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1 6小题,共40.0分)1 .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分子,叙述正确的是()A.磷脂和脂肪的元素组成相同B.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 N A和RNAC.氨基酸种类相同的蛋白质功能可能不同D.细胞中的无机盐均以离子形式存在2 .如图为人W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已知W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 致1 1 69位的赖氨酸变为谷氨酸(有关的密码子为:赖氨酸A A A、AAG谷氨酸G A A、G A G),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H I I.基因G G G A A G C A G-C C C T T C G T C-I正
2、常蛋白旗甘氨酸-赖氨酸-谷氨酰胺1168 1169 1170A.处插入碱基对G-C B.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C.处缺失碱基对A-T D.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3.图甲表示某植物淀粉酶与人的肠淀粉酶活性受p H影响的情况,图乙表示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M活性v/mmol.s-1图乙03甲(1)测定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2)依据田甲实验结果,在环境浓度C02条件下,9:30时限制水稻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是(答 两 点)。(3)环境浓度C(h 和高浓度C(h 条件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不同。要了牌两种C02浓度下不同
3、时刻实际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 o(4)若在环境浓度C02和高浓度C02条件下,呼吸速率差异不明显。与环境浓度C(h 相比,在高浓度 C02条件下,相 同 时 刻 水 稻 的 光 反 应 速 率 (填“较高”,“相同”或“较低”),其原因是。(3)图乙中,接 近 时,A 点却不与横轴相 交 的 原 因 是。18.II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为研究血浆维生素 D3(一种固醇类激素,用 VD3表 示)与 H型糖尿病的关系,科研人员据血浆VD3含量的水平,将受试者分为3 组,跟踪统计4 年后的II型糖尿病发病率,得出如下数据:组别第一组第二组
4、第三组血浆VD3含 量(ng.m L1)VDs18.618.6VD33131VDs50n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12.44.70.0回答下列问题:(1)VD3的调节方式特点是:(写出两点即可)。(2)有些成年人体内的T 细胞会破坏胰岛B 细胞而患糖尿病,这 种 糖 尿 病 属 于。(3)一些II型糖尿病患者,进食一段时间后胰岛素的分泌量持续高于正常水平,原因是。(4)据表分析,血浆VD3含量与n 型糖尿病发病率呈_ _ _ _ _ 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研究表明,当胰岛B 细胞内Ca2+达到一定浓度后,开始胞吐释放胰岛素。据 此 可 推 测 血 浆 VD3能,从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1
5、9 .休闲农庄以生态农业为轴心,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各种产业相互依存,构成互为资源的、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系统。图甲是某生态系统结构简图,图乙是能量流经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分别是。(2)图乙中,若 A表示图甲中鱼、蟹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 B表示 ,C表示 ,原本 散 失 掉 的 能 量 (用字母表示)经过沼气池发酵得以被人类利用。(3)图甲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4)农业生产中通常不会直接将禽畜粪肥施用到土地中,而是常用沼渣沼液给作物施肥,原因是(写出两条)。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是。(5)该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的优点
6、有 o2 0 .为了筛选土壤中能够降解某除草剂的细菌(目的菌).有人做了如图实验:无氮培养基+高芯度K0剂A、B、C培养基中 是唯一氮源,若三次试验结果记录到的菌落数分别为5 5、5 6、5 7,则 1 m l土壤浸出液样中含目的菌数为 个.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 2 9.0分)2 1 .南瓜的果实颜色杂交实验如下:P:黄果x 白果,B为一半白果,一半黄果,回答下列问题:I .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吗?。判 断 的 依 据 是。n.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能 否 做 出 显 隐 性 状 的 判 断,理由是:。皿 请利用日中的材料设计杂交实验确定白果是否为显性性状:(1)杂交方案:
7、.(2)若 后 代 性 状 为,则白果为显性性状。若 后 代 性 状 为,则白果为隐性性状。22.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推知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插入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图表示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I .(1)质 粒 的 基 本 组 成 单 位 是.(2)将细菌放在含有四环素、氨茉青霉素中培养,属于基因工程操作中的 步骤.(3)在插入外源基因过程中用到的工具酶有.n.设计实验探究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1)步骤:将导入外源基因的细菌进行培养产生大量细菌.分组:将细菌平均分成两组并标号为1,2.培养:观察
8、并记录结果.(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抗 氧 卡青霉素那因抗四环素基因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解:A、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0、N、P,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0,A错误;B、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B错误;C、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因此氨基酸种类相同的蛋白质功能可能不同,C正确;D、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D错误。故选:C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条数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几种重要化合物及其元素组成,掌握蛋白
9、质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突变和转录概念,要求学生具有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甘氨酸密码子是G G G,赖氨酸密码子是:A A A、A A G,谷氨酰胺密码子是:CAG、C A A,结合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可以判断WNK4基因上方那条链是编码链(下方是模板链),它和mRNA上的碱基序列相同,只是在基因编码链上是T的位置,在mRNA上是U。由于只有一个氨基酸改变,而其余的氨基酸顺序没有改变,则是碱基对的替换。A.若处插入碱基对G-C时,编 码 链(或mRNA)碱基序列为
