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第2单元测评(附答案).doc

上传人:丹**** 文档编号:96263465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第2单元测评(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第2单元测评(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第2单元测评(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第2单元测评(附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测评(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演练(21分)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掌舵(tu)崔嵬(wi)荻花(d)环珮(pi)B抚膺(yn) 锦瑟(s) 恬然(tin) 霓裳(shn)C栈道(zhn) 嗟叹(ji) 商贾() 钿头(din)D溯源(s) 惘然(mn) 悯然(mn) 江渚(zh)答案:C解析:A项“舵”应读“du”;B项“裳”应读“chng”;D项“惘”应读“wng”。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砯崖转石万壑雷B玉露凋伤枫树林C使人听此凋朱颜 D猿猱欲度愁攀援答案:D解析:D项为动词的为动用法,

2、为发愁。其他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孤舟一系故园心 B凄凄不似向前声C艰难苦恨繁霜鬓 D望帝春心托杜鹃答案:A解析:A项“故园”古今均为“家乡”之意。B项“向前”,古义为“以前”,今义为“向着前方”。C项“苦恨”,古义为“极其遗憾”,今义为“痛苦愤恨”。D项“春心”,古义为“伤春之心”,今义为“爱慕异性的心情”。4下面加点的诗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些老屋确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刚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对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大家出来闯天下

3、,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电视剧大宅门白景琦从济南返回京城家里时,父亲已去世。在灵堂前,他并没有嚎啕大哭,导演也没有用哀乐来渲染,只是让他做了一个点燃父亲生前所用烟袋跪献灵前的动作。这一场戏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答案:A解析:使用对象有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多指老人。5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的文学主张,即主张诗文应该反映时事,为现实服务。B蜀道难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感情豪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C杜甫的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他用诗歌的形式客观地记录了历史。D

4、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把古代浪漫主义诗歌推到了新的高峰。答案:C解析:“客观地记录了历史”错误,杜甫的作品显示出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但不能说“客观地记录了历史”,过于绝对化。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6小题)(6分)(1)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2)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_,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其三)(4)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5)千呼万唤始出来,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6)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7)沧海月明珠有泪,_。(李商隐锦瑟)(8)如何四纪为天子,_。(李商隐马嵬其

5、二)答案:(1)剑阁峥嵘而崔嵬(2)丛菊两开他日泪(3)群山万壑赴荆门(4)无边落木萧萧下(5)犹抱琵琶半遮面(6)同是天涯沦落人(7)蓝田日暖玉生烟(8)不及卢家有莫愁二、阅读鉴赏(37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6分)倦夜注 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之后。7本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图”,在这幅图画中,诗人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透过这幅图画,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这幅图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参考答案:绿竹、庭院、朗月、稀

6、星、飞萤、水鸟。诗人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对着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对着旷野心事浩茫从月升到月落,诗人彻夜不眠,真可谓寂孤老倦。解析:本题共两问,第一问考查对诗歌画面内容的理解能力,第二问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这两问的正确回答,都必须建立在对本诗全面理解的基础之上。8参考答案:本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需要认真读诗、品诗,方能作出准确的回答。(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910题。(7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天末怀李白 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

7、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注: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东北,风景秀丽。杜二甫:即杜甫。徂徕:山名。李白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杜甫写了这首诗怀念他。9“海色明徂徕”一句中的“明”字有何妙处?(3分)10两首诗都表达了朋友间的深厚感情,但感情基调明显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答案:9.“明”字运用了拟人手法,不说徂徕山色本身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着徂徕山,这就把山色写活了,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势。10第一首诗歌感情豪放,乐观豁达。“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一句描写的景物明净秀丽,抒发了作者的达观之情。“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一句

8、,既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深厚友情,又倾尽手中杯,以酒抒怀,一醉而别,感情豪迈。第二首感情沉郁凄凉。“凉风起天末”一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了一层悲凉的色彩。“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无端被流放的同情。(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2题。(6分,每小题3分)邯郸冬至注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一个重要节日。1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说作者当时怀有一种怎样的心情。1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有何特点?11.参考答案:“抱膝”二字形象地勾画出作者呆坐的神态,由“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

