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练习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组我国将在青海省冷湖附近建设一座中国最大的天文观测基地,观测条件可以媲美国际公认的三个最佳光学天文观测基地(位于智利北部山区、夏威夷莫纳克亚峰和南极内陆冰穹)。同时,我国已获准在智利北部的文特峰建立光学天文观测站。下图为冷湖和文特峰观测站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材料中所有天文观测基地选址的共同区位因素有()气温降水光污染基础设施ABCD2与文特峰观测站相比,冷湖天文观测站的突出优势是()A空气稀薄B人口稀少C土地廉价D夜长更长3我国建设文特峰观测站的主要原因包括()基本实现全天时连续观测获得更加优越的观测
2、条件开展射电天文观测利于观测南半球天空ABCD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中国科幻片流浪地球,主要讲述了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地球将被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最终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开启全新的地球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依据材料分析,比邻星的天体类型是()A星云B恒星C行星D卫星5地球最终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宜居的主要条件是()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存在液态水距比邻星距离适中有昼夜更替现象ABCD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A月球或水星B水星
3、或金星C金星或木星D火星或土星7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没有坚硬的地表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体积和质量很小ABCD下图是月相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月相出现的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ABCD9“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的“残月”是指()A农历初一的月亮B农历初七的月亮C农历十五的月亮D农历二十五左右的月亮10图中月相出现在()A上半夜西边B上半夜东边C下半夜西边D下半夜东边读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行星名称与太阳距离(10千米)公转周期/年年自转周期/天大气成分表面平均温度/K水星57.900.2458.79极稀薄,氮、汽化钠440金星1
4、08.200.62243.69浓密、C02737地球149.601.001.00浓密、N、O28811下列关于表中各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位于水星和金星之间B水星和金星公转和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C金星表面平均温度比水星低D水星昼夜温差比地球大12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上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存在液态水有密切关系的是()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适中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BCD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
5、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统到达新家园。根据材料完成题。13“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A安全的宇宙环境B适中的日地距离C适宜的温度条件D稳定的太阳光照14有人称木星为“地球的盾牌”,保护地球生命。你认为较合理的解释是()A体积、质量巨大,吸引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B距离太阳更近,削弱了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辐射C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构成了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D公转轨道在地球与小行星带之间,阻挡小行星撞击科学家对“信使号”探测器第三次飞越水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水星表面有火山活动迹象,以及磁场磁暴等信息,并且在水星超稀薄外大气层中首次
6、发现电离钙元素。下图为太阳系局部图,图中M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美国“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AMBNCPDQ16与P、Q相比,地球上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ABCD“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在图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温度条件B恒星质量C行星体积D大气成分18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A金星B地球C木星D水星二、综合题19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当月球经过一颗恒星或行星前时,常
7、常将其遮挡起来,这种现象称为“月掩星”。2021年4月17日发生“月掩火星”现象,右图为当日我国某摄影师面朝西南方拍摄到的照片,照片中火星将要被月球遮住。左图为太阳系部分天体轨道示意图。材料二:下表为地球、火星的基本数据。名称距日距离/106km质量1体积1自转周期/天大气压强1表面温度范围/主要大气成分地球149.601.001.001.0018958氮78.1%、氧21.6%、氩0.9%火星227.900.110.151.030.006-13327二氧化碳953%、氮2.7%、1.6%注1:地球质量、体积、大气压强设为1。(1)4月17日发生月掩火星时,为农历 (填“上”或“下”)半月,月
8、球应位于 (填“甲”或“乙”)位置,火星应该位于 (填“丙”或“丁”)位置;当日,摄像师是在 (填“日出前”或“日落后”)可以拍摄到图1照片类型。(2)简述地球大气对生命起源和发展的作用。20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太阳系中既属于地外行星,又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填字母)(2)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是()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炽热的“火球”C大气层将会消失D体积将会变小(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 、 、共面性三大特征。(4)光年是时间单位还是距离单位? 。2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包括 级天体系统。(2)晴朗的夜空中,我们看到一闪即逝的现象是 ;拖着长
