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金砖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250311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珠海市金砖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珠海市金砖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珠海市金砖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珠海市金砖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东省珠海市金砖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R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K答案标号涂 黑。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K答 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的相应位置上。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春秋前期,诸侯所属军队(族军)主要由贵族子弟组编,平民没有资格参加。从春秋中 后期开始,大

2、量平民参军,立军功者可获得土地及相应政治地位。到战国时代,“贵族军 队解体,平民军队代兴。”这一变化()A.推动了新兴阶层的壮大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巩固了贵族的世袭地位D.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K答案U AK解析I从材料可知,春秋前期,军队实行贵族兵制,平民无权参加作战。春秋中后期以后,平民 得以参军,并且可以凭借军功获得土地和政治地位,这一方面冲击贵族的政治地位,另一 方面壮大了军功地主阶级的力量。A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宗法分封制度,排除B 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全面肯定土地私有制,与材料主旨不符, 排除D项。故选A项。2 .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当时的中原“白骨

3、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与此同时,荆州 地区却“沃野万里,土民殷富”,江东一带“煮海为盐,境内富饶”,益州“沃野千里, 天府之土”。这一状况()A.导致了军阀割据的局面B.影响了人口的区域分布C.促进了商业的迅速发展D.引起了地方制度的剧变K答案工B内地盛产的丝织品和铜铁器物。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使者经海路抵达中国南部, 然后再到洛阳进谒桓帝。唐代前期,不少外籍商人通过大漠用骆驼将地方特产运往内地, 同时又把内地生产的丝绸、瓷器及其他手工业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欧洲乃至非洲广大 地区。一一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材料二 火鸡原产于美洲,15世纪末输入欧洲。现在,火鸡已经是许多欧美国

4、家很普 通的一种肉食,在感恩节和圣诞节,火鸡更是必不可少的食品。1499年,西班牙人彼德罗在委内瑞拉的库马海岸见到印第安人饲养的火鸡,并于第二 年把它带回欧洲,圈养在公园里供作观赏禽鸟,称为珍珠鸡。1511年10月24日,西班牙帕修甫主教指示从新大陆返航的每艘船只必须带回10只 火鸡,其中雌雄鸡各半。1523年,西班牙人从墨西哥运回大量的火鸡。1600年前后,英国移民把欧洲人饲养的火鸡品种引进美国和加拿大。佟屏亚、赵国磐编著:畜禽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汉唐时期相关史实,对“丝绸之路是使节之路、商贸之路与文化交 流之路并存”加以论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当时与火鸡传播过程类似的某

5、一物种名称。概括火鸡传 入欧洲产生的影响。K答 案X (1)使节之路:东汉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166年,大秦使者进谒桓帝。 商贸之路:西方通过丝绸之路得到中国出口的丝绸、瓷器、纸张、茶叶、铜铁器物等;中 国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国外优良的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琉璃、毛皮、毛织 品、珠矶等。文化交流:阿拉伯人把印度的数字和中国的造纸术传到欧洲。(2)番茄(或玉米、马铃薯、甘薯、辣椒、南瓜)。影响:丰富了食物的种类;改变了人 们的饮食习惯;移风易俗,丰富了饮食文化;改变欧洲人文地理格局;改变了自然环境状 态。(任意3点)K解析工【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唐时期的中国。

6、使节之路:据材料一 “桓帝延熹九年 (166年),大秦使者经海路抵达中国南部,然后再到洛阳进谒桓帝”并结合东汉时期中外 交流的史实得出,东汉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166年,大秦使者进谒桓帝。商贸之 路:据材料一 “胡商通过丝绸之路向中国内地运送毛皮、毛织品、香料、珠矶等商品,交 换中国内地盛产的丝织品和铜铁器物”“不少外籍商人通过大漠用骆驼将地方特产运往内 地,同时又把内地生产的丝绸、瓷器及其他手工业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欧洲乃至非洲 广大地区”并结合所学得出,西方通过丝绸之路得到中国出口的丝绸、瓷器、纸张、茶 叶、铜铁器物等;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国外优良的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

