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历史中考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6251389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历史中考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历史中考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历史中考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历史中考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上复习提纲第 一 单 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 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一一北京人北 京 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万一一20万年,保留猿人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过着群居生活,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1.原始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2.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生动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用骨相耕地

2、,种植水稻。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的生活。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和骨哨。河姆渡人还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河姆渡人还懂得使用天然漆。3.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的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反映了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饲养猪、狗等动物,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半坡居民过着定居生活,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子,能够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第 3 课远古的传说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

3、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一些部落,与炎帝爆发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归顺黄帝,炎黄部落结成联盟。炎黄部落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炎黄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 4 课夏商周的更替1.夏朝、商朝、西周三代的更替(约公元前2070年一一公元前771年)朝代起止时间建立者亡国之君都城夏朝约 公 元 前 2070年一约公元前1600 年禹桀阳 城(河南登封)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一公元前1046年汤纣殷(盘庚迁都)(河南安阳)西周公元前10

4、46年一公元前771年周武王周幽王镐 京(陕西西安)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 起“国人暴动”,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 称“东周”。东周分为 春 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和 战 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两个时期。2.武王伐纣1七上复习提纲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大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史称西周。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内容:(1)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

5、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2)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3)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第 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到了商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表现: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 戊 鼎(世界现存最大

6、的青铜器)和四羊方尊(造型奇特)。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和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采 用“泥范铸造法”。【了解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第 6 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手工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商业

7、活动逐渐活跃。【王室衰微】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天子衰微,诸侯争霸。春秋时期,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诸侯争霸】背景: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 为“霸主”。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公元前7 世纪中期,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一一“尊王攘夷”)、晋 文 公(公元前7 世纪后期,城濮之战后,成为中原霸主一一退避三舍)、楚 庄 王(打败晋军,成为中原霸主 鸣惊人、问鼎中原)等。影

8、 响(评价):1.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实现了局部统一。2.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2七上复习提纲第 7 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诸侯兼并,战争不断战国时期:形 成 秦(西)齐(东)楚(南)燕(北)赵 魏 韩(三家分晋)七国争雄的局面(了解其方位)。著名战争有齐魏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秦赵长平之战。【商鞅变法】背 景(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9、。目的: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时间:公元前356,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内容:政治: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集权)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1.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影响: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理解)商鞅变法

10、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确立,对战国时期的社会转折起到促进作用。此次改革目的和效果达到高度统一,既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又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认识:所有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改革和变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运动,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知道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了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第 8 课百家争鸣学派代表人物时期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春秋晚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

11、教育家孟子战国1、提 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仁政”治国。2、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按时令进山伐木,持续利用自然资源。荀子战国提 出“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墨家墨子战国主 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道家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学派创始人,事物都有对立面,相互转化。(见第 1 点)3七上复习提纲庄子战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法家韩非战国末期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家思想的实践:秦国的商鞅变法)。兵家孙武春秋晚期著 有 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

12、事格言,就出于此书。孙膑战国继承并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影响:性质:“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作用:“百家争鸣”对当时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的第一次高峰,也是中国古代主流学术思想的源头,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 9 课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 3 0 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一一秦 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实现了国家

13、统一,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目的: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主要措施历史作用 影响政治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皇位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2)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36个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这些措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

14、化的交流,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起到经济(1)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2)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规定。巩固了统一,有利于各民族的经济交流。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文化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更加简易的隶书。对我国以后文化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思想“焚书坑儒”: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4七上复习提纲军事北防匈奴,修长城:为了抵御匈奴,派大将

15、蒙恬发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后来,又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到临跳、东起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就是“万里长城”(秦长城)。巩固了北部边疆开发南疆,筑灵渠:统一了东南、岭南地区;兴修灵渠,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秦始皇的总体评价: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对中国历史作出巨大贡献、产生巨大影响的皇帝。秦始皇仍是功大于过,不愧为千古一帝。第 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秦的暴政】(1)滥用民力,繁重的徭役(2)秦朝赋税沉重(3)制定严刑峻法(4)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陈胜、吴广起义】直接原因: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死。根本原因:秦的暴政时间

