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全寿命设计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老朋 文档编号:96263097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全寿命设计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3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全寿命设计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全寿命设计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全寿命设计技术规程.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全寿命设计技术规程目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基本规定25 结构设计45.1 一般规定45.2 材料选用45.3 设计要求56 预制生产 .6 6.1 一般规定6 6.2 预制生产工艺67 运输与成品保护 .6 7.1 一般规定6 7.2 运输与成品保护要求78 施工与验收 .7 8.1 一般规定7 8.2 施工与验收要求89 检测与维护 .8 9.1 一般规定8 9.2 常规检测99 9.3 耐久性检测11 9.4 维护12 10 维修与加固 .12 10.1 一般规定12 10.2 维修与加固1311 拆除与回收 .14 11.1

2、一般规定14 11.2 拆除15I11.3 回收再利用15附录 A (规范性) 再设计与大数据应用16 编制说明18 前言本文件按照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要求,依据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对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在全寿命周期内的结构设计、预制生产、运输与成品保护、施工与验收、检测与维护、维修与加固、拆除与回收等各阶段要求进行了规定。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全寿命设计目前尚无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保证该类结构的健康、安全运营和管理,满足全寿命设计的技术要求, 特制定本技术规范。本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材料选用、结构设计要求、预制生产工艺、运输与成品保护要求、施工与验收要求、常规检测、耐久性检测、维护、维修与加固、拆除、回收再利用。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土建专业委员会技术归口和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大学、广东电网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东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南海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本文件首次发布。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标准执行办公室(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 1 号,10

4、0761,网址:http:/,邮箱:cseebz)。 III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全寿命设计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在全寿命周期内的结构设计、预制生产、运输与成品保护、施工与验收、检测与维护、维修与加固、拆除与回收等各阶段的相关要求。本文件适用于 35kV500kV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全寿命设计,其它等级的变电站可以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18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46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 5006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22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34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6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1367 钢结构加固设计标准GB 55008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4 组合结构通用规范GB/T 4171 耐 候 结 构 钢 GB/T 50476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621 钢结构现场检

6、测技术标准GB/T 5123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GB/T 51355 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GB/T 51366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DL/T 5457 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规程 DL/T 5496 220kV500kV 户内变电站设计规程JGJ 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47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56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 251 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 3JGJ/T 485 装配式住宅建筑检测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 prefabric

7、ated building structure of substation变电站内由混凝土预制构件或钢构件在工地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结构,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3.2全寿命设计 life-cycle design一般包括设计、生产、建设、检测、维护、维修、加固、拆除、回收各阶段中的设计和相关要求。3.3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working life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来源: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2.1.5。3.4结构耐久性 structural durability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在目标使用

8、年限内,结构因环境作用仍能保持其适用性和安全性的能力。来源: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GB/T 51355-2019,2.1.2。 3.5耐久性极限状态 limit states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耐久性能要求,此特定状态为该功能的耐久性极限状态。3.6绿色建材 green building material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来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2.0.5。3.7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influence环境对结构产

9、生的各种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不利影响。环境影响会引起结构材料性能的劣化,降低结构的安全性或适用性,影响结构的耐久性。3.8全寿命周期成本 life-cycle cost建筑物在与其有关的全寿命周期内产生各项费用的总和,以经济货币表示。3.9全寿命周期碳排放 life-cycle cost carbon emissions建筑物在与其有关的全寿命周期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和,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4 基本规定4.1 在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方案设计阶段,应考虑全寿命周期内结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与验收、检测与维护、维修与加固、拆除与回收各阶段的关系,以及具体选址情况选用合适的建筑结构体系

10、。4.2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 的有关规定。 4.3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类别及抗震设防标准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的有关规定。4.4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满足规划、环保、节能、工艺设备、电力设备等方面的要求, 宜考虑采取构造措施提高耐久性能。4.5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宜参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476,根据表 4.5 的环境分类进行耐久性设计。表 4.5 环境分类环境类别 环境条件 一般环境 一般大气环境 特殊环境 海洋氯化物环境、除冰盐等其他氯

