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173307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I 前言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在医学院校中,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 培养目标的要求,阐明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征、位置与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 能意义,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临床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解剖学实验,可以验证理论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对部分理论内容加深理解;通过 标本的观察,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并通过绘图及描述器官的位置、形态,加强 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训。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妇产科学、麻醉学、眼耳鼻喉科学、医学美容、医 学影像学、口腔医学、法医学、急救医学、临床心理学专业(方向

2、)。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 问题说明如下: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 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掌握内容下划实线,熟悉内容下划虚线,了解内 容不划线)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掌握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熟悉内容和介绍J解内 容。三 教学参考学时为理论课56学时,实验课64学时。四教材: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柏树令,8版,2015年。系统解剖学实验指 导,自编II正文实验一 骨学总论、关节学总论、躯干骨及其连结一教学目的通过观察标

3、本,学习骨的形态,关节的基本和辅助结构,躯干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形态结 构特点,脊柱和胸廓的形态和构成。二教学要求(一)骨学总论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2 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二)关节学总论1 了解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的基本结构。2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3掌握关节的运动。4 了解关节的分类。(一)泌尿系统1掌握肾的形态、位置和内部结构(要求绘图),熟悉肾的毗邻。2掌握肾的被膜及临床意义。3掌握输尿管的位置、形态和分部。4掌握输尿管三个狭窄部的位置及临床意义。5掌握膀胱的位置、形态分部。6掌握膀胱三角和输尿管间裳的位置、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7 了解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开I

4、部位及临床意义。(二)男性生殖系统1熟悉睾丸的位置、形态和结构。2熟悉附睾的位置和形态。3掌握输精管的行程、分部及输精管结扎的部位。掌握精索的组成和位置。4熟悉射精管的合成、行径与开口部位。5掌握前列腺的位置、形态、构造、分叶,了解其主要毗邻。6 了解精囊腺的位置和形态。7 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和腺管的开口部位。8 了解阴囊的构成,睾丸和精索三层被膜与腹前壁各层的延续关系。9 了解阴茎的形态、分部和构成。10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形态特点及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的位置、名 称及临床意义。三教学内容I观察肾的位置、形态。查看肾前、后面的毗邻器官。比较左、右肾的位置差异及各自 与第12肋的关

5、系。2观察肾门并辨认肾门结构及排列,肾窦及其内容物。3观察肾剖面各结构。4观察肾的一.层被膜: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5寻认输尿管并追踪其行程和形态(三个狭窄),查看输尿管行程中与其交叉的结构。6观察膀胱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寻认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观察输尿管间裳及膀胱一: 角的粘膜特点。7观察女性尿道的形态。8观察墨大一附骞_的位置视随,睾丸鞘膜的性状及其脏、壁层的配布以及睾丸鞘膜腔。9观察输精管的行程和终止,触摸其硬度;检查精索的位置和构成。10观察精囊、尿道球腺和前列腺的位置、形态,精囊与输精管壶腹的位置关系,前列 腺与膀胱颈及尿生殖膈和直肠的位置关系。11观察阴囊的构造和内容。12区分阴

6、茎头、阴茎体和阴茎根,观察阴茎的构造和三个海绵体的位置和形态关系; 查看阴茎包皮及阴茎系带的位置和构成。13观察男性尿道分部,两个弯曲,三个狭窄,三个膨大的形态和部位。实验八 女性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教学目的通过观察标本,学习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乳房的位置 和形态结构,会阴的位置和分区。淋巴系统的组成,胸导管的起始、行程及注入部位,淋巴 结的结构特点,脾的位置和形态,各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形态结构。二教学要求(一)女性生殖系统1熟悉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2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和各部的形态特点,输卵管结扎的部位。3掌握子宫的位置、形态及子宫的固定装置。4熟悉阴道的

7、位置、形态和毗邻;阴道后穹与直肠子宫陷凹的关系,并了解其临床意义。5 了解前庭大腺的位置。6 了解女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7 了解乳房的位置和形态。8 掌握乳房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9 熟悉会阴的境界及分区。10 了解肛三角和尿生殖三角的肌肉、筋膜概况及坐骨肛门窝的位置和临床意义。(二)内分泌系统1掌握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体的形态和位置。2 了解其它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形态。三教学内容1观察见巢的位置,非态及其与子宫阔韧带的关系;查看卵巢悬韧荒,一卵巢固有电噬及 卵巢系膜。2寻认输卵管,观察它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特征。3观察子宫的位置及其与膀胱、尿道和直肠的位置关系;子宫的形态和分部

