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稳派上进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稳派上进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西省稳派上进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陈二蛋生活不规律,加上压力太大,天天头痛失眠,经人介绍找到“隐居”的王大师求解。王大师“闻名天下”,号称有特异功能,能治百病。陈二蛋虔诚拜见后,大师在他头上摸了几下,给了他一些“神药”。果不其然,陈二蛋出门后就觉得好了很多,回家后的睡眠质量也明显提高,于是逢人就说王大师的好。但其实王大师没有神功,只有演技。70多年前的欧洲,世界大战,美国大兵李解放受伤了,被困在战场;更不幸的是止痛片用完了,他非常痛苦。还好,一位医生找到了几粒最新式
2、的止痛片,李解放吃完立刻感觉好多了,安静地睡着了。但其实李解放吃的不是止痛片,而是维生素C。这俩故事为啥要一起讲?因为它们都深刻揭示了一个科学原理: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指由于患者期待并相信某种治疗方法有效,而导致理论上本应无效的安慰剂显著缓解了患者症状的神奇现象。也就是说,只要患者相信,假药也是可以有效果的!安慰剂效应,核心是神经反应。看过电影黑客帝国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所有感受,无论是高兴、难过、爱、恨、痒、痛,还是各种生病、难受,其实都只是神经信号而已。特别有意思的是,一旦大脑相信药物有效,神经就会配合,释放积极信号,让患者感觉某些症状减轻了。由于安慰剂效应是神经反应,因此它对与神经系统相
3、关的症状效果最明显,比如疼痛、抑郁、头晕、失眠等等。失眠的陈二蛋、疼痛的李解放,因此很容易感受到安慰剂效应。人们对安慰剂效应的分子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它的原理和正常药物的作用原理非常类似,只是一个是由我们大脑自动激发的,另一个是由药物激发的。比如,吗啡是一种常用的镇痛药物,因为吗啡分子和大脑内的受体结合后,能产生愉悦感,从而抑制疼痛;而安慰剂效应能刺激神经产生一种天然吗啡类化合物内啡肽,这是人体内天生存在的愉悦剂和镇痛剂,因此会产生和吗啡一样的效果。这就是为啥美国大兵李解放,吃了假的止痛片也有效。但要注意,安慰剂效应治标不治本,它能缓解症状,但不可能治愈疾病,因此绝不能迷信。安慰剂效应
4、可能会让癌症患者疼痛减轻、精神变好,但不太可能让肿瘤变小或者消失。大众对医生总有一个误解,以为医生什么都懂,可以包治百病。但现实是非常“骨感”的,对于绝大多数疾病,医生是无法治愈的。1915年,美国名医特鲁多在纽约去世,他的墓志铭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经典名言,在整整100年后,仍然准确地概括着医生的职责和目标。治愈固然好,如果不能治愈,那努力帮助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就是医生的根本任务,也是成功医疗的定义。由于安慰剂效应的发现,“总是去安慰”就不再仅是一句体现人性的口号,而有了科学的支持:安慰真的会让患者感觉好一些!英国一项问卷调查曾发现,97%的医生都曾给患者使
5、用过安慰剂,无论是糖片、维生素C还是生理盐水。给患者使用安慰剂是一种善意的而且有效的“欺骗”。同时,安慰剂效应证明了医患关系对医疗效果会有直接影响。安慰剂效应产生的前提是“患者相信医生,相信治疗会有效”,否则,安慰剂效应必定受影响。目前中国医患交流时间不足,矛盾不少,安慰剂效应不理想。当使用同样药物的时候,拼疗效,其实在拼的,就是安慰剂效应。宽敞明亮的病房和微笑的医生,真的是能影响疗效的。事实上,对安慰剂效应了解最深的既不是医生,也不是科学家,而是各类江湖骗子。只不过他们给安慰剂效应取了个新名字心诚则灵!“你相信有效,它就可能有效;不相信,它就无效。”这不就是安慰剂效应吗?很多患者吃了江湖医生
6、昂贵的“神药”以后,感觉好多了。现在大家知道了,这还真可能不是串通骗人的;由于安慰剂效应的存在,患者很多症状确实可以被各种“神药”缓解,即便这些“神药”仅仅是不值钱的安慰剂。这就是为什么无数的所谓大师被揭穿后,很多患者大惑不解:“他的药确实有效啊?!”安慰剂效应,导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能建立最佳医患关系,获取患者最大的信任。当到了盲目信任的时候,安慰剂效应可以达到最大值,这时候啥药都可以是神药。从根本上消灭“大师”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不是严打,而是把“大师分为主治“大师”、副主任“大师”、主任“大师”,必须发论文才能晋升,那“大师”们一定天天忙得像旋转的陀螺一样
7、,还谈什么和患者深入交流?靠安慰剂效应吃饭?安慰剂效应,证明了从出生开始,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位“神医”。(摘编自李治中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大师给陈二蛋开的“神药”、医生给李解放开的止痛片,都产生了较好的疗效,这源于共同的科学原理。B.我们所有的感受都是神经信号,如果大脑相信药物有效,神经就会释放积极信号,患者接收到信号会感觉症状有所缓解。C.医患关系越好,安慰剂的医疗效果就会越好,但是目前中国医患关系不是十分理想,导致安慰剂效应不是很理想。D.“当到了盲目信任的时候,安慰剂效应可以达到最大值”,指这时候使用任何药品都会产生很
