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96220206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145 大小:3.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高考物理: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docx(1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高中物理 10 大难点强行突破物体受力分析一、难点形成原因:难点之一1、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

2、析准确性和全面性。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二、难点突破策略: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1.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整体法隔离法将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 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析的方法 开的方法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概念选用原则的作用力作用力分析整体周围其他物体对整体的作用。而不画整体

3、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它受到周围其他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注意问题23.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受力分析的步骤 :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 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2)按顺序画力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b次画已知力c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 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d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

4、有则画出。(3)验证:说明:1)等),不画(((2)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3)每一个力都应找到施力物体,防止“漏力”和“添力”。4)可看成质点的物体,力的作用点可画在重心上,对有转动效果的物体,则力应画在实际位置上。(5)为了使问题简化,常忽略某些次要的力。如物体速度不大时的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等。(6)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情况也不同。. 受力分析的辅助手段4(1)物体的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有加速度时)3)牛顿第三定律(

5、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5.常见的错误及防范的办法:(1)多画力。a.研究对象不明,错将其他物体受到的力画入。b.虚构力,将不存在的力画入。c.将合力和分力重复画入。要防止多画力。第一,彻底隔离研究对象。第二,每画一个力要心中默念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 少画力。少画力往往是由受力分析过程混乱所致,因此a.要严格按顺序分析。b.分析弹力和摩擦力时,所有接触点都要分析到。(3) 错画力。即把力的方向画错。防范办法是要按规律作三、分类例析1弹力有、无的判断但有的形变明显,有的不明显 。那么如何判断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无弹力 ?法 1: “假设法

6、”,即假设接触物体撤去,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能维持现状。若维持现状则接触物体对研究对象没有弹力,因为接触物体使研究对象维持现状等同于没有接触物,即接触物形同虚设,故没有弹力。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弹力,因为接触物撤去随之撤去了应该有的弹力,从而改变了研究对象的现状。可见接触物对研究对象维持现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有弹力。例 1: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 ab图 11【审题】在 a、b 图中,若撤去细线,则球都将下滑,故细线中均有拉力, a 图中若撤去接触面,球仍能保持原来位置不动,所以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b 图中若撤去斜面,球就不会停在原位置静止,所以斜面对小球有支

7、持力。【解析】图 a 中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图 b 中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2即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分析是否符合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或者由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反推弹力是否存在。同时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二力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还可以列方程求解弹力。例 2: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 MO、ON 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图 12【审题】图中球由于受重力,对水平面 ON 一定有挤压,故水平面 ON 对球一定有支持力,假设还受到斜面 MO 的弹力,如图 13 所示,则球将不会静止,所以斜面 MO 对球没有弹力。【解析】水平面 ON 对球有支持力,斜面 MO 对球没有弹力。再如例 1 的 a 图中,

8、若斜面对球有弹力,其方向应是垂直斜面且指向球,这样球也不会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斜面对球也没有弹力作用。图 132.弹力的方向例 3:如图 14 所示,画出物体 A 所受的弹力a 图中物体 A 静止在斜面上b 图中杆 A 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的碗中c 图中 A 球光滑 O 为圆心, O为重心。abc图 14【审题】图 a 中接触处为面面接触,由于物体受重力作用,会对斜面斜向下挤压,斜面要恢复形变,应垂直斜面斜向上凸起,对物体有垂直斜面且指向物体斜向上的弹力。图 b 中 B 处为点与曲面接触,发生的形变为沿半径方向向外凹,要恢复形变就得沿半径向上凸起,C 处为点与平面接触, C 处碗的形变的方向为斜向

