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城(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边城教学设计课 题 边城 教学目标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世界,发现风情美和人性美2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认识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3探究小说主旨。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认识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探究小说主旨。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合作探究、讲授法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繁华的大都市,令人目不暇接、心醉神迷。林立的高楼、琳琅的商品、穿梭的人流、怡人的乐园。闲暇时,我们是不是也想让生活增添点儿古朴意趣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拜读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神游于作品描写的几十年前的湘西,感受那里闪烁着的
2、正直朴素的人性美。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沈从文的“边城”看看,看看那里的山、水、人吧。二、教学过程(一)作家作品简介:1 .简介作家沈从文及作品: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作品:有短篇小说丈夫、三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它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
3、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2.边城主要情节这篇中篇小说以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二三十年代的恬静生活为背景,展开了一个悲壮的故事。在风光秀丽的湘西,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善良、纯朴。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宝也喜欢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取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节选部分叙述在两年前的端午赛龙舟的盛
4、会上,翠翠邂逅傩送,从此种下情种。而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整个故事由此展开。小说在这三角恋爱的种种纠葛中,通过男女之爱、祖孙之情、兄弟之情、睦邻之意,生动表现了边城人民健康、优美、质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中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寓着他“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1.初读课文,把握字词:老鹳(gun)河 傩(nu)送 氽(tn)着诨(hn)名 鞶(pn)鼓 踹(chui)水碧溪岨(j) 镇筸(gn) 糍(c)粑(b) 喧闐(tin)2.学生展示自己给文章各部分所拟的小标题。教师明确:第三章 风情民俗 第四章 往事如梦第五章
5、心事谁知 第六章 心头涟漪3.了解人物及关系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些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有怎样的情感?明确:祖父与翠翠之间有祖孙情,双向; 爷爷与边城人的睦邻情(双向), 傩送与翠翠之间有爱情,两情相悦(双向);天保对翠翠的爱,单相思; 天保与傩送之间有手足情,双向。三、布置作业(练习册P18 T1-4)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教学过程(一)再读课文,解题1.你对边城有怎样的感受?请用一句话、一个短语、一个词、一个字来表述。(板书:“我的阅读”,学生畅所欲言。)风情美2.解题:(1)题目边城。从字面上来看,是什么意思呢?明确: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那么,“边城”又指的哪里呢?明确:
6、边城是发生在茶峒的故事。茶峒古镇位于湘、黔、川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跨三省”之说,故名“边城”。这里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有古色古香的吊脚楼,是人尽皆知的现实桃花源!边城到底有多美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湘西美景。(播放图片)(2)很明显“边城”除了是这部小说的题目,还是这段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不论大家对沈从文了解多少,或者对边城了解多少,小说中的这个地方给大家的印象是怎样的?换言之,边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明确:(世外桃源,质朴天然)地理位置处在边缘,客观上与世隔绝。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
7、无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会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生活环境太平。地理的偏远带来民风的单纯,他们不关心生活以外的事,体现了边城之“边”。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生活习惯与方式。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划龙舟、捉鸭子等。这就像是陶
8、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二)分析1.文章是围绕哪一传统节日来写的?明确:端午节(在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都有体现。) 2.具体是哪几个端午节?这样的结构安排有何特点明确:共写了三个端午。顺序是“眼前的端午两年前的端午上一年的端午眼前的端午”来展开情节的。时间安排忽而眼前忽而追忆,回环往复衔接的天衣无缝,情节铺设上运用顺叙、补叙的叙述手法,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3. 边城的端午节,中秋、过年有什么活动? 明确: P14.端午节: 龙舟赛 捉鸭子比赛 (这官民同乐的龙舟赛,展现
9、的就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P19.中秋、过年: 月下对歌、狮子龙灯、放烟花 4.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祥和、和睦、和谐) 突出的都是一个“和”字,所以这里的人民“莫不安分乐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种氛围是和桃花源记的诗意生活相类似, 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和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图景。这就是边城人民生活的独特的生活环境。三、布置作业(练习册P21 T1-4) 【第三课时】一、导入。二、教学过程:分析小说中的 人性美. (一)边城的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
10、”的善良人,他们身上都充满着人情味和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在边城这样诗意祥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了一群怎样的人呢?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先看看作者写了哪些人? 明确:翠翠与傩送;翠翠与祖父; 祖父与过渡人;祖父与老熟人;顺顺与儿子 下面我们分组一起来探究边城的人性美。探究翠翠与傩送的感情;探究翠翠与祖父的感情;探究祖父与乡邻的感情。找出最能表现人性美的那些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有关语句。 A、 翠翠与傩送:(爱情)先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P18翠翠与傩送的对话。 翠翠:单纯(语言:我是翠翠)、可爱(回答时的神情:轻轻地、悖时砍脑壳的)。 1、从刚才的朗读中可看出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怎样?(不
