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中学教育中考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中学教育中考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油脂 一、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内容 有机化学基础主题 2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第 4 点: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是第四章第一节油脂,本节书是化学 2 中的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应注意知识的衔接、拓展与深化。在化学 2 中由于油脂的结构复杂,学生已有知识还不足以从结构角度认识油脂的性质,课标只要求从组成和性质上认识。在选修 5 中,本章安排在烃的衍生物之后,学生对烃的衍生物中各种官能团的结构、
2、结构和反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突出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基本思想。同时,本节又是烃的衍生物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即从单官能团的化合物和发展到多官能团的化合物,从小分子延续和发展到高分子。为学习合成高分子作好铺垫。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酯的结构和性质,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2、学习方法方面:经过高一一年及对有机中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及比较学习能力。三、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先设置情景,让学生通过对酯的结构和性质的复习,引入对油脂的结构和性质的类比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
3、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的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油脂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概念。(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4)使学生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氢化、水解和皂化反应)(5)常识性介绍肥皂、合成洗涤剂与人体健康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实验、阅读材料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4、。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和分析,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对肥皂制取的探究,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生活的重要意义。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油脂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2、教学难点:油脂氢化、水解的基本原理;结构决定性质原理的应用。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酯的知识 复习引入 设问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等,和用来作燃料的汽油
5、、柴油是否为同类化合物?思考交流 1什么是高级脂肪酸?2硬、软脂酸与油酸的烃基是否饱和?3简述不饱和烃基的化学性质?4甘油(丙三醇)的结构简式如何表示?5什么是酯?6酯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同学间交流、讨论,然后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程度。为“油脂”的学习 作 铺垫。总结 结合学生的回答,将上述问题作解答。聆听,思考,提问。油脂的结构 类比指出 引导学生对比酯和油脂的定义 对比、思考、领会。加深对油脂的理解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展示 与酯的结构对比,思考、理解。加深对酯的组成与结构及与油脂的关系 的 理解。油脂的分类 阅读归纳 指导学生归纳 阅读课本后归纳。培养学生自学归纳能力。油脂的物理
6、性质 实验探究 设问(1)平日家中做汤放油,油浮在水面上还是溶于水中?(2)衣服上的油渍怎样能洗净?学生回答后指出 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进行有关“油脂的物理性质”实验,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探索实验 1(1)取一支试管,注入 2 毫升水。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回答。分组进行有关“油脂的物理性质”的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现象:油浮在水面上而不溶于水中。结论:(1)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思考,得出油脂具有哪些物理性质。闭音节结尾的双与最后一个字母再加比较级最咼级多音节形容词前加上原形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2)向(1)中滴入几滴食用油,振动试管,静置,观察现象。2用汽油擦洗布片上的油渍,
7、观察现象。用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2)食用油不溶于水。现象:布片上的油渍能用汽油擦洗干净。结论:食用油易溶于汽油。油脂的化学性质 启发思考 1 从“油脂的结构”特征分析它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2 如何将“油”变成“脂肪”?根据油脂的结构对油脂的性质作出推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归纳讲授 1 油脂的氢化(加成反应)2 水解反应(1)酸性水解 (2)碱性水解(皂化反应)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对比不饱和烃、酯的相关性质理解、领会。培养学生类比分析能力。自制肥皂 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分析出制肥皂的过程: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探 究 能力。闭音节结尾的双与最后一个字母再加比较级最咼
