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 教学设计1.课标分析课标对“常见地貌类型”一节的内容要求为: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行为条件为“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因此教师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不具备相关条件的学校可以运用视频、图像进行教学;行为动词为“识别、描述”,要求学生能简单分辨什么是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冰川地貌等;认知内容为“不同地貌类型景观的主要特点”,要求学生了解喀斯特地貌形态多样,地表常见有峰林、溶沟、落水洞等,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在溶洞内又发育有石笋、钟乳石和石
2、柱等。2.教材分析本节课对应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学习了大气圈和水圈的内容,第四章所学习的地貌属于另一个重要的圈层岩石圈。本章分为“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两节。认识常见地貌类型是学生进一步观察地貌的基础,观察地貌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地貌类型,两者是相互促进的。3.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地理课上曾学习过有关地形的知识,大部分学生在自然地理学习方面有较强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必修第一册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但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而本节课需要加强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地貌这
3、一节与初中所学的地形知识相比更加复杂多样,便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4.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初识喀斯特教师活动:新课开始之前,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广西、云南和贵州不同地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除了上面展示的图片,我们贵州还有哪些著名景点?请一起讨论一下。(课件展示景观图)同学们知道这是贵州省的哪个景点吗?学生活动:仔细聆听教师的讲解与提问,认真观看教师给出的景观图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合作交流。设计意图:运用课件直观呈现景观图的方式,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景观图与
4、学生生活贴近,更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过渡:刚才我们看到了织金洞的景观图片,那么织金洞是如何形成的呢?它属于什么地貌?请思考织金洞的形成原因,小组进行交流讨论。2.探喀斯特之因教师活动:讲述织金洞的基本概况,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喀斯特地貌。教师: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官寨苗族乡境内,是一个多格局、多层次、多类型的高位旱溶洞。洞内岩溶堆积物有上百种堆积形态,几乎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堆积形态类型,构成了景观宏伟壮丽、景物千姿百态,犹如天宫仙境、堪称天下第一的地下世界奇观,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学生活动:仔细聆听教师的讲解。认真观看课件展示的织金
5、县城的卫星地图,并在教师所展示的卫星地图上找出官寨苗族乡的位置,之后进一步在更加详细的卫星地图上圈出织金洞的具体位置。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教学,并让学生在卫星地图上寻找织金洞的位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也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地图中去,增加学习兴趣。教师活动:提供材料和视频,便于学生理解。教师:织金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同学们,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通过视频了解一下。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在观看的同时认真思考、理解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6、观看结束后积极与组员交流自己的看法。设计意图:运用视频进行教学,可以使一些比较抽象的、时间跨度大的过程变得可视化、具体化,便于教师讲解,也利于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赏喀斯特之奇教师活动:教师提供喀斯特地貌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讲解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不同景观,引导学生描述其景观特点。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思路,展开思考,说明喀斯特地貌的特点,了解喀斯特地貌不同时期的发育状况,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地上喀斯特地貌地势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常见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设计意图:图
7、片展示更为直观,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过渡:同学们,织金洞很显然就是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结果,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织金洞内的景观图,一起探寻喀斯特之美。教师活动:通过一系列视频片段和图片材料的展示,结合前面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喀斯特之美时展开进一步思考。教师: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形成的石柱。学生活动: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及地貌特点,联想、迁移得到织金洞的景观特点与形成原因,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互相讲述织金洞形成的过程及原因,在讲述的过程中再次学习。设计意图:通过联想学习加深对喀斯特地貌的理解,促进知识迁移,提升学生的学
8、习迁移能力。4.感喀斯特之美教师活动:通过讲解喀斯特地貌及欣赏织金洞景观,加深学生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游过织金洞,方知溶洞奇,地下看世界,洞中别有天。”从中可见织金洞的奇幻瑰丽与庞大。如果有外地的朋友想去织金洞旅游,我们应该怎样引导他们前往织金洞呢?学生活动:在教师所展示的贵州省交通线路图上,为外地的朋友选择合适的前往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旅游的路线,并对织金洞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增加外地游客前往织金洞游览的兴致。小组进行交流协作,思考除了选择公路外,还能通过哪些交通前往织金洞景区,并分析不同线路的优势和不足。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9、表达自己的感想。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比较不同出行方式的优点与缺点,引起学生思考,训练学生多方面、多维度的思维能力。5.护喀斯特之景教师活动:教师展示游客游览过程中的不文明现象及织金洞景观遭到破坏的材料,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近年来随着贵州旅游的发展,大量游客涌入织金洞,洞穴的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干扰与破坏,如果这些干扰和破坏长时间得不到治理,将会影响到织金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学生活动:针对织金洞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讨论织金洞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思考怎样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的同时开发,使得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生,小组交流,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设计意图:在思考对
10、织金洞的开发与保护时,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使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增强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意识。6.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以织金洞为例,学习了喀斯特地貌的概念、成因、分布及它的景观特点,还当了一次“小导游”,给全国的朋友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点,并且从不同角度对家乡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提出了合理建议。学生活动: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将知识点整合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完成课后作业。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新知识。课后进行深入探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