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古诗词鉴赏 +古诗文默写 考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古诗词鉴赏 +古诗文默写 考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pdf(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古诗词鉴赏+古诗文默写考点练习题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考点练习题L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游白水书付过苏 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缱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 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莱。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本文写于苏轼被贬惠州后。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殆:大概,恐怕。缱(z h u i):用绳
2、子拴着往下放。汰:水波。珠壁:指倒映在水中的月影。余甘:指橄榄。(1)结 合“课内例句”的提示,解 释“选文句子”中画线字词的含义。选文句子课内例句解释俯仰度数谷关山度若飞(木兰诗)顾影颓然顾野有麦场(蒲松龄 狼)(2)下列画线词意义或用法与“折处辄为潭”中“为”不相同的是哪一项()A.为宫室、器皿、人 物(魏学淳 核舟记)B.全石以为底(柳宗元 小石潭记)C.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 桃花源记)第1页 共58页D.众服 为 确 论(纪 陶 河中石兽)(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4)下面句子非常有表现力,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3、雪溅雷怒,可喜可畏。(5)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情感,阅读后你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吗?请做具体分析。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选 自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注】起,即吴起,战国时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有 吴子兵法传于世,与兵圣孙武 并 称“孙吴”。疽(向),中医指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1)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结合语境给
4、画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相应空格处。画线字古代汉语中常见义选项起之为将A.结构助词,的;B.人称代词;C.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动词,去、往、至h第2页 共58页何哭为?A.动词,做,制作;B.动词,认为、以为;C.介词,为了;D.介词,在。其父战不旋踵A.掉转脚跟;B.形容时间极短;C.转身;D.指畏避退缩。遂死于敌A.动词,往、去;B.介词,在;C.介词,引入动作行为的施加者,相 当 于“被”;D.介词,相 当 于“对”“对 于 。(2)翻译下列句子。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3)士卒母亲的话,如果传到吴起的耳朵里,吴起会想
5、对她说点什么呢?请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日:“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日:天下恶乎定?吾对日: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日:,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早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选 自 孟子梁惠王上)【注】卒:突然。恶(w u)乎:怎样,如何。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领:脖子。由:通“犹”,犹如。沛然
6、:像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这样。(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的断句(划两处)。第3页 共58页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天下莫不与也。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3)孟子在劝谏梁襄王的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痴人卖羊梁时有一书生,性痴而微有词辩,不曾识羊。有人饷其一抵羊乃绳系项牵入市卖之。得价不多,频卖不售。市人知其痴钝,众乃以御猴来换之。书生既见耨猴,还谓是其旧羊,惟怪其无角,面目顿改。又见猫猴手脚不住,只言市人援去其角,然为狒猴头上无疮痕,不可为验,遂隐忍不言。乃牵狒猴归家而咏日:“吾有一奇兽,能肥亦能瘦。
7、向者宁馨膻,今来尔许臭。数回牵入市,三朝卖不售。头上失却皂荚子,面孔即作橘皮皱。”(选 自 启颜录)【注】词辩:辩论的言词。宁馨:这样。膻(sh a n):羊肉的气味。皂荚子:皂荚树上结的果实,状如豆角,这里指羊的角。(1)下列对句中画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频卖不售 频:多次B.还谓是其旧羊 谓:认为C.然为狒猴头上无疮痕为:为了第4页 共58页D.向者宁馨膻然 向:从前(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有人饷其一轼羊乃绳系项牵入市卖之A.有人/饷其一轼/羊乃绳系项/牵入市卖之B.有人饷/其一轼羊/乃绳系项牵入市/卖之C.有人饷其一轼/羊乃绳系/项牵入市卖之D.有人饷