11、好,误以为傩送是个“轻薄男子”) 2、傩送有没有生气?请同学谈谈傩送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傩送:(他捉完鸭子后已是天黑,但他看到翠翠后主动询问,对话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傩送根本不认识翠翠,但他还是邀请翠翠到他家里去)(这里等不行,到我家里去)关心别人,古道热肠 傩送:(动作、神态:笑)心地宽厚,热情开朗 3、翠翠对傩送的印象有没有变化?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心理) 明确: P19在她知道是二老派人送她回家时,她“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的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 “吃惊”的是傩送对自己不但不记仇,还派人把自己送回去;“害羞”, 十三岁的翠翠,
12、得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照顾,心里面还是有几分羞涩的,几分难为情。 P19:“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 心理描写,把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含蓄地表达出来。小结: 这个片断,着重通过语言、心理、神态刻画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一个宽厚热情的帅哥形象。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在边城的青山绿水中,两位拌嘴的年轻人却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蒙胧的纯洁的初恋之情怎能不令人怦然心动呢? B、翠翠与祖父:(亲情) 祖父与翠翠间的亲情,在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祖父对翠翠的感情? P16:祖父非常疼爱翠翠。比如看赛龙舟时,他不忘叮嘱别人送翠翠回家。(四次) 然
13、后,我们来看一看翠翠对祖父的感情? P19: 第四部分当祖父看到火把来接翠翠时,翠翠不理会,并且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这里翠翠因为祖父没有接自己而赌气,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少女的薄怒心理。大家可驰骋想象。不过,在文本中,在另外一件事上,祖父没有弄明白翠翠是怎么想的,并且祖孙二人似乎真的是有那么一点隔阂了,大家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事吗? 明确:P20。祖父不理解翠翠的内心状态。 1、请学生朗读; 2、分析几句对话: “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语言)这都是话中有话啊。第一句翠翠对祖父有抱怨,因为在祖父的话中,居然没有说翠
14、翠惦记着的傩送。所以翠翠有点嗔怪:祖父你没说全。第二句话,是因为这只鸭子是大老送的, 翠翠自然不稀罕,她心里想的是傩送,如果是二老送的,即使是几根鸭毛,翠翠也会爱如珍宝吧。 3、第五部分写到祖父和翠翠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句话“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都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这句话里说“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怎么理解? 祖父:记忆所止处:让天保娶翠翠; 翠翠:记忆所止处:思恋二老。 小结: 从全文来看,在爱情问题上,一开始.祖父的确不是很了解翠翠的想法,这也给翠翠带来了烦恼。不过虽然如此,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祖孙二人的感情。翠翠对爷爷一如
15、既往地依赖和关心并没有发生改变。这份纯真的祖孙情怎不令人感动呢? C、祖父与乡邻:(友情) 祖父与“老熟人”: 提问:文中是怎样描写祖父与“老熟人”的关系的呢? P16:“且因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因此便约好了那人早上过家中来吃饭,喝一杯雄黄酒。”(白描) “两人一面谈些端午旧事,一面喝酒,不到一会儿,那人却在岩石上被烧酒醉倒了”。 两个寂寞的老人,一辈子的老交情,端午节,别人都在图个热闹,他们却找了个清净之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喝杯雄黄酒,来个一醉方休。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之间的这种纯朴的友情怎不令人羡慕呢? 、祖父与过渡人:(友情) P21这里的人
16、情非常淳朴、厚道。(语言、动作)第六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人乘船过河后,一定要给钱,而爷爷却坚持不肯收,为此两人还起了争执。爷爷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礼轻仁义重”,虽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钱,但他还是领了这分情。 祖父与顺顺 龙头大哥顺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扶危济困、乐于助人。 送鸭子、粽子给祖父(慷慨大方)三、布置作业(练习册P22 T5-8) 【第四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教学过程(一)通读全文探究其它人情美:除了上节课分析的人性美之外,小说还为我们展示了边城的哪些其他人情美? 参考答案:1、P14、15:军民同乐; 2
17、、P15:顺顺与儿子之间的父子情; 3、边城中显示的天保与傩送的兄弟情。小结: 这里生活了一群多么淳朴、善良、可爱的人啊!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的爱情、翠翠与祖父间纯真的亲情、祖父与乡邻之间纯朴的友情,总之,小说给我们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纯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这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 ,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二)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边城的特点,你会用一个什么字(或词)呢? 参考答案:例如:“美”边城山美、水美、人更美:“爱”通过爱情、亲情、友情“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 纯”边城民风纯朴,边城人心地纯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自然”这里的人善良、勤劳
18、、质朴、真实、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 师点评: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他的理想是要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三)总结主题拓展深化:沈从文想通过美丽的边城,告诉我们什么呢? 明确:作者描写的湘西,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里民风淳朴,人民淡化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相对于当时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赞美、批判、呼吁) 主题是: 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与人格。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感受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同学们,如果有时间,我希望大家阅读边城的全文;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大家到沈从文的家乡凤凰,去欣赏边城的美丽。 当堂检测:高考在平时三、布置作业练习册(P23 T10-12)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边 城 沈从文 祖孙情 祖父翠翠 睦 邻 爱 情 情 边城人 傩送 主题 风情美 人性美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