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登高》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登高》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登高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题 登高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登高是杜甫广为流传的代表作之一,诗歌表现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满腔赤诚写进诗歌,使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历史的盛衰起伏紧密地结合起来,具有深刻的审美意义和社会意义。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感受所营造的意境,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2、解读“悲的内涵,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学习诗人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的博大胸襟。 教学重点 理解“悲”的内涵,感受杜甫与李白诗歌风格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感受意境,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第一课时】 一、
2、课堂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感受了盛唐诗坛两座高峰之一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另一位诗人千秋诗圣杜甫,体会他不同于李白的现实主义诗风,感受他心怀天下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走近杜甫(知人): (结合千秋杜甫,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杜甫) 写作背景(论世): 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是杜甫去世前三年客居四川夔(ku)州所作。当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四年,但国家仍处于一片动乱之中。杜甫从48岁时开始漂泊在外,写此诗时是杜甫漂泊的第八个年头。 这年重阳节,想到当时的时局,想到昔日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离世,面对重病缠身的自己,为了排遣心头郁闷,杜甫抱病独自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
3、添了新的悲哀。 二、初读全文 播放朗读视频,然后全班齐读。 教师进行诵读指导:首句高亢激昂,次句回环婉转。颔联“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一气读出,再作延长音。颈联“悲、“常”、“独重读。尾联慢读,自怜自叹。 把握诗眼:“悲” 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凄楚、悲凉、孤独) 三、从意象读悲情 王国维先生说:“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诗人如何写悲?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秋风是凛冽的,使人感到非常冷。身冷心更冷。 天高:正如诗人现在的处境,在广阔的天地间,只有孤苦的自己,是那么的渺小。猿啸:听到猿的哀鸣,使人内心非常悲凉
4、。 渚清沙白: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清”“白 冷色调,突出环境的肃杀凄凉。又写出壮阔宏大的背景。 鸟飞回:鸟在天地间盘旋,形单影只,写尽孤独哀伤。 为什么用“啸”而不用“啼? 明确:“啸”描写了叫的状态,更能够体现悲哀之情;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猿啸”是凄异与悲哀的,一个“啸字完美诠释了诗人内心积郁的爆发,“啸”体现的不仅仅是悲伤的情感,这份“悲更有力度! 总结: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用六个特写镜头:用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形象鲜明的意象入诗,使人身临其境,营造
5、出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悲中有壮、悲中有愤的情感。 写景手法:俯仰结合、动静结合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把“落木”改成“落叶,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相比较“落叶”,“落木更加沉重,木给人干枯之感,树叶早已没有生命,颜色是枯黄衰败的。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何况是无边无际的落叶从空中飘零,营造出更加悲凉的氛围。这样自然让人联想到诗人飘零的身世、颠沛流离的生活。 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明确:营造出雄浑壮阔、沉郁悲凉、辽远绵邈的意境,在这样的诗境之下,诗人既感到在永恒宇宙下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不免因壮志未酬而心生惆怅。 还
6、有很多古诗词中也同样表达了在广阔宇宙间、时光流逝时个体生命的渺小,例如: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王勃滕王阁序 怎样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这两联的图景? (学生练笔及展示) 【第二课时】 四、深入挖掘为何而悲 继续对诗歌深入挖掘,读懂杜甫的悲情,探讨诗人“为何而悲”。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含有八层意思,即八可悲。(鹤林玉露)你能读出几层?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迟暮也;
7、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明确:离乡万里、时值悲秋、作客他乡、长久漂泊、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国家多事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中“艰难”形容的是国家艰难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 明确:“艰难”:兼指国家命运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安史之乱),诗人年事已高,漂泊在外,人生艰难,壮志难酬。 “苦恨(极恨):恨国家动荡不安,恨自己人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更多是遗憾。 尾联展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明确: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忠君爱国、关心民生疾苦是他思想的核心,他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
8、起。生计潦倒,时事艰难,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全诗总结:自古逢秋多寂寥,中国文人多悲秋。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身世的感慨、家国的忧伤,显得沉郁厚重。即使人生潦倒,销愁无途,仍忧国伤时;即使国事艰难,壮志未酬,仍心系家国。杜甫的悲是悲自然,是悲人生,悲国家,悲天下苍生。 俄国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杜甫这种心忧天下的情怀,是每一个时代都需要的。 五、诗歌风格 何谓“沉郁顿挫? “沉郁”指思想内容。“沉即“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郁即“积”,指内容的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则指艺术形式,字面上
9、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形成了“顿挫”这种动人心魄的音乐美。 思考: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在登高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明确: 1、表现在内容上:所见,风急天高、白鸟飞回、落木长江,一幅宏大悲凉的秋景图;所闻,拟声词的运用使具体事物扩大化,有张力,如猿啸哀、萧萧下,一段雄浑悲切的哀音; 2、表现在情感上:后两句的抒情虽无一字写愁,愁却满篇,不仅有生活上的穷愁潦倒,还有情感上的消沉抑郁。 3、表现在内容与音调上:内容上四联起承转合皆妙:首联写出登高所见,紧扣题目;颔联承接首联继写秋景秋色,秋味深厚;颈联笔锋一转,想起毕
10、生之苦,牵系情思;尾联写眼下之境,概括愁思的起因。音调上符合七言律诗的押韵,富于变化,节奏鲜明。 六、课堂小练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客至登高都写到了酒,各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客至:“樽酒”“旧醅,表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情厚谊。诗人家境贫穷,没有好酒,但是竭诚待客,主客融洽相得。 “余杯”,表现诗人、客人、邻翁性格的真率及会客场面的兴致盎然。诗人请邻翁共饮作陪,引未饮完的残酒,足见率真自然和平日关系的和谐。 登高:新停“浊酒”更深一层表现诗人的悲怆之情。诗人因身体多病而停杯断酒,潦倒之情就只能郁积心中,更加无法排遣。 理解性默写: 1.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_ , _ 。 2、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_, _ 。 3.登高中 _ ,_两句从空间角度描绘出一幅壮阔、萧索的夔州秋景图,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4.登高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_ ,_。 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