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证病证的定义鉴别诊断辨证论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厥证病证的定义鉴别诊断辨证论治.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厥证病证的定义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厥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气机逆乱,升降失调,气血阴阳不相接续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倒,不省不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病情轻者,一般在短时内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及口眼喁斜等后遗症;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甚至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厥的含义有多种,有指发病形式,“忽为眩仆脱绝”,“突然昏运,不省人事”;有指病理机制,“厥者,尽也”,“厥者,逆也”,言其气血败乱,或气机上逆;有指临床表现,四肢逆冷、手足不温者。就本证而言,主要是指前两者。厥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以精神情志因素为明显诱因而发作者,如情绪紧张、恐惧、疼痛等,时有发生。对于本证患
2、者,应采取综合应急措施,运用多途径、多渠道的救治手段,以满足临床治疗上的需要。内经论厥甚多,含义、范围广泛,有以暴死为厥,有以四末逆冷为厥,有以气血逆乱病机为厥,有以病情严重为厥。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表现:一种是指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如素问大奇论说:“暴厥者,不知与人言。”;另一种是指肢体和手足逆冷,如素问厥论说:“寒厥之为寒热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后世医家多在此基础上各有发挥和深化,主要是两种学术观点,一是伤寒论金匮要略论厥,继承内经中手足逆冷为厥的论点,而且重在感受外邪而发厥。此类厥证在伤寒、温病学中均有大量深入的研究,属于外感病中的发厥,对于由外邪而致厥者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一是论内伤杂
3、病的发厥,指突然发生神志改变的临床表现。自隋唐以降,历代医家多有论述。诸病源候论对尸厥的表现进行描述,“其状如死,犹微有息而不恒,脉尚动而形无知也”。并探讨其病机是“阴阳离居,营卫不通,真气厥乱,客邪乘之”。宋卫生宝鉴厥逆初步提出内伤杂病与外感病的厥之不同点。至明代医学入门外感寒暑首先明确区分外感发厥与内伤杂病厥证。景岳全书厥逆总结明代以前对厥证的认识,提出以虚实论治厥证,切中临床。此后医家对厥证的理论不断充实、完善和系统化,提出了气、血、痰、食、暑、尸、酒、蛔等厥,并以此作为辨证的重要依据,指导临床治疗。鉴于厥的含义较多,本节厥证所论范围是以内伤杂病中具有突然发生的一时性昏倒不知人事为主症,
4、或伴有四肢逆冷表现的病证。至于外感病中以手足逆冷为主,不一定伴有神志改变的发厥,以及后世列为中风范畴之“厥”,均不属于本节之讨论范围。暑厥发病与外邪有关,根据系统化要求,亦编入本节讨论。西医学中各种原因所致之晕厥、虚脱、中暑等,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病因病机】1体质因素此为厥证的病因之一。体质指人的素质而言,是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机能与结构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往往决定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平素气血运行不畅,或素体阳旺阴亏,或脾虚有痰等,陡遇巨大精神刺激,遂致气血逆乱,发为厥证。2情志因素主要是指恼怒惊骇恐吓的情志变动,精神刺激是厥证的主要病因。在通常情况下,情志是人体生理活