8、好的药效,甚至可治愈患者。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患者的期待、信任使某种无效的治疗方法产生了效果,这说明有的时候理论与实践并不一致。B.文章引用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意在说明安慰剂应用广泛,疗效显著。C.虽然“大师”与患者之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还是应当消灭大师,因为他们不是真正地为患者着想,而是另有所图。D.安慰剂效应是由人类大脑自动激发的,作者是从这个角度来说“从出生开始,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位神医的。3.下列选项,最符合“安慰剂效应”表现的一项是(3分)A.某人性格坚韧、待人友善,医生观察到她对止痛安慰剂的反应较其他人更好。B.某
9、人在切菜时不小心切到手指,贴上创可贴后,疼痛感大幅减弱直至消失。C.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在医生假装给他注射了干细胞(实际是生理盐水)后,症状明显改善。D.某位癌症患者,被告知是得了普通的胃病,坚持服用医生开具的抗癌药后,病症减轻。4.请简要说明安慰剂效应有哪些局限性?(4分)5.李治中的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获得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金奖,深受好评。你认为本文有哪些吸引读者的地方?(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老宅陈村离开老宅已有多年,从未想过回去。在我心里,老宅死去已很久了。勾起我记忆的是一张晚报。女儿送来晚报,出门去了。我已吃过饭,换上了拖
10、鞋,靠在沙发上读报。突然,我读到张家宅三字。我的老宅苏醒了。是我的张家宅。张家宅拆房了。报上说全已拆尽。我想起老宅,祖父在时,他说老宅建于宋朝,他的祖父则说建于魏晋时代。反正老宅够老够老的,根据常识,这样老的宅子是不可能存到今天的。这是我长大后想到的。我在老宅住到十岁。记得宅后尚有竹林一片,宅旁有水井一口。报上说的那些房子都是日后伐了竹填了井建起来的吧。鲁迅写过百草园,我的老宅的竹林也生有百草,但母亲不许我进去。怕我被蛇咬了,又怕踩坏笋。我私自进去过几次,见笋就踩,从未被蛇咬过。我想,蛇也许是母亲想出来吓吓我的吧。晚报上说的是张家宅已全面推倒,计划盖起七到十八层的高楼。在那张模糊不清的照片上,
11、可见到废墟之上,打桩机已影影绰绰了。这尚是一期工程,二期三期完成后,张家宅和李家宅、王家渡将连成一片,能住进二十万人。商店也建,影剧场也建,学校托儿所也建,厕所菜场也建,派出所浴室也建。我就想,要是当初不搬出老宅,我也能在这众多的楼里分得一套新的房,仔仔细细装饰起来,煤气也有,卫生间也有,比这石库门房子要强得多哇。我把那张报纸留了下来,天天没事时看一看。一天正喝赤豆汤,翻在上面一点,脏了,便将那报道与照片剪下,压在吃饭桌子的玻璃下。女儿为此十分恨我。我寸步不让。女儿知道我脾气,便由我去了。看着那片模模糊糊的废墟真是有点意思。看着它我就能看见老宅,想起老宅星星点点的旧事。我还能记起脚踩在竹笋尖尖
12、上的感觉。我的木拖板很大,脚趾冲在前面,一脚踢在笋上,脚尖要痛半天。我能看见老宅的青石板上的青苔,看见蚂蚁搬食和斗殴,但我记不起老宅的天是什么样子的。老宅似乎没有天。我常常记起那堵半途而废的墙。女儿回家,告诉我今天走过张家宅了。我问她看见了什么,她说没什么好看的,又脏又乱。她骑着自行车经过,遥遥地张望一眼,没有停车。沿街的一面立着许多高大的广告牌,挡住探向混乱的视线。我再问,她立刻烦了,要我自己去看。不就是那个破烂劲儿吗,有什么看的!女儿拉长了脸,她出门去了。还是出去的好。我的墙不会再有了。那堵墙即使在记忆里也不宽,能容得下一只大人的脚。我经常坐在墙上,看我家的长工阿三在田里干活。阿三的脊背墨
13、黑,发亮。他能一只手就把我举起来。不过,他不敢常举,我娘看到是不饶他的。他不举,我也不饶他。他看看四处没人,被我缠不过,略举一举就放下了。坐在墙上,吃着桑子,看着阿三种田是很好的。我家的牛就像阿三的灰孙子,贼头贼脑地走。要是反一个身,坐在墙上可以看到灶间。我家的佣人张妈在灶间偷肉吃,我看到过好几回。我时常一个人绕着墙打转。墙是个好东西。你总是会觉得墙的那边有什么等着你,也许是一只蟋蟀,也许是一个桃。当然也有点儿怕人,特别是晚上,也许会有一个人,一个专贩小孩的,张着口袋等着。我总是一圈一圈地走,我想他大概也在走,在避开我,因为时间还没到。我一圈圈地绕着墙,墙有三四十步长,他还不来。我等得发急,就
14、攀上墙去,这样可以看到墙的外面。没有人的。我的家破败得很快。在老宅的卖契上签字画押时,父亲泪流满面。我家的地和牛,已先卖尽。阿三也走了。张妈哭得比我父亲更加伤心,哭出许多稀奇古怪的词,哭出了调子。后来我想,幸亏破败了,否则就要划作地主成分,日子就很难过了。安知非福啊。卖掉老宅后等着搬家的日子里,我又到竹林去踩笋,被人轰了出来,拎着耳朵皮牵到我娘跟前。于是我知道,竹林也不是我家的了。我们搬到城里,住进这石库门房子。石库门有很高的风火墙,我一次也没上去坐过,那墙爬不上去。父亲是死在这房子里的。临死的那几天,总是和我讲老宅的事,讲着讲着就叹叹气。张妈跟我们过来了,她也死在石库门里。阿三来看过我们一次
