东张西望,或者干脆就做小动作。考试时更能分清“吃字”和“不吃字的。吃字的学生考试时像蚕儿吐丝,不吃字的学生考试时像抽筋似的。不过,不吃字的学生也不是很笨的,他们的本领在劳动和其他方面,要比“吃字”的学生聪明得多,甚至更优秀些。 话是这么说,在课堂上虽然管理的仍是那些“不吃字的学生,这些少年不肯或不会吃字,但是野性还在,他们身上的野性其实是一种活力(有一些教师的课讲得并不生动)。在课上没法施展野性又跟不上课程的只好用书本遮着睡觉(指后排的学生)。但出了校门或毕了业,他们就神了,而且还特别有礼貌。 那天上午,我一进教室,就
17、发现教室有点不对劲,再仔细一看,原来又是谁把墙上的世界地图反过来挂了。这个无头案只能等到下课再破了,我可以肯定是那些调皮蛋干的,因为他们不满意我上周对他们罚抄作业的处分,或者不完全是,这些“人物”,批评后第一天他们会安稳一下,到了第二天第三天他们又会“制造事端。这一特点,好多老师都有同感。进一个新班,有两类学生的名字记得最清楚,毕了业好多年也是这两类学生,成绩好的与调皮蛋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我总是以为自己付出了一个教师的努力,其实还是愧对了那些既听话又认真的学生。 我没有理会那颠倒下去的世界地图,我不能用“无意注意”冲淡这节课。“起立。“坐下。”“老师好。“同学们好。”我正在板书的时候,发现黑
18、板的上方好像坏了,有一个洞我再一看,原来是一束光斑!开始那光斑还定着不动,再后来就游动开来,上下晃动。这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光斑,还做着鬼脸对着全班同学!我回过身去,光束消失了。我再次背过身去继续板书,光斑又出现了,还是做着鬼脸。我忍了一会儿再次回过身去,光斑又消失了。这肯定是一个靠近南边有阳光窗户下的一个家伙干的。同学们肯定都知道是谁干的,只有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不能生气,我一生气那个躲在阳光背后的学生就会吃吃地发笑。我决定抓住他,否则这堂课肯定不安稳。我把板书写得很长,那调皮的光斑又出现,甚至还游动到了我的身上。我没有吱声,我写得非常定神、自如。 后来我猛然一转身,终于看到了那个制造流动光斑的少
19、年。果然不出我所料他的手想遮住那束阳光,但已经来不及了,那束阳光还是出卖了他,被出卖的还有他慌乱的手指,以及他拼命低下去的像刺猬一样的头颅。 我想笑,但还是拼命忍住了。 (选自小先生) 注庞余亮:1967年生,江苏兴化人,16岁考入师范,18岁当乡村教师,从事乡村教育15年,被叫做小先生。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童话集等十多部,散文集小先生获2022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猜测栀子花是女生栽种的原因是栀子花“可以插枝,很泼皮”,“泼皮是比喻的说法,形容栀子花生命力旺盛,插枝易成活。 B.作者以花喻人,失学女孩美好、
20、希望无限而又被戛然中断的求学之路,仿若栀子花花开、渐长、终至凋零的生命轨迹,令人失落而忧伤。 C.文中女孩跳皮筋的场景勾起人们校园日常的记忆,歌谣“栀子花,靠墙栽”具有江南的民俗特色,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 D.全文情感由乐转忧,最后在文章结尾处运用留白的手法,给人以“晚饭花开满园香的想象空间,暗含希望、生机,有着中国画的审美意趣。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亲们用“吃字”来形容学习,这是中国“吃文化的生动表现,“吃”超越了吃饭充饥的含义,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类似的还有“吃力“吃惊”“吃苦“吃亏”等等。 B.作者从教师的视角细致描写了黑板
21、上游动的光斑做着鬼脸,在“我回身时消失,板书时出现,仿佛与“我”做着捉迷藏的游戏,而全班同学的“不安稳反应则留给读者去想象。 C.作者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吃字的学生还是不吃字的学生,几笔勾勒,浅淡白描,便形神毕肖,那制造光斑的少年在细节的特写镜头下“无所遁形”,慌乱的行迹昭示了他的“罪行。 D.“我”是一个有些偏心的“小先生,成绩好的和调皮捣蛋的学生都得到了“我”的更多关注,尽管“我很努力,但还是忽略了既听话又认真的学生,“我”对他们是有愧的。 8.小先生语言富有特色,请结合选文加以赏析。(6分) 9.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给小先生的颁奖辞这样写道:“庞余亮的小先生,接续现代以来贤善与性灵的文脉,是一
