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市高中考试历史试卷(剖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北京市高中考试历史试卷(剖析版).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3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4分)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B秦C汉D唐2(4分)如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在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迁都到C和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废除了丞相制度3(4分)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4(4分)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2、)春秋繁露四书章句集注儒林外史孔子改制考ABCD5(4分)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D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AABBCCDD6(4分)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
3、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7(4分)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8(4分)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
4、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9(4分)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BCD10(4分)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
5、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ABCD11(4分)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12(4分)如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A恢复银行信誉B
6、鼓励建立工会C加强社会保障D调整劳资关系二、解答题13(32分)计时记时纪史材料一 公元前431年,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关于此事发生的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为:征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和约”的第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任女祭司的第48年,斯巴达的埃尼希亚斯担任监察官之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1)概括材料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184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
7、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184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1851年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1884年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2)阅读上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材料二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
8、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
9、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4(10分)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时间历史资料18311836年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考察1840年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的轮船航班开通18581864年瑞典地质学家伊雷克先后对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进行了3次考察,并绘制了详细地图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1869年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开通1869年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开通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15(10分)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时间区域东汉后期唐朝前期黄河流域765669长江流域342611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
10、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2013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4分)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B秦C汉D唐【考点】3I:汉字的形成演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以碑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汉字的形成演变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解答】周没有县制,汉唐不符合“始为县”,变七国为一国,并四海,行县制,符合这些要素的只有秦。本题是考查中国古代各朝代的特征。故选:B。【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古
11、代中国汉字的形成演变,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2(4分)如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在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迁都到C和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废除了丞相制度【考点】1R: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K9:孝文帝迁都洛阳;ZA:历史文化常识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王朝都城的变迁。考解决查学生识图、运用所学知识问题的能力。【解答】西汉的都城是长安(今陕西西安);北魏的都城先是平城(今山西大同)、后经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北宋的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南宋的都城为临安(今浙江杭州),明太祖的都城是应天(今江苏南京)。图中是西安,是开
12、封,是北京,是杭州。故正确答案为C。故选:C。【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在识图。还需各个朝代都城的空间把握。3(4分)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考点】5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和荷兰对外殖民扩张的时间。【解答】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元朝;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于新航路开辟后的十七世纪(荷兰被称为“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相对应的在中国的朝代即明末清初(清统治的建立是在1644年)。故选:C。【点评】本题意在考察学生对青花瓷出现的时间、新航路开辟及荷
13、兰对外扩张相关史实时间的记忆。4(4分)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春秋繁露四书章句集注儒林外史孔子改制考ABCD【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考查古代思想文化著作的内容和特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答】春秋繁露是汉代董仲舒的著作,主要是吸收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的产物;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新儒学;儒林外史是明清时期的小说,主要描述的是被理学迫害的知识分子,目的是讽刺明清时期的封建假道学,没有涉及到外来文化因素;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为
14、了减少阻力,把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政治学说相结合在了一起,因此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和内容限制,特别是吸收外来文化。5(4分)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D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AABBCCDD【考点】2M: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3B
15、: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58:英国工业革命;CA:斯大林模式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城市,英国工业革命和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考查通过中国古代的科技、城市,英国工业革命和苏联斯大林模式等知识点的材料和结论的逻辑关系。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辨析和所学知识探讨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A项错在雕版印刷术“不再”使用,其实直到今天还在使用,应排除。B项错在“普遍实行坊市制”,应排除。D项错在工农业发展失衡现象并没有改变,应排除。由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从材料中也可看出英国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据此判断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
