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6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5943649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北京市6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年北京市6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北京市6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北京市6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专题2 0 2 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三)阅 读 鱼我所欲也,完 成1 1 1 3题。(共8分)鱼,我所欲也;熊 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甲】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故不为苟得也;死 亦 我 所 晋,所恶有甚于死者,故坐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乙】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 豆 羹,得

2、之 则 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丙】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 宫 室 之 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 自 孟子)1 1.下 列 选 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畲鱼而取熊掌者也屋管俨然退避三畲锲而不含B.死亦我所晋深晋痛绝好逸哥劳爱憎好哥C.故事有所不辟也无冻馁之审生于忧,学期得患失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不为苟得优劣得所不复得路1 2.下面是对文中【甲】【乙】【丙】三句的理解

3、,你 认 为 正 确 的 一 项 是(2分)【甲】我不能苟且偷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尽管我也喜爱生命,可是在我心中有的事物比生命重要的多,令我向往,所以我一定不会舍弃这一点而选择被迫无奈的生存。【乙】很多人因为最不希望死,所以用尽手段躲避灾祸,这种本性不只贤者有,人人皆有,只是贤者一直没有丧失它罢了。【丙】眼前有那么优厚的俸禄就赶紧接受吧,不必在乎它是否合礼义,如此优厚的俸禄对我将来的生活享乐会有数不清的好处。1 3.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 奉为人生准则。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舍生取义 的品格在汉朝苏武和晚清谭嗣同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材料一天汉元年,武帝遣苏武持节

4、 送匈奴使 留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俱。既至匈奴,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武益愈,单于愈益欲降之,匈奴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轼巴轼乳乃得归。武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取 材 于 苏武传)材料二初七八九三日,君 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就义之日,观者

5、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取 材 于 谭嗣同传)注:节 旄节,古使臣信物,以竹为杆,上饰耗牛尾。匈奴使 指从前汉朝扣押的匈奴使臣。受辞 审讯。北海 今俄国贝加尔湖。轼 市 公羊。君 即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之一。戊戌政变,是 指1898年6月 至9月2 1日(清光绪二十四年)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守旧派势力向维新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卒 最终。东游 指逃往日本。有 通 又”,表示数字零头。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1.B.12.【甲】13.提取信息2分,解 说2分示例:苏武奉命

6、出使匈奴,宁可自杀,也不丧失气节,辱没使命;被扣留后,在北海放羊十九年,须发全白,他一心向汉,不肯投降匈奴。谭嗣同为了国家昌盛,坚持变法,变法失败后,放弃逃走机会,慷慨就义。他们的行为都体现了“舍生取义”的精神。2021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三)阅 读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 成10-12题。(共8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甲】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7、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乙】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皱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丙】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 0 .下列选

8、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走送之走马观花不胫而走远走高飞B.以书假余狐假虎威不假思索弄虚作假C.稍降辞色不动声色大惊失色湖光山色D.持汤沃灌赴汤蹈火固若金汤清汤寡水1 1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 是(2分)【甲】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翻译: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理解:宋濂家境贫寒,买不起书来读,却又非常喜欢读书,人们因为同情他,大多愿意把书借给他读,宋濂就此读到了各种各样的书。这一句主要表达了宋濂对借书给他之人的感激之情。【乙】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有所收获。理解

9、:这一句总结宋濂求师之难。因为他肯于吃苦,恪守诚信,所以能听到同乡先达的教导,从而有所收获。【丙】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翻译: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理解:宋濂毫不羡慕同学物质生活的优越,而只看中在学习中获得的快乐。这一句强调只要精神追求得到满足,物质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1 2 .结 合 选 文【丙】处画线句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三段文字共同体现了古人怎样的思想追求。(4分)材料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取 材 于 论 语 雍 也 )材料二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

10、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巴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取材于 五柳先生传)【注】回颜回,孔子弟子。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答:_ _ _ _ _ _(三)(共8分)10.答案:A(2分)1 1 .答案:丙(2分)1 2 .答案示例:宋濂毫不羡慕同学物质生活的优越,而只看中在学习中获得的快乐。表现他只要精神追求得到满足,物质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颜回不因吃、穿、住等物质条件简陋而改变自己对精神世界

11、的追求。陶渊明住陋室、穿短衣、常挨饿,却因读书而自得其乐。可见,三位古代贤者都注重精神追求,具有安贫乐道的高贵品格。(共 4分。每人表现,各 1 分;共同品格,1 分)2 0 2 1 年北京市燕山地区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三)阅读下面文段,完 成 1 0 T 2 题。(7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 0 .下列选项中加

