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微复习 05 中考光学五类重点实验问题.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6140145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物理微复习 05 中考光学五类重点实验问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21年中考物理微复习 05 中考光学五类重点实验问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中考物理微复习 05 中考光学五类重点实验问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考物理微复习 05 中考光学五类重点实验问题.pdf(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0 5光学五类重点尝试问题常识点1:光的直线传布规律尝试本尝试在中考中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1 .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 .光沿直线传布的规律:光在平均介质中是沿直线传布的。3 .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为3 X 1 08 m/s;光在空气中传布速度约等于真空中的速度。4 .用光的直线传布可说明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等。常识点2:探讨光的反射定律尝试本尝试在中考中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参加想探讨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若何操纵?将纸板沿中轴O N向后折,察看在 纸 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3.参加让光

2、线逆着O 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觉反射光线沿着0 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 路 是 可 逆 的。4.抱负模型法:用带箭头的直线示意光的传布路径和方向。5.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6.从纸板差别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布路径缘故是:光在纸板上产生了漫反射。7.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进行多次尝试的目的:保证尝试结论具有普遍性。8.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常识点3:探讨平面镜成像特点尝试在中考试题中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1.尝试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一样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笔

3、。2.操纵步骤:尝试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背面有蜡烛的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3.若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不透过平面镜看光屏上是否有像。5.得到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间隔相等。6.参加在尝试中发觉两个像,是因为玻璃板太厚导致的。两个像之间的间隔由玻璃板的厚度决意7.玻璃板背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未便于察看像。8.为什么用

4、两只完全一样的蜡烛?便于对照物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9.尝试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用平面镜未便于确定像的位置。10.玻璃板为什么需要竖直放置?蜡烛能够与像重合,正确确定像的位置。11.尝试方式:等效替代12.多次测量的目的:使尝试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尔性。13.无论如何移动玻璃板后方的蜡烛,都无法与像完全重合,是 因 为?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放置。14.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与像到玻璃板间隔。常识点4:光的折射规律尝试在中考试题中平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1.尝试数据解析;2.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和转变关系;3.折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4.尝试拓展:全反射现象。常识点5:探讨凸透镜成像规

5、律尝试本尝试在中考中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1.尝试操纵:尝试时点燃蜡烛,使烛焰中间、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间(即焰心、光心、光屏中间)大抵在同一高度,目 的 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尝试时发觉蜡烛的像呈在光屏的上半部分,要想使像呈在光屏的中间,该若何操纵:向上移动光屏;向上移动蜡烛;向下移动凸透镜。2.参加用手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光屏上依然是一个完整的像,但亮度较暗。3.若在尝试时,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在 光 屏 都 得 不 到 像,大概得缘故有:蜡烛在焦点以内(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fu2f幻灯机uf正立放大虚象不思量放大镜6.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物

6、近像远像变大。像跟着物体跑(谁远谁大)。例题解析与对点练习【例 题 I】(2021吉林长春模拟)小明在探讨“物距和物高一守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尝试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30cm的直尺,尝试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方纸板一 Q物体 产 鸟(1)该尝试应该在较_ _ _ _ _ _ _ _ 的环境下进行.(选 填“亮”或“暗”)记录的尝试数据如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高与像距的关系图象.尝试次数 1234物距u/cm 一样物高hi/cm 一样像距 v/cm 4.0 8.0 12.0 16.0像高 hdcm 2.0 4.1 6.0 8.0用半透明

7、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05 620.0 24.09.9 12.0h:cm JO SO l:o 160:OO:4 0 2S0 根据图象 得到的探讨结论是:.(4)另一名同学在做该尝试时,更换了部分尝试器材,其尝试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内筒(内径约14cm)的筒壁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不变.和小明所用的装置相对照,请说出该同学用如许的装置做尝试的益处和不足.(各写一条即可)益处:;不足:.【答案解析】(1)暗;(2)见解析;(3)在物距和物高一守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4)方

8、便改变像距;像高不方便测量.【试题解答】本尝试探讨“物距和物高-守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发光二极管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发光二极管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故该尝试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下结果更好.(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线毗邻起来,见下图:(3)由表格上的数据可知,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间隔的增大而增大,且像的高度与像到小孔间隔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所以得到的探讨结论是:在物距和物高一守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4)另一名同学所用的尝试装置,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可以很方便的改变像距;外筒(足够长)用不透

