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169-2023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规范(内蒙古自治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5∕T 3169-2023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规范(内蒙古自治区).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ICS 27.180 CCS F 11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31692023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mpiling wind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 report of wind farm 2023-09-15 发布 2023-10-1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3169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报告基本要求.2 5 报告内容.2 6 报告格式.7 附录 A(资料性)编制大纲示例.8 附录 B
2、(资料性)编排格式.10 附录 C(资料性)封面格式.11 附录 D(资料性)编制人员名单格式.12 参考文献.13 DB15/T 3169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 23)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营销服务与运营管理分公司、内蒙古自治区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达布希拉图、马玉峰、张梦雪、高春香、孙玉、赵悦晨、刘啸然、杨司琪、马圆、李世繁、陈爱国、沈星宇、张
3、珂睿、斯琴图雅。DB15/T 31692023 1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内容和格式。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测风塔测风资料编制的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编制的风能资源评估报告可参考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8451.1 风力发电机组 设计要求 GB/T 18710-2002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GB/T 31724-2
4、015 风能资源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31724、GB/T 18710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风电场 wind farm 由一批风力发电机组或风力发电机组群组成的电站。来源:GB/T 31724-2015,2.59 风能 wind energy 空气运动的动能。来源:GB/T 31724-2015,2.50 风能资源评估 wind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 对某一区域的风能资源多寡、质量和分布状况所做的判断、评价。来源:GB/T 31724-2015,2.57 风功率密度 wind power density DB15/T 31692023 2 与
5、风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中风所具有的功率。来源:GB/T 18710-2002,3.3 4 报告基本要求 命名要求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应统一命名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注:为风电场项目名称,且应与签订的项目合同书一致。组成要求 4.2.1 报告组成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应由前引部分、正文部分和补充部分组成。a)前引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1)封面;2)编制单位资质;3)编制人员名单;4)目录。b)正文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概况;2)编制依据;3)参证气象站确定;4)风电场所在地区风况特征;5)风电场风能资源特征;6)风电场高影响天气及气象灾害分析;7)结论和建议。c)补充部分可包括以下内容:1)附录;
6、2)附件。4.2.2 编制大纲示例 风电场风能资源应按照GB/T 18710的技术规定进行评估,编制大纲示例参见附录A。其他要求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应符合以下要求:a)内容全面,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清晰;b)文字简洁、准确,并尽量采用图表形式;c)通过汇总、分析各种资料和数据,给出科学、合理的结论;d)评估方法科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5 报告内容 前引部分 DB15/T 31692023 3 5.1.1 封面 封面内容应包括风能资源评估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和编制日期。5.1.2 编制单位资质 应使用该单位资质证书的彩色复印件。5.1.3 编制人员名单 应依次列出编制人员名单,顺序为:审定、审核
7、、校核、编写人员。5.1.4 目录 目录按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的内容顺序编排,包括:正文部分、补充部分(有补充部分时)。正文部分的目录应包括章、节编号和完整的标题。根据报告的框架结构,给出至二级或三级标题的目录。补充部分的目录应包括附录、附件的编号和标题。正文部分 5.2.1 项目概况 综述项目概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a)风电场地理位置;b)风电场所在地的气候特征及主要气象灾害;c)场址地形地貌特征;d)风电场开发面积、装机容量;e)测风塔所在位置下垫面、与风电场相对位置、仪器安装及测风资料收集情况。5.2.2 编制依据 应列出编制报告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等文件。5.2.3 参证气象站确定
8、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参证气象站选取条件;b)风电场所在区域地理环境及周边气象站分布情况;c)周边拟选参证气象站与测风塔 10 m 高度同期风速风向资料的相关分析;d)参证气象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分析,并以表格形式列出参证气象站测风沿革。5.2.4 风电场所在地区风况特征 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直方图形式给出参证气象站历年平均风速年际变化;b)以直方图形式给出参证气象站累年和测风年逐月平均风速年内变化;c)给出参证气象站累年和测风年风向频率玫瑰图;d)以表格形式列出参证气象站相关气象要素建站至今的累年统计情况,包括累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平均气压、降水量、雷暴日数、结冰日数、霜
9、日数、冰雹日数、雾日数、大风日数等气候统计值。DB15/T 31692023 4 5.2.5 风电场风能资源特征 5.2.5.1 风观测概况 5.2.5.1.1 测风塔设置 应概述测风塔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观测层次及各层观测要素,并在GIS地形图上标注风电场和测风塔位置。5.2.5.1.2 观测仪器性能 应以表格形式列出测风塔观测仪器型号及技术性能。5.2.5.1.3 观测管理和数据采集 简述测风塔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年检管理及数据采集情况。5.2.5.2 观测数据质量检验及插补订正 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对观测数据进行完整性检验,以表格形式给出观测数据的缺测数和缺测率;b)对观测数据进
