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附答案详解).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合作、评估2.如图所示为初二学生小华用“微信运动”统计他在12月2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初二学生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下列估测中正确的是()A.小华的质量大约为500依 B.当天小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3000,C.小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m/s D
2、.步行后小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5s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C.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D.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在另一端敲击比在空气中听的更清楚4.下列关于光现象有关的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一叶障目-光的折射 B.立竿见影-光的折射C.波光粼粼-光的反射 D.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5.下列说法中,与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A.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3 x 108m/sB.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镜面反
3、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6.小红用同一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同一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甲 d 乙 vA.甲乙两图成像都是因为光的折射B.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C.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比乙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大D.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0 90 60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3 cmB.若保持蜡烛
4、、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蜡烛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下移动C.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烛焰像D.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8.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潜水艇上的潜望镜用到了两片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照相机拍摄,因为这个像是虚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A.都正确 B.正确,错误C.正确,错误 D.正确,错误9.如图,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向东运动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0 -5 s,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
5、度大B.1 0 -2 5 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1 0-1 5 s,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D.0-1 5 s,乙车的平均速度为4 m/s1 0.如图所示,在“探究一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板应选厚玻璃板B.平面镜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C.平面镜成像过程中,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选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1 1.校园文艺汇演上,一名穿红色裙子的演员正在舞台上表演,演出画面被实时投影在大银幕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大银幕属于光源B.观众
6、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红色,是因为裙子吸收了红光C.银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银幕幕布选用粗糙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1 2.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的需要,很多公壮聚集地区安装了3 6 0。高清摄像头,其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它的像距几乎不变,如图所示,某人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尸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始终保持清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可变焦循头 成像板A.高清摄像头的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相同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成像板上的像会变大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会聚能力增强D.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
7、13.三个相同的足够高的柱形容器中装有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放入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容器中使其浸没,液面恰好相平,已知p铜p铁 p铝,则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A.甲、乙、丙 B.丙、乙、甲 C.甲、丙、乙 D.乙、丙,甲14.如图,为某道路由南向北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道路示意图,已知机动车车道宽D=3m,甲、乙两部轿车分别在慢车道和快车道上向北匀速行驶,v甲=36km/h,%=两部轿车的尺寸均为:长度Li=4.5m,宽度d=1.8m,甲、乙两车沿南北方向上的距离为s?=3m时,在甲车前方慢车道与非双机动车道交界处的C点(与
8、 甲 车 相 距 且Si=10.5m,突然有一人骑自行车横穿马路(假设匀速),自行车车长A?=1.8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慢车道非机动车道:快车道A.当自行车速度为0.35m/s时,将与甲车相撞B.当自行车速度为7m/s时,可以安全通过整个道路C.当自行车速度为6.5m/s时,将与乙车相撞D.若自行车速度为0.2zn/s,自行车尾部到达双黄线用时30s15.英国物理学家 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重要的物理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他还用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后来人们发现光的三原色为红、蓝。16.如图,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