5、动的一部分,然而突遇剧烈的情志变动,超过了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病。“怒则气上”、“惊则气乱”、“恐则气下”等即可致气逆上冲或清阳不升,清窍失灵而发生昏仆致厥。3暴感外邪主要是暑邪,其性炎热属阳,内侵人体,传变迅速,传人心包,扰乱心神,以致昏不知人而成暑厥。厥证的病机主要是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正如景岳全书厥逆所说:“厥者尽也,逆者乱也,即气血败乱之谓也。”所谓气机逆乱是指气上逆而不顺。情志变动,最易影响气机运行,轻则气郁,重则气逆,逆而不顺则气厥。气盛有余之人,骤遇恼怒惊骇,气机上冲逆乱,清窍壅塞而昏倒为厥;素来元气虚弱之人,陡遇恐吓,清阳不升
6、,神明失养而昏仆发厥。升降失调是指气机逆乱的病理变化。气的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由于情志、饮食、外邪而致气的运行逆乱,或痰随气升而成痰厥;或食滞中焦,胃失和降,脾不升清而成食厥;或暑热郁逆,上犯阳明而致暑厥。气为阳,血为阴,气与血有阴阳相随,互为资生,互为依存,气血的病变也是互相影响的。素有肝阳偏亢,遇暴怒伤肝,肝阳上亢,肝气上逆,血随气升,气血逆乱于上,发为血厥;同样,大量失血,血脱气无以附,气血不能上达清窍而昏不知人,发为血厥。厥证由于体质和病机转化的不同,又有虚实的区别。大凡气盛有余者,情志突变,气逆上冲,血随气逆,或挟痰挟食壅滞于上,以致清窍闭塞,不知人事,成为厥之实证;气虚不
7、足,或大量出血者,清阳不升,气陷于下,血不上达,气随血脱,气血一时不相顺接,以致神明失养,不知人事,四肢不温,发为厥之虚证。【临床表现】厥证乃为内科急症,临床上以突然发生一时性的神志异常为证候特征。厥之轻者在昏倒不知人事后可于短时间内苏醒,醒后感到头昏乏力,倦怠口干,并无其他明显后遗症。厥之重者可一厥不醒,“半日远至一日”,乃致死亡。本病的特点有急骤性、突发性和一时性。急骤发病,突然昏倒,移时苏醒。往往在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如情绪紧张、恐惧、惊吓、疼痛等,发作前有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汗等先期症状。发作时昏仆,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由于气、血、痰、食、暑等厥的不同,又各有相应的不同病
8、史及临床证候表现。【诊断】1患者在发病之前,常有先兆症状,如头晕、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出汗等,而后突然发生昏仆,不知人事,呈一时性,“移时苏醒”,发病时常伴有恶心、汗出,或伴有四肢逆冷,醒后感头晕、疲乏、口干,但无失语、瘫痪等后遗症。2应了解既往有无类似病证发生。发病前有明显的情志变动、精神刺激的因素,或有大失血病史,或有暴饮暴食史,或有素体痰盛宿疾。注意询问发作时的体位、持续时间以及发厥前后之表现。3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心电图、颅脑CT、Mm等检查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厥证有时易与眩晕、中风、痫病、昏迷等病相混淆,在临床上应注意鉴别。厥证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其昏倒时间较短
9、,发时或伴有四肢厥冷,醒后无后遗症。1眩晕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不定,甚则不能站立,耳鸣,但无神志异常的表现。2中风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素体常有肝阳亢盛。其中脏腑者,突然昏仆,并伴有口眼喁斜、偏瘫等症,神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偏瘫、门眼喁斜及失语等后遗症。3痫证常有先天因素,以青少年为多见。痫证之病情重者,亦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但发作时间短暂,且发作时常伴有号口q、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小便失禁等。常反复发作,每次症状均相类似,苏醒缓解后可如常人。此外还可作脑电图检查,以资鉴别。4昏迷为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危重证候。一般来说发生较为缓慢,有一个昏迷前的临床过程,先轻后重,由烦躁、嗜睡、