11、化物环境 冻融环境 化学腐蚀环境 4.6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宜建立全寿命周期内的项目数据库,项目数据库的内容宜包含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成本信息、文字及影像资料信息。4.7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建设宜参照附录 A 的相关要求建立多项目集成数据库,指导全寿命周期设计与成本管理。4.8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全寿命设计应遵循全寿命周期成本与环境影响统筹考虑的原则,均衡考虑全寿命周期成本和碳排放。4.9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宜进行全寿命周期评估 LC,评估包括: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估和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评估。 a) 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估计算模型 L𝐶𝐶 = 𝐶D

12、 + 𝐶C + 𝐶I + 𝐶M + 𝐶R其中,L𝐶𝐶 全寿命周期总成本𝐶D 设计阶段的成本𝐶C 施工阶段的成本𝐶I 检测与维护阶段的成本𝐶M 维修与加固阶段的成本𝐶R 拆除与回收阶段的成本b) 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评估计算模型 L𝐶𝐶𝑂2 = 𝐸C + 𝐸O + 𝐸I + 𝐸M + 𝐸R其中,L&#

13、119862;𝐶𝑂2 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总量𝐸C 生产施工碳排放,包含预制生产阶段、运输与成品保护阶段和施工与验收阶段的碳排放𝐸O 日常运行的碳排放,此部分为建筑服役期间的使用能耗,本规程不再详述𝐸I 检测与维护阶段的碳排放5𝐸M 维修与加固阶段的碳排放𝐸R 拆除与回收阶段的碳排放5 结构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应考虑结构体系选用、构件设计、变形、地基基础设计和耐久性设计。 5.1.2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设计应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 5.1.3

14、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和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 的要求,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变电站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 b) 装配式结构的节点和接缝应受力明确、构造可靠,并应满足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等要求。5.1.4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中,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其尺寸和形状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制作、运输、堆放、安装及质量控制的要求。 5.1.5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中预制构件深化设计的深度应满足建筑、结构和电气等各专业以及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等各环节的综合要求。5.1.6 设计阶段的全寿命周期

15、成本可表示为。 𝐶D = 𝐶ds + 𝐶dd 其中:𝐶D为规划设计经济成本;𝐶ds为工程勘察费用;𝐶dd为工程设计费用。 5.1.7 设计阶段的碳排放主要包含设计单位的工作碳排放,此部分碳排放较小,无可靠计量办法时, 可忽略此部分碳排放。5.2 材料选用5.2.1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宜优先采用绿色建材或根据不同的环境类别采用高耐久性的材料。 5.2.2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绿色建材的使用,除应满足使用性能外,尚应满足建设项目绿色指标的要求。 5.2.3 混凝土、钢筋的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性要求等应

16、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476 的规定。 5.2.4 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30;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 C30。现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 5.2.5 变电站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宜根据具体环境情况,采用混凝土保护液进行防护处理,提高其耐久性能。 5.2.6 钢材的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性要求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 的规定。 5.2.7 变电站装配式钢结构采用的钢材宜优先选用耐候结构钢提升结构的耐久性能,耐候结构钢的要求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17、耐候结构钢GB/T 4171 的要求。 5.2.8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 398 的规定。 5.2.9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 408 的规定。 5.2.10 钢筋锚固板的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 256 的规定。 5.2.11 受力预埋件的锚板及锚筋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有关规定。专用预埋件及连接件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2.12 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和铆钉等紧固件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

18、标准GB 50017、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 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等的规定。 5.2.13 外墙板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应符合硅酮建筑密封胶GB/T 14683、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T 482、聚硫建筑密封胶JC/T 483 的规定。 5.2.14 墙板中的保温材料,应同时满足绿色建材和建筑节能的要求,有效降低全寿命成本,燃烧性能不应低于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 中的要求。变电站装配式建筑采用的室内装修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 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 的有关规定。 5.2.15 装配式钢结构变电

19、站的防腐涂料应满足建筑用钢结构防腐涂料JGT 224 的要求。 5.3 设计要求5.3.1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宜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烈度等要求采用合适的结构型式。 5.3.2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 确定,宜采用 50 年。 5.3.3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应符合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程DL/T 5457 和220kV500kV 户内变电站设计规程DL/T 5496 中的相关要求。 5.3.4 变电站装配式

