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绝经痛经中医盆腔炎恶阻中医妇科诊疗规范修订版.docx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96215738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异位妊娠绝经痛经中医盆腔炎恶阻中医妇科诊疗规范修订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异位妊娠绝经痛经中医盆腔炎恶阻中医妇科诊疗规范修订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异位妊娠绝经痛经中医盆腔炎恶阻中医妇科诊疗规范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位妊娠绝经痛经中医盆腔炎恶阻中医妇科诊疗规范修订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异位妊娠绝经痛经中医盆腔炎恶阻中医妇科诊疗规范修订版目录 盆腔炎中医诊疗规范 恶阻中医诊疗规范 痛经中医诊疗规范 异位妊娠中医诊疗规范 绝经综合征中医诊疗规范类别中医妇科-诊疗规范编号ZYFK-3-01名称盆腔炎中医诊疗规范生效日期今年-01-10制定单位中医妇科修订日期今年-12-10版本第 6 版一、概述盆腔炎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的炎症、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 7

2、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 B 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1 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 7 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1) 病史:近期有经行、产后、妇产科手术、房事不洁等发病因素(2) 临床表现: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3) 妇科检查:子

3、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 2 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4) 辅助检查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

4、、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1、湿热瘀结证主症: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次症:经期腹痛加重;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口腻或纳呆;小便黄;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2、气滞血瘀证主症:下腹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或烦躁;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次症: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经前乳房胀痛;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脘腹胀满。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3、寒湿瘀滞证主症:下腹冷痛或刺痛;腰骶冷

5、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次症:形寒肢冷;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经色紫黯或夹血块;大便溏泄。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4、肾虚血瘀证主症: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次症: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头晕耳鸣;经量多或少;经血黯淡或夹块;夜尿频多。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5、气虚血瘀证主症: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 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经血淡黯或夹块;精神萎靡;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三、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论治1

6、、湿热瘀结证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药:银甲丸王渭川妇科经验选加减。金银花、连翘、桔梗、生黄芪、红藤、生鳖甲、蒲公英、紫花地丁、生蒲黄、琥珀粉(冲服)、砂仁、蛇床子。2、气滞血瘀证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 香附、红花、枳壳。3、寒湿瘀滞证治法:祛寒除湿,化瘀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合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加减。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肉桂、赤芍、生蒲黄、五灵脂、制没药、桂枝、茯苓、丹皮、桃仁。4、肾虚血瘀证治法:补肾活血,化瘀止痛。方药:杜断桑寄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杜仲、川续断、

7、桑寄生、生蒲黄、五灵脂、川牛膝、大血藤、没药、延胡索、丹参、三棱、川芎。5、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止痛。方药: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知母、三棱、莪术、鸡内金、川芎、当归、丹参、广木香。(二)外治法1. 直肠给药(1) 中医灌肠或直肠滴注方药:大血藤、败酱草、丹参、赤芍、延胡索、三棱、莪术等随证加减。上药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2) 直肠纳药康妇消炎栓等。2. 中药外敷:下腹部。(1) 中药封包外敷:方药:败酱草、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路路通、三棱、莪术等随证加减。(2) 中药药渣外敷:辨证口服中药两煎后药渣外敷。3. 中药离子导入方药:大血

8、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红花、三棱、莪术、延胡索、川芎、路路通等随证加减。上述药物亦可应用经皮给药治疗仪进行治疗。(三)物理治疗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超短波电疗仪、电脑中频治疗仪、音频电疗仪等。(四)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艾灸、雷火灸等疗法。可应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四、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1、急性盆腔炎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应彻底、及时,以防转为慢性。应用抗生素应足量、有效,如高热不退、有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治疗应彻底、及时,补充每日所需热量及水分,注意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及止痛剂。2、热毒炽盛、邪入营血或热入心包,急服安宫牛黄丸,参照感染性休克