9、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甲、丙两种声音的 不同,甲、乙两种声音的 不同(以上两空填声音的特性),是响度不同的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17.如图,是光斜射到空气和璃的界面上同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则 是法线,折射角为。18.如 图 甲、乙,丙、丁为近视眼、远视眼成像以及它们矫正的原理图,其中近视眼成像的是 图,是 远 视 眼 矫 正 的 原 理 图 的 是。甲 乙 丙 丁19.小亮站在平面镜前3?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向平面镜靠近2?后,小亮距平 面 镜 中 的 像?,像的大小(选 填“不变”“变大”“变小”)。20.如 图 甲、乙两图为小明从车内后视镜先后观察到的后方车辆运动情景,人 仄c
10、为在平直公路上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以匕车为参照物,。车是向 运动的(选 填“前”“后”)。车内后视镜观察到c车大小没变,以c车为参照物,小 明 的 车 是。水平桌面的报纸上,且让半球的凸面向上,小明用激光笔5次分别从不同方向射向A和B的中心,这几次他得到的光路如图1。如图2,如果他从例、N位置分别观察A、8中心处。点报纸上的文字,看到A中的字和B中 的 字 深 浅(选 填“一样”、“A更浅”或“B更浅”),A中的像为(选 填“实”“虚”)像。图1图222.小亮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画出了 m-V图象如图所示。该液体的密度为 g/cm3,当量杯内
11、装入液体体积为50cm3时,量杯及液体的总质量为_ _ _ _ _ _g。血拄_,23.国庆节期间,瑶瑶同学随父母坐车出去玩。若车向山崖以20m/s的 费 /速度开去,他向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听到回声,他喊时距山崖的距离 黑:为 m,若车远离山崖时,瑶瑶在车上大喊一声,约3s听到回声,听到回声时距山崖5 5 5 m,则汽车远离山崖的速度为 m/s(己知声速按340m/s)。24.在如图中,画出光线射出水面的折射光线以及经过透镜的折射光线。2 5.华卿和范范两位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烧杯里的碎冰进行加热,并且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们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
12、的温度-时间的关系图象。(1)图甲中所示的器材,还 需 要 一 个 重 要 的 测 量 工 具 是;(2)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图乙是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熔化时的特点为;(3)冰熔化成水后继续加热至沸腾,由图丙可知,当时的大气压_ _ _ _ _ _(选填“高于”、“低于”或 者“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4)如图丁中(选填或b”)所示是在沸腾前的现象,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杯中出 现 的 气 泡 内 主 要 是(空 气/水 蒸 气);(5)小青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适当改变,如图戊所示,将装有水的大容器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在一敞口的玻璃瓶甲内装适量的水,使之固定在容器的水中。将
13、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的瓶口朝下,也放在大容器的水中固定,且也有适量水进入玻璃瓶。然后对大容器进行加热,待大容器内的水沸腾后,会发现甲、乙玻璃瓶中的水A.甲、乙玻璃瓶中的水都沸腾8.甲、乙玻璃瓶中的水都不沸腾C.只有甲玻璃瓶中的水沸腾D只有乙玻璃瓶中的水沸腾2 6.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步骤如下:甲乙(1)将凸透镜拿到室外,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来回移动,使光屏上呈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如图乙,将光具座上点燃蜡烛的烛焰、凸 透 镜 和 光 屏 三 者 的 中 心 调 节 在,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当蜡烛放在
14、透镜左侧I倍焦距以内时,此 时 眼 睛 应 该 在 透 镜 的(选 填“左侧”“右侧”)观察,才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当蜡烛远离透镜(仍在焦点以内)时,像 会(选 填“变 大 或 变 小)o(4)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前,光屏置于凸透镜后,它们的位置如图乙,此 时 光 屏 向(左/右)移动,可以承接清晰的像。如果火焰的形状如图,则 光 屏 上 的 所 成 像 使(选A B“C”D”)。(5)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变短,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凸 透 镜 向(选 填 上”、“下”)移动。(6)小明在实验中,用铁皮把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了,则 光 屏 上(选 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蜡烛火焰的像。(7
15、)小花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发现,保持蜡烛和屏之间的距离为45C77?不变,只改变凸透镜的位置可以在屏上得到两个清晰的像,将凸透镜从成第一个像的位置向蜡烛移动15c?得到第二个像。她通过分析得出第一个像与蜡烛相比是 的(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凸 透 镜 的 焦 距 的 范 围 是。2 7.如图所示,同学们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中。甲 乙 丙(1)在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_ 上;(2)放物体前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直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两侧的左右摆幅相同,说明此时天平平衡;(3)小宇用天平测量某液体的质量时,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则该
16、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g,已知空烧杯质量是2 7.5 g。则液体的质量是 g;做完实验后,发现使用的祛码生锈了,则 测 量 的 质 量 会(选 填“偏大”“偏小”或 者“不变”)。(4)轩轩用天平测量一个鸡蛋的质量。如图丙所示当他从托盘中取下鸡蛋和所有祛码后,发现天平仍保持平衡,可 知 测 量 值(填“大于”或“小于”)实际值,为使结果可靠,再次测量前,他应进行的操作是:先将游码移至标尺上的 处,后向(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2 8 .如图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杯子放在水平面上,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1 7 0 g,如图乙,向其中放入一个金属球后,水刚好将杯子装满,杯子、水和金