9、明的材料制成,不受外界尝试环境亮暗的影响,便于察看所成的像;但是因为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在外筒里面,不方便测量像高.【对点练习】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觉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差别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形状与什么身分有关呢?光 斑 又 是 若 何 形 成 的 呢?对此他们即将进行了探讨。他们料想光斑形状: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1)根据所学常识,可确定料想a(选填“公道”或“不公道”)。(2)为进行探讨,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张带孔卡片,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 尺 寸 均 为3 m m,甲、

10、丙、丁卡片中大孔的尺寸均大于2 c 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一样。在 进行探讨时,他 们 在 地 上 铺 上 一 张 白 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透过卡片上的孔,察看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若让你在甲、用 卡片。乙、丙、丁四张卡片中挑选一张卡在 探 讨“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尝试探讨,发觉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至广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 结 论,这结论(选填“靠得住”或“不靠得住”)。若由你进行探讨,你将若何设计带孔的卡片?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孔的形状。(3)通过探讨,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镇氓的是。A.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

11、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B.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间隔有关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布形成的【答案解析】(1)不公道(2)丙 不靠得住 如图所示(3)C O|料想a 是 光 斑 是 树 叶 的 影 子,因为光斑是现象,不是影子,所以不公道.7 2 r 根据控制*量法可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即孔的形状)有关”时,连结树叶间空隙大小不变,改变孔的形状,察看光斑的形状,所以吻合这一前提的是乙卡片;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尝试探讨,而甲卡片孔的形状样,孔的大小改变,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验证“

12、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即孔的形状)有关”时,连结树叶间空隙大小不变,改变孔的形状,所以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不靠得住.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验 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即孔的形状)有关”时,连结树叶间空隙大小不变,孔的形状差别,所以设计的带孔的卡片如图:O(3)在光屏与小孔的间隔一样的前提下,参加孔较小,通过孔形成的光斑是现象,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参加孔太大,通过孔形成的光斑不再是现象,而 是 影 子的缘故,则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在 孔的形状必然的前提下,参加光屏与小孔的间隔较近,通过孔形成的光斑不再是小孔成像现象,而是影子的缘故,则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参加光屏与小孔的间隔较

13、远时,通过孔形成的 光斑属于小孔成像现象,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由上 可知:A、B、D 正确.【例题2(2021甘肃天水)“探讨光的反射规律”的尝试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 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1)尝试前,应将纸板 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察看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到“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随

14、意率性角度,发觉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 D 向后倾斜,此 时 反 射 光 束(选 填 字 母 符 号)。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5)尝试结束后,同 组 的 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成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缘故是。【答案解析】(1)垂直;顺;(2)一次尝试得到的结论具有偶尔性;(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C;(5)反射时,光 路 是 可 逆 的。【试题解答】(1)白色纸板ACDB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如许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

15、现;如图甲,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0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则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反射光线将会顺时针转动;(2)因为次尝试具有有很大的偶尔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到结论,应改变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尝试。(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 N 向后翻转随意率性角度,发觉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而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镜,所以可知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故应选C。(5)因为反射时,光 路 是 可 逆 的,所以小明

16、和小刚都能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 己 的 眼 睛 是 做 不 到 的【本题点评】尝试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问题,要加强尝试讲授,引导学生从尝试中解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育学生察看、解析、归纳综合功底。【对点练习】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尝试装置,其 中。点 为 入 射点,ON为 法 线。入射光为 E。时,反射光为。凡 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时,三次尝试得到的数据填在如下表格中。L1 t/7尝试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6060(1)根据尝试数据表格的25050解 析,你 能 得 到 的 结 论 是:_O应想探讨反射光线、入若何操纵?33030射光线和法线是 否在

17、 同一平面内,(3)参加让光线逆着O F 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觉反射光线沿着0 E 方向射出,这个现象表明了:【答案解析】(1)光产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把纸板8 向后(或向前)弯折,察看纸板8 上是否有反射光线。(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试题解答】(1)根据尝试数据表格的解析,每次尝试能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想探讨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就是当把纸板8 向后(或向前)弯折,察看纸 板 B 上是否有反射光线。要出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要不出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3)参加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

18、镜,会发觉反射光线沿着0 E 方向射出,这个现象表明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可逆性。【例题3(2021山东聊城)操纵如图所示的装置“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 的 位 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设计和进行尝试:(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要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缘故是玻璃板能成像,面 且(只 填 字 母代 号)A.透过玻璃板可以瞥见背面的蜡烛B.玻璃板比平面镜成像更清晰C.蜡烛经玻璃板可成实像D.玻璃板只透光不反射光(2)为了对照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需 要 选 用 两 根 外 形(选 填“一样”或“差别”)的 蜡 烛;(3)除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尝试中还用到一

