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版)复习对点特训:第6讲 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特训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183571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版)复习对点特训:第6讲 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特训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二轮(版)复习对点特训:第6讲 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特训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版)复习对点特训:第6讲 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特训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版)复习对点特训:第6讲 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特训 Word版含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6讲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逐题对点特训1 .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首相人选可以是任何能获得下院支持的人,而不是习惯上认为 的下院最大党的党魁,如1924年国王乔治五世任命了工党的麦克唐纳为首相,该届议会保守 党258席,工党191席,自由党159席。除此之外,更不乏上议院贵族奉诏出任首相的先例。” 这说明在英国(D )A.国王依然掌握国家大权B.下院选举无关首相人选C.贵族政治一直盛行至今D.君主立宪制度较为灵活解析:英国在18世纪责任内阁制实行以后,国王称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故A项错误;首 相是由下议院中多数党选举产生的,故B项错误;贵族政治一直盛行至今说法明显不符合英 国史实,故C项错

2、误;材料中“新的首相人选可以是任何能获得下院支持的人,更不乏上议 院贵族奉诏出任首相的先例”,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灵活性,故D项正确。2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 “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 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A.为避免邦联体制的弊端B.为调和地方各州的矛盾C.为维护三权分立的体制D.为体现民主共和的原则解析:材料反映中央加强对各州控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这就避免邦联体制下美国松 散联盟的弊端,故A项正确;从材料“任何一州”

3、、“未经国会同意”可以看出主要反映的 是中央与地方关系,故B项错误;三权分立是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 的是联邦原则,不是民主共和原则,故D项错误。3 .独立之后美国各州享有立法权,1787年汉密尔顿宣称:”对宪法以及立法机关制定的 任何法律的解释权应属于最高法院。” “宪法与法律相较,以宪法为准。”“最高法院必须 有宣布违反宪法明文规定的立法为无效之权。”汉密尔顿这样说的根本目的是(D )A.树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权威B.确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共和政体C.理顺普通法律和宪法之间的关系D.维护扩大中央权力的联邦体制设计解析:汉密尔顿意思是美国各州制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树立

4、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 权威不是根本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只体现中央与地方制衡,并没有体现三权分立,故B 项错误;理顺普通法律和宪法之间的关系不是根本目的,故C项错误;宪法是中央制定的, 各州制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扩大中央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 正确。4.1791年9月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1791年宪法,宪法宣布耍 “坚定地废除损害自由和权利平等的制度”,但却把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 凡不符合财产规定的消极公民都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造成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是(D )A.法国等级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B.宪法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C.法国客观上存在

5、着公民财产多寡的区别D.制宪议会由资产阶级主导解析:1791年宪法中的人权宣言宣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关于 公民的划分,没有反映出法国实行的政体,故B项错误;法国客观上存在着公民财产多寡的 区别,但这不必然导致政治权利划分的不公平,故C项错误;这部宪法是大资产阶级制定的, 公民政治权利有财产的限制,维护的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故D项正确。5.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 务的权利,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当时 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B )A.体现出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B.结局是加强了中央政

6、府的权力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D.压制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解析:材料反映教会和政府间斗争,最终政府取得胜利,并没有体现德国皇权与贵族已 结盟,故A项错误;政府最终战胜教会,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说明中央政府的权力加 强,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没有体现德国统一,故C项错误;材料 反映的是反对封建的天主教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主进步,故D项错误。6.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部分内容:“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 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 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代表帝国;第十二条,联邦议

7、会与帝国议会的召 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上述材料最能表明(D )A.德国本质上仍然是封建专制国家B.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德意志确立C.帝国宪法的立法依据是普鲁士宪法D.帝国宪法巩固了德意志统一的成果解析:德国宪法颁布后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德国民主制度不是完善的,是 不健全的,保留较大的专制主义残余,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帝国宪法的立法依据是普 鲁士宪法,故C项错误;材料中宪法加强了联邦对各邦的控制,巩固了德意志统一的成果, 故D项正确。7 .新航路开辟后,无论是西班牙、葡萄牙还是荷兰,在与中国的贸易中都处于逆差地位, 从1545年到1800年,大约有60000吨白银

8、流向中国。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B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西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D.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松弛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新 航路开辟后,无论是西班牙、葡萄牙还是荷兰,在与中国的贸易中都处于逆差地位”并联系 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B项正确;西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是在工业革命以后, 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从1545年到1800年,处于中国的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 政策,并没有松弛,故D项错误。8 . “1760年,猎奴者捕获了西非人彼得斯,将其带到海岸,贩卖给了法国奴隶贩子。坐 贩奴船,渡过大西

9、洋来到了法国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可能在此地的蔗糖种植园工作。”上述 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B )A.增加了西欧国家的劳动力B.使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C.推动了美洲工业化的进程D.给非洲带来了社会进步解析:黑奴贸易增加了美洲的劳动力,而不是西欧国家,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1760 年,猎奴者捕获了西非人彼得斯”说明是殖民扩张中的黑奴贸易,这一举措加强了世界各地 的联系,故B项正确;非洲的劳动力主要用于“种植园工作”,不是促进工业化,故C项错 误;黑奴贸易中掠夺了大量劳动力,给非洲造成巨大的破坏,故D项错误。9 .据统计,17601780年,英国农业增长率为每年0.1%; 17801801年则为0.