10、:/GGG/GAA/GCA/G,相应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为:甘 氨 酸(1168)-谷 氨 酸(1169)-丙 氨 酸(1170);A错误;B.若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编 码 链(或mRNA)碱基序列为:-G G G/G A G/C A G/-,相应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为:甘 氨 酸(1168)-谷 氨 酸(1169)-谷氨酰胺(1170);B正确;C.若处缺失碱基对A-T,编 码 链(或mRNA)碱基序列为:GGG/AGC/AG,相应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为:甘 氨 酸(1168)-丝 氨 酸(1169);C错误;D.若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编 码 链(或mRNA)碱基序列为:GGG/A
11、AA/CAG/,相应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为:甘 氨 酸(1168)-赖 氨 酸(1169)-谷氨酰胺(1170);D错误。故选B。3 .答案:A解析:解:A、由图甲可知,植物淀粉酶在达到最适p H (约为5)之前,人的肠淀粉酶在达到最适p H (约为7)之后,两淀粉酶的活性可以相同,A正确;B、人的肠淀粉酶活性的最适p H 约为7,若 pH由中性变为酸性,淀粉酶的活性渐渐降低,B错误;C、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高,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酶的活性有所降低,由图乙可知A、B酶均处在B酶的最适温度(约为2 5)前而活性相同时,温度对酶的影响是相同的(即低温抑制酶的活性),而当A、B酶均处在B酶的最适温度(约
12、为2 5)与 A酶的最适温度间时,温度对酶的影响是不同的(低温抑制A酶的活性,高温破坏了 B酶的空间结构),C错误;D、由乙图可知,C酶的活性在4 0 c 前随温度的升高一直升高,可推知C酶活性的最适温度等于或大于4 0,D错误。故选:A 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 H,在最适温度(p H)前,随着温度(p 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 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 H)后,随着温度(p 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 H 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2、分析图甲:植物淀粉酶和人的肠淀粉酶均受P H 影响,且植物淀粉酶的最适p H 约为5
13、,而人的肠淀粉酶的最适p H 约为7.3、分析乙图:3 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均受温度影响,其 中 B醐的最适温度约为2 5,A酶和 C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还在升高,不能确定A酶和C酶的最适温度.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理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通过分析曲线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4 .答案:D解析:解:A、DNA含量为2 n的细胞都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和末期,A错误;B、DNA含量为2 n-4 n的细胞都处于有丝分裂间期,B错误;C、DNA含量为4 n 的细胞处于间期和分裂期,C错误;D、若抑制DNA复制,则 DNA含量不能加倍,导致DNA含量为4 n的细胞占比减少,D正确
14、。故选:D。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答案:C解析:解:A、甲基因只在幼嫩红细胞中表达,可能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A 正确;B、丁基因在三种细胞中均得到表达,而所有活细胞都会进行细胞呼吸,所以丁可能是控制呼吸酶合成的基因,B 正确;C、同一人体所
15、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后分化来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相同,C 错误;D、三种体细胞中都具有4 种基因的根本原因是人体细胞都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D 正确。故选:Co分析表格:表格中表示人体三种不同细胞中的基因存在及表达情况。三种细胞都存在甲、乙、丙和丁四种基因,但甲基因只在幼嫩红细胞中表达,可能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乙基因只在眼晶状体细胞中表达;丙基因只在神经细胞中表达;而丁基因在三种细胞中均表达,可能是控制呼吸酶合成的基因。本题结合表格中基因表达情况,考查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掌握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明确同一个体中所有的体细胞都含有相同的遗传
16、信息;其次根据表中信息,推测相应细胞的名称或基因的名称,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6.答案:D解析:解:A、在豌豆杂交和B 自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测交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所做的实验,A 错误;B、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其核心内容是“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也不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 错误;C、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C 错误;D、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D 正确。故选:D。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T作出假说T演绎推理T实验验证T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 l自交两组
17、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R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做出的假说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答案:B解析:解:A、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如血红蛋白结构的异常会导致红细胞呈镰刀形,A正确;B、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
18、定的,B错误;C、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C正确;D、基因也可以控制相关酶的合成,再由酶影响细胞的代谢进而影响生物的性状,D正确.故 选:B.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掌握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答案:B解析:解:A、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A错误;B、通过自然选择,
