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模拟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模拟试卷(含答案).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I 卷模拟试卷一、现 代 文 阅 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3题。新冠疫情俨然已成为二战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危机,其涉及国家之广,对于政治、经济、生活甚至生态环境影响之深,在不少方面已超过1929-1933年的大萧条。新冠疫情何以会迅速蔓延全球?这对于世人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化与技术化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使得各国居民间的往来愈加便捷。但是,另一方面,这也会推动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迅猛传播,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拥挤的大城市往往首当其冲。从九省通衢的武汉、意大利最为富裕和现代化的伦巴第城市圈、英国的经
2、济中心伦敦到世界之都纽约皆成为疫情的重灾区。基于经济效益导向的全球产业链高度分工,因疫情供应链的突然中断,使得不少国家从N95 口罩、医用棉签、防护服到呼吸机皆捉襟见肘,无法有效供给。黑格尔曾言,遍览各民族的历史,我们可以得知,各民族未从历史中学到东西。回眸过往,霍乱作为“十九世纪的世界病”,随着火车、轮船的发明肆虐全球,人口聚集而拥挤的大城市由于城市地下水系统匮乏、卫生设施薄弱,霍乱通过粪口途径广为传播,昔 日 的“全球化之都”伦敦首当其冲。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 克认为近代以来社会所依赖的各种技术手段与生产方式,其实都蕴含了众多风险。如果说,过往阶级社会的驱动力 可 以 括 为 我 饿 ,
3、风险社会的驱动力可以表达为“我害怕”,焦虑的共同性代替了需求的共同性,“风险社会”由此产生。一言以蔽之,全球化与技术化给世人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蕴含着深不可测的社会与技术的风险。当 前,如何应对新冠疫情这场全球性的公共危机,是世界许多国家政策议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全球新冠肺炎确诊数、感染率、治愈数、死亡数以及累积趋势的数据分析(时间截至2020年4月),不少西方国家成为新冠肺炎的重灾区。与此同时,有可能成为新冠肺炎重灾区的东亚主要国家与地区疫情防控,已见阶段性成效。中国基本控制疫情,率先全面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步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
4、,倡 导“小政府、大社会”治理理念,使得疫情暴发之初,西方国家在病毒检测、公共医疗设施与防疫物资供给等方面严重不足;各国政府政策不一,甚至各第1页 共2 0页行其是,缺乏统一连贯而有效执行的疫情防控政策,以致西方国家难以实现精准防控,新冠疫情从欧洲到北美呈波浪式发展,且一浪高过一浪。反之,能够实施精准、统一疫情防控政策的国家,其治理图景呈现从波峰逐渐滑落至波谷的曲线趋势,虽然在某一阶段的数据会呈现高位,但是随之不断下滑至谷底。因此,有效应对疫情,国家能力建构至为重要,东亚取得成效在于其悠久的强大国家传统,以及民众的自觉与自律精神,后者也体现于侨居海外华人的行为方式之中。对于这场全球性公共危机,
5、政府之间的全面合作以及政府有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政府的有效度体现于国家能力,即安全秩序的供给力和公共政策的执行力两个重要层面。同时,国家能力需要跳出“大政府、小社会”抑 或“小政府、大社会”论争的窠臼,建构“强政府、强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这是全球新冠疫情下应对的路径选择。(摘编自陈辉 新冠疫情下全球治理之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冠疫情是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危机,对全球很多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B.推动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迅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化与技术化的发展,人口拥挤的大城市首先深受其害。C.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国家的N
6、95 口罩、医用棉签、防护服等防护物资断供,原因是疫情供应链的突然中断。D.东亚国家能够有效应对疫情,是因为东亚国家具有悠久的强大国家传统,能够实施精准、统一疫情防控政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把新冠疫情的影响与1929T933年的大萧条进行对比,目的是引发人们思考如何应对新冠疫情。B.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问题,再深入分析全球化与技术化带来的影响,然后指出应对新冠疫情的办法。第2页 共20页C.文章既肯定了全球化与技术化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也指出了它的潜在风险,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性。D.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方
