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5965622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 m/sB.学生期末考试试卷厚度大约150,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久D.全新的28铅笔长约18 cm2.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C.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臼气”,这是液化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熔化现象3.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用扫把将地面上

2、的水摊开 B.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4.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邵阳市举办了全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解释相符的是()A.清澈见底-光的反射 B.坐井观天-光的折射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 D.波光粼粼-光的反射5.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 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6.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屏上标出了 户屏太 阳 酎、三个区域,其中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的区域和能识句%别人民币真伪的区域应

3、该是()口A.区域能升温,区域能识币 B.区域能升温,区域能识币C.区域既能升温,又能识币 D.区域既能升温,又能识币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B.虚像既能呈现在光屏上也能被人眼观察到C.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小D.在岸边看水的深度比实际深度浅,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8.东南亚地区生活着一种射水鱼,它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能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水中,实现捕食。下 列 光 路 图 能 表示射水鱼观察水面上小昆虫的是。选择理由_ _ _ _ _ _。9.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

4、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据 图 像 可 以 判 断。A.2s-5s内,小车做匀速运动;B.O 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C.O-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D5s-7s内,小车运动了 6?。选择理由。第 2 页,共 18页10.给下列的数据补上合适的单位: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一辆小汽车在高 速 公 路 上 的 正 常 速 度 约100。11.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 产生的。倒 车 雷 达 利 用(选 填“超声 波”或“次 声 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声呐也是利用它来工作的,但我

5、国“嫦 娥 三 号”月球探测器却不用声呐来探测周围目标,原因是 O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距凸透镜30c机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3.如图所示,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他 们 共 同 的 工 作 原 理 是.14.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 中 入 射 光 线 是(用字母表示),折射角等于 度,界面的(选 填“上、“下”或“左”、“右”)方是玻璃。1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 8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6、B16.“井 底 之 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如图所示,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有一只青蛙,它 的 视 野范围如图。所示。大雨将井全部灌满水,若 青 蛙 仍 在P点,请你 在 图b中画出青蛙视野发生变化后的大致情况。D视野17.如上图所示,己知入射光线,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18.晓明对着对面的山头大声喊叫,5 秒后听到回音,请问晓明距离山头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 4 0 m/s,要有公式和计算过程)。第4页,共18页19.夏天游泳后上岸,为什么感觉凉,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20.如表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数据.当水温上升到91久时,每 隔 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7、,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时间/min012345678温度/冤919395979999999999(1)如 图 甲 所 示 实 验 装 置 中 的 错 误 之 处 是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 的 沸 点 为;图丙中(填“A”或“8”)是水沸腾前的情景;(4)实验中发现,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写一种原因即可)21.小明进入光学实验室进行中考二轮复习时做了如下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明发现能前后弯折的纸板(如图甲)不仅能呈现光路,还能探究反射光线、入 射 光 线 和 法 线 是 否

8、。(2)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他 用 较(选 填“薄”或“厚”)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探究。他在找准像的位置后,画出了 A、B、C三点做标记(如图乙),在测量物距和像距时,他应分别测出_ _ _ _ _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并加以比较,经本次实验得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的。(3)在利用如图内所示的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可供选择的凸透镜有:4(焦距15cm)和B(焦距50cm),小 明 应 选 择(选 填 A”或B).该图的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 成 像 规 律 在 生 活 中 的 应 用 是。2 2.如 图 1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小美将蜡烛置于图中

9、A 处时,移动光屏到。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小美把蜡烛移动到B 处,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填“左”或 右”)移动,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的实像。随后,小美又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发现在光屏上也呈现一个清晰的实像,这 个 现 象 说 明 光 路 是。(3)在(2)后,小美的同学小丽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小丽将光屏(此时光屏已在左端)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变得清晰。请你判断小丽的眼睛与如图2所示的(填“甲”或“乙”)图中所表现的状况相同。第 6 页,共

10、 18页皿001 06 08 QL 09 0,O f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iiiiliiiiliinliiiiliiii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九=4 x-m/s l.l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3.68、10张纸的厚度大约为1/w,学生期末考试试卷厚度大约O.lnrni=lO n 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人体正常体温在37K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久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aw,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18cm左右。此选项符

11、合实际。故选。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2.【答案】C【解析】解:A、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以 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是手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冰,这是凝固现象,故8错误;C、打开冰箱门,看见冒白气,“白气”的形成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

12、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错误。故选Co(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3)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本题用生活中的事例考查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第8页,共18页3.【答案】3【解析】解: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的蒸发,故 A 正确.8、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可减小蒸发面积,控制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减慢液体蒸发,故 B错误.C、把衣服上的水通过外力挤掉一部分,衣服上的水是减少了,

