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体育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职体育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引领 和带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改革创新。体育保健专业基于“系所一 体”的运行机制,探索和实践“系所一体、学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模 式,引导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等专业内涵建设,极大的促进 了专业发展。通过总结期望为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体育保健专业1概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指导 下的,为实现特定的培育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 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课程体系设置形式、课程体系实施形式、 学生素质教育形式、教育资
2、源平台与教学载体建设形式等构成其内涵。 高职教育重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必然体现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欠成熟。 我院体育保健专业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需求,在“系(体育 保健与康复系)、所(学院医务所)一体”运行机制下,创新性的提 出“系所一体、学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作为实施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与切入点。通过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探索体育保健专业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其目的是引导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改革,提高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专业建设和发展。为区域和社会经济提供紧 缺的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相
3、关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借 鉴和参考。2体育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2.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欠成熟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 式尚处于不断探索与改进之中。尽管从多个角度对“校企合作”人才 培养模式的方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初步形成了 “订单” 式、“双证”融通式、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等一些特色较鲜 明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欠成熟。西方发达国家 已形成了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澳大利 亚的TAFE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等较为成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模式。国内体育高职院校设置体育保健专业的时间较短,基本处于探索
4、和实践阶段,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院体育保 健专业在设立和运行过程中,基于学院的办学定位及专业办学目标, 创新性的提出“系所一体、学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2 与行业合作,确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2 . 1 “系、所”深度融合,形成“系所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 根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思想,结合学院的办学定位,在 专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加强与行业合作,整合优化保健与康复系、 学院医务所双方人力资源、场所资源和设备资源,深度融合,创新“系 所一体”的运行机制。按照以“育人为重,医疗保健并举”的原则, 对现有管理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明确领导职
5、责及各部门的责权利,分工合作。做到学历教育、医疗保 健一体化,使学生在随队康复保健的真实环境中培养成长。对现有的专业教师与医务人员、教学场所与医疗场所、教学设备 与医疗设备、学历教育与对外服务进行优化整合,完善“系所一体” 的相关制度及规定。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行业专家的指导 作用及专业教师的主体作用,推进与体育保健、推拿按摩、康复治疗、 健身指导等行业机构的合作,完善共建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师资培养等相关制度,提升专业的建设水平。2.3 .2确立“系所一体、学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系所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结合专业调研,确立“系所 一体、学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
6、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 适应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和保健康复行业技术创新需要,具有良好的职 业素质,掌握体育保健康复的基本知识,具备运动保健按摩与中医传 统疗法、康复理疗、运动疗法等专业技能及健身指导能力,面向各级 运动队、各类医疗康复机构、社会保健部门、体育俱乐部、体育健身 及运动休闲会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体育保健、康复理疗及健身指导 工作的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遵循“育人为重点、能力为核心”原则,整合“系、所”优势资 源,利用真实环境,以真实项目为主导,分阶段分层次,采取学习与 真实工作相结合的方式,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着力培养发展型技术技能体育保健康复人才。人才培养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如下:
7、第一阶段:在第一学年,学生在校内专业基础实训中心及综合技 能实训室(即场馆保健治疗室)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与单一技能实 训(下队服务)相结合,培养职业基础能力。要求学生在掌握单一技 能的方法后,每周1次(1学时/次)下运动队服务,为运动员保健 按摩。第二阶段:在第二学年,学生在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中心进行专业 知识学习与综合技能实训(下队服务)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 力和拓展能力。要求学生每周2次(2学时/次)下运动队服务,为 运动员进行保健治疗。第三阶段:在第三学年,学生进入校内和/或校外的实训基地进 行职业技能学习与顶岗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力和职业 综合能力,获得相关学历及职业
8、资格证书,满足就业要求。(见图1)3体育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3.1教学与实训一体,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以“系所一体、学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指导,融教学 与实训为一体,与行业合作构建实践课程体系。针对目前部分高职院 校课程体系设置仍属于普通高校的“传统专科型”或“本科压缩 型”,课程设置过“泛”而不够“专”,突出表现在重理论轻实践, 重基础轻技能,重知识轻应用,不能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情况, 我们探索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同时,面对缺乏理实一体化的教材和实 训指导教材,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衔接等系列问题,加强与行业合作, 力争