10、行合理性检验,包括范围检验、相关性检验和趋势检验,以表格形式给出检验结果;c)对不合理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表格形式给出观测数据的无效数;d)以表格形式给出观测数据的有效数据完整率;e)对缺测和无效数据进行插补订正,并给出最终采用数据序列的有效数据完整率。5.2.5.3 测风塔实测序列风能参数分析 5.2.5.3.1 风速和风功率密度 以表格形式列出测风塔实测序列各高度层各月及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极大风速和平均风功率密度。5.2.5.3.2 风垂直切变指数 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表格形式列出测风塔各高度层间风切变指数计算结果;b)以折线图形式给出测风塔风廓线图;c)描述测风塔风切
11、变指数特征。注:同一层高度有两个方向测风,应进行塔影修正。5.2.5.3.3 湍流强度 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表格形式列出测风塔各高度层全风速段和 15 m/s 风速段的平均湍流强度;b)以折线图形式给出各高度层湍流强度的年内变化和日内变化情况;c)根据 GB/T 18451.1 给出的风力发电机分类标准确定湍流强度等级。5.2.5.3.4 空气密度 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DB15/T 31692023 5 a)以表格形式列出风电场逐月和年平均空气密度;b)以折线图形式给出月平均空气密度的年内变化情况。5.2.5.4 测风塔数据长年代订正 5.2.5.4.1 风速年景分析 按下列顺序和内
12、容编写:a)根据参证气象站测风高度、测风仪器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对参证气象站近 30 年平均风速 序列进行一致性订正,并以直方图形式给出订正前后的风速变化图;b)计算观测年度年平均风速相对近 30 年累年平均风速距平百分率,分析参证气象站观测年度的 风速年景。5.2.5.4.2 测风塔数据代表年订正 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图形形式分别给出测风塔与参证气象站各风向扇区风速相关分析图;b)以表格形式给出测风塔各高度层与参证气象站在 16 个风向扇区的相关方程、相关系数和订正量;c)根据订正量对各测风塔数据进行长年代订正。5.2.5.5 风电场代表年风能资源分析 5.2.5.5.1 风速和风
13、功率密度年内分布 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表格形式列出测风塔各高度层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年内变化;b)以折线图形式给出测风塔各高度层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年内变化;c)描述测风塔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年内变化特征。5.2.5.5.2 风速和风功率密度日变化 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表格形式列出测风塔各高度层全年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日变化;b)以折线图形式给出测风塔各高度层全年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日变化;c)描述测风塔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全年日变化特征。5.2.5.5.3 风速和风功率密度方向分布 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表格形式列出 16 个扇区测风塔各风向测量层全年风向频率和风能密度方向频率;b
14、)以玫瑰图形式给出测风塔各风向测量层全年风向频率和风能密度分布;c)描述测风塔风向频率和风能密度方向分布特征。5.2.5.5.4 风速和风能频率分布 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表格形式列出测风塔各高度层各风速段全年风速和风能频率以及有效风速频率;b)以柱状图形式给出测风塔各高度层各风速段全年风速和风能频率分布;c)描述测风塔风速和风能频率全年分布特征。DB15/T 31692023 6 5.2.5.5.5 威布尔分布参数 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表格形式列出测风塔各高度层威布尔分布参数;b)以图形形式给出测风塔各高度层威布尔分布曲线图;c)描述测风塔威布尔分布特征。5.2.5.5.6 有
15、效风速小时数 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表格形式列出测风塔各高度层各月和年有效风速小时数;b)描述测风塔有效风速小时数分布特征。5.2.5.6 50 年一遇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 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表格形式列出多种方法计算的测风塔各高度层 50 年一遇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推算值;b)以测风塔的推算结果表征该测风塔 50 年一遇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以拟开发风电场内所有测风塔的推算结果最大值表征该拟开发风电场 50 年一遇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c)将拟开发风电场 50 年一遇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换算为标准空气密度状况的值。5.2.6 风电场高影响天气及气象灾害分析 对风电场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或天
16、气气候事件包括但不限于雷电、大风、沙尘暴、寒潮、极端温度、暴雨洪涝等。应分析论证影响风电场建设、运营的高影响天气变化规律,分析其出现频率及强度特征,分析计算其特征参数,并以图、表形式给出分析结果。5.2.7 结论和建议 应按如下要求给出结论和建议:a)对拟开发风电场风能资源进行客观评述,包括各测风塔的年平均风速、风功率密度、有效风速小时数和拟开发风电场风功率密度等级;b)对拟开发风电场风能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评述,包括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年变化和日变化、风速和风能频率分布、风向和风能密度方向分布规律、主导风向分布等;c)对拟开发风电场其他风况参数进行简要评述,包括空气密度、风切变、湍流强度、
17、50 年一遇 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等;d)根据资源等级、现有风电技术水平初步判断拟开发风电场是否具备工程开发价值;e)根据拟开发风电场风况参数初步提出风电场风机选型和轮毂高度建议;f)对拟开发风电场所在区域高影响天气及气象灾害提出合理科学的防御对策;g)其他建议。补充部分 附录、附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要求:a)以表格形式列出测风塔各月风能参数计算结果;b)以折线图形式给出测风塔各高度层逐月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日变化;c)以柱状图形式给出测风塔各高度层各风速段逐月风速和风能频率分布;d)以玫瑰图形式给出测风塔各风向测量层逐月风向频率和风能密度分布;DB15/T 31692023 7 e)其他需要的相关
18、文件和材料。6 报告格式 编排格式要求参见附录B,封面格式参见附录C,编制人员名单格式参见附录D。DB15/T 31692023 8 A A 附录A (资料性)编制大纲示例 A.1 项目概况 A.1.1 风电场地理位置。A.1.2 场址所在地气候特征及主要气象灾害。A.1.3 场址地形地貌特征。A.1.4 风电场工程概况。A.1.5 风电场测风塔概况。A.2 编制依据。A.3 参证气象站确定 A.3.1 参证气象站选取条件。A.3.2 风电场区域地理环境及周边气象站分布情况。A.3.3 拟选参证站与测风塔同期数据相关分析。A.3.4 参证气象站“三性”分析。A.4 风电场所在地区风况特征 A.