13、但这与加快蒸发没有联系,故 C 错误.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减小蒸发面积,控制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减慢液体蒸发,故错误.故选A.加快液体蒸发快慢的措施有三个: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将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与以上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同时,由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在这里也通常结合可知变量法以实验探究的题目来考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4.【答案】D【解析】解:A、池底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

14、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池底的上方,所以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即清澈见底-光的折射,故 A 错误;8、坐井观天指在井中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 8 错误;C、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 C 错误:。、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光在两种介质表面传播时会发生反射,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故。正确。故选:Do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

15、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成语,综合了光学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5.【答案】A【解析】解:小明坐在座位上,妈妈的意思是让她相对于座位没有位置的变化,即相对静止。小明相对于树木、迎面的行人、超越的汽车都有位置的变化,即都是运动的,2、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o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参照物,即事先被选定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别动”的意思是小明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

16、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也不同。6.【答案】A【解析】解:(1)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B到A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2)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红外线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很快,即在;(3)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可以识别钱币,即在。故选:Ao(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上会出现七种颜色的光,从上到下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2)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在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

17、;(3)紫外线的用途: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杀菌;能促使维生素。的合成。本题考查了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7.【答案】A第 10页,共 18页【解析】解:A、开凿隧道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故 A正确;8、是否用光屏能呈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呈接不到。但虚像能被人眼观察到,故 8 错误C、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正立等大的虚像”可知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不变,故 C错误;。、从水底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

18、,就会觉得水的深度比实际的浅了。故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故。错误。故选:Ao(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3)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正立等大的虚像;(4)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上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平面镜成像特点、光折射规律的应用等多个知识点,属基础内容的考查,熟记相关内容即可。8.【答案】力 水面上方的昆虫反射的光射向水面,发生折射,再进入射水鱼的眼睛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析】解:射水鱼

19、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的昆虫,是因为水面上方的昆虫反射的光射向水面,发生折射,再进入射水鱼的眼睛中,因此光的传播路线是由空气T水中,故4B错误;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正确,C错误。故答案为:D;水面上方的昆虫反射的光射向水面,发生折射,再进入射水鱼的眼睛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完成折射光路

20、图。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光路图的画法,常出现的问题是不能确定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明确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光的传播路线是由空气T水中是关键。9.【答案】B平均速度是对应一段路程与时间之比【解析】解:A、由图像可知,2s5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不变,处于静止状态,则通过路程为0,故 A 错误。B、由图像可知,在0 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2m,小车的平均速度,=?=等=t f 5s0.4m/s,故 8 正确;C、由图像可知,在0 7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6?,小车的平均速度 =:=舞七0.8 6 m/s,故 C 错误;D、由图像可知,5s7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6m-2m=4 m,其平均速

21、度是:v=二=-=2m/s 故。错误;f 2s 故答案为:8;平均速度是对应一段路程与时间之比。(1)由s-t 图像找出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2)物体的s-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s-t 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此题考查图像的分析能力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是一道学科综合题;注意这类题是中考的一个热点.10.【答案】如 km/h【解析】解:5枚一元硬币叠放的高度在1cm左右,所以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在0.2cm=2nvn左右;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速度在100km 左右。故答案为:?;km/h此题考查我

22、们对常见物体长度、速度的估测,根据对常见物体和长度、速度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第 12页,共 18页11.【答案】振动 超声波 真空不能传声【解析】解: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振动产生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月球探测器却不用声呐来探测周围目标,原因是月球上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答案为:振动;超声波;真空不能传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们可以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如利用回声定位制造的倒车雷达。真空不能传声。此题考查

23、声音的产生、超声波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12.【答案】15【解析】解:蜡烛距凸透镜30”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物距等于二倍焦距,u=2f=3 0 c m,则/=15cm。故答案为:15。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13.【答案】18;-1 6;液体热胀冷缩【解析】解: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都为1。口 由图知,甲温度计数字从左到右越来越大,所以显示的是(TC以上的温度,此时的温度为18。5乙温度计数字从左到右越来越小,所以显示的是0以下的温度,此时的温度为-1 6。二他们都

24、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答案为:18;-1 6;液体热胀冷缩.温度计读数之前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液柱上面对应的刻度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并注意分清零上还是零下.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此题考查温度计的读数和原理,明确刻度规律是正确读数的关键.14.【答案】EO 4 5 左【解析】解:由图可知,Z-BOE=6 0,所以4coE=90。-6 0。=30。,ffijz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30。,可知CO为法线,AB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 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0 尸为反射光线;折射角为NGOC=

