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太原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学年太原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学年太原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时 间 120分钟;满 分 100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3 题。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习的能力。他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炼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这是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时间中的桥梁,记忆。在动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
2、的生理水准上。一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和人的学习不相同的是它们并不靠一套象征体系。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 是 词”。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从特殊走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人之所以要有记忆,也许并不是因为他的脑子是个自动的摄影箱。人有此能力是事实,人利用此能力,发展此能力,还是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须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我曾说人
3、的学习是向一套已有的方式的学习。唯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这套方式并不是每个人个别的创制,而是社会的遗业。小白老鼠并不向别的老鼠学习,每只老鼠都得自己在具体情境里,从“试验错误”的过程中,得到个别的经验。它们并不能互相传递经验,互相学习,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共同的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
4、活基础。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摘编自费孝通 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人和其他动物相比,学习能力更强,可以通过学习对本能的行为方式加以改造。B.从“学习”的概念可以看出,人类的行为方式完全不受生理本能的支配控制。C.人和动物的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人还拥有变普通为个别的能力。D.和动物不同,人类要想获得经验,就需要依靠彼此间的相互学习传
5、递经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本文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释了动物和人类在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B.本文第一段列举小白鼠的例子,意在证明学习是反复的过程,必须靠时间的磨炼。C.本文对文化传承的论证兼顾了个人的今昔之隔及社会的世代之隔,角度全面,条理清晰。D.本文语言雅俗共赏,既体现了科学论著的专业性,也用平实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述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动物的记忆只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而人可以靠“词”记忆,因而人的记忆更高级。B.人类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并发展大脑存储信息的功能,可以将经验和智慧一代代传递下去
6、。C.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其找到了学习的捷径,从根源上斩断了错误行为发生的可能。D.文化作为社会共同经验,要想传承,必须依赖象征体系和记忆两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百姓的江天汤世杰“支持这个世界的,是一些非常简单的观念。”我们所能见到并参与其中的,也尽皆世界的日常但故乡必有故乡的独特,不独特的从来都是我们的眼睛。一座小城,有别于大都市的,不是摩天大楼、车水马龙,而是日常生活的简捷便利,烟火人间的随处可逢,自然山水的伸手可及。那幕日落原也寻常,却因有了大江的那个“曲折”,让我对比留意过的多处日落,有一种别致独特的感悟。地中海
7、、波罗的海上的日落辉煌浩瀚,尼罗河、多瑙河上的日落华丽迷人,倒或因有水无山或有山无水,而少了些遮挡、少了些层次、少了些深邃,而一览无余,韵味清浅。山水、山水,须得有山有水,且洽配得当。西陵峡口,峡尽天开的这片江天日落,独特就在其间,既有浓墨堆垒般的凝重山影,也有洒金宣纸般的跳荡水波,山水相映,明暗错叠,动静互辅,那种浓暗那黑的山色中层叠杂糅的霞色,那霞光将云头尽染时深浅有致的黝黑,让“斑斓”一语真正落到了实处,怎么看都让人直呼神奇。落日缓缓落向对岸那一溜青山背后时,落霞则从青山背后通红地衍射出来,温柔而又顽强。一江流水,既因那一溜青山浓郁沉重的倒影而显深沉,又任落霞的辉光映照而熠熠生辉。眼前,