12、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但当涉猎 当涂掌事 木兰当户织B.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幺是人多幺书假余C.非复吴下阿蒙 周而复始 死灰复燃D.见往塞耳大兄何见堇之晚乎于是入朝见威王1 1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蒙乃始就学。翻译:吕蒙于是起先学习。理解:一起先吕蒙找借口不情愿学习,孙权谆谆教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一番劝告,才促使他学习。【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翻译: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和他结为挚友后才分别。理解:出于对吕蒙巨大进步和才略的赞许,鲁肃才拜蒙母,结友吕蒙,文中这些内容都为了体现鲁肃能慧眼识英才。

13、1 2.下面两则材料中哪一位主子公的表现可以用“非复吴下阿蒙”来形容,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链接材料一】傅永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能。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节 选 自 北史傅永列传)【链接材料二】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

14、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节选自王安石 伤仲永注:傅永 南北朝时武将,字修期。寻 不久。让 责怪。露布 公开的文告。答:(三)古文阅读 1 0.C 1 1.甲1 2.答案示例:【材料一】的主子公傅永可以用“非复吴下阿蒙”来形容。理由:“非复吴下阿蒙”指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意在赞许一个人进步显著。【材料一】中傅永勇武过人但文化水平低、学识不足,经过发奋读书,广泛涉猎,使其文武双全,成为才能过人的一代良臣。而【材料二】中仲永则是小时候才学过人,后来由于不读书而泯然众人,是一个反面的例子。(推 断 1 分,结

15、合示例具体分析2分)2 0 2 1 2 0 2 1 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前抢分密卷1(三)(共 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不为草得一丝不苟苟全性命箪富贵无相忘B.可以辟审生于忧审审得患失审无硕师名人与游C.舍生取义义正言辞见义勇为不义而富且贵D.人之所欲宫室之美人皆有之此之谓失其本心10.舍生取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的选项中原句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是()【甲】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诗中说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原句: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理解:原句的意思是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所以有祸患我也不躲避。南宋末年,文天祥作战被俘,他写下这首诗,以表明自己坦然面对生死之心。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展现了“舍生取义”的精神。【乙】戍边烈士陈祥榕曾在日记中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原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理解:原句的意思是孟子认为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正因为只有贤

18、者才有舍生取义之心,所以普通的戍边战士陈祥榕在喀喇昆仑高原,为保卫祖国领土不受侵犯英勇战斗,献出宝贵生命的行为证明他是一位具有“舍生取义”精神的贤者。11.阅 读【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子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其观点并说明理由。【链接材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屐,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日:“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黔敖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日:“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礼 记 檀 弓 下 )注:黔敖:人名。蒙袂辑屐: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谢:道歉。微与:小事情啊。【答案】9.C1 0.

19、乙1 1.曾子的观点是: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同意:因为黔敖已经改正了错误,我们应该给别人改错的机会,给自己生的希望。不同意:因为做人要有骨气,自尊,自爱,自重,自强,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解析】【9题详解】A.苟且/马虎,随便/苟且/如果;B.祸患/祸患/忧虑/担心,忧虑;C.“义”都 是“道义、正义”的意思;D.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代词,指“是心”/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故 选C o【1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乙:“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意思是不只是贤人有这种心,理 解 为“正因为只有贤者才有舍生取义之心”有误。故选乙。【11

20、题详解】第一问:考查内容理解。曾子的观点:“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即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第二问:开放性试题。若同意,可 从“黔敖改正了错误”的角度来分析;若不同意,可 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失本心”的角度作答。【点睛】参考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

21、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 就 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 的 事(那 就 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

22、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J 人的天性。链接材料参考译文:齐国饥荒严重。黔敖把饭食放在路边,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跌跌撞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饭,右手端着汤,说道:“喂!过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

23、“我就是不愿吃这样吆喝之食,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拒绝是可以的,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2 0 2 1 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前抢分密卷2(三)(共 8分)阅 读 醉翁亭记(节选),完成下面9 T 1 小题。(8分)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涂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

24、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布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期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乙)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期而往 朝 晖 夕 阴 翱 思 暮 想 朝 花 夕 拾B.作 亭

25、 者 谁 泠 泠 作 响 一鼓 作 气 作 奸 犯 科C.佳 木 布 而 繁 阴 山 清 水 秀 一峰 独 秀 后 起 之 秀D.至 于 篡 者 歌 于 途 篡 势 竞 上 煲 荆 请 罪 如 释 重 煲1 0.翻译文中划线语句,并依据文章内容作出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译:游赏山水的乐事,领会于心间而寄托在洒上了。理解:从山水中感受到快乐,作者无以言表只能寄寓在酒中,这是在借酒含蓄地表现当时被贬的心境。(乙)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翻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理解:作者此时身心愉悦,陶醉在这和谐的氛围中,获得

