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121-2020 隧道工程质量及环境检测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馒头 文档编号:96179775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58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5∕T 2121-2020 隧道工程质量及环境检测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DB45∕T 2121-2020 隧道工程质量及环境检测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45∕T 2121-2020 隧道工程质量及环境检测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5∕T 2121-2020 隧道工程质量及环境检测技术规范.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93.080.80R86DB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21212020隧道工程质量及环境检测技术规范Technicalcodefortestingoftunnelengineeringqualityandenvironment2020-07-10发布2020-07-30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45/T21212020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符号.55基本规定.86超前支护质量检测.107注浆质量检测.138开挖质量检测.229初期支护质量检测.2610防排水质量检测.3211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3712施工隧道环境检测.4

2、113运营隧道环境检测.4714运营隧道结构检查.53附录A(规范性附录)激光断面测量.65附录B(规范性附录)地质雷达法.68附录C(规范性附录)超声波法.75附录D(规范性附录)冲击回波法.80附录E(规范性附录)电磁感应法.86附录F(规范性附录)隧道亮度检测.89附录G(资料性附录)隧道工程质量及环境检测相关记录表格.91附录H(资料性附录)原位试验数据统计计算方法.99附录I(资料性附录)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和评定表.101本规范用词说明.106IDB45/T2121202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宣贯。本标准

3、由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参编单位: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广西有色勘察设计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广西交投科技有限公司、柳州铁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庆全、林增海、肖平平、谭海晖、朱政敏、马富安、周德存、黄钟晖、卢浩、李骞、罗伟斌、刘鑫。本标准参加起草人:罗彦、黄尚俊、陈开群、侯海元、唐国军、马祥杰、许可盛、杨礼明、杨磊、梁金福、吴秋军、周祥、林芳鹏。IIDB45/T21212020隧道工程质量及环境检测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隧

4、道工程质量及环境检测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基本规定、超前支护质量检测、注浆质量检测、开挖质量检测、初期支护质量检测、防排水质量检测、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施工隧道环境检测、运营隧道环境检测和运营隧道结构检查等。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区内以钻爆法施工的隧道工程的洞内土建部分(不包括路面和轨道工程)质量及环境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T14583环境地面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8204.2公共场所卫

5、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0784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CECS02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21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JGJ/T2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43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JGJ/T182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JGJ340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SL713水工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检测testing检查和测试。用指定的方法检查、测试某种物体指定的技术性

6、能指标,适用于各种行业范畴的质量评定。对于建设工程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设计文件,对建设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以及工程实体质量、使用功能等进行测试确定其质量特性的活动。1DB45/T212120203.2工程质量constructionquality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3.3围岩wallrock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洞身的稳定有影响的岩(土)体。3.4分析法analysismethod通过对注浆施工中所收集的有关注浆参数、数据、资料等信息进行整合,采取分析、比对等方式,对注浆效

7、果进行评价的方法。3.5先导孔pilothole注浆施工前,为了检查实际地质参数与设计地质参数的差异,以便于指导注浆施工,按施工图的孔位先行施工的注浆孔。3.6检查孔法inspectionmethod通过钻孔观察、取芯鉴定的方式对注浆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3.7地质雷达法groundpenetratingradarmethod通过研究高频脉冲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以及电磁波在介质分界面的反射等,解决相关问题的一种电磁勘探法。3.8超声波(声波)法ultrasonicmethod在水中、结构物表面、井中或孔间,通过测量超声波(声波)在介质体内的传播的声速、波幅和主频等声学参数

8、,来研究介质体的性质和完整性的一种弹性波勘探方法。3.9冲击回波法impactechomethod在结构和构件表面用锤击等方式产生瞬态冲击弹性波并接收其直达、反射、透射等回波信号,通过分析回波的波速、波形和主频频率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判断所测结构、构件的厚度、长度和内部缺陷的一种弹性波勘探方法。2DB45/T212120203.10电磁感应法electromagneticinductionmethod电磁感应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或天然源形成的电磁场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或频率)的变化规律,从而寻找金属、良导矿床或解决有关地质问题的一种电磁勘探方法。3.11地震映像法seismic