22、座爱与美的纸上课堂和操场。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夫幼者必愚,愚者妄行;愚者妄行,不能保身,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故善材之幼者,必勤于学问,以修其性。今人诚能砥砺其材,自诚其神明,睹物之应,通道之要,观始卒之端,览无外之境,逍遥乎无方之内,彷徉乎尘埃之外,卓然独立,超然绝世,此上圣之所游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然莫能为者,偷慢懈堕,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无名。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质性
23、同伦而学问者智。是故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诗书辟立非我也而可以厉心。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别分理,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殆。士苟欲深明博察,以垂荣名,而不好问讯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躯也?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干将虽利,非人力不能自断焉;乌号之弓虽良,不得排檠不能自正;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水积成川,则蛟龙生焉;土积成山,则豫樟生焉;学积成圣,则富贵尊显至焉。中庸曰:“好问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积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 子思曰:“学所
24、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故顺风而呼,声不加疾,而闻者众;登丘而招,臂不加长,而见者远。故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 (节选自西汉刘向说苑建本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标识出来。(3分)是故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诗书辟立非我也而可以厉心 11.下列对原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诚,文中指如果,与六国论“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中的“诚”字含义不同。 B.本,文中指根本,与礼记大学之道“皆以修身为本的“本”字含义相同。 C.殆,文中指危险,与项脊轩志“
25、得不焚,殆有神护者的“殆”字含义不同。 D.疾,文中指快速,与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的“疾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指出学习可以医治愚昧,他认为优秀的人才在幼小的时候,一定以勤学好问来修养自己的本性。 B.读书人想要察深见广,留下荣耀的名声,却又不喜好提问请教的方法,那就是毁坏、堵塞智慧的本源。 C.“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的是人经常与贤人朋友交游相聚、请教学问,可以增进德行、相互促进。 D.鱼凭借水流游动,鸟凭借风力飞翔,草木依照时令生长,说明人也应有所依凭,借助学习增长才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26、) (1)然莫能为者,偷慢懈堕,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无名。(4分) (2)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4分) 14.说苑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说理形象、有说服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放 鱼 李群玉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铥钩。 涧中鱼 白居易 海水桑田欲变时,风涛翻覆沸天池。 鲸吞蛟斗波成血,深涧游鱼乐不知。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诗都是观鱼有所思,妙在诗人由“尺寸之鱼产生丰富的联想,言在此而意在彼。