20、混凝土建筑结构应根据本规范 4.5 条进行环境分类后,采用适宜的措施保证结构的耐久性。 5.3.5 装配式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最大高宽比、抗震等级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 的相关规定。5.3.6 装配式结构的作用及作用组合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等确定。 5.3.7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及节点设计规定: a) 在各种设计状况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 析。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受力状况分别进行正截面

21、、斜截面、扭曲截面、受冲切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对于承受动力循环作用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尚应进行构件的疲劳承载力验算。 b)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节点及接缝的计算及构造应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 的相关规定。 c) 装配式钢结构构件应根据受力状况分别对受弯构件、轴心受力构件、拉弯压弯构件等进行强度、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长细比等计算;对于承受动力循环作用的结构或构件,尚应进行构件的疲劳承载力验算。 d) 装配式钢结构节点及连接的计算及构造应符合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 等相关规定。 5.3.8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屋面和外墙防水

22、宜采用一级防水等级,并应符合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 的相关要求,且应采取合适节点保证屋面防水与结构可靠连接。外墙板应采用防水性能较好的材料,并采取合理措施保证接缝处的防水和耐久性能。 6 预制生产6.1 一般规定6.1.1 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有保证生产质量要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设施,且应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及安全保证体系。 6.1.2 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前应进行深化设计,深化设计内容应包括:模板图、钢筋图、细部构造图、饰面、保温板排版图和连接件布置图。 6.1.3 预制钢构件生产前应深化设计连接节点图,通过试样组装后再批量生产,宜采用 BIM 技术辅助构件设计生产。 6.1.4 构

23、件生产阶段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包含于施工阶段成本中考虑。 6.1.5 构件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可表示为: 𝑁𝐸cm = 𝑐𝑖 𝐹𝑚𝑖 𝑖=1其中,𝐸cm为生产施工阶段材料生产的碳排放;𝑐𝑖为第𝑖种建筑材料的总消耗量;𝐹𝑚𝑖为第𝑖种建筑材料的碳排放因子。 6.2 预制生产工艺6.2.1 变电站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预制生产工艺的要求宜参照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

24、术标准GB 51231 的相关规定。 6.2.2 变电站装配式钢构件的预制生产工艺的要求宜参照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 51232 的相关规定。 7 运输与成品保护7.1 一般规定7.1.1 变电站装配式构件的运输应制定运输方案,在运输过程中尚应符合当地交通主管部门的要求。 97.1.2 变电站装配式构件在运输和成品保护过程中应做好环境保护。7.1.3 变电站装配式构件的运输与成品保护要求宜参照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 51231 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 51232 的相关规定。 7.1.4 运输和成品保护阶段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包含于施工阶段成本中考虑。 7.1.5 运输和成品保

25、护阶段的碳排放可表示为: 𝑁𝐸ct = 𝑐𝑖𝐷𝑐𝑖𝑇𝑐𝑖 𝑖=1其中:𝐸ct为生产施工阶段材料运输的碳排放;𝑐𝑖为第𝑖种建筑材料的总消耗量;𝐷𝑐𝑖为第𝑖种建筑材料的 平均运输距离;𝑇𝑐𝑖为第𝑖种建筑材料采用选定的运输工具类型时,单位

26、重量单位距离下的碳排放因子。7.2 运输与成品保护要求 7.2.1 预制构件在运输、堆放过程中均应进行成品保护。 7.2.2 对超高、超宽、形状特殊的大型构件的运输和堆放应制定专门的方案。 7.2.3 预制构件的运输应采取防止构件移动、倾倒、变形等的固定措施和防止部品部件损坏的保护措施。 7.2.4 预制构件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宜进行硬化处理。 7.2.5 预制构件堆放场地应按部品部件的保管技术要求采用相应的防雨、防潮、防暴晒、防污染和排水措施。 7.2.6 预制构件的存放宜实行分区管理和信息化台账管理。 7.2.7 构件运输和堆放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当采用叠层运输和堆放时,叠放的层数

