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微练习——声音的特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考物理微练习——声音的特性.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练习声音的特性选择题1.“闻其声而知其人”,表明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2.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做能够使声 音()A.音调变高 B.响度变大 C.音色变好 D.传播速度变大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4.下列关于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C.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人耳的D.鼓面振动频率越高,鼓声的响
2、度越大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乙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的关系C.丙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D.丁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6.如图所示的实验,用于探究声音的音调高低由什么因素决定.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听到的音调越高B.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音调越低C.声音的高低是由塑料尺单位时间振动的次数决定的D.塑料尺振动幅度越大,听到的音调越高7.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
3、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C.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D.将音量大小不同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8.蝴蝶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5 6 次的声波,蜜蜂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300400次的声波.假如你的眼睛被蒙上,那么有蝴蝶和蜜蜂分别从你头顶附近飞过,则A.蝴蝶、蜜蜂飞过时,都能被发觉B.蝴蝶、蜜蜂飞过时,都不能被发觉C.蝴蝶飞过时能被发觉,蜜蜂飞过时不能被发觉D.蜜蜂飞过时能被发觉,蝴蝶飞过时不能被发觉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 4 0 a/s 的声波B.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
4、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D.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10.如图是童谣“小蜂蜜”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关于这期间小玲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1=C 3 2 2 L-2 2-1 5 5 5小狎蛀 嗡喻嗡,大家一起 来做工.A.小玲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并且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B.小玲的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振动幅度逐渐增大C.小玲的声音通过空气以声波的方式传入人耳,声波的传播速度不变D.小玲的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h/11.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使观众对中国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
5、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A.震耳欲聋 B.掩耳盗铃 C.闪炼其辞 D.耳熟能详12.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二胡的声音,我们判断的依据是()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13.我们在喊远处的人时,往往将双手拢成喇叭状,目的是A.保持声音的音调B.保持声音的音色C.保持声音的频率 D.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14.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碗,通过声音来判断瓷碗是否破损.这个方法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A.音调和音色不同 B.音调和响度不同C.响度和音色不同 D.振动的幅度不同15.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这里的“声音大一点”
6、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D.频率1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17.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18.图中,老师用相同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
7、.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19.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20.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二、填空题21.小满用手机往家里打电话.他听出是妈妈在接电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不同来判断的.妈妈让他说话大声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22.养花的人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花盆拎起来后,轻轻敲一下,从声音上来判断该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判断的
8、.23.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4到8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6到4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工24.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是的“低”指的是高”指的是.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 的大小.25.有几位同学在教室外聊天,教室内的同学听声音可以分辨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是因为每个人讲话的 不同;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鞭炮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 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26.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
9、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 变 了 声 音 的;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 变 了 声 音 的.,rrrrrrrrrrrrrrrrrrrfrrrfrrrrrMl懒懒伽褥27.如图所示,李红在艺术节上用古筝弹奏优美的乐曲,乐曲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李红用力拨动古筝弦可以提高声音的28.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 胡 发 声 是 因 为 琴 弦 在,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这 是 为 了 改 变 琴 弦 振 动 的,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 4 0 m
