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技术条件及验收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技术条件及验收导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技术条件及验收导则目次前言1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定义24 总则45 技术要求56 性能保证107 试验验收12附录A 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技术条件及验收导则19附录B 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设备规范21附录c 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性能试验目录24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技术条件及验收导则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技术条件及验收导则1.范围本标准规范了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的系统设计选型、参数选择及性能验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本标准适用于电站锅炉各类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系统设计选型及性能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
2、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51-2014 热交换器GB/T 27698.1-2011 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7698.2-2011 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 第2部分:管壳式热交换器GB/T 27698.5-2011 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 第5部分:管壳式热交换器用换热管GB/T 27698.8-2011 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 第8部分:热交
3、换器工业标定GB/T 28713.1-2012 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强化传热元件 第1部分:螺纹管GB/T 28712.3-2012 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 第3部分:U形管式热交换器GB 13296-2007 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 8890-2007 热交换器用铜合金无缝管GB/T 28712.2-2012 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 第2部分: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GB/T 28712.3-2012 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 第3部分:U形管式热交换器GB/T 12224-2015 钢制阀门TSG 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G0001-2015锅炉定期检验规则GB
4、/T10184-2015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DL/T 455 锅炉暖风器GB 150 压力容器3.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热媒水烟气冷却器一种通过热媒水将烟气温度降低的换热设备,处理100%烟气量,可布置在电除尘、引风机、脱硫吸收塔前水平或者竖直烟道上。3.2 热媒水烟气加热器一种利用吸收了原烟气热量的热媒水加热净烟气的换热设备,处理100%烟气量,布置在烟囱入口。3.3 冷却器出口烟温烟气经热媒水冷却后离开烟气冷却器出口的平均温度。3.4 加热器出口烟温烟气经热媒水加热后离开烟气加热器出口的平均温度。3.5 冷却器进口烟温
