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15课《答司马谏议书》挖空实词释义及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doc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96179234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15课《答司马谏议书》挖空实词释义及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15课《答司马谏议书》挖空实词释义及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15课《答司马谏议书》挖空实词释义及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15课《答司马谏议书》挖空实词释义及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挖空实词释义及理解性默写一、重点实词释义答司马谏议书某( )启:昨日蒙()教(),窃( )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句式:)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句式:)举()先王之政

2、,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 )壬人(),不为拒谏。(句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句式:)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句式:)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句式:)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 )会晤( ),不任()区区()向

3、往之至。【重点实词释义答案】某(用以指代本人姓名)启:昨日蒙(受)教(赐教),窃(私自,这里用作谦词)以为与君实游处(同游共处,交往)相好之日久,而(表转折)议事每(常常)不合,所操之术(所持的政治主张)多异故也(判断句)。虽欲强聒(唠叨不休),终必不蒙见察(被您理解),故略上报(回信),不复一一自辨(同“辩”,分辩)。重念(又想)蒙君实视遇(对待)厚,于反复(指书信往来)不宜卤(同“鲁”)莽,故今具(“具”通“俱”,详细地)道所以(原因),冀(希望)君实或见恕(原谅我)也。 盖儒者所争,尤(特别)在名实,名实已明,而(表顺承)天下之理得(明白)矣。今君实所以(用来的)见教(指教我)者,以为侵

4、官、生事、征利、拒谏,以(因此)致(招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认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修订)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不能算)侵官;(状语后置,判断句)举(推行)先王之政,以(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批驳)邪说,难(排斥)壬人(善于巧言献媚、惑众取宠的人),不为拒谏。(判断句)至于怨诽之多,则固(本来)前(预先)知其如此也。(定语后置) 人习于苟且(得过且过)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忧虑,顾念)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怎么能)而不汹汹然(大吵大闹的样子)(宾语前置)?盘庚之迁,胥(相)怨者民也,非特

5、(仅)朝廷士大夫而已。(判断句)盘庚不为(因为)怨者故改其度(计划),度(考虑)义(适宜)而后动,是(认为正确)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责备)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名作动,做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领教)。无由(没有缘由)会晤(会面),不任(不胜)区区(小,谦辞,用于自称)向往之至。【译文】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所

6、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一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在于名气是否符合(实际),名气符合实际后,天下之间就没人会去阻拦他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

7、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陛下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陛下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

8、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陛下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不胜仰慕至极!二、情境默写1.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特别注重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楚了。4.答司马谏议书开头先提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为下文的“正名”提供推理前提。5. 在答司马

9、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6.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却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理直气壮地回答以“,。”两句,说这样不叫“拒谏”。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到,盘庚迁都之时,虽然“”,且“”,但他并不是因为有人抱怨、反对就改变自己的计划。8.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 , ”揭露了朝堂之上官吏互相推诿、不问国事的丑恶现象。9.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 ”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1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政见不一的原因是“”,而“”则表达了王安石对司马光的敬慕之情。11.答司马谏议书中“,”,是而不见

10、可悔故也”表现出王安石坚持改革,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12.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 ”,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 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13.答司马谏议书中,“, ”两句,王安石借盘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确认正确,无怨无悔。1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与司马光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在结尾用“ , ”两句聊表敬意。15.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所不能领教的碌碌无为、墨守陈规思想是,“,”,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1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 ”,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 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17.答司马

11、谏议书中作者以“, ”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参考答案】1.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3.盖儒者所争,名实已明。4.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5.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6.辟邪说,难壬人。7.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8.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9.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10.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不任区区向往之至。1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12.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13.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14.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15.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16.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17.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