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经济经济学经济经济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经济经济学经济经济学.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 题型:(1)单选;(2)多选;(3)填空;(4)简答;(5)论述。第一章导论 1.劳动力配置主要有两种基本方式:(1)按照计划的方式进行分配(计划配置),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分配;(2)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分配(市场配置),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引导流向。2.为什么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简)社会财富的增长与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密切相关,如果各生产要素配置的 比例不合理,那么就意味着生产资源的浪费,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损失。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取决于支配它、利用它的其他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具有能动性的劳动力资源,从根本上 说,取决于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合理地配置
2、劳动力资源是提高生产办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 素。3.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多、简)(1)影响和决定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2)按照第一、二、三产业的顺序配置劳动力资源;(3)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4)社会性;(5)经济性;(6)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4.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 合体。它具有(1)集合性;(2)相关性;(3)目的性;(4)环境适应性 的特点。(多)5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看,系统科学方法论具有以下特征:(多)
3、(1)综合性;(2)整体性;(3)定量性;(4)最优化;(5)另外具有有效性、信息化、人一机系统最佳处理问题方法等特点。第二章宏观劳动力配置原理 1.劳动力: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 用的 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名)2.劳动力资源:也被称为人力资源、劳动资源,它是指一定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上拥有的具 有劳动 能力的人口的总称。劳动力资源包括现实劳动力资源和潜在劳动力资源两部分。(名)3 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等资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简)(1)具有能动性;(2)具有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3)具有价值和使用
4、价值两重性;(4)具有时效 性。4 劳动力配置:是指社会经济中全部劳动力资源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的分配比例及使用 情况。(名)5.劳动力配置规律:是指劳动力在各产业、各部门、各行业、各劳动岗位之间的分布次序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名)6 我国三次产业的范围划分:(1)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2)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3)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7.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哪些?(综)(1)物质技术因素;物质技术因素是与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和利用情况有关的诸因素。物质技术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有:劳
5、动手段;能源;劳动对象;生产工艺;生产力布局。(2)社会经济因素;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劳动力生产要素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积极、最革命的要素,它的利用状况直接决定 着其 它生产要素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劳动力的产出与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呈正相关关系;劳动组织;有效的劳动组织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调动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的 积极性。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劳动者的生活条件。(3)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一些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天然资源等也会影响到劳动生产率。恶劣的自然条件会增加物力、财力的消 耗,而良好的自然条件则会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社会生产关系是影响劳动生产
6、率的主要社会条件之一,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产品的 分配形式也不同,最终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也不同。有效的分配制度能够调动劳动者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激发劳动者的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8.产权结构通常具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多)(1)排他性拥有者和使用者享受资源带来的成本和收益的权利。(2)可转让性 产权可以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进行转让。(3)强制性一一产权是受到保护而不容侵犯的。9.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制度包括:(多)(1)户籍制度;(2)工资制度;(3)社会保险制度;(4)劳动就业制度。第三章 我国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的历史变革 1.“三结合”的就业方针:1980年 8月党中央在
7、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 径,也就是提出了在全国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 合的方针,即“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名)第四章劳动力流动与配置 1.劳动力流动:也称劳动力迁移或经济活动人口的迁移,一般具有双重含义,即地域性迁移和行业性迁移。概 括地说,劳动力流动指劳动者以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为主要动机而产生的移动。通俗地讲,劳动力流动就是 劳动力因变换工作岗位、职业或工作区域而产生的移动。(名)2.劳动力流动的类型:(多)学习提升能力进行分配计划配置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分配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分配市场配置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引导流向
8、为什么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简社会财富的增长与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密切相关如果各生产要素配置他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具有能动性的劳动力资源从根本上取决于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是提高生产办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多影响和决定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社会性经济性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它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的特点多(1)岗位之间的流动;(4)产业之间的流动;(2)职业之间的流动;(5)地区之间的流动;(
