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河南教师资格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下半年河南教师资格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pdf(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8 下半年河南教师资格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在市场上若有人出售下列蜂蜜,从植物学知识来判断,一定为假冒产品的是()A.枣花蜜 B.槐花蜜 C.柳花蜜 D.油菜花蜜2.食用甘薯属于块根,含有的有机物是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下图表示甘薯茎的切面模式图,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物质是通过图中某一部位从叶片上运输下来的,该部位是()A.aB.bC.cD.d3.某同学喜欢吹笛子,当他吹气使笛子发出声音时,身体发生的相应变化是()A.膈肌顶部逐渐下降B.胸廓上下径逐渐缩小C.肋骨逐渐向上和向外运动D.肋骨间的肌肉和
2、膈肌逐渐收缩4.某人的血清与 B 型血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反应,但其红细胞与 B 型血的血清能发生凝集反应,可判断此人的血型是()A.A 型 B.B 型 C.AB 型 D.O 型5.下列示意图能表示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是()6.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具有稳定特征的菌落。固体培养基上的一个单菌落属于()A.组织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7.如图所示为光学显微镜的 4 个镜头,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8.如图所示为苹果酒的发酵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不断增长B.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
3、率越来越快C.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 CO2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原因可能是发酵瓶漏气9.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 DNAB.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C.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D.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10.人体缩手反射完成时,效应器上完成的信号转换为()A.化学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C.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11.将一株银边天竺葵(边缘呈白色)在黑暗中放置 24 小时后,选一正常叶片,用透气但不透光的黑纸将 1 处正反两面遮住(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移到阳
4、光下。4 小时后,将叶片摘下,酒精脱色后用碘蒸气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碘蒸气处理后,2、3 处变蓝B.用不透光的黑纸把 1 处从正反两面遮住,是为了与 3 处对照C.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 24 小时,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有机物D.1 处颜色不变蓝,原因是没有光照,不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12.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生长素运送到作用部位会对代谢起催化作用C.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D.缺氧状态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速率13.下列生命活动发生在内环境的是()。A.T2噬菌体的增殖B.抗体与抗原的结合C.氧合血红
5、蛋白的形成D.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14.已知豌豆的高茎与矮茎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将一高茎豌豆群体中的植株分别与矮茎植株杂交,所得 F1中高茎和矮茎的比值为 3:1。如果将亲本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高茎和矮茎的比值为()A.2:1B.3:1C.7:1D.15:115.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用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 4 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 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发现有一 F1植株自交,产生的 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 2 种表现型。产生这一杂交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A.染色体发生了易位 B.
6、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16.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连续自交多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型比例保持不变 B.A 基因频率保持不变C.纯合子比例不断降低 D.不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17.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数目变异都导致基因数量的改变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数目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18.下表是某患者血液中激素水平检验报告单的部分内容,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检验名称结果单位参考范围甲状
7、腺激素98.5pmol/L9.0119.5促甲状腺激素0.09pmol/L0.354.94A.患者的细胞代谢速率高于正常水平B.患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正常人高C.患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D.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可能是缺碘造成的19.下图表示EcoR I 限制酶切割某 DNA 的过程,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及切点分别是()A.CTTAAG,切点在 C 和 T 之间 B.GAATTC,切点在 A 和 T 之间C.GAATTC,切点在 G 和 A 之间 D.CTTAAG,切点在 T 和 A 之间20.动物行为中,全部属于学习行为的一组是()A.蜜蜂采蜜 飞蛾扑火 孔雀开屏B.猫捉老鼠
8、 蜘蛛结网 鹦鹉学舌C.狗辨主客 蜻蜓点水 大雁南飞D.望梅止渴 谈虎色变 老马识途21.下列符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评价建议的叙述是()A.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B.倡导过程性评价替代终结性评价C.在不同内容的教学中采用相同的评价策略D.根据实验结果,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22.某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学习活动,如下表:活动主题活动内容个体间性状的比较调查家庭成员的眼皮、耳垂等性状测量血压和脉搏测量家庭成员的血压和脉搏人工呼吸使用学校实验室器材,模拟急救疾病和预防调查周围亲友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鸟的生殖与发育参观当地的养鸡场上述活动运用的课程资源包括(