8、;子宫腔与 子宫颈管的形态及其连通关系;子宫阔韧带、子E圆韧带、子宫主韧带、子宫舐韧带的位置、 附着和构成。4观察阴道的位置和毗邻;杳看阴道宣的构成,_以四阴道应宣与直肠壬宣的蚂的位置送 系。5观察乳房的位置、形态,输乳管的排列方向和乳房悬韧带的形态特点。6观察会阴_的范国;狭义会阴的位置;盆底肌及会阴诸肌。查看坐骨直肠窝的位置、形 态;穿会阴的结构。7观察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垂体的位置、形态。实验九心脏一教学目的通过观察标本,学习心脏的位置、外形和心腔的内部结构,心的构造,心的传导系统, 心的血管,心包的结构特点。二教学要求(-)心脏1掌握心的位置、外形(要求绘图)、毗邻及心脏各

9、腔的形态结构。2熟悉心的纤维性支架和心壁的构造。3掌握房间隔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4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位置和功能。5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主要分支及分布。6 了解心的静脉回流途径。掌握冠状窦的位置及其主要属支。7熟悉心包横窦和心包斜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8熟悉心脏的体表投影。三教学内容1观察心的位置及心的毗邻关系。2观察心的外形、心尖、心底、三:缘、两面的形态、构成利结构:辨认冠状沟,前、 室间沟及后房间沟、房室交点。3观察右心耳的外形,寻找界沟,查认界崎,区分固有心房和腔静脉窦;辨认上、下腔 静脉II及冠状窦II和右房室1I:查看下腔静脉瓣及冠状窦瓣:寻认卵圆窝:划定koch1角

10、的境界。4观察右心室的位置形态,寻认室上崎,区分右心室流入道及流出道:寻查右房室瓣并 观察其形态和开口方向,以及瓣膜、腱索、乳头肌的连接关系;鉴别前、后、隔侧乳头肌; 寻认隔缘肉柱C观察肺动咏口和肺动脉渡的形态和开口方向。5观察左心耳的形态及其内面的梳状肌。寻认肺静脉口及左房室口 ,6观察左心章的位置形态,左房室渡的形态和开门方向,以及瓣膜、腱索、乳头肌的连 接关系:区分左心室流入道和流由道:鉴别前、后乳头肌:观察主动脉瓣及其升I方向。查 沟脉脂及其开I】方向。杳主动脉窦及左、4.冠状动脉口。对比左、右心室壁及乳头肌的形 态差别。7辨认心内膜_、_心旭层和心处膜以及心内膜与心瓣膜的关系。查认二

11、尖瓣环,二尖幽、 友厦题坯及右房室舞生、一方红瘠角左辘二鱼的位M及其相互关系。8观察房间隔及室间隔。9观察心传导系。10寻认冠状动脉的起始,并追踪观察其行程、分支和分布。11辨认红缱心包和浆陵比包,区分浆膜心包的壁层和脏层,探察心包室。实验十动脉一教学目的通过观察标本,学习头颈及上肢动脉的走行和分支分布,胸、腹、盆部及下肢动脉的走 行、分支分布。二教学要求(一)头颈及上肢动脉1掌握肺动脉干和左、右肺动脉的行程。2 了解动脉韧带的位置。3掌握主动脉的起止、分部及各部的位置、行程。4掌握主动脉弓上的三大分支的名称、位置。5掌握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行程。6掌握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形态、位置

12、。7掌握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的行程和分布。8熟悉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程。9掌握锁骨下动脉的起始、行程和分布范围。10熟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腺下动脉的起始、行程、分布。11掌握腋动脉、肱动脉、模动脉、尺动脉的起始、行程、分布。12掌握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二)胸、腹、盆腔及下肢动脉1熟悉肋间后动脉的行程和分布。2熟悉腹主动脉成对脏支的名称、行程、分布。3掌握腹主动脉不成对脏支的名称、发出部位、行程、分支分布。4熟悉骼总动脉的起始、行程。5 了解骸内动脉主要壁支的行程、分布。6熟悉器内动脉主要脏支的行程、分支和分布。7熟悉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关系及临床意义。8熟悉骼外动脉的起始、行程和分布。9掌握

