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汇报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汇报发言.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汇报发言(仅供 学习)尊敬的*厅长,各位领导,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 展。” *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协同推进,全力打造“缤纷百里”海岸,全域推进“美丽*”建设, 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切实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 量发展。近年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蓝天、 碧水、净土保卫战。农村河道长效管护获全省第一等次,河长制工作 获省政府通报奖励,获评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市;沿江1公里范 围内化
2、工企业如期完成关停退出;PM2.5浓度排名、空气质量优良天 数比率全省领先,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列2022年度绿色发展百强县 市第13位,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 得益彰的路子。一、加快转型升级,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 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环境优化增长、生态促进转型的高质量发 展道路。以产业转型助推绿色发展。紧跟现代产业变革趋势,大力发 展电子信息及半导体、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机械装备等 产业,推动远海海上风电、百万千瓦滩涂光伏基地开发建设,实施整 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打造长三角绿色综合能源基地。加快电 动工具、建筑业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3、,推动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 品质化发展。推行农业绿色清洁生产方式,加快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 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管理,不断 提升吕四海鲜、四青作物、地产三宝等品牌知名度,带动农村一二三 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升级。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研发设计、检 验检测、金融服务等企业集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 合。以能耗“双控”倒逼绿色发展。主动适应新变化新要求,强化碳 排放总量、强度“双控”和峰值目标管控,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 口,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能效约束,建立企业 资源利用效率科学评价体系,出台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差别化政 策,强化重点
4、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及能源计量监督,充分挖掘能耗潜力,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发展。鼓励企业加强技 术创新和产品攻关,进一步加强节能降碳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推广应用。深入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三年行动计划,支持企业智能化技改、星级上云、两化融合,推进产 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纵深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行动,深化与北 大生科华东产业研究院新一轮合作,加快建设复旦大学*基础医学创 新研究院等校地合作平台,努力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二、扮靓“缤纷百里”,绘就美丽*新画卷。依托“一江碧波激 能、百里海岸迷人、千河
5、清水畅流、万亩滩涂如画”的资源禀赋,以 “生态金边”扮靓“缤纷百里”,建设多姿多彩多元的美丽*。厚植“江清海阔、湾美滩净”生态本底。积极策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毫不放松抓好“长江大保护”,常态化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坚决 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协同管好长江口禁捕管理区,保护水生物多样性, 守护好长江母亲河。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强化海岸带、 近海海域湿地、生态林、植被等生态系统修复保护,推动形成“水清 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扮靓“蓝绿交织、多彩多 元”最美岸线。高标准打造最美江海岸线五大特色风貌区,推动沿江 沿海区域整体面貌焕新和功能重塑。加快推进美丽岸线二期工程建 设
6、,实现沿江沿海堤顶路全线畅通,串联城镇、港口、滩涂,形成多 元景观交织、江海特色彰显的缤纷画卷。加快推进果园生态经济发展 区、长江文化公园*段规划建设,建成开放滨江生态绿廊,以各具特 色的景观节点“点亮”最美江海岸线。打造“日出江海、美丽*”文 旅品牌。发挥区位优势、生态优势,锚定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 标,持续做靓碧海银沙、黄金海滩、江海文化景观大道等景点,提标 打造追江赶海、文化研学、乐享美食等旅游线路,让*成为彰显江风 海韵的“诗和远方”。大力培育绿色生态旅游模式,推动旅游业和文 化体育、高端制造、休闲农业等产业共融共兴,不断拉长旅游消费链、 提升产业贡献度。三、坚持综合施策,打造生态
7、宜居新样板。紧紧围绕空气、水和 土壤三大重点领域,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扎实 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后半篇文章”,加快建设天蓝、地绿、 水清的生态宜居家园。让蓝天永驻。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强 化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实行多污染物协同管控,以更大 力度抓好扬尘污染、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等治理工作。强化与长三 角都市圈城市治气降霾合作,推动空气质量持续领跑全省,守好江苏 “清风廊道”第一关口,让“*蓝”成为“常态蓝二让碧水长流。统筹布局水系与城市发展,加强各类水体互联互通,加快海绵城市建 设,守护江海河湖安澜。严格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和湾(滩)长制, 常态化开
8、展巡河、治河、护河,确保17个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HI比 例达100%,实现水清可渔、水兴惠民。坚持水岸同治,加快区镇污 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实现断面周边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全覆盖,确 保生活污水零直排。让净土常在。巩固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安 全环保整治提升成效,强化关闭退出化工地块土壤系统治理,确保污 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推进土地腾退复垦工作,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肥力,保障土壤健康安全。四、强化制度创新,引领低碳生活新风尚。持续加大生态环境领 域的改革力度,构建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 强劲动能。健全生态环保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和“管发展必
9、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总 体要求,强化绿色经济和生态环境指标考核,严格落实自然资源资产 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等制度办法,为领导干部扎紧 生态文明“紧箍咒二推广环保信用评级制度,严格落实差别化水电 价、绿色信贷等政策,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综合运 用土地、规划、金融、税收、价格等政策手段,充分发挥好市场机制 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构建现代环境治理 体系。创新生态文明联动执法机制和环境监管执法机制,推动铁腕执 法、铁令生威,切实增强环境执法威慑力。充分发挥市域治理现代化 指挥中心功能优势,把“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全面运用到生 态环境领域,切实提高网格化环境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快形成 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环境治理新格局。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大力 普及生态文明法律规范和相关科学知识,引导群众自觉将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理念厚植于脑海、扎根在心灵、落实到行动。积极推广绿色 低碳出行,倡导绿色生活和休闲模式,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 游等方面加快向绿色低碳、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形成人 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汇报完毕,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