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10月第一次月考检测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10月第一次月考检测题(带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10月第一次月考检测题(带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 是新诗的根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 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 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 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
2、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 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 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 衰起弊的前提。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也就是说, “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 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 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3、 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 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脸,也就没有诗。但这 是创作状态。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 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 一种“常”。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 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 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 造就的审美习惯和
4、审美标准。许多新诗人对此有所感悟。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创作 中加强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从“感情泛滥”到“情感羁勒”, 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绝对称不上是诗人。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 成诗的言说方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诸如此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1 .答案A解析B项强加因果。C项原文是“最浅显的语言”。D项原文是“来源于又外在于” “活 跃于又隐形于。2 .答案B解析原文是“只要是中
5、国人,大多能背出几首佳作”。3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中“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倾向和小众化倾向也常常是并 存的。李白有静夜思,也有蜀道难”可以做出判断。4 .答案 通过白居易诗歌创作说明诗歌大众化的前提是“但伤民病痛”。说明白居易 有明确的大众化追求,因而他的不少诗篇也最大限度地产生了大众化效应。5 .答案因为和唐诗宋词相比,新诗的大众化存在诸多困难:新诗不成熟,迄今没有形 成公认的审美标准;新诗没有化为民族文化传统,至今游离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 会文化生活之外;新诗的发生更多地取法外国,不来自民间,不来自传统;新诗与朗 诵与音乐脱节,难以传播;有些诗人信服“私语化”倾向,使得公
6、众远离诗歌。(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答案】6 . D【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 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 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正确的一项。A项,错在“也因无法面对夫人而发愁”这个地方。从原文“牛夫人不乐意了, 打起了退堂鼓。牛掌柜依然乐呵呵的”,表明牛掌柜是个有乐观、且有主见的人,不会因 无法面对夫人而发愁。B项,错在“牛掌柜不以为意”这个地方。从原文“牛掌柜看着稀稀 落落的客人,轻轻叹了口气”,说明不是
7、对生意冷清不以为意。C项,错在“表明做菜如做 人,德才兼备方是正道”这个地方。其他菜馆始终做不出地道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并不意味 着这些菜馆的德才都不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表现那个道士留给牛掌柜的方子很关键。7 . 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 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 手法,做出准确判断。D项,错在“这一情节充满悬念”这个地方。“珍珠翡翠白玉汤”对 官吏的母亲和老者的疾病有奇效这一个情节,一开头就写道,“一
8、个月后,更离奇的事发生 了”,所以说谈不上“悬念”。故选D。8 . (4分)(1)牛掌柜是善良宽厚的长者。他的品行和美德影响了周围的人,(2)牛掌 柜是齐家有道的当家者。他心地纯厚,乐善好施,家业兴旺,家庭和睦幸福。【解析】此题考杳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要求学生筛选文本的 相关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 画出小说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把握,还要 从小说情节的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答题要用“特点+分析”的模式。题干要求结 合古人云:“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这句话,分析牛掌
9、柜的形象。从全文来看, 牛掌柜就是一个大善人,他定下的规矩:只要贫穷没饭吃的人进店,免费供应一菜一饭,足 以证明他的善良。尤其他始终如一地对待一个道人的情节,可以看出他的忠厚善良。原文是: 唯独有一个道人,却是每晚必到。牛夫人有了想法,脸上就挂不住了,上菜的盘子出了声响, 牛掌柜看在眼里,自己亲自上菜。客人少的时候,他还会请道人喝一杯。道人须发飘飘,眉 毛花白,无论别人什么眼神,他都不以为意,吃完就走,连谢谢二字也绝口不提。牛掌柜从 来不多问。也正是他心存善心,赢得了四邻八舍的称赞,所以家里很安宁。也正是由于他的 善举,打动了道人,给了他做“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方子,这既让牛掌柜的生意好起来,又