9、3)单位之间的流动;(6)国际间的流动。3 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成本包括:(多)(1)直接成本;(2)机会成本;(3)心理成本;(4)风险成本。4.劳动力流动的收益包括:(多)(1)直接收益;(2)间接收益;(3)心理收益。第五章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 1 城乡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具的特点:(简)(1)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镇转移;(2)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3)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4)劳动力资源继续流向经济收入高的行业和单位。第六章产业结构与劳动力配置 1 影响产业间劳动力配置的因素:(综)决定和影响产业间劳动力配置的因素较为复杂,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其他政治因
10、素等。具体包括:(1)工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信号是引导和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信号,是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主要杠杆。从劳 动力派生需求的特点来看,工资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求状况,但本质上是社会需要劳动力生活 的物质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行业工资差距是引导劳动力人力投资和流向的主要信号。(2)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水平。从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来看,在农产品的消费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城镇较农村的消费水平高。随着城乡居民收 入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加,根据派生需求的性质,农业部门自然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从城乡居民对工业产品的消费来看,城乡居民在工业产品的消费
11、上也表现出较大的差距。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 平的提高,对工业产品的消费会随之提高,那么工业部门就需要增加工业部门的劳动力配置。第七章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 1 决定农业劳动力配置的因素:(简)(1)农业劳动生产率;(2)社会总人口规模和结构;(3)工资及收入水平;(4)农产品消费水平提高的变动;(5)工业化进程;(6)农产品贸易;(7)农业政策;(8)社会因素。进行分配计划配置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分配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分配市场配置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引导流向为什么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简社会财富的增长与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密切相关如果各生产要素配置他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具有能动性的劳动力资源
12、从根本上取决于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是提高生产办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多影响和决定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社会性经济性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它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的特点多2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标志条件:(选)(1)非农产业的发展;(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行分配计划配置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分配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分配市场配置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引导流向为什么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简社
13、会财富的增长与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密切相关如果各生产要素配置他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具有能动性的劳动力资源从根本上取决于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是提高生产办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多影响和决定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社会性经济性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它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的特点多(1)发展战略的影响;(2)技术因素;(3)结构调整因素;(4)劳动力素质。3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选)(1)生产方式的制约
14、;(2)生产力水平的制约;(3)农业剩余劳动力素质的低下,限制了城镇非农产业对其的吸纳水平。4 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措施:(综)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既需要从农业内部想办法,也需要从非农部门想办法。具体措施如下:(1)拓展农业发展空间;(2)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3)深化制度革新,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4)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城市化进程;(5)加快发展第三产业;(6)积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7)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8)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第八章工业劳动力配置 1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名)2 工业部门就业量
15、下降的原因:(简)第九章第三产业劳动力配置 1.克拉克的产业分类法:(简)(1)第一产业包括农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狩猎业;(2)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土木建筑业、供电业、煤炭业、上下水道业;(3)第三产业属于无形计算器生产部门,包括批发商业、零售商业、银行业、信托业、一部分运输业、服务业。2 我国第三产业具体地说主要可分为四个层次:(简)(1)第一层次为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2)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勘察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种类技术服务业等;(3)第三层次为提高科
16、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4)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3 第三产业劳动力的配置具有以下特点:(综)(1)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具有统一性。(2)发展第三产业必须依据生产发展的顺序性。(3)发展第三产业必须有有限需要和无限需要的辩证法。(4)第三产业服务劳动的层次、顺序性和无限性,决定了第三产业的弹性及容纳劳动力的“弹性空间”。(5)第三产业劳动是服务性劳动,但服务性劳动并不都是第三产业劳动。(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构成的变动,我国将逐步进入劳动