27、 B.李诗入乎其内,对鱼的习性、情态和生活环境,作了准确的描写,而白诗却并未涉及。 C.两首诗都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鱼人格化,李诗对鱼谆谆告诫,白诗说鱼“乐不知”。 D.白诗运用对比,一边是惊涛骇浪,一边是深水静流,鲸蛟之斗与游鱼之闲,引人深思。 16.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即既不能脱离所咏之物的特征,又不能局限于物的本身,而要有所寓意和寄托。两首诗都有此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里仁中_,_两句,强调人要善于学习贤人,反省过失。 (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屈原创作离
28、骚喜欢用“香草美人”作比、行为不容于世人的原因是_,_。 (3)蜀相中_?_两句,开门见山,一问一答,渲染了诗人寻找武侯祠的过程,描绘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说到“知识里手,少不了要谈及战国时的赵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括自幼研习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后来他接替廉颇率军抗秦,在长平之战中,死搬兵书行事,结果被白起击败,不仅自己被射杀,而且使40万赵军被“悉坑之,赵国从此_。 “知识里手”并非真知。“知识里手虽然学了不少、看似谙熟,但实则“夹生”,没有真正学懂弄通、_,难以
29、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十足的知识“搬运工、典型的“死读书”,最终也必然成为“书呆子、变成“客里空”。 事实证明,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才能出真知。一个人即便学到了理论知识,如果_、轻视实践,并不实行,那么理论知识再好也是空谈。今天,身处信息时代,人们获取各种知识的技能越来越便捷,但怎样把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把“知道变成“做到,显得更加至关重要。“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只有坚持用知识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知识,运用好知和行“两只翅膀,驾驭好学和用“两个轮子”,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才能真正获得真知、成为“行家里手。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30、)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4分) (1) 改为 (2) 改为 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在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史中,三星堆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时间的久远,更因那些造型奇特、面貌诡谲的出土文物而平添神秘色彩。 如何理解三星堆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这个说法呢?首先,三星堆人和它同时期的文化,在经济基础上具有相似性。_。“衣方面,丝织物的残留痕迹表明三星堆人的衣着和同时期其他地域的人是相同的。“食”方面,三星堆人的主食以水稻、
31、小米为主。住房方面,我们现在可以通过技术复原,发现这些建筑和国内其他地区传统村落的建筑样式也是很相似的。 其次,_,但是它们和同时期的其他文化又具有相似的文化元素。比如三星堆出土玉琮,造型和甘青地区齐家文化出土的玉琮造型是一样的,但三星堆的玉琮在表面上雕刻了神树的纹样。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出土文物所传递的三星堆人的“内心世界,_。例如,三星堆出土了大量“龙”形象器物,这种对“龙的崇拜,在二里头遗址、红山文化、凌家滩遗址、良渚遗址这些典型的中华文明都有所体现。通过文物传递的信息,我们可以发现,三星堆人与中原地区的人在内心世界中共享了中华文明的理念,并且三星堆人把其他地区的文化拿来加以创新,
32、赋予自己的文化特性,三星堆遗址所属的古蜀文明依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员。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表达得体,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22.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B.“食方面,三星堆人的主食以水稻、小米为主。 C.出土文物所传递的三星堆人的“内心世界” D.三星堆出土了大量“龙形象器物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说文解字】古汉字有一个“弱”字,像两把弓放在一起,义为“强,音jng;如果弓弦都已松散(用几道斜线