10、8%,同 期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1.4%,工业年增长率为2%。这说明当时英国(D )A.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B.形成有机联系的国内市场C.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解析:17601801年间英国在进行工业革命,英国农业增长率不能代表农业在经济中的 地位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出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无法推测国内市场的 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化进程,故C项错误;工业 革命的进行提高了农业劳动力,推动农业增长,故D项正确。10 .据统计,1851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佣的人数 从95 000人

11、增加到138 400人,增长率达44.9%。18511911年女性职员从2 000人增加到 166 000人,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材料主要反映了( C )A.社会发展使妇女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B.民主政治增强妇女的参政意识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的改变D.科学发展提高了妇女的自主意识解析:“社会发展使妇女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 是工业革命带来妇女工作角色变化,并不是民主政治的作用,故B项错误;题干涉及18511871年英国女性在某些领域雇佣人数的增加和1851 1911年女性职员比例上升的现象,最能 说明工业革命后妇女由仅负责家务管理到可参与劳动,说

12、明妇女角色变化,故C项正确;妇 女的自主意识不符合材料主题意思,故D项错误。11 .自19世纪下半叶起,英国议会制定了包括工厂法、工会法、劳资关系法等重 要法律;20世纪初,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等法律又先后出台。这类法 律的制定反映了当时英国(B )A.以法律手段普及社会福利B.社会贫困化加剧C.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解析:英国普及社会福利的时间是20世纪6070年代,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中时间 “19世纪下半叶起”、“20世纪初”以及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的 信息说明当时出现贫富差距才制定类似法律,故B项正确;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与题干反 映信息

13、相反,故C项错误;法律政策出台不能说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12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 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 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 了 2倍多。这种现象说明(C )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下降C.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长幅度解析: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受到来自美国、德国的挑战,故A项错误;发达国家与 落后国

14、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上升,故B项错误;世界贸易整体上的发展,表明世界各国间的相 互依赖程度加深,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故D项错误。13 . “铁路使德国的工业家们掌握了巨大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并使他们有可能在工业革 命相对较早的时期即进行大规模经济扩张。”为此,德国在19世纪中后期采取的措施是 (B )A.鼓励私人工矿企业的发展B.通过政府国有化行为扩大生产C.实行工业品出口导向政策D.加强日用品的生产以刺激消费解析:美英等工业基础较好的国家通过鼓励私人工矿企业的发展,推动工业化,不符合 德国的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故A项错误;作为后发国家,德国通过政府国有化行为,利用 国家资

15、源推动工业化,故B项正确;工业品出口导向政策,与德国工业化策略无关,故C项 错误;加强日用品的生产以刺激消费,与德国工业化策略无关,故D项错误。14.读三国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以1913年为100%)国别1860 年1870 年1880 年1890 年1900 年1910 年1913 年德国141825406089100英国344453627985100美国141117396489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C )A. 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生产总值已稳居世界首位B.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和美国相比长期落后C.科技极大影响了大国的经济发展速度D.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解析:本材料只能反映工业生

16、产上升情况,不能反映工业生产总值,故A项错误;德国 的工业发展速度和美国相比在19世纪中后期处于领先地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信息, 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德最先开始并大量采用新技术,而英国不愿意更新技术,发 展速度慢,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美国和德国工业生产上升值相同,因此不能得出美 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故D项错误。15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 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得”,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 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 该故事主要意在(C )A

17、.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先了解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 罪恶,赘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 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排除A、B项,而D项中“抨击教会的贪婪”正确,但“抨 击灵魂获救的骗局”是对宗教的彻底否定,这在当时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选C项。16 . “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 人。”“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

18、以得到赦罪或免罪。”以上 言论旨在(A )A.强调个人信仰的独立B.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C.提倡追求幸福和物质享受D.批评天主教会的腐败解析:“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这体现 了宗教改革“信仰即可得救”的原则,故选A项;C项为文艺复兴的内容,故排除;B、D项 并不是宗教改革的最终目的,故排除。17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 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 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 是(B )A.都坚持

19、国家权力高于神权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解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宣扬人文主义精神,把人从天主教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A项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观点,C项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D项手 段不同,文艺复兴主要是通过文艺作品、宗教改革主要是通过对基督教教义的重新解释来传 播人文主义,故选B项。18 .卢梭认为:“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合讨论并通过,英国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 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 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这表明卢梭(C )A.认可精英政治B.推崇代议制C.崇尚

20、直接民主D.反对三权分立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全体公民讨论通过”,可以得知卢梭强调所有公民,并不是只有 少数精英,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 可知卢梭认为代议制存在严重弊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合 讨论并通过”,可知卢梭主张直接民主,故C项正确;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卢梭对三权分立的 态度,故D项错误。19 . “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 辩,只许信仰。只有一位君主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 ”康 德引用这段材料是用来(D )A.证明自由民主来之不易B.强调自

21、由是平等的基础C.反对封建神权笼罩欧洲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解析:材料反映在封建君主专制下对自由的限制,故A、B项错误;材料中人物除了神甫 外,还有军官、税吏、君主,故C项错误;康德属于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启蒙运动矛头指向 君主专制制度,故D项正确。20 .法国启蒙运动主将、百科全书派领袖狄德罗说:“若无英国人,理性和哲学在法国 可能还处在最可鄙的蒙童状态。”据此推断,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C )A.狄德罗忽视了法国人对理性的创造性B.英国启蒙思想直接导致法国启蒙运动C.牛顿力学体系为法国启蒙运动奠定基础D.英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解析:材料主要是论述英国人对启蒙运动的影响,故A项错误;英国启蒙思想影响了法 国的启蒙运动,不是直接导致,故B项错误;英国人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中的理性为启蒙运 动奠定基础科学基础,故C项正确;启蒙运动的发源地是英国,而中心是在法国,故D项错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