16、济国家,符合史实,故C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要求考生就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正确判断属于思维能力的考查题。解读此题,必须明确史实与结论之间的正确逻辑关系是什么,明确我们思维经常容易犯的错误才能寻找到正确的解题之路,正确的思维既不能偷换概念又不能以偏概全。目前的教学现状多为督促学生侧重历史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历史结论的习得,故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何为正确何为错误是中学历史教学相对薄弱的问题,而这又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必然涉及到的问题,解决之道需要中学老师不仅仅要引领学生巧记历史知识,更要善思历史结论,明白历史结论是后人的一种思考结果而不是历史史实,对历史认识有批判性思维才能得出从
17、历史学习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是中学历史教学由记问之学转向思维之学的必然之路。6(4分)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考点】92:第二次鸦片战争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是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重点要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内容。【解答】题干问的是美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获得的利益,美国没有参与战争,不会有军费赔偿,排除A项;在北京划定使馆区(界)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内容,排除B项;允许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
18、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的马关条约中规定的,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天津条约规定列强的商船和军舰可以沿海通商口岸和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D项符合。故选:D。【点评】本题是把近代列强对华侵略获得的特权放在一起考查,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近代列强在华获得的不平等条约内容。7(4分)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考点】A2: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菁优网版
19、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了列强的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同时也考查了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解答】洋布洋纱在内陆的四川、湖南、湖北等省份较多,因此A项说主要在通商口岸是错误的;进口洋布在中国内销不如洋纱量大,但不能说洋布销售萎缩,B项错误;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错在“消失”,C项错误;洋纱在中国销量增长较快,洋纱的主要用途是织布,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列强的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知识迁移。8(4分)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
20、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考点】9S:抗日战争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通过“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和“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及“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可判断出答案为C,A不符合“苏维埃区域”因为苏维埃始于1931年,国民革命是指19241927年;B是十年对峙时
21、期;解放战争是指19461949,和上述关键词不符。故选:C。【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9(4分)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BCD【考点】F5: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图片信息可知,示意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之前新中
22、国的政权组织结构。这一时期的中央人民政府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这一政权在当时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的性质,故正确;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年,故不符合史实。正确答案为A。故选:A。【点评】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10(4分)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
23、称霸欧洲的野心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ABCD【考点】M1: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考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1812年的战争是反对拿破仑对外侵略扩张的战争,俄国获得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故正确。1812年,一些俄国贵族军官参加了国外的远征,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影响,对国内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回国后,他们成立秘密的革命组织,企图按照西方的方式来改造国家。
24、当时还没称做为十二月党人,十二月党人是在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出现的,而且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与史实不符。故错误。1855年是英法俄争夺土耳其地区的争霸战争,俄国由于落后的农奴制而失败,由此催生了1861年农奴制改革。故正确。故排除含的选项即可。因此正确答案选B。故选:B。【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11(4分)1
25、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考点】6F: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的成立。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下的德国政体,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德意志帝国立法机关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任命的代表组成,有权提出和通过法案,颁布某些行政指令;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要得到联邦议会的批
26、准;首相主持政府,但由皇帝任命。帝国政府的首相由帝国的皇帝任命,并对帝国皇帝负责,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点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行政权:宪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国家,其中普鲁士王国占特殊地位;皇帝和宰相是帝国国家制度的中轴,权力极大;议会并无实权;规定了军事警察制度。立法权:议会实行两院制。联邦议会(相当于上议院),权力巨大,议长为帝国宰相,议员由君主任命,负责法律的审批。帝国议会(相当于下议院),权力较小,具有立法权,但任何法案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无行政监督权。12(4分)如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
27、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A恢复银行信誉B鼓励建立工会C加强社会保障D调整劳资关系【考点】D4:罗斯福新政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题干中1933年、美国政府、“全国复兴管理局”等信息,可知考点是罗斯福新政。【解答】画面中间是NRA代表美国政府,左右两人是雇主和雇工,代表资本家和工人,说明成立“全国复兴管理局”的职责之一是调整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也即调整劳资关系,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了罗斯福新政,考查学生识别和解读漫画的能力,考查学生能否从漫画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
28、学知识的有效结合。二、解答题13(32分)计时记时纪史材料一 公元前431年,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关于此事发生的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为:征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和约”的第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任女祭司的第48年,斯巴达的埃尼希亚斯担任监察官之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1)概括材料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184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