17、力向第三产业大转移的时期。由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构成受到人们消费构成的制约,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 移,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人们消费构成的变化所决定。当人们的消费构成中对第三产业 的需求数量很少时,第三产业是不能迅速发展起来的。旧书补充 1 劳动力配置系统的层次有哪些?(简)(1)生产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及其比例;学习提升能力 第 4 页(共 13页)知识改变命运(2)劳动力在产业部门所有制地区之间的配置;(3)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以及就业意识。进行分配计划配置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分配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分配市场配置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引导流向为什么劳动力
18、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简社会财富的增长与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密切相关如果各生产要素配置他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具有能动性的劳动力资源从根本上取决于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是提高生产办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多影响和决定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社会性经济性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它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的特点多2 第三产业的特征是什么?(简)(1)第三产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2)生产过程比较特殊,是边生产
19、、边流通、边消费;(3)具有广泛的就业弹性。3 梯度转移模式: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流动,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名)4 跨梯度转移模式:劳动力由第一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流动。(名)5.克拉克定理:劳动力的流动有梯度转移模式和跨梯度转移模式。即劳动力除了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流动,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外,还会由第一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流动。(名)6 世界人口和劳动力增长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简)(1)第一阶段的趋势是自然增长率低,人口的增长速度比较慢;(2)第二阶段的趋势是自然增长率高,人口的增长率迅速增长;(3)第三阶段的趋势是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7.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
20、什么高于城市?(简)(1)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于工业;(2)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落后于城市,医疗卫生条件差;(3)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发挥作用比城市晚。8“剪刀差”:农产品出售价格低,而购买的工业品价格高所形成的差距。(名)9.确定三大产业劳动力配置数量的原则是什么?(综)(1)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按照一、二、三产业的顺序进行配置;(2)处理好政治上的需要和经济上的可能的关系;(3)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4)处理好国内需要和国际市场变动的关系;(5)先部门内平衡,后部门之间平衡;(6)处理好长期和短期的关系。10.如何利用价格机制消除剪刀差对劳动力配置的影响?(简)(1)采取调整价格的办
21、法缩小剪刀差,具体包括:降低销售到农村的工业品的价格;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2)提高农业生产率,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超过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以此办法来消除。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题 1 简述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答:宏观劳动力配置主要是从制度和经济的角度研究如何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空间上的有效利 用和合理配置,其内容包括:(1)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 源宏观配置的特点及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2)根据一定的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经济 效率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如何从制度层面上改善劳动力配置的政策
22、建议。(3)历史地分析劳 动力资源配置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2.克拉克定理 答:克拉克定理:由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的发展以及生产的可能性,所有国家都将出现劳动力由第 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流动的趋势。参见旧版教材 第 76页 3.简述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与第一题重复)进行分配计划配置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分配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分配市场配置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引导流向为什么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简社会财富的增长与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密切相关如果各生产要素配置他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具有能动性的劳动力资源从根本上取决于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合
23、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是提高生产办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多影响和决定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社会性经济性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它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的特点多答:宏观劳动力配置主要是从制度和经济的角度研究如何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空间上的有效利 用和合理配置,其内容包括:(1)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 宏观配置的特点及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2)根据一定的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对劳
24、动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 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如何从制度层面上改善劳动力配置的政策建议。(3)历史地分析劳动力资 源配置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4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名词解释 答: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中由于工业品价格长期高于价值,而且越来越高,农产品价格长 期低于其价值,而且越来越低,两者形成的剪刀差。参见旧版教材 第 386页 5、总体上农产品消费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有何关系?(简答)答: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业、农业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得越快,人们 生活水平提高得越快,具体考察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农产品消费水平提高的关系