5、烟气进入烟气冷却器入口的平均温度。3.6 加热器进口烟温烟气进入烟气加热器入口时的平均温度。3.7 烟气压损烟气经过受热面后的平均压力损失。3.8 吹灰器一种清除锅炉受热面上积灰用的器具。3.9 热媒水循环系统为热媒水提供闭式循环条件,实现热媒水从烟气冷却器吸收热量到烟气加热器放出热量。系统含热媒水增压泵、补水箱、调节阀等设备。3.10 热媒水增压泵为热媒水循环系统提供水动力的水泵。3.11 凝结水加热器一种用热媒水加热凝结水的换热器。3.12 换热效率烟气经换热器与管内工质换热过程中热媒水得到总的热量与理论极限传热量相比较,并定义传热过程的换热效率。3.13 总换热系数在稳定传热条件下,换热
6、器管材两侧介质温差为1度(K或),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3.14 热媒水补给系统自动补水装置以保证热媒水平衡。包括热媒水补水箱,补水和充氮管路,以及配套仪表阀门。3.15 热媒辅助加热系统利用外来辅汽给热媒水系统输入热量的装置。包括蒸汽加热换热器、电动调节阀、手动截止阀,以及配套仪表阀门。4 总则4.1 本导则适用于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技术条件确定与性能验收,各电厂、电科院和制造厂可根据本导则,结合电厂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选型与性能验收方案。4.2 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系统主要包括两级换热器(烟气冷却器和烟气加热器)、热媒水循环系统、热媒辅助加热系
7、统、凝结水系统等。4.3 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系统投运前,运行人员应熟练掌握系统运行要求,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应纳入电厂的常规检修工作范围。4.4 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性能验收试验前,试验单位应编制详细试验方案,对机组运行状态提出详尽的要求,并经相关单位审批后方可开展性能验收试验。4.5 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系统采用的仪器、仪表等计量器具,应经过有资质的计量单位检定合格或校准,具有校验合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使用。试验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应有产品标识及其状态标识,确保仪器、仪表在有效期内使用。5 技术要求5.1 一般要求5.1.1 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应根据锅炉设计及实际燃
8、用煤质、环境温度、烟气相关参数和系统运行需要等因素优选换热器的型式和主要参数,保证换热器安全、可靠、稳定运行。5.1.2 换热器在设计参数下运行,且换热器进口热媒水温度与技术协议值相差不超过2时,换热器出口热媒水温度不应低于技术协议保证值。5.1.3 系统应有随锅炉负荷正常变化连续稳定运行的能力,以及在低负荷和超负荷工况下安全运行的能力。锅炉负荷变化时,为保证换热器出口烟温,系统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作出相应的跟随变化。对负荷变化的响应速度及换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应在合同或技术协议中明确。5.1.4 对于系统加热器出口烟温,没有其他明确规定和要求的可参考表1执行。表1 设计选型参数表(推荐值)年平均环境
9、温度()加热器出口烟温()010901015851520805.1.5 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的设计必须考虑到电站锅炉尾部烟道的结构特点,并充分考虑运行检修的相关要求,同时应满足运输、安装等相关要求。5.1.6 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的设计应给出以下参数:a 锅炉参数:设计煤质元素分析及工业分析、空预器出口烟气温度、总烟气流量、电除尘设计参数、引风机入口烟气流量及全压升;b 热媒水及辅助蒸汽参数:换热器进出口热媒水温度、凝结水压力、凝结水来水温度、凝结水回水温度、辅助蒸汽压力、辅助蒸汽温度。c 烟气冷却器参数:烟气冷却器进水温度、烟气冷却器出水温度、烟气冷却器进水流量、水侧工质流速
10、、水侧压力损失、水侧工作压力、水侧试验压力、烟气冷却器厚度尺寸(沿烟气流向方向)、烟气流速、进出口烟气压降、外形尺寸(深高厚)、烟道进出口尺寸、厚度方向(沿烟气流方向,含变径段)、壳体壁厚、壳体材质、壳体防腐方式、防腐面积寿命、总换热面积、换热效率、并联管组数、模块(若分)、模块数(沿烟气流动方向垂直烟气流动方向)、并列管组数/模块、单个模块尺寸、单个模块重量、模块安装方式、机组设备总重量、单台换热器重量、单台换热器水重、单台换热器换热管重量、换热管型式、材质、规格(直径壁厚)、管距、腐蚀裕量、年腐蚀速率、允许运行最低壁温、翅片材质/形式、翅片高度/厚度、使用寿命;d 烟气加热器参数:烟气加热