9、下压,要恢复形变就得沿垂直杆的方向向上,所以 B 处杆受的弹力为垂直过接触点的切面沿半径指向圆心,C 处杆受的弹力为垂直杆向上。 图 c 中接触处为点与曲面接触,发生的形变均为沿半径分别向下凹,要恢复形变就得沿半径方向向上凸起,所以在 M、N 两接触处对 A 球的弹力为垂直过接触点的切面沿半径方向向上,作用线均过圆心 O,而不过球的重心 O。【解析】如图 15 所示abc图 15【总结】弹力的方向为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分析时首先应明确接触处发生的形变是怎样的,恢复形变时应向哪个方向恢复。另外应记住平面与平面、点、曲面接触,曲面与点、曲面接触,绳、杆弹力方向的特点,才能得以正确分析。例 4:如

10、图 16 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 m 的球,试分析下列情况下杆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1)小车静止;(2)小车以加速度 a 水平向右运动;(3)小车以加速度 a 水平向左运动。图 16图 17【审题】此题杆对球的弹力与球所处的运动状态有关 。分析时应根据不同的运动状态具体分析。(1)小车静止时,球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外力为零,因重力竖直向下,所以杆对球的弹力 F 竖直向上,大小等于球的重力 mg,如图 17甲所示。(2)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因球只受弹力和重力,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F=ma 得,两力的合力一定是水平向右。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杆对球的弹力 F

11、的方向应斜向右上方,设弹力 F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由三角知识得:F=tan=a/ g 如图 17 乙所示。(3)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因球只受弹力和重力,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F=ma 得,两力的合力一定是水平向左,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杆对球的弹力 F的方向应斜向左上方,设弹力 F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由三角知识得:F=tan=a/ g 如图 17 丙所示可见,弹力的方向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有关,并不一定沿杆的方向。【解析】(1)球处于平衡状态,杆对球产生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且大小等于球的重力 mg。(2)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球受合力方向一定是水平向右,杆对球的弹力方向应斜向右上方,与

1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有关,其方向与竖直杆成arc tan a/g 角,大小等于。(3)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球受合力方向一定是水平向左,杆对球的弹力方向应斜向左上方,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有关,其方向与竖直杆成 arc tan a/g 角,大小等于。【总结】杆对球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只有当加速度向右且 a= gtan时,杆对小球的弹力才沿杆的方向,所以在分析物体与杆固定连接或用轴连接时,物 体受杆的弹力方向应与运动状态对应并根据物体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判断摩擦力的有、无3间有例 5:如图 18 所示,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 A 与接触面间有、无摩擦力。图 a 中物体 A 静止图

13、b 中物体 A 沿竖直面下滑,接触面粗糙图 c 中物体 A 沿光滑斜面下滑图 d 中物体 A 静止【审题】图 a 中物体 A 静止,水平方向上无拉力,所以物体 A图与1接8触面间无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无摩擦力产生;压力,所以不论接触面是否光滑都;图 c 中接触面间光滑,所以无摩擦力产生;图 d 中物体 A 静止,由于重力作用,有相对斜面向下运动的趋势,所以有静摩擦力产生。【解析】图 a、图 b、图 c 中无摩擦力产生,图 d 有静摩擦力产生。总结】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应依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关键是看有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4摩擦力的方向.但相对运动趋势不如相对运动直观,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常

14、用下列方法判断。法 1:“假设法”。即假设接触面光滑,看原来相对静止的物体间能发生怎样的例 6:如图 19 所示为皮带传送装置,甲为主动轮,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P、Q 分别为两轮边缘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Q 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反BP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反,Q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同CP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同,Q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反DP、Q 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同图 19【审题】本题可用“假设法”分析。由题意可知甲轮与皮带间、乙轮与皮带间均相对静止,皮带与轮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假设甲轮是光滑的,则

15、甲轮转动时皮带不动,轮上 P 点相对于皮带向前运动,可知轮上 P 点相对于皮带有向前运动的趋势,则轮子上的 P 点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后,即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再假设乙轮是光滑的,则当皮带转动时,乙轮将会静止不动,这时,乙轮边缘上的 Q 点相对于皮带向后运动,可知轮上 Q 点有相对于皮带向后运动的趋势,故乙轮上 Q 点所受摩擦力向前,即与乙轮转动方向相同。 【解析】正确答案为 B例 7:如图 110 所示,物体 A 叠放在物体 B 上,水平地面光滑,外力 F 作用于物体 B 上使它们一起运动,试分析两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图 110【审题】本题中假设 A、B 间接触面是光滑的,当 F 使