9、imagemethod地震映像法又称高密度地震勘探和地震多波勘探,是基于地震反射波法中的最佳偏移距发展起来的,可以利用直达波、反射波、绕射波和面波等多种波解决有关地质问题的一种弹性波勘探方法。3.12多道瞬态面波法multi-channeltransientsurfacewaveexplorationmethod采用多个通道的仪器,同时接收震源锤击地面形成的完整面波记录,利用瑞利波在层状介质中的几何频散特性,通过反演分析频散曲线获取地基瑞利波速度来评价地基的波速、密实性、连续性等的一种弹性波勘探方法。3.13高密度电阻率法highdensityresistivitymethod通过电极阵列技术

10、同时实现电测深和电剖面测量,获得二维或三维的电阻率分布,进而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的电阻率勘探法。3.14见证witness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监督下,由施工单位有关人员现场取样,并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所进行的检测。3.15检测单元detectiveelement按照检测要求确定的混凝土结构的组成单元。3.16测区detectingregion按照检测要求确定的检测区域。3.17测点detectingpoint在测区内,取得检测数据的检测点。3.18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inferablevalueforcompressionstrengthofconcrete根据测区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推定的结

11、构或构件中现龄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3DB45/T212120203.19一般缺陷commondefect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安装使用性能无决定性影响的缺陷。3.20混凝土内部缺陷internaldefectsofconcrete位于混凝土内部的,破坏混凝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的不密实区、空洞或夹杂泥沙、杂物等。3.21预注浆advancedgrouting在隧道开挖前,为了固结围岩、填充空隙或堵水而沿着开挖面或拱部进行的注浆。3.22小导管smallpipe-roofprotection在开挖前,沿开挖面的拱部外周插入直径为38mm70mm的带孔钢管,压

12、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并将钢管尾部与钢架焊接为一体形成的支护体系。3.23超前支护advancedsupport在隧道施工中,对开挖工作面前方围岩进行预加固的支护。3.24管棚pipe-roofprotection在开挖工作面的轮廓线外,按一定外插角插入带孔直径为70mm180mm的钢管,压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并将钢管尾部与钢架焊接为一体形成的支护体系。3.25锚杆rockbolt用钢筋、钢管等材料加工而成具有锚固、悬吊等作用的支护杆(构)件。3.26钢架steelFrameorBeamSupport用钢筋或型钢等制成的支护骨架结构。3.27喷锚支护shotcreteandrockboltsup

13、port由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架等组合成的支护结构。4DB45/T212120203.28衬砌lining为控制和防止围岩的变形或崩落,确保围岩的稳定,或为处理涌水和漏水,或为隧道的内空整齐或美观等目的,将隧道的周边围岩被覆起来的结构体。3.29瓦斯gas从煤(岩)层内逸出的以甲烷(CH4)为主要成分的有害气体。3.30瓦斯浓度gasconcentration空气中瓦斯占有量与空气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4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4.1地质雷达法使用的符号H深度;K系数,一般取610倍;R反射系数;T透射系数;c真空中光速;d目标物体的厚度或距离;f天线的中心频率;t反射波双程旅行时

14、;电磁波在介质中的波速;x要求的空间分辨率;时窗调整系数,一般取1.52.0;相对介电常数;T时窗长度。4.2超声波法使用的符号L直达波(纵波)的旅行距离;d界面深度;t直达波(纵波)旅行时间的平均值;VP纵波速度;t0系统延迟时间;tR反射波到达1通道的时间;f在频域中有对应的一组频差。5DB45/T212120204.3冲击回波法使用的符号D冲击头(锤)的直径(m);H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实际厚度(m);d传感器1和2与裂缝的距离(m);f频谱图中厚度、内部缺陷等界面对应的峰值频率(Hz);h裂缝深度(m);n钢筋率;t反射波到达时间(s);x振幅比;Hc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内部缺陷深度(m)