9、的防治原则积极治疗。3、治疗期间应注意发热、腹痛、带下、实验室检查及盆腔体征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4、保持外阴、阴道清洁,必要时床边隔离,防治反复交叉感染。注意经期卫生,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炎症,预防炎症蔓延,继发盆腔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治盆腔炎复发和促进盆腔炎消退。5、本病急性期为妇科危重病,须彻底治疗。本病慢性期病程长,可反复发作。五、疗效评价评价标准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有所减轻,疼痛程度较前改善;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无减轻或有加重。类别中医妇科-诊疗规范编号ZYFK-3-02名称恶阻中医诊疗规范生效日期今年-01-10制定单位中医妇科修订日期今年-1

10、2-10版本第 6 版一、概述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亦称这“子病”、“病儿”、 “阻病”。正如胎产心法云:“恶阻者,谓有胎气,恶心阻其饮食也” 。若妊娠早期仅有恶心择食、头晕,或晨起偶有呕吐者,为早孕反应,不属病态,一般个月后逐渐消失。二、诊断依据参照马宝璋主编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医妇科学进行诊断。1. 病史 有停经史、早孕反应。2. 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频繁,头晕、厌食,甚则恶闻臭气,食入即吐,不食亦吐。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消瘦,更甚者可见血压下降,体温升高,脉搏加快,黄疸,嗜睡或昏迷。3. 检查(

11、1)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相符,子宫变软。(2) 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根据尿酮体、体温、脉搏、血压、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的检测与心电图检查结果可判断病情的轻重。三、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论治恶阻的辨证主要根据呕吐物的性状和患者的口感,结合全身情况、舌脉综合分析,辨其虚实。口淡、呕吐清涎者,多为脾胃虚弱;口中淡腻、呕吐痰涎者,多为脾虚痰湿;口苦、呕吐酸水或苦水者,多为肝胃不和;干呕或呕吐血性物者,多为气阴两虚。恶阻的治疗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服药方法以少量多次呷服为宜。并注意饮食和情志的调节。1. 脾胃虚弱症主要证候: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不

12、食,甚则食入即吐,口淡,呕吐清涎,头晕体倦,脘痞腹胀,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证候分析:孕后血聚于下以养胎元,冲气偏盛而上逆,胃气虚弱,失于和降,冲气夹胃气上逆,是以呕吐不食,或食入即吐;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因而呕吐清涎,纳呆腹胀,不思饮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中阳不振,清阳不升,则头晕体倦。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为脾胃虚弱之征。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方药:香砂六君子汤若脾虚挟痰浊,症见胸闷泛恶,呕吐痰涎,舌淡苔厚腻,脉缓滑,原方加全瓜蒌、苏叶、橘红易陈皮以宽胸理气化痰止呕。若素有堕胎、小产、滑胎史,或症见腰酸腹痛,或阴中下血者,宜去半夏,加杜仲、菟丝子、桑寄生等固肾安胎;若呕吐甚伤阴,

13、症见口干便秘,去砂仁、茯苓、木香等温燥、淡渗之品,加玉竹、麦冬、石斛、胡麻仁等养阴和胃。2. 肝胃不和证主要证候:妊娠早期,恶心,呕吐酸水或苦水,恶闻油腻,烦渴,口干口苦,头胀而晕,胸满胁痛,暖气叹息,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证候分析:孕后阴血聚以养胎,或素体肝旺,孕后肝失血养,肝体不足而益偏亢,且肝脉挟胃贯膈,肝火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恶闻油腻;肝胆互为表里,肝气上逆则胆火随之上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胆热液泄,故呕吐酸水或苦水,烦渴口苦;肝热气逆,上扰空窍则头胀而晕;胸满胁痛,嗳气叹息,舌淡红,苔微黄,胎弦滑均为肝热犯胃之征。治法: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1) 加味温胆汤(

