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甘草)煮散饮片(T-GDATCM 0013—202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炙甘草(甘草)煮散饮片(T-GDATCM 0013—2023).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团体标准炙甘草(甘草)煮散饮片Zhigancao(Gancao)zhusanyinpian,T/GDATCM 001320232023-09-22 发布2023-12-22 实施广 东 省 中 药 协 会发 布ICS 11.120.99CCS C273T/GDATCM 00132023T/GDATCM 00132023I目次前言.III引言.I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规范性技术要素.1附录 A.4附录 B.5参 考 文 献.13T/GDATCM 00132023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2、定起草。本文件由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提出。本文件由广东省中药协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山市中智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娟、丘小惠、黄志海、张丹纯、苏贺、白俊其、张靖、徐文、宫璐、廖保生、彭丽华、甘均龙。T/GDATCM 00132023IV引言炙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蜜炙品。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本文件中
3、炙甘草(甘草)煮散饮片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干燥根和根茎炮制成饮片后的加工品。传统煮散一般为捣碎至粗颗粒,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规定,煮散剂服法上多注“为粗末”,然而并未详细规定其颗粒度大小。在充分参考历代煮散基本要求和现代煮散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特起草了炙甘草(甘草)煮散饮片标准。T/GDATCM 001320231炙甘草(甘草)煮散饮片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炙甘草(甘草)煮散饮片的检测标准。本文件适用于炙甘草(甘草)煮散饮片的质量控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
4、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5)广东省中医药条例(6)GB/T6003.1 2012 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7)中药煮散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试行)3术语和定义3.1来源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干燥根和根茎炮制成炙甘草饮片后的加工品。3.2中药煮散饮片中药煮散饮片是将中药饮片按规定制成一定大小的颗粒状物,供调配或医院制剂使用。4规范性技术要素【制法制法】取炙甘草,制成粒径为
5、0.810.0 mm 的煮散饮片,即得。【性状【性状】本品呈不规则颗粒状。颗粒表面红棕色、灰棕色或黄色、深黄色。略有黏性。具焦香气,味甜。【鉴别】【鉴别】(1)本品粉末淡棕黄色。纤维成束,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T/GDATCM 001320232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2)取本品粉末 1 g,加乙醚 40 ml,加热回流 1 小时,滤过,弃去醚液,药渣加甲醇 30 ml,加热回流 1 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 40 ml 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 3 次,每次 20 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 3 次,
6、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 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 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 1 ml 含 2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 2020 年版 通则 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 12 l,分别点于同一用 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 G 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10%硫酸乙醇溶液,在 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7、,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检查检查】粒度照粒度检查法(附录 A)测定,不能通过 10.0 mm 筛的(GB/T6003.1 2012 R20)不得过 2.0%,能通过 800 m 筛(GB/T6003.1 2012 R20)的不得过 5.0%。水分不得过 10.0%(中国药典 2020 年版通则 0832 第二法)。总灰分不得过 5.0%(中国药典 2020 年版通则 2302)。【含量测定】【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 2020 年版通则 0512)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 A,以 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 B,按下表中的规