13、股动脉、股深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的起始、行程和分布。三教学内容1观察肺动脉十和左:、右肺动脉及动脉韧带。2观察主动脉的起始、行程、分部和各部的主要分支分布概况。3观察颈总动脉的起始、行程,辨认颈动脉窦,观察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行程;力认 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枕动脉、颍浅动脉、上颌动脉以及上颌动脉发出的脑膜中 动脉。4观察锁骨下动脉的起始、行程及其发出的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及其甲状腺 下动脉。5观察腋动脉、肱动脉、尺动脉、槎动脉的行程。寻认各动脉依次发出的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肱深动脉、骨间总动脉、拇主要动脉。6观察学浅弓、掌深弓的组成

14、、位置、分支和分布.7触摸头颈部和上肢动脉搏动点及压迫止血部位。8观察肋间后动肱在肋间隙内走行部位及其与肋间后静脉、肋间神经的关系。9寻认腹主动脉发出的腰动肱、一置动脉.;腹腔干及其发出的胃左动脉、脾动脉、肝总动 脉的行程及其分支、分俏;肠系膜上动脉的行程及其分支、分俏;肠系膜下动脉的行程及其 分支、分布。10观察解,良姻的位置及其线工;然处动脉的位置及其发出的腹壁下动脉的行程和分 布。11观察骸内动脉的行程及其分支:闭孔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胆虹动肱租 直肠下动肱阴郑内动幽近宜动脉。12观察股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和足底内、外侧动脉的行程。13观察股动脉发出的股深动脉及其旋

15、股内、外侧动脉和穿动脉;胫后动脉发出的腓动 脉。14在活体上摸下肢动脉搏动点及压迫止血部位。实验静脉、淋巴系统一教学目的通过观察标本,学习静脉的结构特点,全身静脉的配布特点,二、下腔静脉的组成、属 支,肝门静脉的组成、行程、主要属支,学习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管道的位置、行程、注 入部位及收集范围。二教学要求(一)静脉I掌握肺静脉的行程和注入。2掌握上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的组成、起止和行程。3熟悉面静脉与翼丛、海棉窦的交通及临床意义。4熟悉奇静脉的起止、行程。5 了解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起止和行程。6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颈外静脉的起止、行程及注入部位。7

16、掌握卜腔静脉、骼总静脉、骼内静脉、骼外静脉、股静脉和胭静脉的起止与行程。8熟悉下腔静脉的脏支的起止和行程。9掌握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止、行程及注入部位。(二)肝门静脉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行程、属支、结构特点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系的交通吻合部位。 (三)淋巴系统1 了解淋巴管道的区分,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的形态和结构特点。2熟悉淋巴结的形态、构造。3掌握胸导管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其收集范围。4熟悉右淋巴导管的组成、行程、注入部位及其收集范围。5熟悉全身各部位的淋巴结。6 了解胸腺的位置、形态及功能。7掌握脾的位置、形态。三教学内容1观察肺静脉。2寻认上腔静脉,检查其合成、行程和注入部位

17、,追踪童趣脉、半奇静脉。3寻认颈外静脉,观察其注入部位;寻认颈内静脉,观察其行程以及它与锁骨下静脉共 同形成的静脉角。4寻认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止中静脉,观察它们的起始、行程和注入部位。5寻认下腔静脉,检查其合成、行程和注入部位;观察骼总静脉、静外静脉和方内静脉 的位置。6寻认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观察它们的起始、行程和注入。查认大隐静脉的五条属支。7寻认肝门静脉,观察其合成、行程和注入。8寻认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9寻认脑导管,观察其行程及注入。10观察凄生蝇眩态结构。11观察金曼主要部位鲤里。12观察腔、胸腺的位置、形态,注意脾与左肋弓的关系、辨认脾的结构及脾切迹。实验十二视器、前庭蜗器一教学

18、目的通过观察标本和模型,学习眼球壁的分层、分部和结构特点,眼球内容物的组成,眼副 器的组成,泪器的构成,眼外肌的位置和组成,耳的分部,鼓膜的形态,鼓室的构成,咽鼓 管的形态结构,内耳的形态结构,前庭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的位置。二教学要求(-)视器1 了解眼球的外形。2掌握眼球壁各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掌握眼球内容物的组成、形态结构、眼房的位置,房水产生部位与循环途径。4熟悉眼睑、结膜的形态和构造。5掌握泪器的组成、位置和开口。6掌握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肉名称、位置和作用.7 了解眶脂体和眶筋膜的构成。8 了解眼的血管来源。9 熟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走行和分布。10 了解眼静脉的回流。(二)前庭蜗器