14、医宗金鉴)若呕甚伤津,五心烦热,舌红口干者,酌加石斛、玉竹、麦冬以养阴清热;便秘者,酌加瓜蒌仁润肠通便。(2) 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加法夏、白芍、枇杷叶、柿蒂、乌梅上述二型都可因呕吐不止,不能进食,而导致阴液亏损,精气耗散,出现精神萎靡,形体消瘦,眼眶下陷,双目无神,四肢无力,严重者呕吐带血样物,发热口渴,尿少便秘,唇舌干燥,舌红,苔薄黄或光剥,脉细滑数无力等气阴两亏的严重证候(查尿酮体常呈强阳性反应)。治宜益气养阴,和胃止呕。方用生脉散(方见崩漏)合增液汤(温病条辨)加乌梅、竹茹、芦根。呕吐带血样物者,酌加藕节、乌贼骨养阴清热,凉血止血。必要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液,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

15、紊乱。(二)耳针疗法:将中药王不留行籽压于耳穴(脾、胃、肝)上,用拇、食指指腹相对按压 1-3分钟,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天按压 2-3 次。(三)穴位贴敷疗法:将自制中药敷贴贴于神阙、大横、足三里(双侧)、涌泉(双侧)等穴位,每天 6 小时四、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本病发生往往与精神因素有关,患者应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解除顾虑,避免精神刺激。生活上须调配饮食,宜清谈、易消化,忌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鼓励进食,少量多餐,服药应采取少量缓缓呷服之法,以获药力。五、疗效评价评价标准有效: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消失、明显减轻或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类别中医妇科-诊疗规范编号ZYFK

16、-3-03名称痛经中医诊疗规范生效日期今年-01-10制定单位中医妇科修订日期今年-12-10版本第 6 版一、概述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有称“经行腹痛”。西医妇产科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前者是痛经不伴有盆腔器质性病变;后者常伴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摸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 年版)(1) 病史:有痛经史,或有经量异常、不孕、放置宫内节育器、盆腔炎等病

17、史。(2) 临床表现:腹痛多发生在经前 1-2 天,行经第 1 天达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也有少数于经血将净或经净后 1-2 天始觉腹痛或腰腹痛者。(3) 检查:检查:一般不伴腹肌紧张或反跳痛。无阳性体征者属功能性痛经;如盆腔内有粘连、包块、结节或增厚者,可能是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所致。部分患者可见子宫体极度屈曲或宫颈口狭窄。辅助检查:超声检查、盆腔 MRI 检查、腹腔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宫腔镜检查有助于明确痛经的原因。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

18、版社,2009 年)。(1) 病史:伴随月经周期规律发作的下腹部疼痛史。(2) 原发性痛经临床表现: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 1-2 年内发病;疼痛最早出现在经前1 小时,以行经第 12 日疼痛最剧烈,持续 2-3 天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3) 妇科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疾病。(二)证候诊断1、寒凝血瘀证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形寒肢冷。次症:经色紫黯有块;月经量少或错后;经行呕恶;经行大便溏泄;带下量多,色白。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白;

19、脉弦、涩或沉紧。2、气滞血瘀证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次症:经色黯红有块,或经行不畅;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肛门坠胀;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或多或少。舌脉:舌质黯红,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涩。3、肾气亏损证主症:经期或经后 1-2 天内小腹绵绵作痛;腰膝酸软。次症:经色淡黯;月经量少;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性欲减退。舌脉: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4、湿热瘀阻证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灼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次症:经色暗红或酱红,质稠或夹粘液;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口腻或纳呆;大便溏而不爽或干结;小便色黄或短赤。舌脉: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

20、脉弦数或弦滑。主症必备,次症具备 2 项以上,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证候诊断。三、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论治1、寒凝血瘀证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小茴香、干姜、延胡索、五灵脂、没药、川芎、当归、生蒲黄、官桂、赤芍、乌药、巴戟天。2、气滞血瘀证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枳壳、乌药、香附、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牡丹皮、延胡索、五灵脂、甘草。3、肾气亏损证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方药:益肾调经汤。巴戟天、杜仲、续断、乌药、艾叶、当归、熟地黄、白芍、益母草。4、湿热瘀阻证治法:清利湿热,化瘀止痛。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减。生地