25、时,具有如下特点:(1)在农业 劳动生产率水平一定的情况下,还取决于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数量,农业劳动生产率虽然提高了,如果从农业部 门抽调出去劳动力过多,因而使从民的家产品总量增加很少或不增加,甚至减少,这就使人民的农产品消费水 平提高很慢、不提高,下降。(2)单位家产品消费水平提高速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相反,单位人 口农产品消费水平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成反方向变化,社会劳动生产率之所以会高,是因为工业劳动生产率 比农业高;而又把更多的劳动量投入部门的结果。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得越快,单位人口农产品消费水平增长得越慢,(3)由此看来,不能笼统地根据社会
26、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程度来 看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程度,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要依据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是从价值量增长所提供的可 能性去理解。参见旧版教材 第 357页 6 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名词解释)答:指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间的依次流动,顺次转移,即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流动,由第二产 业向第三产业流动,如英、美两国。参见旧版教材 第 76页 7 简述系统科学方法论的特征。(选择、填空)答: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 集合体。它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点。第 14、15页 8、与劳动经济学其它科目相比较,
27、试述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简答)答:1)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即包含有宏观的影响和决定因素,也包含有微观的影响因素。2)按照第一、二、三产业的顺序配置劳动力资源。3)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的特殊性:社会性;经济性;变 动性和相对稳定性。9.何谓直接社会劳动?(名词解释)答:就是指生产一种产品所耗的劳动,无需经过交换就能直接得到社会的承认的劳动。10 劳动力配置决策 (名词解释)答:劳动力配置决策就是国家、单位或者个人,根据对未来的预见,对劳动力合理配置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和 作出的决定等 11.信息方法(名词解释)答: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看作借助于信息的获得、传递、加工、
28、处理而实现其有目的性的运动的一种研究 方法。12、简述不能把第三产业笼统地说成“非生产产业”或“纯消费部门”的原因。答:(1)第一、二、三产业划分法所依据的是其产品在人们的消费结构中所处的层次不同(有生存需要、有发 展需要、有享乐需要)、产品形态不同(有形产品、无形产品)、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分离适度不同,而并不 是根据它是否属于生产性部门或消费部门。(2)第三产业部门虽然产品有有形与无形之别,形态各异,但都是 人类劳动时间的耗费,其劳动过程或其结果,不但能产生满足人们需要的具体效果,创造使用价值,并且都同 样是价值形成过程,如同第一、二产业部门一样创造价值。(3)第三产业中的教育、医疗、科学技
29、术和信息等,不但创造价值,而且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日益成为生产力中的核心和精华。参见旧版教材第 246页 进行分配计划配置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分配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分配市场配置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引导流向为什么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简社会财富的增长与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密切相关如果各生产要素配置他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具有能动性的劳动力资源从根本上取决于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是提高生产办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多影响和决定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社会性经济性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
30、系且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它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的特点多13、劳动力资源(名词解释)答:劳动力资源也被称为人力资源、劳动资源,它是指一定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上拥有的具 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劳动力资源包括现实劳动力资源和潜在劳动力资源两部分。14、劳动力配置规律(名词解释)答:劳动力在各产业、各部门、各行业、各劳动岗位之间的分布次序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15.劳动力配置原理(名词解释)答:劳动力配置原理是指一切社会形态的劳动力在各产业,各部门中分配的一般的共同的趋势与规律。16、劳动生产率(名词解释)答:劳动生产率是反映劳动者
31、从事产品生产的能力和效率的指标。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和效率用劳动消耗量(劳动时间)与劳动成果的比例来表示。17.跨梯度转移模式(名词解释)答:是指打破了三个产业间的依次流动,表现为劳动力由第一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流动,第二产业则变化不大,如日本。参见旧版教材 第 76页 18.简述劳动力的含义。答:关于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即劳动者;三是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即社会劳动力。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涵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马克思作了精辟的解释: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 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
32、力和智力的总和。”19试述工业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决定及影响因素。答: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不仅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 其它部门一样,工业部门的劳动力配置同样受到工业部门的工资率、技术构成、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影响。另 参见 56题。2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试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优化结合关键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填空、简答)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优化结合关键在于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其重要原因在于:(1)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两者结合起来形成生产过程。(2)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是劳动力自由流动和 优化配置的前提。(3)劳动力的个人所有体
33、现了价值规律的客观作用。21简述世界人口和劳动力增长的总趋势。(简答)答:(1)第一阶段的趋势是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初期和中期,人口的增长速度也比较慢,自然增长率低,人口的增长速度比较慢;(2)第二阶段的趋势是出生率无大变动。但死亡率大大降低,人口净增率大大 提高,自然增长率高,人口的增长率迅速增长;(3)第三阶段的趋势是由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现代 化和人口政策的影响,出现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旧版第 113、114、115页 22、影响工业生产资料增长的因素有两哪两个?答:其因素有两个:(1)一定时期内社会所拥有的生产资料总额;(2)生产资
