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与逸散特征研究.docx

上传人:暗伤 文档编号:96178243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X 页数:247 大小:8.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与逸散特征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7页
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与逸散特征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与逸散特征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与逸散特征研究.docx(2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致谢时光飞逝,四年的博士学习生活不知不觉中即将结束,在此离别之际,感触颇多,向帮助过我的人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刘俊新研究员,是刘老师给了我来到中科院继续深造、攻读博 士学位的宝贵机会,改变了我的人生。博士期间,从论文开题到实验安排,从数据整理 到结果分析,我获得的点点滴滴进步,无不渗透着刘老师的心血。刘老师渊博的学识和 对学科高屋建瓴的认识总是令我感到由衷的钦佩,而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谨的 态度无时无刻不深深地感染着我。尤其在文章写作方面,每当我面对困惑一筹莫展的时 候,刘老师总能找到问题的关键,帮我梳理思路、理清头绪,使问题迎刃而解。刘老师 无私的关怀和帮助,令我深受

2、感动,对您的感恩之情学生无以为报,唯有铭记在心,将 其化为今后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给我领航,指引着我更加努力和勤奋的工作!再次向您表达深深的感谢,望您在繁重的工作中多注意休息,保重身体!在此,还要向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组的李琳老师、肖本益老师、郭雪松老师、梁瀚 文老师和韩云平老师致以诚挚的感谢。感谢李琳老师在论文写作实验设计上给予的耐心 指导和无私帮助!每次面对压力和困难意志消沉的时候,您耐心的倾听和关切的话语总 能使我倍受鼓励走出困境,李老师平易近人的态度、乐于助人的品质和对待工作兢兢业 业的精神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感谢肖老师在实验室仪器使用和装置维护上给予的指导 和帮助,肖老师为人热情乐于

3、助人,对待学生亲切和蔼,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能提供 最耐心热忱的帮助,再次向您表示感谢!感谢郭老师在实验思路和装置设计上提供的指 导和帮助,有了您的建议,才使我的实验室模拟装置能够顺利稳定的运行。感谢梁老师 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快速度过了初期生活上的不适,顺利开始了博 士阶段的学习。感谢韩老师在实验和生活上对我无微不至的帮助和关怀,我必定铭记在 心,你既是老师也是师兄,既是朋友更似兄长!在此特别祝你新婚快乐!再次向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组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祝你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切顺利!感谢水污控的各位兄弟姐妹,有了你们,枯燥平淡的科研生活变得丰富有趣,和你 们建立的深厚感情

4、也是四年博士生活的最大收获之一。在此,向常会庆、谢敏、王亚炜、 韩昌福、高敏、周鑫、邹娟、袁栋栋、阮晓东、王旭、李美艳、张瑞娜、阎鸿、周利、吴晓凤、张梦竹、丁文杰、郭旋、张婧赢、李义晋、郑嘉熹、方云、张鑫磊、杨芳、彭I淑龙、蔡铭杰、王磊、刘泽航、李衍博、席静茹、李晋、李鹤超、霍鑫超表示最衷心的 谢意,感谢你们在四年期间给我的关心和帮助!我会非常怀念与你们在一起的日子,祝愿你们一切顺利!感谢研究生处杜向荣、任维双、冯娟、曹青等生态中心老师在学籍管理和日常生活中给予的热情帮助!感谢大气所李宝江工程师以及生态中心牟玉静老师和刘俊峰老师在气体检测方面提供的帮助!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你们的支持和期待是

5、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感谢多年来父母对我无私的培养和关心,儿子必定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二老的养育之恩!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亲人和朋友,谢谢您们!闫旭2013年5月I摘 要摘 要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产生温室气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论文将污水处理厂现场 调查与实验室模拟实验相结合,以明确城市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产生和逸散特征,探讨 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选择北京城市污水处理厂的 Orbal 氧化沟、缺氧/厌氧/好氧(倒置 AO) 和厌氧/缺 氧/好氧 (AO)3 种典型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综合调查研究,以了解和比 较不同工艺温室气体

6、产生与逸散特征。结果表明: CO 主要在好氧处理单元产生并 逸散,工艺类型对CO 产生量的影响不大,受污泥龄 (SRT) 的影响较大, SRT 越长, 去除单位质量 COD 产生的CO 量越大; CH 的最大逸散量出现在好氧单元,然而研究发现,除倒置AO 的厌氧单元产生少量的CH 外,其它2个工艺几乎不产生CH4,工艺中各单元逸散出的CH4 主要来自于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溶解态CH4, 而机械或鼓风曝 气促进了CH 的逸散; NO 主要产生于好氧处理单元,这与传统的观点不一致,此 外,以溶解态形式随出水排出污水处理厂的NO 量大于污水处理工艺各单元逸散的NO 量之和。根据调查结果, Orbal 氧