15、;VP混凝土的表观速度(m/s);VR混凝土的面波速度(m/s);tc冲击持续时间(s);A1传感器1测试得到的面波最大振幅;A2传感器2测试得到的面波最大振幅;d0冲击点与传感器1的距离(m);x修正后振幅比;混凝土结构和构件截面的几何形状系数,可取0.96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冲击器激发的面波波长(m);常数。4.4锚杆检测使用的符号D锚固密实度;L杆体长度;n参与波速平均值计算的试验锚杆的锚杆数量;x锚杆杆端至缺陷界面的距离;6DB45/T21212020Cm同类锚杆的波速平均值;Ct杆系波速的平均值;Lr锚杆入岩深度;Lx锚固不密实段长度;f幅频曲线上杆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fx频率曲线

16、上缺陷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te杆底反射波旅行时间;tx缺陷反射波旅行时间。4.5排水管(沟)闭水试验使用的符号L试验管段长度(m);T实测渗水观测时间(min);W补水量(L);Q实测渗水量L/(minm)。4.6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检验使用的符号H6个试件中有3个试件渗水时的水压力;P混凝土抗渗等级。4.7氡气浓度、核辐射检测使用的符号K有效剂量当量与空气吸收剂量率的比值;t环境中停留时间;Dr环境地表伽玛()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He有效剂量当量。4.8风速检测使用的符号g重力加速度;s所测隧道的断面积;v校正后风速;测点周围空气重度;空气密度;Hv测点的动压;vs现场测得的风速。4.9亮度检

17、测使用的符号7Lmin中线亮度最小值;Lmax中线亮度最大值;DB45/T21212020C系数,混凝土路面取13,沥青路面取22;k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Eav路面平均照度;Lav计算区域内路面平均亮度;Lmin计算区域内路面最低亮度;Lth入口段亮度;L20(S)洞外亮度;U0总均匀度;U1纵向均匀度。4.10风压检测使用的符号Pa当地大气压;Ps绝对静压;Pt绝对全压;hs相对静压;ht相对全压;hv风流动压;4.11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使用的符号JGCIij各分项检查段落状况值;JGCIi分项状况值;j检查段落号;wi分项权重。5基本规定5.1检测范围5.1.1隧道工程质量及环境检测包括

18、施工、竣(交)工、运营、改(扩)建等不同阶段。5.1.2除上述不同阶段外,当隧道工程遇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按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关管理要求进行检测:a)涉及隧道安全的结构、构件、试块、试件以及相关材料等不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时;b)隧道工程相关的抽样数量和检测结果不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时;c)对施工质量有怀疑或对检测结果有争议,需要通过检测作进一步分析时;d)发生工程事故,需要通过检测分析事故的原因及对结构的影响时;8DB45/T21212020e)其他认为有必要进行检查、检测的情况。5.2检测工作程序与要求5.2.1隧道工程质量及环境检测工作程序应按图1进行。接受委托调查、资料收集制定检

19、测方案前期准备现场检测重新检测,验证、扩大检测计算分析和结果评价检测报告图1检测工作程序框图5.2.2调查、资料收集宜包括以下内容:a)收集相关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设计和设计变更文件、相关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记录和竣工资料,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b)委托方的具体要求;c)检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5.2.3检测单位应根据委托要求和现场调查结果,编制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工程概况(包括地质、设计、施工等);b)检测目的、内容和项目、依据;c)选用的检测方法、检测频率和数量;d)检测所需的人员、仪器设备以及进度计划;e)委托方配合条件及要求;f)检测安全措施和环保措

20、施。5.2.4检测方法选择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结构与构件特点、设计与施工要求、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等因素,应优先选择无破损、微破损及自动化的检测方法,重要及检测异常部位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必要时可采用破损法进行验证。5.2.5现场检测所用计量器具应在检定或校准周期的有效期内,所有计量装置应配套齐全、功能完整,主要技术参数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检测前应对计量装置进行检查调试,按校准和率定结果设置相关工作参数;检测过程中应加强计量装置检查,详细填写使用记录。5.2.6检测原始记录应采用专用记录表格,做到数据准确、字迹清晰、信息完整,不得追记、涂改,如有笔误,应进行杠改;当采用自动