16、物体 B 向右加速时,物体A 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经很短时间后它们的相对位置将发生变化,即物体 A 相对 B 有向左的运动,也就是说在原来相对静止时,物体 A 相对于 B有向左的运动趋势,所以 A 受到 B 对它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与 A 的实际运动方向相同)。同理 B 相对 A 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所以 B 受到 A 对它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左(与 B 的实际运动方向相反)。【解析】物体 A 相对于 B 有向左的运动趋势,所以 A 受到 B 对它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与 A 的实际运动方向相同)。物体 B 相对 A 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所以 B 受到 A 对它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左(与 B 的实

17、际运动方向相反)。如图 111所示法 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定。即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的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确定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例 8:如图 112 所示,A、B 两物体竖直叠放在水平面上,今用水平力 F 拉物体,两物体一起匀速运动,试分析 A、B 间的摩擦力及 B 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图 111【审题】本题分析摩擦力时应根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以 A 物体为研究对象:A 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二者平衡,假设在水平方向上 A 受到 B对它的静摩擦力,该力的方向一定沿水平方向,这样无论静摩擦力方向向左或向右,都不可能使

18、 A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与题中所给 A 物体处于匀速运动状态相矛盾,故 A 物体不受 B 对它的静摩擦力。反过来,B 物体也不受 A 物体对它的静摩擦力。图 112分析 B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可以 A、B 整体为研究对象。因 A、B 一起匀速运动,水平方向上合外力为零 。水平方向上整体受到向右的拉力 F 作用,所以水平面对整体一定有向左的滑动摩擦力,而水平面对整体的滑动摩擦力也就是水平面对 B 物体的滑动摩擦力。【解析】分析见上,因 A 匀速运动,所以 A、B 间无静摩擦力,又因 A、B整体匀速运动,由平衡条件得,物体 B 受到水平面对它的滑动摩擦力应向左。法 3: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来判定

19、此法关键是抓住“力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例 6 中地面光滑,F 使物体 A、B 一起向右加速运动,A 物体的加速度和整体相同,由牛顿第二定律 F=ma 得 A 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一定向右,而 A 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所以水平方向上受的力为它的合外力,而在水平方向上只有可能受到 B 对它的静摩擦力,所以 A 受到 B 对它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B对 A 的摩擦力与 A 对 B 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B 受到 A 对它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左。【总结】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判断时

20、除了用“假设法”外,还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及 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滑动摩擦力 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的受力分析例 9:如图 113 甲所示,竖直墙壁光滑,分析静止的木杆受哪几个力作用。审题】首先选取研究对象木杆,其次按顺序画力:重力作用在5【木杆的中点,方向竖直向下 ;画弹力。有两个接触点,墙与杆接触点属点面接触,弹力垂直于墙且指向杆,地与杆的接触点也属点面接触,杆受的弹力垂直于地面且指向杆;画摩擦力 。竖直墙光滑,墙与杆接触点没有摩擦力 ;假设地面光滑,杆将会向右运动,所以杆静止时有相对地面向右的运动趋势,所以地面对杆有向左的摩擦力。【解析】杆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弹

21、力 N1,垂直于墙且指向杆,弹力N2,垂直于地面且指向杆;地面对杆向左的摩擦力 f。如图 113 乙所示乙图 113【总结】受力分析时应按步骤分析,杆受的各力应画在实际位置上 。不要将各力的作用点都移到重心上去。例 10:如图 114 甲所示,、叠放于水平地面上,加一水平力,三物体仍静止,分析、的受力情况。【审题】用隔离法分析:先取为研究对象:受向下的重力、对的支持力。假设 B 对 A 有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不论方向水平向左还是向右,都与 A 处的静止状态相矛盾,所以对没有摩擦力。取为研究对象:受向下的重力、对的压力、对的支持力、水平力。因处静止,水平方向受合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对一定有水平向

