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牛顿运动第一定律 教案(优秀4篇)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 牛顿运动第一定律 教案(优秀4篇)_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节 牛顿运动第一定律 教案(优秀4篇)为了帮助大家在考试前,巩固知识点,对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掌握,一秘范文为您带来了4篇第一节 牛顿运动第一定律 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牛顿第一定律 篇一 知识要点 1.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的运动观: 他的观点来源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观点: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自己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3.: 来源于实验。 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 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又叫惯性定律。 4.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重点难点分析 惯性大小的讨论: 惯性就是使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是匀速、是加速还是减速)匀速直线 运动,使原来静止的物体静止。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宇宙万物中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没有惯性 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物体 的密度、形状、体积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就越大,越 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只要物体的质量不变,物体的惯性就不变。所以“克服惯性”“惯性 增大”“惯性减小”是错误的。 惯性大小表示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物体惯性越大,越难改 变运动状态,惯性越小,越容易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题选答 1
3、.光滑水平面上一个大木块上有一个小球,二者从静止开始一起向右做加速 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第3秒时小球从木块上落到水平面上时,木块 的加速度不变,再过5s小球和木块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第3秒时二者的速度vt=at=2m/s23s=6m/s 则小球和木块在3s末的速 度都是6m/s。小球离开木块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再过5s速度仍是6m/s 木块共运动8s,速度就是2m/s28s16m/s 2.关于物体的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惯性 B.物体静止时没有惯性 C.人造地球卫星有惯性 D.太空中飘荡的宇航员没有惯性 分析:惯性的大小决定于质量,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只要物体有
4、质量就 一定具有惯性,所以B、D两个选项不正确,C选项正确。一个物体的 质量不变,则其惯性大小也不发生变化,所以A选项不正确。答案选 择第三个C。 练习精选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 B.物体越重,惯性越大 C.物体的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D.行驶的车辆中突然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是因为乘客具有惯性 2.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易停下来,所以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两个物体质量相同,它们的惯性一定相等。 C.铁饼被运动抛出后继续前进,这是因为铁饼具有惯性的缘故 D.一个物体在地球上不容易被人举起来,在月球上则很容易,所以物体在 月球
5、上的惯性小。 3.计算: 一个物体的速度是10m/s,受到的合外力零,则10秒后物体速度是多少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篇二 【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虽然除了“惯性与质量”这一问题没有专门学习外,关于本节其他的知识都有了大致地了解,但是他们只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总是错的,只知道伽利略做了个理想实验就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首先应该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纠正一些片面、不恰当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其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再现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伽利略伟大的科学方法和思维历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几位科学
6、家们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 2、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理解,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惯性,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教育 2、通过对分组实验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通过对生活中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发现牛顿第一定律历史过程的了解,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客观公正评价事物的
7、能力 【教学重点】 1、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 2、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 对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和理想实验的正确理解 【教学用具】 自制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入境 播放视频短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思考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引体验 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采用不同的方式推动小车,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小球上升高度和运动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3、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探究影响小球上升高度和运动距离的外在因素 4、组织学
8、生演示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学生分组实验,体验实验过程,分析总结实验现象的原因 积极思考,大胆猜测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得出正确实验结论 归纳总结实验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力和运动的关系 通过学生的猜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科学的精神 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通过对设计方案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阅读教学,思考笛卡儿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 分组讨论,思考问题 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思考问题,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通过对科学家研究过程的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对惯性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
9、识就在我们身边 训练达标 引导学生利用惯性的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怎样才能把一个较轻的泡沫小球扔到天花板上? 2、利用什么方法将混杂在一起的米粒和碎纸片分离开来? 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完成实验任务,思考如何利用惯性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1、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3、惯性及其应用 回顾本节课探究过程以及所学到的知识。 回顾知识,加深印象,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阶段反思的习惯。 拓展延伸 一个在日本的旅游者,想来中国他设想将自己悬挂在空中的大气球中,由于地球的自转,只要在空中停留几个小
10、时,就可以到达中国,您认为这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 积极思考,课后讨论 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4.1 牛顿第一定律 1、力和运动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儿、牛顿 2、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2)意义 3、惯性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目标 从学科、教学单元方面来看,这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力和运动之后,探究力和运动关系的第一节课,在整册书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从力和运动最简单的关系入手,探索不受力时物体的状态,从而为物体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埋下了隐形的翅膀! 从学
11、生基础方面来看,这节课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但是初高中的教学目标是完全不同的。初中学习这节课时,只是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能够用惯性的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例。而高中教学时要求学生不仅知道定律的内容,还要知道内容得出的过程,科学家们的研究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片面到全面的艰苦的过程,从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中,一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都是有效的(摘自学习的本质)。课题教学的开始,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助于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又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思考。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观察猜想验证总结的探究过程,再