15、,是张妈死后才来的。母亲告诉他张妈已经死了,他“啊”了一声,又淡漠起来。阿三也进城了,在一个公司里造房子。他看看我,说少爷这么大了,现在两只手也举不起来了。阿三以后没有来过。一天女儿回家来,兴冲冲地跟我说,张家宅住宅区已经造得有点样子了。那些楼房是很好很新式的。正巧我喝过几口酒,就对她讲了过去的竹林和过去的墙。女儿正在试穿她新买的羊毛衫,她烦烦地说,那些旧事有什么好说的,幸亏这个家败得早,要不然,我还是阿乡呢,看到这么好看的羊毛衫也不敢买,买来穿出去也不像的。她说,要竹头就去买两根来,要吃笋就跑一趟自由市场。要牛有什么用?我想想也对,就不再说了。瓶里还剩着点酒,我将它倒进杯子,一口喝了。老宅啊
16、。1987年3月1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宅有着久远的历史,像这样的古建筑是很难留存下来的,这是“我”随着年龄增长懂得的常识。B.童年的我比较淘气,经常跑到竹林里去踩笋,母亲为此编造了竹林里有蛇咬人的谎言。C.“我记不起老宅的天是什么样子的,既表现了“我”回忆往事时的心理,又体现了老宅生活的丰富。D.“竹林“张妈”“阿三等在文中反复出现,他们见证了“我”的童年,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记忆。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写女儿送来报纸就出门去了,从中可以看出父女关系的淡漠,与后文写女儿对“我”、对老宅的厌烦形成呼应。B
17、.句子连用四个短句,将“我”对老宅的回忆与现实相交织,表现了“我”从惊疑到确认再到失落的心理变化过程。C.句子中的“意思”一词意蕴丰富,表面上是写充满乐趣的老宅往事,实际上也隐含着对老宅变为废墟的伤感。D.句子耐人寻味,是“我”不再反驳女儿的观点后,借“酒”来表达自己对老宅的叹息、对世事变化的感慨。8.文中“我时常一个人绕着墙打转”一段写得饶有趣味。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妙处。(4分)9.选文围绕“老宅”表达了我的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齐桓公时,有处士曰小臣稷,桓公三往而
18、弗得见。桓公曰:“吾闻布衣之士不轻爵禄,无以易万乘之主;万乘之主不好仁义,亦无以下布衣之士。”于是五往乃得见之。或曰:桓公不知仁义。夫仁义者,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避卑辱,谓之仁义。故伊尹以中国为乱,道为宰于汤;百里奚以秦为乱,道为虏于穆公。皆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辞卑辱,故谓之仁义。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忘民不可谓仁义仁义者不失人臣之礼不败君臣之位者也。是故四封之内,执禽而朝名曰臣;臣吏分职受事名曰萌。今小臣在民萌之众,而逆君上之欲,故不可谓仁义。仁义不在焉,桓公又从而礼之。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桓公,是隐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桓公,是诬也,宜戮。小
19、臣之行,非刑则戮。桓公不能领臣主之理而礼刑戮之人,是桓公以轻上侮君之俗教于齐国也,非所以为治也。故曰:桓公不知仁义。(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于穷巷之中、瓮牖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逐,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士邪?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鸷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
20、?遂见之,不可止。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注】伊尹,曾借烹饪之事言治国之道,辅助商汤灭夏。执禽,古时朝见君主有持禽类作礼物的制度,表示忠心于君主。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忘民A不可B谓仁义C仁义者D不失E人F臣之礼G不败H君臣之位者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布衣,借指平民,文中的“布衣之士”就是前文说的“处士”,具体指小臣稷。B.中国,指中原地区或中原地区华夏政权;
21、今义与之相比,属于“词义的扩大”,C.礼,文中指礼遇、以礼相待,非能水也中“水”的意思是“游泳,两者用法相同。D.瓮牖,用瓮做门,形容贫穷;与“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中“瓮牖”的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齐桓公认为君主能做到礼贤下士的前提是自身对仁义有追求,韩非子认为君主一定要摆正君与臣之间的关系。B.伊尹与百里奚不顾自身卑贱的地位和受到的屈辱待遇,为天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奔赴,韩非子非常欣赏这类人。C.韩非子认为,作为臣子理应执礼朝见君主;对君主不管是有才能而骄傲自夸,还是无才能而隐匿不为,都应受到法律惩处。D.面对有道士人的傲视,不肖