10、/s,则经过 秒传到离开6 8 米远的同学耳中.2 9 .往暖水瓶中灌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 变化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如图乐器中,利 用 弦 振 动 发 声 的 是,人们能够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在演奏,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三、实验题3 0 .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用同样大小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3 1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为了便于完成该实验使用了 法;如图乙所示,敲
11、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能传声;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 有关;若将实验地点换成月球表面,则实验(甲/乙)不能顺利进行.3 2 .如图所示,4个相同的瓶子里装有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对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 o ”“r e (2)”“m i (3)”“f a (4)”4 个音阶,则:(2)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分别是A.水的振动,水的高度 B.水的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C.瓶子的振动,水的高度 D.瓶内空气柱的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3 3.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栓着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
12、架台上,用橡皮锤轻轻敲击音叉,音叉发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再用橡皮锤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 看 到 泡 沫 小 球 弹 起 一 个(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声 波 可 以 传 递;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的音叉(填 会”或“不会”)发声,左边的音叉(填 会”或“不会”)发声,对 左 边 音 叉 作 出 这 样 判 断 的 依 据 是;(3)用小球的弹起来反映音叉的振动,下列描述中,这种研究问题方
13、法相同的是A、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3、真空罩中的闹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C、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温度计:液柱高度的变化表示温度的变化.3 4 .如图所示,在利用钢尺探究影响乐音特性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1)小明发现,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会看到用力越大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听到声音越响.这说明声源的 越大,声音的 越大.(2)逐渐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的声音也不同.伸出桌面的钢尺越长,钢尺的振动越慢,听 到 声 音 的 越 低.这 说 明 声 源 振 动 频 率,
14、声音的 越低.(3)实验中小明还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只看到钢尺振动得很慢.通过查阅资料小明了解到,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H z,这时钢尺发出的声音不在这一范围内,是 波.3 5 .学 习 声音的特征之后,王刚和他的同学们为研究声音的特征而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究实验:(1)吹笛子时,用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3)用二胡和小提琴演奏 二泉映月;(4)放在玻璃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5)使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6)用
15、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你认为能够探究影响声音特征的因素的实验是哪几个?各探究了哪种特征?;其他实验虽然不能探究影响声音特征的因素,但它们也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练习声音的特性参考答案一.选择题L“闻其声而知其人”,表明不同人发出声音具有不同的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答案】D2.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做能够使声 音()A.音调变高 B.响度变大 C.音色变好 D.传播速度变大【答案】A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不可
16、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答案】D4.下列关于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C.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人耳的D.鼓面振动频率越高,鼓声的响度越大【答案】A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乙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的关系C.丙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D.丁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答案】A6.如图所示的实验,用于探究声音的音调高低由什么因素决定.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听到的音调越
17、高B.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音调越低C.声音的高低是由塑料尺单位时间振动的次数决定的D.塑料尺振动幅度越大,听到的音调越高【答案】D7.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C.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D.将音量大小不同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答案】B8.蝴蝶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5 6 次的声波,蜜蜂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300-400次的声波.假如你的眼睛被蒙上,那么有蝴蝶和
18、蜜蜂分别从你头顶附近飞过,则A.蝴蝶、蜜蜂飞过时,都能被发觉B.蝴蝶、蜜蜂飞过时,都不能被发觉C.蝴蝶飞过时能被发觉,蜜蜂飞过时不能被发觉D.蜜蜂飞过时能被发觉,蝴蝶飞过时不能被发觉【答案】D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 4 0 m/s的声波B.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D.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答案】B10.如图是童谣“小蜂蜜”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关于这期间小玲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1=C 3 2 2 L 2 U.5 5 5小事蛭 崂嗡哈,大家一起 来做工.