9、)家庭课程资源 社区课程资源 隐性课程资源 学校课程资源A.B.C.D.23.某学校学生在“合理膳食”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存在的错误认识相似,而其他学校学生则没有此类问题,研究者想初步了解这些错误认识形成的原因,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是()A.文献法 B.实验法 C.访谈法 D.内容分析法24.教师设计的“人体的呼吸”调查问卷如下:“人体的呼吸”调查问卷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呼吸作用就是人们常说的呼吸。()(2)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氧气含量高。()(3)呼吸时,吸入气体,使胸廓增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调查能诊断学生的前科学概念B.该调查不能用于学生的自我评价C.该调查突出
10、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D.该调查不利于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25.下列叙述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要求的是()积极主动地完成垃圾分类的任务设计垃圾处理与环境污染相关性的实验探究方案在调查报告中积极提出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在调查报告中表现出对垃圾污染环境的忧虑A.B.C.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26.在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种群第一年第二年第五年第八年第十一年A 种群76585201165432023B 种群0260265646537355问题:(1)该调查可采用的方法为 SSS,A 种群与
11、B 种群之间存在的 SSS 关系可能是导致 A 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影响 B 种群数量变化的可能的非生物因素是 SSS。(9 分)(2)A 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SSS,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 SSS 稳定性下降。(6 分)27.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酶,需要持久地保持较高的催化效率,通常需测定酶的最佳温度范围。下图中的曲线表示某耐高温的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该酶最适温度下活性的百分比。将此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最适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绘制成曲线。问题:(1)曲线中数据点是在 sss测得的,该酶的残余酶活性在 sss后急剧降
12、低。(6 分)(2)若测定曲线时,反应前延长各组酶的保温时间,测得的酶最适温度与原数据相比 sss(填“保持不变”“相对偏高”或“相对偏低”)。(3 分)(3)综合两曲线数据,判断该酶在工业生产中使用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填“2030”“4050”“5060”或“6070”),原因是 sss。(6 分)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28.材料:某教师在“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节复习课的教学中,基于电子书包开展教学。该电子书包是一个基于网络平台,包含电子书、视频、图片、练习等丰富学习资源,能实现在线实时交互的教学系统,具体流程如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检
13、测通过平台推送 10 道选择题到学生的Pad 终端,学生提交后系统自动统计正误情况,教师发现共性和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复习利用原有知识基础,快速完成检测练习导入播放自制短片,导入复习课“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渗透复习目标观看短片资料。回答 Pad 中的问题:尿毒症是人体的哪个器官出了问题?阅读目标。开展学习人体的废物及排出途径Flash 思维导图的填空选择投影学生个人屏幕进行答案的点评Flash 界面进行答案的拖移,遇到困难时阅读电子书的相应内容评价同学的答案,并纠正自己的错误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Flash“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思维导图填空教师切换到小组屏,同时投影四位学生屏幕一起点评完善思
14、维导图,如遇困难及时阅读电子书,或观看微视频根据屏幕投影点评同学的答案,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尿液的形成板图肾单位,请学生代表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尿液的形成过程模型建构:出示磁性板活动要求自学电子书及微视频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模型建构:分组进行磁性板活动,移动磁性贴展示尿液形成的过程,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练习推送练习游戏,大屏投影完成情况完成练习游戏扩展研讨研讨的问题:如何关注泌尿系统的健康人粪尿如何处理才能排入环境分组进行研讨,组间可以互相点评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电子书包用于生物学教学的优点。(10 分)(2)结合材料分析教学中使用电子书包应注意的问题。(10 分)29.材料:某教师在生物
15、学课程学业评价中设计了如下评测表:考试期 初 摸底考试单元测验 1单元测验 2单元测验 3期中考试单元测验 4单元测验 5结业考试实验实验 1实验 2实验 3实验 4实验 5实验 6操作报告操作报告操作报告操作报告操作报告操作报告我对自己生物课程的学习满意度(在对应的框中打)我最满意的生物课程学习成果1.2.3.我需要改进的方面家长对我生物课程学习的评语小组对我生物课程学习的评语任课教师对我生物课程学习的评语问题:(1)分析上述材料中包含的评价类型,并举例说明。(10 分)(2)分析该学业评价的主要特点。(10 分)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 1 小题,30 分)30.“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在课程标
16、准中的相关内容:重要概念:多细胞生物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具体内容: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某版本七年级上册教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中主要内容如下: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下面我们以人体为例,探讨从细胞到个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
17、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多细胞生物体都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经过细胞生长和分化就形成了生物体内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些细胞进一步形成各种组织。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它们分别是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实验: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目的要求: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玻片标本,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材料用具: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玻片标本,显微镜。方法步骤: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四种基本组织的玻片标本。观察时,可对照课本上的插图,辨认四种基本组织。讨论: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分别具有
18、什么功能?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人体具有大脑、胃、心脏、肝、肺、肾、眼、耳、甲状腺、唾液腺等许多器官。大脑主要由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胃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像这样,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口腔、咽、食道、胃、肠、肛门以及肝、胰、唾液腺等都是器官,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在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中起作用。像这样,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上述消化和吸收的器官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消化系统。此外,人体还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