19、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被保存下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间生存斗争和种间互助实现的,D错误.故 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关系,
20、自然选择与基因频率改变的关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理解与运用.9.答案:C解析:解:A、剧烈运动中会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有略有下降的趋势,A 正确;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B 正确;C、长期不吃早餐,体内缺少能源物质糖类,导致血液中缺少葡萄糖,虽然通过胰高血糖素而不是胰岛素的调节作用使血糖保持平衡,但还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C 错误;D、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失衡和水盐代谢紊乱产生的以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综合病征,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都与神经调
21、节和体液调节有关,所以说中暑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紊乱造成的,D 正确。故选:Co1、关 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 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
22、,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 C 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 Cl-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体温和血糖调节,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能保持相对稳定,掌握体温和血糖调节的过程,难度不大。10.答案:A解析:解:A、一种植物激素对另一种植物也起作用,如:一种植物产生的乙烯也能催熟另一种植物,A 错误;B、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B 正确;C、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C 正确;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空内程序性表达的结果,植物激
23、素对植物细胞基因组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D 正确。故选:Ao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空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外界因素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不同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的作用不同。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本题考查了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
24、度不大。11.答案:A解析: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相比,草本阶段丰富度低,空间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条件,A 正确。杂食性鸟类由于食物范围广,受环境影响较小,其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B 错误。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 错误。某种群数量降低说明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下降,但不会改变丰富度,D 错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演替的过程:区分种群密度和群落的丰富度。故选Ao12.答案:B解析: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一般用抽样检测法,A 正确;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自身对照,无需设置对照组,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
25、复实验,求平均值,B 错误;为了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和计数准确,取样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C 正确;因酵母菌和培养液的折光率比较低,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不能太亮,D 正确。故选B 项。1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4 中,当温度高于25。(:时,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而不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植物总光合量)开始减少,A 错误;B.图 2 中,a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b 点的限制因素有CCh浓度,因此CCh浓度适当增大,a点左移,b 点右移,B 正确;C.图 3 中,a点与b 点相比,a点的C
26、02浓度比b 点的高,而光照强度相同,CCh固定速度较大,所以叶绿体中C3含量相对较多,C 正确;D.图 1中,a点的限制因素是C02浓度,b 点的限制因素有光照强度,因此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左移,b 点右移,D 正确。故选Ao14.答案:D解析:解: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但过多摄入对生物体有害,A 错误;B、糖尿病患者不能随意食用不具甜味的米饭、馒头等,原因是米粉和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水解后变为葡萄糖,B 错误;C、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肽链变得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容易消化,C 错误;D、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水,同时
27、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D 正确。故选:D。1、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功能分类 化学本质分类功 能储藏脂类 脂 肪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结构脂类 磷 脂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调节脂类 固醇胆固醇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维生素D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2、糖类物质的分类列表如下:种类 动物特有植物特有单糖六碳糖-半乳糖六碳糖-果糖动植物共有:六碳糖-葡萄糖;五碳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乳 糖(每分子乳糖由1分子葡萄糖 和1分子半乳糖脱水缩合而成)麦 芽 糖(每分子麦芽糖