19、种测量间隔的工具,它是;(4)在 寻 找 蜡 烛A的 像 的 位 置 时,眼 睛 应 在 故 有 蜡 烛(选 填A”或B”)的一侧察看。【答案解析】A(2)一 样(3)亥IJ度 尺(4)A【试题解答】(1)在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尝试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我们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完成尝试,因为可以透过玻璃板察看背面的蜡烛,故应选A。(2)探讨平面镜成像特点尝试中,选用两支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照物与像的大小关系。(3)在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尝试中,我们需要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间隔,对照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尝试中还需要刻度尺。(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只能在物体的一侧通过玻

20、璃板观测到,所以在寻找蜡烛A的 像 的 位 置时,眼睛应在故有蜡烛A的一侧察看。【对点练习】(2021吉林模拟)如图是探讨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尝试装置.(1)挑选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尝试的目的是;(2)挑选完全一样的两支蜡烛进行尝试是为了对照像与物的 关系;(3)尝试中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间隔是1 2 c m,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间隔是 c m.【答案解析】(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大 小;(3)1 2.【试题解答】(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尝试时采纳两个完全一样的蜡烛,当玻

21、璃板背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对照物像大小关系.(3)根据平面镜的呈现规律可知,像到镜面的间隔与物体到镜面的间隔一样,故像到镜面的间隔与物体到镜面的间隔一样1 2 c m.【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尝试.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常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谙练掌握,并学会机动运用.(1)探讨平面镜成像尝试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固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对照物像大小关系.(2)尝试时用两个完全一样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

22、放在玻璃板的背面,当玻璃板背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对照物像大小关系.(3)像到镜面的间隔与物体到镜面的间隔一样.【例题4】(2021桂林模拟)在探讨光的折射规律的尝试中。(1)为 了 看 清 光 在 水 中 的 传 布 路 径,甲尝试小组采纳向水中注入几滴牛奶的方式,请解析如许做的缘故。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乙尝试小组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空气中的入射角 6045300水中的折射角r4032220玻璃

23、中的折射角,302417。0解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必然能得到一些规律。请写出三条:.。(3)小明通过尝试研究光从水中射人空气中的现象,如图是他根据尝试现象画的光路图,改变入射角的 大 小,他发觉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你料想,当入射角增大到必然程度时,大概出现的现象是什么?【答案解析】见解析。【试题解答】(1)在 光 进 入 水 中 的 传 布 路 径 上,射向牛奶小颗粒的光产生漫反射进入人眼,人就可以借助这个光看到光在水中的传布路径。(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以同样的入射角斜射入水和玻璃中时,在 玻 璃 中 的 折 射

24、 角 较 小;当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为0(3)折射光线沿水面射出或没有折射光线,只有返回水中的反射光线。【对点练习】某同学做探讨光的折射特点尝试,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尝试中发觉,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尝试还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a0 1 5 3 0 4 5 6 0 反射角B0 1 5 3 0 4 5 6 0 折射角Y0 1 1.3 2 2.1 3 5.4 4 0.9(1)解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产生 和 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转变关系是:,且折射角(大于/等于/小于

25、)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尝试中的发觉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讨尝试得到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是/否);请简要说明来由:.【答案解析】(1)反射;折射;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小于;(2)是;五次尝试数据可以,但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尝试.【试题解答】(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产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接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转变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26、.(2)评价:存在不足,应该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尝试,如许得到的结论将更具有普遍性.【例题5】(2021四川南充)某学习小组“探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纵:(1)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三者中间大抵在(2)通过探讨,记录并绘制了物距 与像距v 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 cm;(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可在光屏上得 到 一 个 倒 立、的 实 像,生活中的(选填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操纵如许的成像原理工作的;(4)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适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选填“能 或“不能”)成完整的像;(5)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

27、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觉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说 明 老 师 戴 的 是(选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答案解析】同 一 高 度 5 (3)缩小 照相机(4)能(5)近视【试题解答】(1)为了使凸透镜成像到光屏中央,安装器材时,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三者中间大抵在同一高度。(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两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联合甲图,当物距为10c m 时;像 距 也 为 1 0 c m,则焦距为5 c m。(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物距在两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

28、这一工作原理相符的是照相机。(4)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下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是以,像与原来一样。(5)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说明了物理老师的眼镜具有发散光的作用,是以是凹透镜,近视眼镜就是凹透镜。【对点练习】尝 试“探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尝试时: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 c m。(1)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 0c m 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 c m 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选 填 I 、“I I ”或“I H”)区域内左右移动,才 能