22、左的摩擦力 f。再取为研究对象:受向下的重力、对的压力,地面对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对的摩擦力向右,因处静止合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地对的摩擦力 f 一定水平向左。【解析】A、B、C 三物体的受力如图图 114 乙所示甲乙图 114【总结】用隔离法分析物体受力分析最常用的方法,分析时应将研究的物体单独拿出来,不要都画在一起,以免出现混乱。同时应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分析。A 对 B 的压力及 B 对 C 的压力应以和表示,不要用 和 表示,因中它们跟 、 是不同的。此题也可以用先整体后部分,由下向上的方法分、析。例 11:如图 115 甲所示,物体、静止,画出、的受力图。审题】用隔离法分析 。

23、先隔离:受重力,外力,由于 F 的作用,【 B 和 A 之间的挤压,所以对有支持力AB,假设 A、B 接触面光滑,物体 B将相对 A 下滑,所以有相对 A 向下的运动趋势,B 受向上的静摩擦力 fAB。再隔离:受重力 ,墙对的支持力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A 受到 B墙对它的压力 N ,水平向左,摩擦力 f ,方向竖直向下。假设墙是光滑的,BABA物体相对墙将下滑,也就是说物体相对墙有向下的运动趋势,所以墙对有竖直向上的摩擦力 f 墙。【解析】A、B 受力如图 115 乙所示图 115 甲图 115 乙总结:此类问题用隔离法分析,应注意 A、B 间、A 与墙间的摩擦力的分析,同时要根据牛顿第三定

24、律分析。例 12:如图 116 所示,用两相同的夹板夹住三个重为 G 的物体 A、B、C,三个物体均保持静止,请分析各个物体的受力情况.图 116【审题】要分析各物体的受力情况,关键是分析 A、B 间、B、C 间是否有摩擦力,所以可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 。首先以三物体为一整体 。竖直方向上,受重力 3G,竖直向下,两板对它向上的摩擦力,分别为 f;水平方向上,受两侧板对它的压力 N 、N 。根据平衡条件得,每一侧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 1.5G。然后再12用隔离法分析 A、B、C 的受力情况,先隔离 A,A 物体受重力 G,方向竖直向下,板对它的向上的摩擦力 f,大小等于 1.5G ,A 物体要平

25、衡,就必须受到一个 B 对它的向下的摩擦力 fBA,根据平衡条件得,大小应等于 0.5 G , 水平方向上,A物体受板对它的压力 N 和 B 对它的压力 N ; 再隔离 C,C 物体的受力情况与 A1BA物体类似. 竖直方向上受重力 G、板对它的向上的摩擦力 f、B 对它的向下的摩擦力 f ,水平方向上受板对它的压力 N 、B 对它的压力 N 。再隔离 B,竖直BC2BC方向上 B 物体受重力 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 受到 A 对它的向上的摩擦力 fABC 对它的向上的摩擦力 fCB ,以及水平方向上 A 对它的压力 NAB 和 C 对它的压力N 。、CB【解析】A、B、C 受力如图图 1

26、17 所示图 117 【总结】明确各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先整体法确定两侧的摩擦力,再用隔离法确定单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例 13:如图 118 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直角劈 M 上有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若 m 在其上匀速下滑,仍保持静止,那么正确的说法是(A.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g)B.对地面的压力大于(M+m)gC.地面对没有摩擦力图 118D.地面对有向左的摩擦力【审题】先用隔离法分析。先隔离 m,m 受重力 mg、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N、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f,因 m 沿斜面匀速下滑,所以支持力 N 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f 可根据平衡条件求出。