7、化沟、倒置AO 和 AO 工艺的CO 释放因子(包括各 单元逸散的量和随出水排出的量)分别为261.3gCO/kg COD 、227.3gCO/kg COD和319.3gCO/kg COD(89.7gCO/m*、87.0gCO/m和155.7gCO/m*);CH 的排放因子分别为1.21gCH4/m*、0.72gCH/m 和0.40gCH/m*;NO 的排放因子分别为3.6gNO/kg TN、2.3gNO/kg TN 和0.8gNO/kg TN (206.1 mgNO/m、73.5mgNO/m 脉和60.8mgNO/m )。为了考察污水处理过程NO 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实验室模拟装置开展了

8、Ao 工艺产生NO 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AO 工艺进水 COD/TN 和各单元 DO 浓度对NO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提高 AO 工艺好氧单元 DO 浓度会使系统中氨化细菌 (AOB)和亚硝化细菌 (NOB) 含量上升,亚硝酸盐还原酶 (nirS) 和氧化亚氮还原酶 (nosZ) 含量下降,导致系统反硝化效果下降。在碳源不足时, NO 主要作为反硝化过程的中间 产物产生;进水COD/TN 的升高,会使系统中AOB 和 NOB 含量下降, nirS和 nosZ 含量上升,增强系统反硝化效果,显著降低NO 产生量。为了探讨好氧单元大量产生NO 的原因,采用好氧生物反应器试验装置对好氧条件I污水处理

9、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与逸散特征研究下 NO 产生途径进行了研究。根据自然界中氮循环原理,分别以硝化过程中不同中间产物NH-N、NHOH、NO-N 为底物开展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NO 的产生量与NO-N浓度变化密切相关,由此可确定好氧反应器中的NO 主要通过反硝化途径产生。随后进 行了污泥絮体FISH 图像层切扫描实验以及DO 和 NO 微电极污泥絮体穿刺实验,结果 显示,在好氧生物反应器内,大粒径(200 um) 污泥絮体内部存在缺氧微环境,并分 布有反硝化细菌,而 AOB 和 NOB 在絮体内外都有分布。这种DO 和微生物种群分布特 点导致了污泥絮体内部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并有NO 产生和累

10、积。污水中的有机物会使 絮体外部的好氧微生物耗氧量增加,增大O 的传质阻力,加剧絮体内部缺氧区的形成,导致NO 产生量增大。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释放因子,产生与逸散特征,好氧过程氧化亚氮产生途径IVABSTRACT ABSTRACTThe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has gain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present study def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HGs g

11、eneration and emission from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WWTP) via on-site investigation combined with lab-scale simulation experiment. The factors on GHGs production were also discussed.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provided basic data andtheoretical support for WWTPs in GHGs reduction.The in

12、vestigation of GHG generation and emission had been carried out for 9-months in two WWTPs of Beijing. Three typ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Orbal oxidation ditch process,anoxic/anaerobic/aerobic process (reversed Ao) and anaerobic/anoxic/aerobic (Ao) process, were selected for realizing and

13、comparing characteristics of GHG from different processes. Results showed that: CO was mainly produced and released from aerobic treatment units And the primary factor on CO production was sludge retention time (SRT). High concentration of CO will generate under long SRT in COD removing units. The m

14、ost emission amount of CH appeared in aerobic treatment unit. It was found that CH4 hardly produced in Orbal oxidation ditch and Ao process whereas only small amount of CH was generated in anaerobic unit of reversed Ao process. CH emission observed in WWTP was mainly from those dissolved in influent

15、 water. The mechanical agitation or aeration in WWTPs brought about the migration of CH from water to atmosphere. NO was mainly generated from aerobic unit which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reports. The amount of dissolved NO taken by effluent was more than those emitted from all the treatment

16、units in WWTPs. The CO emission factors (including the emission amount of units anddissolved amount taken by effluent) were 261.3 g CO/kg CODremoved (89.7g CO/mwastewate) (Orbal oxidation ditch process),227.3 g CO/kg CODremoved(87.0 g CO/mwastewater)(reversed A0 process)and 319.3 g CO/kg CODremoved