8、其一轼羊/乃绳系项/牵入市卖之(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生虽然略有口才,但是由于不认识羊,结果遭到了众人的戏弄。B.书生虽然把招猴当作了羊,但是没有看到羊角,气得连脸色都变了。C.书生认为羊角被市人扭掉了,不过苦于找不到证据,只好忍着不作声。D.书生把耨猴牵回家后特地为此吟了一首打油诗,足见他果然是个痴人。(4)将文言文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数回牵入市,三朝卖不售。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日:“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日:“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日:“孔子云 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
9、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日:“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跄,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日:“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1)解释文本中画线的词语。说()第5页 共58页 故()耻()(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或谓君不善学,信乎?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3)阅读此文后,请谈谈你有哪些收获?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先生自海外还至赣上,寓居水南,日过郡城,携一药囊
10、,遇有疾者必为发药,并疏方示之。每至寺观,好事者及僧道之流有欲得公墨妙者,必预探公行游之所,多设佳纸,于纸尾书记名氏,堆积案间,拱立以俟。公见即笑视,略无所问,纵笔挥染,随纸付人。至日暮笔倦,或案纸尚多,即笑语之日:“日暮矣,恐小书不能竟纸,或欲斋名及佛偈者幸见语也或及归,人人厌满,忻跃而散。【注】先生:即苏东坡。海外:海南岛。忻(x i n)跃:欢欣鼓舞。(1)下列词语中画线词的意思与文中“人人医满”相同的一项是()A.不厌其烦 B.喜新厌旧 C.兵不厌诈 D.学而不厌(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天晚了,恐怕不能写完所有纸张,或者将你们的斋名、佛偈告诉我吧。B.天晚了,恐怕
11、不能写完所有纸张,有人想要写斋名、佛偈的告诉我吧。C.天晚了,恐怕字太小写不满纸张了,有人可以告诉我你的斋名或佛偈。D.天晚了,恐怕字太小写不满纸张了,或者可以直接告诉我斋名及佛偈。(3)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第6页 共58页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秦观劝学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 读 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
12、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 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 日 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选 自 精骑集)【注】暗疏:默写。滑稽:能言善辩。旬朔:十日为旬,每月初一为朔,这里代指一个月。惩 艾(y i):惩戒。曩(n d n g)时:从前。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勒:编。(1)解释下列画线词的意思。【见】见孙搴答邢词云()见 往 事 耳(学)【省】辄 复 不 皙()吾日三道吾身(二章)(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B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
13、/亦不甚失C.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孙权劝)(论语十)第7页 共58页D.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4)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试简要说明。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也。父盛,周上柱国。述少骁锐,便弓马。年十一时,有相者谓述日:“公子善自爱,后当位极人臣。”周武帝时,以父军功,起家拜开府。述性恭谨沉密,周大冢宰宇文护甚爱之,以本官领护亲信。及帝亲总万机,召为左宫伯,累迁英果中大夫,赐爵博陵郡公,寻改封濮阳郡公。
14、高祖为丞相尉迟迥作乱相州述以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从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迥遣将李俊攻怀州,述别击俊军,破之。又与诸将击尉迟惇于永桥,述先锋陷阵,俘就甚众。平尉迟迥,每战有功,超拜上柱国,进爵褒国公,赐绿三千匹。(选 自 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大冢宰:古代官名。俘献:泛指被歼灭之敌。(1)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幺父军功(因为)B.周大冢宰宇文护甚爱之(喜爱)C.寻改封濮阳郡公(后来)D.又与诸将击尉迟惇于永桥(攻击)(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高祖为丞相尉迟迥作乱相州述以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从韦孝宽击之第8页 共58页(3)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宇文述“超
15、拜上柱国”的原因。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日:“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日:“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日:“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日:“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日:“微景濂,几误罪言者。”(节 选 自 明史宋濂传)【注】帝:指明太祖朱元璋。翼日:第二天。“翼”同“翌”。馔(z h u a n):食物,多指美食。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恶:疑问代词,加强反