8、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 237nm。理论板数按甘草苷峰计算应不低于 5000。时间(分钟)流动相 A(%)流动相 B(%)0819818351950815035365010050036401001908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甘草苷对照品、甘草酸铵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 70%乙醇分别制成每1ml 含甘草苷 20g、甘草酸铵 0.2mg 的溶液,即得(甘草酸重量=甘草酸钱重量/1.0207)。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 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 70%乙醇 10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 250W,频率 40kHz)30 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
9、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 10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甘草苷(C21H22O9)不得少于 0.50%,甘草酸(C42H62O16)不得少于 1.2%。【性味与归经】【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与主治】【功能与主治】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用法与用量】【用法与用量】210g。或遵医嘱酌情加减。T/GDATCM 001320233【注意】【注意】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贮藏】【贮藏】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蛀。T/GDA
10、TCM 001320234附录 A(资料性)粒度检查法称取煮散饮片供试品 100g,精密称定,照粒度及粒度分布测定法(中国药典 2020 年版通则 0982第二法)测定,置最上层 10.0mm 筛(GB/T6003.1 2012 R20)上,下层 800m 筛(GB/T6003.1 2012 R20),最下层配有密合的接收容器,筛上加盖,保持水平状态过筛,左右往返,边筛动边拍打 3 分钟。分别取不能通过 10.0mm 筛和能通过 800m 筛的颗粒及粉末,称定重量,分别计算所占比例。T/GDATCM 001320235附录 B(资料性)研究性资料别名别名国老(陶弘景)、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
11、粉草(群芳谱)、美草(本经)、蜜草(别录)、甜草(中国药植志)、甜根子(中药志)1-3古代甘草的别名混乱,三国至宋代认为“苓”“蘦”“大苦”均为甘草早期别名,自沈括 梦溪笔谈提出质疑后,后代推翻了这一错误观点。“甘草”这一正名始出于汉代,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汉代之后历代本草均以“甘草”为正名。本草图经载:“春生青苗,高一二尺,叶如槐叶,七月开紫花似柰,冬结实作角子如毕豆。根长者三四尺,粗细不定,皮赤,上有横梁,梁下皆细根也。”梦溪笔谈曰:“甘草枝叶悉如槐,高五六尺,但叶端微尖而糙涩,似有白毛,实作角生如相思角,作一本生,熟则角坼,子如小匾豆,及坚齿啮不破。”形态均与今之甘草 Glycyrr
12、hiza uralensis相符。唐代最早出现了以蜜作为甘草炮制辅料的记载,然其炮制方式为“蜜煎”而非“蜜炙”。宋代太平圣惠方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方书中出现了“涂蜜炙微赤”“蜜炒”等与今相近的炮制方法。本草衍义还记载了甘草的炮制理论:“入药须微炙;不尔,亦微凉。生则味不佳。”明清认为甘草生用性寒泻火,熟用性温补中。炮炙大法记载“用蜜水拌炒”与今炙甘草的“照蜜炙法炒至黄色至深黄色”的炮制方法极为相似。清代则提出蜜可增强其补中功效的理论,长沙药解得配本草伤寒温疫条辨成方切用等中均有甘草“蜜炙”的记载。【来源】【来源】中国药典2020 年版一部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
13、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本文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原植物原植物】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 cm,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具甜味。茎直立,多分枝,高30120 cm,密被鳞片状腺点、刺毛状腺体及白色或褐色的绒毛,叶长520 cm;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5 mm,宽约2 mm,两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叶柄密被褐色腺点和短柔毛;小叶517枚,卵形、长卵形或近圆形,长1.55 cm,宽0.83 cm,上面
14、暗绿色,下面绿色,两面均密被黄褐色腺点及短柔毛,顶端钝,具短尖,基部圆,边缘全缘或微呈波状,多少反卷。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短于叶,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4 mm,褐色,膜质,外面被黄色腺点和短柔毛;花萼钟状,长714 mm,密被黄色腺点及短柔毛,基部偏斜并膨大呈囊状,萼齿5,与萼筒近等长,上部2齿大部分连合;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长1024 mm,旗瓣长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于旗瓣,龙骨瓣短于翼瓣;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密集成球,密生瘤状突起和刺毛状腺体。种子311,暗绿色,圆形或肾形,长约3 mm。花期68月,果期
15、710月。T/GDATCM 001320236【采收加工】【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切制成甘草片后,照蜜炙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 通则0213)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制法制法】传统煮散一般为捣碎至粗颗粒,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规定,煮散剂服法上多注“为粗末”,然而并未详细规定其颗粒度大小。在充分参考历代煮散基本要求和现代煮散饮片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比较了煮散饮片与原饮片的煎煮得率差异,实验设计与结果如下:取炙甘草原饮片,制成炙甘草煮散饮片。称取炙甘草原饮片及炙甘草煮散饮片各 100 g,采用中药标准汤剂煎煮法进行提取,分别加 8 倍量水浸泡 30 分钟,煮沸