11、器进水温度、烟气加热器出水温度、烟气加热器进水流量、水侧工质流速、水侧压力损失、水侧工作压力、水侧试验压力、烟道进出口尺寸、烟气加热器厚度尺寸(沿烟气流向方向)、烟气流速、进出口烟气压降、烟气加热器并联管组数、烟气加热器模块数、外形尺寸(深高厚)、烟道进出口尺寸、厚度方向(沿烟气流方向,含变径段)、壳体壁厚、壳体材质、壳体防腐方式、防腐面积寿命、总换热面积、换热效率、并联管组数、模块(若分)、模块数(沿烟气流动方向垂直烟气流动方向)、模块并列管组数、单个模块尺寸、单个模块重量、模块安装方式、机组设备总重量、单台换热器重量、单台换热器水重、换热管型式、材质(高温段/中间段/低温段)、规格(直径壁
12、厚)、管距、腐蚀裕量、年腐蚀速率、允许运行最低壁温(高温段/中间段/低温段)、翅片材质/形式、翅片高度/厚度、使用寿命、单台换热器换热管重量;5.1.7 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标准零部件应保证其通用性,便于更换。5.1.8 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宜采用耐腐蚀、耐磨损材料制造,同时采用必要的防磨防爆措施。5.1.9 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的形状和尺寸应结合所在烟道的布置进行设计,并进行技术论证,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的布置设计可参照附录A进行。5.1.10 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均需按试验压力在厂内进行耐压试验,参照TSG 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要
13、求,耐压试验的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倍。试压时间应持续稳压20min。受压部件不得产生有害变形和渗漏等异常现象。5.1.11 应采取可靠的手段保证烟气冷却器和烟气加热器在不同负荷下均不发生换热器管束的共振。5.2 设计基本要求5.2.1 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的设计除应符合有关换热器标准外,还应符合设备所在系统所要求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规定。5.2.2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设计应严格贯彻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系统的利用率和能耗标准应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5.2.3 设计时应考虑系统成本、现场安装位置、烟道增加阻力及系统的维护费用等因素,为保证换热效果,烟气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应有
14、15%的裕量。5.2.4 烟气冷却器换热管的排列方式优选顺列,中低硫煤机组烟气冷却器布置优选水平烟道,对于高硫煤(Sar3%,下同)机组,烟气冷却器宜布置在竖直烟道上,且烟气从上往下流动。烟气再热器布置在烟囱入口的烟道内,按照现场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水平布置或垂直布置。烟气再热器的排列方式可以选择顺列或错列。5.2.5 换热管的选材优先选用耐磨耐腐材料。降温侧换热器环境温度在90-150之间,其材质选取应不低于ND钢性能,降温侧换热器如布置在除尘器前应充分考虑防磨措施如加装防磨瓦、假管等。升温侧再热器环境温度为45-90之间,腐蚀问题比较突出,可以采用分段处理,将换热器划分成高温段、中温段、低温
15、段,低温段材质选取不应低于双相不锈钢2205,中温段和低温段材质选取不应低于不锈钢316L。5.2.6 当燃煤含灰量Aar15%时,烟气冷却器换热管可以选择螺旋翅片管;当煤质不稳定时优选H翅片管;当燃煤含灰量Aar15%时选择H翅片管;高硫煤机组选择H翅片管。中低硫煤机组烟气冷却器换热管选H翅片管时,翅片节距16mm,且随着灰分和硫分的增加,翅片节距逐渐加大,翅片厚度2mm。高硫煤机组翅片节距23mm,翅片厚度2mm。换热管壁厚5mm。烟气再热器换热管可以选择光管、螺旋翅片管或H翅片管。换热管壁厚3mm,翅片厚度1.5mm。5.2.7 烟气冷却器换热管的排列方式优选顺列,75%BMCR负荷时烟
16、气冷却器平均烟气流速不低于8m/s,100%BMCR负荷时流速不高于11m/s,防止出现局部的烟气速度增高和局部的飞灰浓缩集中,以减轻烟气对烟气冷却器的磨损。对于水平布置的烟气冷却器,当燃煤含灰量Aar25%时,宜在换热器前及检修通道设置在线疏灰系统,烟气冷却器吹灰装置优选声波吹灰器,声波吹灰器的有效吹灰半径不大于2m。5.2.8 100%BMCR负荷时换热管内水流速应不高于1.5m/s,极端工况低负荷不低于0.3 m/s。循环水总管道内的水流速控制在2.5m/s左右。5.2.9 中低硫煤机组烟气冷却器系统新增烟气侧阻力宜控制在500Pa以内,高硫煤机组烟气冷却器系统新增烟气侧阻力宜控制在80