21、记录时,应符合现场记录与存档要求,原始记录必须由检测及记录人员签字。5.2.7现场采取的试件、试样应予以唯一性标识,并妥善运输、保存。9DB45/T212120205.2.8当发现检测数据异常情况时,分析查找原因后应进行复测。5.2.9检测单位在开展检测工作时,应填写检测工作见证确认表,经现场见证方签字确认,作为检测报告的附件出具。5.2.10当现场操作环境不符合仪器设备使用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改善后方可开展检测工作。5.2.11破损法检测结束后,应及时修复因检测造成的结构或构件局部的损伤,修复后的结构构件,应满足原设计的要求。5.3检测报告5.3.1检测报告应给出所检测项目是否符合现行的有关法

22、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中要求的结论,能为隧道结构可靠性评价和工程处治提供依据。5.3.2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委托、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的名称;b)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地点,地质情况,结构形式,设计要求,施工情况等;c)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内容和项目、检测频率和数量、抽样方案、检测日期、以往检测情况等概述;d)检测采用的方法与技术、仪器设备、过程叙述;e)相关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实测与计算数据曲线、表格;f)与检测项目、内容相对应的结果、结论与建议。5.4检测单位和人员5.4.1从事隧道工程质量及环境检测的单位和人员,其技术能力和资质条件应符合国家、行

23、业、地方管理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5.4.2现场检测工作应按管理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检测人员,可根据现场情况配备一定数量的辅助人员。6超前支护质量检测6.1一般规定6.1.1隧道超前支护质量检测主要包括超前支护构件、超前旋喷桩、超前预注浆等方面内容,主要有管棚、小导管、锚杆等超前支护构件的外观和施工质量、超前水平旋喷桩质量、超前钻孔预注浆效果等检测项目。6.1.2管棚、小导管、锚杆等超前支护构件的外观和施工质量检测可采用目测、摄影、尺量和仪器测量等方法。6.1.3超前水平旋喷桩的质量检测可采用钻芯法,应在固结体达到28d龄期或预留试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实施。6.1.4超前钻孔预注浆效果检测可参照第

24、6章执行。6.2检测方法与技术6.2.1采用目测、摄影、尺量和仪器测量等方法检测管棚、小导管、锚杆等超前支护构件的外观质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检测频率宜不少于单位工程总数的5,宜按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检测;10支护形式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超前管棚长度(m)不小于设计值外插角()510或符合设计要求孔位(mm)50或符合设计要求钻孔深度(mm)孔径(mm)符合设计要求入孔内长度不短于设计长度的95DB45/T21212020b)施工前采用目测、尺量等方法检查超前支护构件的外观质量和规格,查明是否存在变形、损伤等缺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做好文字记录

25、并留存相关影像记录;c)施工过程和施工后采用尺量法检测超前支护构件的间距、孔径、孔深、搭接长度、外插角度、与开挖轮廓线的距离等,应做好文字记录,宜留存相关影像记录;d)当超前支护构件与钢架支撑配合使用时,在喷射混凝土施工前采用目测法检查其是否从钢架腹部穿过,尾端是否与钢架焊接,应做好文字记录,宜留存相关影像记录;e)采用全站仪检测超前支护构件的孔位,将其与设计隧道开挖轮廓线进行比较,计算其间距、与开挖轮廓线的距离和偏差值;f)采用全站仪或角度测量器检测超前支护构件的外插角度,将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计算偏差值。6.2.2采用钻芯法检测超前水平旋喷桩的质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钻芯法适用于检测超