7、 琉璃、毛皮、毛织品、珠矶等。文化交流:结合唐朝中外交流的史实得出,阿拉伯人把印 度的数字和中国的造纸术传到欧洲。【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16世纪(欧洲)。第一小问物种名称,据材料可知, 火鸡在新航路开辟后从美洲传入欧洲I,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传播的史实得出,新航路开 辟后,美洲的物种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陆续传播到欧洲。第二小问 影响,据材料二“火鸡已经是许多欧美国家很普通的一种肉食”得出丰富了食物的种类,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据材料二“在感恩节和圣诞节,火鸡更是必不可少的食品”得出 移风易俗,丰富了饮食文化;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传播带来的影响所学

8、知识得出,改变 欧洲人文地理格局;改变了自然环境状态。19.【中国历史文化精神】阅读下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历史文化精神即为根植于中国长期以来的历史传统、在时代逐渐演变的过程中吸 取诸优秀精神而形成的具有高度代表性与凝聚力的民族精神,是基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与国民思想观念高度凝练而成的优秀文化精神。古代历史文化精神内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等近代救亡图存的民族抗争精神辛亥革命精神;五四精神;红船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现代奋发图强的民族复兴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新时代中国梦等根据历

9、史选择性必修3、陈权龙中国历史文化精神的时代内涵整理围绕“中国历史文化精神”,提取表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展开论 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K答案示例一: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历史文化精神在时代发展中不断传承、丰富。周代实行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作为纽带对国家政治权力进行分配,加强诸侯之间的联系。宗法制下,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起到维护政治等级的作用,解决贵族间在权力、土地 和财产继承上的矛盾。这是“家”与“国”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礼崩乐坏,一大批思想家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治国方案。如儒 家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后世不断传承,宋代张载概括为“为天

10、地立心,为 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顾炎武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总之,古代中国家国一体的历史文化精神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中不断传承,内涵也在不断丰 富,是中国仁人志士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表达,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 庭,推动着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示例二:中国历史文化精神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变、传承。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礼崩乐坏,一大批思想家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治国方案。如儒 家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后世不断传承,宋代张载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 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顾炎武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可见,中国历史文化精

11、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绵延不绝,维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的关税、司法与领土等主权逐渐丧失,中国进入屈辱的近代 史,无数仁人志士开始进行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孕育出一系列民族抗争精 神,如辛亥革命中孕育的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国共对峙中形成的坚定信 念、艰苦奋斗、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等,正是这些精神带领中国人民最终完成救亡图存 任务,改变中国命运。总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精神,为中华民族 的繁荣发展不断注入活力。K解析X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题目要求围绕“中国历史文化精神”,提取表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

12、论题,根据表中“古代历史文化精神内涵”部分可以概括论题为“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历史文化精神在时 代发展中不断传承、丰富”。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可知周代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现“家” 与“国”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礼崩乐坏,一大批思想家著书立说,提出各 种治国方案,如儒家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后世不断传承;结合宋明清的思 想可知,宋代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 末清初顾炎武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后进行总结,古代中国家国一体的历史文 化精神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中不断传承,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是中国仁人志士们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表达,维

13、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 根据表中古代、近代、现代史的文化精神可概括论题为“中国历史文化精神随时代发展而 不断演变、传承”。结合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史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后世不断传承,结合宋明清的思想可知,宋代张载概括为“为天地 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顾炎武喊出“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结合近代史无数仁人志士开始进行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阐述民族抗争精 神,如辛亥革命中孕育的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国共对峙中形成的坚定信 念、艰苦奋斗、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等,正是这些精神带领中国人民最终完成