17、(155.7 g CO/mwastewater)(AO process), respectively. The CH emission factors were 1.21 g CHu/mwastewater (Orbal oxidation ditch process),0.72 g CH/mwastewaer(reversed Ao process) and 0.40 g CH4/m wastevater (Aoprocess), respectively. The NO emission factors were 3.6 g NO/kg TNremoved (206. 1 mgV污水处理过

18、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与逸散特征研究NO/m wastewate)(Orbal oxidation ditch process), 2.3 g NO/kg TNremoved(73.5 mg NO/mwastewater)(reversed Ao process) and 0.8g NO/kg TNremoved(60.8 mg NO/mwastewate)(AO process),respectively.A lab-scale simul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primary factors on NO gener

19、ation in Ao proces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tio of COD/TN and the DO could impact significantly on NO product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 and 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 (NOB) increased with the rising of DO in aerobic area of A0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reduct

20、ion of nitrite reductase encoding gene (nirS) and nitrous oxide reductase encoding gene (nosZ) could be observed, which led to the inhibition of denitrif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system. When carbon source was insufficient,NO generated as an intermediate in the process of definification. On the contr

21、ary, the rise ofCOD/TN in influent caused the obvious decrease of NO generation.The nitrification intermediates,NH-N,NHOH and NON, were used as substrate in investigation of NO generation pathway under aerobic condi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NO productio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ariation of NO-N

22、concentration, which indicated that NO was generated in the denitrification process. Moreover, the distribution of bacteria population was observed by FISH images and the DO and NO concentration were detected by microelectrode technology.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anoxic microenvironments in

23、the inner of large sludge flocs (particle size 200 um) in aerobic reactor. Denitrification bacteria were accumulated in the inner area, whereas AOB and NOB were distributed evenly from inner to outer of the activity sludge floc. The distribution of DO and microbial population were benefit for the di

24、nitrification reactions, which led to NO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High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existed in water would consume large amount of oxygen surrounding the sludge flocs and brought about low DO in the innerflocs. Therefore, denitrification would take place and producte NO in

25、the inner flocs.Key words: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factors, characteristics ofgeneration and emission, path way of nitrous oxide generation in aerobic processVI目 录目 录致谢 1摘要 ABSTRACT V第一章 引 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3 研究内容 1第二章 文献综述 32.1 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 32.2 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和影

26、响因素 52.2.1CO 62.2.2CH 72.2.3NO 102.3 城市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综合研究 172.4 分子生物学及微电极技术在温室气体研究中的应用 182.4.1 nirS和nosZ编码基因 182.4.2 基因指纹图谱技术 192.4.3 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方法 202.4.4 以rRNA为靶序列的探针杂交技术 202.4.5 定量PCR分析方法 202.4.6 微电极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02.5 存在问题 21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233.1 气体采集方法 233.1.1 污水厂静态液面气体采集 233.1.2 污水厂曝气液面气体采集 233.1.3 实验室模拟装置气

27、体采集 24VII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与逸散特征研究 3.1.4 溶解性气体的采集 243.2 分析方法 243.4.1 常规项目分析方法 243.4.2 温室气体分析方法 253.4.3 荧光原位杂交 253.4.4 定量PCR 273.4.5 污泥絮体粒径的测定 283.4.6 微电极测定DO和NO在污泥絮体中的分布 293.3 计算方法 293.3.1 气体释放量的计算 293.3.2 温室气体的流动平衡 30第四章 城市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的产生与逸散特征 334.1 调查简介 334.2Orbal氧化沟工艺 334.2.1 工艺介绍与采样点分布 334.2.2 运行效果 344

28、.2.3 各处理单元温室气体逸散情况 364.2.4 进出水中溶解态温室气体 384.2.5 转刷在温室气体逸散中的作用 404.2.6 温室气体的逸散和流动 424.2.7 各处理单元的温室气体逸散量比例 434.2.8Orbal氧化沟工艺温室气体产生与逸散特点分析 444.2.9 温室气体释放因子 454.3 倒置AO工艺 484.3.1 工艺介绍与采样点分布 484.3.2 运行效果 494.3.3 各处理单元温室气体逸散情况 504.3.4 进出水中溶解态温室气体 534.3.5 温室气体的逸散和流动 554.3.6 各处理单元的温室气体逸散量比例 56VI目 录4.3.7 倒置AO工