21、黄、黄连、牡丹皮、当归、川芎、红花、桃仁、莪术、延胡索、香附、白芍、败酱草、薏苡仁。(二)药茶根据病情和证型,调制中药药茶。(三)针灸治疗1、体针:根据病情,辨证选取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隐白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治疗。经前或经行期治疗,或选用火针疗法。2、耳针:根据病情,辨证选取耳穴子宫、卵巢、交感、内分泌、神门、肝、肾。毫针捻转中强度刺激,或在上述穴位埋豆,经前或经行期治疗。3、灸法:根据病情,可选用艾灸、雷火灸或多功能艾灸仪等疗法。(四)外治法(1) 中药外敷可选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研末,随证加减,进行穴位贴敷等疗法。(2) 足浴包泡脚:根据病情和证型,可选用中药足浴包泡

22、脚。四、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1、经期保暖,避免受寒及经期感冒。2、经期禁食冷饮及寒凉食物。经期禁游泳、盆浴、冷水浴。3、保持阴道清洁,经期卫生。4、调畅情志,保持精神舒畅,气机畅达,消除恐惧心理。5、如出现剧烈性痛经,甚至昏厥,应先保暖,使经血通畅,再予解痉镇痛剂。6、如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热牛奶就可以缓解痛经。7、练习瑜珈,弯腰,放松等动作更能松弛肌肉及神经,且体质增强有助改善经痛。8、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及各种手术,防止细菌上行感染。患有妇科病疾,要做到积极治疗,以祛除引起痛经的隐患。五、疗效评价评价标准有效: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消失、明显减轻或

23、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类别中医妇科-诊疗规范编号ZYFK-3-04名称异位妊娠中医诊疗规范生效日期今年-01-10制定单位中医妇科修订日期今年-12-10版本第 6 版一、概述异位妊娠是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俗称“宫外孕”。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占 95%,病因常由于输卵管官腔或周围的炎症,引起官腔通畅不佳,阻碍孕卵正常运行,使之在输卵管内停留着床发育,导致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中医学古籍中未见有异位妊娠的病名记载,但在 “妊娠腹痛”“经漏”“癥瘕”等病证中有类似症状的描述。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

24、第 7 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本病临床症状常有停经史、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根据异位妊娠体征,结合 B 超检查即可诊断。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1 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 7 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1) 症状:常有停经史、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2) 体征:育龄期妇女有停经、下腹单侧隐痛,不规则阴道出血。(3) 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后穹隆饱满触痛,子宫后方或患侧附件扪及包块,边界多不清楚,其大小、质地、形态随病变差异而不同。(4) 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子宫内不见妊娠囊,子宫内膜增厚

25、,宫旁一侧见边界不清、回声不均的混合性包块。2)实验室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阴性,血-HCG 高于正常或阴性,-HCG倍增在 48 小时内常不足 66%。3)腹腔镜:适用于早期及诊断困难病例,可见表面紫蓝色,腹腔内无血或有少量血液。(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1、未破损期主症:患者可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或有一侧下腹隐痛,或阴道出血淋漓;妇科检查可触及一侧附件伴有软性包块、压痛,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阳性。舌脉:舌正常,苔薄白,脉弦滑。具备以上主症,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2、已破损期(1) 休克型:输卵管妊娠破损后引起急性大出血,有休克征象。主症:

26、突发性下腹剧痛,肛门下坠感,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冷汗淋漓,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或不稳定,有时烦躁不安,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并有腹部及妇科检查体征。脉象:脉微欲绝具备以上主症,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2) 不稳定型:输卵管妊娠破损后时间不长,病情不稳定,有再次发生内出血的可能。主症:腹痛拒按,有压痛及反跳痛,但逐渐减轻,可触及界限不清的包块,时有少量阴道出血,或头晕神疲,血压平稳。舌脉:舌正常或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具备以上主症,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3) 包块型:输卵管妊娠破损后时间较长腹腔内血液已形成血肿包块者。主症:腹腔血肿包块形成,腹痛逐渐减轻,可有下腹坠胀或便意感;阴道出