7、法恰当,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伦敦曾经因为城市地下水系统和卫生设施问题,而导致霍乱广为传播。人们已从这件事中受到警觉。B.只要焦虑的共同性代替了需求的共同性,“我害怕”代替了“我饿”,“风险社会”就会产生。C.没有政府之间的全面合作以及政府有效治理,就难以在化解这场新冠疫情全球性公共危机中获胜。D.作者认为,全球新冠疫情下应对的路径选择,应该建构“强政府、强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1.【答案】C【解析】A 项扩大范围,原文是“新冠疫情俨然己成为二战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危机”;B 项原文是“人口拥挤的大城市往往首当其冲”;D 项以偏概
8、全,“东亚国家能够有效应对疫情”还有一个原因是“民众的自觉与自律精神”。2.【答案】A【解析】目的是引发人们思考如何应对新冠疫情,还 有“新冠疫情何以会迅速蔓延全球?这对于世人究竟意味着什么?”。3.【答案】A【解析】根据黑格尔的话,没有引起人们的警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分)第3页 共2 0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 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
9、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 动 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
10、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也盘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摘编自王云岭 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材料二: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 2 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
11、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第 4 页 共 20页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
12、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
13、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摘编自刘湘溶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材料三: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 们 曾 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
14、之不竭的物资库,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味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
15、。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这种第5页 共2 0页“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甯取的经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的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摘编自卫美云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4 .下列对材
16、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B.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C.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球”“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D.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
17、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B.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C.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的生杀予夺权,但地球的毁第6页 共2 0页灭必定带来人类的毁灭,二者命运与共。D.材料一中多处引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6.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6分)4.【答案】C【解析】A项理解概念有误,文 中“差等之爱”指对人的爱也有亲疏之别,并 非“对所有人一视同
18、仁”;B项夸大人类对地球的作用,错 在“更离不开”“才有了”,原文“地球可以没有人类”,说明对地球而言,“人类的力量支持”绝非必要:1).“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对人类的界定错误。5.【答案】B【解析】B项是相同的。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应和谐仁爱,其“尽物之性”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是尊重了动物与人是有机整体的存在关系。6.【答案】了解自然。加强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尊重自然。爱护动物,尊重其本性(善待地球,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适当利用和改造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杀伐以时”(控制自我欲望,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三