9、字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显得形影相吊,充分表达了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分析时要抓住关键性词语如“抱膝”“伴”。12参考答案: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围在灯前议论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本诗语言朴实无华,明白晓畅,真切感人,如“想得家中”“还应说着”等明白如话。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语言。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眼前的孤寂之情是实,家人围坐之景是虚,是作者想象之景。分析语言既要熟悉作者的语言风格,又要抓关键字眼。(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14题。(6分,每小题3分)望月怀远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

10、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13首句“海上生明月”中的“生”,曾有人认为是“升”之误。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并进而简析首联的表达作用。14前人曾评论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教也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3.参考答案:“生”不是误用。恰恰妙在此处。一个“生”字,赋予海水与明月以鲜活的生命,也象征着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生”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的产生。首联紧扣诗题,望海上明月升起,不由地想起远在天涯的“情人”。意境雄浑阔大,感情深切,致思高远,创造了一幅宁静空灵、

11、清新淡雅的画面,为后面的描写抒情作好了铺垫,烘托了一个有情人的高大形象。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实质上是体会“生”背后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应注意联系情感表达来析字答题。14参考答案:此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期盼团圆的情感。首联写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颔联写相思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颈联写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寒露沾衣;尾联写无法赠与亲人满手月光,想回去在梦中与亲人相聚,全诗感情表达回环曲折,起伏有致,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感情真挚深切,低沉而不绝望,让人感到“佳期”一定会到来!正所谓“哀而不伤”。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思想感情。答题时要注意联系全诗,在解读诗句的基础上总

12、结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6分,每小题3分)春光 李商隐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15“春光斗日光”应怎样理解?一“斗”字用得好在哪里?16三、四句运用了哪些手法?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答案:15.春光,泛指春天明媚妍丽,富于生命力的景象,而春天的丽日艳阳正是这一景象的动力与源泉。这一“斗”字,将双方互争雄长的意态,方兴未艾的趋势,以及天地上下充溢着的热烈气氛全部传出。16三、四句用比喻、反问、反衬手法,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轻松悠闲、从容与自得的企盼,又反过来衬托出了现时缭乱不宁的心绪。(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18

13、题。(6分,每小题3分)对雪 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注,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绿:以酒的绿色代酒。17“炉存火似红”一句中的“似”字用得很巧妙,请对其进行简要赏析。18这首诗是如何把个人之愁与国事之忧结合起来的?答案:17.在荒凉的环境中,作者眼前似乎出现了熊熊之火。通过一个“似”字,写出了作者的幻觉,表达了作者对家庭温暖、百姓和乐的强烈渴望,点明了作者生活的艰难。18作者起笔写国家动荡不安,战事使百姓苦不堪言。然后通过“乱云”“薄暮”“急雪”等景物写自己的愁苦,情景交融。接着写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酒葫芦早已丢掉,酒樽里空空如也;没有

14、柴火,只有空空的炉子。最后又回到对国家的担忧:数州没有消息,不知战况如何,自己只有“愁坐”。三、语言表达(12分,每小题4分)19(2009江西高考,20)将下面3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抑扬美。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抑扬美和回环美。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回环美。参考答案: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的抑扬美和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的回环美。解析:句可以当做主干句,句中的“旧体诗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和句中的“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

15、分别化为抑扬美和回环美的定语即可。20成语与熟语的意义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往往会生发出一些新的见解或看法,例如少年李白从磨针老嬷嬷的那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悟出了“只要有恒心,什么事也能做成”的道理,但这句熟语现在却又有了新见解:这是蛮干,不讲效益得不偿失,如此磨针有何意义?现代高科技瞬间生产的针数不胜数。请为下面的熟语写一个新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新见解:_答案示例:如果没有能力制服歹徒,就要斗智牵制歹徒,赶快报警为妙。贸然行事只会作无谓的牺牲。解析:解答这类题目,应首先理解成语的本义,然后逆向思维,故意“反弹琵琶”,但应注意结合社会现实,突出“新”义,言之成理。21