17、0Pa以内。烟气再热器系统新增烟气侧阻力宜控制在500Pa以内。 5.2.10 烟气冷却器进口水温应不低于70,烟气再热器出口水温应不低于70。5.2.11 为便于现场安装与日后维护检修需要,烟气换热器可设计制造为模块化,每组模块同样采用小模块设计。当其中一个模块出现泄漏,可以单独进行隔离、检修或更换,可退出该模块运行,不影响其它换热器的正常运行及系统的指标参数。5.2.12 系统循环水系统应有良好的密封,从冷却器到加热器段循环水管路应有良好的保温。烟气冷却器的每个分区换热面出口及主回路回水管道上配置水质取样点,以检查热媒水水质是否符合要求。5.2.13 系统设备采用露天布置时,应有防冻、防水
18、、防锈等有关措施。5.2.14 设置在空气预热器后,静电除尘器入口前的烟气冷却器以及脱硫出口的烟气加热器均应考虑防堵除灰措施。并应考虑换热器发生爆管或堵塞事故时采用安全可靠的隔离措施,且不影响干式静电除尘器、FGD、湿式电除尘和烟囱等正常运行。5.2.15 在每个烟气换热器的入口、出口应合理布置适当数量的烟气温度测点、湿度检测装置以及管道泄漏在线监测装置。5.2.16 系统中应设置必要的试验测孔。5.3制造单位资格和职责要求5.3.1 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的制造单位应该具备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持有制造许可证。5.3.2 制造单位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设计图样和文件进行制造与验收,如需对
19、原设计图样进行修改,应由设计单位负责进行。5.3.3 制造单位选用的换热器钢材和焊接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材料标准的要求,并提供材料质量证明书,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5.3.4 当系统中采用某些特殊材料或结构时,制造单位应该指定相应的工艺规程和产品制造技术条件,必要时应经工艺性试验验证。5.4 安装及使用要求5.4.1 安装单位应取得相应级别的设备安装许可证书,方可从事许可证书范围内的安装工作。5.4.2 安装前和安装过程中,安装单位如发现存在影响系统安全使用的质量问题时,应立即停止安装并报告施工监理单位。5.4.3 安装的技术文件和施工质量证明资料,在安装验收合格后,应移交使用单位保管。5.4
20、.4 系统在正式投运前应进行启动、调试、试运行等工作,与机组主要相关设备联动调试合格后,方能正式投运。5.4.5 使用单位应按照设备使用管理的要求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6 性能保证产品的保证期为自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系统投入商业运行之日起一年,或从最后一批货物交货之日起三年,以先到期为准。6.1 换热性能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换热性能应采用现场试验进行验证。现场试验参照GB 10184-2015进行。6.2 换热效率保证应保证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的最优效率、运行温度区间范围的效率和其他特定工况点的效率能达到设计值或技术协议要求。6.3 烟气温度应保证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的
21、出口烟气温度能达到设计值或技术协议要求。6.4 烟气压损应保证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的进出口烟气压降能达到设计值或技术协议要求。6.5 热媒水流量、进出口温度应保证热媒水流量在泵出力范围内,进出口热媒水温度能达到设计值或技术协议要求。6.6 热媒水泵电耗应保证热媒水泵电耗在设计或技术协议要求范围内。6.7 热媒水增压泵效率应保证热媒水增压泵效率不低于设计或技术协议值。6.8 控制系统响应速率系统负荷等变动时,热媒水控制系统应能在设计或技术协议要求时间内恢复到稳定状态。6.9 热媒水泄漏量热媒水泄漏量应低于设计或技术协议值。6.10 可靠性指标设备整体寿命不低于30年,其中主要换热元件寿命不低于1
22、0年。6.11 可用率的保证投入商业运行后,整套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系统的可用率应达到100%。6.12 热力计算书保证应以附件形式提交热力计算书,计算书的提供易于买方验证本技术规范中每个参数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若某数据属于经验数据,应说明经验数据参数的选择范围及原因,同时说明本工程经验数据的选择依据。6.13 噪音应符合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同时,保证两级管式烟气换热器的最大噪声级不超过70dB(A)(距设备1m处),辅助设备的最大噪声级不超过85dB(A)(距设备1m处)。6.14 运行调节措施说明应详细说明整个系统在启停及各种工况的运行调节措施。6.15 缺