29、艺温室气体产生与逸散特点分析 574.3.8 温室气体释放因子 574.4AO工艺 604.4.1 工艺介绍与采样点分布 604.4.2 运行效果 614.4.3 各处理单元温室气体逸散情况 624.4.4 进出水中溶解态温室气体 654.4.5 温室气体的逸散和流动 674.4.6 各处理单元的温室气体逸散量比例 684.4.7AO工艺温室气体产生与逸散特点分析 684.4.8 温室气体释放因子 694.5 污水厂碳、氮元素物质平衡分析 724.5.1 Orbal氧化沟工艺 724.5.2 倒置AO与Ao工艺 734.6 温室气体产生影响因素分析 754.6.1CO 754.6.2CH 75

30、4.6.3NO 764.7 本章小结 77第五章 AO工艺NO产生特征的研究 795.1 A0模拟装置 805.2 不同DO浓度下NO产生特征 805.2.1 运行效果 805.2.2NO的产生和逸散特征 825.2.3 AOB和NOB含量的变化 855.2.4 nirS和nosZ编码基因含量的变化 885.3 不同进水COD/TN条件下NO产生特征 895.3.1 运行效果 895.3.2NO的产生和逸散特征 915.3.3 AOB和NOB含量的变化 94IX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与逸散特征研究5.3.4 nirS和nosZ编码基因含量的变化 985.4 本章小结 100第六章 好氧生

31、物反应器中NO产生途径的研究 1016.1 好氧污水处理过程模拟装置 1026.2DO对NO产生与逸散过程的影响 1036.3 不同底物好氧污水处理过程NO产生比较 1086.4 活性污泥絮体内部环境 1106.4.1 好氧活性污泥粒径分布特征 1106.4.2DO在污泥絮体内的分布 1106.4.3NO在污泥絮体内的分布 1126.5 活性污泥絮体内部的微生物种群分布 1136.6 有机污染物含量对好氧污水处理过程NO产生的影响 1156.7pH对好氧污水处理过程NO产生的影响 1176.8 本章小结 119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217.1 结论 1217.2 展望 122参考文献 123附

32、录:Q-PCR反应及标准曲线构建结果 137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43X第一章 引 言第一章 引言1.1 研 究 背 景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机物代谢的最终产物是CO 和 HO; 厌氧生物反应过程 会产生大量CH4; 而生物脱氮过程有NO 产生。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厂被认为是重要的人为温室气体释放源。近些年,国内外针对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掌 握了一些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释放数据,但对不同工艺之间温室气体产生和释放特征的 差异还缺乏了解。此外,目前IPCC 等机构用于评估城市污水过程温室气体释放量的释 放因子均基于国外有限的调查数据,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

33、还很薄弱,基础数据严重缺乏, 亟待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产生量和产生规律的了解。因此,有必要通过 对不同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不同工艺温室气体产生和逸散特点的 差异,深入了解不同温室气体的产生机理和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对其产生的主要影响 因素,为揭示城市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释放特征和实现处理过程减排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通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调查研究,了解不同污水处理工艺中温室气体的产生 环节和逸散特点,确定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因子;利用微电极及分子生 物学技术,分析实验室模拟装置中不同水质和运行条件对温室气体产生途径及微生物种

34、 群结构和功能微生物含量的影响,揭示温室气体产生机理,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1.3 研 究 内 容本论文通过对实际城市污水处理厂三个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的调查研究,了解其运行 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特点和逸散规律,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了温室气体释放因子。在此基础上,对好氧过程中NO 的产生途径和A0 工艺中运行条件对NO 产生及其相关1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与逸散特征研究功能微生物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产生与逸散特征研究。选择北京市两座城市污水处 理厂中的三个典型污水处理工艺开展温室气体

35、(CO 、CH 和NO) 释放情况调查研究。 了解不同工艺运行过程中温室气体产生和逸散特征,明确影响温室气体释放量的主要因 素,以及碳、氮元素在污水厂运行过程中的流向和分布规律,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不同污水处理工艺温室气体的释放因子。(2)AO 工艺中NO 产生特征研究。在实验室建立 AO 工艺模拟装置开展研究, 采用定量PCR 和 FISH 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考察不同进水 COD/TN 和好氧区 DO 条件下 污水处理效果、 NO 产生和释放特征以及相关功能微生物和功能酶基因含量的变化,明确它们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规律。(3)好氧区NO 的产生途径研究。对不同DO、pH 和不同底物条件下好氧