8、级多音节形容词前加上原形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油脂的用途 介绍 1 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2 油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阅读、聆听、了解。总结 思考、理解。练习 展示“课堂练习”,指导学生解答。思考解答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作业 1课本 P78 习题 3、4 2网上搜索“表面活性剂”“种类”“使用”,写一篇介绍性小短文。七、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A 煤油 B润滑油 C凡士林 D牛油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油脂不属于酯类 B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性质 C油脂的氢化又叫油脂的硬化 D油脂属于混合物 3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油能使溴水褪色 B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碱性条
9、件下的水解过程 C硬水使肥皂的去污能力减弱是因为发生了沉淀反应 D油脂的水解反应称皂化反应 4基本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A 反应液使红色石蕊变蓝色 B反应液使蓝色石蕊变红色 C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 D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5油脂皂化后的混合物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萃取 B蒸馏 C分液 D盐析 6某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 3.5g,加入 50ml 0.5mol/L 的 NaOH 后共热,当水解完全时,过量的 NaOH 恰好被 13mL 0.1mol/L 的盐酸中和,此水解后的饱和脂肪酸碳原子个数为()A13 B14 C17 D18 7在油脂化工中,把与 100g 油
10、脂加成时消耗的单质碘的克数称为磺值,用以表示油脂的不饱和程度。分析某种油脂水解所得的高级脂肪酸时,只测定出两种高级脂肪酸,已知这种油脂的磺值为 116,则这种油脂的结构为()闭音节结尾的双与最后一个字母再加比较级最咼级多音节形容词前加上原形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8某天然油脂 10g 需 1.8gNaOH才能完全皂化,又知对该油脂 1000g 进行催化加氢时,消耗12gH2才能完全硬化。试推断 1mol 该油脂平均含 C=C为多少 mol?【答案】1D 2 A 3 D 4 D 5 D 6 D 7 C 8 29.4mol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1、本教学设计运用新旧知识对比的方式对油脂的性质进行教
11、学,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2、本教学设计补充肥皂制取的实验,体现新课标的自主探究精神。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掌握酯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通过对比酯的性质学习油脂的性质效果较好,但应注意油脂结构中的特点。开展探究实验“肥皂的制取”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很好掌握油脂水解的反应特点。本实验在课堂上进行比较费时,改在课外作为家庭小实验,并上交实验报告,既可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又可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第二节 糖类 一、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内容 有机化学基础主题 3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第 1 点: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活动与探究建议
12、实验探究:蔗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 5 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烃和烃的衍生物,在化学必修 2 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应注意知识的联系。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葡萄糖与果糖,第二部分蔗糖与麦芽糖,第三部分淀粉与纤维素,其间穿插了一些探究实验。本节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也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学习作了铺垫。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有感性认识,已经学习了醛类、醇类等知识,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2、学习方法方面:学生经过高一及前三章的学习,能够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13、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三、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提出日常生活中的糖类物质,引出糖的定义,结闭音节结尾的双与最后一个字母再加比较级最咼级多音节形容词前加上原形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构特点;从葡萄糖的生理功能引入葡萄糖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得出葡萄糖的结构特点;最后通过糖尿病的检测实验加深对葡萄糖的认识。在糖类性质的学习中注重联系以前学习的醛类、醇类等知识,进行类推、迁移,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课堂内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单糖、二糖、多糖性质的研究过程,理解糖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充分调
14、动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积极性,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以探究法代替演示实验,以小组合作代替验证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2)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掌握糖类主要代表物的性质,通过探究实验,完成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探究,再次体会到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重要方法。