28、由2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每分子蔗糖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多糖 糖 原(肝糖原、肌糖原)淀粉、纤维素等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几种重要化合物及其功能,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 5.答案:B解析: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选择B。1 6.答案:D解析:解:根据题干可知,有 条 纹(A A)个体占5 5%,无条纹个体占1 5%,因此杂合子的概率是3 0%,故A的基因频率是5 5%x 3 0%=7 0%,a的基因频率是3 0%。自由交配过程中没有发
29、生自然选择,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因此A基因的频率仍为7 0%,A a的基因型频率是2X70%X30%=42%。故选:D o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要求考生掌握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同时能熟练运用遗传平衡定律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1 7.答案: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 绿 体C O 2浓度、光照强度(或温度)在黑暗条件下,测定不同 时 刻 呼 吸 作 用 速 率 较 高 高 浓 度C O?条件下
30、水稻暗反应速率加快,需光反应提供 H 和A T P增多,光反应增强低温下酶的活性很低,但没有失活解析:解:(1)测定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A T P,所以此时A T 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2)白天不同时间光照强度不同,温度也有差别,9:30时,光照强度没有达到最强,温度也没有下午2:0 0高,所以在环境浓度C O 2条件下,9:30时限制水稻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是C O?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3)由于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所以要了解两种C O 2浓度下不同时刻光合速率的变化,需要在黑暗条件下,测定不同时刻呼吸作用速率。(4)根据题意和图
31、示分析可知:在相同时间时,高浓度C O 2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大于环境浓度C O 2,呼吸速率差异又不明显。而高浓度C O 2条件下水稻暗反应速率加快,需光反应提供 H 和A T P增多,光反应增强,所以与环境浓度C O 2相比,在高浓度C O 2条件下,相同时刻水稻的光反应速率较高。(5)图乙曲线是温度对醐的活性的影响曲线,在接近0 C时,酶的活性很低,但没有失活,故A点却不与横轴相交。故答案为:(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2)C O 2浓度、光照强度(或温度)(3)在黑暗条件下,测定不同时刻呼吸作用速率(4)较高 高浓度C O z条件下水稻暗反应速率加快,需光反应提供 H 和A T P增
32、多,光反应增强(5)低温下酶的活性很低,但没有失活(低温没有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只是酶降低。)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其中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酶的活性。2、在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下,一定的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达到光的饱和点以后,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在相同光照强度下,在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下,光合作用强度不同。3、温度和p H会影响酶的活性,低温时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高温会导致酶的变性失活。本题着重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运用单一变量的原则进行
33、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推理能力,难度适中。1 8.答案: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自身免疫病;患者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低;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较少,血糖浓度较高,机体反馈调节使胰岛素分泌持续较高水平;负相关;促进胰岛素B细胞吸收C a2+解析:解:(1)V D 3的调节方式特点是: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2)有些成年人体内的T细胞会破坏胰岛B细胞而患糖尿病,这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导致攻击自身正常结构,属于自身免疫病。(3)患者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低;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较少,血糖浓度较高,机体反馈调节使胰岛素分泌持续较高水平,所以一些n型
34、糖尿病患者,进食一段时间后胰岛素的分泌量持续高于正常水平。(4)血浆V D 3含量与I I型糖尿病发病率呈负相关,当胰岛B细胞内C a2+达到一定浓度后,开始胞吐释放胰岛素。据此,可推测血浆V D 3能促进胰岛素B细胞吸收C a2+,从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故答案为:(1)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2)自身免疫病(3)患者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低;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较少,血糖浓度较高,机体反馈调节使胰岛素分泌持续较高水平(4)负相关 促进胰岛素B细胞吸收C a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普遍认为,神经
35、-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 9.答案:农田中的植物、沼气池中的微生物鱼、蟹同化的能量鱼、蟹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 量a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将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后,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解析:解:(1)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农田中的植物,分解者是沼气池中的微生物。(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鱼、蟹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鱼、蟹同化的
