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面试真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面试真题及答案.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7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面试真题及答案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故事导入:“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争吵说的内角和大”。顺势引出题目三角形的内角和。(二)新课探究1.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画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 3 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同桌之间相互量一量,交流一下。提问:通过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提问: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如何验证呢?(1)剪拼的方法验证分组进行剪拼。先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一拼,拼成一个平角。【答辩题目解析】1.简单说一说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过程?【参考答案】首
2、先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然后再拼一拼,拼成一个平角。从而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2.在试讲中除了运用了转换的思想之外,还用了什么方法让学生去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参考答案】用学生熟悉的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内角和,并让学生计算内角和,通过计算学生很容易发现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为学生进一步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做好准备。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呈现学生做操时整齐队列的照片,让学生说一说:他们队伍整齐吗?为什么能排得这么整齐?引导学生说出:那是因为他们按照个子从低到高的顺序来排队。引出课题:百数表中的规律。(二)引导发
3、现,自主探究1.引导探究。(1)探究“2、4、6、8、10”和“11、13、15、17、19”的规律:课件呈现百数表的第一、二横行的两行数,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横行所填的 5 个数都是单数,而第二横行的 5 个数都是双数。(2)探究“11、22、33、44、55、66、88、99”的规律。(课件隐去第一、二横行,呈现从左上到右下的这一斜行)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斜行中的每个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3)探究“19、28、37、46、55、64、73、82、91”的规律:(课件呈现这一斜行的数)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这一斜行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师生共同归纳:这一斜行上的数,十位
4、上的数从 1 开始,逐渐多 1 直到 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在归纳时,利用课件逐步演示)2.具体感知。(1)填写百数表,初步感知:给十位是 3 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 3 的数涂上黄色;你发现了什么?(2)分步解构,分层感知:我们先横着看,先看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其他各行也有这样的规律吗?引导学生发现:从第二行开始,前 9 个数的十位上都是相同的数。竖着看:我们先看第三列,你又有什么发现?其他各列也是这样的吗?引导学生发现:每一列的个位上的数都是相同的。猜猜看:出示一个不完整的百数表,任意指出一个数,让学生说出这是多少?如:第 4 行第 8 个数是多少?第 5 行第 8 个数是多少(3)化
5、整为零,深入感知。想一想:15 的上面、下面、左边、右边各是多少?那 37 呢?69 呢?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三)巩固提高1.游戏:帮数找“家”。先帮 15、27、32、48、59、64、73、82、95 找家,学生找到这数的位置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2.按照百数表中的排列,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数。【答辩题目解析】1.你是如何设计本节课的导入环节的?【参考答案】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学生做操时整齐队列的照片,让学生说一说:他们队伍整齐吗?为什么能排得这么整齐?引导学生说出:那是因为他们按照个子从低到高的顺序来排队。接着说生活中许多事情我们都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做才行,我们在学习上也是如
6、此,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上,有序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看,听说我们小朋友在排队,数娃娃们也想来表演一下。(课件出示百数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数表中的规律。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参考答案】【知识与技能】通过填写百数表,了解 100 以内数的顺序,知道单、双数,发现百数表中隐含的一些排列规律。【过程与方法】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做关窗、拉黑板的动作。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
7、生说出:这是平移现象。追问:你还能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关于平移的现象?(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例题 1 图。先让学生说出虚线部分和实线部分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感受平移,并强调平移的方向。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3)认识平移的距离。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追问: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 4 格,你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 4 格,你觉得对吗?追问:刚才同
8、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怎样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4)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三)应用新知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学生独立画图,组织汇报。(四)小结作业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作业: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平移的现象?【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参考答案】难点是在讲解平移的过程中,同学们不能正确地数出平移的格数,这里涉及到选取参照物的问题,因此我会留出时间
9、来和同学们总结出错的原因,并讲明同学们出错的原因。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引导同学们正确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参考答案】(1)报考呈现平移过程,明白移动几格的意思。在平移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移动几格产生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的格数理解成两个图形中间的空格格数。教学中可以通过课件报考的展示平移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分表示什么意思;也可以利用实物模型,按平移的要求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平移的过程是整个图形按照要求进行平移,平移的距离是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而不是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方格数。(2)探索图形平移的画法,发展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能力。第一、选点。也就
10、是在原图形上选择几个能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第二、移点。也就是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第三、连点成形。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面向图书馆)早晨,小明来到学校锻炼身体。用前、后、左、右介绍一下学校的图书馆、教学楼、体育馆、大门分别在小明的什么方位。问题 1:怎么图书馆有时在小明的前面,有时在小明的后面?教学楼有时在小明的左面,有时在小明的右面?问题 2: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描述这四个建筑物的位置与方向呢?(学生自由发言。)(二)探究新知问题 1:每天早晨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同学们想一想教室的东面在哪呢?问题 2:我们借助太阳知道了东