17、属球的总质量为2 4 9g.如图丙,取出金属球,然后向杯内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2 0 0 g。(1)该金属球的总体积为多少?(2)若该金属球空心,且空心部分的体积为2 0 c m 3,制造该球所用金属的密度为多少?2 9.天际岭隧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我国跨度最大的城市隧道。一辆洒水车以某一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时,在进入隧道前5 2 2加处鸣笛,司机在鸣笛3 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 4 0 m/s。(l)3 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2)洒水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m/s?(3)如果洒水车距隧道口 3 7 0,”时,步行于隧道中某处的小尹刚好听到洒水车的音乐
18、声(如图),他立刻向隧道前后两个方向跑,恰好都能刚好跑出隧道,进入到开阔地带,避免了水溅到身上。如果小尹跑动的速度恒为3 m/s,洒水车以第(2)间的速度行驶,试求该隧道的长度。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对于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的影响因素,小明认为可能与颜色有关,是对影响因素的判断,属于科学探究的第二环节:猜想与假设。故选:B。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T猜想与假设一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一进行实验-收集证据一解释与结论T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不只是记住有关的探究知识就能解决的,必须在探究实践中不断积累。2.【答案】B【解析】解
19、:人 成年人的质量在65依 左右,中学生的质量略小于此数值,在 50版 左右,故 A错误;B、中学生一步大约0.5 m,小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0.5m x 6001 a 3 0 0 0 m,故 B 正确;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lm/s左右,故 C 错误;。、中学生平静状态下一次心跳时间约1 s,步行后心跳速度更快,故 O 错误。故选:B。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
20、意义。3.【答案】C【解析】解: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 A 不符合题意;8、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说明音调不同,故 B 不符合题意;C、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说明声音产生原因,故 C 符合题意;。、因为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气体好,所以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在另一端敲击比在空气中听的更清楚,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1)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会弹开接触物;(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
21、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4.【答案】C【解析】解:A、一叶障目,是指一片叶子挡在眼前就看不见东西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8、立竿见影是指把竿竖在阳光下,可以看到竿的影子,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故B错误;C、波光粼粼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故C正确;。、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错误。故选:C o对三种光现象的理解如下: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
22、反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点;类似的现象却包含了不同的道理,提醒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细心加以区分。5.【答案】B【解析】解: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 x 1 08ni/s,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要小一些,故4错误;8、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故B正确;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有可能是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也有可能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
23、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错误。故选:B。(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 x l08 m/s;(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3)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如果是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传播方向不变。此题涉及到光的传播速度、漫反射、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6.【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我们可以用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焦距以内反变化。”来帮助我们记忆。【解答】A、图中都是使用凸透镜观
24、察物体,光透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故 A 正确;8、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则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故 8 正确;C、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更小,故 C错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故。正确。故选:Co7.【答案】C【解析】解:A、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则u=26 cm 2f,解得/1 3 c m,故 A 错误;B、随着时间的推移,蜡烛变短,则成的像向上运动,故 B错误
25、;C、像距小于物距,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像距大于物距时,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C 正确;。、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故。错误。故选:Co(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大于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相对于凸透镜向下运动,则像向上运动;(3)凸透镜成实像时,若成缩小的像,则像距小于物距;若成放大的像,则像距大于物距;(4)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本题主要探究的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是今后学习光学,研究光现象的基础,应该熟练掌握,