1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单糖、双糖、多糖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对化学物质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大的乐趣。通过对糖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认识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糖类重要的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以及与烃的衍生物的关系。2、教学难点:糖类的概念、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纤维素的酯化。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赞美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印度诗人:泰戈尔
16、)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 75%来自糖类。提问 你今天吃糖了吗?(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糖类物质)常识介绍 含糖食物与含糖量。设问 什么是糖?教材阅读 学生阅读教材 P79“资料卡片”。板书1、糖的概念: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 Cn(H2O)m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2、糖的分类:单糖:葡萄糖、果糖 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分类 二糖:蔗糖、麦芽糖 1mol糖水解生成 2mol 单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 糖水解生成许多 mol 单糖 小
17、组实验 学生观察葡萄糖晶体并做葡萄糖溶解实验。(学生归纳小结)板书 一、葡萄糖与果糖(一)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 闭音节结尾的双与最后一个字母再加比较级最咼级多音节形容词前加上原形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2、结构:置疑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 180,含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学生推算 葡萄糖的分子式 板书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 设问 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回答 可能含CHO、COOH、OH等。设问 如何鉴别葡萄糖的官能团呢?小组探究学习 探究内容:葡萄
18、糖的结构特点及性质 已知的实验数据:(1)1mol 该未知物与 5mol 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2)1mol 该未知物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己六醇。学生实验探究与思考:1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2 设计实验方案 3 动手实施方案 4 设计表格记录并记录现象 5 分析实验结果 6 做出推论(学生实验过程中进行表现性评价,自评、互评结合)小组交流结论 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具有什么性质?教师点评 板书2、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3、化学性质:(具有醇与醛的共同性质)(1)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2)能发生银镜反应(3)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
19、应(4)体内氧化:C6H12O6(s)+6 O2(g)6 CO2(g)+6 H2O(l)提问 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知识介绍 葡萄糖在人体内如何储存和被氧化:储存:葡萄糖以肝糖元、肌糖元等形式被肝脏、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元而储存起来。需要时糖元转化为葡萄糖氧化释放出能量。氧化:1g 的葡萄糖完全氧化放出约 15.6KJ 的热量。注射葡萄糖可迅速补充营养。介绍 葡萄糖的用途及其原理:1、糖尿病人尿液检验的原理:葡萄糖遇试纸中的氢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展示糖尿病人尿液检验的试纸);2、保温瓶内胆的制备原理: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单质。小结 葡萄糖
20、是醛糖,具有还原性。知识介绍 果糖的存在与应用。学生阅读归纳 果糖的结构、果糖与葡萄糖的相互关系、果糖的物理性质。板书(二)果糖的结构与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最甜)2、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O-CH2OH 设问 如何检验果糖是否有还原性(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学生实验探究 果糖的化学性质 学生交流 果糖没有还原性,因为它没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闭音节结尾的双与最后一个字母再加比较级最咼级多音节形容词前加上原形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板书 二、蔗糖与麦芽糖 讲述 蔗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一种二糖,存在于大多数植物体中
21、,甜菜和甘蔗中含量最丰富。麦芽糖主要存在于发芽的谷粒和麦芽中,是淀粉在体内消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物,可以由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而得到。蔗糖与麦芽糖的分子式均为:C12H22O11,二者为同分异构体。阅读 学生阅读课本 P82 总结蔗糖与麦芽糖的物理性质。总结(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进行总结。板书1、物理性质 蔗糖:无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 麦芽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设问 蔗糖与麦芽糖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学生分组实验 设计蔗糖与麦芽糖性质的对比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进行解释、写出化学方程式。板书2、化学性质 蔗糖:无醛基,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有还原性。C12H22O1