27、应根据构件、垫块的承载力计算确定,并应采取防止倾覆的措施。 b) 当采用插放架、靠放架运输和堆放时,插放架、靠放架应通过计算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垫应稳固,并应固定牢固。 8 施工与验收8.1 一般规定8.1.1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由施工单位编制施工方案和专项方案。 8.1.2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施工前,应由施工单位对施工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 8.1.3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对施工全过程和关键工艺进行信息化模拟。 8.1.4 预制构件应对关键节点进行试拼装,严禁为方便现场施工,随意破坏构件。 8.1.5 预制构件安装前应按规定检查产

28、品合格资料,并与施工图纸对应检查无误后,方可在施工现场使用。 8.1.6 预制构件应按施工方案要求的顺序进行吊装,并应同步施工临时支撑及临时固定。 8.1.7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中重要的受力部位,应在保证拼接节点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临时支撑和临时固定。 8.1.8 变电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湿连接施工前应对结合部位进行机械和人工清洁,节点连接部位应达到清水级质量要求,套筒灌浆连接施工应确保密实可靠。 8.1.9 变电站装配式钢结构的连接,采用焊接时应做好清理和焊接定位工作,保证焊缝饱满和位置准确。采用螺栓连接时应严格进行连接面处理,并做好初拧、复拧和终拧工作。 8.1.10 施工阶段的

29、全寿命周期成本可表示为: 𝐶C = 𝐶cc + 𝐶cf 其中:𝐶C为生产施工经济成本;𝐶cc为工程建筑安装费用;𝐶cf为工程建筑安装附属费用。 8.1.11 施工阶段的碳排放可表示为: 𝑁𝐸cc = 𝑃𝑐𝑖 𝐹𝑖 𝑖=1其中:𝐸cc为施工作业产生的能源消耗碳排放;𝑃𝑐𝑖为生产施工阶段第𝑖种能源的

30、总消耗量;𝐹𝑖为第𝑖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8.2 施工与验收要求8.2.1 预制构件进场时应检查质量证明文件,现场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进场时的检测项目应包括外观缺陷、内部缺陷、尺寸偏差与变形,必要时可进行结构性能检测; b) 安装施工后的外观缺陷、内部缺陷、位置与尺寸偏差、变形等。8.2.2 变电站装配式构件的进场质量验收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 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 的有关规定。 8.2.3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要求宜参照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 51231 和装配式钢结构建

31、筑技术标准GB 51232 的相关规定。 8.2.4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验收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 的相关规定,并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 中的相关要求。8.2.5 应严格控制装配式混凝土套筒灌浆节点以及装配式钢结构焊接节点的验收质量。9 检测与维护9.1 一般规定99.1.1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建成后的初次检测时间以及初次检测后的检测周期宜按表 9.1.1 采用。 表 9.1.1 初次检测时间和检测周期环境类别 环境条件 初次检测时间 检测周期 一般环境 一般大气环境 混凝土 50 年

32、、钢结构 30 年 每 10 年一次 特殊环境 海洋氯化物环境、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 混凝土 50 年、钢结构 20 年 每 5 年一次 冻融环境 混凝土 50 年、钢结构 20 年 每 5 年一次 化学腐蚀环境 混凝土 50 年、钢结构 20 年 每 5 年一次 9.1.2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检测前,应先进行使用条件调查,调查内容应包含:使用环境情况,使用历史情况和未来使用计划。 9.1.3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检测时,宜优先采用无损检测手段,避免损坏原结构,导致耐久性能降低。 9.1.4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检测过程应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 9.1.5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检测结果的

33、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621 和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 的规定。 9.1.6 检测与维护阶段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可表示为: 𝑛1𝐶I = 𝐶im,𝑗 (1 + 𝛾)𝑗 𝑗=1其中:𝐶I为检测维护经济成本,𝐶im,𝑗为结构建成后第𝑗年检测维护工作的一次成本;𝛾为建设项目折现率;𝑛为结构建成至拆