25、4 5。,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知界面A 8的右边是空气,左方是玻璃。故答案为:E O;45;左。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法线,从而确定界面,则可首先确定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入射光线,最后确定反射光线。15.【答案】解:先作出端点A、8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4、B,用虚线连接4、夕即为物体A 8的像,如图所示:【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8的像点4、B,连接4、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本题考查了如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作出物体在平面镜

26、中所成的像时,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就能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一定要掌握这种技巧。16.【答案】解:当井里灌满水后,光线照到水面会发生折射现象,由于光是从空气射向水,所以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因此井底之蛙看到的视野范围比没水时会看到更大;变化的大致范围如图中两条入射光线之间的阴影区域所示:【解析】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第 14页,共 18页当井中灌满水时,光由空气进入水中,在水面上要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画出大致的光线传播路径,确定青蛙的视野范围。解决此类实际问题,要结合光的传播进行处理分析。在 P点放一点光源,根据折射定律,作

27、出两条经过井口两顶点的两条折射光线,根据光路可逆,箭头方向改为相反即可。1 7 .【答案】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解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1 8 .【答案】解:根据题意5 s 是声音来回传播的时间,那么声音从晓明到山头传播的时间为:t =:x 5 s =2.5 s,由u =:可得晓明距离山头的路程为:s=vt=3 4 0 m/s x 2.5 s

28、=8 5 0 m。答:晓明距离山头的路程为8 5 0 7%【解析】声音从人传递到山头后再反射回来,总用时5 s,那么可求单程时间,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变现即可求路程。本题考查了回声的运用及速度公式的计算,属于基础知识考题。1 9 .【答案】解: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身上沾的水由于蒸发会从身上吸热,所以感觉凉。【解析】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汽化现象的知识,解题时要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会灵活应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问题2 0 .【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9 9 B水的质量太多(或水的初温太低)【解析】解:(1)图甲装置中的错误

29、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2)根据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3)由图像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9 9汽,说明水的沸点为9 9久:丙图A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丙图B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4)造成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多,水的初温太低,加热时烧杯没有加盖造成了热量的散失等。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2)见解析;(3)9 9;B;(4)水的质量太多(或水的初温太低)。(1)温度计使用的过程中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

30、滑的曲线连接起来;(3)根据沸点的概念(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结合图像确定出沸点:掌握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4)要想缩短水的沸腾时间可从水的质量、初温等多个角度考虑改进。此题主要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在 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应能熟练装配实验的装置,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考查了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及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要知道水在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在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2 1.【答案】在同一平面内 薄A、C相 等A照相机【解析】解:(1)将纸板的左半部分向前后翻

31、折,就不会看到反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第 16页,共 18页才能够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共面。这说明光屏可以验证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由图可知,要分别测出物体和想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则应分别测出A、C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经多次试验得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3)因为实验室的光具座的长度约为1 m,选 择1 5 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才能方便观察物距大于2倍焦距、大 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小于焦距时的各种成像的规律。由

32、图可知,u=4 0 c m 2 f,该图的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那么这个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故答案为:(1)在同一平面内;(2)薄;4、C;相等;(3)4;照相机。(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实验时应分别测出物体和想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并加以比较。(3)选用凸透镜的依据是光具座的标尺刻度范围,若透镜的焦距过大,则有可能出现光具座的端点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满足不了物距或者像距大于二倍焦距这个要求,导致不易

33、观察物体在凸透镜中的各种物距下的成像情况。若焦距过小,则会出现研究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的成像情况时,改变物体位置,容易超过其范围:超过二倍焦距,或低于一倍焦距。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 2 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2 2.【答案】1 0.0右 放 大 可 逆 的 乙【解析】解:(1)由图知,u=v=20.0cm,则可知2 0.0 c m=2/,f=1 0.0 c m;(2)把蜡烛移动到8处,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应将光屏远离透镜,向右移动;此时物距

34、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2/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凸透镜成像的光路是可逆的;(3)在上述(2)操作的基础上,小丽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当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说明小丽的眼镜片使光线提前会聚成像,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即远视眼镜;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过弱,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后,如图乙所示。故答案为:(1)10.0;(2)右:放大;可逆的;(3)乙。(1)当物距等于4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 根据其结合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得出结论;(2)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分析;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光发生折射,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根据像的位置变化判断眼镜对光线的作用,根据其判断出眼镜的种类;当人的眼睛的晶状体的调节出现故障时,就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或后方,而形成近视眼或远视眼。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关键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作用,属于基础问题的考查,难度不大。第 1 8 页,共 1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