27、再隔离 M,M 受竖直向下重力 Mg、地面对它竖直向上的支持力 N 地、由牛顿第三定律得,m 对 M 有垂直斜面向下的压力 N和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f,M 相对地面有没有运动趋势,关键看 f和 N在水平方向的分量是否相等,若二者相等,则 M 相对地面无运动趋势,若二者不相等,则 M 相对地面有运动趋势,而摩擦力方向应根据具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确定。【解析】m、M 的受力如图 119 所示甲图 119乙对 m:建系如图甲所示,因 m 沿斜面匀速下滑,由平衡条件得:支持力 N=mgcos,摩擦力 f=mgs in对 M:建系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三定律得,N= N,f= f,在水平方向上,压力 N

28、的水平分量 Ns in= mgcos s in,摩擦力 f的水平分量 fcos= mgs incos,可见 fcos=Ns in,所以 M 相对地面没有运动趋势,所以地面对M 没有摩擦力。在竖直方向上,整体平衡,由平衡条件得:N 地= fs in+ Ncos +Mg=mg+Mg。所以正确答案为:A、C 再以整体法分析: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 M 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地面对 M 的支持力、地面对摩擦力是 M 和m 整体的外力,所以要讨论这两个问题,可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因 m 在斜面上匀速下滑、M 静止不动,即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

29、竖直方向上地面对 M 的支持力等于重力,水平方向上若受地面对M 的摩擦力,无论摩擦力的方向向左还是向右,水平方向上整体都不能处于平衡,所以整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解析】整体受力如图 120 所示,正确答案为:A、C。总结】综上可见,在分析整体受的外力时,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简单。也可以隔离法分析,但较麻烦,在实际解题时,可灵活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图 120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地球周围受重力绕物一周找弹力考虑有无摩擦力其他外力细分析合力分力不重复只画受力抛施力难点之二传送带问题一、难点形成的

30、原因:1、对于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等等,这些关于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的判断等基础知识模糊不清;23、对于物体相对地面、相对传送带分别做什么样的运动,判断错误;、对于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考虑不全面,出现能量转化不守恒的错误过程。二、难点突破策略:(1)突破难点在以上三个难点中,第 1 个难点应属于易错点,突破方法是先让学生正确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的判断方法、大小的决定因素等等 。通过对不同类型题目的分析练习,让学生做到准确灵活地分析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第一,物体间相互接触、挤压; 第二,接

31、触面不光滑; 第三,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前两个产生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困难,第三个条件就比较容易出问题了。若物体是轻轻地放在了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那么物体一定要和传送带之间产生相对滑动,物体和传送带一定同时受到方向相反的滑动摩擦力。关于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滑动摩擦力一定要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先判断物体相对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可用假设法,若无摩擦,物体将停在原处,则显然物体相对传送带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要受到沿传送带前进方向的摩擦力,由牛顿第三定律,传送带要受到向后的阻碍它运动的滑动摩擦力;二是根据摩擦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来分析它的方向,物

32、体只所以能由静止开始向前运动,则一定受到向前的动力作用,这个水平方向上的力只能由传送带提供,因此物体一定受沿传送带前进方向的摩擦力,传送带必须要由电 动机带动才能持续而稳定地工作,电动机给传送带提供动力作用,那么物体给传送带的就是阻力作用,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反。若物体是静置在传送带上,与传送带一起由静止开始加速,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加速度相对较小,物体和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它们之间存在着静摩擦力,物体的加速就是静摩擦力作用的结果,因此物体一定受沿传送带前进方向的摩擦力;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小,加速度相对较大,物体和传送带不能保持相对静止,物体将跟不上传送带的运动,