26、并注意加以区分,不能混淆。8.【答案】C【解析】解: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故正确;早期军事上的潜望镜主要是由两块平面镜组成的,故正确;虚像可以用照相机拍摄,故错误;较厚的玻璃两个面所成的像会影响实验效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故正确。故正确,错误。故选:Co(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等距、垂直、虚像;(2)平面镜的应用是:成像,且能改变光路。知道并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9.【答案】C【解析】解:A、根据图象可知,在0 5s内,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在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通过的路程,由可得,v乙)v
27、甲,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在1 0 25s内,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1015s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相对于地面向东运动,而乙车静止,因此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故C正确;D、根据图示可知,0-1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30%则乙车的平均速度:。=翟=2m/s,t 15s故。错误。故选:Co(1)在s-t图象中,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车的运动速度;(2)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3)比较甲乙的速度大小,然后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本题考查了
28、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由图象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找出小车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10.【答案】D【解析】解:4、当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故玻璃板应选薄的玻璃板,故A错误;8、平面镜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虚像,故8错误;C、平面镜成像过程中,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实验中,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点燃,另一支未点燃,将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该蜡烛直到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所以,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正确。故选:DoA、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
29、能成像。当玻璃板比较厚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远,实验时会出现明显的两个像,使实验比较复杂;当玻璃板比较薄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8、平面镜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虚像;C、平面镜成像过程中,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点燃,另一支未点燃,将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该蜡烛直到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1.【答案】D【解析】解:A、大银幕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故 A 错误;B、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红色,是因为裙子反射了红光,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故
30、B错误;C、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银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 C 错误;。、银幕用粗糙的幕布,为了使光射到粗糙的幕布上时发生漫反射,以便观众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像,故。正确;故选:Do(1)自身发光的物体是光源;(2)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可以反射各种色光:(3)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4)一束平行光射向物体的粗糙表面,经反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本题考查了光源、物体的颜色、漫反射、光的三原色,属于基础题。12.【答案】B【解析】解:A8、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
31、照相机相同,且镜头焦距可以调节,所以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总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该人远离镜头,物距变大,像距要相对变小,故 A 正确,B错误;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物距减小,像距要相对增大,不改变镜头和成像板之间的距离时,则应通过减小凸透镜的焦距,来使像距要相对变大,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所以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b 点,此时镜头的聚光能力增强,故 C 正确;D.如果该人远离镜头,物距变大,像距要相对变小,不改变镜头和成像板之间的距离,则应通过增大凸透镜的焦距,来使像距要相对变小,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所以镜头的焦点将可能变在c点,故。正确。故选:Bo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即”2f时
32、,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人始终在成像板上成像说明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远离凸透镜焦点),像距减小(靠近凸透镜的焦点),像变小;同理:物距减小(靠近凸透镜焦点),像距增大(远离凸透镜的焦点),像变大。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知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远离凸透镜焦点),像距减小(靠近凸透镜的焦点),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3.【答案】A【解析】解:由于三球的质量相等、p铜 p铁)p铝,由密度公式p=可得V朝 1/集 V穹 浸 没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V铜排V铁排V铝排;由于三容器相同、浸没三球后液面等高,V铜排V铁排V铝排,所以三容器原来装液体的体积:V甲 V乙