27、血逐渐停止。舌脉:舌质黯或正常,苔薄白,脉细涩。具备以上主症,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三、治疗方案(一)急症处理异位妊娠已破损型的休克型属危、急、重症,其典型症状是突发性下腹剧痛,伴肛门下坠感,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冷汗淋漓,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或不稳定,有时烦躁不安,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并有腹部及妇科检查体征。临床处理如下:1. 患者平卧,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观察患者神志。2. 急查血常规、血型及交叉配血。3. 立即给予吸氧、输液。可用 50%的葡萄糖 20ml 加丽参注射液 10ml 静脉推注,或用 5%的葡萄糖 500ml 加丽参注射液 20ml 静脉滴注。必要时输血。4. 同时

28、服用参附汤回阳救逆,或服用生脉散合宫外孕 I 号方(丹参 赤芍 桃仁)以益气固脱,活血化瘀。若腹腔内出血多,或经以上处理休克仍不能纠正者,应立即手术治疗。(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未破损期治法:活血化瘀,消癥杀胚方药:宫外孕 II 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加蜈蚣、花粉、全蝎。丹参 赤芍 桃仁 三棱 莪术 蜈蚣 花粉 全蝎 乳香 没药2、已破损期休克型治法:益气固脱,活血祛瘀方药: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和宫外孕 I 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人参 麦冬 五味子 丹参 赤芍 桃仁3、已破损期不稳定型治法:活血化瘀佐以益气。方药:宫外孕I 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加党参、黄芪。丹参

29、 赤芍 桃仁 党参 黄芪4、已破损期包块型治法:活血化瘀消癥方药:宫外孕 II 号方加减丹参 赤芍 桃仁 三棱 莪术 蜈蚣 全蝎包块较大的加土鳖虫、鳖甲各 15g,合并妇科炎症加金银花、蒲公英各 30g,有腹痛加制乳香、制没药,有虚象、食欲不振等虚弱者酌加党参、黄芪等。四、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1、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可以保守治疗,免除手术,保存生育能力。如果输卵管妊娠破裂,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必须手术抢救。不稳定型,必须在严密观察下保守治疗。2、对异位妊娠破损的病人,宜平卧或头低位,以增加脑血流量及氧的供给,给予吸氧、保暖。3、减少宫腔手术及人工流产术,避免产后及流产后的感染;积极治疗慢性盆腔炎、

30、盆腔肿瘤等疾病。有慢性盆腔炎病史的病人在怀孕前,宜做输卵管通畅检查,以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五、疗效评价评价标准痊愈:腹痛消失、阴道流血停止,妇科检查:宫颈举摆痛消失;超声检查:宫旁包块消失;实验室检查:血HCG 降为正常,尿HCG 阴性。有效:腹痛减轻、阴道流血减少或停止,妇科检查:宫颈举摆痛减轻;超声检查:宫旁包块消失或缩小;实验室检查:血 HCG 下降,尿HCG 阴性。无效:腹痛、阴道流血症状无明显改善,妇科检查:宫颈仍有举摆痛;超声检查:宫旁包块大小无明显改变;实验室检查:血 HCG 不下降或升高,尿HCG 阳性。类别中医妇科-诊疗规范编号ZYFK-3-05名称绝经综合征中医诊疗规范生

31、效日期今年-01-10制定单位中医妇科修订日期今年-12-10版本第 6 版一、概述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绝经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的绝经;人工绝经指两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或放射线照射等所致的绝经。人工绝经者更易发生绝经综合征。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1) 年龄:发病年龄大于 40 周岁。(2) 主要症状:月经紊乱或绝经时间出现烘热汗出

32、,或情绪改变。(3) 次要症状:腰背酸痛、头晕耳鸣;或胁肋疼痛、乳房胀痛、头痛;或心悸怔忡、心烦不宁、失眠多梦;或手足心热、阴道干灼热感、性交痛,口干便秘;或腰背冷痛、形寒肢冷、精神萎靡、面浮肢肿、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夜尿多等。(4) 舌淡红或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或沉细。具备疾病诊断中(1)、 (2),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1) 在 40 岁以上妇女,月经紊乱或绝经同时出现以下三组症状:典型的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如潮热、汗出、胸闷、心悸等;精神神经症状,如抑