23、陷保证烟气冷却器系统投运后不出现管排腐蚀、磨损、振动、积灰等缺陷。6.16 管材裂纹保证供方应在设计制造过程中采取措施,保证产品质量。供方应保证在合同规定的寿命保证期内,系统稳定运行时管材不产生裂纹。6.17 保证的其他条件以上各保证值只适用于按本导则进行试验的电站锅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系统。6.18 保证的满足如果验收试验时按本导则进行,测试得到的数据满足设计和改造技术协议的要求,而且修正后的保证指标达到或者优于设计值,则应认为对规定的保证参数已得到满足。7 试验验收7.1 试验内容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系统装置投入商业运行半年内,应开展性能验收试验,试验测试项目应包括且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24、1)两级换热器进出口的烟气温度;(2)两级换热器的烟气压降值;(3)两级换热器的进出口热媒水温度;(4)两级换热器的汽水压降值;(4)热媒水泵性能试验;(5)控制系统响应特性。7.2 试验要求7.2.1试验的组织7.2.1.1 应委派具有电站锅炉性能试验技术资格和现场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参加,并应熟悉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工作原理。试验负责人应有相应工作技术资格和对测量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工程师担任;试验负责人自行或指导助理技术员完成试验测试、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和处理等工作。助理技术员不具备相关工作能力时,应预先进行培训,并经过考核确认能胜任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的性能试验工作后,
25、才可安排相关工作任务。7.2.1.2 凡承担执行测量任务的所有人员在试验过程中均由试验负责人领导。试验负责人组织和负责测试工作,通报试验情况和结果并起草试验报告。有关试验中出现的一切问题及问题的处理均由试验负责人决定。各有关方面应提供试验负责人认为必要的一切帮助。7.2.1.3 参加考核、验收的各方(包括业主、供货商和试验单位),应在正式试验开始前对试验条件、试验内容、试验方法、计算方法和仪器仪表的精度等达成一致意见。7.2.2 试验条件及要求7.2.2.1试验条件(1)所有参与试验的仪器仪表应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2)试验期间锅炉运行正常,燃烧稳定,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
26、,相关测量信号准确可靠,系统水泵、调节阀门一切正常。(3)换热器烟气侧进口温度,工质进口温度、工质流量应尽可能接近设计值。(4)试验期间,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系统运行条件应达到GB/T 8117.1的要求,并对系统进行隔离。(5)采用试验方法确定锅炉效率时,锅炉及其辅助系统运行条件应达到GB/T 10184的要求。7.2.2.2试验要求(1) 试验工况通常为锅炉额定蒸发量工况,也可以是预先约定的工况。(2) 试验前,机组应连续正常运行72小时以上,测量前锅炉在试验负荷条件下稳定运行时间应不小于4h。(3) 试验期间锅炉运行正常,燃烧稳定,煤质保持不变,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
27、相关测量信号准确可靠,系统水泵、调节阀门一切正常。(4) 试验期间煤种和过量空气系数等应与设计值一致,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系统吹灰系统及锅炉机组吹灰系统(含锅炉本体、预热器、脱硝等吹灰系统)不得投运,换热器进出口烟气、给水温度在设计值范围内,误差不超过5,换热器进出口烟气流量偏差不超过3%。(5) 试验中,应同时测量烟气冷却器及烟气加热器进、出口烟气温度,热媒水流量,热媒水泵电耗,试验有效分析次数不少于10次。(6) 投入与退出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两个工况之间,应有一段热媒水温度和流量的稳定时间,至少稳定一个小时后进行工况切换。(7) 试验期间,锅炉蒸发量及蒸汽参数波动的最大允许偏差参考GB 1