26、前水平旋喷桩的桩身长度、均匀性和固结体强度;b)检测频率、数量为单位工程总桩数的2,且不应少于6根,按随机的方式抽检;c)每根受检桩可钻1个孔,当桩径大于1.2m时,宜增加钻孔数量,钻孔位置宜设置在距桩中心0.1m0.2m范围处,且应避开桩内设置的钢构件;d)钻孔设备应采用具有水平回转钻进功能的工程钻机,且在钻孔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进行转速、压力调整,钻机设备安装应稳固、底座水平;e)应采用单动双管钻具和薄壁合金钻头,钻孔直径不应小于108mm,取芯直径不应小于90mm;f)每个回次进尺宜不大于1.5m,采用清水钻进,钻进时压力、转速、给水要适中,提钻、下钻慢速且均匀,保持芯样的连续完整性,使芯样

27、采取率不低于85;g)对抽取的芯样进行描述,外观特征、气味、密实程度、均匀性、含灰量、硬度和状态等;h)对芯样和标有工程名称、桩号、钻芯孔号、桩长、孔深、检测单位名称的标示牌的全貌进行拍照;i)固结体强度试件按每孔不少于9个截取,在桩体的三等分段各取3个为一组,通过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判断固结体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6.3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6.3.1外观质量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a)超前支护构件的外观应无明显的加工缺陷和变形、损伤现象,加工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b)超前支护构件的孔位、间距、孔径、孔深、搭接长度、外插角度、与开挖轮廓线的距离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c)当超前支护

28、构件与钢架支撑配合使用时,应从钢架腹部穿过,尾端应与钢架焊接牢固。6.3.2管棚、小导管、锚杆等超前支护构件的检测数据判定除符合设计要求外,还应符合不同行业的规范要求,其中:公路、铁路行业的施工允许偏差见表1、表2,地铁行业的设计参数值见表3。表1公路隧道超前支护施工允许偏差11支护形式适用地层钢管直径(mm)钢管长度钢管钻设注浆孔间距(mm)钢管沿拱的环向布置间距(mm)钢管沿拱的环向外插角()沿隧道纵向的两排钢管搭接长度(m)每根长(m)总长度(m)超前导管土层255036361001503005005151管棚土层或不稳定岩体80180361040100150300500不大于31.53

29、注1:导管和管棚采用的钢管应直顺,其不钻入围岩部分可不钻孔。注2:导管如锤击打入时,尾部应补强,前端应加工成尖锥形。注3:管棚采用的钢管纵向连接丝扣长度不小于150mm,管箍长200mm,并均采用厚壁钢管制作。支护形式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超前小导管钻孔外插角()2或符合设计要求孔间距(mm)50或符合设计要求孔深(mm)超前锚杆、超前管棚钻孔外插角()1或符合设计要求孔间距(mm)150或符合设计要求孔深(mm)50或符合设计要求固结体均匀性判定现场取芯情况均匀固结体纹理清晰,无水泥粒块不够均匀固结体纹理不连续,含水泥粒块且颗粒直径2cm不均匀固结体无纹理,夹水泥块或较多水泥富集块,且水泥

30、土颗粒直径2cmDB45/T21212020表2铁路隧道超前支护施工允许偏差表3地铁隧道超前导管和管棚支护设计参数值6.3.3超前水平旋喷桩的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a)钻芯法检测桩身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b)固结体芯样的均匀性判定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旋喷桩固结体芯样均匀性判定标准c)桩身各段固结体芯样试件的抗压强度代表值应按一组3块试件强度值的平均值确定,单桩固结体芯样试件的抗压强度代表值应取各段试件的抗压强度代表值中的最小值,单桩固结体芯样试件的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设计要求。6.4检测结果与资料要求6.4.1检测结果应能如实反映超前支护参数,并与设计值进行对比。6.4.2检测报

31、告除应符合5.3的规定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a)检测部位、数量、频率;12DB45/T21212020b)超前支护设计参数;c)超前支护构件现场检测记录表格、素描图及彩色照片;d)超前水平旋喷桩钻芯法检测有关记录。7注浆质量检测7.1一般规定7.1.1隧道注浆质量检测包括地基、围岩、结构物和构件背后等方面内容,主要有地表地基注浆、洞内超前注浆、环向和基底围岩注浆、模筑混凝土衬砌和初期支护背后注浆等检测项目。7.1.2隧道注浆质量检测应根据注浆目的、注浆工艺、设计要求、现场地质条件、检测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并作出相应的注浆效果评价。7.1.3按注浆目的分类,帷幕注浆应以评价地