19、)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安神第7页 共2 0页刘博文孩子一哭,剃头匠的手便抖了起来。剃头匠有个好听的名字,细明。细,方言里小的意思,叫来顺口,陆石河边比细明辈分小的人,估计比河里浪花还多。细明细明,不年轻了。之前一天还能剃上三十号人咧,他端着茶碗,从前的事在眉宇间行走,似乎一停下就变成了皱纹。手掌心上也有。细明示意道,将手心摊开,果如其所言,阳光照射下能够清晰的看见手掌上的皱纹。以及经年劳形于案牍的角质。老辈人常说几个螺纹富来着?他调笑道,从脸盆架上取出毛巾,一片已经洗得发白的毛巾,轻轻揩下自己的汗。汗从额角流出。用时下年轻人的视角来看,细明的发际线
20、正面临濒危,顺其手指方向望去,店里铺陈亦皆处于陈旧状态。一路货色,比后巷那批人强不来多少。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是人气了,人气即生意,老城人质朴,言语里不爱沾染俗气为多年墨守的习惯。暂不论属精华或糟粕。习惯这东西,讲不清的,正如眼下,细明屋子里排座的人们,围着一个简易的煤炉子,炉膛都坏掉了,里面塞着零散的柴禾。时近深冬,柴禾经过燃烧后散出好闻的木香。稍微让让!细明拎着一大壶水走过来,水呈匀速晃荡,十年前可不这样,猫着身子躬在炉边烤火的人插嘴,还有多久到我?第8页 共2 0页问了也白问,常来细明家剃头的老主顾们都晓得,他性子慢,打个不恰当比喻,如煤炉上坐很久才能冒出热气的温水,细明总说,剃头这事
21、儿,急不得。得先洗面,取煤炉上将开未开的热水,倒入旧时搪竟盆中,客人面朝下,在细明轻柔的手法里进入种缓和状态,到这,人身心基本上就放松了,取毛巾,擦拭干净。开始剃头。插上电的剃刀没有手推子好用,但为了应付店里的主顾,多数都赶着时间,只得作罢,只有真正从过去走来的人才晓得手推子的好处,可又能怎样?它不还是四平八稳躺在细明的木盒里.细明感叹一声,手上动作便放慢了些,似是回忆起来往昔岁月里的声音只属于手推子的声音,干净且安静。现如今,谁在乎!电推子在客人头皮上爬来爬去,反反复复地摩擦出自己的步伐,围坐在火炉边的人聊着最近发生的闲事,面庞给炉火衬出色泽,人活一世图不就是个面子,大家之所以愿意等待,莫过
22、于离不开那两个字。手艺。他们信细明的手艺,你能拿他们有什么法子,看看人家把刚出生的小孩儿都带到这儿来剃头,再瞧瞧屋子里的摆设,陈旧到不像是个完整的屋子了。搞不懂。是呀,和新开的那些理发店门外五光十色环形柱相比,着实没有什么可比性。况且这一片都算危房咧,墙角的裂缝,横梁的不平衡,倾斜的地基,实地勘察下来,问题比想象中还要多。不是列入不列入的范畴了,必须得拆!和后巷那批人一起.前头说过,老城中,如细明般的人仍有许多,作为旧城改造的负责单位,经过数次讨论,本着多数服从少数的意愿,得要彻底拆迁的,这也是六生带队先后五次拜访细明的原因所在。毕竟,近几年雨季持续得越来越久,据天文台讲台风也在增多,位于沿海
23、地带的老城更第9页 共2 0页需做好防范。得让大伙安神。先安神,才能让百姓安生!一个念头从六生脑中火速闪过,倒不如放弃之前的方案吧,面对大家眼睛里渐生的疑窦,六生说道。放弃不意味着让危楼继续存在,条条大路通罗马,细明以及后巷的老师傅们并不是没有价值的存在,你们都看见了,他们人气依然很旺,我们要着手做的,是将这把火再烧起来,烧得猛烈些。不如,将他们聚齐来,做条老手艺街?网上这样的创意街可时兴咧!一念及此,六生带领着小组成员大步流星的从细明店里走出,神奇的是,先前坐在皮椅上接受剃头的小孩子居然不哭闹了。一脸安神相窝在皮椅子中。水已烧开。伴随着壶水烧开的清脆声音,六生打出一个轻快的响指,好久没有如此
24、自在的感受了。身后,从盒中抽刀的细明神气十足,宛如电视剧里英气逼人的将军。剃胎毛,急不得,得用手推子的!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的老城居民性格质朴,不沾染俗气,把日子过得安稳舒适;但他们不支持六生的拆迁方案,又有其陈旧落后的一面。B .小说中多处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如“柴火经过燃烧后散出好闻的木香”、“壶水烧开的清脆声音”等等。C.小说在结构上前后照应,开头写孩子哭,预示着将发生矛盾冲突,最后六生想出妥善的办法,预示着矛盾得到解决,孩 子 也“不哭闹了”。第1 0页 共2 0页D.小说插叙了六生的身份,有助于人物刻画,六生
25、等人到细明店里的行为就不会显得唐突,也使事件过程更加清晰完整。8.小说 以“安神”为题有何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9.小说画线部分在人称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7.【答案】A【解析】老城居民性格“有其陈旧落后的一面”属主观臆断,文中无体现。8.【答案】(1)从表层来看:“安神”指小孩窝在皮椅中不哭;指来剃头的人安心、安神。(2)从深层来看:“安神”指相关部门在面对老街改造过程中出现的拆迁问题时,不简单粗暴,百姓安生、安神。(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解析】解释标题的内涵,重在解释标题的不同层义。标题的表层义,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标题的深层义,
26、即在挖掘标题的含义时要联系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此外,还应联系社会现实来分析。9.【答案】(1)特点:人称视角发生了变化,第 一 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灵活交替转换。(2)好处: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第一人称使叙述更亲切,给人真实感。第三人称使叙事更加圆融自然。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写出了以六生为代表的政府人员在面对旧城改造时善于变通,能以人为本的优秀领导品质。有助于表现小说主题。借以六生为代表的领导干部思想的转变,传递出有关部门在为人民服务方面,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使百姓真正的安居乐业。【解析】本题需要答出叙述的角度及作用。从人称来看,第一人称“我们”的出现,意味着叙述对象的转变