19、1 了解耳廓的外形。2熟悉外耳道的位置、形态、分部和幼儿外耳道的特点。3掌握鼓膜的形态、位置和分部。4掌握鼓室的位置、六个壁的主要形态结构及毗邻,并了解其临床意义。5 了解听小骨的名称、连结、位置和作用,以及运动听小骨的肌内。6掌握咽鼓管的位置、形态、分部、开口部位和作用,幼儿咽鼓管的特点。7熟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的位置。8熟悉骨迷路的位置、形态、分部和构造。9熟悉膜迷路的位置、形态、分部、结构特点及其与骨迷路的关系。10掌握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的形态和功能。三教学内容1在活体上观察上、下眼睑的形态及内眦、外眦、泪乳头、泪小点、泪湖、泪埠、险结 膜,一球结膜、巩膜、角膜、瞳孔、虹膜。2眼

20、球冠状切面前半部观察:晶状体、睫状突、睫状体、睫状小带、虹膜、瞳孔、角膜、 眼前房及眼后房。3眼球冠状切面后半部观察:玻璃体、剥离的视网膜、视神经盘、脉络膜、巩膜。4眼球矢状切面观察:眼前房、眼后房、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巩膜。5眼睑由浅入深查验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睑板、睑结膜的结构特点。6观察上脸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和上、下斜肌的位置.和肌束的方向。7观察泪腺的位置、形态;泪囊的位置、形态及其与上、下汨小管及鼻泪管的关系。8查认眼动脉的行程及其发出的视网膜中央动脉和嚏状长、短动脉。9观察眶内眼球、视神经其周围的眼肌、血管、神经、筋膜等的配布情况。10观察处左道

21、分部和咬他,,鼓膜的位置和形态。11在颜骨锯开标本和解剖标本上观察:鼓室的位置、形态。鼓室六壁的毗邻。 岬、前庭蜗窗。乳究褰“乳变小房。咽鼓管的位置与连接。听小骨的位置及其连结关 系。12在内耳雕刻标本上观察:明确内耳在颍骨中的位置,以及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的 相互位置关系。根据方位辨认前、后、外三个半规管及三者的位置关系。13在内耳模型上观察:骨迷路和膜迷路的关系。置迷路各部及膜迷路昼能,_备旦 的相互关系。复:查前庭外侧壁的前庭窗和蜗窗。观察每个半规管的骨壶腹和膜壶腹。 椭圆囊、球囊及其连通。实验十三 神经系统总论、脊神经一教学目的通过观察标本,学习神经系统的区分、组成及常用术语,脊神经的构

22、成和分支,脊神经前支形 成的四个丛的位置及其主要分支、行程、分布。二教学要求(一)神经系统总论1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2 了解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及分类。3掌握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的概念。4熟悉反射弧的基本组成情况。(二)脊神经1掌握脊神经的构成、分部、纤维成份、分支及分布概况(要求绘图)。2掌握颈丛的组成、位置、分布概况。3 了解颈从皮支的名称、浅出部位及分布。4掌握膈神经的起始、行程和分布。5掌握臂丛的组成、位置、分布概况。6掌握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挠神经、腋神经的发起、行程、分支和分布。7 了解臂丛其它分支分布情况。8掌握胸神经前支的分布概况及其皮支的分布特点。9掌握腰丛的组成、位置、分布

23、概况。10掌握股神经、闭孔神经的发起、行程、分支和分布。H熟悉腰丛其它分支分布情况。12掌握丛的组成、位置、分布概况。13掌握坐骨神经及其分支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发起、行程、分支和分布。14 了解淞丛其它分支分布情况。三教学内容1讲解神经系统的区分、常用术语。2计数和观察颈、胸、腰、舐和尾神经的对数,寻认它们穿出椎管的部位及出椎管后发 出的前、后支和交通支。观察除2T1胸神经的前支外,其它脊神经前支分别组成的到I丛一臂丛、腰丛、舐丛的位置。3寻认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观察其行程和分布。4寻认膈神经,追踪其行程,观察其分布。5寻认臂丛,观察臂丛的根、干、股、束的组成和位置。6寻