14、救亡图存 任务,改变中国命运。最后进行总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 优秀的历史文化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不断注入活力。20.从古希腊时期到近代社会,西欧处于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 他们把处在“光辉”和“光芒”中间的一段叫做“中”世纪。新的欧洲文明因其带有 显著的宗教特色而被称为基督教文明。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 学某些流派的思想。改编自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等材料二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 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

15、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 的完美化”一一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 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近代科学的勃兴。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 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摘编自马克强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的时间阶段,并概括这一时期西欧的文化特征。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指出材料一里中世纪文化与“光辉”古代文化的关联。(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两例在艺术领域“先进的意大利人”的代表,并分析文 艺复兴对近代科学的促进作用。K答案I (1)时间阶段:大约515世纪左右。文

16、化特征:基督教文化占主导(或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关联:基督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的思想(或神学家的思维方式源于 古希腊哲学)。(2)代表: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促进:文艺复兴反对宗教神权统治,冲击了封建秩序;肯定人的价值,宣扬人文主义,关 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宣扬个人主义伦理观);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 认识产生了革命性变化;文艺复兴思想家们崇尚理性,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注重实 干,重视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一切都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兴起。K解析X【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征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第一问时间阶段,结合所

17、学可知,中世 纪的时间阶段是515世纪左右。第二小问文化特征,由材料一 “新的欧洲文明因其带有 显著的宗教特色而被称为基督教文明。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 学某些流派的思想。”可得出基督教文化占主导(或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 符号)。第三小问关联,由材料一 “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 些流派的思想。”可得出基督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的思想(或神学 家的思维方式源于古希腊哲学)。【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第一问代表,结合所学可知, 文艺复兴在艺术领域“先进的意大利人”代表包括达芬奇、米开朗琪罗、

18、拉斐尔等。第 二问促进作用,由材料二“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 反动。”可得出文艺复兴反对宗教神权统治,冲击了封建秩序;由材料二“一些先进的意 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 化一一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可得出肯定人的价值,宣扬人文主义,关 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宣扬个人主义伦理观);由材料二”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 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近代科学的勃兴”可得出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 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变化;由材料二“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 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

19、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可得出文艺 复兴思想家们崇尚理性,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注重实干,重视思辨与实验、理论与 实际的结合。这一切都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兴起。K解析I根据材料可知,北方战乱不断,使得中原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社会 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北民南迁,使得人口的区域分布发生变化,B项正确;材料体 现的是军阀割据导致材料现象,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南北局势影响了人口的区域分 布,商业迅速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状况影响了人口的区域分布,未涉及 地方制度剧变,排除D项。故选B项。3 .据考古发现,新疆哈密市南郊曾出土一组距今3000年左右具有鲜明内蒙古

20、鄂尔多斯风 格的青铜器,如鹿首弯背短刀、环首小铜刀、锹等,而同类短刀在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 北部地区也曾发现过。这说明()A.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主要通道B.中原与西域生活方式没有区别C.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早已存在D.内蒙古曾是中华文明核心地区K答案H CK解析X根据材料“新疆哈密市南郊曾出土一组距今3000年左右具有鲜明内蒙古鄂尔多斯风格的青 铜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出土的文物带有内蒙古地区的风格,说明距今3000年 左右新疆与内蒙古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早已存在,C项正确;材料与丝绸之路无关,排除A 项;中原与西域生活方式有很大区别,排除B项;仅凭材料无法断定内蒙古曾是中华文明 核心地

21、区,排除D项。故选C项。4 .唐朝时期,日本一共派出了 13批“遣唐使” 阅读下表,据此可知当时()日本“遣唐使”部分批次表皇帝批次年份船数人数唐玄宗第6次7174557第7次7334594第8次7524500pfe 3-第9次759199唐代宗第10次7774778唐德宗第11次8044不明A.中外文化交流形式多样B.唐文化开放包容C.政治局势影响中外交流D.东亚文化圈形成K答案cK解析H唐前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日本多次向唐朝派遣遣唐使,学习唐朝文化制度。从材料 可知,日本遣唐使的船数、人数在唐肃宗759年前后有明显变化。联系755-763年的安史 之乱,可推知政治局势影响中外交流,C项