8、缓缓坠落的日头虽明明还挂在对岸青山城口,但在我心里,夕阳已义无反顾地殉命于一江流水一一它把一化作了千千万万,在每朵浪花每道波纹里得以重生。你似乎能听见整条大江的啸叫呐喊,瞬即热血债张,想与大江一起远赴沧海。当人们通常把颂辞赞歌献给一幕日出时一一那当然无可非议-次那样的江天日落,让我意外地识得了落霞的无限英武。浩浩江天,任流霞映照得万紫千红。江水在熠熠闪耀。天宇在熊熊燃烧。满天原本纯白得近乎稚拙无邪的如莲云朵,也在转眼间幻化成了姿态嶙峋的丹霞峰岭,深沉、凝重。江天就在那一刹那,渐渐从深红变成了绛紫,在我的注视中,那是个短暂得近乎漫长的过程,然后又从绛紫缓缓沉入森黑。霞色变幻万端的江天,引发的不是
9、狂热呼唤,而是屏声静气的安谧。万物退避于远,市声消弭于耳,喧嚣消遁于僻。天人相对,无语而心通。当夜晚如期而至,世界转到了另一边,自己的心跳成为此在的唯一节奏,这世上,还有什么比宁静更经得住倾听?太阳已落到远山背后。你看见的只有江天、流霞,一个阔大到无边无际的、由霞色营造出来的玄妙空间。在暮色愈收愈紧的合围中,最后那片羽毛般的落霞像一个希望、一句誓言,久久挂在对岸那个山坡口上,闪耀。它的最后消失,与其说是沉入了肉眼莫见的某片宇宙荒野,我宁愿相信,那是落霞将自己分发给了每一个注目过它的灵魂一一当我偶尔回眸周边同样如痴如醉的人们时,他们眼里正闪耀着奇异的眩光,那就是落霞,耀眼而又温柔,静谧却富含力量
10、。我想他们看我亦如是。“日暮江天静,无人唱楚辞。”一次大江落日提供给人的,恰好就是一次由大自然导演的话剧,一次美的灿然寂灭、物的意外清空、欲的瞬时断舍离。人心至少在那个短暂时刻,从名利旋涡,从烟火人间,从满满当当充斥着物与欲的世界,让眼耳鼻舌身意受想行识一起进入一个只有光影色彩,最后连光影色彩也消失殆尽的世界,彻底地由“色”入“空”,从“有”至“无”,完成了一次蝉蜕浊秽般的瞬时娉变。再怎么舒适安逸的日子也是累人的,何况日子总有烦人之处。长长的人生需要无数个那样的短短清空,否则,灵魂将会被各种明目张胆或乔装打扮的物与欲,撑得满满当当,再也没有一刻宁静、几许空灵,再也容不下一点美妙、几许良善(节
11、选 自 人民文学2021年第8期)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2(节选自姚鼐 登泰山记)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描绘了一次江天日落的景象,由熠熠闪耀到灿然寂灭,最后由景悟理,体现了作者的哲理思考。B.写地中海、波罗的海的日落,目的是衬托江天落日山水相映、明暗错叠、动静互辅的独特与神奇。C.文章突出描写了落霞的“英武”,它“将自己分发给了每一个
12、注目过它的灵魂”,赞美崇高的献身精神。D.文章第段“静谧却富含力量”是指自然以它的壮美和静谧使人的心灵暂时摆脱物与欲,内心得以宁静。5 .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6 .比较阅读 百姓的江天与 登泰山记(节选),分析两文的异同,填写下面表格。(8分)篇目比较点 百姓的江天 登泰山记表达方式记叙、描写相结合写景顺序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描绘画面斑斓闪耀的江天日落图、安谧宁静的江天落霞图文章主旨表达 。表达 。二、古代诗文阅读(2 8 分)(-)文言文 阅 读(本题共4小题,1 4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 1 0 题。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
13、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 注 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 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愈以是得狂名。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吾子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抑又闻之,3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
14、,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庭,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恍然。京兆尹郑叔则佛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节选自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注】吾子:尊称,比 称“子”更亲切,译 作“您”。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B.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
15、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C.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D.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辱书,古人回信中常用语,“辱”有承蒙的意思,“辱书”即承蒙您寄来书信。B.京师,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C.冠礼,是嘉礼的一种,古代男子二十岁的时候举行加冠之礼,表示其已经成年。D.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等材质制成,上面可以记事。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16、分)()A.柳宗元谦逊有礼,不敢为人师。他认为自己虽常发议论、写文章,却不值得肯定,既不敢做一般人的老师,更不敢做韦中立的老师。B.柳宗元说理多样,论述有力量。他先谈韩愈抗颜为师却遭诋毁的事实,后述越犬吠雪的经历,直接阐述了自己不愿意做老师的原因。C.柳宗元巧用事例,展现怪现状。他用孙昌胤为子行冠礼后通报众卿士却招致嘲笑的例子,展现了当时不行古道,风气扭曲的怪现象。D.柳宗元不满现状,却无力改变。他在回信中流露出对师道不传的不满,语言讽刺意味浓厚。同时,我们也能从中体会到柳宗元的无奈。1 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