24、认臂从发出的肌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腋神经、挠神经、胸内侧神经、胸外 侧神经、臂内侧及前臂内侧皮神经、胸长神经、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7观察手掌侧面及背侧面皮神经的分布。区分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在手掌侧面的分布范围 及尺神经与税神经在手背侧面的分布范围。8观察第1胸神经和笫12胸神经前支与臂丛和腰丛的关系;肋间和肋下神经的行程及 其与肋间血管的关系。9观察腰丛的组成,寻认熊腹下神经,噩腹股沟桃蛋_股处侧皮曲绮_生殖般神经、腔 神经和闭孔神经。10由股神经、闭孔神经根部追踪它们的行程,观察其主要分支、分布。11寻认腰般干的组成,观察舐丛的组成和位置。12观察臀上神经、臀下神经、阴部神经、坐骨神经

25、。查认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位置关 系;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坐骨神经的分支、分布;坐骨神经分成终末支的部位。13寻认胫神经、腓总神经,观察其行程。分辨腓浅神经、腓深神经;观察其行程、分 支和分布。实验十四 脑神经、内脏神经一教学目的通过观察标本,学习脑神经连脑的部位、进出颅腔的部位,各脑神经的走行和分支分布, 内脏运动神经的低级中枢部位、换元部位,交感干的位置和构成,内脏运动神经的分布。二教学要求(一)脑神经1掌握脑神经的顺序名称、性质、连脑部位、进出颅的部位。2 了解嗅神经的功能性质和分布。3熟悉视神经的功能性质、行程及被膜。了解神经周隙与蛛网膜下腔延续的临床意义。4掌握动眼神经的纤维成份、行程

26、及分布。熟悉睫状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5掌握滑车神经的行程和分布。6掌握三叉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和分布概况;三又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7掌握展神经的行程和分布。8掌握面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和分布概况。熟悉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的位 置与性质。9熟悉前庭蜗神经的功能性质。10掌握舌咽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及分布概况。熟悉耳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11掌握迷走神经的纤维成份、主干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概况。12掌握副神经的行程和分布。13掌握舌下神经的行程和分布。(二)内脏神经1掌握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部位。2掌握交感干的位置与组成、主要推前节的名称和位置。3熟悉灰、白交通支的概念,节前纤维和节后

27、纤维的走行规律。4 了解颈上、中、下神经节的位置及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5熟悉内脏大神经和内脏小神经的起源、纤维联系及分布概况。6掌握腰内脏神经的起源、纤维联系,了解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7 了解交感神经在盆部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8掌握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部位。9掌握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交换神经元的部位和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10掌握面神经、舌咽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交换神经元的部位和节后纤维的 分布概况。11掌握迷走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与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12掌握盆内脏神经的分布概况。13掌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14 了解主要内脏神经丛的位置及分布。三教学内容

28、1在带硬脑膜的颅底标本上观察十二对脑神经出颅时所穿出的孔裂。查认二叉神经忙 观察其位置,连接的眼神经、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查认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上颌神经及 滑车神经在海绵窦处的位置关系。2在眶内辨认泪腺神经、额神经、鼻睫神经及动眼神经上、下支和展神经、滑车神经, 观察各神经的分布。观察疑状蟋玉。3查认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耳颗神经,观察鼓索加入舌神经的位置及耳撅神 经两根与脑膜中动脉的位置关系。4查认触上神经、眶下神经、须神经穿出面部的位置,划分各支在头面部的分布区域。5查认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的行程及面部的颜支、漫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的走行 和分布。6查认占咽神经及其分出的颈动脉窦

29、神经。7查认迷走神经,追踪其行程至腹腔。观察迷走神经在颈部与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和颈 内静脉的关系;在胸部迷走神经与右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的交叉关系,以及与肺根、食管 的位置关系。查认喉上神经的喉内、外支,颈心支、喉返神经、食管丛及迷走神经前、后干。8查认副神经的行程、位置,寻认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的肌支。9查认舌下神经的行程、位置。观察其分布。10在标本上查认交感干的组成位置,辨认各部神经的数目及其与脊神经的连接关系: 查认内娃太“处牺全的组成,观察它们的行程和去向;查认腹腔神经节和肠系膜上、下节, 观察其形态和位置。11在模型上观察颅部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节,节前、节后纤维及其分布;交感干的