12、现了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思考。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来实现教学目标,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突破重难点,更为学生今后进行科学探究指明了方向。 2教学方法实现“高参与度”。 采取的教学方法:启发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和体验法。教学方法主要是借鉴和改进。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环环相扣、互相弥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的引入环节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启发全体同学参与思考、合理的猜想,通过小组合作提出实验探究的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改进和优化实验方案,得出最终的结论。在学生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结论之后,清楚了
13、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之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生活中几个惯性的应用,并进行合理的解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学科素养具体化、显性化。本课认知过程合理性如何体现?如何实现知识迁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尤为重要,更是培养物理学科素养、培养实验探究精神的具体体现。 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在学生已有先知的基础上,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世界。课题引入之后,启发学生思考不同的科学家对力和运动关系的描述有何不同?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学生遵循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的足迹,由浅入深
14、、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本节课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小组互助的学习,学生得出了科学道理,再引导学生体悟生活中的实例,并用得出的结论加以解释。本节课学生按照生活观察科学猜想实验验证规律推理的顺序进行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有效的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物理学科的学习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而物理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在物理课上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尤为重要。而在三百多年前,伽利略就得出了合理的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我们需要将此种方法在每一节物理课上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达到此目的,适合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课型。 牛
15、顿第一定律 篇三 第1节 课前预习 1.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雅里斯多德 伽利略 笛卡儿 注意: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建立在_基础之上,经过_,抓住_,忽略_,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问题: (1)“迫使”说明了_ (2)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_ 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牛顿第一又叫_定律。 问题: (1)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和联系: a.惯性定律是物体_作用时所遵从的运动规律。 b.惯性是物体的_,一切物体
16、都有惯性。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 。 (3)汽车突然开动的时候,乘客会_,为什么? 汽车突然停止的时候,乘客会_,为什么? 典型例题 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体能够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b.物体静止时有惯性,一旦运动起来不再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也就失去了惯性 c.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d.要相同的外力作用下,获得加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 c ) 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将静止 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 要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 必须受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且力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物体不
17、受力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a. b. c. d. 3.一个劈形物体abc,各面均光滑,上面放一光滑小球,用手按住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如图所示。现把手放开,使劈形物体沿斜面下滑,则小球在碰到斜面以前的运动轨迹是( c )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曲线 c.竖直向下的直线 d.折线 4.2.一人在车厢中把物体抛出,下列哪种情况,乘客在运动车厢里观察到的现象和在静止车厢里观察到的现象一样( d ) a.车厢加速行驶时 b.车厢减速行驶时 c.车厢转弯时 d.车厢匀速直线行驶时 5.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
18、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d )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 牛顿第一定律 篇四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l_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会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分析一些典型实例。 教材 重点 难点重点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凶,和利用结论分析实例。 难点 利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教具小
19、钢球、磁铁(条形) 教学 方法讲授 活动 讨论 教 学 过 程 投影: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下落。 思考与讨论 1.苹果未熟透前为什么不会从树上下落? 2.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下落说明苹果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3.是什么原因导致苹果下落的? 教师归纳 苹果未熟透前,由于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保持静止状态。 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说明苹果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而导致苹果运动状 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树对苹果的拉力没有了,苹果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即苹 果原来的平衡状态破坏了,物体就沿着另一个力的方向运动起来了。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思考与讨论 1.小孩用细绳拉住氢气球,一旦脱手,
20、气球将升空。你能说明气球升空的原因? 小孩用细绳拉住氢气球时,氢气球由于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静止。 但一旦脱手,氢气球失去了手的拉力,平衡就会破坏,此时氢气球就会升空。 2.水平道路上行驶的汽车 (1)若发动机牵引力大小等于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汽车将怎样运动? (2)若此时驾驶员关闭了发动机,则汽车又将怎样运动?为什么?最后汽车的运动状态怎样? (3)如果要使停止着的汽车重新启动,则驾驶员应怎样做?此时,汽车受力平衡吗? (1)当汽车发动机牵引力大小等于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时,汽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若驾驶员关闭发动机,汽车失去了发动机的牵引力,则汽车会在阻力作用下逐渐减速,最后汽车处于
21、静止状态。 (3)要汽车重新起动,驾驶员应起动发动机(汽车受力不平衡),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汽车由静止运动起来。 实验或投影:磁铁的吸引力使钢珠改变运动方向(如图231)备注 想一想 从上述实例和实验中,你能总结出一条什么样的结论? 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都是在_作用下发生的。 即:力是使物体_发生改变的原因。 例1 下列情况下,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 a关闭发动机后向前滑动的汽车 b.正在拐弯的汽车 c.扔向空巾的手榴弹 d.正在匀速降落的伞兵 解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显然关闭发动机后。向前滑行的汽车速度将越来越小。正在拐
22、弯的汽车,运动方向在不断地改变。扔向空中的手榴弹运动速度和方向均在不断地改变,所以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正在匀速降落的伞兵。正确选项为d, 讨论 下而两种情况中他们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 (1)运动员在繁个自行车比赛中。 (2)滑冰运动员沿着冰道转弯时。 解 (1)运动员在整个比赛中运动状态是发生改变的 (2)沿着水道转弯说明运动方向在发生改变即运动状态在改变 例2 关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则肯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物体运动越快,所受的外力一定越大 d.静止的物体,一定没有受任何外力作用 解析 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可知,物体的运动跟物体是否受力及力的大 无关。而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一定是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 体可能是受平衡力的作用,也可能是不受外力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是受 衡力的作用。故正确选项为a。 备注 板书设计: 四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都是在不平衡力作用下发生的。 教学 后记 (反思)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