17、之,以为狂人。(4分)(2)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 成 1 广1 2 题。观书于谦4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注】活水源流:化用朱熹 观书有感中 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和饰玉的马笼头,此处代指贵公子。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首联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写出自己平时与书卷朝夕相处、忧乐相伴的感受。B.颔联上句用夸张手法强调读书要
18、讲求速度,下句用比喻手法表明了读书的益处。C.颈联化用朱熹 观书有感中的诗句形象说理,意思是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地涌来。D.全诗盛赞读书之好处,抒写读书之趣,抒发爱书之情,情趣高雅,耐人品味。12.诗歌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荀 子 劝学中“,”,通 过“木”与“金”的变化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2)师说中“,”用反问句强调了凡有道者不管年龄大小皆可为师的道理。(3)李 煜 虞美人中“,的旷世名句,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愁思描绘得形象可感。三
19、、语言文字运用(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 1416题。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以春节为话题的熟语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人们迎接春节、欢度春节的民俗风情,强化了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承载了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希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春 节 熟 语 以 年 终 岁 首 为 时 间,记述和“忙年”活动。“腊月八,银子当瓦渣”“聘不尽的姑娘,办不尽的年”,这些谚语会因为地域差别出现些许不同,但是,都生动简练地描绘了人们置办年货、的盛况。“忙年”既是在向过去一年告别,又是对新一年的憧憬,辛勤的中国人不知疲倦地劳动,而节日是享受劳动果实的时候。在人们的记忆中,()。全国各地的春节饮食文化各具特色,相
20、关熟语也是不胜枚举。“过小年,脚板响;过大年,砧板响”“正月初一穿,三十日夜吃”“穿在嫁,吃在年”等民谚皆可见过年吃团圆饭合家欢的热闹场景,展现出一幅祥和而充满生机的民俗生活画卷。14.依次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 分)()A.结 点 反 映 大 同 小 异 推 陈 出 新 B.结 点 反 应 并 行 不 悖 推 陈 出 新C.节 点 反 映 大 同 小 异 除 旧 布 新 D.节 点 反 应 并 行 不 悖 除 旧 布 新15.下列填入文章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5A.过年除了意味着犒劳补偿一年的辛苦劳作,还离不开好吃好喝以及“送灶”“接灶”“守岁”
21、“祭神”“祭祖”等仪式B.过年除了意味着好吃好喝,对一年辛苦劳作的犒劳和补偿,还要举办“送灶”“接灶”“守岁”“祭神”“祭祖”等仪式C.过年除了意味着好吃好喝,还离不开“送灶”“接灶”“守岁”“祭神”“祭祖”等仪式,以此作为对一年辛苦劳作的犒劳和补偿D.过年除了举办“送灶”“接灶”“守岁”“祭神”“祭祖”等仪式,还意味着好吃好喝,犒劳补偿一年的辛苦劳作1 6 .蒸花馍、贴春联、逛庙会这些民俗活动既记录着百姓的喜庆生活,也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你的家乡在春节期间还保留着哪些民俗活动呢?请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要求:1 0 0 字左右,至少使用两种修辞。(4分)1 7 .语言既可以传承文化,也随时记录
22、着时代变化。近年来一些专业领域用词渐渐进入日常言语交流系统。请根据范例填写相应内容。(4分)例:糖果效应-心理学家测试一群4岁的孩子能否坚持在等待2 0 分钟后吃糖果,后续几十年的追踪观察,证明那些熬过2 0 分钟的孩子成人后事业更易成功。启示:善于抵制诱惑,不要被眼前小利迷惑。(1)南风效应一一北风和南风比谁可以先脱掉行人的大衣。北风刺骨,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轻柔,行人越来越热,纷纷脱掉大衣。启示:(2)毛毛虫效应一一将毛毛虫们首尾相接,围一圈放在花盆边缘,不远处撒一些它们爱吃的松叶,毛毛虫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转圈,最终因饥饿和疲惫相继死去。启示:四、写 作(4 0 分)1 8 .阅读下