22、1+H2O C6H12O6+C6H12O6(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1)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2)水解反应:产物为葡萄糖一种.C12H22O11+H2O 2 C6H12O6(麦芽糖)(葡萄糖)小结 学生自己列表归纳比较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的结构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异同。课外作业 1、走访当地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了解对糖尿病如何进行检测?2、查阅有关蔗糖、麦芽糖的书籍或网站,了解它们的性质。课堂练习 1从食品店购买的蔗糖配成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往往能得到银镜,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蔗糖本身具有还原性 B蔗糖被还原 C实验过程中蔗糖发生
23、水解 D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蔗糖有部分水解 2 蔗糖 3.42g 与麦芽糖 3.42g 混合后并完全水解,若生成 m个葡萄糖分子与 n 个果糖分子,则 m与 n 的比值是 A1:3 B3:1 C1:2 D1:1 3某学生进行蔗糖水解的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它的操作如下:取少量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 35 滴稀 H2SO4;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其实验结果没有银镜产生。其原因是_。A蔗糖尚未水解 B加热时间不够 C煮沸后的溶解中没有加碱中和其酸性 D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 上述实验的正确操作是 。4棉子和甜菜中含有棉子
24、糖,使棉子糖水解,一分子棉子糖水解为一分子蔗糖和一分子半闭音节结尾的双与最后一个字母再加比较级最咼级多音节形容词前加上原形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棉子糖的分子式是,如果使 1mol 的棉子糖完全水解时,则生成 和 、各 1mol。参考答案1、D 2B 3C,在水解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加 NaOH 以中和 H2SO4后,再加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4 C18H32O16,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第二课时】复习 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的知识,引入新课。板书 三、淀粉与纤维素 结构:C6H7O2(OH)3n 提问 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中哪些含有较丰富的淀粉?回答 米饭、
25、馒头、红薯等。设问 米饭没有甜味,但咀嚼后有甜味,为什么?讲述 淀粉是一种多糖,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虽然属糖类,但它本身没有甜味,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麦芽糖,故咀嚼后有甜味。板书 淀粉在体内的水解过程:(C6H10O5)n (C6H10O5)m C12H22O11 C6H12O6 淀粉 糊精 麦芽糖 葡萄糖 补充实验 碘遇淀粉变蓝实验。置疑 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判断淀粉是否已水解及水解程度?方案设计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方案评价 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评价。参考方案 淀粉液 水解液 小组实验 选择最佳方案后进行小组实验,进行实验探究。展示 含纤维素的植物的画面。讲述 纤维
26、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一切植物中都含有纤维素,但不同的植物所含纤维素的多少不同。纤维素是白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纤维状结构的物质,是一种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板书(C6H10O5)n+n H2O n C6H12O6 展示 牛、羊或马等草食动物吃草的画面。提问 草中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什么?为什么牛、羊、马等动物能以草为生?阅读 学生阅读教材 P84 讲述 草等植物中含有纤维素,牛、羊、马等草食性动物能分泌出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使纤维素最终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体内氧化为这些动物提供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阅读 学生阅读教材 P84,总结纤维素的用途。
27、小结 学生自己列表归纳比较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淀粉与纤维素的结构式、物理硫 酸 碘水 NaOH 溶液 溶液是否变蓝 溶液呈碱性 银氨溶液 水浴加热 是否有银镜 闭音节结尾的双与最后一个字母再加比较级最咼级多音节形容词前加上原形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性质、化学性质的异同。课外作业 查阅资料,介绍糖与人体健康,以网页形式展示成果。七、学习评价设计【纸笔评价(在课内进行,时间:20 分钟)】1.葡萄糖属于单糖的原因是()A.在糖类物质中含碳原子数最少 B.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C.分子中醛基较少 D.结构最简单 2.下列四种糖中,属于还性糖的是()葡萄糖 蔗糖 麦芽糖 纤维素 A.只有 B
28、.只有 C.只有 D.只有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糖是不能发生水解的最简单的糖类 B.分子式符合 Cn(H2O)m通式的物质,都是糖类物质 C.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两化合物中三元素的质量比相同 4.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发现有红色的沉淀产生,说明该尿液中含有()A.醋酸 B.酒精 C.食盐 D.葡萄糖 5.对于蔗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蔗糖是最重要的二糖,它的式量是葡萄糖式量的二倍 B.纯净的蔗糖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微热,不发生银镜反应 C.在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
29、液,再水浴加热,看不到有银镜生成 D.在蔗糖里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颜色变黑,并有泡沫出现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淀粉和纤维素都多糖,它们是由许多单糖化合而成 B.纤维素和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化纤维 C.蔗糖溶液与麦牙糖溶液可用银镜反应加以鉴别 D.葡萄糖溶液与果糖溶液可用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加以鉴别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在相对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以配制氢氧化铜 B.在稀氨水中逐渐加入稀的硝酸银溶液来配制银氨溶液 C.试管里加入少量淀粉,再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加热 34 分钟,然后加入银氨溶液,片刻后管壁上有“银镜”出现 D.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溶液的存在