16、问语气。类 似 于“怎么,哪里”。(1)请 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三处)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2)宋濂身为朝中重臣,面对太祖的询问,他“以实对”;面 对“郡臣臧否”的话题,他“惟举其善者”;面 对“茹太素上书万余言”,他直言此举为“(两字)。以上三件事展示了宋濂为人为官 的特点。1 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友善年十四以父死王事龚爵邢国公。高 宗 时,累 迁 左 奉 裕 率 太 子 冬 居 春 宫,因宴集命宫 官 频 产,次至及善,辞日:“殿下自有乐官,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臣将奉令,恐非殿下羽翼之备J太子谢而遣之。高宗闻而特加赏慰。寻除 右千牛卫将军,高宗谓
17、日:“以卿忠谨,故与卿三品要职。他人非攫锌 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知此官贵否?”【注】及善:王及善,唐武则天时文昌左相。袭:沿袭,这里指继承。左奉裕率:官第9页 共58页名。掷倒:翻跟头。除:授任。搜辟:搜查清除道路。(1)“太子谢而遣之”中“谢”的意思是 0(2)请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及 善 年 十 四 以 父 死 王 事 袭 爵 邢 国 公。(3)高宗对王及善特加信任并委以重任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第 10页共58页参考答案1.【答案】(1)越过,回头看(2 )C(3)沿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水边的悬崖上有几
18、十个巨大的足迹,这就是相传的佛的足迹。(4)“雪溅雷怒”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悬水,突出了水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可喜可畏”从 游 人“又惊又喜”的感受写出了悬瀑的特点。(5)文章主要描述了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经历,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但是在文末“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一句流露出诗人孤独颓唐的情绪。【解答】(1)句意: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走过几条山谷。度:越过。句意: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凄凉之感涌上心头。顾:回头看。(2)“折处辄为潭”的“为”,动词,是。A项,动词,做,这里指雕刻。B项,动词,作为。C项,介词,向。D项,动词,认为。例句与A、B、D三项都是动词,C项是介词。
19、故 选C。(3)循:沿着。东:名词作动语,向东走。少:稍微。崖:悬崖。迹:足迹。(4)“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意思是: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惊又喜。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悬水,形象生动地写出突出了水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可喜可畏”这句写心理,从 游 人“又惊又喜”的感受写出了悬瀑的特点。第11页共58页(5)本文是苏轼与幼子苏过游览白水后,写的一篇游记小品。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烧山的景观,可看出作者的山水之乐,文末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又流露出作者想到自己的身世而产生的孤独颓唐的情绪。2.【答案】(1)C,C,D,C(2)有个生了恶性毒疮的士兵,吴起替他吸吮浓液。如
20、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会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3)例:顾小家而枉顾大家,妇人之仁矣。【解答】(1)句意:吴起担任将军。之: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故 选C。句意:为什么哭呢?为:介词,为了。故 选C。句意: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旋踵:指畏避退缩。故 选D。句意:于是被敌人杀死。于:介词,引入动作行为的施加者,相 当 于“被”。故 选C。(2)卒有病疽者:定语后置,注意翻译时的语序。为:替。第 一 个“其”指士卒之父,第 二 个“其”指士卒。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所:地方,处所。是以:因此。(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假设自己处在吴起的位置上,对这
21、位母亲的话进行回应。吴起作为一名将领,要激励士气,自然不会认可这种说法,而考虑到这位母亲的身份,吴起可能会从国家利益方面对其进行劝慰。从“安抚”“规劝”“批评”“动容”“理亏”“心虚”等角度立意皆可,注意人称、口吻得体。例:顾小家而枉顾大家,妇人之仁矣。3.【答案】(1)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2)天下没有不归顺他的。如果真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第 12页共58页(3)孟子使用了设喻说理的方式。君不嗜杀人,如甘霖惠旱苗,则民便如水归沟壑,前以天上雨水比君泽,后以地上流水比民心,两喻相衔联,又各赋其义,既自然又新颖。借助比
22、喻意在说明得民心是很重要的,行仁政才是长治久安之路。【解答】(1)“王知夫苗乎”的意思是: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其 中“乎”为语气词,放在结尾,相 当 于“吗”,因此应在“乎”后断开;七八月之间旱”意 为“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作“则苗槁矣”的状语,因此应在“则”前断开。因此句子断句为: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2)莫不:没有不。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诚:如果。是:这样。由:通“犹”,犹如。御:抵挡、阻挡。(3)“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意思是: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