33、表示),则是“弱”。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柳州市2023-2024学年新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然的气是经典必须具备的重要品格,但不是成为经典的唯一条件) 2.B(反向有误,应为“正向”) 3.D(A项“对立有误,应从二元对立思维转为辩证思维,以现代立场为本,既看到不同,也看到联系与转化。B项“首要有误,易造成偏向阐释,遮蔽文学审美意识,限制文学经典阐释空间。C项“静态性”有误,应为“动态性
34、,多元地域性体验带有流变的特点) 4.以现代立场为本,结合传统与社会历史辩证思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重释经典;经典研究再问题化;对经典进行当代性理解;关注经典的诗性价值。(每点1分,共4分。答对4点即可得满分) 5.示例1: 这是时代之作,反映“五四”时代破坏一切、创造一切的精神;这是激情之作,展现诗人勇敢昂扬、奋发进取的精神;这是力之美作,意象雄伟壮丽,一系列动词充满力量;这是自由之作,突破格律束缚,诗体自由,气势宏阔。 示例2: 是时代精神的写照,体现“五四时代破坏一切、狂飙突进的精神;体现诗人浪漫主义激情,展现出热切向往、执着追求的勇气;具有崇高热烈的美学风格,以“绘画”“舞蹈等讴歌力
35、之美。诗体创新,形式自由,使用口语和排比句,豪放宏朗。 (从历史时代、思想情感、审美享受、形式创新四个角度评价,每点1分,共4分) 6.A(“很泼皮”是拟人的说法) 7.D(有些偏心的形象概括不准确) 8.善用修辞:用拟人描写栀子花的“泼皮、光斑的调皮、阳光的“出卖”,把成绩好的学生考试时的下笔有神比作蚕儿吐丝,语言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称调皮蛋为“人物、搞破坏为“制造事端”,把找不到肇事者的捣蛋行为称为“无头案,庄词谐用,大词小用,活泼生趣;多用方言、俗语,比如“吃字“办事”“吱声,女孩们跳皮筋时唱的歌谣,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用词生动准确:如用拟声词“吃吃形容笑声,用“神字准确描摹了离开课堂的野
36、性少年活力十足,精神气足的姿态;语言简约朴素,平淡自然,多用短句、名词和动词,简洁明快,多用白描、善用留白,富有诗意。(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满分) 9.颁奖辞高度评价了小先生的文本价值,文中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表现了人性的纯净唯美,教育的温暖不功利,孩子的天真自由,情感真诚而不矫饰。贤善:作者以平等的视角看待笔下人物,既有身为“先生”的责任和深刻,也有未泯的童心,从爱出发的包容和理解,不带任何色彩的教育方式,期盼孩子能够“吃字、对先生们敬爱有加、待人厚道的乡亲,展现了人性之善。性灵:戴着栀子花、一路花香的少女,清澈纯真、精怪调皮的少年,和睦优美、单调纯粹的校园,
37、阳光跳跃的课堂,充满盎然的生命力;情感真挚内敛沉静,童真、童趣的书写,给人以记忆里的温暖,即使触及现实的无奈,色彩也并不沉郁,用暖意包裏苦涩,依然发现美好,给予人希望和力量。(结合选文从贤善与性灵,或爱与美的角度分写,各3分,共6分) 10.是故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诗书辟立非我也/而可以厉心(每处1分,多断不得分) 11.D(A.六国论“诚”,确实。B.礼记大学之道“本,根本。c.项脊轩志“殆”,恐怕、大概。D.屈原列传“疾,痛心。) 12.A(“他认为”之后的内容是说苑刘向的观点。) 13.(1)然而不能做到这些的人,是因为偷懒懈怠,空闲日子太多的缘故,因此丧失根本而无名声。(“慢“
38、暇日”“是以,各1分,句意1分。“慢,惰也。”) (2)我曾经独居(或:独处)而深入地思考,却不如学习收效迅速;我曾经踮起脚来眺望,却不如站在高处见得广。(“幽处“跂”“博见,各1分,句意1分。) 14.引用论证,如引用孟子、中庸等言论增加说服力;比喻论证,如以千里马、宝剑、良弓为喻形象说明才能高的人也要学习;对比论证,如将勤学者与懒惰者作对比,有力说明学习是立身的根本。(3点,每点1分,共3分) 15.B(李诗的“江湖”、白诗的“深涧都是写鱼所生活的特定环境,“漫游”与“乐则各写了鱼的情态。) 16.两诗都是由鱼而社会而人生,借物寄情,各得其妙。 李诗名为放鱼,实为自诫、诫人,以江湖喻人世,