16、:公元前209年 人 物:陈胜、吴广 地点:(安徽)大泽乡过程和结果:陈胜在陈建立政权,但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最终失败。陈胜、吴广相继被部下杀害。(失败,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历史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 称“楚汉之争”(公元前 206公元前202年)。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第 U 课 西 汉 建 立 和“文景之治”

17、【西汉的建立】西汉:公元前2029 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陕西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初年,高祖刘邦采取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文景之治】措施:(1)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2)汉文帝、汉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3)文景时期,重 视“以德化民”(4)提倡勤俭治国,并以身作则。意义: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第 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理解其影响】政治上:听从

18、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削除了地方诸侯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5七上复习提纲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 匈 奴(漠北之战),使匈奴受到沉重打击,解除了北方边疆的边患,使国家的统一、安定得到了巩固,实现了军事上的大一统;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立太学,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从多个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第 13

19、课东汉的兴衰【光武中兴】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河南洛阳),史称东汉(25年一220年)。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 称“光武中兴”。【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政治黑暗的局面持续到东汉末年,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大量农民无衣无食,最终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黄巾军起义),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第 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地方,称为西域。公元前138年,为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途中被匈奴所扣达十年之久。

20、他设法逃脱,辗转达到大月氏。了解到西域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作用: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重要贡献。【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商人们把中国的丝织品,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过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运到中国。这就是著名 的“丝绸之路”。作用和意义:沟通了东西方文明,是古代中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它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友谊之路、和平之路、文明之路。

21、汉武帝以后,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广东沿海出发,远至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对西域的管理】公元 前 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从此,西 域(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汉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重新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班超在西域时,还派甘英出使 大 秦(罗马帝国),虽未最终到达,但是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第 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说明造纸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世界上已知道最早的纸。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树皮、破

22、布、麻头、旧鱼网为原料),原料易6七上复习提纲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影响(地位):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知道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东汉末年,被 尊 称 为“医圣”;作 伤寒杂病论。2、华佗:东汉最著名的医学家;成就:制 成“麻沸散”(全身麻醉剂)、编了医学体操“五禽戏”(虎鹿熊猿鸟)。【司 马 迁 和 史记】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既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 迅 对 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 韵 之 离骚。【

23、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1、道教的兴起: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是张 陵(道教徒尊称他为张天师)。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 他 为“太上老君”。2、佛教的传入: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之一。起源于印度,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第 四 单 元 三 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 16课 三 国 鼎 立(220年一280年)1、赤壁之战公 元 208年,曹操军队和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对峙,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影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2、三国鼎立

24、局面的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229年,孙权改称帝。国号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魏220年曹丕洛 阳(河南洛阳)汉(史称蜀)221年刘备成 都(四川成都)吴222年孙 权(称王)建 业(江苏南京)第 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两晋的兴亡】1、两 晋(西晋和东晋)280年,西晋统一全国,完成了中国古代史上第二次大统一。国号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结束晋(史称西晋)266年司马炎洛阳(河南洛阳)316年,被匈奴人所灭晋(史称东晋)317年司马睿建康(江苏南京)422年,刘 裕 建立宋【八王之乱】西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互相混战,史 称“八王之乱”。这场内乱造成

25、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亡南方数以十万计,形成了我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7七上复习提纲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少数民族有鲜卑、匈奴、羌、氐和羯。西晋灭亡后,从 4 世纪初到5 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第 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南朝的政治】420589年 的 170年里,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史 称“南朝”。4 世纪后期,鲜卑族的一支建立北魏。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被北齐取代,西

26、魏被北周取代,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南朝和北朝统称为南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时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逐步得到开发。南方政权: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具体表现: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等先进的生产技术。建康成为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原因: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西晋末以来的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最主要的原因战争较少,社会环境比较安定;统治者制定适当的政策,重视生产发展;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开垦大片荒地。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

27、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第 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其历史意义】时间:5 世纪末 背景: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主要措施:迁都城:494年,迁都洛阳,以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特点:提倡汉化 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 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第 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祖冲之,南朝人。著作:缀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 位数字。贾思勰,北朝人,农学家,著 作 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东晋人,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作 品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