29、时间184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1851年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1884年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2)阅读上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材料二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
30、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
31、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考点】Y5: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应把握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应把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的相关知识。(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1)第一小问的特点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比较混乱,统一的纪年方式。第二小问的状况,主要从各区域之间的关系、交流、文化发展、社会要求等角度分析即可。(2)第一小问的阶段划分,根据标准信息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880年、18801884;理由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归纳总结即
32、可。第二小问的历史条件,主要从工业革命需求、世界市场发展、英国的国际地位等角度分析即可。(3)本小问是开放型题目,可以从不同角度选择解读,只要能够体现出完整的逻辑关系,归纳总结全面、准确即可。故答案为:(1)特点:没有通行、统一的纪年方式。历史状况:当时各区域政治分裂,邦国林立;经济交流范围相对狭小;文化发展相对多元。社会缺乏对统一纪年的需求。(2)阶段和理由:(示例)第一阶段:188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第二阶段:18801884年,英国标准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历史条件: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19世纪中后期,世
33、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示例1:19世纪70年代“海岸时”由来华传教士提出,首先在租界使用,目的是满足西方人在华活动需要。20世纪初,在西方列强掌控下的清朝海关握有发布标准时间的权力,表明清政府开始接受标准时间,并将其应用于新兴行业。辛亥革命后制定标准时间的权力先后由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掌控,一般以首都时间为标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标准时间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人群所采用。上
34、述材料表明,标准时间的引入最初带有殖民色彩。后来它由通商口岸、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扩展,对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性质、传统的经济形态和复杂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标准时间的普及曲折、缓慢。示例2: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既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20世纪之前中国现代化程度较低,“海岸时”发布者为传教士;用于天文与航海,在通商口岸有一定影响。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扩张和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列强控制的中国政府部门海关成为标准时间的发布者;标准时用于铁路、航运、邮政等行业;影响到铁路沿线及长江流域等地的居民生活。民国
35、年间,中国与国际进一步接轨,标准时间的发布者变成国家,原来采用的地方时也随之调整;借助先进通讯技术,标准时间开始在全国范围使用:其影响已深入到大中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由于近代中国发展不平衡,传统的计时方式依旧在偏远地区使用。示例3: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从发布者角度看:19世纪70年代是传教士,20世纪初是西方列强控制的海关,辛亥革命后依次变为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传播地域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大城市逐渐向内陆扩展。从使用范围看,首先为西方人在华活动服务,后逐渐应用于中国近代新兴的航运、铁路、工矿、通讯等行业,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36、。从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看,标准时间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逐渐凸显,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传统的计时方式依旧在中国偏远地区使用。【点评】本题从国际标准时间变化入手,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复习中应对这几个知识点进行巩固。14(10分)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时间历史资料18311836年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考察1840年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的轮船航班开通18581864年瑞典地质学家伊雷克先后对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进行了3次考察,并绘制了详细地图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1869年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开通1869年英国至印度海底
37、电缆开通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考点】4J:人类文明交流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考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的相互关系。【解答】本题属于论述型的问题。答题时首先归纳材料反映的主题:如海洋考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人类科技进步也推动了对海洋的利用与开发等,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史实,对这一主题展开分析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故答案为:海洋考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例1:达尔文通过海洋考察扩大了视野,获得了新知,写出物种起源,提出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论,对当时基督教的世界观形成极大挑战与冲击。例2:伊雷克对北极进行3次科学考察,绘制出地图,增
38、进了人类对北极地区的了解。人类科技进步也推动了对海洋的利用与开发。例1: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轮船航班的开通,使工业革命成果应用于全球交通领域,有利于克服海洋的阻隔,促进了经济发展,便利了社会生活。例2: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海洋对人类区域的阻隔,缩短了交往时间,有利于信息传播。【点评】由材料构成的论述题,有的由一则材料组成,有的由多则材料组成,其材料间都呈现着并列关系、对比关系或递进关系。因此,无论多么复杂的材料题,总是围绕一个主题,突出、深化一个中心思想,这就要求人们在仔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提炼中心,归纳主题,围绕中心做文章。把握住主题,避免了解题过程中的离题现象,但具体运用哪些
39、知识,联系哪些实际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还有待于对材料进行仔细琢磨,逐层分析,找出各段材料的不同角度以及哪些最能体现主题,哪些与主题没有直接联系属于叙述性、过渡性的等等。这样才有利于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问题。15(10分)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时间区域东汉后期唐朝前期黄河流域765669长江流域342611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考点】29: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经济重心的发展历程。考查经济重心转移的总的变化趋势和局部的变化及其原因。【解答】根据表中数据不难看出数量和分布变化,注意
40、归结是要从总的变化趋势和局部的变化两个方面归结。原因主要从社会状况、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等方面归结。故答案为:变化: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原因: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点评】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在先秦和秦汉时期,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开发较早,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在北方
41、。2东汉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出现了南移的趋势。3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4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5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6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7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