27、,使原本置身事外的读者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增加了事件的真实性;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小说先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六生等人观察到的生活场景,后用第一人称的直观表述使一位能根据实际情况、顺应民意转变思路的优秀领导形象温暖呈现;从主题传递角度来看,在第一人称的温暖表述与第三人称的冷眼旁观中,启示第1 1页 共2 0页领导干部在与民交往和为民服务方面,应时刻从百姓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人为本,才能使百姓真正安神安心,安居乐业。二、古代诗文阅读(3 4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0 13题。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宝庆二年进士,调新喻主簿,已有能名。移浙西提点刑狱
28、,时暂兼权浙西提举常平。拜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帝谕丞相谢方叔趣人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汆增价海道致寇三害。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二十万缗支犒军民,减租税,养孥舞孤疾无告之人,招兵置若,给钱助诸军昏嫁。兴学校,礼贤才,辟召僚属,皆极一时之选。拜端明殿学士、知江陵府,去而建康之民思之不已。帝闻,命以资政殿学士再知建康,士女相庆。光祖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知无不为,蠲除前政逋负钱百馀万缗,鱼利税课悉罢减予民,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搏节费用,建平氽仓,贮米十五万石,发氽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修饬武备,防拓要害,
29、边赖以安。其为政宽猛适宜,事存大体。公田法行,光祖移书贾似道言公田法非便,乞不以及江东,必欲行之,罢光祖乃可。召赴行在,迁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縻,光祖谒王,辞以故。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光祖厉声日:天下孰不知大王子为储君,大王不于此时收人心乎?”王以无粟辞;光祖探怀中文书日:“某庄某仓若干。”王无以辞,得粟活民甚多。再以江东安抚使知建康,郡民为隹和六所。乞致仕,不许。成淳五年,拜知枢密院事兼委勺收事,以监察御史曾渊子言罢。给事中卢钺复缴奏新命,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谥庄敏。(节 选 自 宋史马光祖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30、确的一项是(3分)A.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汆增价/海道致寇三害B.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汆增价/海道致寇三害C.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汆/增价海道/致寇三害第1 2页 共2 0页D.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汆/增价海道/致寇三害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户部,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军需赋税、财政俸禄,长官为尚书、副职为郎中。B.鳏寡,泛指老弱孤苦。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C.建祠,文中指为表达对造福当
31、地官员的感激之情,在其生前所立的祠堂,即建生祠。D.参知政事,唐宋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1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兴祖兴办教育,重视贤才。他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此外他对贤才也以礼相待,所征召的下属官员,都是当时最出色的人选。B.马兴祖加强边防,以固境安。他在建康任上曾招兵设寨,甚至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娶亲,还曾修整军事装备,防守重要关口,边境得以安定。C.马光祖广施仁政,深受爱戴。他担任建康知府时,兴修废坏,免除前任拖欠钱款,减免鱼利赋税,以至于离任后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止。D.马光祖为民请命,不畏权贵。
32、他请求不要在江东实行公田法,但贾似道坚持执行,并要罢免马光祖才肯罢休;任临安知府时,他厉声指责荣王,获得粮食,存活百姓。1 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搏节费用,建平汆仓,贮米十五万石,发汆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5 分)(2)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5分)1 0 .【答案】B【解析】入觐,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中间不应断开;艰食,指粮食匮乏,中间不应断开。译文:皇帝指示丞相谢方叔催促他进京觐见,(马光祖)请求加强运米下海的禁令,陈述京城粮食短缺、和汆涨价、海路招致强盗三大危害。1 1 .【答案】A第1 3页 共2 0页【解析】六部
33、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12.【答案】D【解析】“但是贾似道坚持执行,并要罢免马光祖才肯罢休”错误;原 文“公田法行,光祖移书贾似道言公山法非便,乞不以及江东,必欲行之,罢光祖乃可。”13.【答案】(1)马光祖)节省费用,建立平汆仓,贮存十五万石米,发卖藏米常常比市价低,来使老百姓获得好处。(2)马光祖)第二天前往,也像这样,又过一天再前往,躺在客人临时住宿之处,王没有办法才见他。【译文】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宝庆二年进士,调任新喻县主簿,已经有能干的名声。调任浙西提点刑狱,当时暂且兼任代理浙西提举常平。拜任户部尚书兼临安府知府、渐西安抚使。皇帝指示丞相谢方叔催促他进京觐见,请求加强运