30、位置、组成,各部神经节、交通支及内脏大、小神经;心丛、肺丛、腹主动脉丛、腹下丛、 盆丛的位置;腹腔神经节和肠系膜上、下神经节的形态、位置;盆内脏神经。实验十五 脊髓、脑干、小脑、间脑一教学目的通过观察标本和模型,学习脊髓的位置、形态及内部结构,脑干的分部、位置、形态和 内部结构,小脑的位置和形态,间脑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特点。二教学内容(一)脊髓1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特点。2掌握脊髓灰、白质的配布及各部的名称。3掌握脊髓灰质的主要核团的位置及功能性质。4熟悉脊髓灰质的板层构筑。5掌握脊髓主要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和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束) 的位置和功能。6 了解其它上、下

31、行纤维束和固有束的位置及功能。(-)脑干1掌握脑干的组成和外形。2掌握第四脑室的位置及连通关系。3掌握脑神经核的机能分类,各类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及其与脑神经的关系和功能。4掌握薄束核、楔束核、脑桥核、上丘核、下丘核的位置和功能。5熟悉红核、黑质、顶盖前区的位置和功能。6 了解其它非脑神经核的位置。7掌握脑干内锥体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的位置和功能。8熟悉三又丘系、外侧丘系的位置与功能。9 了解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及功能。(三)小脑1掌握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和机能分区。2 了解小脑的内部构造。3掌握小脑核的名称、位置。4 了解小脑的纤维联系。(四)间脑1掌握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外形。2熟悉第三脑

32、室的位置与连通。3掌握背侧丘脑的内部构造概况及重要核群的位置、功能。4掌握特异性中继核团的名称、纤维联系和功能(包括后丘脑)。5 了解下丘脑的主要核团及其与垂体的关系。三教学内容1在活体脊髓上观察脊髓的位置,其下端与椎骨的对应关系,终丝的附着部位。自上而 下检查脊神经的走向,观察马尾的组成。查认脊髓和脊神经节。2在面体的脊髓标本上观察其外形:颈膨大、腰舐膨大、脊微圆锥、终丝、马尾及脊 神经前、后根的关系。沟和裂。3观察脊髓各横断面上的灰质、白质配部的差别,灰白质的分部,脊髓中央管、脊髓表 面的沟和裂。4在传导路模型上观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前束:和侧束、皮质脊髓前束和侧束的位置。5画脊髓胸段

33、横断面图,标注灰质各部核团及白质各索内的主要传导束的名称、位置和 性质。6在整脑和脑矢状切面标本上观察各脑部的位置及其连接。(三)躯干骨及其连结1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特点(要求绘图)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2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分部及胸骨角的概念和临床意义。3掌握舐骨的形态结构。4熟悉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了解第1肋、第1112肋的形态特征。5掌握躯干骨的体表标志:第七颈椎、肋、腰椎棘突、舐角、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6掌握脊柱的组成、分部和功能。7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8熟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位置和功能。9 了解椎弓间的连结概况。掌握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了解其它韧带的名称和位置。1

34、0熟悉脊柱的整体观。掌握脊柱的生理性弯曲。11掌握胸廓的组成、功能及其上、下口的形态和构成。12 了解骨性胸廓的整体观、运动及年龄变化和性别差异。三教学内容1观察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的形态特点和分布。2观察骨密质和骨松质的配布和形态:辨认与重力传导有关的骨小梁。3观察艇的性状和被覆的部位;关节软骨的位置:骨髓的类型和分布。4观察燃烧骨、脱钙骨的外形并比较其物理特性,理解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5观察椎骨的般形态,辨认其结构;肥骨的形态和主要结构。6比较颈椎、胸椎、腰椎及寰椎、枢椎、隆椎各自的形态特点。7观察胸骨、肋置的形态,辨认其主要结构。8鲤摸:第七颈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

35、剑突、肋弓。9观察脊柱、胸廓的位置和组成。10观察椎间盘的性状、形态、构造,查看前,方缎韧黄的位置,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黄韧带的附着部位及其韧带间的连结关系,查看关节突关节的位置和组成。11观察脊柱的四个生理件穹曲。12观察组成胸廓各骨的位置以及各肋前、后端的连结关系。实验二分离颅骨、颅的整体观及其连结一教学目的通过观察标本,学习顿的构成,各颅骨的形态结构,颅的连结形式,颜下颌关节的组成 和结构特点。二教学要求颅骨及其连结1掌握脑颅与面顿诸骨的名称、位置。2 了解颅顶面观、后面观、颅盖内面观。3 了解颅的侧面观。掌握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了解撅窝、撅下窝、翼腭窝的位置。4掌握颅底内面三个颅窝