22、正确;单凭遣唐使无法体现中外文化交流形式 多样,排除A项;B、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5 .王阳明诗云:“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 仙。”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B.强调个人主体意识C.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D.突出儒家学说地位K答案BK解析I从材料可知,王阳明强调日常生活即是修炼,反对从身外寻求天理,强调向内求理,突出 人的主观能动性,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政治理 念,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 .清朝初期,政府曾允许关内人民去东北垦荒。但康熙年间,当局以会破坏“龙

23、脉风水” 为由,禁止关内人民迁移东北。但河北、山西、山东等省的民众仍然越过封锁,到东北地 区寻找生活的出路。这一举动()A.引起了社会人口 膨胀B.加剧了清朝统治的危机C.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D.改变了东北的经济结构K答案cK解析根据材料“清朝初期,政府曾允许关内人民去东北垦荒。”“但河北、山西、山东等省的 民众仍然越过封锁,到东北地区寻找生活的出路。”可知,清朝初期政府允许关内人民去东 北垦荒以及关内人口迁往东北,寻找生活的出路,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东北地区的开发,有 利于缓解清朝人多地少的矛盾,促进土地资源的开发,c项正确;关内人民迁移东北是人 口膨胀的结果,A项属于因果关系颠倒,排除A项;这

24、一举动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开发,一 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并未加剧了清朝统治的危机,排除B项;“改变了东北的经济 结构”此说法夸大了人民去东北垦荒和寻找生活出路的影响,东北的经济结构并未因此改 变,中国古代一直以来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个体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 济,排除D项。故选C项。7 .如表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学译著统计表。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背景是()年份书目自然科学(含应用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学类为主)总数占比总数占比1896 年西学书目表259种73. 6%93种26. 4%19001904 年译书经眼录164种33. 4%327种66. 6%A.民主共和观念深

25、入人心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C.维新变法思潮逐渐兴起D.救亡图存探索的深入K答案H DK解析X据材料“如表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学译著统计表”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 世纪初,翻译西方社会科学类的书籍比例和数量上升(由26.4%上升为66.6%),自然科学 类的下降(由73. 6%下降到33.4%),反映了学习西方内容的变化,体现了救亡图存探索的 深入,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题中时间不 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实业救国是通过发展壮大民族工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实质还 是侧重技术层面,这与20世纪初关注社会科学类书籍增加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

26、据所学 可知,维新变法于1898年失败,维新变法思潮逐渐兴起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 D项。8 .公元800年,查理把教皇利奥三世送回罗马,将反对教皇的贵族处以重刑。作为回报, 教皇利奥三世为其加冕,并高声祝贺说:“上帝为查理皇帝加冕,这位伟大的和带来和平的罗马人皇帝,万寿无疆和永远胜利。”这说明()A.基督教会的权力和权威从此衰弱B.查理大帝成为西罗马帝国的皇帝C.世俗王权加强推动民族国家形成D.世俗王权和教会权力的并立合作K答案H DK解析I根据材料“公元800年,查理把教皇利奥三世送回罗马,将反对教皇的贵族处以重刑。作 为回报,教皇利奥三世为其加冤,并高声祝贺”可知,在中古西欧国家

27、,国王依靠教会支 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体现的是世俗王权和教 会权力的并立合作,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基督教会的权力和权威从此衰弱,排除A 项;查理大帝成为西罗马帝国的皇帝,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 现民族国家形成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9 .公元H世纪起,西欧商业开始复兴,商人对其子弟 教育通常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阶段是传授拉丁语,开发智力和逻辑的敏捷性;第二阶段是珠算;第三阶段通常在国 外长期当学徒。这样的教育方式()A.延续教会对知识教育权的垄断B.促进了教育的世俗化发展C.直接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D.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