32、基、围岩的透水性降低、堵水效果情况为主,固结注浆应以评价地基、围岩的整体性、密实性、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等物理力学指标提高情况为主,充填注浆应以评价注入体的充填饱满、密实情况为主。7.1.4进行帷幕注浆质量检测,可采用分析法、检查孔法、注水和抽水试验法、高密度电法、多道瞬态面波法和地震映像法等方法。7.1.5进行固结注浆质量检测,可采用分析法、检查孔法、钻孔电视法、钻孔弹性波速测试法、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地基载荷试验、高密度电法、多道瞬态面波法和地震映像法等方法。7.1.6进行充填注浆质量检测,可采用分析法、检查孔法、钻孔电视法、注水和抽水试验法、钻孔弹性波速测试法、标准贯入试验、圆

33、锥动力触探试验、地质雷达法、冲击回波法、超声波反射法、地震映像法等方法。7.1.7模筑混凝土衬砌和初期支护等的背后注浆质量检测,应优先采用分析法、地质雷达法、冲击回波法、超声波反射法等无损检测方法,如不具备无损检测条件且工程需要时,可采用检查孔法。7.1.8注浆结束后应按要求及时进行质量检测。当采用地震波、冲击回波、超声波等检测方法时,应在注浆固结体达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当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地基载荷试验等检测方法时,应在注浆固结体达设计强度90后进行。7.1.9注浆质量检测应从试验阶段开始,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检测和对比,以便确定施工阶段所采用的检测方法;施工阶段宜采用两

34、种及两种以上方法进行检测,具体采用的方法和方法组合可根据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确定。7.1.10采用高密度电法、多道瞬态面波法、地震映像法、地质雷达法、冲击回波法、超声波反射法等物探方法检测注浆质量,宜与检查孔法、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地基载荷试验等方法密切配合、正确使用。7.1.11当进行注浆前和注浆后检测、通过对比分析评价注浆质量时,所采用的方法、相关的工作布置、仪器设备、参数设置、数据采集和处理等,在注前和注后应一致。7.2检测方法与技术7.2.1注浆质量检测工作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试验阶段检测时,试验区的全部注浆孔应进行注前和注后检测;b)在施工阶段检测时,注前检测频率应

35、大于总注浆孔的1/3,且应包含全部先导孔,注后采用检查孔法的检测频率应不少于注浆孔总数的10,在注浆区中心的穿透孔应全部检测;c)检查剖面或检查孔应均匀分布和利于注前、注后对比,并兼顾重点和异常部位,一个单元(区段)应至少有3条检查剖面或3个检查孔;13DB45/T21212020d)当注浆孔偏移过大、注浆过程不正常,或经分析法检测认为可能注浆质量有问题的部位,以及末序孔注入量大的孔段附近,均应布置检查剖面或检查孔;e)采用物探法在地表、洞内围岩、洞内结构和构件表面检测时,物探测线、测点间距应以能查明目标体的规模和分布范围为原则,除符合相关方法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多道瞬态面波法的测点宜形成剖面,其测线、测点间距不宜大于5.0m;2)高密度电法的测线、测点间距分别不宜大于5.0m、3.0m;3)地震映像法的测线、测点间距分别不宜大于5.0m、1.0m;4)冲击回波法的测线、测点间距分别不宜大于2.0m、0.5m;5)超声波反射法和地质雷达法的测线、测点间距分别不宜大于1.0m、0.2m。7.2.2采用分析法检测注浆效果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分析法适用于帷幕、固结、充填注浆的质量检测;b)通过对注浆过程中各注浆孔涌水量变化规律进行对比,或对注浆前后涌水量进行对比,从而对注浆堵水效果进行评价;c)通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