9、编写相关教材。体育保健专业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本位,与行业紧密合作,融 合职业资格标准,以运动解剖生理、中医学基础、运动康复推 拿、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专业5门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岗 位能力课程为重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制定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 整合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资源,加强教学内容与工作实践的结合,力 争实践课程体系的三个统一。一是课程体系与岗位工作任务相统一, 以运动队康复治疗师和休闲会所推拿按摩师的职业岗位为依据,融入 职业资格标准,确立以培养学生具有中级按摩师的知识、技能、创新 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向高级按摩师、物理治疗 师发展的培养目标。二是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相统
10、一,以真实工作任 务及岗位技能为依据,整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满足岗位技能学习 的需要。以技能学习项目带学习任务,实行小班现场教学,小组实训, 融“教、学、做” 一体化。三是教学场地与实训场地相统一,实施实 践教学法,把教学场地与实训场地统一起来,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为 学生提供了大量可以学习和训练的资源,使学生综合素质获得全面提 高。3. 2学工结合,实施一体化教学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紧密结合行业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高素 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学生能够融学习与就业一体,将 学习目标与毕业时的就业目标要求相结合。要实现上述目标,满足学 生自身职业发展和社会对学生就业需求,就要求进行高职
11、教学方法改 革,实施项目化教学,将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并加强教学过程的考 核,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体育保健专业以休闲会所保健按摩师和医疗机构康复治疗技士 (师)的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融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不断深 化教学方法改革,使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紧密结合。利用现有校内外较 为完善的实训条件,针对学生的工作岗位,以运动康复推拿、理疗技 术、运动疗法等核心课程的具体操过程为内容,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 地,采用项目导向模式,实施“教、学、做” 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 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3.3系所一体,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体育保健专业依托“系所一体”运行机制,专业与行业紧密合作, 共建校内服务性实训基地。
12、校内服务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但有助于 学校充分利用行业的人力、设备、技术等资源优势,降低办学成本, 而且提高了教师的“双师”素质,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教学资源匮乏、 教师“闭门造车”、“照本宣科”等问题。体育保健专业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分层次、分功能、有 重点的建设校内服务性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本着能够保证学 生专业基本技能、岗位专项能力训练的目标进行建设,满足专业理论 和实训课“教、学、做” 一体化教学需要,形成具有教学、培训、服 务社会及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开放型的实训基地。目前本专业在校内建有“2+1”(两个中心、一个医院)实训基 地。包括专业基础实训中心(建有1个解剖
13、生理实训室和1个运动康 复推拿实训室)、综合技能实训中心(6个场馆保健康复综合实训室)、 体育康复医院(下设运动创伤科、按摩康复科、针灸理疗科等)。借 助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通过购置仪器设备,增 加实训工位数,提升教师能力,逐步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 教学、实训、培训及为社会提供体育保健康复服务需要。3.4校企合作,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基于学院教学管理制度,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行业专家, 完善落实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在学院教学督导室和系领导的督查 下,将教学质量监督、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使得教学环境、教学氛围、学习风气得到提升。在学校、家庭和
14、社会 的共同努力下,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呈现良性发展态势。开放考核 评价体系,依托行业、社会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教学过程考核,对 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管理、考核评价标准、就业等进 行评价,完善教学管理、师资管理、实训室管理制度等相关文件,着 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育保健专业基于“系所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创新性的提出 “系所一体、学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索实施,引导课程体系 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质量控制等专 业内涵建设,有力的促进了专业建设和发展。基于目前人才培养方案 的探索和实践,专业内涵建设还有待完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拓 宽和提升。参考文献:
15、宋冬萍.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 30: 56-59.2肖放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 术教育,2010, 14: 90-92.3张义先,李一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5: 91-92.项目基金:2011年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三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 2011jgxml6); 2013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 20130201078)o作者简介:周同,男,运动医学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运动 医学,体育保健教学;崔明,男,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运动医 学,体育保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