33、但它相对地面仍然是向前加速运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滑动摩擦力,同样物体的加速就是该摩擦力的结果,因此物体一定受沿传送带前进方向的摩擦力。若物体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匀速运动,则它们之间无摩擦力,否则物体不可能匀速运动。若物体以大于传送带的速度沿传送带运动方向滑上传送带,则物体将受到传送带提供的使它减速的摩擦力作用,直到减速到和传送带有相同的速度、相对传送带静止为止。因此该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若物体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后,开始减速,因物体速度越来越小,故受到传送带提供的使它减速的摩擦力作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传送带则受到与传送带运动方向相同的摩擦力作用。

34、若传送带是倾斜方向的,情况就更为复杂了,因为在运动方向上,物体要受重力沿斜面的下滑分力作用,该力和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共同决定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例 1:如图 21 所示,传送带与地面成夹角=37,以 10m/ 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轻轻地放一个质量 m=0.5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5,已知传送带从AB 的长度 L=16m,则物体从 A 到 B 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审题】传送带沿逆时针转动,与物体接触处的速度方图 21【向斜向下,物体初速度为零,所以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滑动(相对地面是斜向下运动的),因此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作用,这样物体在沿斜面方向上所受的合

35、力为重力的下滑分力和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因此物体要做匀加速运动。当物体加速到与传送带有相同速度时,摩擦力情况要发生变化,同速的瞬间可以看成二者间相对静止,无滑动摩擦力,但物体此时还受到重力的下滑分力作用,因此相对于传送带有向下的运动趋势,若重力的下滑分力大于物体和传送带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此时有tan,则物体将向下加速,所受摩擦力为沿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若重力的下滑分力小于或等于物体和传送带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此时有tan,则物体将和传送带相对静止一起向下匀速运动,所受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大小等于重力的下滑分力 。也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传送带比较短,物体还没有加速到与传送带同速就已经滑到了底端,这

36、样物体全过程都是受沿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作用。【解析】物体放上传送带以后,开始一段时间,其运动加速度。这样的加速度只能维持到物体的速度达到 10m/ s 为止,其对应的时间和位移分别为: 16m以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变为沿传送带向上,其加速度大小为(因为 mgs inmgcos )。设物体完成剩余的位移 所用的时间为 ,则,11m=解得:所以:。【总结】该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分析好各阶段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若0.75,第二阶段物体将和传送带相对静止一起向下匀速运动;若 L5m,物体将一直加速运动。因此,在解答此类题目的过程中,对这些可能出现两种结果的特殊过程都要进行判断。例 2:如图 22

37、所示,传送带与地面成夹角=30,以图 2210m/ s 的速度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轻轻地放一个质量 m=0.5 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6,已知传送带从 AB的长度 L=16m,则物体从 A 到 B 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审题】该题目的物理过程的前半段与例题 1 是一样的,但是到了物体和传送带有相同速度时,情况就不同了,经计算,若物体和传送带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重力的下滑分力,物体将和传送带相对静止一起向下匀速运动,所受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大小等于重力的下滑分力。【解析】物体放上传送带以后,开始一段时间,其运动加速度。这样的加速度只能维持到物体的速度达到 10m/ s 为止

38、,其对应的时间和位移分别为:16m以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变为沿传送带向上,其加速度大小为零因为 mgs inmgcos )。( 设物体完成剩余的位移 所用的时间为 ,则,16m5.91m=解得:所以:。【总结】该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分析好各阶段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tan=,第二阶段物体将和传送带相对静止一起向下匀速运动。例 3:如图 23 所示,传送带与地面成夹角=37,以 10m/ 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轻轻地放一个质量 m=0.5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5,已知传送带图 23从 AB 的长度 L=5m,则物体从 A 到 B 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审题】该题目的物理

39、过程的前半段与例题 1 是一样的,由于传送带比较短,物体将一直加速运动。【解析】物体放上传送带以后,开始一段时间,其运动加速度。这样的加速度只能维持到物体的速度达到 10m/ s 为止,其对应的时间和位移分别为:此时物休刚好滑到传送带的低端。所以:。【总结】该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分析好第一阶段的运动位移,看是否还要分析第二阶段。例题 4:如图 24 所示,传送带与地面成夹角=37,以 10m/ 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下端轻轻地放一个质量 m=0.5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9,已知传送带从AB 的长度 L=50m,则物体从 A 到 B 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审题】传送带沿顺时针转动