23、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意思是:如果真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据此可知,孟子使用了设喻说理的方式,先将君王不嗜杀人,比喻为旱苗遇到甘霖;后将民心比作地上流水,让梁襄王一下子明白了民心的重要性,施行仁政才能长治久安的道理。4.【答案】(1)C(2)D(3)B(4)多次牵着进市场,连续多天没卖走。【解答】(1)C项,句意:然而因为跺猴头上没有留下疮疤的痕迹。为:因为。(2)“班羊”是一个完整词语,中间不能断开,排 除A、C两项;“有
24、人饷其一轼羊”的意思是“有人送给他一只公羊”,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应该断开,排 除B项。故 选D。第 13页共58页(3 )B项,“面目顿改”是指狒猴的样子与羊不一样,并非气得变了脸色。(4)数:多次。市:市场。三:表示多。售:卖、出售。5.【答案】(1)同“悦”,高兴,特意、故意,以为耻(2)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3)“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一定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规劝朋友的过错,要有李生的勇气、责任与担当,要有耐心,尽心尽责地帮助朋友进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像王生一样,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改正。学习中不明白的地方,除了向
25、老师家长请教外,还要勇于向同辈甚至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并不以此为耻。【解答】(1)句意:王生不高兴。说:同“悦”高 兴。句意:李生特地找到王生。故:特意、故意。句意: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耻:以为耻。(2)或:有的人。谓:说。信:真的。敏:聪明。始:才。善:正确。(3)阅读文本,“学而不思则罔”,启发我们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不能只学习而不思考,一定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李生劝王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李生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启发我们规劝朋友的过错,要有耐心,尽心尽责地帮助朋友进步。“王生惊觉,谢日: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
26、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王生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启发我们要像王生一样,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查漏补缺,扬长避短。“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启发我们学习中不明白的地方,除了向老师家长请教外,还要勇于向同辈甚至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并不以此为耻。答案不唯一,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的人生启迪等均可。6.第 14页共58页【答案】(1)D(2)A(3)选文第一段记叙了苏轼随身携带药囊,给生病百姓发药、开方一事,体现出苏东坡乐于助人、热心、善良的为人特点;第二段详写好事者的一系列行为,从侧面体现
27、出苏东坡书法精妙的才能。【解答】(1)文 中“人人厌满”的“厌”是满意的意思。A 项,嫌弃,讨厌。B 项,厌弃,讨厌。C 项,排斥。D 项,满意。故选D。(2)小书:作者对自己书法的谦称,并非是说字小。或:或者。正确句意:天晚了,恐怕不能写完所有纸张,或者将你们的斋名、佛偈告诉我吧。故选A o(3)文章第一段写“携一药囊,遇有疾者必为发药,并疏方示之”,苏轼随身携带药囊,给生病的百姓发药、开方一事,从中可看出苏轼乐于助人、热心、善良的特点。第二段从“好事者及僧道之流有欲得公墨妙者,必预探公行游之所,多设佳纸,于纸尾书记名氏,堆积案间,拱立以俟”可看出众人对苏轼书法的喜爱,侧面表现出苏东坡书法精
28、妙的才能。7.【答案】(1)看见,了解,记得,记忆,自我检查,反省(2)A(3)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却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年轻时不勤奋,没有什么办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4)作者现身说法,说明自己年轻时凭借记性好而不勤奋苦读,以致后来常因善忘而影响学业的情况,告诉我们要趁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有所成就,而不应终日玩耍,以致荒废学业。第 15页共58页【解答】(1)句意:看见孙搴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见:看见。句意:(只是)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句意: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省:记得,记忆。句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2)“书”作“读”的宾语,共同构成
29、动宾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 除C、D两项;“一见辄能诵”的意思是“看一遍就能背诵”,句意完整,应独立断句,排 除B项。故选A o(3)虽:即使。废:荒废。勤:勤奋。如之何:怎么样;怎么办。庶几:或许可以。以:用。(4)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作者通过说明自己年青时记性好而不勤奋苦读,以致后来常因善忘而影响学业的情况,指出了要趁大好时光勤奋学习而有所成就,不应终日玩耍以致荒废学业的道理。8.【答案】(1)C(2)高祖为丞相/尉迟迥作乱相州/述以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从韦孝宽击之(3)宇文述恭敬