33、 V丙;由于原来液体的质量相等,已知U伊%明,再由密度公式P=可知三液体的密度P尹 Pz P丙。故选:Ao(1)知道三球的质量相等和密度关系,利用密度公式可得三球的体积关系(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2)知道三容器相同、浸没三球后液面等高,可得三容器原来装液体的体积关系;(3)知道原来液体的质量相等,利用密度公式可得三液体的密度关系。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两次利用好密度公式是本题的关键。本题对初中学生的难度在于需要进行多步骤的分析,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养成踏踏实实的分析习惯,而不能不靠纸笔进行推测和猜想。14.【答案】B【解析】解:(1)由题知,甲车的尾部恰好到达C线的路程:S/=S
34、i+Li=10.5m+4.5m=15m,甲 的 车 速3 6 km/h-10m/s,由v=;可得,甲车的尾部恰好到达C线所用的时间:自行车与甲车水平方向距离,s自行车=1 x()-d)=1x (3m-1.8m)=0.6m,甲车通过C 时,自行车车头恰好到达甲车尾处时自行车与甲车相撞,用时最长,自行车速度最小,此时r t自行车t甲=1.5s,则此时自行车速度:v自行车=0.4?n/s;所以,当自行车速度为0.35m/s时,不会与甲车相撞,故 A错误;自行车尾与甲车头部相撞:甲车走的路程:s=s1=10.5m,甲车用的时间:=*=与 起=1.05s,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t 自 汁=t甲=1.05s
35、)走的路程s 自 汁=0.6m+1.8m+1.8m=4.2m,s自 行 车 4.2m./“自 行 至=:=旃=4巾/$;目 仃 牛当自行车车速在0.4zn/s4m/s范围内将与甲车相撞;(2)乙车的速度。/=5 4 km =15m/s,自行车头与乙车尾部相撞,乙车走的路程:S/=S+$2+2Lj=10.5m+3m+2 x 4.5m=22.5m,乙车用的时间:)=箫=心,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tg 厅至=tz=1.5s)走的路程:S =0.6m+3m=3.6mv自行车=s自 行 车V自 行 车3.6m1.5s2.4m/s;自行车尾与乙车头部相撞,乙车走的路程:s=Si+S2+Li=10.5m 4-
36、3m+4.5m=18m,乙乙 车 用 的 时 间=差=靛=L 2 s,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t 自 汁=t 1.2s)走的路程:s自行车=3 x 0.6m+3 x 1.8m=7.2m,S自 行 车 727nV自行车=丁=百=6m/s;当自行车车速在2.4m/s6m/s范围内将与乙车相撞;但是被乙车撞的前提是不能被甲车撞,因此要把2.4m/s至4rn/s剔除出去,因此被乙车撞的条件是自行车速度在4m/s至6m/s之间;当自行车速度为7m/s时,可以安全通过整个道路,故 C 错误,8 正确;(3)若自行车速度为0.2 m/s,自行车尾部到达双黄线的时间为:=也=当臀法=3 9 s,故VQ U.Z77
37、1/S。错误。故选:B。(1)先确定甲车的尾部恰好到达C 线的路程,由速度公式计算其到C C所消耗的时间;甲车车尾恰好到达C的时间,计算自行车到甲车的距离,由速度公式计算自行车与甲车相撞的最小速度;(2)自行车与乙车相撞的范围是自行车头与乙车尾部相撞以及自行车尾与乙车头部相撞,但是被乙车撞的前提是不能被甲车撞,由此分析解答;(3)根据自行车的速度和路程求出时间。本题考查的是速度公式的计算题,对公式熟练掌握和应用是前提,弄清各自通过的路程是关键,难度比较大。1 5.【答案】牛 顿 绿【解析】解:(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重要的力学定律: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利用三
38、棱镜分解了太阳光,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后来人们发现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故答案为:牛顿;绿.(1)牛顿第一定律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推理得出的;(2)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本题通过了解牛顿的重要贡献,考查了对牛顿第一定律和光的三原色的了解,属基础题。1 6.【答案】音调 音色 甲、丁【解析】解:由图可知,甲、丙两种声音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响度相同,同时波形特点相同,音色相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甲、乙两种声音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甲、丁两图中,声音振动的快慢相同,说明频率相同,同时波形的特点相同,说明音色相同;两图中只有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不
39、同,说明振幅不同,响度不同。因此,甲、丁听起来是响度不同的同声音。故答案为:音调:音色;甲、丁。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通过观察波形图中声波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和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可比较它们的音调和响度。通过观察波形的特点可辨别音色。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一一音调、响度和音色,主要是通过波形图来辨别它们的特性,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1 7.【答案】XX 6 0【解析】解:由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所以X X 是法线,yy是界面;由于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位于法线的另一侧,所以c
40、o是入射光线,0 8是反射光线,0 4是折射光线,AA0X为折射角,大小为6 0。故答案为:X X :6 0。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将发生反射和折射,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具有对称性,在界面的同侧,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不对称,分别在界面的两侧。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关键是要先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找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1 8.【答案】甲 丁【解析】解: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图甲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乙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
41、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因此图丙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丁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故答案为:甲;丁。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1 9.【答案】2不变【解析】解:小亮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当他向平面镜靠近2?后,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z n-2 m =1 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平