22、之君与贤明之君的态度截然不同,而后者的做法能招揽土人,最终会招来天下人归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4分)(2)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4分)14.两则材料对齐桓公的评价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送家静及第后赴官清水苏舜钦几年尘土客京华,一日春乘犯斗槎梦好夜归全蜀道,眼明朝宴上林花。白头佐邑非为晚,蓝绶还乡亦可誇。况有雄图看悟主,莫伤孤宦向天涯。【注】家静,蜀人。犯斗槎,指游仙、升天所乘的仙舟,此处指远行所乘之舟。蓝
23、绶,系印纽的蓝色丝带,古代常用于等级较低的官吏身上。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日春交代送别时间;“犯斗槎运用借代手法,点明家静及第后的出行方式,照应题目。B.颔联运用想象手法,虚写家静能够在梦中连夜回到蜀道,间接表现了家静对官场的厌恶。C.颈联中的“白头”与“蓝绶”,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展现了家静年事已高、官职低微的形象。D.全诗不见离别之伤,饱含诗人对友人的安慰和劝勉,寓深沉的情感于朴实自然的语言之中。16.本诗首联中的“客京华”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中的“客京华”在情感表达的作用上有何不同?请联系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
24、)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描写了诗人辛勤劳作、躬耕田园的情景。(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 , ”两句,运用反问和比喻手法对秦统治者搜刮民膏、挥霍无度的做法进行了抨击。(3)唐宋诗词中常常借“照镜来抒发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在我们的印象中,麦子、稻谷成熟后,重重的穗子把它们的“腰”都压弯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因为什么成熟的种子挂在母体上,不会掉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
25、让你惊掉下巴,那就是:种子一旦掉下来,你就找不到它们了,因为掉下来的种子“会跑路”!A ,其中一种最会跑路的是不实野燕麦。不实野燕麦是小麦和大麦地里的常见野草,适应能力极强,除了南极洲,其他哪个大洲它都能混。不实野燕麦的种子从母体脱落掉到地面后,就会展现出与生俱来的功夫一个鲤鱼打挺,再一个凌波微步,就跑出好远了。难怪不实野燕麦也叫“动麦”。不实野燕麦跑路依靠的是“呆毛”长芒。不过,它并不是有意识地运动,它跑路的动力并非来自自身,而是来自空气。具体过程是这样的:不实野燕麦的小穗可以在成熟前易如反掌地脱落,掉到地面上。它的两根长芒具有不对称的吸水,其中一边可以吸水膨胀,而另一边可以一直保持干燥。白
26、天热量和湿气积聚在长芒表面,晚上再变凉变干。在不断地润湿和脱水的过程中,这种不对称吸水的长芒会让种子一直不停地朝一个方向旋转。这样一来, B ,直到在合适的地方生根发芽。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文中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加点的“惊掉下巴、功夫,与“惊讶、能力”相比,表达效果上各有什么不同?(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什刹海周围几乎没有什么行人。除了远远的,随着微风传
27、来的,电车的铃声,他听不到任何的响声。“海”中的什么菱角啊,鸡头米啊,荷花啊,已金只剩了一些残破的叶子,在水上漂着或立着。水边上柳树的叶子已很稀少,而且多半变成黄的。在水心里,立着一只一动不动的白鹭,就像雕塑一般。“海”的秋意,好像在白鹭身上找到了集中点,它是那么静,那么白,那么幽独凄惨。瑞宣好像被它吸引住了,呆呆地立在一株秋柳的下面。他想由七七抗战起一直想到钱孟石的死亡,以便决定此后的行动。可是,他的心思不能集中。在他刚要想起一件事,或拿定一个主意的时候,他的心中就好像有一个小人儿,掩着口在笑他:你想那个干吗?反正你永远不敢去抵抗敌人,永远不敢决定什么!他有许多事实上的困难,足以使他为自己辩
28、护。但是心中那个小人儿不给他辩护的机会。那个小人儿似乎已给他判了案:“不敢用血肉相拼的,只能臭死在地上!极快地,他从地上拔起腿来,沿着海岸疾走。21.下列选项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在水心里,立着一只一动不动的白鹭,就像雕塑一般。B.海的秋意,好像在白鹭身上找到了集中点。C.瑞宣好像被它吸引住了,呆呆地立在一株秋柳的下面。D.他的心中就好像有一个小人儿,掩着口在笑他。22.语言文字运用I和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什么,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4分)(1)因为什么成熟的种子挂在母体上,不会掉下来?(2)“海”中的什么菱角啊,鸡头米啊,荷花啊,已全只剩了一些残破的叶子,在水上漂着或立