34、除总年数,即结构服役寿命。 9.1.7 检测与维护阶段的碳排放可表示为: 𝑁𝐸I = 𝑃𝐼𝑖𝐹𝑖 𝑖=1其中:𝐸I为检测维护阶段的碳排放;𝑃𝐼𝑖为检测维护阶段消耗的第𝑖类能源的年消耗量;𝐹𝑖为第𝑖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9.2 常规检测9.2.1 变电站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检测项目及办法宜按表 9.2.1 规定采用。 表 9.2.1 变电站装配式

35、混凝土建筑结构检测项目及方法序号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1 露筋长度 直尺或卷尺量测 2 孔洞深度 直尺或卷尺量测 3 夹渣深度 剔凿法或超声法检测 4 蜂窝和疏松的位置和范围 直尺或卷尺量测 5 表面裂缝的最大宽度 直尺或卷尺量测 6 裂缝深度 超声法检测或钻芯法 7 内部缺陷 超声法双面对测、冲击回波法或电磁波反射法 8 位移与变形(挠度、倾斜、沉降) 挠度:测距仪、水准仪、挠度计; 倾斜:水准仪、经纬仪激光准直仪或吊锤法; 沉降:水准仪 9 现浇结合面的粗糙度 靠尺和塞尺量测或采用 3D 扫描 10 混凝土保护层 电磁感应法或凿开量测 9.2.2 变电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的结构性能检

36、测的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 和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 的规定。 9.2.3 变电站装配式钢结构检测项目及方法宜按表 9.2.3 规定采用。 表 9.2.3 变电站装配式钢结构检测项目及方法序号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1 外观缺陷 目测 2 钢板内部缺陷 超声波检测法 3 腐蚀损伤程度 测厚仪 4 表面涂层 目测 5 薄涂型防火涂料涂层厚度 用涂层测厚仪检测 6 厚涂型防火涂料涂层厚度 用涂层测厚仪、测针和钢尺检测 117 涂层老化程度 应符合色漆和清漆 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 滤过的氙气辐射GB/T 1865 和色漆和清漆

37、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GB 1766 8 位移与变形(挠度、倾斜、沉降) 挠度:测距仪、水准仪、挠度计; 倾斜:水准仪、经纬仪激光准直仪或吊锤法; 沉降:水准仪 9.2.4 变电站装配式钢结构构件结构性能检测的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621 的规定。 9.2.5 除本节上述规定外,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应重视连接节点的检测。检测内容及方法宜按表9.2.5 采用。 表 9.2.5 连接节点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结构形式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套筒灌浆饱满度 预埋传感器法、X 射线成像法 现浇结合面的缺陷 超声断层扫描法、冲击回波法或超声波法 装配式钢结构

38、焊缝连接 目测,辅以低倍放大镜,必要时采用磁粉探伤或渗透探伤检测焊缝质量 普通螺栓连接 观察、锤击、试拧等 高强度螺栓连接 观察、锤击、试拧等 9.3 耐久性检测9.3.1 变电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专项检测项目宜先按本规范 4.5 条规定进行环境分类后,按表 9.3.1 采用: 表 9.3.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变电站耐久性专项检测项目环境类别 环境条件 耐久性专项检测项目 一般环境 一般大气环境 碳化深度、混凝土渗透性、钢筋自然电位、混凝土电阻率 特殊环境 海洋氯化物环境、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 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分布,表面锈胀裂缝开展情况及混凝土剥落深度 冻融环境 表面混凝土剥落面积、

39、剥落深度 化学腐蚀环境 硫酸盐侵蚀下检测混凝土剥落深度、硫酸根离子浓度分布;碱性环境下,检测碱含量、骨料碱活性和混凝土含水率 注:特殊环境下的耐久性专项检测应包含一般环境下的检测内容。 9.3.2 变电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专项检测项目的检测要求及评定方法应满足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GB/T 51355 中的相关规定。 9.3.3 变电站装配式钢结构的耐久性专项检测应在满足本规范 9.2.4 条的基础上对表 7 的项目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表 9.3.3 装配式钢结构变电站耐久性专项检测项目序号 耐久性专项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1 涂层起泡程度 参照 GB/T 30789.2-2014