30、下进行水解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可检验溴离子的存在 8.下列物质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醇的是()A.乙烯 B.一氯乙烷 C.葡萄糖 D.蔗糖 9.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的是()乙醇 乙醛 乙酸 葡萄糖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只有 10.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水解生成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的有机物是()A.蔗糖 B.麦芽糖 C.乙酸乙酯 D.甲酸乙酯 11.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A.葡萄糖 B.麦芽糖 C.蔗糖 D.甲酸丙酯 12.下列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闭音节结尾的双与最后一个字母再加比较级最咼级多音节形容词
31、前加上原形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A.SO2、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NH4Cl 晶体、固体碘受热都会气化 C.福尔马林、葡萄糖与新制的 Cu(OH)2共热都有红色沉淀生成 D.苯、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 13.能说明葡萄糖是一种还原性糖,其依据是()A.与 H2加成生成六元醇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 D.能与新制 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红色沉淀 14.某有机物进行实验鉴定,其结果如下:有银镜反应 加入新制的 Cu(OH)2无变化 加入锌粒不反应 与含碱的酚酞溶液共热,发现红色褪去,则该有机物可能是()A.甲酸 B.葡萄糖 C.蔗糖 D.甲酸异丙酯 15.下列有机物分
32、子中,不含羟基的是()A.蔗糖 B.纤维素三硝酸酯 C.丙氨酸 D.三溴苯酚 16.葡萄糖是重要的糖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CO2和 H2O B.1mol 葡萄糖能还原出 1molAg C.含葡萄糖 1mol 的水溶液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得到 2.5molH2 D.分别充分燃烧等质量的葡萄糖和甲醛,消耗氧气的量相同 17近几年一种新型的甜味剂木糖醇悄悄地走入生活,进入人们的视野,因为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代替品,它具有甜味足,溶解性好,防踽齿,适合糖尿病患者的优点。木糖醇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结晶,分子式为 C5H12O5,结构式为 CH2OH(CHOH
33、)3CH2OH,下列有关木糖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木糖醇与葡萄糖、果糖等一样是属于多羟基醛或酮,是一种单糖 B已知木糖醇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木糖醇的溶解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C木糖醇是一种五元醇 D木糖醇是一种无糖型植物甜味剂 18.在a g 冰醋酸、甲醛、葡萄糖、甲酸甲酯、果糖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30%B.40%C.50%D.数据不全,无法计算 19.某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氢氧化钠 碘水 方案甲:淀粉液 水解液 中和液 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银氨溶液微热 方案乙:淀粉液 水解液 无银镜现象。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氢氧
34、化钠 硫酸 银氨溶液微热 方案丙:淀粉液 水解液 中和液 有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已经水解(1)根据上述操作、现象,首先回答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2)请设计实验方案,用以证明某淀粉溶液,正在水解,完全没有水解,已经水解完全。答案 1B 2 C 3 B 4 D 5 A 6 C 7 A 8 D 9 C 10 AD 硫酸 硫酸 闭音节结尾的双与最后一个字母再加比较级最咼级多音节形容词前加上原形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1BD 12 C 13 BD 14 D 15 B 16 BC 17 A 18 B 19(1)解析:方案甲中的最终现象说明有淀粉存在,但不能证明是否已水解得葡萄糖,因为本实验未检
35、验葡萄糖的存在,方案乙希望通过检验有无葡萄糖来证明淀粉是否水解,但忽略了反应条件,水解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银镜反应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实验设计中缺少关键环节中和水解液,故此现象不能做为评判依据;只有丙中方案严谨、完整,结论正确。答案:方案甲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未水解的淀粉会与碘水反应而使溶液变蓝;方案乙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或完全水解,但是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葡萄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方案丙正确,说明淀粉水解,生成了葡萄糖,并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了银镜反应。(2)取反应液少量,滴入碘水变蓝,另取反应液少许加氢氧化钠中和至碱性,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有银镜现象,说明此淀粉正在水