10、谵语渐次发展,一旦昏迷后,持续时间一般较长,恢复较难,苏醒后原发病仍然存在。【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辨虚实厥证见症虽多,但概括而言,不外虚实二证,这是厥证辨证之关键所在。实证者表现为突然昏仆,面红气粗,声高息促,口噤握拳,或挟痰涎壅盛,或身热谵妄,舌红苔黄腻,脉洪大有力。虚证者表现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声低息微,口开手撒,或汗出肢冷,舌胖或淡,脉细弱无力。2分气血厥证以气厥、血厥为多见,其中尤以气厥、血厥之实证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应当注意鉴别。气厥实者,乃肝气升发太过所致,体质壮实之人,肝气上逆,由惊恐而发,表现为突然昏仆,呼吸气粗,口噤握拳,头晕头痛,舌红苔黄,脉沉而弦;血厥实者,乃肝阳上亢,阳
11、气暴张,血随气升,气血并走于上,表现为突然昏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面赤唇紫,或鼻衄,舌质暗红,脉弦有力。治疗原则厥证乃危急之候,当及时救治为要,醒神回厥是主要的治疗原则,但具体治疗其虚、实证时又有所不同。实证: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开窍法是救治急症的独特疗法之一,适用于邪实窍闭之神昏证,以辛香走窜的药物为主,具有通关开窍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开泄痰浊闭阻,温通辟秽化浊,宣窍通利气机而达到苏醒神志的目的。在剂型上应选择丸、散、气雾、含化以及注射之类药物,宜吞服、鼻饲、注射。本法系急救治标之法,苏醒后应按病情辨证治疗。虚证:益气、回阳、救逆而醒神。适用于元气亏虚、气随血脱、精竭气脱之神昏证。主要是
12、通过补益元气、回阳救逆而提高气的统摄能力。对于失血过急过多者,还应配合止血、输血,以挽其危。由于气血亏虚,故不可妄用辛香开窍之晶。分证论治气厥实证症状:由情志异常、精神刺激而发作,突然昏倒,不知人事,或四肢厥冷,呼吸气粗,口噤拳握,舌苔薄白,脉伏或沉弦。治法:开窍,顺气,解郁。方药:通关散、五磨饮子。本证因肝气不舒,气机逆乱而厥。“急则治其标”,应先以搐鼻取嚏,通关开窍,急救催醒。通关散以皂角辛温开窍,细辛走窜宣散,合用以通诸窍。五磨饮子以沉香、乌药降气调肝,槟榔、枳实、木香行气破滞。可再加檀香、丁香、藿香等以理气宽胸。若肝阳偏亢,头晕而痛,面赤燥热者,可加钩藤、石决明、磁石等平肝潜阳;若兼有
13、痰热,症见喉中痰鸣,痰涌气塞者,可加胆南星、贝母、橘红、竹沥等涤痰清热;若醒后哭笑无常,睡眠不宁者,可加茯神、远志、酸枣仁等安神宁志。由于导致本证发作者有明显的情志精神因素,且部分患者有类似既往病史,因此平时可服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之类,理气解郁,调和肝脾。虚证症状:发病前有明显的情绪紧张、恐惧、疼痛或站立过久等诱发因素,发作时眩晕昏仆,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舌淡,脉沉细微。治法:补气,回阳,醒神。方药:生脉注射液、参附青注射液、四味回阳饮。本证临床较为多见,尤以体弱的年青女性易于发生。首先急用生脉注射液或参附青注射液静脉推注或滴注,以补气摄津醒神。亦可用四味回阳饮加味,方中用人参大补
14、元气,附子、炮姜温里回阳,甘草调中缓急,共奏补气温阳之效。若汗出多者,加黄芪、白术、煅龙牡,加强益气功效,更能固涩止汗;若心悸不宁者,加远志、柏子仁、酸枣仁等养心安神;若纳谷不香,食欲不振者,加白术、茯苓、陈皮健脾和胃。本证亦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平时可服用香砂六君子丸、归脾丸等药物,健脾和中,益气养血。另可加用甘麦大枣汤养心宁神,甘润缓急。血厥实证症状:多因急躁恼怒而发,突然昏倒,不知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黯红,脉弦有力。治法:开窍,活血,顺气,降逆。方药:清开灵注射液、通瘀煎。本证气血并逆于上,清窍壅塞,先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推注或滴注,以开其闭;然后用通瘀煎,方中以当归尾、红花、山楂活血