34、料总额中,工业生产资料所占 的比例。参见旧版教材 第17 5、176页 23、简述如何判断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分配计划配置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分配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分配市场配置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引导流向为什么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简社会财富的增长与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密切相关如果各生产要素配置他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具有能动性的劳动力资源从根本上取决于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是提高生产办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多影响和决定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社会性经济性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
35、别又有联系且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它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的特点多答:判断社会劳动力资源是否有效的标准应该包括:(1)劳动力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2)物化劳动和 活劳动是否得到节约。(3)自然资源是否得到较充分的开发利用。(4)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5)劳 动生产率是否得到提高。24.为什么说农村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在一定历史时期高于城市?。(简答)答:(1)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落后于工业;(2)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落后于城市,医疗卫生条件差;(3)计划生 育政策农村发挥作用比城市晚。参见旧版教材 第 141页 25、简述
36、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要制度包括哪些。答:从不同的制度层面上看,有国家劳动制度、产业和行业劳动制度、地区劳动制度,以及企业劳动制度。不 同的制度,对于劳动者个体的影响是不同的。国家劳动制度是最高的制度层次,其它的劳动制度是在国家劳动 制度的约束下制定更加具体和针对性的制度,不能与国家层面的制度相矛盾。用人单位、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劳动者个人的行为要在国家劳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经济活动。目前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制度包括户籍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26.符合首要经济规律要求的社会劳动力变动,工业农业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和总产值都应有所提高。简述这样 的社会劳动力变动的好处。答:只有
37、这样的社会劳动力配置效益才能取得最优经济效果,具体如下好处:(1)有利于扩大再生产的顺 利实现;(2)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度发展;(3)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4)总之,考虑社会劳动总量 在农业和非农业部门的配置时,决就应只考虑社会劳动生产率和总产值的增长,而忽略工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 高的意义。参见旧版教材 第 169、170页 27、非农业部门劳动数量变动的总趋势是什么?(论述)答:(1)非农部门劳动力不仅在社会劳动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而且绝对量也在增加。(2)非农业劳动 力主要包括工业和第三产业部门的劳动力。(3)工业部门劳动数量变动主要决定于固定资产增长和技术构成的 不断提高。(4)
38、产业发展次序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5)总结:产业部门生产 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决定了人的消费导向转向第二、三产业,因此,非农业部门的劳动数量在增加。旧版 第 152页 28.简述克拉克的产业分类法。答:(1)第一产业包括农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狩猎业;(2)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土木建筑业、供 电业、煤炭业、上下水道业;(3)第三产业属于无形计算器生产部门,包括批发商业、零售商业、银行业、信托业、一部分运输业、服务业。参见旧版教材 第 244页 29简述劳动力大转时期的主要特征。答:主要特征:(1)农业部门不仅把它本部门自然增长的劳动转移出去,而且还要把它
39、基期原有的劳动为也部 分转移出去。即农业部门劳动力的绝对量会减少,它的相对量即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会急剧降低。(2)农业部门劳动绝对量减少,所占比重剧烈下降,非家业部门劳动力大大增加,所占比重急剧上升。参见旧版教 材第 318页 30.工农业商品交换的使用价值的量的比例,既取决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也取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变 动。简述三者之间变动的几种情况。(选择、填空、简答)答:(1)如果农业劳动生产率不变,则农产品交换的工业品数量就与工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例;(2)如果 工业劳动生产率不变,则农产品交换的工业品数量就与工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3)如果工业劳动生产率与 农业劳动生产率按
40、相同或相反方向作同幅度变动,则两种物品交换的交换价值不变。参见旧版教材 第 390页 31简述城乡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答:具体来看,城乡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进行分配计划配置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分配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分配市场配置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引导流向为什么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简社会财富的增长与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密切相关如果各生产要素配置他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具有能动性的劳动力资源从根本上取决于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是提高生产办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多影
41、响和决定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社会性经济性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它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的特点多B W 0ODAO EDUCATION mSTmmON(1)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镇转移。(2)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3)劳动力资源继续向二、三 产业转移。(4)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经济收入高的行业和单位转移。32.三大产业劳动力配置数量的原则是什么?答:(1)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按照一、二、三产业的顺序进行配置;(2)处理好政治上的需要和经济上的可 能的关系,使之实现辩证的