29、 在 光 屏 上 得 到 清 晰 的 像。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像的大小 o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2)把 自 己 的 近 视 眼 镜 放 在 上 图 凸 透 镜 和 蜡 烛 之 间,发 觉 光 屏 上 的 像 变 得 模 糊 不 清,应该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选 填“接近”或“远离”),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选 填“增大”或“减小”)。(3)在整理器材时,某同学偶尔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的像,它的成像缘故是光的(填“直线传布”、“反射”或“折射”)o【答案解析】(1)I I;变大;(2)远离;减小;(3)反射。【试

30、题解答】(1)凸透镜焦距是1 5 c 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 0c m 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 c m 刻度线位置时,物 距 为 5 0c m -15 c m=3 5 c m,大于2 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 在 1倍和2 倍焦距之间,即光屏应在I I 区域内左右移动;此 时 成 的 是 倒 立、缩小的实像;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可知,此 时 成 的 是 倒 立、放大的实像,像的大小变大;(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把自己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因为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像远离凸透镜,所以应该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当凸透镜

31、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3)从凸透镜上看到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此时她所持的凸透镜镜面当成了反射面,即当做了凸面镜,此时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是根据光的反 射 来 成 像 的。【点拨】(1)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在 光的折射中光 路 是 可 逆 的;(2)知道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判断像的移动方向,得 到 结 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3)凸面镜成倒立、缩小的虚像,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成像的。专题点对点强化训练1.(2 0 2 1 黑龙江龙东农垦森工)(1)在“探讨光的反射规律”的尝试中,小亮进行如图甲所示

32、的尝试,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将纸板沿ON 向后折,此 时 在 N 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 尝 试 现 象 说 明。在甲图中参加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2)如图丙所示是小亮同学“探讨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尝试装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在 直立 的 玻 璃 板 前 A 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的背面出现蜡烛的像,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一样的蜡烛在玻璃板背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经由三次尝试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如图丁所示,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间隔,并进行对

33、照,进 一 步 解 析 得 到 结 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缘故是,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答案解析】(1)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 平面内;光反射时,光 路 是 可 逆 的:(2)光的反射;像与物体大小一样;像到镜面的间隔等于物体到镜面的间隔;玻璃板既能反射光线,乂能透过光线。【试题解答】(1)因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当纸板沿ON 向后折后,两块纸板不在 同一平面上,所 以 在 N OF面匕就看不到反射光线了,是以这个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参加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

34、等于入射角,这时的反射角为原来的入射角,所以会发觉光线原路返回,也就是说,在反射现象中,光 路 是 可 逆 的。(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对照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用完全一样的物体代替,这种尝试方式叫等效代替法,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一样的蜡烛移动到A处时,它跟像完全重合,这说明蜡烛A就是蜡 烛 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又因为两支蜡烛大小一样,尝试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原物体大小相等;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间隔,并进行对照可知,这两个间隔是一样的,这表明:像到镜面的间隔等于物体到镜面的间隔;在尝试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操纵玻璃的透光性,可以察看到玻

35、璃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像 的 位 置。2.(2021湖北武汉)在探讨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尝试中:(1)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张大纸,将玻璃板直立在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条直线,这条直线代表 的 位 置;(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背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一样但不点燃 的 蜡 烛 B,直立着在玻璃板背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 跟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若 在 蜡 烛 B和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张不透明的白纸,则从C 处必然能看到的是(填“蜡烛B”、“蜡烛A 的像”、“蜡烛B 的 像”或“蜡烛A 的像和蜡烛B”);(3)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这块玻璃,并穿过玻璃进入空气中。

36、请在图乙中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脱离玻璃后 的 光 线。(要求标出法线)()【答案解析】(I)平 面 镜(2)蜡烛A 的 像【试题解答】(1)在水平桌面上铺张大纸,因为玻璃的透光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将玻璃板直立在纸 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条直线,这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2)平面镜成像 原 理 是:光的反射,蜡烛A 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达到人的眼睛内,逆着反射光线看去,感觉光是由蜡烛A 的 像 发 出 的,故 在 C 必然能瞥见蜡烛A 的 像。(3)过。点做法线,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再过0 点做法线,光线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

37、图所示。3.(2021湖南常德)如图所示是“探讨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尝试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的 前 面,再拿另一支外形一样的蜡烛B 直立着在玻璃板背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 白 纸 上 记 下 A 和 8 的 位 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尝试。(1)尝 试 过 程 中 用 玻 璃 板 代 替 平 面 镜 的 目 的 是;(2)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直立光屏,在光屏上(选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 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像。(3)将蜡烛A接近玻璃板,所 成 像 的 大 小 将。(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解析】(