15、散瘀,乌药、,青皮、木香、香附等顺气开郁,泽泻性下行而泻,引气血而下。另外可加用石决明、钩藤、牛膝平肝潜阳。若急躁易怒,肝热者加菊花、丹皮、龙胆草;若兼见阴虚不足,眩晕头痛者,加生地、枸杞、珍珠母。虚证症状:因失血过多而发,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自汗肢冷,目陷口张,呼吸微弱,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治法:补养气血。方药:急用独参汤灌服,继服人参养营汤。独参汤即重用一味人参,大补元气,所谓“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亦可用人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静脉推注或滴注。同时对急性失血过多者,应及时止血并采取输血措施。缓解后继用人参养营汤补养气血,方中以人参、黄芪为主益气,佐当
16、归、熟地养血,白芍、五味子敛阴,白术、茯苓、远志、甘草健脾安神,肉桂温养气血,生姜大枣和中补益,陈皮行气。若自汗肤冷,呼吸微弱者,加附子、干姜温阳;若口干少津者,加麦冬、玉竹、沙参养阴;心悸少寐者,加龙眼肉、酸枣仁养心安神。痰厥症状:素有咳喘宿痰,多湿多痰,恼怒或剧烈咳嗽后突然昏厥,喉有痰声,或呕吐涎沫,呼吸气粗,舌苔白腻,脉沉滑。治法:行气豁痰。方药:导痰汤。本方以二陈汤加枳实、胆南星而成。方中用陈皮、枳实理气降逆,半夏、胆南星、茯苓燥湿祛痰。可加苏子、白芥子化痰降气。若痰湿化热,口干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者,加黄芩、栀子、竹茹、瓜蒌仁清热降火。暑厥症状:发于暑热夏季,面红身热,突然昏仆,甚
17、至谵妄,眩晕头痛,舌红干,脉洪数。治法:清暑益气,开窍醒神。方药:清开灵注射液、万氏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白虎加人参汤。首先将患者迅速移至阴凉通风之处,吸氧,输液,采取有效措施降温。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推注或滴注,灌服万氏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以开窍醒神。继而服用白虎加人参汤或清暑益气汤。前者用人参益气保津,白虎汤清热解暑;后者用西洋参生津益气,麦冬、知母滋阴清热,黄连、竹叶、荷梗、西瓜翠衣清解暑热。此外,还有食厥,由暴饮多食,复遇恼怒而发,不过临床上比较少见。食后突然昏厥,气息窒塞,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脉滑实,治当和中消导。食后不久而发厥,先用盐汤探吐祛邪,再用神术散、保和丸加减治之。食后腹胀,大便
18、不通者,可用小承气汤导下。【转归预后】厥证之转归主要有三:一是阴阳气血相朱,进而阴阳离绝,发展为一厥不复之死证。二是阴阳气血失常,或为气血上逆,或为中气下陷,或气血痰瘀等邪气内闭,气机逆乱而阴阳尚未离绝,此类厥证之生死,取决于正气来复与否及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得当。若正气来复,治疗得当,则气复返而生,反之,气不复返而死。三是表现为各种证候之间的转化,如气厥和血厥之实证,常转化为气滞血瘀之证;失血致厥的血厥虚证,常转化为气随血脱之脱证等等。厥证的预后,取决于患者平素正气的强弱及邪气的盛衰,抢救治疗得当与否。发病之后,若呼吸比较平稳,脉象有根,表示正气尚强,预后良好。反之,若气息微弱,或见昏愦不语,
19、或手冷过肘,足冷过膝,或脉象沉伏如一线游丝,或如屋漏,或散乱无根,或人迎、寸口、趺阳之脉全无,多属危候,预后不良。【预防与调摄】加强举炼,注意营养,增强体质。注意思想修养,陶冶情志,避免恶性的精神和环境刺激。对已发厥证者,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措施救治。患者苏醒后,要消除其紧张情绪,针对不同的病因予以不同的饮食调养,如暑厥宜给予清凉素淡饮食,并多进食鲜水果或果汁。所有厥证患者应严禁烟酒及辛辣香燥之品,以免助热生痰,加重病情。【结语】厥证是一种急性病证,临床上以突然发生一时性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症状。轻者短时间内即可苏醒,重者一厥不醒,预后不良。其病因有体
20、质禀赋脏腑气血偏颇、情志精神刺激以及暴感外邪等,病机在于气机逆乱,升降失调,气血阴阳不相顺接。厥证分为五种,即气、血、痰、暑、食厥,由于病机转归有虚实之分,临证时应根据不同类型;区别虚实而辨治。在治疗上,鉴于本证为危急之候,故应采用综合急救措施,及时救治,使之神醒厥回。各型之厥,特点不同,但也有其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是由生理上的关联和病因病机的共性所决定的。例如气厥与血厥,因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而互相影响,又如痰厥与气厥由于痰随气动而互相联系。至于情志过极以致气血逆乱而发厥,则与气厥、血厥、痰厥均有密切关系。因此临床上既要注意厥证不同类型的特点,又要把握厥证的共性,相互参见,全面兼顾,方能提