36、能量,C表示鱼、蟹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原本散失掉的能量a经过沼气池发酹得以被人类利用.(3)图甲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将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后,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因此农业生产中通常不会直接将禽畜粪肥施用到土地中,而是常用沼渣沼液给作物施肥。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该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的优点有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故答案为:(1)农田中的植物、沼气池中的微生物(2)鱼、蟹同化的能量 鱼、蟹用于生长
37、,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a(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将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后,能被作物直接吸收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题图分析:图甲是某生态农业的结构模式图,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乙中,A表示摄入的能量,B表示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F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
38、点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掌握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2 0.答案:除草剂;5.6 x 1 09解析:解:根据分析:为了筛选土壤中能够降解某除草剂的细菌,A、B、C培养基中除草剂是唯一氮源。图中稀释的倍数是1 0 8,三个菌落的平均数=(5 5+5 6+5 7)+3=5 6,则每毫升样品中菌株数=5 6+1 x 1 0 8=5.6 x 1()9 个。故答案为:除 草 剂5.6 x 1 0 9个。1、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生长,本题这种根据流程图看,“无氮培
39、养基+高浓度的除草剂”,说明A、B、C培养基中是以除草剂为唯一氮源。2、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x 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的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 L)M代表稀释的倍数。本题的知识点是微生物培养,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微生物的数目的测定等方法,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微生物的培养技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和对微生物,是实验室培养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2 1.答案:是黄色与白色属于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不能无论白果、黄果谁为显性,后代中均出现了黄果和白果白果自交 既有白果又有黄果 全为白果解析:解:I .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
40、型,属于一对相对性状。n.亲代为黄果和白果,F i为一半白果,一半黄果,无论白果、黄果谁为显性,杂合体和隐性纯合体杂交,均会出现后代中既有黄果又有白果,因此不能做出显隐性状的判断.m H 的两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一定包括隐性纯合子和显性杂合子,利用&中的材料设计杂交实验确定白果是否为显性性状:可让白果个体自交,若后代既有白果又有黄果(出现白果黄果性状分离或白果:黄果近似3:1),则白果为显性性状。若后代性状为全为白果,则白果为隐性性状。故答案为:I 是黄色与白色属于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口不能无论白果、黄果谁为显性,后代中均出现了黄果和白果m(1)白果自交(2)既有白果又有黄果全为
41、白果判断显隐性状的常用方法:(1)无中生有:亲代无、子代有的表现型为隐性性状;(2)定义法:两纯种杂交,子一代表现得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中信息准确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22.答案:脱氧核甘酸目的基因的检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 接 酶 将 第 1组细菌放入含氨苦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将第2 组细菌放入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若1组、2组均能正常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a;若 1组能正常生长,2 组不能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c;若 1组不能生长,2 组能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b解析:解:I.(1)质粒是双链环
42、状DNA分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甘酸.(2)将细菌放在含有四环素、氨苦青霉素中培养,属于目的基因的检测.(3)在插入外源基因过程中,首先要用同种限制酶切割运载体和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其次需要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H.(1)b是抗氨革青霉素基因,如果外源基因插入到b 中,会破坏此基因结构,使细菌在含有氨素青霉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c 是抗四环素基因,如果外源基因插入到c 中,会破坏此基因结构,使细菌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因此培养时,应该将第1组细菌放入含氨茉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将第2 组细菌放入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培养.(2)若 1组、2
43、 组均能正常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a;若 1组能正常生长,2 组不能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c;若 1组不能生长,2 组能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b.故答案为:I.(1)脱氧核甘酸(2)目的基因的检测(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n.(1)将第1 组细菌放入含氨茉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将第2 组细菌放入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培养(2)若 1 组、2 组均能正常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a;若 1 组能正常生长,2 组不能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c;若 1 组不能生长,2 组能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b分析题图:b 是抗氨年青霉素基因,如果外源基因插入到b中,会破坏此基因结构,使细菌在含有氨苦青霉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c 是抗四环素基因,如果外源基因插入到c 中,会破坏此基因结构,使细菌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