42、面镜的距离也是1”,小亮距平面镜中的像的距离I m +I m =2m.人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人的大小有关,跟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人离平面镜所 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2;不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和特点,常见题目。2 0.【答案】后静止的【解析】解:由图知,三辆车运动的方向相同,乙图中的。车小于甲图中的a车、且。车与b车间距离变大,所以以b车为参照物,a车是向后运动的;甲、乙两图中的c车大小相同,说明c车与小明乘坐车辆的距离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以c
43、车为参照物,小明的车是静止。故答案为:后;静止的。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1.【答案】A更 浅 虚【解析】解:折射只有在入射角不等于0 的时候才发生;当人眼通过半球看的时候,进入眼睛的光线恰恰是从球面法线方向射出,所以不偏折,则通过半球体观察时物像重合,即看到B中的字和没有放玻璃半球时一样高,当通过立方体观察时像比物高,如下图所示,所以会看到A中的字比B中的字更浅,看到的像是折射形成的虚像。故答
44、案为:4更浅;虚。当光线斜射到两种透明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由此分析即可。解决本题时,关键要正确理解光的折射产生的条件。2 2.【答案】1;7 0【解析】解:(1)设量杯的质量为小法,液体的密度为p,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2 0 c m 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1 =巾1+m和=4 0 g,根据p 5可得m=pV,则有:p x 2 0 c m3+m杼=4 0 g-当液体体积为=8 0 s?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2 =m2+加 称=1 0。9,可得:p x 8 0 c z n 3 +m跖=1 0 0 g-可得液体的
45、密度:=100g-40g 80cm3 20c?n3lg/cm3f将p=lg/c/代入得:m =40g lg/cm3 x 20g=20g;(2)当液体的体积匕=50cm3,液体的质量:m3=pV3=lg/cm3 x 50cm3=5g。量杯及液体的总质量:m总=m3+=50g+20g=70go故答案为:1;70o(1)设量杯的质量为m和 液体的密度为p,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匕=20czn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加总1;当液体体积为彩=8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小总2,列方程组求出液体密度和量杯的质量;(2)当液体的体积匕=50cm3,利用m=pV求液体质量。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
46、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新颖,即考查了密度的相关计算,同时更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关注,这也是我们应该锻炼的实验能力。2 3.【答案】540 30【解析】解:(1)由题可知听到回声时,车通过的路程为s至=u/=20m/s x 3s=60m,声音通过的路程为:s声=%/=340m/s x 3s=1020m,则他喊时距离山崖的距离为:s=540m;(2)声音传播的路程:s 3=u声/=340m/s x 3s=1020m;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L=5 5 5 m,听到回声时汽车前进的距离:s车=2L s声=2 x555m 1020m=90m;汽车的速度:M本=30m/Sc故答
47、案为:(1)540;(2)30。(1)利用u=的变形式可求出听到回声时车通过的路程和声音通过的路程,二者路程之和的一半即他喊时离山崖的距离;(2)利用=计算出3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3s内汽车前进的距离等于大喊时汽车与山崖的距离的两倍减去声音传播的路程;知道汽车前进的路程和时间,利用v=可以计算出汽车的速度。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知道车驶向山崖时,车通过的路程与声音通过的路程之和是他喊时离山崖的距离的2 倍。24.【答案】解: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然后根据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画出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如图
48、所示:【解析】(1)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光路图和透镜光路图的画法,难度不大,关键是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和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2 5.【答案】秒 表 吸 热、温 度 不 变 低 于b水 蒸 气B【解析】解:(1)图甲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2)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图乙是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熔化时的特点为吸热、温度不变。(3)冰熔化成水后继续加热至沸腾,由图丙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9 8,当时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4)如图丁中6所示是在沸腾前的现象,此时气泡上升变小
49、;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杯中出现的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5)本实验中,两个玻璃瓶内的水要沸腾,必须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玻璃瓶甲内的温度可以达到沸点,但是因为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玻璃瓶乙倒扣在水中,此时瓶内的气压会增大,水的沸点会升高,在加热过程中,玻璃瓶乙内水的温度根本无法达到沸点,所以不能沸腾,故8正确,A C D错误。故选8。故答案为:(1)秒表;(2)吸热、温度不变;(3)低 于;(4如水 蒸 气;(5)8。(1)本实验中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秒表测量时间。(2)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3)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4)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水沸腾时不断有新
50、的水蒸气产生并进入气泡内部,气泡上升变大。(5)水沸腾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必须继续吸热。知道晶体的熔化特征;知道水沸腾的条件;知道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2 6.【答案】10.0同 一 高 度 左 侧 变 大 左8上 能 缩 小15 c m /2 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而此时像距为20tro,因此光屏应向左移动,移到60cM70c?n之间,因为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与原物体相比,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则 B 图符合要求;(5)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由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成的像将靠近光屏的上方,所以应向上移动光屏;(6)遮住凸透镜的一半,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