21、高疗效。【文献摘要】灵枢五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景岳全书厥逆:“气厥之证有二,以气盛气虚皆能厥也。气虚卒倒者,必其形气索然,色清白,身微冷,脉微弱,此气脱证也。气实而厥者,其形气愤然勃然,脉沉弦而滑,胸膈喘满,此气逆证也”;“血厥之证有二,以血脱血逆皆能厥也。血脱者如大崩大吐或产后尽脱,则气亦随之而脱,故致卒仆暴死。血逆者,即经所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之谓”。石室秘录厥症:“人有忽然厥,口不能言,眼闭手撒,喉中作酣声,痰气甚盛,有一日即死者,有二三日而死者,此厥多犯神明,然亦因素有痰气而发也。”张氏医通厥:“今人多不知厥证,而皆指为中风也。夫中风者,病多经络之受
22、伤;厥逆者,直因精气之内夺。表里虚实,病情当辨,名义不正,无怪其以风治厥也。”【现代研究】厥证是内科常见危急之证。由于厥证常易并发脱证,故有时也厥脱并称。并主张厥脱合并论治为宜I真临床中医内科学1995:2365L西医学中各种原因所致之晕厥、虚脱等,属此证范围。近10多年来,中医加强了对本证的研究与探索,治疗本证的药物剂型,已从传统的口服丸散片汤剂型发展为多剂型,尤其是注射剂型;给药方法也从单一口服发展为多途径的给药;治法从单一治法发展为多法联用,更有“菌毒并治”、“攻补并举”、中西医结合的抢救方法。以下就近年来治疗厥证的常用方法及制剂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作一简要介绍。回阳救逆本法为气厥阳脱而
23、设,是近年研究的重点之一。一般是将传统的参附汤、回阳汤、四逆汤等,通过剂型改革制成注射液用于临床治疗。1参附注射液方剂出自明代方贤所编著的奇效良方,经研究制成参附注射液,由成都中医药研究所等单位临床交叉验证,与西药多巴胺、阿拉明对照。用参附注射液20-30ml加葡萄糖溶液20ml静脉注射,必要时05-1小时重复注射1次,或以参附注射液50lOOml加入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血管活性药物。结果参附组138例,显效91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891;对照组44例,显效24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886,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中医急症通讯1988;(1):13。石氏的研
24、究资料提示,参附注射液能著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对抗由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心电图ST段下降中草药1982;(3):27)。兰氏等报道,参附注射液对家兔失血性休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降低休克动物的乳酸和血浆组织蛋白酶的活性中成药研究1984;(3):28L爱氏等观察到参附注射液对心肌培养细胞耐缺氧能力、耐缺糖能力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11):679L参附注射液对轻度、中度的厥证疗效较好,外周的升压作用缓慢,但对缺氧、缺糖性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中国药理学报1986;(5):439L丁氏等用中药静脉注射剂参附注射液治疗厥脱证,并与西医常规抗休克治疗作对照。临床观察治疗组195例,对
25、照组64例,开放病例113例。结果表明,参附注射液疗效稳定,其疗效与西医常规抗休克治疗相仿,对患者血压回升及肢冷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西药治疗(p005)中国中医急症1996;(4):161。莫氏用中药静脉注射剂参附注射液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真心痛合并厥脱证30例,所有病例均常规给予吸氧,有疼痛者给予杜冷丁肌注,有心律失常者给予纠正心律失常药物,一律不使用血管活性药。结果表明起效快,疗效稳定、显著,对轻中度厥脱有满意的治疗效果中国中医急症1996;(4):163L2参附青注射液全国厥脱证协作组参照古方参附汤和回阳汤的主要组成,取红参、附子、青皮三味药,研制成参附青注射液,用以治疗热毒内陷所致的厥脱
