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素材 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科学素材 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五下科学第一单元 沉和浮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回形针、橡皮、小石块在水中是沉的,泡沫、带盖的塑料空瓶在水中是浮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自身的大小、轻重无关。如:把橡皮或苹果切小,把回形针或木块组合在一起,都不改变沉浮。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用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研究结果: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在大小相同的情况下,轻的物体容易浮,重的物体容易沉。在轻重相同的情况下,大的物体容易浮,小的物体容易沉。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
2、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的方法来实现沉浮的。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各种形状的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大小,如:做成船形、碗形,或空心的形状。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四、造一艘小船 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1. 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2. 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五、浮力 用手将一块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
3、力,这个力是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重力。正在往上浮的物体:浮力重力(把泡沫塑料块拉入水中时,浮力拉力+重力)。泡沫塑料块全部浸入水中时,与水接触的体积最大,排开的水量最大,受的浮力也最大,所以上浮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体积大的泡沫受到的浮力大于体积小的泡沫。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重力。 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气中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得“重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 水中的“重力”。当将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排开的水量最大,受到的浮力最大,所以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也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体积大的石块受到的受力大于体积小的。七、
4、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八、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不同的。我们在判断物体在某种液体里的沉浮时,往往把物体与同体积的液体比较轻重。比同体积液体要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会下沉;比同体积物体液体要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会上浮。如: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是浮而在清水中沉,因为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浓盐水要轻,比清水要重。铜能浮在水银上,是因为相同体积的铜和水银比较,水银比铜要重。五下科学第二单元热科学概念整理一、热起来了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穿衣服、运动、吃热的
5、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使身体热起来。多穿衣服会使我们感觉到热,但 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二、给冷水加热1. 冷水袋在热水中是 沉 的,热水袋在冷水中是 浮 的。因为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重量要轻。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 2. 在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后气球皮会鼓起来,这说明水在变热的过程中体积增大了。把加热前、后的试管放在天平上比轻重,我们发现读数相同,这说明: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三、液体的热胀冷缩1. 要明显地观察水的体积变化,可以用一个烧瓶装满水,在橡皮塞上插一根空心玻璃管,水变热时水位会上
6、升,水变冷时水位会下降。2.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 热胀冷缩。3. 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水在4摄氏度以下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四、空气的热胀冷缩1. 我们在一个空瓶子的瓶口装上气球,放在热水里时,气球会鼓起来,说明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把空瓶子放入冷水或冰水中,气球会瘪下去,说明空气受冷体积缩小。2. 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且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还要明显。3. 热胀冷缩现象的解释:(1)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2)物体的热胀冷缩与微粒的运动有关:温度升高时,微粒运动的速度加快、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温度降低时
7、,微粒运动的速度减慢、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五、金属的热胀冷缩1. 铜球在加热前能够穿过铁环,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又能穿过铁环,说明铜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 大多数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变粗,铁轨铺设时要分段并留有缝隙、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夏天安装电线时不能拉得太紧。这些现象都与固体的热胀冷缩有关。3. 、等金属正好与大多数金属相反,是热缩冷胀的。(注:锑可以用在印刷上,铋可以用在做保险丝上)六、热是怎样传递的1. 我们用酒精灯给一端粘有火柴的铁丝(或铜棒)加热,用酒精灯给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点(或边缘上的一个点)加热,都会发现: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
8、一端。2.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七、传热比赛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成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铜、铝、钢传热性能比较:铜铝钢 。八、设计制做一个保温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制作保温杯的方法:(1)设计一个用热的不良导体制用的盖子,避免空气与水相接触。(2)用热的不良导体制成杯身或在杯子外制成一个杯套。夏天用厚厚的棉被覆盖在冰柜上可以减慢棒冰融化的速度,其中的道理是:棉被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阻止空气中的
9、热量向冷柜传递,也就减缓了棒冰融化的速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科学概念整理一、时间在流逝 1. “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2. 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3. 我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大约可写( )几个字、看( )行字,跑( )米路等。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时间快慢的感觉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二、太阳钟1. 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 或 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如: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2
