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第2节 质量的测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第2节 质量的测量.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节质的测?教学目标V【认知目标】1 .说出质量的初步概念以及单位。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 ,列举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质量的,概念。难点: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昨天去超.市买水果,你知道我是根据什么来付钱的。(价格及重量)其实我们生活当中 讲的重量,在我们科学中用质量来表示,那什么叫质量?一、启发诱导进行新课提出问题,物体如铁钉、桌子、棒棒糖、饼干等,这些物体有哪些成分组成?1 .质量的概念学生观察,.分析回答:(1)铁钉是物体,铁是物
2、质,铁钉由铁这种物质构成(2)桌子是物体,木头是物质,桌子是由木头这种物质构成(3)棒棒糖由糖这种物质构成(4)饼干(物体)由小麦粉和牛奶、食盐、糖等物质组成师生讨论归纳得出: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现在谁能说出什么叫质量比较分析.归纳得出:科学上用“质量”名称来表示物体里所含物质的多少。一杯水比 一桶水含有的物质少我们说一杯水质量比一桶水的质量小。一把糖比一颗糖所含的物质多, 我们说一把糖比一颗糖质量大。纠正日常生活中常说的“重量”应是指“质量”建立概念 在实物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出质量的概念,师生共同得出:,我们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展示实物、提出问题
3、 教师要求学生再次拿出事先准备的包装袋,观察读出“净含量”, 并回答净含量表示的含义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质量单位的教学)2 .质量的单位教师引导 学生列举熟悉的质量单位。在此基础上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吨千克克 毫克斤两 (学生代表发言回答,补充纠正)教师讲解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 (mg)和吨(t)板书:lt=1000kglkg=1000glg=1000mg说明: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提问:最初的一千克标准是如何规定的?最初的质量单位:规定4时1000立方厘米的蒸储水质量为质量的单位,称为“
4、千克”。引导估测 常见物体的质量(让学生估测,体会千克、克的大小)学生活动:比一比,谁的估测能力最好?学生对身边的物体进行掂量估测,并把结果记 录下来。最后师生一起交流评价。如: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克,一张邮票的质量约为一本科学书的质量一个中学生身体的质量约为千克,3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讨论(1)物体发生了什么改变?质量有没有改变?一个苹果从台州拿到遂昌一条铁丝被卷起.来一块冰温度升高,直至融化成水(2)演示课件:王亚平太空测量质量。提出问题 物体所处的外界条件改变时(物体的温度、形状、状态、位置),质量会变 化吗?学生讨论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给予肯定或否定。结论: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
5、和位置而改变。深化知识 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何物体在上述情况下质量没有改变?通过学生回答,再 次巩固质量的概念,并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设疑:何种情况下物体的质量会发生变化?(轮胎磨损、铁块生锈等),通过设疑来擞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完成了知识的迁移。二、质量的称量教师提出:想知道谁的估计本领最高吗?你有什么办法?请学生想一下,日常生活中都有那些测量质量的工具?你们平时见过或用过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并说出这些工具的适用场所?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注意肯定或纠正,并通过多媒体简单介绍电 子秤和电子分析天平教师: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介绍天平结构 让学
6、生上来把能识别的指出并说出名称,其他学生纠正、补充完善。 同时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结合多,媒体把各部分结构名称表现出来,增强直观性。指导阅读 学生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列出自学提纲。小组竞赛: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有关使用步骤以及如何应对一些具体的操作。看哪一 组回答得好。天平使用通过多媒体形象展示托盘天平的整个使用过程实验演示L调平 首先将指针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比 如:指针偏右,怎么调?根据学生意见,试一试。老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总结出怎样调节横梁 平衡。由于这里牵涉到杠杆的知识,教师可说,明留待以后明确原因。2.称量 物左码右,码先大后小,逐渐增加,移动游码直到指针重新指在刻度盘中央, 表示天平重新平衡。记下质量。(祛码加游码所对的刻度值)这里最好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这 么做?让其知其所以然,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整理 (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重点讲解学生易犯的一些错误并及时纠正。讲解清楚各步骤的注 意事项。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