26、证(相当于感染性休克),并设立西药多巴胺与阿拉明对照组,建立客观指标进行观察。根据辨证分型的特征,制订统一的观察表格,在全国协作组内交叉验证治疗135例厥脱患者。参附青组104例,显效58例,有效30例,有效率846。104例中,中重度者77例,有效62例,有效率805;阳气暴脱者65例,有效62例,有效率95;真阴耗竭者16例,有效率31。西药阿拉明、多巴胺组31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有效率677;31例中,中重度27例,有效15例,有效率为555。显然,参附青注射液对中重度厥脱病证疗效优于西药多巴胺、阿拉明(P005),对阳气暴脱者疗效明显高于真阴耗竭者(P001)。由此可见,使用中
27、药制剂也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才能提高疗效中国医药学报1988;(1):24L实验证明参附青注射液有防治内毒素致大鼠休克的作用,能抑制内毒素所致之肠系膜微动脉痉挛;对内毒素所致休克大鼠的心肝肺组织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能阻止血小板聚集和粒细胞脱颗粒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5):291信用参附青注射液培养的心肌细胞有正性肌力和负性频率的作用,能使受损心肌细胞的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及糖原增加,提示本药能提高心肌细胞耐受缺氧、缺糖的能力,使其免受损伤,从而证实参附青注射液既有升压作用,又有改善微循环作用上海中医学院学报1987;(1):46。益气养阴本法是为温病过程中气阴耗伤型厥脱证
28、而设,常用药物是按古方生脉散、参麦饮研制的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郑氏等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各种休克患者91例,结果显效64例,有效23例,血压回升时间2983土0512小时,稳压时间为24612土4444小时。统计学处理表明参麦注射液组血压平均复常时间明显快于西药扩容、强心和血管活性药对照组全国急症研讨会资料1987-邓氏等发现,参麦注射液能推迟内毒素所致休克动物的死亡时间,对内毒素所致实验动物的体温过高与过低、外周血白细胞的急剧升高与过低均有调整作用,能对抗内毒素对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抑制作用,能激发肾上腺皮质的功能,能调整血浆中ANIP与eGMP的平衡。郑氏等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参麦注射液用于心悸
29、、真心痛所致的厥脱证更适当四川医药1980;(1):25;(3):176。张氏等用生脉散注射液治疗厥脱证68例,其中低血容量性休克29例,感染性休克18例,心源性休克13例,过敏性休克8例;中医辨证分型:气阴两虚36例,真阴耗竭18例,阳气暴脱14例,结果:显效46例(677),有效18例(264),无效4例(59),总有效率为941中国中医急症1996;(4):159。理气救逆严氏等以四逆散加味治愈顽固重症气厥1例陕西中医1998;(8):374。王氏等实验发现,枳实、青皮、陈皮等理气药物有明显的快速升压作用,研制成的枳实注射液、青皮注射液、升压灵注射液均具有血管活性作用,主要使e-受体兴奋
30、,升压快、作用强,但维持时间短,需重复使用方能保证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有效血循环量。若用量过大,浓度过高,可使患者血压急剧升高而出现头痛、躁动不安,少数病例有心率增快、心律不齐的反应,一旦减少剂量或停药,症状很快消失。枳实注射液的有效成分N-甲基酷氨有正性肌力作用,此作用与兴奋o-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具有升高血压、降低冠状动脉及肾血管的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改善心脏泵血功能的作用新医药学杂志1978;(3):KL用枳实注射液治疗各种休克94例,显效70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青皮注射液和陈皮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羟福林。青皮制剂比枳实、橘皮、香橼的同类制剂对麻醉猫具有更强的升压作用和抗休