19、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这些系统既有分工又协调配合,使人体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要求:(1)确定该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8 分)(2)确定该教学内容的教学难点,并说出理由。(10 分)(3)设计并画出该教学内容的概念图。(12 分)答案一、单选题1.C【解析】与其他几种植物不同,柳树的花是风媒花,不需要蜜蜂为其传粉,所以没有柳花蜜。2.C【解析】甘薯的块根属于次生结构。图中 b 呈环状,可判断为形成层。形成层以内为木质部(a),形成层以外为韧皮部(c),d 为木质部中的导管。被子植物中除了最原始的类群外,木质部中主要含有导管。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由木质部运送到地上各部分。
20、被子植物的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等组成,是根内运输有机物和某些矿质元素离子的组织。叶制造的有机物可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根。故本题选 C。3.B【解析】由题可知,吹笛子属于呼气。人体呼出气体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胸廓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都缩小,肋骨向内向下运动。故本题选 B。4.C【解析】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 A 的为 A 型血,其血清中有抗 B 凝集素。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 B 的为 B 型血,其血清中有抗 A 的凝集素。红细胞上有 A、B 两种凝集原的为 AB 型血,其血清中无抗 A、抗 B 凝集素。红细胞上 A、B 两种凝集原皆无的为 O 型血,其血清中有抗 A
21、、抗 B 凝集素。具有凝集原 A(B)的红细胞会与含抗 A(B)凝集素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某人红细胞与 B 型血清能发生凝集反应,说明此人红细胞含有 A 型凝集原;其血清与 B 型血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反应,说明此人血清中不含抗 B 型凝集素。所以,此人的血型为 AB 型。5.A【解析】A 项的心脏有两心房一心室,属于两栖动物的心脏。B 项的心脏是两心房一心室,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属于爬行动物的心脏。C 项的心脏是两心房两心室,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心脏。D 项的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是鱼类的心脏。故本题选 A。6.B【解析】固体培养基上的一个单菌落是由一个微生物不断分裂繁殖而来的,菌落里的微生物属
22、于同种生物。一个单菌落属于种群。故本题选 B。7.B【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图中甲、乙镜头的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镜头有螺纹,为物镜。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应选择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即长目镜和短物镜。故本题选 B。8.D【解析】发酵瓶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是有限的,初期瓶中有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增殖。氧气消耗完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环境条件有限,酵母菌种群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达到一个最大值,A 项错误。酒精发酵过程中,开始时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加快,后来保持相对稳定,最后
23、由于营养物质逐渐被消耗等原因,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减慢,B 项错误。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C 项错误。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原因可能是发酵瓶漏气,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酵母菌大量繁殖,D 项正确。9.D【解析】A 项,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既有 DNA 又有 RNA,遗传物质是 DNA,错误。B 项,细胞膜的结构都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错误。C 项,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是原核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错误。D 项,真核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正确。故本题选 D
24、。10.C【解析】效应器指的是神经末梢和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在反射弧中传出神经末梢与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之间是以形成突触联系的。在突触部位,兴奋传递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故本题选 C。11.D【解析】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照,以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造有机物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反应场所是细胞中的叶绿体。题干中的实验目的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实验中首先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 24 小时是为了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中原本含有的淀粉。银边天竺葵的边缘呈白色,不含叶绿体,不会进行光合作用。将黑纸遮住 1 处是为了与 2 处进行有无光照的对照。4 小时后,将叶片摘下,酒精脱色后用碘蒸气处理,是利用
25、淀粉遇碘会变蓝的原理。实验结果是:1、3 两处因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无淀粉产生,不会变色;2 处进行了光合作用,有淀粉产生,会变色。综上所述,D 项说法正确。故本题选 D。12.D【解析】植物的向光生长是由于生长素由向光侧运向背光侧,造成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而生长速度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而生长速度慢,不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 项错误。生长素运送到作用部位会对代谢起调节作用而无催化作用,起催化作用的是酶,B 项错误。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故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不同,C 项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故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26、,D 项正确。13.B【解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由组织液、淋巴、血浆等组成的液体环境。T2噬菌体是一种细菌病毒,需寄生在活细胞内,其增殖发生在细胞内,A 项错误。抗体和抗原的结合主要发生在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B 项正确。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的场所是红细胞细胞质,C 项错误。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发生在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D 项错误。14.C【解析】假设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分别为 D、d,则由题干可知,高茎植株的基因型为 DD 和 Dd,矮茎植株的基因型为 dd。让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杂交,杂交组合为 DDdd,Dddd,只有 DDdd 能产生矮茎后代,且矮茎的概率为