30、、严谨、深沉、周密,为后来位极人臣打下性格基础。宇文述深受宇文护的爱护,更受到皇帝的信任和提拔。尉迟迥造反,宇文述率领三千步兵骑兵,随韦孝宽讨敌,打败了李俊的军队。宇文述和诸将一起,在永桥进攻尉迟惇,先锋陷阵,歼灭了很多敌人。在平定尉迟迥的战争中,宇文述每次作战都有战功。【解答】(1)C项,句意:不久改封为濮阳郡公。寻:不久。(2)“高祖为丞相”的主语是“高祖”,“尉迟迥作乱相州”的主语是“尉迟迥”,因此应在“尉迟迥”前断开;“述以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的意思是“宇文述以行军总管的身份率领三千步兵骑兵”,其 中“述”为主语,“率步骑三千”和“从韦孝宽击之”,为先后发生的动作,第 16页共58页二
31、者中间应断开。故断句为:高祖为丞相/尉迟迥作乱相州/述以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从韦孝宽击之。(3)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概括。由 述性恭谨沉密,周大冢宰宇文护甚爱之,以本官领护亲信”“及帝亲总万机,召为左宫伯,累迁英果中大夫,赐爵博陵郡公,寻改封濮阳郡公”可知,宇文述恭敬、严谨、深沉、周密的性格为后来位极人臣打下性格基础,同时深受宇文护和皇帝的器重。由“尉迟迥作乱相州,述以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从韦孝宽击之”“迥遣将李俊攻怀州,述别击俊军,破之”可知在尉迟迥作乱时,宇文述率军随韦孝宽征讨敌军,首先击败尉迟迥派出的李俊的军队。由“又与诸将击尉迟惇于永
32、桥,述先锋陷阵,俘献甚众”可知,宇文述又一鼓作气,击败尉迟迥的儿子尉迟惇的军队,并且俘获众多敌兵。由“平尉迟迥,每战有功”可知,宇文述作战屡立战功。据此总结答案即可。9.【答案】(1)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2)尽忠,诚实、正 直(或“公正”)【解答】(1)“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这三个问题都是“问濂”的内容,三者前后都应断开。故断句为: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2)结 合“彼尽忠于陛下耳”一句可知,面 对“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宋濂直言此举为“尽忠”。面对太祖的询问,宋濂如实回答;面对 郡臣臧否”的话题,宋濂只举出那些好的大臣说,即向皇帝举荐贤能之人;面 对“茹
33、太素上书万余言”,宋濂直言此举为“尽忠”,即劝皇帝广开言路。这三件事展示了宋濂为人为官诚实、正直的特点。1 0.【答案】(1)道歉(2)及善年十四/以父死王事/袭爵邢国公。(3)具体表现是不仅赐予及善右千牛卫将军的三品要职,而且允许他佩刀在皇帝身边。第 17页共58页【解答】(1)句意:太子道歉并让他离去。谢:道歉。(2)”及善年十四”的意思是“王及善十四岁时”,做句子的时间状语,按照文言文习惯,应在其后断开;“以父死王事”的意思是“因为父亲为国事而死”,表原因,独立成句,应在其后断开;“袭爵邢国公”为结果,应独立成句。故应断句为:及善年十四/以父死王事/袭爵邢国公。(3)阅读文本,从 文 中
34、“故与卿三品要职。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可知,唐高宗不仅赐予王及善右千牛卫将军的三品要职,而且允许他佩刀在自己身边。据此概括作答即可。课外古诗词鉴赏考点练习题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春山望月 唐 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描写春夜山中赏月的乐趣,诗人描绘了一幅雄奇瑰丽的春山夜月图,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畅快心情。B.首联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写出了 多胜事 是 赏玩忘归 之因。接下来的六句是对 胜事 与 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C.颈联
35、这两句写诗人赏玩忘归,唯兴所适,根本不去计算路程的远近。欲去 二字又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埋下伏笔。D.尾联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展示的虽是远景,但仍然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2)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第18页共58页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送兄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1)相传这首诗是唐朝武则天时期一位七岁女孩所作。请说说她是如何表现 离情别意”的。(2)小诗人所 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以她的口吻作描述。(3)假如你就是七岁女孩送别的兄长,请给她留一句话以表惜别。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
36、题。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蕨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此诗为张九龄遭谗被贬后所作。蕨蕤:茂盛。皎洁:皎明洁净。自尔为佳节:指兰、桂各自适应季节的特性。闻风:借用典故。指林栖者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对兰、桂产生了爱慕之情。第 19页共58页(1)下列对本诗内容及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物人合一,情由物生,物为情困,共同表达了诗人遭贬之后的郁闷。B.诗篇在表现形式上以比兴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情感,并且卒章显志。C.诗的前四句写兰与桂,不见一个人影,但第五句用 谁知 一转,引出居于山林中的“林栖者”,林栖者”指的是
37、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D.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一一春兰与秋桂。(2)诗人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达了怎样的志趣?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春日 宋汪藻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注】茅茨:茅草屋顶。烟暝:烟雨迷蒙。(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开门见山,表现春日多雨,次句具体描绘,补足上句之意。B.颔联主要写人,写出了人经过渡口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状态。C.诗歌景中含情,诗人用浮云带雨、客衣沾湿等来表现多雨的 春日。D