31、克作用,对动物(犬、猫、兔、大白鼠)的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和催眠药中毒所致用的休克均有显著疗效,对过敏性休克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中草药1980;(4):168L临床用青皮注射液治疗各型休克X例,有效率100。用升压灵(主要为陈皮)注射液治疗厥脱证112例(其中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90例,感染性休克22例),与西药多巴胺、阿拉明组50例(其中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39例,感染性休克11例)对照。结果升压灵有明显迅速的升压作用,药后血压恢复的时间为3,37小时,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0小时,静脉滴注后升压时间为10分钟-3小时,也短于对照组的30分钟55小时,有效率为955。说明升压灵升
32、压有速效、高效的特点上海中医学院论文集1982:1)。多法联用近年来的实践证明,益气养阴与回阳救逆法联用,以及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与以上诸法的联用,是抢救厥证成功的重要思路。它突破了一法单用或一方一针单用的治疗方法,大大地提高了抢救效果。此外,“菌毒并举”治疗感染性休克已被广泛采用,此法吸收中西医之长,在西药抗感染、维持有效血循环量、纠正酸碱失衡等措施的同时,用清热解毒、清下并用、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等法加强疗效,分别并用前述各类注射液,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杜氏用多法联用的方法治疗感染性休克,取得较好疗效。采用的主要治法是:清热解毒。如肺炎清解汤用于急性肺部感染所致中毒性休克、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
33、汤适用于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葛根芩连汤适用于感染性急性菌痢所致中毒性休克等。高热不退兼腑实者,用人工牛黄粉1G,1日3次;大黄粉3g,1日4次口服。高热神昏者,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或用清气解毒注射液(虎杖、肿节风、败酱草、鱼腥草),或采用北京中医学院实验药厂生产的清开灵注射液。养阴增液。用增液注射液或养阴注射液,治疗高热伤阴耗液者,亦作一般基础液稀释其他静脉注射制剂(按配伍禁忌表)。养阴益气固脱。早期选人参粉冲服,中期选人参注射液肌肉注射,后期用参麦注射液,先静脉推注,待血压有所恢复后改为静脉滴注。行气固脱。先用枳实注射液,待血压有所回升后,再用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之类。回阳固脱。用三生
34、注射液(生川乌、生南星、生半夏)或参附注射液。活血化瘀。夹瘀者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或川芎嗪静脉推注或滴注等。国内不少专家认为,多法联用是抗休克的有效措施之一,特别是固脱与懈毒的联用,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医杂志1988;(2):32。化痰通腑王氏等运用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中风病中脏腑者取得显著疗效,在降浊醒神方面尤为突出中国医药学报1986;(6):X)。周氏治一老年女性尸厥患者,突然神昏,四肢厥逆,脉伏不见,舌质暗红,舌苔黄厚腻,证属痰热闭阻,治疗以清热化痰,通腑开窍法。药用胆南星、天竺黄、枳实、大黄、黄连、石菖蒲、郁金等水煎,然后将冰片、姜汁、紫雪丹溶人汤剂中,少量频频缓慢灌服。每隔1-2小时用通关散吹鼻并针刺人中、十宣1次。服3剂后大便通,神志渐清,能进少量饮食,继续以清热燥湿化痰药物调理半月而愈中国医药学报1986;(2):X。综上所述,对厥证的研究已取得可喜的成绩,但应看到中药治疗厥证(休克)平均稳压时间仍不够理想。今后要加强传统疗法与系列化方药的研究,充实临床辨证指标,掌握辨证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