11、面,还有几个方向怎么确定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观点。问题 3:你能通过儿歌找到其他的方向吗?学生自己小声读一读,找一找,找出南、西、北来。让学生找一找教室的东、南、西、北四面分别有什么,再和同桌说一说。(三)深化新知1.转一转,找一找按老师的要求找到正确地方向,并说一说后面是什么方向。如:面向东面,后面是();面向西面,后面是();面向南面,后面是();面向北面,后面是()。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四个方向的特点: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板书:东西 南北2.转一转,想一想问题:按老师的要求转一转,同时想一想一直朝哪个方向转的,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东、南、西、北是按顺
12、时针方向排列的。带领学生再次感受这个规律:面向东面向右转,下一个方向是()面;面向南面向右转,下一个方向是()面;面向西面向右转,下一个方向是()面;面向北面向右转,下一个方向是()面。3.转一转,说一说问题:利用同学们发现的规律,只告诉你一个方向,你能找到其他三个方向吗?全班活动:面向老师指定的方向,说一说其他的三个方向。如,面向南面,说一说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哪个方向。小组活动:一人说指定方向,其余学生说出其他的三个方向。(四)巩固提高逐一出示课前的情境图。用东、南、西、北方位词说一说图书馆、教学楼、体育馆、大门分别在校园的哪一面。(五)小结作业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13、作业:看看学校操场和自己住家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有什么?把主要的标志物记下来。【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你是如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参考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说一说自己面对的是哪个方向。“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又是什么方向呢”,学生会联系生活常识“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试北,右边是南”来感知方向,随后组织学生改变面对的方向,确定其余方向。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参考答案】【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14、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描述和交流辨认物体所在方向等过程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方位知识,培养辨认方向意识,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方位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方位知识的兴趣。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问题:利用多媒体显示小熊和小狗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提问:到底谁跑的远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二)自主探究,新课讲授1.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首先猜测: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观察这些圆,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其次再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
15、填入书中表格中。通过测量,汇报。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 3 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概括。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2.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先介绍表示这个 3 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再介绍的读写法。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 3.14。(三)解释运用,深化知识对于上例中的圆和正方形的跑道,谁的周长长呢?(四)应用新知,巩固提高1.综合练习:在一个圆形亭子里,小丽从一边沿着直径走 12 步到达另一边,每步长大约是55cm。这个圆的
16、周长大约是多少米?2.回到导入问题,算正方形和圆的周长。(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周长,大家在学习中认知了周长并学会计算了圆的周长。【答辩题目解析】1.圆的周长 C=2r,这个是如何得到的?【参考答案】分组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多次试验并把数据填入书中表格中。通过测量,汇报,计算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 3 倍多一些。这个 3 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表示。2.本节课你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为什么?【参考答案】本 节课主要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积极参
17、与猜想、讨论、验证,在合作与交流中分析,推理从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教学 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多借助实物演示,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独立探讨知识形成过程。围绕教学重难点运用了多媒体创设生动的问题 情境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愿意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意识。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出示情境图,大熊猫说:“我想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呢?”提问:要想帮助大熊猫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什么?追问:说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怎样?(二)探究新知1.引入除法提问: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
18、放 3 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平均分的情况我们可用除法来计算。2 介绍除号加法、减法、乘法都有自己的运算符号,分别是“+”、“-”、“”,除法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读作除号,板书指导除号的写法。3.介绍除法算式请大家试着将“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放 3 个”这件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引导得出:因为表示平均分,所以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就可以用 124,分得的结果是每盘同样多都是 3 个,所以最后等于 3。读作 12 除以 4 等于 3。4.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提问: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 12、4、3 分别表示什么?除号表示什么?(
19、三)巩固提高1.列出算式并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1)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2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2)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3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3)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6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2.读出下列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102=5 186=3 168=2 153=5。(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你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参考答案】重点: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2.本节课是不是一定要强调平均分?【参考答案】本节课一定要强调平均分。因为认识除法是学生在感知“平均分”的意义的基础上,才能抽象出除法算式,因此,充分利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引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分的方法,然后用图形或小棒代替竹笋,亲自操作,让学生边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不断加深平均分活动在学生脑海中的相应表象,为建立除法概念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