16、在不同的语体和语言环境中,对同一内容的表述方式是不同的。请按照限定的语体和语言环境,将“欢迎对方到时参加”的意思分别作恰当的表述。商场广告:_给兄弟单位的请柬:_给下级的通知:_办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_参考答案:届时热忱欢迎新老顾客惠顾!届时恭请贵单位派员参加!届时务必参加,不得缺席!到时不能不来啊!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用语要适应语言环境,说话要看场合,看对象,看身份,说得体的话。四、写作训练(50分)22请以“还_的本来面目”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注意:请先把题目补写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带有一定开放性的命题作文。说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17、,是因为“还_的本来面目”中间的空缺给考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写作的范围是相当大的。当然,既然是命题作文,其写作的内容必然受到限制,“还_的本来面目”本身还隐含着这样一个意思: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或现象往往遭到了扭曲,我们应该还原其真相,不能被假象迷惑了。写作上,可先列举现象,进而重点分析事物本来面目被扭曲的根本原因,然后谈如何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样深入浅出地分析,才能以理服人。当然,也可写成记叙文。参考例文: 还经典的本来面目在一家特价书店,我看到不少“文学经典作品集”,被列入“处理品”,价位降到七折,难道这也是一种“按质论价”?曾几何时,那些作品被爆炒膨化,举办“首发仪式”,由作家现场

18、签名发售,记者跟踪报道,接踵而来的是“研讨会”,也是“热”过一阵的。但升温快,冷却也快,如今躺在书市中,领略“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寂寞。这些号称“经典”的书籍,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与时间的筛选,离“经典”还有一定的距离,它们将“经典”弄得面目全非。何为经典?热衷于经典的人们尤其要弄清楚。经典是艺术殿堂里世人公认的最高层。这就意味着经典已为社会共有。经典的另一特征是作品的作者不一定健在,但他的作品却可以光照千秋。比如法国雨果的悲惨世界九三年在他辞世近半个世纪后才被后人视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随着时间的延续,人们对作品内涵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再将其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才觉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了高

19、度统一,于是这些作品便被视为经典,且得到社会普遍接受。如果把“经典”的桂冠随便奉送,谁爱“经典”就“经典”,那还是原来意义上的经典吗?“经典”的泛滥恰恰从侧面证明了缺乏经典。某些人耐不住寂寞,其急功近利和浮情躁意又恰恰通过“经典”暴露出来了。献身艺术的人是没有权利享受常人的快乐的。创作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有所失才有所得,心静如水拒绝尘世的诱惑才能酝酿出美文妙句。经典绝不是包装和炒作出来的,而是呕心沥血的结晶,所以堪称经典的不可能比比皆是那些搔首弄姿的小感觉、风花雪月的缠绵、胡编乱造的稀奇事也要跻身经典过把瘾,真不知天高地厚,除了无知还得再添上个“糊涂”。尽管将其吹得“惟妙惟肖”,包装得“光鲜得体

20、”,却都是现代王婆们隆重推出的“绣花枕头”让经典归位,还其本来面目,不能把艺术最高荣誉廉价大甩卖,要拒绝艺术绝对商品化,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各种艺术形式的精品,也许若干年后这其中就有“经典”。一切都留给后人来评定,这才客观、公正。点评:这篇文章直面社会上“经典”泛滥的现象,先以嘲讽的口吻列举社会上一些所谓的“经典”遭受世人遗忘的命运,进而指出经典必须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由此,作者从正面立意,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经典,又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假经典泛滥的根本原因。作者层层深入,摘去了假经典的面具,最后水到渠成地发出呼吁:让经典归位,还其本来面目。全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