27、12。杂交所得 F1中矮茎植株比例占14,则可推出高茎亲本中 DD:Dd=1:1。如果将亲本高茎植株自交,DD 自交后,后代全为高茎;Dd 自交产生的子代中,高茎和矮茎的比值为 3:1。所以,全部子代中高茎和矮茎的比值为 7:1。故选 C。15.A【解析】由题意可知,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说明非糯和非甜粒为显性性状。F2的表现型数量比为 9:3:3:1,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这两种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但是某一 F1植株自交,其自交后代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 2 种表现型,设 F1的基因型为 AaBb,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28、期,这两对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只有 AB 和 ab 这一种,造成此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易位。B 项,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不会影响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D 两项,碱基的替换和增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种类。另外,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碱基对的改变对性状产生巨大影响的可能性较小。故本题选 A。16.B【解析】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Aa 个体连续自交多代,纯合子比例不断增加,杂合子比例不断减少,但 A、a 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A、C 两项错误,B 项正确。Aa 连续自交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 项错误。17.D【解析】基因突变是指某个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29、,基因的数量不会改变,A 项错误。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添或缺失和染色体组成倍的增加或减少,不会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B 项错误。用光学显微镜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变异,但是不能观察到基因突变,C 项错误。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 DNA 复制过程中(如有丝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变异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或后期,D 项正确。18.D【解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据表分析可知,患者的甲状腺激素远远高于正常值,所以患者的细胞代谢速率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都高于正常水平。同时据表可知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范围,故 A、B、C项正确。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较
30、低的原因是垂体受到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特征元素,D 项错误。19.C【解析】由图可知,切割前后的 DNA 片段是从 G 和 A 之间断开,即切点在 G 和 A 之间。上端链应从左向右读,下端链从右向左读可得,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为 GAATTC。故本题选 C。20.D【解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A 项都属于先天性行为。B 项,蜘蛛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C 项,蜻蜓点水和大雁南飞属于先天性行为。D 项全部属于学习行为。故本题选 D21.A【解析】义务教
31、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的评价建议包括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两方面。评价的内容: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重视检测学生知识目标达成。评价的方式:倡导评价方式多元化,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倡导采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根据上述内容可判断,A 项叙述正确,B、C、D 三项叙述错误。故本题选 A。22.C【解析】根据表中的活动内容可知,“调查家庭成员的眼皮、耳垂等性状”“测量家庭成员的血压和脉搏”“调查周围亲友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均是运用了家庭课程资源。“使用学校实验室器材,模拟急救”属于运
32、用学校课程资源。“参观当地的养鸡场”属于运用社区课程资源。23.C【解析】文献研究法(资料研究法)主要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实验法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控制一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条件相伴随的教育现象的变化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访谈法是以谈话为主要方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或态度的一种调查方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以当前样本的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题干中的教师不是要形成科学性事实认识,也不是要研究某个因素
33、对教育的影响,不适合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故本题选 C。24.A【解析】许多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就已经思考过一些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生物学(科学)现象,并形成了一些想法来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这就是“前科学概念”。该调查问卷中的试题主要涉及“人体的呼吸”的相关概念及过程。该问卷可以诊断出学生是否对“人体的呼吸”有科学认识,或是存在哪些前科学概念。教师可以利用该问卷的结果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学生则可以进行自我评价,故 A 项正确,B、D 两项错误。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C 项错误。25.C【解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激发
34、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积极的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积极主动地完成垃圾分类的任务”体现的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调查报告中积极提出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和“在调查报告中表现出对垃圾污染环境的忧虑”体现的是“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设计垃圾处理与环境污染相关性的实验探究方案”体现的是能力目标中的“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故本题选 C。二、简单题26.【答案】(1)样方法;竞争;光、温度、水等(2)以 A 种群为食物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抵抗力【解析】(1)样方法的适