19、A.小玲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并且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B.小玲的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振动幅度逐渐增大C.小玲的声音通过空气以声波的方式传入人耳,声波的传播速度不变D.小玲的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k”/【答案】C11.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使观众对中国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A.震耳欲聋 B.掩耳盗铃 C.闪炼其辞 D.耳熟能详【答案】A12.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二胡的声音,我们判断的依据是()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答案】C13.我们在喊远处的人时,往往将双手拢成喇叭状,目的是A.保持声
20、音的音调 B.保持声音的音色C.保持声音的频率 D.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答案】D14.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碗,通过声音来判断瓷碗是否破损.这个方法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A.音调和音色不同 B.音调和响度不同C.响度和音色不同 D.振动的幅度不同【答案】A15.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答案】B1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
21、减小声音的音调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17.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答案】B18.图中,老师用相同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答案】C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答案】
22、A20.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答案】C二、填空题21.小满用手机往家里打电话.他听出是妈妈在接电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不同来判断的.妈妈让他说话大声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答案】音色响度22.养花的人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花盆拎起来后,轻轻敲一下,从声音上来判断该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判断的.【答案】音色2 3.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 4到 8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6到 4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答案
23、】音调2 4 .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是的“低”指的是 高”指的是.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 的大小.【答案】(1).音调(2).响度(3).响度2 5.有几位同学在教室外聊天,教室内的同学听声音可以分辨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是因为每个人讲话的 不同;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鞭炮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 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答案】(1).音色(2).反射2 6 .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
24、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 变 了 声 音 的;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 变 了 声 音 的.UU【答案】(1).音调(2).响度2 7 .如图所示,李红在艺术节上用古筝弹奏优美的乐曲,乐曲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李 红 用 力 拨 动 古 筝 弦 可 以 提 高 声 音 的.【答案】(1).空气(2).响度2 8 .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 胡 发 声 是 因 为 琴 弦 在,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这 是 为 了 改 变 琴 弦 振 动 的,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 4 0 m/s,则经过
25、秒传到离开6 8 米远的同学耳中.【答案】(1).振动(2).频率(3).0.22 9 .往暖水瓶中灌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 变化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如图乐器中,利 用 弦 振 动 发 声 的 是,人们能够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在演奏,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答案】音 调 小 提 琴 音 色三、实验题3 0 .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用同样大小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答案】(1).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2).钢尺振动的快慢3 1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
26、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为了便于完成该实验使用了 法;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能传声;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 有关;若将实验地点换成月球表面,则实验(甲/乙)不能顺利进行.迎RA乙【答案】(1).振动(2).转换(3).空气(4).振幅(5).乙3 2 .如图所示,4个相同的瓶子里装有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对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D”“r e (2)”“m i (3)”“f a (4)”4 个音阶,贝 心(1)与“m i (3)”对 应 的 瓶 子
27、是.(2)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分别是A.水的振动,水的高度 B.水的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C.瓶子的振动,水的高度 D.瓶内空气柱的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答案】(1).A (2).D3 3 .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栓着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用橡皮锤轻轻敲击音叉,音叉发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再用橡皮锤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 看 到 泡 沫 小 球 弹 起 一 个 (填“较大”或“较小”)的 角 度,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
28、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声 波 可 以 传 递;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的音叉(“会”或“不会”)发声,左边的音叉(填“会”或“不会”)发 声,对 左 边 音 叉 作 出 这 样 判 断 的 依 据 是;(3)用小球的弹起来反映音叉的振动,下列描述中,这种研究问题方法相同的是A、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3、真空罩中的闹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C、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温度计:液柱高度的变化表示温度的变化.【答案】(1).变大(2).较大(3).振幅(4).物体振动(5).能量(6).不会(7).不会(8).真空不能传播声音(9).D3 4.如图所示,在利用钢尺探究影
29、响乐音特性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1)小明发现,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会看到用力越大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听到声音越响.这说明声源的 越大,声音的 越大.(2)逐渐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的声音也不同.伸出桌面的钢尺越长,钢尺的振动越慢,听 到 声 音 的 越 低.这 说 明 声 源 振 动 频 率,声音的 越低.(3)实验中小明还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只看到钢尺振动得很慢.通过查阅资料小明了解到,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H z
30、,这时钢尺发出的声音不在这一范围内,是 波.【答案】(1).振幅(2).响度(3).越低(越小)(4).音调(5).2 0 2 0 0 0 0 (6).次声3 5.学 习 声音的特征之后,王刚和他的同学们为研究声音的特征而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究实验:(1)吹笛子时,用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用二胡和小提琴演奏 二泉映月;(4)放在玻璃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5)使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6)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你认为能够探究影响声音特征的因素的实验是哪几个?各探究了哪种特征?;其他实验虽然不能探究影响声音特征的因素,但它们也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答案】(1).(1)(2)(3)(6)(2).探究音调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探 究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探究音色的特点;(6)探究音调和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4)说明真空不能传声;(5)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