34、米下海的禁令。陈述京城粮食短缺、和氽涨价、海路招致强盗三大危害。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建康府知府兼行宫留守。刚到任上,就将通常定的公用器皿钱二十万支付犒赏军民,减少租税,赡养鳏夫寡妇孤儿患病没有依靠的人,招兵设寨,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娶亲。兴建学校,礼待贤才,征召下属官员,都是当时最出色的人选。拜授端明殿学士、江陵府知府,离任以后建康的百姓思念不止。皇帝听后,命他以资政殿学士再任建康知府,男男女女互相庆贺。马光祖更加想着宽舒滋养百姓财力,兴修废坏,知道的没有不去实行的,免除前任拖欠钱款一百多万缗,鱼利赋税全部减免给予百姓,修建明道、南轩书院以及上元县学。节省费用,建立平汆仓,
35、贮存十五万石米,发卖藏米常常比市价低,来使老百姓获得好处。修整军事装备,防守重要关口,边境靠他得以安定。他治政宽严恰当,处事全大体。公田法推行,马光祖写信给贾似道说公田法不合适,请求不要推广到江东,如果定要实行,罢了马光祖的职才行。召他前往皇帝所在地,迁为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适逢这年饥荒荣王府存积粮食不打开粮仓(赈济),光祖拜见荣王,荣王用理由推辞。第二天前往,也是这样,又过一天再去,躺在会客处,王没有办法才见他。马光祖声音严厉地说:“天下谁不知道大王的儿子是太子,大王还不在这时候收服民心吗?”王以没有粮食为由推辞:马光祖取出怀中文书说:“某庄某仓有多少。王没有办法推辞,获得第1 4页 共
36、2 0页粮食救活了很多百姓。再次以江东安抚使为建康知府,郡民给他建了六座生祠。请求退休,不允许。咸淳五年,拜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因遭到监察御史曾渊子弹劾罢职。给事中卢钺又驳回新的任命,以金紫光禄大夫退休,去世,谥号庄敏。(-)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这首唐诗,完 成14 15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动衬静,时有时无的犬吠、潺潺的水声,反衬山中的宁静,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B.颔联写“见鹿”反衬不见人,
37、写“不闻钟”暗 示“无人”,既是写景,又含蓄地叙事,并呼应了标题的“不遇”。C.颈 联“飞泉挂碧峰”中 的“挂”字,化动为静,描绘出山泉垂直下落的情状,又能让人感受到碧峰的峭拔高峻。D.全诗写作者寻访戴天山道士的所见所闻,通篇侧重写景,风格清新自然、豪迈洒脱,沿袭了李白一贯的创作风格。15.概括诗歌中诗人心情的变化过程,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14.【答案】D【解析】全诗并没有呈现豪迈洒脱的风格。15.【答案】第1 5页 共2 0页前往深山寻找道士的愉悦:水流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清新优美的景物烘托诗人的愉悦。对道士清新高雅的居住环境的欣赏(或者沉醉自然美景的闲适):绿竹苍翠,山峰清碧
38、,飞泉挂壁,诗人游目四顾,沉醉于美景中。寻人不遇的惆怅失望:尾联直抒胸臆,并通过“倚松”的动作寄托诗人的惆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 白 的 行路难(其一)中,“一句,作者用河中都是冰来表现“行路难;一句,作者用姜太公的典故来表达自己能走过艰难的人生道路的信心。(2)杜 甫 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一句播写天空的阴沉迷蒙,“一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房顶的雨水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断地往下漏的景象。(3)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B.,o”【答案】(1)欲渡黄河冰塞川 闲来垂钓碧溪上(2)俄
39、顷风定云墨色雨脚如麻未断绝(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 9世纪,随着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突破性发展,法国哲学家开始研究人类行为和人类社会组织方式的学科最终可以达到物理学那样的成熟状态。人们将可以通过观察统计和分析而发现近似于自然规律的社会规律,从 而“研究现状以便推断未来”。在孔德的时代,英文中又出现了 Android(人形机器)一词。人是语言的动物,一个新语词的出现必然是因为第 1 6 页 共 2 0 页新的事物出现在了人们的现实生活或想象之中,(),则是因为很多人都分享着它所表达的现实体验或想象。在工业化时代,用机器来取代人的劳
40、动已经成为 的现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曾将这种现实中工人阶级悲惨处境描写得 o如果说工业化时代的机器所取代的只是人的一部分体力劳动,那么作为工业化升级版的人工智能则旨在取代人的一部分脑力劳动。目前,人工智能正以令人 的速度在两大领域推进:一是“合成智能”,一 是“人造劳动者”。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它对现代法律体系的冲击会越来越强烈。然后,习惯于在固定的思维框架中来思考问题的法律人,很难跳出这种框架去面对和理解的 社会事实。1 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法国哲学家开始研究人类行为和人类社会组织方式的学科,并认为其可以达到物理学那样的成熟
41、状态。B.法国哲学家开始研究人类行为,认为人类社会组织方式的学科最终可以达到物理学那样的成熟状态。C.法国哲学家开始设想研究人类行为和人类社会组织方式的学科最终可以达到物理学那样的成熟状态。D.法国哲学家开始设想研究人类行为,这样人类社会组织方式的学科最终可以达到物理学那样的成熟状态。1 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能够成为语言的一部分并被普遍使用B.它能够被普遍使用并成为语言的一部分C.它成为了语言的一部分,被普遍使用D.它被普遍使用,成为了语言的一部分1 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司空见惯惟妙惟肖瞠目结舌日新月异第1 7页