9、尾的是 。(3)按结构特征分,木星属于 行星;属于该类行星的还有 ;木星轨道以内还有 颗行星,它们属于 行星。(4)如果人类想移居外行星,该行星需具备什么条件?第5页 共8页 第6页 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B 2A 3C【解析】1材料中的天文观测基地既有位于高纬度的南极内陆冰穹,也有位于热带的夏威夷莫纳克亚峰与智利北部的文特峰,说明气温的影响较小,错误。材料中的天文观测基地所在地降水量均较小,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利于观测,正确。材料中的天文观测基地所在地均属于人口密度较小的区域,人类活动少,光污染较少,利于观测,正确。材料中的天文观测基地所在地人口稀少,地理位置偏远,基
10、础设施薄弱,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2冷湖天文观测站的海拔高于文特峰观测站,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透明度越好,越有利于天文观测,A正确。人口稀少、土地廉价是两地共有的特征,不是比较优势,BC错误。因缺乏时间(夏半年或冬半年)的限制,难以确定冷湖观测站夜长更长,且黑夜长并不能说明一定是晴夜长,观测条件更优,D错误。故选A。3冷湖(94E)与文特峰(72W)时差近12小时,可实现全天时(24小时)连续观测,正确;冷湖可以媲美文特峰的观测条件,错误;文特峰观测站是光学天文观测而不是射电观测,错误;文特峰观测站位于南半球,有利于观测天空的南天区,我国天文观测的是主要是北天区,观测区域上能达
11、到互补,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天文观测主要受纬度、天气、云层、湿度、光污染以及设备器材等多种因素影响。4B 5A【解析】4根据图中信息,最终地球是绕比邻星运动,地球是行星,行星是绕恒星运动的,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5根据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和繁衍的条件,可知宜居的主要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存在液态水;距比邻星距离适中,使得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正确,昼夜更替现象不是宜居的主要条件,且昼夜更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总
12、星系。6B 7C【解析】6根据所学知识,太阳系八大行星由内到外分布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M天体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可能为水星或者金星,B正确;月球为地球的一颗卫星,木星、火星、土星都位于地球之外,排除ACD。故选B。7结合所学知识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M距离太阳较近,因此表面温度较高,同时M星上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正确;坚硬的地表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排除;水星、金星对比地球,体积质量相差较小,排除。故选C。【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包括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
13、各行其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能接受到的太阳光热适量,水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的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8A 9D 10A【解析】8从地球上看,月球的形状经常发生变化,有时像一块圆饼,有时又像一把镰刀。我们看到的月球的不同形状叫月相。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相按农历月初到月末的顺序排列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月球西侧可见为农历上半月峨眉月,月球东侧可见为农历下半月峨眉月,为农历十五左右的满月,月球西侧可见为农历上半月的上弦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9根据所学知识,残月一般出现在
14、下半月的农历二十三到农历三十之间,D正确;农历初一的月亮是新月,农历初七、初八的月亮是上弦月,农历十五的月亮是满月,ABC错误;故选D。10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边天空。故A正确;因此排除B、C、D,选择A。【点睛】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东);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凹的一面朝西),位于东半天空。11D 12B【解析】11与地球相邻的是金星和火星,A错。所有大行星的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所以只有金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是相反的,而不是水星。故B排除;结合材料,金星表面温度高于水星,故C排除;水
15、星上没有大气层,因而白昼在阳光直接照射下增温很快,表面温度很高;夜晚降温也很快,温度很低,故昼夜温差大。故D正确;故选择D。12地球昼夜更替周期适中,因此地球上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利于液态水的存在,正确;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演化出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排除;地球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使得地球生命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演化,排除;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利于地球表面均匀地吸收太阳辐射,平均温度保持在15左右,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和生命的演化,正确。故B正确;故排除A、C、D,选择B。【点睛】金星表面大气压是地球的近百倍,大气浓厚且基本为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
16、体,温室效应失控,导致温度比没有大气的水星表面还高。13C 14A【解析】13根据所学知识,计划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地球将失去自转周期适中这一条件,适宜的温度条件将得不到保障,C正确;“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是地球自转停止, 地球的公转以及轨道没有发生变化,日地距离也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其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并没有改变,ABD错误;故选C。14根据所学知识,木星体积、质量巨大,可吸引部分可能撞上地球的小天体,保护地球生命,被称为“地球的盾牌”,A正确;木星是地外行星,距离太阳较远,B错误;木星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与木星保护地球无关,C错误;木星公转轨道