39、以香饵喻诱惑(1分),隐喻世途险恶、陷阱四伏,表达作者对世途中人的怜惜、告诫与担忧之情,希望能抵御诱惑,跳出狭隘圈子,追求更高境界(2分)。白诗以天池中的鲸蛟恶斗比喻官场中的争权夺利,以深涧中的游鱼比喻远离“天池”之争的自在人生(1分),寄寓诗人洁身自好,有所不为,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2分)。(2点,每点3分,共6分) 17.(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其志洁,其行廉。 (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每空1分,共6分,添字、缺字、错字,均不得分。) 18.一蹶不振融会贯通束之高阁 (每空1分,共3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要求,即可得分。) 19.(1)技能改为方式
40、;更加至关重要改为_至关重要 (找出语病各1分,修改正确各1分) 20.运用了比喻修辞(1分),把知和行比作“两只翅膀,学和用比作“两个轮子”(1分),形象生动(1分)地强调了二者的缺一不可(1分)。(修辞术语1分,手法解析1分,修辞效果1分,表意1分) 21.示例1:具体表现在“衣“食“住”几个方面;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虽然样貌奇特、神奇诡谲;表现出了中华文明的特征。 示例2:以衣食住为例;三星堆文物虽然造型奇特;共享了中华文明的理念。 (每句2分,共6分,符合语境要求即可得分。) 22.A(A是引用,其余三项是强调突出) 23.【材料关键词】“强“松散”“弱 【审题】写作材料为“弱”字文字源流
41、。“弱是一个会意字,语料中提到“弱”字由“弼字(义为“强”)和表示松散的斜线组成,材料从古汉字造字出发,实际上隐含关于强、弱以及强弱转换的条件等方面的内涵,核心均指向二者的对立统一,这对学生的图文转换思维和逻辑思辨思维均有考查要求。作文要求“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就是要让学生写出对人生的认识理解,让学生能够有话可说,说出心中的真实想法。从整体看,“引”和“弱都是会意字,“引”义为“强,弓弦松散是由“强”转“弱的原因,图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给人诸多启示。就个人而言,“松散”可表现为自我要求不严、行为散漫,还可表现为人生缺乏奋发向上的努力姿态,缺乏约束的人生难免处事有失、遭遇失败,缺乏奋进的人生难免斗
42、志松懈、无法自强;就组织而言,“松散可表现为制度的不严明、团队成员的无组织无纪律,而制度影响建设、个人影响集体,缺乏严谨的制度管理和纪律意识,“千里之堤”也会毁于“蚊穴,组织可能陷于混乱,也可能从内部崩坏,从而实力削弱,战斗力不强;就国家而言,“松散”可能意味着人心不齐,还可能是大多数人的不思进取或国防废弛,如此则容易国力孱弱、落后挨打,“人心齐泰山移,若人人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发有为,拼搏向上,则家国兴旺,强盛不衰。因此人要“言有所规,行有所止,组织要有过硬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国家要万众一心、接续奋斗,如此才能走向强大。 考生只有整体理解,把握强弱关系,明确“松散”内涵,才能准
43、确立意。 【参考立意】 1.严以律己则强,怠而松懈则弱。 2.人生忌废弛,家国方有强。 附: 【参考译文】 人在儿童幼稚时期,除非求师以正根本,是不能立身处世保全天性的。幼小的人必定愚昧,愚昧的人就会有荒诞的行为。愚昧的人荒唐行事,就不能保全自身。孟子说:“人们都知道用食物来疗饥,却不知道用学习来医治愚昧。所以优秀的人才在幼小的时候,一定要勤奋地学习和请教,以此来修养自己的本性。如果人们真能磨炼自己的才能,使自己真的精神集中,细察事物的感应变化,通晓大道的要领,观察事物从始至终的究竟,游览广阔辽远的境界,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逍遥,在尘世之外任意往来,高高地独自屹立,远远地超凡出世,这就是德才最高
44、尚的人心神得以遨游的原因。但是后世的人不能做到。然而不能做到这些的人,是因为偷懒懈怠,空闲日子太多的缘故,因此丧失根本而无名声。学习,是提高名声立身处世的根本。仪表体态相同但整饬容貌的人更美,天资禀性类同但好学善问的人智慧。因此用作打磨的磨石、玉石并不是金属,却可以使金属锋利;诗书壁立并不是我写的,却可以激励心志。那虚心提问请教的读书人,早起晚睡,磨砺精神,增长智慧,以辨别不同的道理,所以立身处世就安全而不危险。读书人如果想要察深见广,以留下荣耀的名声,却又不喜好提问请教的方法,那就是毁坏智慧的根本而堵塞智慧的本源,凭什么来立身呢?千里马虽然跑得快,不遇见伯乐就得不到千里马的名声;干将宝剑即使锋利,没有人力就不能自已割断东西;乌号宝弓虽然优良,但是得不到矫弓器就不能自已矫正。人的才能高,不努力学习请教,就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水流累积成河,就有蛟龙出生;泥土堆积成山,就有大树生长;学问积累成为圣人,就有富贵尊荣显赫到来。中庸说:“好问近于智慧,力行近于仁义,知耻近于勇敢。”积累细小好品行能成为伟大的人,那只有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