36、解;取反应液少许加碱中和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银镜现象,说明此反应液完全没有水解;取反应液少量,滴入碘水,无变蓝现象,说明此淀粉液已经水解完全。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1、创设化学就在你身边的学习氛围,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尽量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中,并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增强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而且不是孤立地进行实验探究能力的评价,而是与具体的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相结合,注意应用所学的有关化学知识,对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不是仅从探究能力的一个角度去考察,而是从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37、角度来进行评价。九、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本节主要内容就是学生熟悉的物质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和蔗糖、淀粉和纤维素,但学生对它们的结构与化学性质不了解,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而且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就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体会),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并使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
38、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但由于教学时间不足,未能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和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第三节 蛋白质和核酸 一、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内容 有机化学基础主题 3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第 2 点:能说出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查阅资料了解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第 3 点: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认识人工合成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的意义,体会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酶的催化作用。阅读与讨论:蛋白质结构的复杂性。实验:蛋白质的性质。闭音节结尾的双与最后一个字母再加比较级最咼级多音节形容词前加上原形学习好资料 欢
39、迎下载 2、教材中的内容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氮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它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这节内容从蛋白质在生物界的广泛存在引入,教材先介绍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在此基础上结合插图常识性地介绍了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然后重点讨论了蛋白质的水解、盐析、变性、颜色反应等性质。教材最后对酶和核酸作了介绍。本节教学应注重学生动手实验及与对生活现象的解释,通过这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的教学,应抓住氨基酸是多官能团化合物,在教学中应用迁移、替代、延伸的方法来突破难点。蛋白质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可考虑用边讲边学生实验的方法进行,并注意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来
40、加深学生对蛋白质性质的理解。酶和核酸是现代生物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可以结合我国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在必修 2 教材中,有“基本营养物质”一节,已经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的性质,学生已经学习羧基的有关性质,在生物课中已学习酶和核酸的知识,本节教学可在这些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2、学习方法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生活问题进行解释的能力。三、设计思想 本节的教学设计总的思想是从身边事从学生已有知识引入,然后引导学生在探询相关问题的答案中学习新知识。
41、具体来讲就是将酶与核酸的知识先通过回忆、阅读的方式讲授,然后提出课本 P90 相类似的问题引入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学习,蛋白质的性质的学习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来进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本节内容拟用两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酶、核酸、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 第二课时:蛋白质的结构及性质的学生分组实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2)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盐析、变性、水解、颜色反应等)。(3)认识蛋白质、酶、核酸等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体会化学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完成蛋白
42、质性质知识的形成,强化“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的认识。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蛋白质、酶等重要物质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唯物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家首先合成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等事例,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和探索的强烈兴趣。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2、教学难点: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肽键的形成。闭音节结尾的双与最后一个字母再加比较级最咼级多音节形容词前加上原形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的引入 蛋