16、后保持 30 分钟,滤过;滤渣加 7 倍量水煎煮 30 分钟,合并滤液,定容至 850 ml。精密量取该药液 100 ml,蒸干,得干浸膏,称重,计算出膏率。精密吸取上述市售饮片和煮散饮片提取溶液 100 ml,药液冷却,边搅拌边加入 95%乙醇,使溶液成 70%浓度,静置 12 小时以上。过滤分离出上清液,精密量取该药液 100 ml,蒸干,计算醇溶物。结果见表 1,与原饮片比较,煮散饮片出膏率与醇溶率无显著性差异。为减少中药煮散饮片临方炮制的损耗,提升药材综合利用率,在满足医院临床调剂自动化、标准化的前提下,在中药煮散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试行)的规格范围内,设定本煮散饮片制
17、备规格为粒径不超过 10.0mm。表 1 原饮片及其煮散饮片出膏率和醇溶率结果比较项目样品规格MeanRSD提升比例出膏率原药材22.69%0.84%煮散饮片21.99%0.94%-3.06%醇溶率原药材17.31%1.79%煮散饮片18.38%0.87%6.17%【性状性状】本品呈不规则颗粒状,粒径范围为 0.810mm。颗粒表面红棕色、灰棕色或黄色、深黄色。略有黏性。具焦香气,味甜。炙甘草(甘草)煮散饮片根据样品实物描述,见图 1。T/GDATCM 001320237图 1 炙甘草(甘草)煮散饮片实物图【成分成分】黄酮类成分:具有黄酮类基本母核且生物活性较强的成分包括黄酮醇、异黄酮、查尔酮
18、、双氢黄酮、双氢异黄酮、双氢黄酮醇等。黄酮类包括 4,7-二羟基黄酮(4,7-dihydroxyflavone)、甘草黄酮 A(licoflavone A)、芒柄花素(formononetin)、芒柄花苷(ononin)等。查耳酮有甘草查耳酮A(licochalcone A)、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等。二氢黄酮类有甘草苷(liquiritin)、6-O-乙酰基甘草苷(6-acetylliquiritin)、甘草素(liquiritigenin)等。异黄酮类有甘草异黄酮 A(licoisoflavone A)、芒柄花黄素(formo
19、nonetin)、异芒柄花苷(isoformononetin)、甘草异黄酮 B(licoisoflavone B)等。三萜类成分:一般以 3-羟基齐墩果烷型存在,可与糖连接为皂苷,糖多为 D-葡萄糖酸或 D-葡萄糖,最主要的成分为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其他成分:另含有多糖、生物碱、微量元素和少量香豆素类化合物。【鉴别】【鉴别】(1)本品粉末显微特征(OLYMPUS BX41 显微数码摄像系统),见图 2。图 2 炙甘草(甘草)煮散饮片显微特征图(2)以中国药典 2020 年版甘草项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炙甘草(甘草)煮散饮片进行鉴别,结果见图 3。草酸钙方晶晶纤维导管木栓
20、细胞T/GDATCM 0013202381234567891011121甘草酸铵对照品7甘草酸铵对照品2供试品(20200701)8供试品(20200705)3供试品(20200702)9供试品(20200706)4供试品(20200703)10供试品(20200707)5.供试品(20200704)11供试品(20200708)6.标准对照药材12标准对照药材图 3炙甘草(甘草)煮散饮片薄层色谱图结果表明: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均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检查检查】粒度照粒度检查法(附录 A)测定,不能通过 10.0 mm 筛的(GB/T6003.1 2012 R20
21、)不得过 2.0%,能通过 800 m 筛(GB/T6003.1 2012 R20)的不得过 5.0%。水分本品 8 批,实测结果为 5.8%、6.0%、5.3%、3.9%、5.2%、4.6%、3.7%、4.1%,范围为 3.7%6.0%之间,均值为 4.8%,按中国药典 2020 年版炙甘草项下水分标准,规定本品水分不得过 10.0%。前沿T/GDATCM 001320239总灰分 本品 8 批,实测结果为 3.3%、3.0%、3.5%、3.2%、3.2%、4.1%、3.6%、3.5%,实测结果在2.98%4.05%之间,均值为 3.4%,按中国药典 2020 年版炙甘草项下总灰分标准,规定
22、本品总灰分不得过 5.0%。【含量测定含量测定】照中国药典 2020 年版炙甘草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检测炙甘草(甘草)煮散饮片中甘草苷、甘草酸铵的含量。仪器 色谱仪:Thermo scientific UltiMate3000 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Shiseido CAP Cell MG3 C18(4.6mm250mm,5m)。系统适用性实验 采用正文描述色谱条件,甘草苷、甘草酸铵与其他组分达到基线分离,保留时间分别为 14.460 及 32.577 分钟;拖尾因子分别 1.01、1.14;分离度分别为 4.52 及 2.11 以上;理论板数分别为16656 及 245044 以上。符合规定。
23、测定结果 本品 8 批,实测结果甘草苷(C21H22O9)含量分别为 0.70%、0.51%、0.66%、0.74%、0.69%、0.58%、1.09%、0.62%,范围为 0.51%1.09%,平均值为 0.70%;甘草酸(C42H62O16)含量分别为 2.16%、1.45%、1.94%、2.1%、1.82%、2.17%、2.70%、1.86%,范围为 1.45%2.70%,平均值为 2.03%。中国药典 2020 年版炙甘草项下甘草苷、甘草酸含量测定限度分别为 0.50%、1.0%,根据样品测定结果略提高甘草酸限度,故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甘草苷(C21H22O9)不得少于 0.50%
24、,甘草酸(C42H62O16)不得少于 1.2%。相关色谱图见图 4。ABT/GDATCM 0013202310A.空白色谱图B.甘草苷对照品色谱图C.甘草酸铵对照品溶液色谱图D.供试品(20200701)溶液色谱图图 4 炙甘草(甘草)对照品及供试品高效液相色谱图【性味与归经【性味与归经】本经:“味甘,平。”别录:“无毒。”本草衍义:“微凉。”医学启源:“气味甘,生大凉,火炙之则温。”汤液本草:“入足厥阴、太阴、少阴经。”纲目:“通人手足十二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二经。”本草通玄:“入脾、胃。”【功能与主治】【功能与主治】本经:“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
25、毒。”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瘸,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日华子:“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入药炙用。”医学启源:“能补三焦元气,调和诸药相协,共为力而不争,性缓,善解诸急。主治秘要云:其用有五:和中一也;补阳气二也;调诸药三也;能解其太过四也;去寒邪五也。又云,养血,补胃。”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瘟,与黄耆同功。”心印结珠经:“生则分身梢而泻火,炙则健脾胃而