26、了平静自然、旷达恬淡的感受。1 1.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像欧阳修一样,身处逆境,却能积极有为。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概括说明这种品格在苏轼和曾巩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材料一(苏轼)既至杭,大早,饥疫并作。轼请于朝。明年春,又减价隶祟日常平米,多作熊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复发橐 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取 材 于 宋 史 苏轼传)材料二(曾巩)知福州福 州 无 职 田(官府)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取 材 于 宋 史 曾巩传)【注】:炭 卖 出(粮食)。常平 官府粮仓。熊 zh d n,稠(粥)。橐 tu 6,

27、(苏轼自己的)口袋。畜 通“蓄”,积蓄。职田 作为俸禄的田地。鬻 yi,卖。直通“值”,这里指薪俸。【答案】9.A10.【乙】11.苏轼在杭州作官时,遇到饥疫灾荒,他减价售粮,筹备救灾物资,又拿出自己的钱帮助百姓求医问药。曾巩在福州做官,不卖园蔬增加个人收入,坚决不与民争利。这些都体现了苏轼与曾巩身处逆境中依然积极有为的责任担当精神。【分析】9.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A.早 上,早 上,早 上 早 上;B.建造 发出 振作 进行某种活动;C.茂盛 美丽而不俗气 美丽而不俗气 特别优异的,亦指特别优异的人;D.背 凭 借 背 驮,背;故选A o1 0.甲:“山水之乐”翻译有误,应 为“欣赏山水的乐

28、趣”。理解中“这是在借酒含蓄地表现当时被贬的心境”有误,应 为“这是作者在借酒表达自己怡情山水、自得欣悦的心境”。故选乙。1 1.考查比较阅读。根据材料一中的“减价隶果常平米,多作鳍粥药剂”和“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可知,苏轼在杭州做官时,遇到饥疫灾荒,减价售粮,做了很多粥和药剂。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根据材料二中的“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可知,曾巩在福州做官,不靠卖园圃蔬菜来增加薪俸,不与民争利。由上可知,两人同为被贬之身,却依然勤政爱民,积极有为。【参考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珊山。沿

29、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

30、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材料一: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

31、发。苏轼向朝廷请求。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材料二:曾巩,任福州知州。福州没有职田,官府每年用卖园圃蔬菜来增加薪俸,太守自己收入常常三四十万。曾巩说:“太守与民争利,怎么可以?”就停止了这种做法。后来的官员也不再这样获取收入了。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前抢分密卷3(三)(共 8 分)阅读甲、乙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卜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 曰:“衣食所安,

32、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 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 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 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 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 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曰:“未可。”齐人三鼓。别 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 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 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 自 左传庄公十年)【乙】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 鲁庄公。庄公好力。营沫为鲁将,与齐战

33、,三败北汽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者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日:“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选 自 刺客列传)注:【事】供职为臣。【败北】战败逃亡。【今争城坏即压齐境】极言齐促鲁之深,齐境紧逼鲁城之下。【图】谋划。1 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又何|0 焉/遂与外人呵隔/画不容发/亲密无回B.未能远课/聚室而寿/素未误面/出掌划策C.小大之狱/何陋之有/甘本如

34、始/天之骄子D.盟干坛上/其一犬坐于前/毁于一且/喜形于色1 1.翻译文中四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公 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翻译;鲁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理 解:回答曹刿“何以战”的问题时.,鲁庄公首先想到不能把衣食据为己有,而要与人分享,做到了取信于民。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 译:第一次击鼓能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耗尽了。理 解:这句话阐释了鲁军等待齐军三次击鼓后才进攻的原因,表现出曹刿善于把握战机,具有较高的军事才能。C.既克,公问其故。翻 译:既然

35、打了胜仗,鲁庄公就来询问(曹刿)取胜的原因。理 解:直到战争结束,鲁庄公还弄不清取胜的原因,这又一次说明了鲁庄公的鄙陋,以此反衬曹刿的足智多谋。D.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翻 译: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所侵占的鲁国领土。理 解:齐植公在曹沫的武力威逼之下,不得已答应了归还鲁国领土,从侧面表现出曹沫的勇武蛮横、令人畏惧。12.“铁肩担道义”指的是救国救民、为国为民的理想与志向。在诸葛亮身上,它表现为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鞠躬尽瘁的赤胆忠心;在曹刿的身上,它表现为身为一介平民,却心系国家存亡的无畏担当。根据上面的文段乙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 说“铁肩担道义”还有哪些表现。【链接材料】二世元年七月,发闾

36、左通成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久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闲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选 自 陈涉世家)注:【闾左】贫苦农民。【屯】停驻。【当行】在征发之列 【大计】起义。【死国】为国事而死。【唱】同“倡”,倡导、发起。【答案】9.D10.B11.示例:曹沫面对强劲对手(齐桓公),执刀