10、 更加提高了他的声誉,这就说明了 “交善人者道德成”的道理。总之,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这句话,进而概括出牛掌柜的形象,那就是善良忠厚、与人为善的长者等等。9 . (6分)(1)表达了珍珠对老实憨厚的来福发自内心的爱和欣赏。(2)牛掌柜把最心 爱的女儿珍珠留给了来福。(3)秘方、牛掌柜的家业最终也会留给来福。(4)表达了牛掌 柜对来福人品的认可。(答出3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抓 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 FI的来理解句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谈谈小说结尾珍珠对来福说:“你傻啊,爹把最好的 东
11、西都留给你了”这句话的理解。理解的关键是“最好的东西”,从全文来看,这个最好的 东西就是牛掌柜肤白貌美的女儿一一珍珠,他把女儿交给了来福。另外,虽然旺财带着了这 个纸上的秘方,但是从全文可知秘方其实早就藏在牛掌柜的脑里了,所以来福有这个岳父之 后,这道菜的秘方同样拥有了。那么,为什么牛掌柜愿意把女儿嫁给来福,把最好的东西留 给来福呢?从来福与旺财的对比,就可.知:牛掌柜看中的就是来福的憨厚质朴、做人很规矩。 二、古代诗歌阅读(32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7分)10.D【解析】根据句意断开。无道的主语是天下”,要连在一起,排除AC. “今子生文 明之世”表意才完整,是说如今你生在开
12、明盛世,要在“世后才能断句,排除B.故选D.译文: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 世,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11. D【解析】“男子18岁称弱冠错,应该是“20岁工12. B【解析】“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分析有误,据原文“亲老家贫”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孝敬老人,家里很穷。13. 陶渊明政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携带着酒肉,在半路栗里(地名) 邀请他。(4分。得分点:尝:曾经。故人:老朋友。赍:携带。要:邀请。各1分) 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后逐渐去打 酒。(4分。得分点:去:离开。与:给。悉
13、:全,都。稍:逐渐。各1分)参考译文:陶渊明,字元宛。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闫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境内)人。他的 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 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 自己,当时的人说是真实的记录。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不能忍受官场琐事,不久自 己弃官回家了。州里征召他担任主簿,不去就职。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 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 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
14、如此糟践自己呢? ” 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上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 挥手叫他拿走。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做个 文官,把这作为补贴家用的钱,可以吗? ”管理这些事的人听说后,任用他为彭泽县令。不 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劳力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 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HI都让 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粳米,于是下令二顷五 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粳米。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 示陶渊明
15、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 乡里小人折腰! “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赋。朝廷征聘他为著 作郎(官职名),没有接受。江州刺史王弘想要认识他,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 庞通之携带着酒肉,在半路栗里(地名)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 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 情绪。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沼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 做官,经过涪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 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
16、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后逐渐去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在房子边上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 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 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酣畅之处,就抚弄它以便寄托自己的情感。来拜访的人不 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 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 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同。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 宰相,耻