26、和中。解百毒而有效,协诸药而无争。”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痫,降火止痛。”本经逢原:“能和冲脉之逆,缓带脉之急。”药笼小品:“炙黑能治吐血。”药性集要:“缓正气,和肝,止痛,生肌肉,养阴血,悸安。”衷中参西录:“生服,转能通利二便,消胀除满。”【用法与用量】【用法与用量】210 g,或遵医嘱酌情加减。【贮藏】【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注意】【注意】湿浊中阻而院腹胀满、呕吐及水肿者禁服。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腕闷、纳呆、水肿等,CDT/GDATCM 0013202311并可产生假醛固酮症。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本草经集注:“术、干漆、苦参为之使。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四物。”圣济总
27、录:“忌菘菜。”用药心法:“中满禁用。”药性篡要:“惟中满、鼓胀、黄瘟、呕吐,忌用。”药品化义:“味厚而太甜,补药中不宜多用,恐恋脯不思食也。”【药理【药理】41抗抑郁:大量文献表明甘草苷、甘草总黄酮为甘草发挥抗抑郁的基础物质,而炙甘草中甘草总黄酮、甘草苷的含量更高,更适用于治疗抑郁症。实验表明,建立成年大鼠慢性不可预测温和应激模型(CUMS),给予大鼠甘草总黄酮(30、100、300mgkg-1)后,大鼠旷场实验水平穿格数明显增加,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明显缩短,悬尾不动时间明显减少,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而位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区域(SGZ)BrdU 阳性细胞计数升高率高达 86
28、.4。甘草总黄酮提取物能增强中枢 5-HT 神经功能或多巴胺能神经功能,从而改善抑郁症引起的脑内神经突触间隙中单胺类递质(5-HT、DA、NE)等水平低下,可通过调节 HPA 轴而干预抑郁症的发生。甘草苷可以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自由基,抑制体内过氧化物的生成,通过抗自由基的方式来改善抑郁症。2调节免疫:甘草多糖能够加快小鼠的生长,提高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对机体免疫器官有促进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甘草 mi RNA 处理过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 HLA-DR+细胞发生显著增殖,提示抗原提呈能力增强,表明炙甘草及其关化学成分能够通过增殖相关免疫细胞,从而发挥调
29、节机体免疫力的功效。3抗心衰、抗心律失常:炙甘草汤具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静脉注射甘草汤注射液可降低健康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实验显示甘草次酸能显著抑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肥厚和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减弱心肌细胞凋亡有关。甘草苷与乌头碱配伍后抗心衰,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大,心肌收缩力明显增强。甘草苷能够有效的降低模型动物的心率,减少乌头碱的心脏毒性,同时扩大乌头碱对心脏作用的安全使用范围。此外甘草总黄酮能够降低由哇巴因、氯仿、乌头碱引起的心律失常发生率。4抗癌:炙甘草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目前已发现甘草苷、异甘草苷、异甘草素、甘草素、光甘草素、甘草查耳酮 A
30、等均具有抗肿瘤作用。异甘草素对肝癌 BEL-7402、白血病 HL-60、人纤维肉瘤 HT-1080 3 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甘草总黄酮能够抑制肝癌细胞株 BEL-7404 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影响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甘草查尔酮 A 以及甘草总黄酮均能够抑制 H1792、A549、Calu-1 人癌细胞的活性,推测其抗肿瘤机制在于诱导肿瘤细胞早期凋亡、影响细胞周期等。5抗炎:甘草查尔酮 A 为甘草总黄酮抗炎的主要基础物质,实验证明甘草查尔酮 A 能够显著抑制DSS 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分子机制很可能是通过抑制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和发挥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给予慢性萎缩性胃
31、炎大鼠甘草总黄酮 30d 后,胃黏膜腺体萎缩明显改善,胃组织病理评分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及胃蛋白酶活性明显升高,血清 IL-1、IL-6 水平明显降低。说明甘草总黄酮具有T/GDATCM 0013202312保护胃黏膜,抑制炎性因子释放作用,从而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品种情况【品种情况】同属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及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均作甘草用,收录于中国药典2020 年版一部甘草项下。T/GDATCM 0013202313参 考 文 献1 史磊,郭玉岩,曹思思,等.甘草的本草溯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20,34(04):82-86.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6:145.3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编.全国中草药汇编上(第 2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42.4 张燕丽,孟凡佳,田园,等.炙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19,33(8):60-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