19、4.1 年际风况特征。A.4.2 年内风况特征。A.4.3 风向频率特征。A.5 风电场风能资源特征 A.5.1 风观测概况。A.5.2 观测数据的质量检验及插补订正。A.5.3 测风塔实测序列风能参数分析。A.5.4 测风塔数据长年代订正。A.5.5 风电场代表年风能资源分析。A.5.6 50年一遇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推算。A.6 风电场高影响天气及气象灾害分析。A.7 结论和建议 A.7.1 结论 DB15/T 31692023 9 A.7.2 建议 A.8 附录 1 测风塔各月风能参数计算结果表。A.9 附录 2 测风塔各月风速和风功率密度日变化曲线图。A.10 附录 3 测风塔各月风速和
20、风能频率分布柱状图.。A.11 附录 4 测风塔各月风向玫瑰图和风能密度玫瑰图 DB15/T 31692023 10 B B 附录B (资料性)编排格式 B.1 封面及编制人员名单 B.1.1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封面中的报告名称宜用一号黑体,编制单位和编制日期宜用三号宋体加粗。B.1.2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人员名单页中的“审定人员”、“审核人员”、“校核人员”、“编写人员”等宜用三号宋体加粗,人员姓名宜用三号宋体。B.2 目录 B.2.1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的目录层次宜设置为2至3层;“目录”两字宜用四号黑体并居中,“目”与“录”两字中间空两个汉字的间隔。目录中的文字宜用小四号宋体,与页码之间用
21、“.”连接并两端对齐,页码不加括号。B.2.2 目录页单独编排页码,宜用五号正体大写罗马数字。B.3 正文部分 B.3.1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章、节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章的标题从阿拉伯数字1开始编号,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节是章的细分,可分为第一级节(例如3.1、3.2等)、第二级节(例如3.1.1、3.1.2等)、第三级节(例如3.1.1.1、3.1.1.2等)。B.3.2 章、节的编号与标题之间空一个汉字的间隙;章的标题宜用三号黑体;第一级节的标题宜用四号黑体;其余标题及正文宜用四号宋体。正文行间距为1.5倍行距。B.3.3 正文每页应有页眉。页眉居中位置为报告名称,宜用五号宋体。正文页单
22、独编排页码,宜用五号宋体阿拉伯数字。B.4 附表和附图 每个附表、附图均应有编号和名称。附图的编号形式为“图A-B”,附表的编号形式为“表A-B”,其中A为所在章的编号,B为该章中图或表的顺序号。如第三章的第一个图或表,即表示为“图3-1”、或“表3-1”。附图、附表的名称紧接在附图、附表的编号后空一个汉字,其中附图名位于图下方居中,附表名位于表上方居中。B.5 附录和附件 附录和附件应按其在正文部分出现的先后次序编排,如下:附录按“附录 1、附录 2、附录 3.”等顺序编号,编排在正文之后;附件按“附件 1、附件 2、附件 3.”等顺序编号,编排在附录之后。DB15/T 31692023 1
23、1 C C 附录C (资料性)封面格式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的封面格式见图C.1。风能资源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年月 图C.1 封面格式 DB15/T 31692023 12 D D 附录D (资料性)编制人员名单格式 编制人员名单的格式见图D.1。审定人员:审核人员:校核人员:编写人员:图D.1 编制人员名单格式 DB15/T 31692023 13 参考文献 1 GB/T 18709-2002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2 QX/T 277-2015 气象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范 3 QX/T 308-2015 分散式风力发电风能资源评估技术导则 4 QX/T 559-2020 风能资源观测系统 测风塔观测技术要求 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发改能源2004865号Z,2004年5月14日.6 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中国风能资源评估(2009)M.北京:气象.,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