29、着。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和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中央领导人材料二:8月1日,河北隆尧县霸王营村村干部在接到泄洪通知后,将大部分村民转移,留下了一支由四五十人组成的抗洪抢险队伍。这支队伍几年前就组建起来了,每年都会进行抗洪演练。村干部带领和号召队伍连夜用一袋袋水泥,搭设脚手架,墩成了一道长长的拦水墙,保住了村庄,保住了村民的财产!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
30、0分)材料一: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和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中央领导人材料二:8月1日,河北隆尧县霸王营村村干部在接到泄洪通知后,将大部分村民转移,留下了一支由四五十人组成的抗洪抢险队伍。这支队伍几年前就组建起来了,每年都会进行抗洪演练。村干部带领和号召队伍连夜用一袋袋水泥,搭设脚手架,墩成了一道长长的拦水墙,保住了村庄,保住了村民的财产!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责任与担当,铸就平安家园自古以来,英雄豪杰以文治武功展现民族之魂。如今,在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场严
31、峻的考验正摆在我们面前洪灾。然中央领导人的一句“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和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无疑给所有迎难而上的英雄们送去了力量。在河北隆尧县霸王营村,一支由四五十人组成的抗洪抢险队伍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用一袋袋水泥,搭设脚手架,筑起了一道长长的拦水墙,保住了村庄,保住了村民的财产。他们的行动,是对“责任”二字的最好诠释,是对“箭在弦上”的最好理解。这支抗洪抢险队伍的组建并非偶然,而是几年前的精心筹划和坚持训练的结果。他们每年都会进行抗洪演练,时刻准备着应对可能出现的洪灾。正因为如此,当真正的洪灾来临时,他们才能迅速行动,有效地阻止了洪水对村庄的侵袭。这场抗洪抢险行动的成功,离不开每一
32、位参与者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他们当中有村干部,有普通的村民,也有那些为了抗洪抢险而不顾个人安危的志愿者们。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价值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毕竟,洪灾带来的破坏力仍然让我们心有余悸。为了确保我们的家园安全,我们必须进行全面的防洪措施,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力量。在这场抗洪抢险的战斗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平凡而伟大的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责任”和“备战”的理念。他们知道,只有做好了每一件小事,才能在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做到守护家园的使命。这场抗洪抢险的胜利也让我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在困难面前,人们总是能因为共同的目标而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力量。这支抗洪抢险队伍的成立和行动,正是这种团结力量的最好体现。然而,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在抗洪抢险中默默付出的人们。他们或许没有得到荣誉和赞扬,但是他们的付出同样值得我们尊重和感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从这场抗洪抢险中吸取力量,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们应该明白,只有在责任和担当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价值。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时刻准备着迎接挑战,时刻坚守着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铸就属于我们的平安家园。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