36、区NO 产生量及含氮污染物转化过程进行分析,利用微电极技术对好氧污泥絮体内部 DO 和 NO 的分布特点进行表征,结合荧光原位杂交 (FISH) 技术对好氧污泥絮体内部功能微生物的分布特点的观察,揭示污水处理工艺好氧区NO 的产生途径。2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二章 文献综述污水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水体中可能危害环境的污染物。然而,城市污水厂去除污染 物同时产生的温室气体 (CO 、CH 和 NO) 却从另一方面增加了环境负担,违背了人 们进行环境治理的初衷。污水处理过程中, CO 来自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主 要产生于好氧处理过程; CH4 在低溶解氧 (DO) 和高有机物浓度条件下,由产甲烷菌

37、 作用产生; NO 在生物脱氮过程中的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中都能够产生。目前,针对 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产生的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对污水厂运行过程中温室气体产生量的调查,获得实际碳排放数据,为相关研究提供基 础支持;2、通过实验室模拟装置对温室气体产生机理的研究,为实际污水处理过程温室气体减排的优化调控提供理论支持。2.1 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IPCC,2007)。 自工业革命以来

38、,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地球大气整体碳源的增加带来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逐年升高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低冰雪面积减少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图2-1),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3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与逸散特征研究(c温度(c1相对于 9 6 1 1 9 9 0 年 平 均 值 的 差 ( 毫 米 )百万平方公里)百万平方公里)年图2-11850-2005年全球平均温度、平均海平面高度和北半球积雪面积变化 (IPCC,2007)Fig. 2- 1 Changes in temper

39、ature, sea level and Northern Hemisphere snow cover between 1850-2005(IPCC,2007)地球地表温度探测资料显示,1995-2006年12年中,有11年位列最暖的12个年份 之中。1906-2005年的100年期间,温度上升了0.74。1956-2005年50年间的温度上升速度为每十年0.13,几乎是1906-2005年100年间的两倍。海平面面积上升和冰雪面积减少都与温度上升趋势相一致。在1961至2003年期间 全球平均海平面已以每年1.8毫米的平均速率上升,从1993至2003年,全球平均海平 面已以每年大约3.1毫

40、米的平均速率上升;1978年以来的卫星资料显示,北极年平均海 冰面积已经以每十年2.7%的速率退缩。在南北半球,山地冰川和积雪平均面积已呈退缩趋势 (IPCC,2007)。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促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温室气体的共同点,就在于它们能 够吸收红外线。由于太阳辐射以可见光居多,这些可见光可直接穿透大气层,到达并加 热地面。而加热后的地面会发射红外线从而释放热量,但这些红外线不能穿透大气层,因此热量就保留在地面附近的大气中,从而造成温室效应。近年来最引人注意的全球气温上升,主要是由于人为作用,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极剧上升所致。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限制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京都议定书4第

41、二章 文献综述规定了限制如下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表2-1) (赵天涛,阎宁,赵由才,2009):表2-1 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特征Table 2- 1 Characteristic of 6 greenhouse gases stipulated in Kyoto Protocol种类增温效应/%生命周期/a100年全球增温潜势CO63502001CH15121723NO4120296氢氟烃(HFCs)13.31200全氟烃(PFCs)1150000SF及其他7320022200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中, CO 、CH 和 NO 都能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大量产生。2.2 污水处理过程

42、中温室气体的产生和影响因素根据污水处理原理,污水中的含碳化合物主要通过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过程从复杂 有机物转化成 CO 和 HO, 含氮化合物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转化为N , 并最终释放 到环境中,但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CO 、CH 和 NO 三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如图2-2所示,典型污水处理过程中几乎每个处理单元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温室气体释放。大量GHG少量CO少量CH 、CO出水生物处理单元 二沉池溶解态GHG污泥回流大量CH、CO污泥处理单元 剩余污泥少量CH 、CO沉沙池初沉池进水图2-2 典型城市污水处理过程温室气体释放示意图Fig. 2-2 Greenhouse gas emis

43、sions Schematic diagram of classic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5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与逸散特征研究2.2.1 CO1、产生途径污水中的含碳有机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最终转化为以下四个部分(阿尔瓦雷斯-科 恩,威廉 W. 纳扎洛夫莉萨,2006):1、被彻底氧化为CO ;2、 被微生物同化(污泥); 3、 保持不变(不可被生物降解);4、转化为其它有机物。其中绝大部分最终转化为 CO 和剩余污泥。 一般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成分可分为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这 三种物质从质量看几乎是等量存在的。表2-2列出了这三类物质的平均分子式、耗氧量、碳含量和氮含量。表2-2 污水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特性Table 2-2 Characteristic of carbohydrate, fat and protein 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