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整理me中学教育高中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整理me中学教育高中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 波)、大 气 削 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散射作用:空 气 分 子 或 微 小 尘 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 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垂直差异 对流层 大气温度随高度
2、增加而 降低,原因是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 。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 升高,原因是 该层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适合于高空飞机飞行。高层大气 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先是降低,一定高度后又上升很快。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选择性 性。平流层 臭氧 吸收紫外线;对流层 水汽、CO2 吸收红外线;反射:无选择 性。散射:有选择 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 地面 大气 宇宙空间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下垫面因素、气象因素 。第三节 大气环境(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
3、布和移动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原理: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 气温 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气压 差 异,引起大气运动 受热上升 形成:地面冷热不均 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 气压 差异水平运动 冷却下沉 形成热力环流(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风向与等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压线平行 风向和等压线 斜交 摩擦力:(近地面、方向与风向 相反)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削弱作用大气逆辐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形成因素:热力 因素,如 赤道 低气压带和 极
4、地 高气压带 动力 因素,如 副极地 低气压带和 副热带 高气压带 低纬环流和信风带(030)中纬环流和西风带(3060)高纬环流和极地东风带(6090)地面表现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为风带(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 随季节而变化的南北移动 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 北 移,冬季 南 移。南半球则相反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
5、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温室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 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 P30图 2.3)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
6、;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 温度由高到低是 ABCD。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 BACD。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 城市热岛 环流 成因:人类活动释放大量废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 意义:(1)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市;(2)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交叉污染。海陆风 白天:陆地温 度高于海洋,吹海风。夜晚:陆地气 温比海洋低,吹陆风。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7、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垂直差异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云雨雪等天气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原因上升很快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性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水汽吸收红外线反射无选择性散射有选择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山谷风 白天山坡增温强烈
8、,空气沿山坡爬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迅速冷却,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参看课本 P31图 2.5、2.6、2.7)类型 成因 风向特点 高空大气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参看课本 P34图 2.10)气压带 名称 分布 成因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压带 0附近 热力作用 受热膨胀上升 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 30附近 动力作用 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 炎热干燥
9、 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 60附近 动力作用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 温和湿润 极地高压带 南北纬 90附近 热力作用 冷却下沉 寒冷干燥 风带 名称 风向 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 南半球 低纬信风带 东北风 东南风 炎热干燥 中纬西风带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暖湿润 极地东风带 东北风 东南风 寒冷干燥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参看课本 P37图 2.13、2.14)时间 亚洲大陆 太平洋 七月: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10、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显著)一月: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阿留申低压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垂直差异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云雨雪等天气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
11、为密切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原因上升很快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性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水汽吸收红外线反射无选择性散射有选择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季风环流(参看课本 P38图 2.15)成因 风向 气候类型 分布范围 东亚 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 月 西北风 7 月 东南风 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 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 月 东北风 7 月 西南风 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3.副热带高压
12、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雨带 位置的影响 45 月(春末)雨带位于华南,华北出现春旱 6 月(夏初)长江中下游梅雨 78 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出现伏旱 副高异常对我国水旱灾害的影响 副高(夏季风)势力弱,南涝北旱;副高(夏季风)势力强,北涝南旱。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1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参看课本 P41图 2.18、2.19、2.20)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运动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过境前 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湿度大,天气温暖晴朗 受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湿度小,天气低温晴朗 连续性降水
13、 过境时 大风、降温、雨雪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下降,气温升高,天气转晴 降水位置 锋后 锋前 天气实例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寒潮、沙尘暴 华北春雨连绵 长 江 中下 游 的梅雨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参看课本 P44图 2.22)低压系统 高压系统 气压状况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气压梯度力方向 从四周指向中心 从中心指向四周 气流流向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中心上升 顺时针辐散中心下沉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中心上升 逆时针辐散中心下沉 天气状况 阴雨 晴朗干燥 我国的典型天气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
14、的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垂直差异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云雨雪等天气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原因上升很快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性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水汽吸收红外线反射无选择性散射有选择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
15、容易被散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应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如下表:北半球气旋 右手半握,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逆时针辐合 北半球反气旋 右手半握,拇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顺时针辐散 南半球气旋 左手半开,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顺时针辐合 南半球反气旋 左手半开,拇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逆时针辐散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
16、的结果。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典型地区 热 带 热带雨林 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亚马孙河流域 刚果河流域 热带草原 气候 南北纬10南 北纬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明显 交替 非洲中部、巴西、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 热带季风 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雨季集中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 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大陆内部和西岸 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旱少雨 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亚热带
17、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5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 季 高 温 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我国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 30 40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 季 炎 热 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地中海沿岸 温 带 温带季风 气候 南北纬 35 55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 季 高 温 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我国华北、东北 朝鲜半岛、日本 温带大陆性 气候 南北纬 40 60大陆内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全年少雨 亚欧大陆、北美 大陆的内陆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 40 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西欧 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
18、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垂直差异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云雨雪等天气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原因上升很快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性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水汽吸收红外线反射无选择性散射有选择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学习必备 欢迎
19、下载 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垂直差异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云雨雪等天气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原因上升很快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性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水汽吸收红外线反射无选择性散射有选择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