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陕西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陕西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5年陕西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1.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公正的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 人民的民主权利,让国家 、兴旺发达;就是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让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得以 ,成功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保护 河清海晏 提升B.保证 歌舞升平 展示C.保障 政通人和 迸发D.保有 国泰民安 爆发2.“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不久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食品安全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来谋划,四个“最” _,一个“
2、确保” _。这样的宣示与承诺,对农产品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回应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切,更彰显了党和政府勇于担当_、为民纾困的坚强决心。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义正言辞 振聋发聩B.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C.抑扬顿挫 铿锵有力D.掷地有声 气壮山河3.各位评委带着的眼光参观了整个绘画展厅,并作出了公允的评价。A.欣赏B.观赏C.鉴赏D.鉴别4.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长期的 过程中,其音乐唱腔的风格与韵律都 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间小调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众多 的流派。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演变 融汇 标新立异B.演化 吸收 异彩纷呈C.传承 借鉴 家喻户晓
3、D.积淀 汲取 风格迥异5.这个已保存了数千年,早已闻名海内外的古城如今陷入了保护 ,城里人满为患,农家的生产生活已经严重影响到古城墙的 。A.绝境 安全B.困境 安全C.绝境 安危D.困境 安危【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 C解析:根据题干,区分词意可知,“保有”是拥有的意思,与后文的“人民的民主权利”不搭配,首先排除D项。“歌舞升平”与“国家”不搭配,并且含有贬义,不合语境,排除B项。“提升”与“智慧和力量”不能搭配,排除A项。“政通人和”指正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迸发”指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河清海晏”比喻天下太平。故答案选C项。2.答案: B解析:文段第三行出现了这样的“宣
4、示与承诺”,所以对应前面的两个空,形容“宣示”用“铿锵有力”,指声音响亮,形容”承诺”用掷地有声,指坚定。3.答案: C解析:此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语境搭配。由“并作出了公允的评价”可知,填入的词必须有欣赏和鉴定两层意思。鉴赏指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C。欣赏指领略玩赏;观赏指观看欣赏,两词均无“鉴定”的意思。鉴别指审查辨别,无“欣赏”的意思。故均不选。4.答案: B解析:考查语境搭配的实词与成语混搭填空。第一空根据最后一句的“从而形成了”可以判断,文段是要讲皮影戏的演化发展,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再看最后一空,“标新立异”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
5、形容敢于革新、勇于创造的精神,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纷纷呈现;“家喻户晓”形容人人皆知;“风格迥异”思想特点或艺术特点全然相反。文段是讲皮影戏形成了诸多流派,说明皮影戏的发展变化,而不是讲皮影戏的革新创造。可以排除A项。此外,第二空动作的对象是“精华”,“吸收精华”搭配得当。故正确答案为B。5.答案: D解析:此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和语境填空。“困境”意为困难的处境;“绝境”意为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用在此处,程度过重。“安全”即没有危险,不受威胁;而“安危”多偏指危险的一面。题干中的“古城墙”显然有危险,故用“安危”更贴切。故正确答案为D。甲遗失其为乙
6、保管的迪亚手表,为偿还乙,甲窃取丙的美茄手表和4000元现金。甲将美茄手表交乙,因美茄手表比迪亚手表便宜1000元,甲又从4000元中补偿乙1000元。乙不知甲盗窃情节。乙将美茄手表赠与丁,又用该1000元的一半支付某自来水公司水费,另一半购得某商场一件衬衣。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丙可请求丁返还手表B.丙可请求甲返还3000元、请求自来水公司和商场各返还500元C.丙可请求乙返还1000元不当得利D.丙可请求甲返还4000元不当得利【正确答案】 AD【答案解析】选项A正确。物权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根据有关民法理论,盗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即权利人丙有权请求丁返还手表。选项B错误。货币比较特殊,转移占有即转移所有。因此,货币不能发生返还请求权之诉,仅能基于合同关系、不当得利或侵权行为提出相应的请求。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本案中,乙从甲处取得1000元的补偿有合法依据,不构成不当得利。甲从丙处盗取4000元,属于违法行为,没有合法依据,构成不当得利,丙可以不当得利为由请求甲返还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