40、,与物体接触处的速度方向斜向上,物体初速度为零,所以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滑动【图 24 (相对地面是斜向上运动的),因此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作用,这样物体在沿斜面方向上所受的合力为重力的下滑分力和向上的滑动摩擦力,因此物体要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当物体加速到与传送带有相同速度时,摩擦力情况要发生变化,此时有tan,则物体将和传送带相对静止一起向上匀速运动,所受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大小等于重力的下滑分力。【解析】物体放上传送带以后,开始一段时间,其运动加速度。这样的加速度只能维持到物体的速度达到 10m/ s 为止,其对应的时间和位移分别为:50m以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变为沿传送带向上,其加速度大

41、小为零因为 mgs inmgcos )。(设物体完成剩余的位移 所用的时间为 ,则,50m41.67m=解得:所以:。【总结】该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分析好各阶段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并对物体加速到与传送带有相同速度时,是否已经到达传送带顶端进行判断。本题的一种错解就是:所以:=9.13s该时间小于正确结果 16.66s,是因为物体加速到 10m/ s 时,以后的运动是匀速运动,而错误结果是让物体一直加速运动,经过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就应该短。(2)突破难点 2第 2 个难点是对于物体相对地面、相对传送带分别做什么样的运动,判断错误。该难点应属于思维上有难度的知识点,突破方法是灵活运用“力是改

42、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个理论依据,对物体的运动性质做出正确分析,判断好物体和传送带的加速度、速度关系,画好草图分析,找准物体和传送带的位移及两者 之间的关系。学生初次遇到“皮带传送”类型的题目,由于皮带运动,物体也滑动,就有点理不清头绪了。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如下:选取研究对象,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隔离处理,就是一个化难为简的好办法。对轻轻放到运动的传送带上的物体,由于相对传送带向后滑动,受到沿传送带运动方向的滑动摩擦力作用,决定了物体将在传送带所给的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直到物体达到与皮带相同的速度,不再受摩擦力,而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传送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要想再把两者

43、结合起来看,则需画一运动过程的位移关系图就可让学生轻松把握。如图 25 甲所示,A、B 分别是传送带上和物体上的一点,刚放上物体时,两点重合 。设皮带的速度为 V ,物体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末速为 V ,00图 25其平均速度为 V /2,所以物体的对地位移 x =,传送带对地位移 x 传送带=V0t,0物所以 A、B 两点分别运动到如图 25 乙所示的 A、B位置,物体相对传送带的位移也就显而易见了,x 物= ,就是图乙中的 A、B间的距离,即传送带比物体多运动的距离,也就是物体在传送带上所留下的划痕的长度。例题 5:在民航和火车站可以看到用于对行李进行安全检查的水平传送带。当旅客把

44、行李放到传送带上时,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运动。随后它们保持相对静止,行李随传送带一起前进。 设传送带匀速前进的速度为0.25m/ s,把质量为 5kg 的木箱静止放到传送带上,由于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木箱以 6m/ s2 的加速度前进,那么这个木箱放在传送带上后,传送带上将留下一段多长的摩擦痕迹 ?【审题】传送带上留下的摩擦痕迹,就是行李在传送带上滑动过程中留下的,行李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传送带一直匀速运动,因此行李刚开始时跟不上传送带的运动 。当行李的速度增加到和传送带相同时,不再相对滑动,所以要求的摩擦痕迹的长度就是在行李加速到 0.25m/ s 的过程中,传送带比行李多运动的距离。【解析】解法一:行李加速到 0.25m/ s 所用的时间:t0.042s行李的位移: x行李=0.0053m传送带的位移:x传送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