17、于在后一个朝代降低身份,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 渐渐兴盛,再不愿意做官。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 了,时年六十三岁。谥号叫做“靖节先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 A【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 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 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考核手法,其余选项考核内容,其中A项, “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错误。这
18、一句中有“懒”,意思是词人因将与友人分别,心 中难过,己不想喝酒,只是唤来友人一起赏景。15. (1)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夕阳吹角最关情”,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 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很是关切。(2)劳于仕宦的疲惫。“忙日苦多闲口少”,作者在镇江任职,忙碌的日子很多,而休闲的 日子很少。(3)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客中无伴怕君行”,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出愁绪。【解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 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 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
19、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根据“夕阳吹角最关情”分析对国家安危 的关切与忧虑;根据“忙日苦多闲日少”分析劳于仕宦的疲惫;根据“客中无伴怕君行分析朋 友将要离别的惆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块部分。(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蛛岁月稠(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17 . 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词语的考杳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 要侧重同义词语的选择、词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 的词语。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东奔西跑:到处奔波。
20、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走街串巷:走大街 串小巷,指走遍居民聚集地的各个角落。此处是到处旅游看风景,不一定是到“居民聚集地”, 所以此处用“东奔西跑”较为合适。鬼斧神工: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 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二者都指技艺十分高超,但前者指人工,也可以自然,后者指 人工。此处“鬼斧神工”更为合适。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适可而止: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此 处更多强调的是“分”,而非“止”,故恰如其分”更为合适。大致:大体上,基本上;大略的内容或情况大约,大概等。大概:大致内容或情况;表 示推测:表示对时间、
21、数量的不很精确的估计等。但是大致是在已知的前提下作出的结论性 描述;大概是在未知的情况下作出的预测性判断。故此处“大致更为合适。故选A。18 . A【解析】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 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 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根据 语境可知,所填句子与前面一句内容不同,因此应用表转折的连词进行连接,B项缺少这个 连词,故排除B。语境强调的是面对壮丽河山与面对历史文化遗产时,人们的欣赏趣味状况, 结构上属于并列关系,形式上与前句保持一致进行
22、衔接较好,故排除C、D。故选A.19 . C【解析】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 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 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原句的语病有:一、搭配不当,“文化交流”与“增加”、 “民众收入”与“频繁”搭配不当。二、第一个分句没有谓语,语意不完整。三、“不同的 人类”不合逻辑。A项二、三处未改。B项一三处未改,D项二三处未改。故选C。20 . C【解析】A.谁主沉浮(主宰)B.枉用相仔(问候)D.山不国高(满足)21 .【答案】C【解析】A项,“万类霜天竞自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万物
23、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的 生活。将“万物”拟人化。B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句有问有答,是设问句。C项“化干戈为玉帛”修辞方法是借代。“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 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的特点则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干戈” 以战争武器指代战争,“玉帛”以友好的物体指代和平。D项,“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一句,很明显,是排比的修辞。22 .【答案】A【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费孝通 乡土中国目录内容的项是”,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费孝 通乡土中国目录内容是:乡土中国;重刊序言;乡土本