28、革命K答案U BK解析X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欧洲的教育,教会居于主导地位,宗教属性 非常强,11世纪起,商人子弟重视语言、智力和技艺的学习,体现了宗教教育减弱,教育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促进了教育的世俗化发展,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教会对知识教 育权的垄断,排除A项;该教育方式并没有直接推动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为了冲 破封建神学的禁锢直接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和 价格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10 . 1113世纪,大量阿拉伯文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等,欧洲由此 重新发现了大量希腊学术著作,进而掀起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

29、。由此可见,古代阿拉伯文 化()A.民族特色十分明显C.影响欧洲思想解放K答案cB.是希腊文明的源头D.贯通了东西方文明K解析I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n至13世纪(欧洲)。据材料“阿拉伯文著作被翻译成欧洲由此重新 发现了大量希腊学术著作,掀起一个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可知阿拉伯文化促进欧洲古典 研究,结合所学1416世纪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旗号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由 此推出阿拉伯文化影响欧洲思想解放,c项正确;据材料“发现了大量希腊学术著作”说 明不是民族特色,排除A项;据材料主干得出结论希腊学术著作的一些内容存在于

30、阿拉伯 文著作中,可知希腊文化影响阿拉伯文化,因果倒置,排除B项;材料涉及到的是阿拉 伯、希腊以及欧洲I,不是整个人类文明,所以不能得出“贯通了东西方文明”的结论,排 除D项。故选C项。11 .奴隶贩子们载着大量劣质商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海岸,这是奴隶贸易的“出程”。 在非洲海岸用低劣的货物“交换”黑奴,然后横渡大西洋到美洲,这叫“中程”。在美洲用 黑奴换取金银和工业原料,返回欧洲,这叫“归程”。该“贸易”()A.促进了世界市场最终建立B.反映了工业资本主义的罪恶C.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D.打破了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K答案U CK解析材料中所强调的欧洲一非洲一美洲的大西洋航行,就是“三角贸易

31、”,它给非洲带来深重的 灾难,但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C项正确;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 纪初,排除A项;材料中的贸易主要反映的是商业资本主义的罪恶,工业资本主义产生于18 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 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排除I)项。故选C项。12 .西方史学家孟席斯在其著作1434: 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燃起文艺复 兴中声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许多机器设计图与元代王祯的农书 等中国古籍的设计图“惊人地”相似。此说法可用以佐证()A.达芬奇模仿中国科技成果B.东方文化点燃文艺复兴之火C

32、中国传统科技领先于西方D.东学西传影响西方科技发展K答案DK解析I根据材料“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许多机器设计图与元代王祯的农书等 中国古籍的设计图惊人地相似。”可知,孟席斯的著作证实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输出对 西方发展的促进作用,D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否定达芬奇自身创造性,所谓模仿证据不 足,排除A项;文艺复兴的发生是西方社会内在发展的结果,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此结论, 排除B项;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逐渐落后于世界,排除C项。故选D项。13 .有学者指出,咖啡的引入和普及,不仅掀起了欧洲饮品的新潮流,而且改变了欧洲人 “酒池肉林”的陋习。咖啡屋作为一种店铺形式在欧洲出现后,其章程明确要求人

33、们要清 醒、节制、行为文明、语言有礼有节,这与传统的酒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该学者认为咖 啡屋A.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B.改变了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C.适应了欧洲社会近代化节奏D.逐渐成为社交的重要场所K答案H CK解析H咖啡屋章程明确要求人们要清醒、节制、行为文明、语言有礼有节,这与传统的酒馆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这意味着咖啡屋改变了欧洲人的陋习,适应了欧洲社会近代化节奏,即行 为逐渐文明有礼,C项正确;咖啡主要产自美洲,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到生产方式,排 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人们的行为举止变化,而非强调咖啡屋本身的地位,排除D项。故 选C项。14 . 1949年,古巴作家阿莱霍卡彭铁尔的小说人