38、.全诗描写了诗人春日出游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明快,素净淡雅,极富画面感,读来别有一番意趣。(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桃花嫣然出篱笑 一句。第20页共58页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己,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注】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是战略要塞的五岭之一。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拢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阳月:阴历十月。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有害的毒气。陇 头梅:南朝梁时诗人陆凯 赠范晔诗写道: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
39、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联由雁及人,对照鲜明,把诗人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深切感人。B.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两句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岭南的自然景象。C.尾联写诗人期待第二天早上去观赏陇头的红梅,以解思乡之苦。D.这首诗旨在 愁,全篇却未着一 愁 字,用词考究,情真意切,感人肺腑。(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吉祥寺赏牡丹苏轼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第21页共58页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注】苏 轼当时在杭州做官,与朋友一起赏牡丹,第二天写下此诗。簪:插戴。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1)请阅读诗的后两句,
40、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醉归的情景。(2)此诗主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村 夜 唐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养麦花如雪。【注】霜草:被霜打过的草。苍苍:灰白色。切切:虫叫声。绝:绝迹。独:单独,一个人。野田:田野。养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霜草苍苍虫切切”点出这是春天的景色。B.村南村北行人绝 以写实的手法描绘出行人绝迹,四下里一片寂静的景色。C.独出前门望野田”一句,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D.月明养麦花如雪”描绘出皎洁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芥麦田,如同一片晶莹
41、的白雪的唯美画面。(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明 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养麦花在月光下的洁白晶莹的特点展现在读者眼前。B.这首诗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两种不同风格的景物展现出来,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心情。第22页共58页C.诗人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了人物感情由兴奋自喜到孤独寂寞的变化过程。D.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注】此词是作者因“乌台诗案 而谪居黄州时,中秋所作。新凉:秋凉。鸣廊:在回廊上
42、发出声响。妨:遮蔽。(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开头的 世事”实指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事情,一场大梦 有历尽沧桑之感。B.酒贱一词表明作者生活凄苦,因穷而无客人来往,感到孤独愁苦。C.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短促;词的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D.全词突出一个 凉 字,以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孤灯等为意象,来抒写人生之悲凉。(2)词中“把盏凄然北望”与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西北望,射天狼,都有 北望”,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试简要分析。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竹枝词九首其九 唐刘禹锡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注】
43、银钏金钗:借代青年妇女。长刀短笠:借代壮年男子。烧 畲(she):指的是第23页共58页烧荒种田。(1)首句中 层层 能不能改为 朵朵?说说理由。(2)有人说,这首诗“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不是着力于表现山水的容态精神(自然美)”,那它着力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美呢?结合诗句谈谈你的发现。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东栏梨花 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下列对此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 淡白、深青”,描绘梨花颜色,用对比手法,写出梨花不妖艳的特点。B.诗的第二句柳絮满城飞舞,是动态描写,春意之浓,春愁之深,跃然纸上。C