24、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 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 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后记。故选Ao23 .【参考答案】“万事俱备”改为“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母校”改为“全校”; “找一找”改为“提供”;“不吝赐教”改为“大力支持”;“其他时间恕不接待” 删除。【解析】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 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 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 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
25、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 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 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 俗化、口语化)等。第一处“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师生找一找辩论时的背景音乐”,“万 事俱备”与后面的“急需”自相矛盾,改为“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句中的“母校”改 为“全校”,因为是校团委发出通知;通知是书面语,因此句中的口语“找一找”改为“提 供”;“希望广大师生不吝赐教”,不吝赐教是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 教的客气话。这里只需大家提供音乐背景,因此将“不吝赐教”改
26、为“大力支持”;“其他 时间恕不接待”删除,不存在接待的事情。四、写作(60分)24 .【解析】(一)审题:本题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 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 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 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 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一种美好唤起我”这一命题,关键词有三个:一是“美好”。命题中提供了几种参照, 既可以是“一句真诚的鼓励“,可以是“一
27、轮皎洁的明月”,可以是“电视节目经典咏流 传”,可以是“快闪我和我的祖国”,总之,一定要选取生活中的一种美好事物或情 境来引发;二是“我”。感悟主体是我,不是他人,要求考生按照笫一人称来写作,通过自 己的经历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三是“唤起”。“唤起”的本义是从睡梦中叫起,引 申义为“激起(引起)回忆、联想”号召使奋起”等。也就是看到这种美好之后,自己精 神层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激情,也就是“唤起”之前和之后暗含着一个对比,而这个对 比,也就是写作者的成长。至于文体,“文体不限”确定考生可根据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但因为有“唤起我”的限制, 所以写记叙文、散文更容易操作。(二)立意:从社会
28、生活角度寻找美好。生活中的美很多,或者是一句真诚的鼓励,或者 是你看过的一次快闪,或者是某i温馨的场景都能引发你情感的波动,唤起你心底的春 水荡漾。从传统文化角度寻找美好。一场安塞腰鼓,唤起了刘成章力与美的感想;一场社戏,让鲁 迅对乡村生活念念不忘,唤起了他对自由快乐生活的怀想。生活中,你身边的传统文化习俗, 也会引发你对文化、对生活的感悟。从自然风景角度寻找美好。一树灿烂盛放的紫藤萝,唤起了宗璞生命的思考,一棵自己种 植的小桃树,让贾平凹想到了自己的一生大自然中的一处风景、一种植物,也会唤起你 的某一种情怀。从书籍影像中寻找美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段精彩的感悟,经典咏流传中一个 动人的场景,
29、足球比赛中一个经典的镜头,都可能唤起你美好的情愫,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 好。类的诗堂在我们民族中流传千年,和言说方式非常有关。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 这是新诗必须注意的我们民族诗歌之“常”。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新诗在“变”中就有时时回望“故乡”的必要。在“变”中继 承“常”是非常重要的。(吕进新诗的“变”与“常”) 材料二:诗是大众化还是小众化,从新诗诞生起,就一直在争论中。其中,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平 民化还是贵族化。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倾向和小众化倾向也常常是“并存”的。李白有静夜思, 也有蜀道难;老杜有“三吏” “三别”,也有北征。推出大众化的死水的闻一 多,也出版过小众化的红
30、烛;写过小众化的雨巷的戴望舒,也写过大众化的元日 祝福。朦胧诗似乎是小众的,但是诸如“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 铭”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之类的名句却得到广泛流传。当然,一 位诗人总有他的主要审美倾向。另外,在一些诗人那里,主要审美倾向还会发生变化。诗终究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大众化和小众化倾向还与诗的外在环境密切相关。当生存 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例如发生战争、革命、灾难的年代,大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 当生命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例如和平、和谐、安定的年代,小众化的诗就会多一 些。大众化和小众化的诗都各有其美学价值,不必也不可能取消它们中的任何
31、一个。但是, 艺术总是有媒介化倾向,诗终究以广泛传播为旨归。大众传播有两个向度:空间与时间。不 仅“传之四海”的空间普及,“流芳千古”的时间普及也是大众化的表现。李贺、李商隐生 前少知音,但他们的诗歌几千年持续流传,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诗歌的这种隔世效应也 是一种常见的大众化现象。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也是大众化程度最高的诗歌时 代,只要是中国人,大多能背出几首佳作。唐诗宋词成了中国人文化身份之一。白居易和柳 永是很值得后世研究的代表。胡适倡导新诗时,就很推崇白居易和他领军的新乐府。“但伤民病痛”的白居易推进了 杜甫开辟的现实主义,“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从赋得古原草送别到长