34、间王国问世,作者运用现代主义文 学的创作手法,描写了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法国统治下的海地,黑奴传播非洲迷信故 事、土著和黑人皈依天主教、西班牙教堂里的巫术气息等现象。据此可知,该作品() A.反映了拉美不同种族文化的交融B.具有深刻的种族歧视倾向C.真实再现了法国殖民扩张的史实D.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珍惜R答案U AK解析H根据材料中“黑奴传播非洲迷信故事、土著和黑人皈依天主教、西班牙教堂里的巫术气 息”可知,非洲文化、印第安人文化与西方殖民者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拉美不同种族文化 的交融,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种族歧视,而是强调拉美不同种族文化的交融,排除B 项;小说故事情节为虚构,因此无法真

35、实再现法国殖民扩张的史实,只能从侧面反映,排 除C项;材料强调文化融合,并未说明人民对和平的珍惜,排除D项。故选A项。15 .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 大帝国。恩格斯说:“拿破仑军队的刺刀之所以这样有力,是因为刀尖上有思想。”对上 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拿破仑战争重构了欧洲大陆的政治文化B.拿破仑战争激起了被征服地区的反抗斗争C.拿破仑穷兵赎武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D.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思想和原理K答案1 DK解析根据材料“拿破仑军队的刺刀之所以这样有力,是因为刀尖上有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思想和原理

36、,促进了被征服地区人民的觉醒,D项正 确;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重构了欧洲大陆的政 治文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激起了被征服地区的反抗斗争”、“葬送了法兰 西第一帝国”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BC项。故选D项。16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政府鼓励非洲属民参战,并去杀死德国“白人”殖民者。在 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 治有色人种的种族。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A.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B.加速了凡尔赛体系的形成C.推动了民族民主意识的传播D.构筑了欧洲集体安全体制K答案cK解析I

37、根据“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 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可得出一战使非洲属民的民族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从而促 进了一战后民族很独立运动的发展,c项正确;A项是在二战后,排除A项;材料中的内容 与凡尔赛体系的形成无关,也与欧洲集体安全体制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2分,第20 题15分,共52分。17 .经世济民思想体现知识分子传统治学理念和社会责任担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 容和时代精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董仲舒云:“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使贫者足

38、以养生,而不至于 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董仲舒的意思就是要在富而不骄,贫而不忧,高下有宽度的节 限中,来维持一个相当有伸缩余地的社会经济水平。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材料二 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 哉。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据顾炎武日知录(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以西汉为例,说明统治者在“富而不骄”“贫而不忧”方面 的举措。(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的思想,并分析其历史作用。K答案I (1)富而不骄:汉武帝的盐铁官营、算缗告缗、均输平准;重农抑商,强化政府 对经济的垄断,打击大商人。贫而不忧:汉初实行轻

39、徭薄赋、休养生息,一定程度上体现统治者关注民生。(2)经世致用。民本思想或君主和官员为民而立的思想,君臣平等思想。价值:有助于引导学术关注现实的需要;对近代民主思想的兴起和发展有重要意义。K解析X【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可知,统治者在“富而不骄”方面采取 措施是,实 行盐铁官营、算缗告缗、均输平准;重农抑商,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垄断,打击大商人。根 据材料一 “使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 生息,一定程度上体现统治者关注民生。【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可知经世致 用;根据材料二“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可知 民本思想或君主和官员为民而立的思想,君臣平等思想。价值:结合所学可知,经世致用 思想有助于引导学术关注现实的需要;君臣平等的思想对近代民主思想的兴起和发展有重 要意义。18 .世界是多元的,因交流而更加丰富多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丝绸之路始辟于秦,盛于汉唐。汉武帝时,中断近百年的中西交通重新得到 恢复。当时向西方输出的丝织品享有盛誉,丝绸通过安息传到罗马帝国,成为时髦服饰。 东汉时,胡商通过丝绸之路向中国内地运送毛皮、毛织品、香料、珠矶等商品,交换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