38、1)便 于 确 定 像 的 位 置(2)不能 虚(3)不变【试题解答】(1)玻 璃 板 是透明的,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便于对照物与像的大小关系。(2)光屏能够承接到的像是实像,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直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物的大小一样,将蜡烛A接近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不变。4.(2021苏州)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讨平面镜成像特点。(1)组装器材时,要 使 玻 璃 板 与 水 平 桌 面 彼 此。尝试中选用两只完全一样的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对照像与物 的 关 系;(2)若 在 棋 子 A的 像 的

39、位 置 上 放 一 光 屏,光屏上(能/不能)呈现出像;(3)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 一侧翻转9 0 ,则在此过程中,棋子A的像大小转变情况是棋子A顶端与其像之间的间隔转变情况是【答案解析】(1)垂直;大小;(2)不能;(3)不变;先变大后变小。【试题解答】(1)为了对照物像大小和确定像的位置,尝试时玻璃板应该垂直放置;根据尝试要求,挑选两棋子的规格是完全一样的,目的是通过对照看出像与物大小的关系;(2)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耽误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一样,和物到镜的间隔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结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玻璃

40、板绕底边向棋子B 一侧翻转9 0 ,则在此过程中,棋 子 A的像大小转变情况是不变。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9 0 ,则在此过程中,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棋子A顶端与其像之间的间隔转变情况是先变大后变小。5.(2021山西模拟)如 图 是“探讨光的反射规律”的尝试装置,其中A B C D 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 D。尝试次数123456入射角6 0 5 0 4 0 3 0 2 0 0 反射角6 0 5 0 4 0 6 0 2 0 0(1)尝试时,将光屏 放 置 在 平 面 镜 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0 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

41、部分向后折转随意率性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 射 光 线 与 法 线 在。(2)某同学的尝试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 次尝试的,缘故大概是将反射光线与 的夹角当成反射角。【答案解析】(1)垂直;同一平面内;(2)4;平面镜。【试题解答】(1)尝试时,将光屏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随意率性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某同学的尝

42、试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4次尝试的,缘故大概是将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反射角。6.(2021岳阳模拟)下图是小芳同学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尝试装置。(1)在尝试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操纵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2)在直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背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一 样 的 蜡 烛 N 在玻璃板背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 像 完 全 重 合。由 此 可 以 得 到 的 结 论 是(3)尝试时,小芳同学应在(填或 N”)侧察看蜡烛历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察看蜡烛M的 像 时,看到在像的背面还有一个较模

43、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缘故是。(5)经由三次尝试,记 录 的 像 A,、B 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尝试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纵是:o卜相等;M(4)玻璃板对照厚,1否和镜面垂直.蜡烛经由两个反射面都会形【试题解答】(1)在 尝试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操纵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或对照像和物的大小).(2)在直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可 以 看 到 玻 璃 板 背 面 出 现 蜡 烛 的 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一 样 的 蜡 烛 N在玻璃板背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 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像和物大小相等。(3)

44、尝试时,小芳同学应在M侧察看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察看蜡烛M的 像 时,看到在像的背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缘故是玻璃板对照厚,蜡烛经由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5)经由三次尝试,记 录 的 像 4、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尝试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纵是:毗邻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间隔进行对照(说出其一即可)。7.(2021海南模拟)在探讨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 A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 5 c m 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 c m 刻线

45、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 A 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转变关系画出图像如图乙所示;接着他连结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 换为凸透镜B并连结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乙(1)请根据上 述尝试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是 cm,凸透镜A的焦距.凸透镜B的 焦 距(选 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 ).(2)在甲图中,连结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 c 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选 填“左”、“右”)移动一段间隔,像将(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图丙所示的尝试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 填“

46、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连结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蜡烛(选 填“接近”、“远离”)凸透镜,则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答案解析】(1)1 0;小于;(2)右;变大;(3)接近。【试题解答】(1)根据图乙可知,当 u=v=2 0 c m 时,蜡烛成等大的实像,这时u=v=2 f,所以f=1 0 c m,即凸透镜A的 焦 距 是 1 0 c m。设凸透镜B的 焦距为皿,由图丙知l、B 3 0 c m 2 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为探讨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应换用差别焦距的凸透镜,连结物距不变,移动光屏,直至出现清晰的像为止,察看并记录像 的 特 点;(3)第二次成像比第一次稍大,可得结论:在物距一样时,焦距越大,像越大;(4)用照相机拍照时,要想成的像更大,除了更换相机镜头外,还可以减小物距,将相机接近被拍摄的物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