44、.诗的第三句 雪 喻指梨花,梨花不像柳絮随风去,其品格是多么高尚。D.诗的第四句 清明 一词,点明季节是清明节,突出思乡怀人的主题。(2)全文的诗眼是哪一个词?诗中的 梨花 又喻指什么?有何深层意义?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过李处土山居姚合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第24页共58页萧洒身无事,名高孰与齐。【注】姚合:唐代诗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初授武功主簿,世称 姚武功。萧洒:同“潇洒。(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本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B.诗人拜访李处土是在春天。C.从诗的首联可以看出李处土热爱田园生活
45、,门前柳树成荫、菜畦成行。D.诗的颈联写的是李处土白天关门,少有人来,可以看出他不喜与人往来。(2)本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南安军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一作 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注】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梅花,指梅岭即大庾岭。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薇充饥,最后饿死。(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借 风雨 征衣 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重。B.归乡如不归 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
46、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第25页共58页C.诗中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的失望,渴望能避世隐居的心理。D.整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于质朴之中见深厚之性情,可以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1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早雁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注】公元842年,北方回鹘族向南骚扰,北方边民流离失所,杜牧时任黄州刺史,闻此而忧之,特作此诗。金河:泛指北方边地。虏弦开:指北虏发动军事骚扰活动。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
47、铜铸仙人舒掌托起露盘。长门:指长门宫,失宠者幽居的地方。菰米、莓苔:都是雁的食物。(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仙掌月明孤影过 一句中,明月 与 孤影 两个意象互为映衬,写出了一种幽静与超然的意境,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空明之感。B.”惊飞四散哀 中的 惊、飞、哀”等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C.“岂逐春风一一回 中的 回 字是写大雁秋来春返。岂 字暗示大雁无家可归。D.本诗通篇采用象征手法,表面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写事,句句写实。(2)诗歌中的早雁比喻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第26页共58页14.阅读下面
48、文本,完成下列各题。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产三改文,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庚。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钱穆父:苏轼的朋友,1091年春,钱穆父赴任瀛州做知州,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都门:指都城的城门。改火:指年度的更替。筠:竹竿。尊:通 樽,酒杯。逆旅:旅舍,旅店。(1)下列有关诗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词,全词没有以往送别词的缠绵伤感之情,而以乐观达人示人。B.词上片 三改火 指离别三个月,古井 秋筠 是对自己心情愉悦的表白。C.词下片 惆怅 淡月微云 描绘出凄清幽冷的氛围
49、,渲染了送别时无欢之境。D.词上片写久别重逢,下片写月夜送别;上片叙议结合,下片直抒胸臆。(2)千古名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表达了词人 的性格(只填一个两字短语),又给今天的我们什么警示?第27页 共58页参考答案1.【答案】(1)A(2)示例: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解答】(1)A项,“雄奇瑰丽 有误,应改为:诗人描绘出一幅清幽淡远的春山夜月图。(2)作答此题,要注意紧扣诗歌的基本画面:捧起山泉,月影闪烁在手间;拨弄树枝,香气渗透着衣衫。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
50、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完整的描写出诗中的画面,添加合适的修饰词,语言优美即可。2.【答案】(1)别路、初云、离亭、稀叶、归雁等景物的烘托渲染;人与雁处境不同的鲜明对比流露心中离别不舍。(2)嗟,感叹语气;连大雁都能一起作伴同行,人却不能,我即将要和兄长分离,愁啊愁!(3)示例:妹妹,不用担心,我们还会再见的,希望再见时,你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解答】(1)前两句借景抒情,云起 既是天气暗淡、云雾蒙蒙,又是作者心中愁云四起,叶稀”是说送别的驿亭旁的柳叶越来越稀疏,即柳枝见证了太多的离别,作者用这些送别路上的景物渲染烘托浓重的离愁。后两句移情于景,作者感叹人不如雁,把这两者进行对比,人总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