36、的境界和重要结构及孔裂。了解颅底外面观.5熟悉骨性眼眶的构成、形态及孔裂,眶上切迹、眶下孔的位置。6掌握骨性鼻腔的构成、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7在脑干实物或模型上观察其外形:前正中裂、前外侧沟、舌下神经、锥体交叉、锥体、 橄榄、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延髓脑桥沟、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脑桥小脑 角、脑桥基底部、基底沟、小脑中脚、大脑脚、脚间窝、动眼神经。观察:薄束结节、楔束 结节、小脑下角、菱形窝的围成。髓纹、正中沟、前庭区、内侧隆起、面神经丘、迷走神经 三角、舌下神经三角、滑车神经、上丘、下丘及上、下丘臂。8在脑干神经核模型上观察:一般躯体运动核: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

37、 舌下神经核C特殊内脏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链核和副神经核。一般内 脏运动核: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内脏感觉核:孤束核, 一般躯体感觉核:三叉神经中脑核、脑桥核及脊束核。特殊躯体感觉核:前庭神经核及 蜗神经前、后核。9观察:薄束:核、楔束核、脑桥核、下橄榄核、上丘核、下丘核、红核及黑质。10在传导路模型上观察内侧丘系、脊型上系、三叉丘系、外侧丘系、皮质核束、皮质 脊髓的走行、位置;皮质核束与脑干运动核的连接情况及锥体交叉部位。11挂图或教材上的图辨认丘系交叉、橄榄中部、脑桥中部、上丘各横断面上的传导束、 神经核、网状结构的名称、位置。12在小脑切面标本上观

38、察其外形:小脑半球、小脑蚓部、三对小脑脚切面、小脑扁桃 体、绒球、绒球脚、小结、原裂、后外侧裂、前叶、后叶、绒球小结叶。13在小脑切面标本或模型上观察:小脑皮质、髓质、齿状核、栓状核、球状核、顶核。14在脑干标本或模型上观察:间脑的形态、分部和各部的结构。15在脑矢状面或模型上观察间脑的位置、毗邻关系。第三陋室的位篁、_f|成及连通。16背侧丘脑模型上查认:正中裂、板内核、内侧核、前核、背外侧核、腹前核、腹外 侧核及腹后内、外侧核和内、外侧膝状体核。实验十六 端脑、脑脊髓的被膜和血管、传导通路一教学目的通过观察标本和模型,学习端脑的位置、形态及内部结构;脑、脊髓的被膜及其形成的 结构;脑和脊髓

39、的血供;各传导通路的作用、具体途径、经过的神经元及最后的投射区。二教学内容(-)端脑1掌握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分叶和各叶的名称、位置及主要沟回。2掌握第I躯体运动区、第I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的位置及功能定位。掌握语言中 枢的位置。3掌握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04熟悉侧脑室的形态分部。5 了解大脑半球白质纤维的分类。6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和各部所通过的主要纤维束,以及内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7 了解边缘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二)脑、脊筋的被膜和血管1掌握硬脊膜的形态特征、硬膜外隙的位置与内容。2掌握蛛网膜的形态特点、蛛网膜下隙、终池的位置及临床意义。3掌握硬脑膜的形态特点及硬脑膜形成的特殊结构(大脑

40、镰、小脑幕、鞍膈)的位置。4掌握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5熟悉海绵窦的位置、穿经海绵窦的结构及海绵窦的交通。6 了解软脊膜和软脑膜的结构特点。7掌握脑的动脉来源、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分布。8掌握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及功能意义。9 了解大脑浅、深静脉的回流概况。10 了解脊髓的动脉和静脉。(三)传导通路I掌握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 纤维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2 了解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3掌握躯干、四肢及头面部痛温觉和粗触压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的 部位、纤维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及向大

41、脑皮质投射的部位。4掌握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部分交叉(视交叉)的情 况及其在内囊的位置和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5熟悉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视野变化。6熟悉瞳孔对光反射的通路。7 了解听觉传导通路的组成、特点及投射情况。8掌握皮质脊髓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纤维交叉部位及其与下运动神经元联系的状况。9熟悉皮质核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及其对脑神经运动核的管理情况.10 了解主要的锥体外系通路。三教学内容1在脑和脑矢状切面模型上观察其外形:大脑纵裂、大脑横裂、叶间沟、分叶及大脑 半球各面的主要沟、回,主:要的皮质功能定位中枢。嗅球、嗅束、嗅三角、视神经、视交 叉、灰结节、乳