10、.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3. 我国古代把一天(一昼夜)分成12个时辰,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个小时。古埃及人利用星座计算时间,把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由于白天和晚上的时长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时的时长也是变化的。4. 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 方向 和 长短 会慢慢发生变化。太阳钟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计时器,如:日晷、圭表。三、用水来测量时间1.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 稳定的速度 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了 水钟。2. 古代的
11、水钟有 受水型 和 泄水型 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受水型水钟的刻度在下面的容器上,是根据水量的增加来计时的;泄水型水钟的刻度在上面的容器上,是根据水量的减少来计时的。3. 在滴漏实验时,滴水的速度与 滴漏中的水位 和 漏水孔的大小有关。容器中水越少,滴水的速度就越慢。如果要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我们就要控制 滴漏的速度 。四、我的水钟 将两个塑料瓶一个去头一个去底剪开后进行组合,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水钟。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为:(1)先选择制作水钟的类型(受水型、泄水型)。(2)确定总水量。(3)控制漏水的速度。(4)对照时钟划分10分钟的时间刻度。五、机械摆钟虽然像 日晷、水钟 以及 燃
12、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 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 精确度。摆钟的摆一分钟摆动( )次,每分钟次数相同。拿一条细绳,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小重物,就组成一个简易的 摆 。自己做的摆在摆动过程中,摆动方向不变、摆动快慢不变,摆动幅度会越来越小。六、摆的研究 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摆锤重量无关,与摆绳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七、做一个钟摆 1. 在不改变摆绳长度的前提下,摆锤的长度发生变化,摆的快慢也会变化。 2. 在摆锤最下面悬挂一个重物,发现挂了重
13、物的摆比不挂重物的摆的摆动要慢。都挂了重物的摆在比较时发现:摆的快慢与重物的位置有关,重物越往下,摆动越慢,重物越往上,摆动越快。如果要调整一个摆的摆动快慢,可以只调整重物的位置。3. 进一步研究后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 摆长 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八、制作一个一分钟的计时器 机械摆钟是 摆锤 与 齿轮操纵器 联合工作来控制摆动规律的。其组成是: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齿轮、摆锤、垂体。齿轮控制器的运动是 由 摆的来回摆动 来控制的、齿轮的转动是由 垂体 来控制的。五下科学第四单元科学概念整理一、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
14、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等等。要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我们首先要在地球上确定一个区域,确定作为太阳和地球的工具,再来进行实验。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在没有新的证据前,这些假说暂时都是正确的。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 托勒密 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 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三、
15、证明地球在自转: 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的底盘上,在摆摆动时转动底盘,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底盘的转动而改变,而是基本不变。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四、谁先迎来黎明: 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当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内看外面不动的树时,树的运动方向正好与我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为什么我们看到太阳会东升西落?因为我们处于运动的地球上,地球是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的。正好和太阳
16、运动的方向相反。)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计算时间的方法:如果知道东面的城市时间,要算西面的城市的时间,就要减去时间差,如果知道西面的城市时间,要算东面城市的时间,就要加上时间差。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五、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北极星为什么不动?因为北极星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
17、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六、地球在公转吗: 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公转。我们在地球上观看两颗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不同的季节两颗星之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发生了变化。七、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 (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春秋季阳光直
18、射点在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最热,南北两半球阳光都是斜射的,所以春秋季气温适宜。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在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地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因为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导致阳光有规律性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就形成了四季。)八、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在认识地球的运动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如:日照时间冬短夏长、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地球上的物体在做南北方向水平运动时会发生偏转等。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地球的公转:方式:绕着太阳转,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周期:一年判断地球公转的依据:恒星的周年视差、不同季节同一时间天空中星座的位置的移动、卫星观测等。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极昼极夜现象地球的自转方式:绕着地轴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周期:大约24小时判断地球自转的依据:傅科摆、北极星不动的现象、卫星观测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