43、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类极为重要的功能高分子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在生物学上讲过,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其中蛋白质占细胞干重的 50以上,是细胞中各结构的重要成分,那么人和动物体的哪些物质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呢?学生回答 头发、指甲、肌肉 提问 同学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是什么吗?引导学生阅读 请阅读课本 P90“科学视野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讲述 向学生介绍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设问 化学反应往往需一定条件才能很好地完成,人体内的反应如何很快完成?学生回答 酶的作用。
44、板书 一、酶 讲述 酶是一类由细胞产生的、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阅读课本、结合生物课中学过的相关知识总结 酶的特点。板书1 酶的性质.讲述(1)具有蛋白质的性质。(2)具有催化作用。(3)具有高效的催化作用。板书3 酶作催化剂的特点:讲述(1)催化效率高(比一般催化剂高 1071013倍);(2)具有高度的专一性;(3)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加热。引入1981 年,我国科学工作者用人工方法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板书 二、核酸 阅读 请阅读课本 P92“核酸”讲述 核酸是一类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 DNA(脱氧核糖核酸)遗传基因,转录副本,将遗传信息传到子代。是蛋白质合
45、成的模板。RNA(脱氧核糖核酸)决定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合成蛋白质的工厂)引入 通过对酶、核酸的了解我们对蛋白质有了一些认识,但要认识蛋白质,必须首先认识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板书 三、氨基酸 板书 1、氨基酸概念:羧酸分子里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生成物;讲述 注意:闭音节结尾的双与最后一个字母再加比较级最咼级多音节形容词前加上原形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1)氨基:氨气分子(NH3)去掉一个氢原子后的部分。氨基的电子式:(2)氨基酸(向学生介绍、位):羧酸分子里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生成物。(3)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石。板书 2、氨基酸的结构:氨基酸通式 既含有氨基(NH2)又含有
46、羧基(COOH)。板书 3、几种常见的氨基酸:展示 名称 俗称 结构简式 氨基乙酸 甘氨酸 氨基丙酸 丙氨酸 氨基苯丙酸 苯丙氨酸 氨基戊二酸 谷氨酸 板书 4、氨基酸的性质:(1)与酸反应:(2)与碱反应:指出 结论:氨基酸具有两性。思考 在所学过的物质中有哪些物质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学生回答Al、Al2O3、Al(OH)3、(NH4)2CO3、NH4HCO3、NaHCO3等。板书(3)成肽反应:微观模拟 播放肽键形成的 flash动画。二肽 氨基酸 氨基酸 二肽 类比酯化反应,加深对这两类物质相关性质的认识。板书 肽键 思考 将甘氨酸和丙氨酸放在同一容器内发生成肽反应,有几种二肽生成
47、?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答案 四种 闭音节结尾的双与最后一个字母再加比较级最咼级多音节形容词前加上原形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板书 多肽 微观模拟 播放多肽形成的 flash动画。展示 讲述 氨基酸 多肽 蛋白质,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下节课再学习。布置作业(略)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NaHCO3 (NH4)2S Al(OH)3 NH4Cl 甘氨酸 CH3COOH A.B C D 2.下列物质中与甘氨酸互为同系物的是();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C2H5ONO2 B.C2H5NO2 3.分子式为 C8H14N2O5的二肽,经水解后得到丙氨酸和另一种氨基酸
48、 A,则 A的分子式为()A.C5H7NO3 B.C5H9N2O5 C.C5H9NO2 D.C5H9NO4 4.将甘氨酸和丙氨酸混合起反应生成各种三肽,可能的连接方式有多少种?()A.2 种 B.4种 C.6种 D.8 种 5.0.2摩尔的某氨基酸,质量为 33 克,已测得分子中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苯基,其余部分为饱和烃基。它的一种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6.已知 NH2连在苯环上显碱性,O=C NH2连在苯环上显中性;分子式为 C7H7NO2的有机物中,其分子结构中有一个苯环,两个侧链,试写出四种同分异构体 A、B、C、D。具体要求:A 既有酸性又有碱性,B 只有酸性,C 只有碱性,D
49、 显中性(均写任意一种)闭音节结尾的双与最后一个字母再加比较级最咼级多音节形容词前加上原形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7.已知有机物 A分子中有 3 个碳原子,有关它的某些信息注明在下面的示意图中:(1)A、F、G的结构简式为:_,_,_.(2)生成 H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1D 2 C、B 3 D 4 D(提示)设这两种氨基酸分别为 A、B,形成三肽的连接方式有:AAA、AAB、ABA、BAA、BBB、BBA、BAB、ABB,共有八种。5、苯丙氨酸 6 7.(1)A:H2N-CH2-COOCH3,F:ClH3N-CH2-COOH,G:H2N-CH2-COONa(2)【第二课时】复习引入 复习氨
50、基酸的有关性质,氨基酸 多肽 蛋白质,这节课我们学习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板书 四、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板书1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含氮生物高分子化合物。提问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据上节课知识)氨基酸。讲述 氨基酸 多肽 蛋白质 提问 组成蛋白质的元素有哪些?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P88“资料卡片”。板书2 组成:由 C、H、O、N、S 等元素组成。板书3 蛋白质的结构 展示 一级结构 二级结构 三级结构 四级结构 板书4 蛋白质的性质 闭音节结尾的双与最后一个字母再加比较级最咼级多音节形容词前加上原形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蛋白质的两性 指出 形成蛋白质的多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