17、在地球和小行星带之外,D错误; 故选A。【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2.自身条件: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前形成大气层;形成并存在液态水。15B 16B【解析】15太阳系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月球绕着地球转,是地球的卫星。故图中N、P、M、Q依次为水星、金星、月球、火星,信使号探测器考查的是水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地球和P、Q的光照条件、宇宙环境相似,“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是都具有的
18、条件,错误;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主要和地球自身的一些特点有关,即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表面温度适宜,适于生物生存;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得地球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现象的条件:地球的自身条件:充足的液态水,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温度范围。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比较稳定、行星际空间比较稳定和安全。 17A 18C【解析】17读图可知,生命宜居带与距恒星的距离和恒星的质量有关,太阳系中生命宜居带与轨道半径相关,即距日远近。距离主要影响行星的温度,所以在图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条
19、件,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读图可知,恒星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距恒星的距离越远。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出现生命的行星比现在的地球距离太阳更远,根据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位置,木星会收到更多太阳辐射,C正确;水星、金星、地球距离较近,温度可能会太高,不利于生命的存在,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1.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3.生物的作用对大
20、气成份的改造:水-结晶水汽化 原始的大洋;4.地球环境稳定足够长的时间:地球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太阳在漫长的时间比较稳定。19(1) 上 甲 丙 日落后(2)大气具有保温作用,维持适宜温度;提供氧气维持好氧生物生命活动;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臭氧削弱紫外线少小天体的撞击。【分析】本题以“月掩星为背景,涉及“月掩星成因、月相、地球圈层、大气的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知识的调用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由图可知,此时的月相为上弦月,为农历的上半月,由图和材料可知,形成“月掩火星”时火星、月球、地球成一直线,故可知月球位于甲位置,火星为丙位置,上弦月出现在
21、太阳落下之后。拍摄的时间为日落后。(2)大气对太阳辐射和削弱和保温作用,使地表保持适宜温度;提供氧气,维持地表生物的生命活动;为生物提供二氧化碳,保证生物的光合作用;平流层的臭氧削弱紫外线对人类的影响;由于大气层的摩擦作用,减少小天体的撞击。20(1)D(2)A(3) 近圆性 同向性(4)距离单位【分析】本题以太阳系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太阳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公转轨道在地球公转轨道内侧的为地内行星,有水星和金星;公转轨道在地球公转轨道外侧的为地外行星,有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
22、王星。既属于地外行星,又属于类地行星的是火星,对应图中的D。(2)若地球位于H行星的位置,则因距日过远,获得的太阳辐射量非常少,会变成寒冷的“冰球”,故A项正确,B项错误。大气层的有无取决于地球自身的引力,与距日远近无关,C项错误。来自于地球内部的引力不变,则其体积也不会发生改变,D项错误。所以选A。(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均为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具有共面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近似正圆,具有近圆性。(4)光年是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经过一年时间的距离,为距离单位。21(1)二(2) 流星 彗星(3) 巨 土星 4 类地(4)适宜的温度;液态
23、的水;利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分析】本题以八大行星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天体、行星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获取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素养。【详解】(1)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据图可知:图示包含木卫系和太阳系二级天体系统。(2)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所以一闪即逝的是流星;彗星是由冰构成的太阳系小天体。当它与太阳足够接近时,便会展
24、示出彗发(稀薄、糢糊的临时性大气层),所以托着长尾的是彗星。(3)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木星质量体积巨大,属于巨行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木星轨道以内的是类地行星,包括4颗行星。(4)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是因为地球上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即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及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外行星上若想适宜人类居住也应具备这三个基本条件。【点睛】巨行星又称类木行星,在木星之外的行星或巨行星,是不以岩石或其他固体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大行星。木星和土星体积巨大,质量也大,但密度小,主要由氢、氦、氖等轻元素组成。在太阳系内有4颗气态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答案第5页,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