42、 共2 0页B.见怪不怪栩栩如生叹为观止日行千里C.司空见惯 栩栩如生 瞠目结舌日新月异D.见怪不怪 惟妙惟肖叹为观止日行千里1 7 .【答案】C【解析】分析原句,主要是谓语残缺,而 且“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人类行为和人类社会组织方式的学科”,所 以 B、D不正确;由后句“人们将可以可知这些只是想象,并不是既成事实,所 以 A项不恰当。1 8 .【答案】B【解析】按照逻辑顺序,应该是先“被普遍使用”,再“成为语言的部分”,所以排除A、C 项;再根据表达的简明连贯,B项最恰当。1 9 .【答案】A【解析】“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符合句意。“见怪不怪”指遇见怪异现象而不惊异。“用机器来取
43、代人的劳动”算不上怪异现象,不符合句意。“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符合句意。“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误用对象。“瞠目结舌”意指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此处可以形容人工智能的速度使人惊讶,符合句意。“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不符合句意。“I I 新月异”意指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符合句意。“日行千里”形容速度惊人,现多形容做事或学习效率高,速度快,让人惊叹,不符合句意。2 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 5 个字。(6分
44、)第1 8页 共2 0页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做得好,自然资源再生能力就会强,经济发展就可持续;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又能为生态补偿、治理、修复等提供物质保障。因此,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而生态环境品质的变化,固然有气候变化等客观因素,o人类是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对自然环境进行竭泽而渔式的破坏,还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相得益彰?这决定着生态环境的优劣,也决定着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2 0 .【答案】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保护中发展但根本还在于人类对自然的态度2 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
45、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 0个字。(5 分)2 0 2 0 年 6月 3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在视频会议上,国资委表示,支持将武汉纳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改革高地,要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在湖北早落地、早见效、早受益,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地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在视频会议现场,央企和湖北省签署7 2 个项目,在原定今年对湖北计划总投资3 9 0 0 亿元基础上,将新增投资超过3 2 0 0 亿元。【答案】2 0 2 0 年 6月 3 FI,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支持将武汉纳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
46、区,央企和湖北省签署7 2 个项目,将新增投资超过 3 2 0 0 亿元。【解析】本段共3句话。第 1句话交代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第 2句话交代视频会议的具体内容:采取各项措施,助力湖北疫后重振。第 3 句话交代央企和湖第 1 9 页 共 2 0 页北省签署72个项目,投资数额超过3200亿元。据此可以得出答案。四、写 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某媒体发起“我心中的时代”关键词评选活动,入选的关键词有:网购、初心、创新、家风、焦虑、美丽中国、知识付费、极简主义、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谈谈你对“心中的时代”的
47、理解和认识,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答案】本题命题形式参照2017年全国卷I拟题,要求学生谈谈对“心中的时代”的理解和认识。“十九大”后,“新时代”成为社会热词,题目中虽然没有明说,但题目中的时代自然是指“新时代”。而 题 目 中 用“心中”一词对“时代”加以限制,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认识新时代,思考新时代,文章中一定要有“我”的存在,不能泛泛而谈。这些关键词对于学生来说有难有易,学生的选择直接体现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知识面,不同的组合,能体现学生立意的高下、优劣和雅俗。易出现问题:部分学生虽能根据材料中2-3个关键词来立意,但未能落脚于“时代”,行文缺乏时代意识,现实性不强。部分学生根据材料中2-3个关键词来分别立意,内部联系不清晰,行文意义逻辑不强,或者只是将儿个关键词的阐释简单拼凑成文。此类作文最高不超过45分。部分学生虽从几个关键词出发立意,但论述只谈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此类作文不超过36分。部分学生只根据一个关键词立意。此类作文最高不超过31分。第2 0页 共2 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