28、0184-2015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表3。表2 运行参数运行波动范围测量项目最大允许波动范围蒸发量DD2008t/h1.0%950t/hD2008t/h2.0%480t/hD950t/h4.0%D18.5MPa1.0%9.8MPaP18.5MPa2.0%P9.8MPa4.0%蒸汽温度tt5405T5407.3. 测点布置7.3.1 烟风道流量、压力测试断面气流分布应均匀。7.3.2 测点布置、测量截面前、后直管段应满足GB/T10184-2015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相关要求。7.4 测试仪器7.4.1 测试仪器应满足GB /T10184-2015相关要求,具备气密性检查功能。7.4.2 测试
29、装置采用耐磨损材质,应具备防堵功能,能在-20-200温度区间稳定工作。7.5 试验方法烟气温度、压力测试方法参考GB/T10184-2015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1)烟温测量方法按照GB/T10184-2015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中规定的方法确定。在加热器、冷却器进出口烟道内,按网格法安装温度测量元件测量烟气温度。(2)烟气压损测量方法利用静压测量元件按网格法测试烟气加热器、冷却器进出口烟道内压力。(3)热媒水流量测量方法热媒水流量采用流量计测量。(4)系统电耗采用标定后的电功率表采集电量。(5)大气条件测量在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系统附近用电子温湿度计测量大气温度及相对湿度;用膜盒式压力计
30、测量大气压力。7.6 性能计算7.6.1 计算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T10184-2015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的相关规定。7.6.2 选取数据采集系统记录的每一工况相对稳定的一段连续记录数据(一般为4小时)求取平均值,作为性能计算的依据;7.6.3 同一参数多重测点的测量值计算中取算术平均值;差压测量值取测量值平方根的平均值后的平方。7.6.4 工质温升烟气冷却器进口水温,单位为;烟气冷却器出口水温,单位为;7.6.5 烟气冷却器烟气侧传热效率按下式计算烟气冷却器烟气侧传热效率,%;烟气冷却器进口烟气温度,单位为;烟气冷却器进水温度,单位为;烟气冷却器出口烟气温度,单位为。烟气加热器水侧传热效
31、率按下式计算烟气加热器水侧传热效率,%;热媒水泵扬程式中:H-循环水泵扬程,单位为m;P1、P2-循环水泵进、出口压力,单位为Pa;-循环水泵进、出口平均密度,单位为kg/m3;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9.81m/s2;1、2-循环水泵进、出口流速,单位为m/s;Z-进、出口压力测量高差,单位为m。热媒水泵有效功率式中:Pg-循环水泵有效功率,单位为kW;Q-循环水泵流量,单位为t/h。循环水泵效率式中:Pu-循环水泵效率,%;系统压降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烟气侧(水侧)压降为其进、出口静压差,可用差压计直接测量,也可同时测量其进、出口静压。式中:-烟气冷却器烟气侧压力降,单位为kPa;-烟气加热
32、器烟气侧压力降,单位为kPa;-烟气冷却器热媒水侧压力降,单位为kPa;-烟气加热器热媒水侧压力降,单位为kPa;-烟气冷却器进口烟气压力,单位为kPa;-烟气冷却器出口烟气压力,单位为kPa;-烟气加热器进口烟气压力,单位为kPa;-烟气加热器出口烟气压力,单位为kPa;-烟气冷却器进口热媒水压力,单位为kPa;-烟气冷却器出口热媒水压力,单位为kPa;-烟气加热器进口热媒水压力,单位为kPa;-烟气加热器出口热媒水压力,单位为kPa。7.6.6 烟气冷却(加热)器热平衡烟气冷却(加热)凝结水加热器入口凝结水吸热(放热)量应等于烟气放热(吸热)量,具体结果如下:式中:烟气冷却(加热)器传热量
33、,单位为kW;烟气放(吸)热量,单位为kW;热媒水吸(放)热量,单位为kW;烟气平均定压比热容,单位为kJ/(m3 K);热媒水平均比热容,单位为kJ/(kg K);烟气体积流量,单位为m3/s;热媒水质量流量kg/s;tfg烟气冷却(加热)器进出口烟气温度变化值,单位为;烟气冷却(加热)器进出口热媒水温度变化值,单位为;传热系数,单位为kW/m2K;烟气冷却(加热)器换热面积,单位为m2;对数平均温差,单位为。7.6.7 换算到设计条件下的冷却(加热)器出口温度试验期间,要求锅炉燃料、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的进、出口烟气温度、烟气、热媒水流量等参数应符合设计值。如果上述参数偏离设计值时,根据事