37、直言寸土不让,护卫国土,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勇智双全;陈胜吴广在百姓被秦朝暴政所苦时.,带领大家揭竿而起,心系天下,为国为民。【解析】9.A.参与/有距离/空间/缝隙、隔阂;B.动词,谋划/动词,谋划/设法寻求/名词,计策;C.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词/凑足音节,无实义/的;D.都是介词,在。故选D o10.A.理解中“做到了取信于民”不正确。“必以分人”所分之人不是百姓,都是那些官员诸侯,故“小惠未遍,民弗从也”。C.理 解“此反衬曹刿足智多谋”理解有误。改为:过“对比”表现鲁庄公的“鄙”和曹刿的足智多谋。D.解“从侧面表现出曹沫的勇武蛮横”不正确。这 是“正面表现”其勇武。故选Bo11.本

38、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选文乙和链接材料中找出“铁肩担道义”的其他含义。从乙文“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可看出,面对齐桓公,曹沫执刀直言寸土不让,护卫国土,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是个有胆色的人;从链接材料”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知,面对秦朝暴政,陈胜吴广心系天下,带领大家揭竿而起,伐无道、诛暴秦,也是一种“铁肩担道义”的具体表现。【点睛】参考译文:甲文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

39、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

40、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乙文翻译:

41、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庄公喜好勇士,曹沫为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块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为将。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桓公与庄公己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左右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贵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桓公说完话,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从容如故。链接材料: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

42、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屯长。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即使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作为天下首发,应当

43、会有很多响应的人。”2 0 2 1 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前抢分密卷5(三)阅 读 鱼我所欲也,完成9-1 1 题。(8 分)鱼我所欲也(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乙)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

44、得则死。(丙)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 自 孟 子 告子上)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不为苟得 温故知新 明知故犯 一见如故B.用有所不辟 敌国外犀 有备无用 防审未然C.得之则生 何陋3有 醉翁之意 来之不易D.所识穹乏者 穹冬烈风 理屈词穹 穹途末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A.所以/旧的知识/

45、故意/老朋友;B.四个都是“灾难、祸患”的意思;C.代词,指食物/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的/代词,“它”;D.穷困/深/没有/没有;故选B。10.翻译文中画线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小硬的一项是()。(2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翻译: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者不能同时拥有,(那么)舍弃鱼而选择熊掌。理解:文章从“舍鱼而取熊掌”的生活常理谈起,以此类比,提 出“舍生而取义”的观点,由此展开下文对“义利之辨”的论述。(乙)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

46、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理解:这是对上文观点的补充说明,孟子认为,人人都有向善的天性。贤者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能够保有这种善良的品性。(丙)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翻译: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踩踏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理解:这句话表明,即使是“一箪食,一豆羹”也是对品德的考验,行道之人和乞人“弗受”“不屑”,可见他们的品德比别人更高尚。【答案】丙【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和理解。丙.“行道之人和乞人、弗受 不屑,可见他们的品德比别人更高尚”的说法不当,行道之人和乞人“弗受”“不屑”是因为他们感觉受到了侮辱,不被尊重

47、,这是比市区生命更加严重的事情,而不是说他们品德比别人更高尚,丙选项理解错误;故选丙。11.孟子认为人要坚守本心,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分别说明李元绒和杨震是如何坚守本心的。(4分)(链接材料一)李元绒少谨厚,初为泾州司兵,累迁雍州司户。时太平公主与僧寺争碾尼巴公主方承恩用事,百司皆希,其旨意,元绒遂断还僧寺。窦怀贞为雍州长史,大惧太平势,促令元绒改断,元绒大署判后曰:“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竟执正不挠,怀贞不能夺之。(节选自旧唐书李元绒传)(链接材料二)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日:“

48、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 曰:“暮夜无知者。”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震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节 选 自 后 汉 书 杨震传)注 碾 硝wGi石磨。希 迎合。【答案】李元绒面对来自长官和公主的压力,却依旧能够坚持内心的选择,将石磨判还给僧寺,并且还坚决不肯改判,这是坚守本心:杨震面对重金的诱惑,却能够断然选择拒绝,不因为没有人发现就贪墨钱财,更是把廉洁的品质传给后代,说明他坚守了本心。【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孟子认为人要坚守本心,即面对不得已的情况时,应该做到舍生取义

49、,不 能 因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如此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链接材料一】中李元妹面对太平公主的威势和雍州长史窦怀贞的压力没有屈服,坚持判定水碾应归还僧寺,说明他能够坚持本心,没有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做出错误的选择;【链接材料二】中杨震面对后辈偷偷赠与的黄金时,本可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将之收为己有,但是他却选择了拒绝,没有因为钱财而迷失了本心,做出违背自己内心的事情,这也是坚持本心。【参考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

50、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