32、恨 歌,再到贬居江州的琵琶行,白居易有明确的大众化艺术追求,他的不少诗篇也最大 限度地产生了大众化效应。白居易的诗广布民间,传入深宫,当时凡乡校、佛寺、通旅、行 舟之中,到处题有白诗,有些歌伎因能诵长恨歌而“增价”。元稹为白氏长庆集写 的序言里有这样的叙述:“禁省、现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 无不道。”新乐府用口语,但徒有乐府之名,实际和音乐没有多少干系,而柳永的词却充分 运用音乐作为传播手段。他熟悉坊曲,和歌伶乐伎合作,使词插上音乐的翅膀。叶梦得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新诗拥有唐诗宋词时代没有的现代传播手段,像诗的网络生存,就是古人远远不具备的 条件。但是,
33、新诗实际上很小众。和唐诗宋词相比,新诗的大众化存在诸多困难。一、年轻 的新诗不成熟,甚至迄今没有形成公认的审美标准,诗人难写,读者难记,没有像唐诗宋词 那样化为民族文化传统,至今游离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文化生活之外;二、新诗的 发生更多地取法外国,不来自民间,不来自传统,也不来自音乐,主要借助默读,与朗诵尤 其与音乐的脱节成为传播的大难题,把声音还给诗歌乃当务之急;三、和白居易的“为时而 著” “为事而作”不一样,当下有些诗人信服“私语化”倾向,使得公众远离诗歌。高尔基 有句话还是有道理的:“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无论是小众还是大众,新诗都需不断继承创新,在多样化
34、格局中努力争取传播的大众化 效应。(吕进诗歌的大众与小众)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的“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诗歌在精神上从来崇尚家国为上,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B.新诗无论怎么变,“常”都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所以新诗有的时候 要在“变”中继承“常”。C.在传播上,尽量用最清晰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并且要注重听觉,注重吟诵。D.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隐形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外在于现代诗歌当中。2.下列对这两则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的诗人生前知音少,如李贺、李商隐等,但不影响其诗作因隔世效应成为文化传统的 一部分,即大众化。
35、B.只要是中国人,都能背出几首唐诗宋词,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也是大 众化程度最高的诗歌时代。C.中国诗歌一直讲究以“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为评价标准,而玩世玩诗,个 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D.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是,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 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3.根据材料二的观点,下面的诗句不属于大众化的一项是(3分)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B.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口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李白蜀道难)4 .材料
36、二第五段例举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实践有什么作用?(4分)5 .现代传播手段远比古代先进快捷得多,为什么作者却说“新诗实际上很小众”?(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珍珠翡翠白玉汤蔡兴荣牛掌柜看着稀稀落落的客人,轻轻叹了 口气。珍珠食铺,开了近十年,生意和小溪里的水一样,平平淡淡。牛掌柜出身贫穷,人善艮,开了食铺,常常想起小时候搜肠刮肚,四处找食的日子。开 张之日,牛掌柜就定了一个规矩,只要贫穷没饭吃的人进店,免费供应一菜一饭。这可是衢 州城独一家的事。新食铺开张,客人多,僧道、艺人、乞丐免费吃的也多,只能赚一点儿辛苦钱了。牛夫人不乐意了,打起了退堂
37、鼓。牛掌柜依然乐呵呵的。人都是有良心要脸面的,绝大多数免费吃饭的人都是偶尔路过来应个急,也有断断续续 来的,唯独有一个道人,却是每晚必到。牛夫人有了想法,脸上就挂不住了,上菜的盘子出 了声响,牛掌柜看在眼里,自己亲自上菜。客人少的时候,他还会请道人喝一杯。道人须发 飘飘,眉毛花白,无论别人什么眼神,他都不以为意,吃完就走,连谢谢二字也绝口不提。 牛掌柜从来不多问。一年后,道人忽然来和牛掌柜辞别,说要云游去了。牛掌柜有一点儿意外:”是我有招 待不周吗? ”道人抚若掌柜的背,哈哈大笑:“我观察一年了,你生意不好,做善事却从不 间断,心地纯厚,内外如一,你是真善人哪! ”一周后,珍珠食铺推出新珍珠翡
38、翠白玉汤。名声很快传出来,新客加老客,队就排到了街上。食客的队伍招引了外地人品尝,珍珠 食铺成了全城最旺的食铺。一个青龛的圆盘,豆腐如白玉柔和,菠菜翠绿如扇状铺开,白米如珍珠圆泗飘浮,中间 是菠菜的红根,做成昂立的孔雀来,整个造型就像孔雀开屏。白绿红三色,清清爽爽,赏心 悦目。这道菜,豆腐细腻润滑,菠菜清脆爽口,最绝的是鲜,如琼浆玉汁,品尝之后无法忘怀。一个月后,更离奇的事发生了。一个官吏的母亲,眼睛香花,第一次吃这道菜,赞不绝 口,之后每周都要来两次。一个月下来,老太太的眼睛竟然明亮了,她四处传颂。一位有文 化的老者,多年的老寒腿,走路不利索,每周必吃,拐杖竟然丢开了,欢天喜地。其他病痛 减
39、轻者等更是不计其数,食铺门庭若市。城里人在传颂珍珠翡翠白玉汤,也在传颂牛掌柜的美德。牛掌柜展了两个伙计,旺财和来福。旺财聪明伶俐,嘴甜,会来事儿。来福老实憨厚, 做人规矩。牛掌柜的女儿叫珍珠,年方二十,长得俊美异常,肤细如脂,笑起来,眼睛像一 汪清泉,透人心底。两个伙计都喜欢珍珠,暗暗省下工钱,买了好东西送珍珠。珍珠不谙世 事,对诳都很好,天天开心得像个小孩儿似的,四处蹦蹦跳跳。珍珠食铺的这道菜,外面的菜馆纷纷跟着推,可怎么也做不出牛掌柜的味道,众人皆觉 得是个谜。这道菜的秘方,藏在牛掌柜的手里脑里。每天凌展,牛掌柜会出现在后院,开始调配豆 腐,绝不让人看。旺财暗暗上了心,他常常爬到后院的墙头
40、上偷学。有一次,他上个墙头,发现有一枚铜 钱,又一次看到了一根红线,他也没有在意,半年了一无所获。有一天,旺财照旧爬上了墙头,脚下石头忽然一松,整个人掉了下来,陷到了沙坑里, 他摸到了 一个拨浪鼓。旺财心里明白,和掌柜的缘分尽了。第二天,旺财来辞行。牛掌柜沉默片刻,说:“做事要先做人,你头脑聪明,却没有用在正道。世间万物,自 有归属。你想要,不能去偷去抢。我已经提醒你两次了:铜钱就是取之有道,红线就是不要 跨越做人的底线。你不听,所以摔了。”临行,牛掌柜送旺财一张纸,写着几行字:豆腐、菠菜、白米、鸟脑、金丝楠棍这 是道人留给他的秘方,道人是朱元璋的后人,这道菜就是当年宫里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旺财
