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半年辽宁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040910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上半年辽宁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上半年辽宁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上半年辽宁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上半年辽宁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5上半年辽宁教师资格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2. A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B充分必要条件C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3.与命题“y=(x)在x0连续”不等价的命题是()。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4.三次函数y=ax3+bx2+cx+d的导函数图像如图1,则此三次函数的图像是()。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5.设x=a是代数方程(x)=0的根,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x-a是(x)的因式Bx-a整除(x)C(a,0)是函数y= (x)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D(a)=

2、0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由于x=a是代数方程(x)=0的根,故有(a)=0,z=a是(x)的因式,x-a整除(x),(a,0)是函数y=(x)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但是不一定有(a)=0,比如(x)=x-2。6. 表示的曲线是()。A椭圆B双曲线C抛物线D两条相交直线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由旋转变换的矩阵表示,设(x,y)为原坐标系中坐标,(x,y)为旋转变换后坐标系中的坐7.下列图形符号中表示算法程序“判断框”的是()。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由程序框中的图形符号可知。8.下面是关于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认识()。通过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就可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全面评价通过考查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就可以

3、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进行评价数学学习的评价重在学习过程,对于学习结果不必看重数学学习的评价重在激励学生学习,而不是改进教师教学其中,不正确的为()。ABCD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基本理念:“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7分,共35分)9. 回答下列问题:(1)一年后的资金总额?(2)当n时,资

4、金总额是否趋于无穷?参考解析:10.某人从A处开车到D处上班,若各路段发生堵车事件是相互独立的发生堵车的概率如图2所示(例如路段AC发生堵车的概率是I/10)。请选择-条由A到D的路线.使得发生堵车的概率最小,并计算此概率。参考解析:显然P211. 参考解析:证明:由已知可得。整系数方程3x3+bx2+cx+8=0可分解为(qx-p)(x2+mx+n)=0,其中,m,n均为整数,展开后,得qx3+(mq-p)x2+(nq-mp)x-np=0与原方程比较得,q=3,-np=8。因为I, m均为整数,所以P整除8,q整除3。12.举例说明运用分析法证明数学结论的思维过程和特点。参考解析:从求证的结

5、论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保证前一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归结为这个命题的条件,或者归结为定义、公理、定理等,这种思维方法称为分析法。分析法证明的思维过程:用Q表示要证明的结论,则分析法的思维过程可用框图表示为:分析法证明的特点: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13.简述“尺规作图”的基本要求,并写出古希腊时期“几何作图三大问题”的具体内容。参考解析:尺规作图的基本要求:(1)尺规作图使用的直尺和圆规带有想象性质,跟现实中的并非完全相同;(2)直尺必须没有刻度,无限长,且只能使用直尺的固定一侧。只可以用它来将两个点连在一起,不可以在上画刻度:

6、(3)圆规可以开至无限宽,但上面亦不能有刻度。它只可以拉开成你之前构造过的长度。古希腊时期“几何作图三大问题”:这是三个作图题,只使用圆规和直尺求出下列问题的解,直到十九世纪被证实这是不可能的:(1)立方倍积,即求作一立方体的边,使该立方体的体积为给定立方体的两倍。(2)化圆为方,即作一正方形,使其与一给定的圆面积相等。(3)三等分角,即分一个给定的任意角为三个相等的部分。三、解答题(本大题1题, 10分)14. 参考解析:已知椭圆即为柱面x2+y2=1与平面:px+qy+z=0的交线。平面订经过坐标原点,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设椭圆上任一点P(x,y,z),则原点O与P的距离r的最大、小值即

7、为椭圆的长半轴与短半轴长。四、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15分)15.以高中阶段的函数概念为例,阐述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如何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参考解析:数学中有一些重要内容、方法、思想是需要学生经历较长的认识过程,逐步理解和掌握的。如函数、概率、数形结合、逻辑推理、模型思想等。因此,教材在呈现相应的数学内容与思想方法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积累,在遵循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螺旋上升是指在深度、广度等方面都要有实质性的变化即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要求。例如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函数

8、的思想方法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因此。教材对函数内容的编排应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分阶段逐渐深化。依据内容标准的要求,教材可以将函数内容的学习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通过一些具体实例,体会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从学生已掌握的具体函数和函数的描述性定义人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尝试列举各种各样的函数,构建函数的一般概念。第二阶段,再通过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具体函数的研究。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不断体验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体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及其在刻画现实问题中的作用。第三阶段,鼓励学生运用计算器、计算机

9、画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的图像,探索、比较它们的变化规律,研究函数的性质,求方程的近似解等,在这个过程中反复体会函数的概念,才能真正掌握,灵活应用。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共20分)16.案例:方式1实数有加法运算,那么下列集合的关系呢?方式2班里有会弹钢琴的,会打拳击的会(给出集合的并集的定义)方式3前面学习了集合,集合的表示、基本关系,接下来呢(1)分析三种引入方式的特点;(6分)(2)对于方式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哪些问题;(6分)(3)数学概念引入的关键点是什么?(4分)如何使数学概念的引人更加自然?(4分)参考解析:(1)方式一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实数加法运算人手,降低

10、了认知难度。但是集合间的运算的交、并、补、差与实数的运算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也有差别。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避免出现运算误区。方式二的引入,利用学生身边的人创设问题情景,降低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引发学生思维的共鸣。方式三的引入,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但是缺乏具体内容的回顾,只是简单地提及,不能够全面地顾及到班上的所有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复习达到降低对新知识认知难度的目的。(2)问题1集合之间是否也具备一些运算规律呢?问题2集合的并集运算与实数的加法运算有什么异同点?问题3集合的补集运算与实数的减法运算有什么异同点?问题4集合的交际运算

11、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什么?(3)数学概念的引入的关键点为:注意运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感性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创设具体情境,从具体事例抽象出数学概念。在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入概念时,注意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关注新旧知识的链接,尝试引入新的概念,这样引入容易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得到同化和建构。通过创设情境,从具体事例抽象出数学概念时要求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感性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经过思维加工产生认识飞跃,继而组织成完整的概念图式。在具体引入概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例、绘图或是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分析数学概念的特点,使学生思维由感性认识自然过渡

12、到理性认识。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17.“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是高中数学必修4中的内容。“经历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请完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过程”教学设计中的下列任务(1)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2)确定学生学习的难点;(3)写出推导过程。参考解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诱导公式以及平面向量,会向量的坐标运算,会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和夹角。能利用向量积求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2)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课的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独立探索,自己得出结果更是难点。凭直觉得出cos(a-)=cosct-cos是学生经常犯的错误,跟学生的直觉判断产生了偏差。学生学过的三角函数知识探索有关三角函数的问题是很自然的,鉴于学生独立地运用单位圆上的三角函数线进行探索存在一定的困难,把探索过程写进了教材,由于推导过程比较复杂,教材给了利用向量的方法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由于前一章刚学习了向量,学生应用不灵活。则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存在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教师资格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