33、郁、焦虑、烦躁、易激动等;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如阴道干烧灼感、性交痛、尿频尿急、反复泌尿道感染等。(2) 血 FSH 升高或正常,E2 水平可升高、降低或正常。(二)证候诊断1. 肾虚肝郁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伴情志异常(烦躁易怒,或易于激动,或精神紧张,或抑郁寡欢)。腰酸膝软,头晕失眠,乳房胀痛,或胁肋疼痛,口苦咽干,或月经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2. 心肾不交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悸怔忡。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甚情志异常,或月经紊乱,量少,色红。舌红,苔薄白,脉细数。3. 阴虚火旺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烦易怒。手足心热,面部潮红,口干便秘,懊

34、懷不安,坐卧不宁,夜卧多梦善惊,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舌红,少苔,脉细数。4. 肾阴虚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燥咽干,失眠多梦,或皮肤瘙痒,尿少便干,月经周期紊乱,先期量少或量多,或崩漏。舌红,少苔,脉细数。5. 肾阳虚证:绝经前后形寒肢冷,头晕耳鸣。腰背冷痛,腰膝酸软,精神萎靡,面色悔暗,性欲淡漠,小便频数或失禁,带下量多,月经紊乱,量多或少,色淡质稀。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6. 肾阴阳俱虚证:绝经前后时而畏风怕冷,时而潮热汗出。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健忘,夜尿频数,月经紊乱,量少或多。舌红,苔薄,脉沉细。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 肾虚肝郁

35、证治法:补肾疏肝。推荐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医宗已任编。熟地、山萸肉、白芍、山药、柴胡、郁金、香附、赤芍。中成药:左归丸合逍遥丸等。2. 心肾不交证治法:滋肾宁心。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合黄连阿胶汤伤寒论。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枸杞、白芍、黄连、炒沪仁、合欢皮。3. 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景岳全书加减。生地、熟地、枸杞子、山茱莫、怀山药、茯苓、炙甘草、盐知母、盐黄柏、地骨皮、丹皮。中成药:坤宝丸等。4. 肾阴虚证治法:滋肾养阴。推荐方药: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枸杞子、白芍、炙甘草。中成药:更年片(胶囊)等。5. 肾阳虚证治法:温

36、肾扶阳推荐方药: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山药、菟丝子、山茱萸、熟地、枸杞子、鹿角胶、杜仲、仙灵脾。中成药:龙凤宝胶囊等。6. 肾阴阳俱虚证治法:阴阳双补推荐方药:二仙汤妇产科学合二至丸摄生众妙方加减。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旱莲草、女贞子、菟丝子、当归、何首乌、生龙骨、牡蛎、知母、黄柏。(二)中医情志治疗在辨证服用中药及中成药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情志治疗。亦可以应用音乐体感治疗技术进行治疗。(三)针灸治疗1. 耳穴贴压适应于伴有烘热汗出、精神紧张等症状者。取肾、心、肝、胆、神门、内分泌等穴,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压,肾、心、肝穴用弱刺激手法,胆、神门、内分泌穴用强刺激手法。2. 体针(1) 调卫健脑针法适

37、应于伴有失眠症状者。取肾俞、内关、神门、四神聪等穴位,平刺进针。(2) 滚针疗法适应于伴有神经衰弱病睡眠障碍症者。(3) 电针适应于伴有尿频、尿急以及排尿困难等症状者。取肾俞、关元、大赫、水道、三阴交等穴位。3. 灸法适应于伴有怕冷、四肢不温、夜尿频多等阳虚症状者。采用隔姜片艾灸命门、气海、涌泉;月经过多者灸断红穴。根据病情可选用针刺手法针疗仪、多功能艾灸仪等。(四)其他疗法1. 微波辐射法适应于伴有怕冷、四肢不温、夜尿频多等阳虚症状者。取神阙穴,于月经干净后第 3 天开始微波辐射治疗。2. 阴道纳药适应于伴有阴道干涩,阴痒者。可选用保妇康栓,睡前阴道纳药。三、疗效评价评价标准有效: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消失、明显减轻或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