41、痛哭流涕,他懂,按照风俗,这是牛掌柜和他最后的交情,他辛辛苦苦偷了半年, 牛掌柜就这样白白给他了。他走到门口,回身三叩九拜,眼里含着泪水,心里想着珍珠,从此要远走他乡了。来福 追出来,塞给他一个包袱。旺财走了,秘方也带走了,来福有一点儿失落,珍珠咯咯直笑,点着他的额头:“你傻 啊,爹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你了。”选自小小说选刊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牛掌柜因客人稀少而叹气,这表明他既担心食铺的生意,也因无法面对夫人而发愁。B.来食铺免费吃饭的人多,赚钱少,牛掌柜不以为意,是因为他小时候过过苦日子。C.其他菜馆始终做不出地道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表明做菜如做人,德才
42、兼备方是正道。【).旺财在墙头发现的铜钱和红线,是牛掌柜觉察到徒弟偷学的行为后对他善意的提醒。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的名字很有特色,像珍珠、来福、旺财、珍珠翡翠白玉汤赋予对象个性化特点, 寓意丰富。8 .小说巧用对比,用食铺前后经营状况的变化,旺财和来福人生际遇的不同,突出丰富深 刻的主题。C.小说中的道人充满神秘色彩,这一安排颇有用意,珍珠食铺因他的秘方而声名远播,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D.珍珠翡翠白玉汤对官吏的母亲和老者的疾病有奇效,这一情节充满悬念,激发了读者的 阅读兴趣。8 .古人云:“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请结合这句话分析
43、牛掌柜的形象。(4 分)9 .小说结尾珍珠对来福说:“你傻啊,爹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你了。”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 解。(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32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洋阳柴桑人也。曾祖依,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 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号用。州召王浮,不就。躬耕自资,遂 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日箕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 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日:“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
44、粱肉, 曳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执事者 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日:“汝旦夕之费,自给自为。今 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秣,曰:“吾常得醉于 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秧,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 吏请日:“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黄昏解 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 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
45、至,亦 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济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济阳,日造 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 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月生?.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 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 贱造之者,有酒毓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其率如此。郡将 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苟中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 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
46、生”。(萧统陶渊明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B.道济谓臼/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C.道济谓日/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D.道济谓日/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解归,自请解职辞官归家,古代官职升降调动有一些专用词语,官职升迁有拔、擢、 陟;官职调任有转、徙、调;官职降职有罢、黜、免、谪。B.主簿
47、,占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卜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 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文 中指陶渊明做州里的掌管文书的小官。C.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民间 在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D.葛巾,葛,是一种植物,多年生藤木,纤维可以织成“葛布”。男子18岁称“弱冠”, 要戴帽子了,还要举行“冠礼”的仪式,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平时成年男子不必戴 帽子,于是就用葛布做成头巾(古时,棉花还未传入中国),包住头发,称作葛巾。 葛巾比丝绸便宜,大众化。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
48、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 象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不能胜任这个职务,不 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 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 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费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4分)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