35、用范围:一般是植物,也可用于某种昆虫卵及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表格中的数据显示,A 种群与 B 种群的数量呈“此消彼长”,可以判断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这可能是导致 A 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影响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温度、水等。(2)A 种群属于生产者,所以 A 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对其他生物最直接的影响是以 A 种群为食物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减少,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下降。27.【答案】(1)70;60(2)相对偏低(3)5060;在该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及热稳定性均较高,符合工业生产要求【解
36、析】(1)曲线表示酶活性相对该酶最适温度下活性的百分比。由图可知,70 时酶相对活性接近 100,即 70 为该酶的最适温度。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残余酶活性,因此曲线中的数据点是在 70 下测得的。观察图中曲线可知,60 后该酶的残余酶活性急剧降低。(2)由曲线可知,随温度的升高,尤其是 60 后,残余酶活性急剧降低,即其热稳定性急剧下降。若反应前延长各组酶的保温时间,各组酶的催化效率较原来保温时间均有所下降。60 后酶的催化效率将急剧降低,根据(1)分析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为 70,此温度下酶热稳定性不足,催化效率很低。所以实验中观察到此时的催化效率反而没有温度稍低时的高,即测得的最适温
37、度将低于 70。(3)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酶,需要持久地保持较高的催化效率,既要求酶活性较高(对应题中曲线,用相对酶活性表示),又要求酶能较长时间保持活性(即热稳定性较高,对应题中曲线,用不同温度处理后剩余酶活性表示)。结合曲线可知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5060,因为此温度范围内酶的相对酶活性和残余酶活性都较高,即酶的活性及热稳定性均较高,符合工业生产要求。三、材料分析题28.【参考答案】(1)材料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电子书包用于生物学科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形成了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有如下优点:电子书包整合了
38、多种资源,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材料中,教师在教学时可呈现给学生习题、动画、游戏、思维导图等各类学习材料,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可以通过阅读电子书或观看微视频等进行自学。电子书包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材料中,教师在导入部分播放短片,以达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课堂练习时推送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电子书包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材料中,教师通过云平台向学生的终端推送练习题,通过学生的作答情况,教师可以快速获得最有价值的反馈,以便对后续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进行调整。电子书包使教学内容的展示更简捷。材料中,教师两次使用 Flash 思维导图填空,这样可以
39、更加直观地呈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推动教学进程。电子书包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增强师生的交互。材料中,教师可切换到学生个人屏幕或小组屏幕,给予学生个性化的点评和指导。另外,教师通过分组功能,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各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可进行团队学习,组内可通过语音、文字等方式进行自由研讨。(2)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电子书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事先的准备工作要充足。电子书包的使用涉及网络的使用以及各种动画、文字、视频的运用,因此在授课前,要保证网络良好以及备课充分,不耽误教学进度。材料中,教师全程都采用电子书包教学,因此需要直用到网络,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保证自己及所有学生的网络、设备都能
40、在课堂内正常运行。要重视语言直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已知事物或者现象进行描述,加强学生的理解。材料中,教师的活动主要是出示相关教学材料,学生的主要活动是自学,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缺少一定的知识讲解与学习指导。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应用电子书包要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实验探究的能力。材料中,教师过于依赖媒体,在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时,应适当运用实物教学,让学生真正动手构建模型。电子书包的使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材料中,对于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教师都是采用学生自学、教师点评的方式,但不同学生在学习基础与自学能力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
41、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29.【参考答案】(1)材料中包含的评价类型有三方面:从实施评价所使用的工具来看,有纸笔测验和实作评价。纸笔测验是指书面形式的测试工具,该评测表中的考试这一栏所呈现的“考试”和“测验”都属于纸笔测验。实作评价是指使用多种工具或形式,评定学生在实际情景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与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该评测表中实验一栏包括操作与报告,属于实作评价。从评价的目的角度看,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该评测表中的期初摸底考试属于诊断性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各单元测验和期中考试属于形成性评价
42、,是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而对学生进行的学习阶段及结果的评价。结业考试属于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或一个学习周期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从评价的主体来看,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该评测表中“我对自己生物课程的学习满意度”“我最满意的生物课程学习成果”“我需要改进的方面”都属于自我评价,而家长、小组、任课教师的评语都属于他人评价。(2)该学业评价具有如下特点:该评价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材料中的学业评价,利用纸笔测验、实验等多种方式,利用多元主体对学生进行评价,兼顾了知识、能力、情感等多重目标,既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也可以避免单方面评价的局限。该评价注重终结性评价和
43、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材料中的学业评价,既有形成性评价,也有终结性评价,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该评价重视学生探究能力方面的评定。材料中学业评价的“实验”一栏,既有操作,也有报告,可见该教师不仅关注实验结果。还重视实验操作,关注到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四、教学设计题30.【参考设计】(1)教学重点: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功能特点;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写出一条即可适当得分)(2)教学难点:理解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过程。理由: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形成组织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又对这个过程缺乏感性的观察,认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3)概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