42、统一;(3)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 生的原则,以国内平衡为主,对外贸易为辅,正确处理好国内需要和国际市场变动的关系;(5)充分挖掘部门内部的 劳动潜力,先部门内平衡,后部门之间平衡;(6)从近期着手,长期着眼,把个别因素剧烈变动形成的三大产业部门 发展对劳动需求的不平衡化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的、暂时的自觉平衡,处理好长期和短期的关系。参见旧版教材 第 335-342 页 33、试述户籍制度对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答:户籍制度是影响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我国的户籍管理与其他国家实行的居住地登记制度不同,其目的在于把城乡人口分布和劳动力配置
43、从此凝固化。现有的城市户籍管理制度,是农村流动劳动力所面临的劳 动就业、技能培训、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别与歧视的制度基础,也是改革过程中迄今为止变化最小和 最为缓慢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以 195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在全国 范围内实行户籍管理体制。从此形成了几乎延续至今的、阻碍人口迁移和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框架。除了直接制 约农村人口迁移和劳动力转移的这种基本制度安排之外,还有一系列传统体制都具有排斥这种人口流动发生的 效果。既然不能获得合法的城市户籍身分,外来人口自然被排斥在这种福利待遇之外。34劳动力配置系统的有哪几个层次?答:(1)根据不同的分工生产不
44、同的使用价值,确定生产某一类生产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及其比例及其在社 会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2)由各种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及综合作用,要求各产业、部门、所有制、城区等结构 对劳动力的利用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3)运用第一、二层次的理论,结合劳动力系统的外部因素,如传统的社会 观念、就业意识、国家的政治活动和国际的经济形势对劳动力配置做出及时决策。参见旧版教材 第 24页 35、简述城乡劳动力配置现状。(论述)答:(1)劳动力资源的总量。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基本决定了劳动力资源的规模。(2)城乡劳动力资源结 构。从总体趋势上看,城镇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都是上升的趋势,乡村就业人员的相
45、对数量总体 来看是下降的趋势,但是乡村就业人员的绝对数量仍是庞大的。36决定农业部门劳动力数量变动的因素是什么。(论述)答:农业部门劳动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从相对减少到绝对减少在社会总劳动量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农业劳动 量减少的可能性,与非农业部门对追加劳动量的迫切需要,是农业部门劳动量一定要减少的两个基本条件。(1)农业部门劳动量变动量和变动率的具体趋势,主要是以下因素决定:一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及提高速率:二 是农产品消费水平及其提高速率;三是人口和劳动力的自然增长的速率。(2)在农业部门劳动力变动过程中,劳动力的流动方向主要取决于前两个决定因素的对比,农业劳动生产率越高,从事于非农业劳动的人越
46、多,非 农业部门的人口和劳动力在总人口,总劳动中的比重也就越大,呈正方向变化;农产品消费水平提高程度越大,农业部门可能向非农业部门转化的劳动力就越少,呈反方向变化。农业劳动率自然增长率增长越多,农业部门 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就越大。(3)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农业劳动数量变动取决于农业生产规模和劳动数量。(在 农业参见旧版教材 第 80页 37、试述城乡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答: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前提条件下,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受利益的诱导和驱使,而城镇的工资和 收入水平,以及社会福利、发展的机会高于农村,这是吸引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城乡间收入差 距、社会保障水平、个
47、人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差距是越大,造成城乡间劳动力流动的动机越强,反之,越弱。在 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消除城乡差距是减缓劳动力流动的关键措施。进行分配计划配置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分配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分配市场配置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引导流向为什么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简社会财富的增长与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密切相关如果各生产要素配置他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具有能动性的劳动力资源从根本上取决于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是提高生产办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多影响和决定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社会性经济性变动性和相
48、对稳定性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它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的特点多毫无疑问,如果不考虑户籍制度的作用,那么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受经济收入差距的影响,城乡间 收入差距越大,流动的动机越强,反之,越弱。人力资本的结构对劳动力的流动也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原 因是城乡产业结构和差异,城镇产业的生产技术特征对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具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城镇产业的 技术水平一般较农业产业高,对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而农村产业基本上是以粗放型生产经营为 主,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也是影响劳动力流
49、动的重要因素。劳动力的流动是以市场供求信息为导向,劳动力 总是倾向于流向供不应求的地区。如果市场供求信息不准、不畅通,则会造成劳动力的盲目流动,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以及影响到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具体来看,城乡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镇转移。(2)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3)劳动力资源继续向二、三产业转移。(4)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经济收入高的行业和单位。38、影响第三产业就业数量与结构的因素有哪些?答:第一,行业垄断特点的影响。第二,从业人员的素质。第三产业的投资政策是影响第三产业就业的主要因 素 39、为什么说劳动生产率降低,
50、必然会影响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影响人民生活的改善,降低国民经济发展 速度?(论述)答:(1)在工业劳动生产率低的情况下,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总产值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降低,是由农业劳动 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来补偿的,这种变动实际上是工业拖了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后腿。(2)工业劳动生产率的任何降低都会削弱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3)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总产值的提高包含由“剪刀差”造成的假象。40、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变动具有那些特点?答:(1)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总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农业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3)农产品贸易不断增长,农业产业内部劳动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