40、执行 2 涂层开裂程度 参照 GB/T 30789.4-2015 执行 3 涂层剥落程度 参照 GB/T 30789.5-2015 执行 4 涂层下锈点数量 参照 GB/T 1766-2008 执行 5 涂膜附着力 拉开法,参照 GB/T 5210 执行 划格法,参照 GB/T 9286 执行 6 构件损伤程度 测厚仪检测腐蚀量 7 构件截面其他损伤 金相检测 注:薄壁钢结构变电站应按更高要求进行耐久性专项检测。 9.3.4 变电站装配式钢结构的耐久性专项检测项目的检测要求及评定方法应满足钢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T/CECS 1328)中的相关规定。 9.4 维护9.4.1 变电站装配式钢结构的

41、维护工作针对的是不影响结构构件受力安全的项目,包括局部除锈、防火层或防腐蚀层的局部修补或全部重刷等。 9.4.2 变电站装配式钢结构维护的材料宜与原物一致;当采用不一样的材料且为局部修补时,应确定与原材料的融合度。 9.4.3 变电站装配式钢结构维护设计与施工应遵循钢结构加固设计标准(GB51367)的相关规定。 10 维修与加固10.1 一般规定10.1.1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应遵循先鉴定,再根据鉴定结果选用适当维修与加固方式。 10.1.2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的鉴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可靠性鉴定(包括安全性鉴定和使用性鉴定两者或其一)或抗震鉴定。 10.1.3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需要鉴

42、定前提条件应满足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44)及地方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鉴定的检测方法参考第 9 章内容。1310.1.4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加固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由业主和设计单位共同商定。10.1.5 应明确结构加固后的用途。在加固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加固后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10.1.6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加固设计可采用线弹性分析方法计算结构的作用效应。10.1.7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在维修或加固后,应进行验收,确认维修或加固效果达到设计要求后, 方可继续使用。10.1.8 维修与加固阶段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可表

43、示为: 𝑛1𝐶M = 𝐶mm,𝑗 (1 + 𝛾)𝑗𝑗=1其中:𝐶M为维修加固经济成本;𝐶mm,𝑗为结构建成后第𝑗年一次维修加固工作的成本;𝛾为建设项目折现率;𝑛为结构服役寿命。 10.1.9 维护与加固阶段的碳排放可表示为: 𝐸M = 𝐸mm + 𝐸mt + 𝐸mc𝑁𝐸mm = 𝑚

44、;𝑖𝐹𝑚𝑖 𝑖=1𝑁𝐸mt = 𝑚𝑖𝐷𝑚𝑖𝑇𝑚𝑖 𝑖=1𝑁𝐸mc = 𝑃𝑚𝑖𝐹𝑖 𝑖=1其中:𝐸M为维修加固阶段碳排放;𝐸mm为维修加固阶段材料生产的碳排放;𝐸mt为维

45、修加固阶段材料运输的碳排放;𝐸mc为维修加固施工作业产生的能源消耗碳排放;𝑚𝑖为维修加固第𝑖种建筑材料的总消耗 量;𝐹𝑚𝑖为第𝑖种建筑材料的碳排放因子;𝐷𝑚𝑖为第𝑖种维修加固建筑材料的平均运输距离;𝑇𝑚𝑖为第𝑖种维 修加固建筑材料采用选定的运输工具类型时的单位碳排放因子;𝑃𝑚𝑖为维修加固阶段第&

46、#119894;种能源的总消耗量;𝐹𝑖为第𝑖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10.2 维修与加固10.2.1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维修和加固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应在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效果的同时,尽可能提升结构维修部位的耐久性能。10.2.2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加固应采取可靠构造措施,保证加固部分与原结构可靠连接,共同受力, 形成整体共同工作。 10.2.3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术。 10.2.4 加固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应满足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 50728 中的相关规定。 10.2.5 加固的具体设计方法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 和钢结构加固设计标准GB51367-2019 的相关规定。 10.2.6 装配式结构的抗震设计尚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和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 的相关规定。 10.2.7 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维修加固施工时,应采取隔离保护、支撑卸载等措施,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工作。10.2.8 在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时应采取可靠的临时安全措施,避免可能出现倾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工程图纸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