42、头体。2在端脑水平切面上观察:比较大脑皮质不同部位的厚度差别。辨认脐股体、侧脑 室切面。背侧丘脑、豆状核(壳和苍白球)、屏状核的位置关系。内囊前肢、膝部、后 肢的位置从外侧沟由外向内查认脑岛皮质、最外囊、屏状核、外囊、豆状核、内囊、尾 状核头和尾、背侧丘脑、侧脑室等结构。3在端脑冠状切面上观查:大脑皮质。脐版体、联络纤维、穹隆。侧脑室、第三 脑室。背侧丘脑、尾状核体、内囊、豆状核、屏状核等。4在侧脑室标本上观察侧胸室的位置一分疑 速连。5观察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的性状,查认硬膜外隙及蛛网膜下隙。6观察硬脑膜在颅顶和颅底附着情况;查认大脑镰、小脑幕、小脑镰、鞍隔、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直窦、窦

43、汇、横窦及乙状窦。观察海绵窦的位置、内容及毗邻。7观察大脑前、中、后动脉在端脑表面的走行、.主要分支及分布;基底动脉的位置、主 要分支分布:大脑动脉环的位置及形成。8观察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的形态、位置及其连通。9在模型上分别观察躯干、四肢深感觉及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 路;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听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及各神经元胞体位置所在。10在模型上分别观察视觉传导通路,瞳孔对光反射径路、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的组 成、各神经元胞体位置所在,各传导通路的交叉部位以及与脑和脊髓纤维束的关系;各传导 通路与感受器与效应器的关系。11观察皮质一新纹状体一背侧丘脑一皮质

44、环路及皮质一脑桥一小脑一皮质环路。m教学组织与方法一实施机构:由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执行。二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三教学方法:实验分组(2025人/实验室)。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换式课堂教学方式, 同学按教学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实验标本。四考核办法:采用闭卷笔试,成绩量化:理论考试占55%,实验考试占20%,平时成绩占25%。IV教学时数分配表实验内容时数类型骨学总论、关节学总论、躯干骨及其连结4验证型分离颅骨、颅的整体观及其连结4验证型上肢骨及其连结、下肢骨及其连结4验证型肌学总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4综合型内脏学总论、呼吸系统、胸膜、

45、纵隔4验证型消化系统、腹膜4验证型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4验证型女性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4综合型心脏4验证型动脉4验证型静脉、淋巴系统4综合型视器、前庭蜗器4验证型神经系统总论、脊神经4验证型脑神经、内脏神经4验证型脊髓、脑干、小脑、间脑4验证型端脑、脑与脊髓的被膜和血管、传导通路4综合型合计647 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8掌握颅的重要体表标志:枕外隆凸、乳突、外耳门、下颌骨懿突、颗弓、眉弓、下颌角、鼻骨、须隆凸和舌骨。9 了解颅骨连结的主要形式.10掌握颗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三教学内容1观察脑颅诸骨和面颅诸骨的形态、位置。2观察蝶骨、筛骨、颍骨、上颌骨、下颌骨的分部及各部

46、的主要结构。3观察颅顶面观及颅后面观的主要结构。4观察颅底内面观:区分颅前、中、后窝,查看各窝的结构及孔裂。了解其穿行的结构。5观察颅底外面主要结构,颅侧面观的主要结构(翼查看颗窝、频下窝、翼腭窝 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探查翼腭窝的交通。6观察眶蛔臭一枚成,查看其内的结构;骨性鼻腔的形态、构成,查看其外侧壁的结 摆7查看额窦、蝶窦、筛窦、上颌窦的位置和形态。8观察新生儿颅的特征,杳看前、后因的形态和位置,理解其生后变化的因素,并比较 它与成人颅的差别。实验三上肢骨及其连结、下肢骨及其连结一教学目的通过观察标本,学习上肢骨的组成和排列,各骨的形态结构,上肢骨的连结形式,肩关 节、肘关节、腕关节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下肢骨的组成和排列,各骨的形态结构,下肢骨的 连结形式,股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二教学要求(-)上肢骨及其连结1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要求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