34、先达成的协议规定,可将试验结果换算成为设计条件下的结果。修正计算方法可以采用本标准提供的方法,也可以按照试验前各方约定的方法。进口烟气温度的改变影响出口烟气温度,将进入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的烟气温度设计值替代进入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的试验测量值,就可以得到设计烟温下的烟气出口温度。进口热媒水温度的改变影响出口热媒水温度,将进入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的热媒水温度设计值替代进入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的试验测量值,就可以得到设计温度下的热媒水出口温度。根据试验测试值,计算实际工况下烟气冷却(加热)器的换热量及换热系数。换热对数平均温差按式计算:式中:对数平均温差,单位为;、冷热流体入口(出口)端温差大值
35、和小值,单位为。7.6.8 保证值的验收 经修正后的试验结果与保证值进行比较,在要求工况点下各换热器出口烟温达到保证值时,即可认为满足了保证性能,否则表明没有满足保证性能;当烟气侧阻力和工质侧阻力小于等于保证值时,即可认为满足了保证性能,否则表明没有满足保证性能;当自动运行时系统控制响应速度能够满足机组负荷波动的要求时,即可认为满足了保证性能,否则表明没有满足保证性能;当节能量大于等于保证值时,即可认为满足了保证性能,否则表明没有满足保证性能。7.6.9 试验报告 试验结果经过有效仔细的检查后应整理成报告。报告宜由试验负责人、供货商和业主代表共同签字。试验各方均应得到一份正式的试验报告作为试验
36、完成的基本条件。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性能试验的目的、原则及技术依据。(2)验收试验的时间、地点和试验工况。(3)系统设计参数。(4)保证的性能,验收试验时的运转条件。(5)试验方法以及测量仪表。包括校准数据的说明。(6)测量数据。(7)试验结果的计算和分析。(8)试验结论:a、试验结果同保证值的比较;b、确定特定范围的保证值是完全得到满足或只是部分满足,还是完全没有得到满足;c、关于系统可以验收,还是应当拒绝验收及其使用条件的有关建议;如果保证未能完全得到满足,是否可以验收由业主决定;d、有关在合同中己签定的其他协议部分的结论。21附录A 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布置方式图1 典型热媒水
37、管式烟气换热器布置方式一图2 典型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布置方式二图3 典型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布置方式三附录B 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设备规范B1 烟气冷却器结构参数表参数名称单位设计参数型号烟气量(湿基,6%氧量)Nm3/h烟气量(干基,6%氧量)Nm3/h总换热面积m有效表面积m换热效率%换热率kJ/hr总换热系数kJ/hr.m2烟气流速m/s传热管材质管径/壁厚mm传热管运行最低壁温传热管材料制造商换热管型式翅片高度/翅片厚度mm翅片材质翅片节矩mm翅片宽度/同组翅片间隙mm换热管重量(含翅片)t换热器总水容积 t传热量kW烟气冷却器进口烟气温度烟气冷却器出口烟气温度烟气侧增加阻力Pa烟气
38、冷却器进水温度烟气冷却器出水温度烟气冷却器进水流量t/h压力损失MPa管侧压力降MPa壳体压力降MPa换热器壳侧设计压力MPa设计温度试验压力MPa壳侧压力降kPa换热器管侧设计压力MPa设计温度试验压力MPa管侧压力降kPa管内流速m/s设计管内流速m/s管内最大流速m/s烟道进出口尺寸mm烟气冷却器厚度尺寸(沿烟气流向方向)mm上端差下端差烟气冷却器并联管组数净重kg壳体净重kg管束与管板净重kg运行荷重kg充水荷重kg吹灰器制造商吹灰蒸汽参数Nm/minMPa吹扫时间频次次/天使用寿命小时B2 烟气加热器结构参数表参数名称单位设计参数烟气量(湿基,6%氧量)Nm3/h烟气量(干基,6%氧
39、量)Nm3/h入口烟气温度出口烟气温度总换热面积m有效表面积m换热效率%换热率kJ/hr总换热系数kJ/hr.m2换热量kW烟气流速m/s烟气侧压力损失Pa热媒水进水温度热媒水出水温度热媒水流量t/h热媒水流速m/s水侧压力损失MPa压力损失MPa管侧压力降MPa壳体压力降MPa换热器壳侧设计压力MPa设计温度试验压力MPa壳侧压力降kPa换热器管侧设计压力MPa设计温度试验压力MPa管侧压力降kPa管内流速m/s设计管内流速m/s管内最大流速m/s烟道进出口尺寸mm烟气加热器厚度尺寸(沿烟气流向方向)mm烟气加热器并联管组数净重kg壳体净重kg管束与管板净重kg运行荷重kg充水荷重kg换热管壁温(高温段/中温段/低温段)蒸汽耗量t/h高温段与中温段间烟气温度中温段与低温段间烟气温度附录c 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性能试验目录目录1试验目的2试验概述3试验依据与标准4试验内容与方法4.1试验内容4.2试验数据处理及计算方法5试验仪器与仪表6试验过程与结果6.1试验过程6.2试验结果6.3试验分析7结论与建议附录A试验计算数据附录B试验期间DCS数据记录附录C试验期间煤质检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