23、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 0 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近日,你所在班级拟举办本学期读书经验交流会,请你从以上句子中任选两个,形成有机关联,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写一篇交流稿,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符合情境,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 0 0 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 0 分)l.A (B “完全不受”表述绝对;C “变普通
24、为个别的能力”错;D 要就”错)62.B (“意在证明学习是反复的过程,必须靠时间的磨炼”错)3 .C (“从根源上斩断了错误行为发生的可能”推论不足)4 .C (“崇高的献身精神”理解有误)5.(4分)运用想象和比拟的手法,由眼前挂在青山亚口的夕阳想象夕阳在江面上浪花和波纹里“重生”,赋予夕阳以生命,既写出夕阳余辉洒满江面、金光万道、波光粼粼的壮丽景象,又讴歌自然之美,情景交融,增添文章意蕴。(手法2分,理解2分)6.(8分)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气势磅礴的泰山日出图自然能涤荡心灵,使内心得到片刻宁静的主题对自然美景、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以及不断攀登才能见证绝美的人生感悟(每空2分)二、古代诗
25、文阅读(2 8 分)7.C 8.B (“师”单用,旧时不可指国都)9.B (“直接阐述”错)1 0.(8分)(1)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益”“事”“辄”各 1 分,大 意 1 分)(2)试想当今天下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哗和恼怒呢?(“度”“不吠”“于群目”各 1 分,大 意 1 分)I L B (“强调读书要讲求速度”错)1 2.(6分)最后一联的意思是那些跨着金鞍到处寻芳的权贵们是不明白书斋里别有春意的。诗人用反衬的手法,表现了读书之乐。(意思2 分
26、,手法2分,感情2分)1 3.(6分)(1)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2)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每 空 1 分)三、语言文字运用(1 2 分)1 4.C 1 5.D 1 6.(4分)略(每种修辞2分,共 4分)1 7.(4分)(1)为人处世要讲究方式方法,平心静气,以柔克刚。(2分)(2)勿盲从,要敢于打破惯性思维。(2分)四、写 作(4 0分)1 8.符合交流稿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正确理解所选两句话的含义;从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上阐述观点。参考译文:宗元回禀:承蒙您来信说,想要拜我为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
27、不出有值得您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也不认为是值得肯定的。没有料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地方,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己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哪里敢做您的老师呢?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世俗,冒着被人们嘲笑侮辱的后果,招收后辈学生,写 作 师说,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聚到一起惊怪嘲骂,韩愈因此得到狂妄自大的名号。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狗就会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
28、年前,我来到南方。二年冬天,正好下大雪,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停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果您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试想当今天下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哗和恼怒呢?我还听说,古代重视冠礼,用成年人的道理来要求他们,这是圣人特别重视的。几百年以来,人们不再举行这种冠礼。近来有个叫孙昌胤的人,偏偏决心为儿子举行冠礼。冠礼举行过后,第二天去上朝,他来到外庭,把笏板插在衣带上,对大臣们说:“我的儿子已经行7过冠礼了。”听见这话的人都感到惊讶。京兆尹郑叔很生气,拖着笏板,后退站立,说:“这与我有什么相干呀?”外庭中的人都大笑起来。天下的人不以郑叔的话为错误,却拿孙昌胤的行为来取笑,这是为什么呢?只是因为孙昌胤做了别人所不做的事。现在称呼老师,大概类似这种情况。您的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凡是您作的文章,都气魄宏大,有古人的风貌。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我的才能不够,而且又顾忌前面所说的那些情况,我不敢做您的老师是肯定的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